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习题:专题十一 专题强化训练

合集下载

《世纪金榜》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一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共89张PPT)

《世纪金榜》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一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共89张PPT)
D.若抑制图中神经元的细胞呼吸,不影响兴奋的传递
【解题技法】——识图突破法 1.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正确识别突触的结构,理解兴奋 的传递方向。
2.答题分析: (1)识图:结合选项作出判断。 传出 填“传出”或“传入”) 图甲:结构“”为兴奋_____( 部分,则刺激②处,在①③④⑤⑥可以测到电位变 化,A项正确。 神 图乙:b端内部有“小黑点”,代表此端可以释放___ 经递质 ,则可判断兴奋会由____ b端 传向____ c端 。所以刺激 _______
受体蛋白 的合成是在细胞内的核糖 C项:突触后膜上_________ 模板、原料和ATP ,故C项正 体上进行的,该过程需要________________ 确。 D项:神经细胞由兴奋恢复为静息状态时,排出钠离子 主动运输 过程,需要________ 消耗ATP ,故D项正确。 属于_________
专题11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细胞体 答案速填:①_______
轴突 ②_____
脊髓 ③_____
激素 _____
非条件反射 ④___________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次,C项错误。 b、c点,电流计指针分别偏转_____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突触处完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转 变,B项错误。 消耗 能量的过 (3)兴奋传递依靠神经递质的释放,是_____ 程,抑制细胞呼吸,减少产能,会影响兴奋的传递,
D项错误。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需要消耗能量。

2019最新届高三生物第二次(11月)联考试题(含解析)

2019最新届高三生物第二次(11月)联考试题(含解析)

2019届高三第二次(11月)联考生物试题―、选择题1. 2017年7月31日,宫颈癌疫苗(HPV疫苗)“希瑞适”在国内上市。

该疫苗通过预防HPV病毒(DNA病毒)感染,有效预防了宫颈癌的发病。

下列关于HPV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A. HPV病毒侵染宿主细胞时,DNA聚合酶与DNA—起进入细胞B. HPV病毒的蛋白质可以不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C. HPV病毒的核酸彻底水解后得到四种碱基、一种五碳糖和一种磷酸D. 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同时标记宿主细胞内的U和T,然后接种病毒,可确定未知病毒的遗传物质【答案】C【解析】HPV病毒侵染宿主细胞时,进入细胞的只是HPV病毒的DNA,A错误;HPV病毒的蛋白质是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B错误;HPV病毒的核酸是DNA,彻底水解后得到四种碱基(A、T、C、G)、一种五碳糖(脱氧核糖)和一种磷酸,C正确;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分别标记宿主细胞内的U或T,然后接种病毒,可确定未知病毒的遗传物质,D错误。

2. 疟疾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

下列关于疟原虫和大肠杆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两者细胞内的核糖体都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B. 两者的遗传物质类型相同,但存在部位不同C. 两者都含有细胞壁,但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不同D. 两者都遵守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答案】B【解析】疟原虫是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真核生物,大肠杆菌是由原核细胞构成的原核生物。

两者细胞内的核糖体都主要由RNA和蛋白质组成,A错误;两者的遗传物质都是DNA,但疟原虫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大肠杆菌的DNA主要存在于拟核中,B正确;疟原虫没有细胞壁,大肠杆菌含有细胞壁,C错误;疟原虫的细胞核基因遵守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大肠杆菌的基因不遵守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

【点睛】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适用条件①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

②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突破:11-1 教材基础实验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突破:11-1 教材基础实验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突破专题十一实验与探究明考点·析考情·谈趋势考点1.能独立完成“课程标准”中所列的生物学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并能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考情1.考查题型:基础实验部分常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实验技能方面常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

2.命题趋势:基础实验部分常考查实验中的实验步骤、原理和注意事项;实验技能方面常结合一些核心考点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包括实验设计、评价与分析。

1.(必修1 P5科学方法)归纳法是指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

归纳法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由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很可能是________的,因此可以用来预测和判断,不过,也需要注意存在例外的可能。

2.(必修1 P50探究·实践)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用细胞质基质中的________的运动作为标志。

3.(必修1 P51科学方法)用物理性质特殊的同位素来标记化学反应中原子的去向,就是____________法。

同位素标记可用于示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

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同位素有的具有放射性,如14C、32P、3H、35S等;有的不具有放射性,是______________同位素,如15N、18O等。

4.(必修1 P91探究·实践)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____再变____。

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的产生情况。

5.(必修1 P92科学方法)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________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对实验对象的影响,这样的实验叫作________实验。

2019高考生物二轮(通用)大题精练及解析

2019高考生物二轮(通用)大题精练及解析

2019高考生物二轮(通用)大题精练及解析1、(2018届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三仿真训练)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实验,设置三个实验组:A组(20℃)、B组(40℃)和C 组(60℃),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1)若除酶以外的所有试剂已预保温,在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请将下列操作按顺序排列:___→⑤______ →________→②①加入酶②检测产物③保温并计时④加入pH缓冲液⑤加入底物(2)已知酶的主要作用为降低反应的活化能,那么活化能的定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组的产物浓度明显低于另外两组是因为在60℃环境下_____________,导致酶失活。

(4)若此酶为从动物体内提取的某种消化酶,则研究它在生物体内的合成和运输使用的科学方法为_____________,其分泌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④①③(2)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3)空间结构被破坏(4)同位素标记法流动性【解析】(1)本实验的目的是测定酶活力,因此在该实验中,pH(缓冲物质)、温度均为无关变量,无关变量(缓冲物质)会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因此在酶与底物混合之前应该加缓冲物质,酶和底物混合后,需要适宜的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为酶促反应提供反应时间。

因此该实验操作的正确顺序为④→⑤→①→③→②。

(2)已知酶的主要作用为降低反应的活化能,那么活化能是指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3)反应结束时,C组产物浓度低于A、B组,原因是C组温度过高,破坏酶的空间结构,反应一段时间之后酶变性失活,无法催化反应进行,说明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适宜温度的条件下进行的。

(4)若此酶为从动物体内提取的某种消化酶,则研究它在生物体内的合成和运输使用的科学方法为同位素标记法,其分泌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2019年高考(人教版)生物二轮复习综合训练试题(共六套)含答案及解析

2019年高考(人教版)生物二轮复习综合训练试题(共六套)含答案及解析

2019年高考(人教版)生物二轮复习综合训练试题(共六套)试题部分2019年高考(人教版)生物二轮复习综合训练试题(一)总分:90分,时间:4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蓝藻细胞中有的酶在核糖体上合成后,再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B.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壁的形成与液泡有关C.真核细胞中的DNA全部分布在细胞核中,所以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D.植物细胞最外层是细胞壁,但细胞膜却是细胞的边界2.TGFβ1—Smads是一条抑制肿瘤的信号传递途径。

研究表明,胞外蛋白TGFβ1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结合,激活胞内信号分子Smads,生成复合物转移到细胞核内,诱导靶基因的表达,阻止细胞异常增殖,抑制恶性肿瘤的发生。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恶性肿瘤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因此易分散转移B.从功能来看,复合物诱导的靶基因属于抑癌基因C.复合物的转移实现了细胞质向细胞核的信息传递D.若该受体蛋白基因不表达,靶细胞仍能正常凋亡3.用纯合果蝇作为亲本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实验结果如下,下列推断错误的是()B.由组合②可判断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C.若组合①的F1随机交配,则F2雄蝇中灰身白眼的概率为3/16D.若组合②的F1随机交配,则F2中黑身白眼的概率为1/84.下列与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浆中抗利尿激素随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而增多B.人体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调节方式为激素调节C.当摄入食物过咸时将引起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减少D.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的原理是切断血糖的来源5.N t表示该种群第t代的种群密度,N t+1表示该种群第t+1代的种群密度,下/N t的关系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图表示某经济动物种群密度N t与N t+1A.种群密度为a时,该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B.b和e都为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C.c点时,该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最大D.种群密度为d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6.下列有关酶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一般不用淀粉作为底物B.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时,不能用碘液检测实验结果C.用H2O2作底物验证酶的高效性时,通过测定气泡或者氧气释放的多少可达到目的D.探究淀粉酶的最适温度的实验时,应先用设定的温度分别处理底物和酶液后再混合二、非选择题: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2019高考生物二轮专题1-8

2019高考生物二轮专题1-8

(2)IAA浓度
再生丛芽外植体的比率(m)和再生丛芽外植体上的
太 阳
丛芽平均数(n) 0~0.5 mg·L-1


(3)1


(4)6BA


菜 单 隐藏
高考新课标专题复习 · 生物
练真题 感悟 高考
研要点 立体 透视
建网络 总览 全局
悟典例
[核心强化]
融会
贯通
1.培养基及其种类
巧演练 素能 提升
菜 单 隐藏
高考新课标专题复习 · 生物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高考新课标专题复习 · 生物
回答下列问题:
练真题
感悟 高考
(1)按照植物的需求量,培养基中无机盐的元素可分为________和
研要点 ________两类。上述培养基中,6BA属于________类生长调节剂。
立体
透视
有 限
答案:D
公 司
菜 单 隐藏
高考新课标专题复习 · 生物
练真题
感悟
高考
5.(2019年高考浙江理综)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急慢性胃炎和消
研要点 立体
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在患者体内采集样本并制成菌液后,进行
透视
分离培养。实验基本步骤如下:
建网络
总览
全局
配制培养基 → 灭菌、倒平板 → X → 培养 → 观察
练真题 感悟 高考
研要点
4.测定微生物数量的方法
立体
透视
(1)直接计数法:常用的是显微镜直接计数。
建网络
总览 全局
(2)间接计数法:常用的是稀释涂布平板计数法。
悟典例 融会

新教材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十一实验与探究课件

新教材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十一实验与探究课件

A.66只/hm2
B.77只/hm2
C.83只/hm2
D.88只/hm2
答案 B 解析 第1次标记的鼠在重捕前有5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并且 调查过程中种群总数量稳定,则相当于第1次被标记的鼠有39-5=34(只),由 此可以计算出该区域该种鼠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于34×34÷15≈77(只 /hm2)。
3.判断下列有关探究类和调查类实验的叙述是否正确。 (1)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至少分三组,其中一组在最适条件下 进行,且注意不能将酶与底物混合后再控制相关条件。( √ ) (2)探索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所设组别除用不同浓 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处理外,还要增加一组用蒸馏水处理的空白对照。
50%
洗去浮色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70%
消毒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酒精 95%
解离
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 有丝分裂
溶解、提取色素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5% 盐酸
15%
营造酸 性环境
解离
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 有丝分裂
试剂
体积分数(或质量 分数、质量浓度)
作用原理
斐林试剂、
NaOH 0.1 g·mL-1
9.在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的实验中,为什么要从抑菌圈边缘的菌 落上挑取细菌?
提示 抗生素能够杀死细菌,抑菌圈边缘的抗生素浓度较低,可能存在具有 耐药性的细菌,因此要从抑菌圈边缘的菌落上挑取细菌。
10.在PCR扩增DNA的实验中,预计1个DNA分子经过30次循环后,应该得到 230个DNA分子,但是结果只有约210个DNA分子,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什么?

2019届高三生物强化训练(11)试题及答案

2019届高三生物强化训练(11)试题及答案

2019届高三生物强化训练(11)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6分)1.下列关于细胞共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组成的主要元素有C、H、O、N、P、S等B.都以DNA或RNA作为遗传物质C.遗传信息表达过程中共用一套遗传密码D.存在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2.右图表示真核细胞部分结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结构②③⑤⑥⑦属于细胞生物膜系统B.结构③的膜成分可以转移到结构②中C.结构④上合成的物质可以自由通过结构①D.结构⑤将物质运出细胞需要消耗能量3.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生长导致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效率增强B.细胞分化导致细胞中信使RNA 种类不完全相同C.衰老的细胞中细胞核体积减小,染色质收缩D.癌变的细胞中酶活性降低,细胞代谢减慢4.右图1表示pH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图2表示在最适温度及pH为b时α-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产生麦芽糖的积累量随时间的变化。

相关预期正确的是A.若将pH调整为a,则d点左移,e点下移B.若将pH先调整为c,再调整回b,则d、e点不移动C.若将温度升高10℃,则d点右移、e点不移动D.若增加α-淀粉酶的量,则d点不移动,e点上移5.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是人类探索遗传物质史中的经典实验,两个实验都涉及A.微生物培养技术B.同位素示踪技术C.DNA分离提纯技术D.差速离心分离技术6.下图表示小鼠的精原细胞(仅表示部分染色体),其分裂过程中用3种不同颜色的荧光标记其中的3种基因。

观察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A.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中有3种不同颜色的8个荧光点B.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有2种不同颜色的4个荧光点C.某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有2种不同颜色的4个荧光点D.某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有3种不同颜色的4个荧光点7.右图为人类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相关判断正确的是A.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B.Ⅱ5的致病基因只来自于Ⅰ2C.Ⅰ2和Ⅱ3的基因型相同D.Ⅱ3和Ⅱ4都是杂合子8.下图为高等植物细胞内发生的部分物质转化过程示意图。

全国卷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复习(练习):专题强化训练(十二) Word版含解析

全国卷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复习(练习):专题强化训练(十二) Word版含解析

专题强化训练(十二)植物的激素调节(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1.(2016·河北省联考)下列有关生长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只能进行极性运输,不能进行非极性运输B.生长素由专门的器官产生,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或靶器官C.生长素和靶细胞的受体结合后能影响靶细胞内基因的表达D.高浓度的生长素能抑制种子的形成,从而形成无子果实解析:生长素在植物体内除了进行极性运输外,还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如单侧光、重力影响下的横向运输);合成生长素的部位主要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并没有专门的器官分泌生长素;生长素和靶细胞的受体结合后,能影响靶细胞内基因的表达,进而调控植物的生命活动;高浓度的生长素不会抑制种子的形成,无子果实可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受粉的雌蕊柱头获得。

答案:C2.(2016·山东省潍坊市统考)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长素直接参与细胞的代谢过程B.生长素的合成受基因的控制C.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D.光照能影响生长素的分布和运输解析:生长素不能直接参与细胞的代谢过程,只起调节作用,A错误;生长素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形成的,酶的合成受基因的控制,B正确;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C正确;从单侧光照射胚芽鞘的实验中可知光照能影响生长素的分布和运输,D正确。

答案:A3.(2016·福建省质检)下图所示为对燕麦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验,胚芽鞘生长情况相同的一组是()A.a与b B.c与dC.a与e D.c与e解析:据图逐一分析,图a中胚芽鞘尖端与尖端以下被玻璃片隔开,生长素无法向下运输,故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图b中胚芽鞘尖端与尖端以下被琼脂片隔开,生长素可以向下运输,在单侧光的照射下会向光弯曲生长,即向左弯曲生长;图c中胚芽鞘尖端已被含适宜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替代,由于琼脂块中生长素不受单侧光的影响,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以下均匀分布,故胚芽鞘直立生长;图d中胚芽鞘尖端被不透光的锡箔纸覆盖,其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以下均匀分布,则胚芽鞘直立生长;图e中胚芽鞘尖端以下被不透光的锡箔纸覆盖,但尖端的生长素受单侧光影响会发生横向运输,故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即向右弯曲生长;综上分析,图c与图d中胚芽鞘都是直立生长,符合题意。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方案专题限时集训(新课标):专题十一 种群与群落 Word版含解析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方案专题限时集训(新课标):专题十一 种群与群落 Word版含解析

专题限时集训(十一)[专题十一种群与群落](时间:40分钟)1.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田鼠在被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得到的种群密度比实际数值偏低B.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内食物链缩短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C.在群落水平上研究草原,要研究草原的范围和边界D.繁殖季节,成年鲈鱼吞食小鲈鱼的行为属于捕食2.已知某种兔迁入新的环境后种群增长曲线为S型。

在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的年份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兔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50只全部标志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共捕获未标志的60只、标志的20只。

估算该兔种群在这一环境中的K值是( ) A.150只B.200只C.300只D.400只3.某地红松林受到人为砍伐破坏,形成一片“空地”,一段时间后空地上出现杨树、白桦等植物。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红松林重新成为该处的优势种。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空地”上出现杨树、白桦属于次生演替B.“空地”形成前后,物种的丰富度不同C.与杨树、白桦相比,红松林在竞争中处于优势D.“空地”上的红松林一定与其他红松林的物种组成相同4.图5-11-1为自然环境中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图5-11-1A.d处波动可能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B.“涸泽而渔”会使鱼的数量下降至b以下,使生态系统发展停滞甚至崩溃C.灭鼠时如果仅杀死一定数量的老鼠,可能效果适得其反D.c处种群个体数量不再上升的原因是种群内个体间发生竞争的结果5.某研究小组对大亚湾水域6个不同区域6种单细胞藻类的群落结构研究结果如图5-11-2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A.单细胞藻类是生产者B.⑥区域溶解氧可能最少C.a为区域⑥的优势种D.影响藻类分层现象的因素是温度6.西花蓟马是一种外来入侵害虫,主要寄生在各种植物的花内,寄主范围广泛,同时极易对杀虫剂产生抗药性。

西花蓟马在不同寄主上的种群动态如图5-11-3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图5-11-3A.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西花蓟马的种群密度B.西花蓟马在入侵地的种群数量呈现“J”型增长C.西花蓟马种群数量变化与寄主生长周期特点有关D.杀虫剂难以改变西花蓟马抗药性基因的频率7.(双选)如图5-11-4表示两个陆生群落的演替过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曲线代表群落的初生演替,b曲线代表群落的次生演替B.图中C点到D点表示生态系统可能遭到破坏C.C、E点都可代表顶极群落,演替到平衡状态时的群落类型由气候和土壤条件决定D.演替的最初阶段由于资源空间充足,各种群的种群数量会呈指数增长8.(双选)我国西南横断山区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见下表。

浙江专用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十一分离定律试题

浙江专用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十一分离定律试题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浙江专用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十一分离定律试题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考纲要求 1.孟德尔选用豌豆做遗传实验材料的原因[必考(b)、加试(b)]。

2.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解释及其验证[必考(b)、加试(b)]。

3.分离定律的实质[必考(b)、加试(b)]。

4.显性的相对性[必考(a)、加试(a)]。

5.分离定律的应用[必考(c)、加试(c)]。

6.孟德尔遗传实验的过程、结果与科学方法[必考(c)、加试(c)]。

7.杂交实验的设计[加试(c)]。

考点一基因分离定律的发现及实质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用豌豆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及实验过程2.孟德尔遗传实验的杂交方法与程序二、分离现象的解释、验证及分离定律的实质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1)提出假设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控制的。

②体细胞中的基因成对存在。

③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

④F1的体细胞内有两个不同的基因,各自独立、互不混杂。

⑤F1产生的两种不同类型的配子数目相等,比例为1∶1。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2)遗传图解F2中基因型及比例为1CC∶2Cc∶1cc,表现型及比例为3紫花∶1白花。

2.分离假设的验证(1)测交(方法)①目的:验证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②选材:F1与隐性纯合子。

③预测分析:Cc×cc→1Cc∶1cc,表明解释正确。

④实验过程及结果:F1×隐性纯合子(白花亲本)→85株紫花、81株白花,其比值接近1∶1。

⑤结论:实验结果与预测相符,证明了孟德尔遗传因子分离的假设是正确的。

(2)图解3.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发生时间(1)实质: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不同的等位基因互相独立、互不沾染,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结果是一半的配子带有一种等位基因,另一半的配子带有另一种等位基因。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训练(20套含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训练(20套含答案解析)

第1讲组成细胞的分子专题跟踪训练(一)一、单选题1.(2018·上海市崇明区模拟)初中生小张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快速增长期,但其经常感觉到腿抽筋并有严重蛀牙,他可能需要补充的无机盐是( )A.Na+ B.Ca2+ C.Mg2+ D.Zn2+[解析]机体内缺少Ca2+时,易导致腿抽筋并容易患有蛀牙,B正确,A、C、D均错误。

[答案] B2.(2018·衡水中学模拟)有关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蛋白质、脂肪彻底氧化分解的产物都只有CO2和H2OB.ATP、腺苷和磷脂分子都含有元素C、H、O、N、PC.糖原和淀粉的元素组成和基本单位相同,但空间结构不同D.细胞内所有的核酸分子都与生物的遗传变异密切相关[解析]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中有N元素,因此其彻底氧化分解的产物中不仅仅有CO2和H2O,A错误;腺苷是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的,其组成元素为C、H、O、N,没有P,B错误;糖原和淀粉都是多糖,都是由葡萄糖形成的,但是两者的空间结构不同,C正确;细胞内的核酸包括DNA和RNA,其中DNA是遗传物质,与生物的遗传变异密切相关,D错误。

[答案] C3.(2018·北京市石景山区模拟)我国学者最新发现,膜蛋白S5是一种天然免疫因子,可阻断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细胞。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HIV是RNA病毒,侵染人体T淋巴细胞B.若S5基因发生突变,则细胞感染率降低C.细胞中合成膜蛋白S5的场所是核糖体D.生长激素、胰岛素与S5的化学本质相同[解析]HIV是RNA病毒,侵染人体T淋巴细胞,A正确。

膜蛋白S5阻断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细胞,若S5基因发生突变,则细胞感染率上升,B错误。

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C正确。

生长激素、胰岛素与S5的化学本质均为蛋白质,D正确。

[答案] B4.(2018·江苏省六市调研)下列关于生物体内相关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脂肪、磷脂和固醇的组成元素相同B.Na+和Cl-是维持人体血浆渗透压的主要无机盐C.麦芽糖和蔗糖水解后都能产生果糖和葡萄糖D.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具有相同功能[解析]脂肪与固醇由C、H、O元素组成,而磷脂是由C、H、O、N、P元素组成,因此磷脂与脂肪、固醇的组成元素不同,A错误;Na+和Cl-是维持人体血浆渗透压的主要无机盐,B正确;麦芽糖水解产物是葡萄糖,不会产生果糖,蔗糖水解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C错误;细胞中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可能由于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或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而导致其功能不同,D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一、选择题1.(2018·河南安阳一中高三月考)TIBA(三碘苯甲酸)能够阻碍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下列有关TIBA在农业上的应用,不正确的是()A.对大豆施用适量TIBA可使植株侧枝生长更旺盛,从而起到一定的增产的效果B.用适当浓度的TIBA浸泡大豆种子,能提高萌发率C.若没有TIBA,采用手工摘除大豆顶芽的方法也能让大豆增产D.施用适量TIBA可使植株矮化,从而起到一定的抗倒伏的效果解析:选B。

依题意可知:对大豆施用适量T IBA可抑制植物的顶端优势,使植株侧枝生长更旺盛,从而起到一定的增产的效果,A项正确;赤霉素具有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而TIBA对赤霉素不起作用,所以不会影响种子的萌发率,B项错误;手工摘除大豆顶芽的方法也能解除顶端优势从而让大豆增产,项正确;使用适量TIBA可抑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使植株矮化,从而起到一定的抗倒伏效果,D项正确。

2.(2018·广东深圳调研)某兴趣小组探究植物激素对顶端优势的影响,实验处理及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植株的种类及生长情况是本实验的自变量B.A组和B组对照可证实茎尖细胞合成的生长素维持了顶端优势C.D组和E组实验结果说明细胞分裂素一定通过抑制生长素运输解除顶端优势D.本实验说明顶端优势受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相互拮抗的调控解析:选D。

据图分析可知,本实验只有一种植物,属于无关变量,且植物的生长情况属于因变量,A错误;A组和B组对照,可证实茎尖维持了顶端优势,但是不能说明茎尖细胞合成了生长素,B错误;D组和E组实验含有两个变量,不能作为对照实验,C错误;本实验说明顶端优势受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相互拮抗的调控,D正确。

3.(2018·北京海淀区一模)在双子叶植物的种子萌发过程中,幼苗顶端形成“弯钩”结构。

研究发现,弯钩的形成是由于尖端一侧的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生长。

研究者探究SA(水杨酸)和ACC(乙烯前体)对弯钩形成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弯钩形成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B.ACC可能影响生长素在弯钩内外侧的分布C.SA和ACC对弯钩形成具有协同作用D.弯钩可减轻幼苗出土时土壤对幼苗的损伤解析:选C。

已知弯钩的形成是由于尖端一侧的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生长,说明弯钩形成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A正确;据图可知,与对照组相比,ACC处理组的弯钩角度更大,可推知ACC可能影响生长素在弯钩内外侧的分布,B正确;SA+ACC处理组弯钩形成的角度介于SA处理组和ACC处理组之间,可推知SA和ACC对弯钩形成具有拮抗作用,C错误;弯钩的形成防止了子叶与顶端分生组织在出土过程中与土壤直接触碰而造成的机械伤害,即可减轻幼苗出土时土壤对幼苗的损伤,D正确。

4.研究发现不同干旱处理后某植物叶片内源激素中赤霉素(GA3)、生长素(IAA)、乙烯(Z)和脱落酸(ABA)的含量变化如图所示。

据此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随着失水率的升高,乙烯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少B.干旱环境下脱落酸的含量升高,植物的生长减缓C.干旱环境中生长素减少与其光合作用减弱相适应D.重度干旱下,叶片中大量减少的激素只有赤霉素和生长素解析:选D。

随着失水率的升高,乙烯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少,A正确;干旱环境下脱落酸的含量升高,促进植物衰老和脱落,所以植物的生长缓慢,B正确;图中干旱环境中生长素减少,与其光合作用减弱相适应,C正确;重度干旱下,叶片中大量减少的激素有赤霉素、乙烯和生长素,D错误。

5.某木本植物种子成熟后不能萌发,经过适宜的预处理可以萌发。

现用甲、乙、丙、丁四种预处理方法处理种子,再将处理后的种子分成两组:一组在温度和水分等适宜的条件下进行萌发实验并测定萌发率,结果如表;另一组用于测定A、B两种激素的含量,结果如图。

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预处理方法种子萌发实验条件室温、保湿(甲)4℃保湿(乙)4℃水浸种(丙)4℃干燥(丁)温度和水分等适宜的条件种子萌发率/%0100980A.由表可知乙和丙两种预处理措施有利于提高种子萌发率B.由图可以推测激素B可能为脱落酸C.根据实验结果可知预处理措施通过影响激素含量影响种子萌发率D.若丙处理时间过长,种子萌发率可能降低解析:选B。

由表中数据可知,乙和丙两种预处理措施有利于提高种子萌发率,A正确;由表和图可知,甲组和丁组中激素A的含量高于激素B,因此激素A抑制种子萌发,故激素A可能为脱落酸,B错误;根据实验结果可知预处理措施通过影响激素含量影响种子萌发率,C正确;若丙处理时间过长,种子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萌发率可能降低,D正确。

二、非选择题6.(2018·山东济宁一中高三期末)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类似物常用于生产实践。

取月季幼茎等长切段(无芽和无叶)若干均分为四组,a组浸泡在蒸馏水中,其他三组分别浸泡在不同浓度(其中有高浓度、低浓度和最适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甲溶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各组切段的平均长度,实验重复两次,结果如图1所示。

图2所示为生长素类似物乙在X、Y和Z三种浓度下对该植物茎段侧芽生长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1)生长素在成熟植物组织中可通过____________(结构)进行非极性运输。

(2)实验前的幼茎切段应浸泡在蒸馏水中,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1中,d组使用的生长素浓度为____________,实验数据说明三种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对切段的生长的影响是____________。

(4)分析图2可知,X浓度的乙对微型月季茎段侧芽生长具有____________作用,X浓度、Y浓度和Z浓度之间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探究3μmol/L的生长素类似物甲和0.5μmol/L的生长素类似物乙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复合影响,应设计____________种培养液。

解析:(1)生长素在植物成熟组织中可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

(2)为消除茎内原有激素对实验的影响,实验前的幼茎切段应浸泡在蒸馏水中。

(3)由图1可知,a组是对照组,实验组切段的平均长度都大于对照组,说明三种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均能促进茎段的生长。

而在最适浓度下,植物切段伸长的效果最好。

(4)图2显示X浓度下月季茎段侧芽生长量低于空白对照的,说明该浓度抑制月季茎段侧芽生长。

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X浓度下月季茎段侧芽生长量低于空白对照的,而Z浓度和Y浓度下月季茎段侧芽生长量高于空白对照的,说明X浓度为高浓度,而Z浓度和Y浓度均为低浓度,即X>Y,X>Z,但Y与Z之间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

(5)为探究3μmol/L的生长素类似物甲和0.5μmol/L的生长素类似物乙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复合影响,应设计4种培养液,即空白对照培养液,只含0.5μmol/L生长素类似物乙的培养液,只含3μmol/L生长素类似物甲的培养液,含3μmol/L生长素类似物甲和0.5μmol/L生长素类似物乙的混合培养液。

答案:(1)韧皮部(2)消除茎内原有激素对实验的影响(3)最适浓度均起促进作用(4)抑制X>Y且X>Z,Y与Z之间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5)47.为研究赤霉素对棉株光合产物运输的影响,某课题组选择长势相同的健壮棉株,按下图步骤进行实验,处理方式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甲液为20mg/L赤霉素水溶液,乙液为40mg/L的2-氯乙基三甲基氯化铵水溶液)。

请回答下列问题:P值(放射性强度占全株总放射性强度的百处理方式分比)实验Ⅰ取0.1mL甲液滴在幼果上对照处理取适量甲液全株喷雾实验Ⅱ取等量混合液(甲、乙液1∶1混合)全株喷雾取等量蒸馏水全株喷雾幼果中15.710.12.620.910.1叶片中83.688.096.077.388.0注:上述处理不影响植株光合与呼吸强度。

(1)幼果中含14C的有机物来源于____________,本实验中,反映因变量的测量指标是幼果、叶片和全株的____________;14CO2的浓度属于____________变量,实验Ⅰ中,对照组的处理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果能否证明只用乙液全株喷雾处理植株,可有效提高幼果的P值,判断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取0.1mL甲液滴在主茎叶片上,能否提高该叶片的P值?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表明,若要提高幼果的P值,最简便而有效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叶片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幼果中含14C的有机物来源于喂饲14C(14CO2)的叶片,分析表格可知:本实验中,反映因变量的测量指标是幼果、叶片和全株的放射性强度,14CO2的浓度、处理植物体的位置属于无关变量,实验组和对照组无关变量的处理要相同,实验Ⅰ的自变量是幼果上滴加赤霉素溶液或者蒸馏水,故实验Ⅰ中,对照组的处理方式是取0.1mL蒸馏水滴在幼果上。

(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实验Ⅰ的结论是赤霉素能促进(吸引)叶片光合产物(有机物)向幼果运输。

(3)该实验不能证明只用乙液全株喷雾处理植株,可有效提高幼果的P值,因为缺少单独使用乙液全株喷雾处理的实验。

(4)分析实验Ⅱ数据可知,全株喷洒甲液,能提高叶片的P值,故若甲液滴在主茎叶片上,应该能提高该叶片的P值。

实验结果表明,若要提高幼果的P值,最简便而有效的方法是用适量甲、乙液1∶1混合后全株喷雾处理。

答案:(1)喂饲14C(14CO2)的叶片放射性强度无关取0.1mL蒸馏水滴在幼果上(2)赤霉素能促进(吸引)叶片光合产物(有机物)向幼果运输(3)否。

缺少单独使用乙液全株喷雾处理的实验(4)能用适量甲、乙液1∶1混合后全株喷雾处理8.(2018·山东德州期末统考)葡萄的色泽是评价其品质的重要指标。

葡萄的颜色是由花青苷在果皮中积累造成的,花青苷含量越高葡萄颜色越深。

某研究小组在葡萄转色初期用不同浓度的脱落酸溶液处理葡萄果穗,研究其对果实着色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