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过多(月经量大)的辨证要点及辨证治疗

合集下载

月经病 总结(精)

月经病 总结(精)

【治则治法】


治疗:辨明虚实,虚证温经养血,实证活 血行滞 “虚者补之,实者泻之” 本病属虚属寒者多,但不宜过用辛燥及破 血之品。

【治则治法】





1 肾虚型:补肾益气,养血调经 2 血虚型:补血养营,益气调经 3 血寒型: 虚寒证:温经扶阳,养血调经 实寒证:温经散寒,活血调经 4 气滞型: 理气行滞,活血调经 5 痰湿型: 燥湿化痰,活血调经
【方药】
1 肾虚型



大补元煎 人参 山药 杜仲 山茱萸 枸杞子 当归 熟 地 甘草 方中人参,山药,杜仲补肾气以固命门; 山茱萸,枸杞子补肾填精而生血;当归养 血益阴;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补肾益 气,养血调经之效。
1 肾虚型

当归地黄饮+紫河车,丹参 熟地 山茱萸 当归 杜仲 牛膝 山药 甘草 方中熟地,山茱萸,当归,紫河车补肾益 精养血;当归,丹参养血活血调经;杜仲, 牛膝补肾强腰膝;山药补脾滋生化之源; 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补肾填精,养血 调经之效。

方药加减

若烦躁胁痛者,酌加柴胡,郁金,栀子以 疏肝清热;口干,便结,脉数者,酌加黄 柏,知母,大黄以清热泻火通便。乳房胀 痛明显者,加橘核,川楝子,王不留行行 气止痛。
5 痰湿型

芎归二陈汤 半夏 陈皮 甘草 茯苓 生姜 当归 川芎 方中半夏,陈皮,甘草燥湿化痰,理气和 中;茯苓,生姜渗湿化痰;当归,川芎养 血活血。全方使痰湿除,经脉无阻,其经 自调。

3 、 血瘀

素性抑郁,或忿怒过度,气滞而致血瘀, 或经期产后,余血未尽,感受外邪,或不 禁房事瘀血内停,瘀阻冲任,血不归经
【辨证论治】

月经不调的简易分类诊断与治疗

月经不调的简易分类诊断与治疗

月经先后不定期
月经量少
月经量 或多或少
头晕耳鸣 腰膝酸软 小腹空坠 经前乳房痛
色淡质稀 神疲乏力 纳呆腹胀 心悸怔忡
肝郁肾虚
心脾两虚
补肾疏肝定经 妇科调经片 逍遥颗粒 补肾强身片
补益心脾
归脾丸 人参归脾丸
月 经 过 多 的 简 单 诊 断 与 治 疗
月经过多的定义
月经周期基本正常,月经量明显增多,即为月经过多。 一般应超过80ml以上,但主要由自身作比较。 若周期基本正常,行经时间超过7天以上者,可诊为经期 延长。 月经量多、经期延长,常与月经先期并见。
血瘀
阳虚寒盛
补虚暖宫 散寒温经 艾附暖宫丸 桂附地黄丸
血虚
活血通经
益气养血
化痰理气
桂附地黄丸
独圣活血片
人参归脾丸 乌鸡白凤丸 当归片
独圣活血片 元胡止痛片
半夏天麻 丸
月经先后不定期 的简单诊断与治疗
月经先后不定期的定义
月经周期时而提前、时而退后7天以上,连续2个 周期,可称为月经先后不定期。 一般经期正常,经量不多。 可与经量过多、经期延长并见。
气虚不摄 益气升阳 摄血固经 人参归脾丸 参芪颗粒
腰酸腿软 头晕耳鸣 神疲乏力
肝郁化火 疏肝泻火 固经止血 逍遥颗粒 丹桅逍遥丸
瘀血内阻 活血化瘀 通络固经
脾肾虚亏 健脾补肾 安冲固经 还少丹 归脾丸
上清片 田七花叶颗粒
独圣活血片
龙胆泻肝丸
月经过少的简单 诊 断 与 治 疗
月经过少的定义
月经周期基本正常,月经量比以往明显减少,甚 至点滴即净,或经期缩短不足2天,经量也 少,可称之。 常与月经后期并见 长期用避孕药亦可引起月经量少。
月 经 不 调 的 简 易 分 类 诊 断 与 治 疗

月经病的中医诊疗

月经病的中医诊疗

月经先期一、月经先期的定义月经先期指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十余日一行,连续两个周期以上者,又称“经期超前”“经期先行”“经早”“经水不及期”。

二、病因病机本病的病因,主要是气虚和血热;病机是冲任不固,经血失于约制。

气虚则统摄无权,冲任不固;血热则热伏冲任,伤及子宫,血海不宁,均可使月经先期而至。

三、月经先期与经间期出血的鉴别月经先期多不在经间期,经量正常或量多;经间期出血,血量偏少,在基础体温高温相之前出血。

四、辨证论治1.气虚型(1)脾气虚证辨证要点:月经周期提前,或经血量多,色淡红,质清稀,神疲肢倦,气短懒言,小腹空坠,纳少便溏,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补脾益气,摄血调经。

代表方剂:补中益气汤或归脾汤(2)肾气虚证辨证要点:周期提前,经量或多或少,色淡黯,质清稀,腰酸腿软,头晕耳鸣,面色晦黯或有黯斑,舌淡黯,苔白润,脉沉细。

治法:补益肾气,固冲调经。

代表方剂:固阴煎或归肾丸。

2.血热型(1)阳盛血热证辨证要点:经来先期,量多,色深红或紫红,质黏稠;或伴心烦,面红口干,小便短黄,大便燥结;舌质红,苔黄,脉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凉血调经。

代表方剂:清经散。

(2)阴虚血热证辨证要点:经来先期,量少或量多,色红,质稠;或伴两颧潮红,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调经。

代表方剂:两地汤。

(3)肝郁化热证辨证要点:月经提前,量或多或少,经色深红或紫红,质稠,经行不畅,或有块;或少腹胀痛,或胸闷胁胀,或乳房胀痛,或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治法:疏肝清热,凉血调经。

代表方剂:丹栀逍遥散。

月经后期一、月经后期的定义月经周期延长7天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者,称为“月经后期”,亦称“经行后期”“月经延后”“月经落后”“经迟”二、病因病机本病的发病机理有虚实之别。

虚者因肾虚、血虚、虚寒导致精血不足,冲任不充,血海不能按时满溢为经迟;实者多因血寒、气滞、痰湿等导致血行不畅,冲任受阻,血海不能如期满盈,致使月经后期而来。

月经先期过多期长---中医妇科学

月经先期过多期长---中医妇科学

血瘀证 (1)血瘀证候的比较
月经过多
月经期长
妇科 情况
全身 情况 舌脉
经行量多 经色紫黑 多血块
胸闷烦躁,腰骶刺痛 小腹满痛,肌肤不泽
舌质紫黯,有瘀斑瘀点 脉沉涩或沉弦
开始量少2-7日,续 后量中,经行涩滞 不畅,时间延长, 经色紫黯有块
小腹疼痛不适
身重无力
舌紫黯,有瘀斑 脉沉弦涩
(2)血瘀证治的比较
神疲乏力,倦 怠气短懒言, 食少纳呆,便 溏。
舌淡红苔薄白 脉缓弱。
月经过多
月经期长
经量多,色淡,月经期长,量
质稀。
多色淡,质稀
面色无华,神 疲乏力,气短 懒言,小腹绵 绵作痛。
舌淡红苔薄白 脉细弱。
面色无华,神 疲乏力,气短 懒言,头晕眼 花,心悸失眠, 食少纳呆
舌淡红苔薄白
脉沉细弱。
(2)气虚证治的比较
虚证
1、气虚:月经先期,月经过多,经期延长。 2、血虚:月经量少。 3、肾虚:月经先后不定期,月经过少,月经后期。 4、阴虚内热:月经先期,经期延长。
西医疾病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高催乳素血症 生殖器官肿瘤 盆腔炎性疾病、结核病 宫内节育器 血液病
月经异常
三、月经不调的辨证要点
寒、热、虚、实
月经情况
疾病
治法
月经过多 活血化瘀,止血调经
月经期长 活血化瘀,止血调经
代表方剂 失笑散
桃红四物汤
(3)治疗血瘀方剂的比较
月经过多 失笑散 :炒蒲黄、五灵脂 月经期长 桃红四物汤 :桃仁、红花、当归、川芎
赤芍、熟地黄
(4)治疗血瘀证药的比较
月经过多
方剂 失笑散 处方 炒蒲黄、五灵脂
月经期长

中医妇科学——月经病(二)

中医妇科学——月经病(二)

中医妇科学——月经病(二)1、经量超过多少毫升可诊断为月经过多A.10B.20C.40D.60E.802、治疗血热型月经过多的最佳选方是A.两地汤B.保阴煎C.固阴煎D.清经散E.固经汤3、经量少于多少毫升可诊断为月经过少A.80B.60C.50D.40E.204、月经量少,色淡黯,质稀,腰酸腿软,头晕耳鸣,舌淡,苔薄,脉沉弱。

宜选用A.滋血汤B.圣愈汤C.左归丸D.右归丸E.归肾丸5、下列除哪项外,均属血瘀型月经过少的主证A.月经量少,色紫黑有块B.脉弦涩C.小腹胀痛拒按,血块排出后痛减D.胸闷泛恶,纳呆E.舌紫黯有瘀点答案与解析1、【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一般认为月经量以20-60mL为适宜,超过80mL为月经过多。

2、【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月经过多-血热证代表方:保阴煎。

3、【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一般认为月经量少于20mL为月经过少。

4、【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月经过少-肾虚证,主要证候:经量素少或渐少,色暗淡,质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足跟痛,或小腹冷,或夜尿多;舌淡,脉沉弱或沉迟;代表方:归肾丸。

5、【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月经过少-血瘀证,主要证候:经行涩少,色紫暗,有血块;小腹胀痛,血块排出后胀痛减轻;舌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沉弦或沉涩。

细目五月经过多要点一概述月经量较正常明显增多,而周期基本正常者,称为“月经过多”,又称“经水过多”。

一般认为月经量以20-60mL为适宜,超过80mL为月经过多。

本病可与周期、经期异常并发,如月经先期、月经后期、经期延长伴量多,尤以前者为多见。

西医学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子宫肌瘤、子宫肥大症、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及宫内节育器引起的月经过多,可参考本病治疗。

要点二病因病机月经过多的主要病机是气虚,血失统摄;血热,热扰冲任;血瘀,瘀阻冲任,血不归经,冲任不固,经血失于制约。

常见的病因有气虚、热、血瘀。

本病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病程日久,常致气随血耗,阴随血伤,或热随血泄而出现由实转虚,或虚实兼夹之象,如气虚血热、阴虚内热、气阴两虚而夹血瘀等证。

月经过多的中医辩证施治

月经过多的中医辩证施治

月经过多的中医辩证施治春季进补的原则:平补为主青春期少女生活中的健康准则中药名猜谜游戏学中医入手的《四小经典》必读书中药毒性极强的三种中医学六气与六淫正与邪【疾病名称】:月经过多【别名】:暂无【疾病科别】:妇产科【病理辨证】:月经量较以往明显增多,每次经量超过80毫升以上,周期基本正常者,称为“月经过多”。

常伴月经先期,属月经病。

中医认为本病的主要病因病理是气虚统摄无权,血热经血妄行和血瘀阻滞,新血不得归经。

以月经量多而周期、经期正常为辨证要点,结合经色和经质的变化以及全身的证候分辨虚实、寒热。

治疗要注意经时和平时的不同,平时治本是调经,经时固冲止血需标本同治。

月经过多的中医辩证分型有以下几种:(1)气虚型症状:行经量多,色淡红,质清稀,神疲体倦,气短懒言,小腹空坠,面色觥白,舌淡,苔薄,脉缓弱。

证候分析:气虚则冲任不固,经血失于制约,故经行量多;气虚火衰不能化血为赤,故经色淡红,质清稀;气虚中阳不振,故神疲体倦,气短懒言;气虚失于升提,故小腹空坠;气虚阳气不布,故面色光白。

舌淡,苔薄,脉缓弱,也为气虚之象。

辨证施治:补气摄血,调经止血。

(2)血热型症状:实热者经行量多,色红黏稠有块,口干喜冷饮,心烦易怒,便秘尿赤。

苔黄,舌红脉弦带数。

阴虚内热者伴口干咽燥,头晕耳鸣,腰膝酸软。

舌红,脉细数无力。

证候分析:阳热内盛,伏于冲任,经行之际,热迫血行,故经行量多;血为热灼,故经色红而质稠;热邪伤津,则口渴饮冷,尿黄便结;热扰心神,故心烦多梦。

舌红,苔黄,脉滑数,为血热之征。

辨证施治:清热凉血,调经止血。

(3)血瘀型症状:经行量多,色紫黯,质稠有血块,经行腹痛,或平时小腹胀痛,舌紫黯或有瘀点,脉涩有力。

证候分析:瘀血阻于冲任,新血难安,故经行量多;瘀血内结,故经色紫黯有块;瘀阻胞脉,“不通则痛”,故经行腹痛,或平时小腹胀痛。

舌紫黯或有瘀点,脉涩有力,为血瘀之征。

辨证施治:活血化瘀,调经止血。

【临床症状】:医生认为正常的月经出血应为20~60毫升,超过80毫升为月经过多。

中医妇科各论—月经病1

中医妇科各论—月经病1
素体脾虚 久病伤气 中气虚弱—冲任不固 劳倦过度 思虑过度 伤脾 —血失统摄 月经先期 饮食失节 注意:脾为心之子,脾气既虚,则赖心气以自救, 久则心气亦伤,致心脾两虚。
(二)肾气虚
素禀肾虚
房劳多产
—肾气虚弱—冲任不固—失于封藏
伤肾
月经先期
久病伤肾
二、血热
可分虚热和实热,虚热为阴虚血热;实热可分为阳盛血热和 肝郁化热。
证候分析 “冲任之本在肾”,肾气不足,冲任 不固,故月经提前;肾气虚弱精血不足,故量少, 经色淡黯,质稀;腰为肾之外府,肾主骨,肾虚 故腰酸腿软;肾虚精血不足,髓海失养,故头晕 耳鸣;肾虚则气化失常,故小便频数;肾虚则肾 水之色上泛,故面色晦黯。舌淡黯,脉沉细,也 为肾虚之征。
治疗法则 补肾益气,固冲调经。
月经先期
目的要求
掌握:月经先期的定义及辨证论治。 熟悉:月经先期的 病因病机、诊断及鉴别 Hale Waihona Puke 断。月经先期【概说】
月经周期提前l一2周,经期正常,连续2个月 经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先期”,亦称“经 期超前”、“先期经行”、“经早”。
本病的主要特点是月经先期伴有月经过多者, 有可能发展为崩漏证。育龄期妇女罹患本病, 可难以受孕,或易于流产。因此,应及时予以 治疗。
治疗法则 清热降火,凉血调经。
方药举例 清经散。
丹皮 地骨皮 白芍 熟地 青蒿 黄柏 茯苓
方中黄柏、青蒿、丹皮清热降火凉血;熟地、地 骨皮清血热而生水;白芍养血敛阴;茯苓行水泄 热。全方清热降火,凉血养阴,使热去则阴不伤, 血安而经自调。亦可用芩连四物汤。
加减:若伴月经过多者,去茯苓,酌加地榆、茜 草根以凉血止血;若经行腹痛,经血夹瘀块者, 酌加炒蒲黄、三七以化瘀止血。

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热型月经过多的临床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热型月经过多的临床体会
( 9 5 等 的研究显 示治 疗前 月经失 血量 19 ) <20 0 ml的 患 者 , 氨 甲 环 酸 治 疗 后 , 用
9 % 的 患者 经期 失 血 量 可 达 到 <8m 2 0 l的
月经过多在 临床上甚为 常见 , 中医 在 诊断中是 一种独立的病证 , 而在西医诊断 中 只是一种症状。在治疗 中, 西医按症状而对
心情 , 避免动怒 、 闷等 。②西 医治疗 : 郁 首
di1 . 9 9 j i n 0 7 —6 4 . 0 2 o:0 36 /. s .10 s 1 x 2 1
1 2 4. 08
选 用抗 纤溶药如氨 甲环酸 , 或抗 P G合成 药 , 氟 芬 那 酸、甲 芬 那 酸 。Petn 如 rs o
多 。而 血 热 型 经 期 延 长 , 西 医 相 当于 排 在
中医辨证 血热 型月经 过多 的证 型 。年 龄 1 4 6~ 9岁 , 平均 3 6岁 , 中 < 0岁 7例 , 其 2 2 4 O~ O岁 8 3例 ,o~ 9岁 3 例 。1 1例 4 4 1 2
患者 中合并 月经 先期 3 9例 , 并 经 问期 合
论 著 ・社 送 中 医 药
C Hl E C o M M UN l o O C T0 RS N SE W
中西 医 结合 治 疗血 热型 月 经 过 多 的临床 体 会
若外感热邪化火成毒 , 可加入黄芩 、 黄柏 、
桑 谢 和 张 春 华 7 6 0 肃 甘 南 藏 族 自治 州 舟 曲县 城 关 4 3 0甘
服 ) 女 贞 子 1g 阿 胶 9 ( 化兑 服 ) , 0, g烊 。每
研 面吞服 。在 服药期 间 , 意适 当休 息 , 注
避 免劳力过 保持 良好 的

最新中医妇科学第四节月经过多

最新中医妇科学第四节月经过多
盆腔炎:宫体压痛,附件增粗、压痛或有炎性包块。 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大小基本正常,多有不同程度的
粘连,子宫骶骨韧带、主韧带等处可触及痛性 结节,或卵巢囊肿。
2、辅助检查
• BBT测定、内分泌激素测定、诊刮有助于 功血诊断。
• B超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 • 宫腔镜和子宫碘油造影有助于子宫内膜
连续3-4周期。 雄性激素直接作Fra bibliotek于平滑肌,使子
宫内膜萎缩而减少出血,对于近绝经期 妇女比较适应,育龄期妇女应积极治疗 子宫肌瘤,但在出血量多时也可用本法 治疗。
(三)盆腔炎的治疗-略
• 转归与预后 • 预防及调护
五灵脂 蒲黄
五、西医治疗
(一)排卵性功血
1、一般止血药:安络血 5mg bid im 6-氨基乙酸 2.0 tid po
2、雌孕激素联合治疗或口服避孕药(每 日2片,22天),抑制排卵。
(二)子宫肌瘤的激素治疗
甲基睾丸素 5-10mg qd 舌下含化
或丙酸睾丸酮25mg qd im 于月经周期第20天开始,连用5-天,
举元煎:人参 黄芪 白术 升麻 炙甘草
(举元参芪生术草)
妇科主症:经行量多,色鲜红或深红,质粘 稠,或有小血块。
全身兼症:血热证候。 舌 脉: 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 法: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方 药:保阴煎。(保阴二弟说二黄断草药)
生地 熟地 黄芩 黄柏 白芍 山药 续断 甘草
妇科主症:经行量多,色紫黯,有血块。 全身兼症:血瘀证候(小腹刺痛,块下痛减)。 舌 脉: 舌紫黯或有瘀点,苔薄,脉涩。 治 法:活血化瘀止血。 方 药:失笑散加益母草、三七、茜草。
中医妇科学第四节月经过 多
掌握:月经过多的定义及辨证论治。 熟悉:月经过多的病因病机。 了解:月经过多可发展为崩漏。

中医妇科-病案

中医妇科-病案

七.病案分析: (要求: 诊断、证型、辨证分析、治则、方药。

共15分1.某患者, 女, 49岁, 已婚, 月经紊乱近2年多, 半月~2个月一行。

现停经半年多, 觉头晕耳鸣, 腰酸肢软, 烘热汗出。

五心烦热, 失眠多梦, 口燥咽干, 皮肤干燥。

舌红苔少, 脉细数。

妇检未发现异常。

答: 诊断: 经断前后诸症辨证: 肾阴虚型证候分析: 患者经断前后, 天癸渐衰, 肾阴不足, 精血衰少, 冲任失调, 血海蓄溢失常,故月经紊乱, 周期不定。

精亏血少, 髓海不充, 故头晕耳鸣;腰为肾之府, 肾又主骨, 肾阴不足, 故腰酸肢软;肾阴不足, 虚阳上越, 故烘热汗出;水亏不制心火, 心神不宁, 故失眠多梦, 五心烦热;阴虚内热, 津液不足, 口操咽干;精血不足, 肌肤失养, 故皮肤干燥, 舌脉皆为肾阴不足之证治则: 滋肾益阴. 育阴潜阳方药: 知柏地黄丸加生龟版、生牡蛎、石决明药物: 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丹皮泽泻知母黄柏2.范某, 女, 18岁, 学生。

主因经行腹痛2年。

患者近2年来, 每遇经期第2天开始出现下腹疼痛剧烈, 经色暗红, 有血块, 排除血块及腐肉片样物后腹痛减轻, 伴面色苍白, 汗出肢冷, 恶心呕吐, 经前乳房胀痛, 心烦急躁。

来诊时正值经期第二天, 小腹疼痛剧烈难忍, 舌暗有瘀斑, 苔薄白, 脉弦细。

要求写出: 诊断(病名、证型)、治法、方药答: 中医诊断: 痛经。

气滞血瘀治法: 活血行气、祛瘀止痛方药: 桃仁12g 红花10g 赤芍10g 川芎10g 枳壳12g 郁金12g 香附 12g 五灵脂12g 益母草15g 泽兰12g 丹皮10g 王不留行12g四剂, 水煎服, 日一剂, 分两次温服。

调护: 注意调情志, 保持心情舒畅。

3.朱某, 女, 24岁, 未婚。

出诊日期:1986年7月15日。

患者素食饮冷, 近半年来, 月经延后, 常40—50天一行, 量少, 色暗红, 有血块, 小腹冷痛, 得热痛减, 经期畏寒肢冷。

中医妇科学:月经病

中医妇科学:月经病

中医妇科学:月经病第一节月经病小论凡月经的周期、经期和经量发生异常,以及伴随月经周期出现明显不适症状的疾病,称为月经病,是妇科临床的多发病。

常见的月经病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崩漏、闭经、痛经、经行发热、经行头痛、经行吐蜘、经行泄泻、经行乳房胀痛、经行情志异常、经断前后诸证、经断复来等。

月经病发生的主要机理是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和,导致冲任二脉的损伤。

其病因除外感邪气、内伤七情、房劳多产、饮食不节之外,尚须注意身体素质对月经病发生的影响。

月经病的辨证着重月经的期、量、色、质及伴随月经周期出现的症状,同时结合全身证候,运用四诊八纲进行综合分析。

月经病的治疗原则重在治本以调经。

论治过程中,首辨他病、经病的不同。

如因他病致经不调者,当治他病,病去则经自调;若因经不调而生他病者,当予调经,经调则他病自愈。

次辨标本缓急的不同,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如痛经剧烈,应以止痛为主,若经崩暴下,当以止血为先,缓则审证求因治其本,使经病得到彻底治疗。

再辨月经周期各阶段的不同。

经期血室正开,大寒大热之剂用时宜慎;经前血海充盛,勿滥补,宜予疏导;经后血海空虚,勿强攻,宜于调补,但总以证之虚实酌用攻补。

这是月经病论治的一般规律。

月经病的治本大法有补肾、扶脾、疏肝、调理气血等。

“经水出诸肾”,故调经之本在肾。

补肾在于益先天之真阴,以填精养血为主,佐以助阳益气之品,使阳生阴长,精血俱旺,则月经白调。

即使在淫邪致病的情况下,祛邪之后,也以补肾为宜。

扶脾在于益气血之源,以健脾升阳为主,脾胃健运,气血充盛,则源盛而流自畅。

然而用药不宜过用甘润或辛温之品,以免滞碍脾阳或耗伤胃阴。

疏肝39:于通调气机,以开郁行气为主,佐以养肝之品,使肝气得疏,气血调畅,则经病可愈。

调理气血当辨气病、血病,病在气者,治气为主,治血为佐;病在血者,治血为主,治气为佐。

气血来源于脏腑,其补肾、扶脾、疏肝也寓调理气血之法。

中医实用技术-月经不调

中医实用技术-月经不调
观察3个周期或追溯2个周期有诊断意义。 2、病史 ❖ 有七情内伤或劳倦过度等病史。 3、检查 ❖ 妇科检查:见子宫大小正常或偏小。
❖ 实验室检查:卵巢功能测定有助于诊断,主要通过 BBT测量,阴道脱落细胞涂片检查、内分泌测定等。
四、月经过多 1、临床表现 ❖ 月经量明显增多,但周期、经期基本正常。病程长
❖ “内寒血涩可致经水来少,治以四物汤加桃仁、 红花、丹皮、葵花。”——《医学入门》
(五)经期延长
❖ “劳伤经脉,冲任之气虚损,故不能制其经 血。”——《诸病源候论》
❖ “经事延长,淋漓不断,下之无固摄之权,虚 象显然”。——《沈氏女科辑要》
三、讨论范围
❖ (一)月经先期相当于西医学月经失调中的 月经频发。
❖ 辅助检查:基础体温测定,妇科内分泌激素测定, 适时的子宫内膜组织学检查等,均可有助于明确诊 断。
【辨证论治】
一、气虚
❖ 主证:所致月经不调主要临床表现类型为月经先期、 经量过多或经期延长。证见经量多、色淡、质稀。 或见月经先期而至,或见经期延长。伴见神疲乏力, 气短懒言,面色晄白,四肢不温,纳呆食少,便溏。 舌淡胖,苔薄白,脉细弱或缓。
❖ 治法:补气固冲,摄血调经。 ❖ 主方: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 处方举例:人参、黄芪、白术、当归、陈皮、升麻、
柴胡、炙甘草
加减:
❖ 若月经过多或正值经期,去当归,加艾叶炭、 炮姜炭、棕榈炭以固涩止血。
第十章 常见妇科病的诊疗技术
第一节 月经不调
【概述】
一、概念 ❖ 月经失调是指月经周期或经量、经期超出正
常范围。临床表现类型有:月经先期、月经 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 少、经期延长。
二、古代文献对本病的认识

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

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
பைடு நூலகம்
㈢、血寒型
主要证候:经行量少,色黯红,小腹冷痛, 得热痛减,畏寒肢冷,面色青白,舌黯,苔 白,脉沉紧。 治疗法则:温经散寒,活血调经 方药举例:温经汤
㈣、血瘀型
主要证候:经行涩少,色紫黑有块,小腹刺痛拒 按,血块下后痛减,或胸胁胀痛,舌紫黯,或有 瘀斑紫点,脉涩有力。 治疗法则:活血化瘀,理气调经 方药举例:通瘀煎《景岳全书》 方 解: 归尾、山楂、红花──活血化瘀 香附──理气解郁调经 乌药、青皮、木香──行气止痛 泽泻──利水以行滞
§4 月经过多
小总论
概念:月经周期正常,经量明显多于既往者, 称为“~~”,亦称“经水过多”、“月水过多”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 血引起的月经过多,或子宫肌瘤、盆腔炎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或宫内节育器引起 的月经过多。
一、病因病机
冲 任 气虚 损伤脾气,中气不足 固 , 经 , 失 于 制 , 不 约 血 不

解:
熟地、山茱萸、当归、紫河车──补肾益精养血 当归、丹参──养血活血调经 杜仲、牛膝──补肾强腰膝 山药──补脾滋生化之源 甘草──调和诸药 加 减: 形寒肢冷──加肉佳、淫羊藿、人参 夜尿频数──益智仁、桑螵蛸
㈡、血虚型
主要证候:经来量少,不日即净,或点滴即止,经色淡 红,质稀,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皮肤不润,面色萎黄, 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治疗法则:补血益气调经 方药举例:滋血汤《证治准绳·女科》 方 解: 熟地、当归、白芍、川芎──补血调经 人参、黄芪 、山药、茯苓──补气健脾益生化气血之源 加 减: 心悸失眠──加炒枣仁、五味子 脾虚食少──加内金、砂仁
一、病因病机
气虚──统摄无力 冲 任 不 固, 经 血 失 于 制 约

月经量过多的中医辨证治疗

月经量过多的中医辨证治疗

月经量过多的中医辨证治疗月经过多中医是指月经周期基本正常,月经量较正常明显曾多称为月经过多亦称“经水过多”,月经过多传统理论认为辨证当分为寒、热、虚、实(虚、实)本病发展过程中,病由实转虚或虚实兼夹,临证中须详察,并灵活施治。

一、以经量明显增多而周期正常为辨证要点、治疗须分辩虚实,虚证者重在补气、养阴或益气摄血固冲。

实证者重在活血化瘀或清热。

固冲止血,以通调冲任,脾病及肾可出现脾肾同病,经血失约,也可出现月经过多,若失治或误治可发展为崩漏。

1、气虚证主要证候:月经量多、色淡红,质清稀或兼见面色晄白气短懒言,肢软无力或小腹空坠或心悸怔中,舌淡,苔簿,脉细弱。

证候分析:气虚则冲任不固,经血失于制约,故量多,气虚火衰不能化血为赤,故经色淡而稀。

气行则血行,气虚阳气不布,面色晄白,气短懒言,肢软无力,气虚失于升举,血虚外不荣肌肤,故面色晄白,皮肤不润,舌淡,苔簿,脉细弱均为气虚之征。

2.血热主要证候:经行量多,色鲜红或深红质粘稠,或有小血块,伴口渴,心烦,尿黄便结。

舌红,苔黄,脉滑数。

证候分析:热盛于里,扰及血海,乘经行之际,迫血下行,故经量增多,血为热灼,则经色鲜红或深红而质稠,热雍气滞,经行不畅,故有小血块,热邪扰心则心烦,伤津则口渴,尿黄便结,舌红苔黄,脉滑数,皆邪热内盛之象。

3.血瘀证:主要证候:经行量多或持续难净,色紫黯,有血块伴小腹疼痛拒按,色紫黯或有瘀点,脉细涩。

证候分析:淤血内阻,络伤血溢,故经量增多,於阻胞络,新血难安,则经来持续难净,淤血凝结,则色黯有块,阻滞胞宫,则小腹疼痛拒按,色质紫黯或有瘀点,脉细涩,亦为淤血阻滞之征。

二、治疗原则:治法重在摄血止血为主,目的在于减少血量,防止失血伤阴,平时宜安冲,固冲为主,血瘀者重在化瘀止血,以本病实转虚或虚实兼夹之象,慎用温燥动血,以免动血耗血,应积极治疗。

辨证施治:1.气虚证主要证候:经行量多,色淡红,质清稀,神疲肢倦,气短懒言,腹胀,面色萎黄,舌淡,苔簿哦,脉细弱。

月经过多 改

月经过多  改

辩 证 论 治
气 虚 证
(三)分型论治
主要证候 月经特点:周期、经期基本正常, 经来量多(≥ 100ml); 血色淡,质清稀。 全身伴症:神疲肢倦,气短懒言, 小腹空坠,面色恍白。 舌、脉:舌淡,苔薄,脉缓弱。
辩 证 论 治
气 虚 证
(三)分型论治
治疗法则:补气升提,固冲摄血。 方 药: 安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白术 黄芪 生龙骨 生牡蛎 生地 白芍 海螵蛸 茜草 川续断 方歌:安冲术芪龙牡生, 地芍续断螵茜增。
阳盛血热, 热扰冲任, 迫血妄行, 致经行量多。
病因病机
3.血瘀: • 素多抑郁,忿怒过度 • 或经期产后余血未净, • 感受外邪或不禁房事,
瘀滞冲任, 血不归经, 致经行量多。

1.病史

• 可有大病久病、精神刺激、饮食 不节、经期、产后感邪或不禁房 事史; • 或宫内节育器避孕史。

临 床 表 现
病因病机
本病的发病机理是:冲任不固,经血失于制约。
气 虚
血 热
血 瘀
病因病机
1.气虚: • 素体气虚, • 或饮食、劳倦、思虑伤脾, • 或大病久病,损伤脾气,
中气不足, 冲任不固, 血失统摄 遂致月经量多。
病因病机
• • • •
2.血热: 素体阳盛 或肝郁化火 或过食辛燥动血之品 或外感热邪
2. 注意饮食调理,少食辛辣温燥之品, 饮食要富有营养,易于消化。
3. 经期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辩 证 论 治
血 瘀 证
(三)分型论治
主要证候: 月经特点:周期、经期基本正常,经 来量多(≥ 100ml); 血色紫黯,质有块。 全身伴症:经行腹痛,或平时小腹胀 痛,拒按,血块下后痛减。 舌、脉:舌紫黯,或有瘀斑、瘀点, 脉涩有力。

月经过多最有效的止血方法

月经过多最有效的止血方法

月经过多最有效的止血方法
月经过多是许多女性朋友常见的问题,它不仅会给女性带来身体上的不适,还会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

因此,了解月经过多的原因和有效的止血方法对于女性朋友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月经过多最有效的止血方法。

首先,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规律作息、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

规律作息可以帮助身体维持内分泌的平衡,适量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调节内分泌,而合理饮食则可以提供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帮助身体更好地应对月经过多的问题。

其次,中医调理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中医认为月经过多是由于气血失调所致,因此可以通过调理气血来缓解月经过多的症状。

常用的中医调理方法包括艾灸、针灸、中药调理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身体恢复气血的平衡,从而缓解月经过多的症状。

此外,药物治疗也是一个常见的方法。

对于一些严重的月经过多症状,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药物来进行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止血药、调经药等。

但是在使用药物治疗时,一定要按照医生的建议
来进行,不可随意使用药物,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最后,手术治疗是针对一些严重的月经过多症状的最后选择。

手术治疗可以通过切除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等病变组织来缓解月经过多的症状。

但手术治疗是有一定风险的,需要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

总的来说,月经过多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但是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中医调理、药物治疗和必要时的手术治疗,是可以有效缓解月经过多的症状的。

希望每一位女性朋友都能够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及时采取有效的方法来缓解月经过多的问题,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健康和美好。

月经不调的中医辨证治疗

月经不调的中医辨证治疗

月经不调的中医辨证治疗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每月提前超过7天,甚至半个多月一行,连续二个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先期病因病机:多由血热热扰冲任致血海不宁,或气虚统摄无权或闭藏失职致冲任失固所致。

辨证论治:月经的量、色、质为主,结合形气色脉全面辨证。

其次注意兼证。

治疗重在调理周期,使之恢复常度。

宜非经期服药。

分证论治 1.血热证:<1.阳盛血热证:清热凉血,量多者安冲止血—清经散 <2.肝郁血热证:疏肝清热调经。

—丹栀逍遥丸 <3.阴虚血热证:滋阴清热调经。

—两地汤2.气虚证:<1.脾气虚弱证:健脾益气,固冲摄血—归脾汤 <2.肾气不固证:补肾益气固冲—加参寿胎丸月经过多经血较常量明显增多,称为月经过多。

病因病机:多由气虚摄纳无权,冲任不能约制经血,或血热热伏冲任,迫血妄行,以致阴血流溢失常所致。

气虚:脾虚气弱,经血失于统摄,冲任不固而致经多。

或流产、手术损伤肾气,以致脾肾气虚,冲任失固所致。

血热:肝郁化火,热伏冲任,迫血妄行,血流散溢。

辨证论治:以月经周期、色质为主,参合其它脉诊证辨其虚实,辩证中注意疾病的转化,血热证阳盛者病程日久可致气随血耗,出现血热兼气虚证象,素体阴虚者,失血日久,气阴两虚,常出现气阴两虚夹血热证象。

宜于经期服药,以止血为主,急则治标,务在减少经量。

治以益气摄血或凉血止血。

分证论治 1.气虚证:益气升阳,摄血固冲。

—举元煎+炮姜炭、焦艾叶温经止血,乌贼骨收涩止血。

2.血热证:清热凉血止血—十灰丸月经后期月经周期每月推后八、九天,甚至四、五十天一潮,连续两个周期以上称为月经后期。

病因病机:多由机体营血不足,血海空虚,不能按时满溢而致;或肾精不足,无精化血,冲任不盈,血海届时不满;或先天肾气不足,血海不能按时施泄所致。

亦有因寒凝、气滞、痰阻致气血运行不畅,经脉迟滞,冲任受阻而致。

虚证中有血虚、脾虚、肾虚;实证有寒凝、气滞、痰阻。

辩证要点:根据月经量色质、全身症状、形气色脉,辨其寒热虚实。

月经先期(月经提前)的辩证要点及辩证治疗

月经先期(月经提前)的辩证要点及辩证治疗

月经先期(月经提前)的辩证要点及辩证治疗月经周期提前1~2周者,称为“月经先期”,亦称为“经期超前”或“经早”。

月经周期偶然超前1次亦不作月经先期论治。

本病多见于育龄期妇女,伴见月经过多者,有发展为崩漏的可能。

本病多见于西医学的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的黄体不健、盆腔炎症所致的子宫出血。

月经先期伴月经过多可进一步发展为崩漏,应引起重视,并及时治疗,博粹堂中医讲。

【病因病机】主要病机是冲任不固,经血失于制约,月经提前而致。

引起本病的常见原因有气虚和血热。

【诊断要点】一、西医诊断要点1、病史既往月经正常,有血热病史、情志内伤史、盆腔炎病史等。

2、症状月经提前7天以上、2周以内来潮,周期不足21天,并且连续出现两个周期以上,经期基本正常,可伴有月经过多。

3、妇科检查无器质性病变或有盆腔炎体征,子宫轻压痛,或子宫两侧附件区增厚、压痛,或宫骶韧带增粗、触痛等。

排卵型黄体不健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患者,盆腔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盆腔炎症引起的月经先期,可见盆腔炎症体征。

4、卵巢功能检查基础体温呈双相性,但黄体期上升缓慢、或上升幅度不够、或高温期缩短等;月经来潮6个小时内诊断性刮宫,子宫内膜活组织检查呈分泌不良现象。

二、中医辩证要点本病以月经周期提前1~2周为辩证要点,着重于周期的提前及经量、经色、经质的变化情况,结合全身症状和舌脉,辨其属虚属实、属寒属热。

一般月经周期提前1~2周,量或多或少,经色紫红或深红,质粘稠,舌质红,脉数者为血热;量多者说实热,量少者数虚热。

本病若伴经量过多者,可发展为崩漏。

临证时应重视经量的变化。

三、鉴别诊断临证之际须注意一下病证鉴别:1、经间期出血经间期出血常发生在月经周期的第12~16天,出血量较月经量少,或表现为透明黏稠的白带中夹有血丝,出血多持续数小时乃至2~7天自然停止,经间期出血与月经期出血,形成出血量一次少、一次多相间的现象,结合BBT测定,若出血发生在排卵期,即可确诊;月经先期则每次出血量大致相同,且出血时间不在排卵期内。

妇科疾病的中医辨证施治

妇科疾病的中医辨证施治

妇科疾病的中医辨证施治中医辨证施治是一种综合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方法,对于妇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也有着独特的贡献。

中医认为,妇科疾病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阴阳失调、气血运行不畅或脏腑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的。

因此,通过辨证得出病因,针对病因施以相应的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恢复健康。

本文将探讨妇科疾病的中医辨证施治。

一、病因辨证1. 阴阳失调类型阴阳失调是妇科疾病辨证的重要环节。

常见的阴阳失调类型有:(1)肝阳上亢:病症为月经量多,颜色偏红,行经不调等。

(2)肝肾阴虚:病症为月经量少,颜色偏黯淡,月经不调等。

(3)脾肾阳虚:病症为月经不调,腰膝酸软等。

2. 气血不通类型气血运行不畅是引起妇科疾病的常见原因。

常见的气血不通类型有:(1)气滞血瘀:病症为经行不畅,痛经等。

(2)气虚血瘀:病症为月经不调,面色苍白等。

(3)气血两虚:病症为月经量少,乏力等。

3. 脏腑功能紊乱类型脏腑功能紊乱也是妇科疾病的辨证要点。

常见的脏腑功能紊乱类型有:(1)肝胆湿热:病症为白带多,色黄等。

(2)脾胃湿阻:病症为腹胀,大便不畅等。

(3)肝肾不调:病症为腰痛,无力等。

二、治疗方法1. 中药调理中药调理是中医辨证施治的核心部分。

根据辨证结果,选用中药在治疗妇科疾病时起着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中药有:(1)肝阳上亢型可选用丹皮、当归等药物。

(2)肝肾阴虚型可选用黄柏、知母等药物。

(3)气滞血瘀型可选用川芎、桃仁等药物。

(4)气血两虚型可选用党参、黄芪等药物。

(5)肝胆湿热型可选用茵陈、白芍等药物。

(6)脾胃湿阻型可选用燕麦、薏苡仁等药物。

(7)肝肾不调型可选用菖蒲、枸杞子等药物。

2. 饮食调养除了中药调理,饮食调养也是妇科疾病治疗的重要环节。

根据不同的病因辨证,可采取不同的饮食调养方法。

比如,对于肝阳上亢型,应多吃寒凉食物,如苦瓜、黄瓜等。

对于肝肾阴虚型,应多吃滋阴食物,如枸杞子、黑芝麻等。

饮食调养在疾病治疗过程中起到辅助作用,能够加速康复。

中医妇科汇总月经病

中医妇科汇总月经病

闭经
三、诊疗要点 1、排除生理性停经→早孕 2、了解第二性征 3、有无全身性疾病 4、是否服用药物
四、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月经特点、来势,有无腹痛。 2、治疗原则: 虚者补而通之 通经 实者泻而通之
闭经
3、分型论治:
肝肾不足→补肾养肝调经
归肾丸
气血虚弱→补气养血调经
人参养荣汤
阴虚血燥→养阴清热调经
鉴别:漏下,经间期出血,恶性病变 辨证论治:要点:带下旳色、质、气味
脾虚:升、燥 治则:健脾升阳除湿 肾虚:补、涩
湿热:清、利 湿毒:清热解毒
经期延长
概念:行经时间延长7天以上,周期基本正常。
病因病机:
实:气滞血瘀,瘀血内阻
冲任不固
虚:阴虚内热,虚热内扰
诊疗:与漏下,赤带鉴别
辨证论治:
血瘀
桃红四物汤+失笑散
止血固冲任
阴虚血热
两地汤+二至丸
闭经
一、概念:女子年逾18周岁月经还未初潮,或已行经 而又中断达三个月以上者。
二、病因病机: 肝肾不足 气血虚弱 冲任空虚→血枯 无血可下 阴虚血燥 闭经 气滞血瘀 冲任阻滞→血隔→血不得下 痰湿阻滞
加减一阴煎
气滞血瘀→理气活血,祛瘀通经
血府逐瘀汤
痰湿阻滞→豁痰除湿,调气活血通经→苍附导痰丸
崩漏
概念: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称崩中或经崩,后者
称漏下或经漏。
病因病机:
虚热—虚火下扰
血热
实热—极迫血行
阳虚—冲任失固
冲任损伤
经血从胞宫
肾虚
阴虚—相火变动 不能制约经血 非时妄行
脾虚
统摄无权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月经、全身、舌脉 治则:补肾固肾 分型:肾阴虚—左当饮 肾阳虚—右归丸合理中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经过多(月经量大)的辨证要点及辨证治疗
月经过多是指月经量较正常增多,经量明显多于既往,而周期基本正常者。

一般认为超过100ml为月经过多,又称“经水过多”或“月水过多”。

月经过多大多是良性病证,但可导致贫血,引发情绪低落,不善交际。

本病常见于西医学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引起的月经过多,或子宫肌瘤,盆腔炎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引起的月经过多。

【病因病机】
本病的病因病机与月经先期基本相同,主要是气虚统摄无权,或血热妄行,或冲任不固,或淤血内阻,血不循经。

由于素体虚弱,或饮食劳倦,久病伤脾,使中气虚弱,经行之际吗,气随血泄,气虚益甚,冲任不固,经血失于统摄,而致经血量多;或因素体阳盛,或七情过极,五志化火,或过食辛燥血之品,或外感邪热,扰动血海,血热妄行,损伤血络,冲任不固,流溢脉外,以致经血量多;或久郁血滞,经产损伤,瘀血停留,积于冲任,瘀血内阻,血不循经,以致月经量多。

【诊断要点】
一、西医诊断要点
1、病史
有大病久病,精神刺激,饮食不节,经期,产后感邪或不禁房事史;或宫内节育器避孕史。

2、月经量明显增多,超过100ml。

月经周期,经期正常,经期的出血量明显多于以往,或伴有痛经,不孕,癓瘕;失血多,病程长者,可有血虚之象。

3、检查妇科检查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盆腔器官没有明显器质性病变;子宫肌瘤患者的子宫体增大,质较硬,形态不规则,或可触及肿瘤结节;盆腔炎患者多有子宫体压痛,附件增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子宫大小基本正常,多有不同程度的粘连,子宫骶骨韧带,主韧带等处可触到痛性结节。

实验室检查
可做卵巢功能测定,血液分析等检查。

其他检查
如B超盆腔扫描,子宫内膜病理检查,纤维内镜,子宫碘油造影可帮助诊断。

卵巢功能测定及子宫内膜病理检查,有助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诊断。

B超检查对盆腔器质性病变有参考意义。

宫腔镜检查可明确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子宫肌瘤等疾病的诊断。

二、中医辨证要点
以月经量明显增多而周期,经期正常为辨证要点,结合经色和经质的变化及全身证候分辨虚实,寒热。

经血量多,色淡,质清稀,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属气虚;经血量多,色鲜红或紫红,质粘稠,口渴便结,舌红,脉数,属血热;经血量多,色黯有块,伴小腹疼痛,舌紫脉涩属血瘀证。

三、鉴别诊断
本病临床须与崩漏鉴别,崩漏在大量阴道出血时的症状与月经过多相似,但崩漏的特点在于周期,经期,经量均发生严重的紊乱。

崩漏的出血无周期性,有时伴有经期延长,淋漓日久不能自然停止,与月经过多的有周期性出血和正常的经期显然不同,通过病史,发病经过等的询问,结合临床症状,不难鉴别。

【辨证施治】
一、治疗原则
本病的治疗应掌握经期与平时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平时治本以调经为主,经期需要辨证施治,固冲止血为主,需标本同治。

目的在于减少血量,防止失血伤阴。

平时应根据辨证,多采用益气,清热,养阴,化瘀等法以治本,慎用温燥动血之品,以免增加出血量。

1、气虚证
主症:行经量多,色淡红,质清稀,神疲体倦气短懒言乏力,小腹空坠,面色晄白,舌淡。

苔薄,脉缓虚弱。

治法:治以补气升提,固冲止血。

方药:方用举元煎或安冲汤加升麻。

常用药物;如黄芪,人参,白术,茯苓,生地,当归,升麻,柴胡,煅龙牡,血余炭,炮姜,芍药,阿胶等。

若正值经期血量多者,酌加阿胶,艾炭,炮姜,乌贼骨,以固涩止血;如经行有块,下腹痛者,加泽兰,益母草,三七,蒲黄,五灵脂,以化瘀止血止痛。

若见腰骶冷痛,大便溏薄,为脾肾双亏者,酌加补骨脂,鹿角霜,炒续断,炒杜仲,炒艾叶,桑寄生,以温补脾肾,固冲止血。

兼头晕心悸者,改生地为熟地,加制首乌,麦动,五味子。

2、血热证
主症:经行量多,色鲜红或深红,质粘稠,和、口渴饮冷,心烦多梦,尿黄便结,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治以清热凉血,固冲止血方药常用方为保阴煎加炒地榆,愧花。

常用药物;如生熟地,黄苓,黄柏,怀山药,赤芍,续断,丹皮,炒地榆,愧花,仙鹤草,藕节,侧柏叶,麦冬,山栀子等。

若兼见气虚阴亏血热之象,可用安冲汤加党参,药用:黄芪、白术、生龙牡、大生地、生白芍、海螵蛸、茜草、川断,以健脾益气,养阴凉靴止血;若外感热邪,化火成毒,兼见发热恶寒,少腹硬痛拒按者,可用解毒四物汤加金银花、败酱草、红藤、黄连、桃仁,丹皮、黄柏,以清热解毒;热甚伤津,口渴甚者,加玄参,麦冬,天花粉,以养生津阴止渴。

若经血粘稠有豆臭味,或平时黄带淋漓,下腹坠痛者,重用黄芪、黄柏、加马齿苋、败酱草、红藤,薏苡仁、半边莲等。

3、血瘀证
主症:经行量多,色紫黯,质稠有血块,经行小腹疼痛,或平时小腹胀痛,舌紫黯或有斑,脉涩有力。

治法:治以活血化瘀止血。

方药:方用失笑散加血余炭、益母草、三七、茜草根。

常用药物:如蒲黄,五灵脂,益母草,三七,茜草等。

若经行腹痛甚者,加延胡索,香附,血竭,广郁金;兼口渴心烦者,酌加麦冬,五味子,墨旱莲,瓜萎根,藕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