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 第二十章 经济增长理论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 第20章 产出、利率和汇率

宏观经济学 第20章 产出、利率和汇率

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财政扩张的影响
扩张性财政政策(G增加,ΔG>0)
因此,当IS向右 移动时,LM必须向 下移动,从而使利 率i不变,也就意味 着汇率不变。 在固定汇率制度 下,产出从YA 提高 到 YC 。 财政政策在固定 汇率下比在浮动汇 率下更有力,这是 因为财政政策引发 了货币政策的调整。
10 of 31
第三节
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结合
11
化简后开放经济的IS-LM模型
12
关系:向上倾斜
开放经济中的IS–LM模型
14 of 31
第四节开放经济中的政策效应
一、开放经济中的财政政策效应
政府支出增加的影响(扩张性财政政策)
政府支出增加,导致产出和利率上升及本国货币升值
政府支出增加使得 IS 曲线向右移动, 而LM 曲线和利率平价曲 线(interest-parity curve)不发生移动。
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财政扩张的影响
四、固定汇率下的货币政策
紧缩性货币政策(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
货币紧缩,减少货币供给,LM上移,引起利率提高,I减少,产 出下降、外资涌入,本币需求增加,货币升值(汇率上升) 固定汇率下,央行不能让汇 率上升。 央行必须通过提高货币供给 来满足外汇市场上增加了的本 币需求,从而LM下移。 LM必须向下移动,从而使利 率i回到原来水平,从而使i保持 不变,也就意味着汇率不变。 i不变,产出不变,在资本完 全流动的固定汇率制下,货币 政策是无效的
28
“不可能三角”
(1)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必须牺牲汇率的 稳定性,实行浮动汇率制。 但对于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来说,特别是 发展中国家,信心危机的存在会大大削弱汇率调节的作用,甚至起到 恶化危机的作用。当汇率调节不能奏效时,为了稳定局势,政府的最 后选择是实行资本管制。 (2)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稳定,必须牺牲资本的完全流动 性,实行资本管制。在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下,在汇率贬值无效的情 况下,唯一的选择是实行资本管制,实际上是政府以牺牲资本的完全 流动性来维护汇率的稳定性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大多数经济不发达 的国家,比如中国,就是实行的这种政策组合。这一方面是由于这些 国家需要相对稳定的汇率制度来维护对外经济的稳定,另一方面是由 于他们的监管能力较弱,无法对自由流动的资本进行有效的管理。 (3)维持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和汇率的稳定性,必须放弃本国货币政策的 独立性。在这种情况下,本国或者参加货币联盟,或者更为严格地实 行货币局制度,基本上很难根据本国经济情况来实施独立的货币政策 对经济进行调整,最多是在发生投机冲击时,短期内被动地调整本国 29 利率以维护固定汇率。可见,为实现资本的完全流动与汇率的稳定, 本国经济将会付出放弃货币政策的巨大代价

第二十章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

第二十章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

第二十章 宏观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理论
第三节 凯恩斯的主要经济思想 3、乘数原理 乘数原理实例分析
第一步:这100万美元将成为生产这些投资物的人们 第三步:他们又会将其4/5,即64万美元(100×4 / 的收入; 5×4 / 5)再购买消费品,于是它又成为另一些生产 第二步:这些人将其增加的收入的 4 / 5,即80万美 这些消费品的人们的收入。 元(100×4/5)用来购买消费品,这部分又成为另 第四步:这样的过程会继续进行下去 一些生产这些消费品的人们的收入;
结果是:原始投资虽然只增加了100万美元,但把所 有这些派生收入加在一起却可以得到500万美元的收 入。
第二十章 宏观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理论
第三节 凯恩斯的主要经济思想 4、就业理论 有效需求不足影响就业
原因分析: 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不管是消费品还是投资 三大心理法则影响总需求:按照消费倾向规律,随 品的生产都不能继续增加,这就造成了“非自愿失 着社会收入的增加,增加的收入中消费所占的比例 业”。 越来越小,于是引起对消费需求不足。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产生的背景 经济方面的具体情况是: 西方世界所曾经遭受的最严重的经济危机----20世纪 30 年代的大萧条,为宏观经济学理论的产生增加了额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国家的私人企业的活力下 外的动力。 降; 人口增长率在不断下降; 整个世界的绝大部分已经被殖民化,资本主义体系已 经没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
第二十章 宏观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理论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产生的背景 一、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阶段: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是早期宏观 经济学阶段,•或称古典宏观经济学阶段。
第二阶段: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30年代,是现代宏 观经济学的奠基阶段。 第三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是现代宏观经 济学的建立阶段。 第四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后,是宏观经济学进一 步发展和演变的阶段。

20宏观经济学第二十单元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20宏观经济学第二十单元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宏观经济学)第六版第二十单元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选择题1.经济增长的标志是()。

A.失业率的下降;B.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C.社会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D.城市化速度加快。

2.经济增长在图形上表现为()。

A.生产可能性曲线内的某一点向曲线上移动;B.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C.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的某一点向曲线上移动;D.生产可能性曲线上某一点沿曲线移动。

3.GDP是衡量经济增长的一个较好指标,是因为()。

A.GDP以货币表示,易于比较;B.GDP的增长总是意味着已发生的实际经济增长;C.GDP 的值不仅可以反映一国的经济实力,还可以反映一国的经济福利程度;D.以上说法都对。

4.下列各项中()项属于生产要素攻击的增长。

A.劳动者教育年限的增加;B.实行劳动专业化;C.规模经济;D.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应用。

5.下列各项中()项不属于生产要素供给的增长。

A.投资的增加;B.就业人口的增加C.人才的合理流动;D.发展教育事业。

6.根据哈罗德的定义,有保证的增长率G w 与实际增长率G之间可能有的关系是()。

A.G w >G;B.G w =G;C. G w <G;D.以上各项均可能。

7.有保证的增长率G w 和自然增长率G n的区别在于()。

A.G w 假定资本与劳动的比率不断提高,而G n没有;B.G w以充分就业为前提,而G n没有;C.G w随各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是不稳定的增长率,而G n是比较稳定的增长率;D.G w一定小于G n8..根据哈罗德的分析,如果有保证增长率G w大于实际增长率G,经济将()。

A.持续高涨;B.长期萧条,;C.均衡增长. D不能确定。

9.根据哈罗德的分析,如果有保证增长率Gw大于自然增长率Gn,经济将()。

A.持续高涨;B.长期萧条;C.均衡增长D.不能确定。

10.如果实现了哈罗德模型的自然增长率,将使()。

A.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B.实现均衡增长;C.实现充分就业下的均衡增长;D.经济持续高涨。

宏观经济学 第二十章 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 第二十章 习题答案

第二十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南方医科大学2010级经济学(医药贸易与管理方向)W洋1. 说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解答:经济增长是产量的增加,这里的产量可以表示为经济的总产量,也可表示成人均产量。

经济增长通常用经济增长率度量。

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国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和制度结构的总体进步。

经济发展是反映一个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概念.如果说经济增长是一个“量”的概念,那么经济发展就是一个“质”的概念。

2. 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什么?解答:关于经济增长的源泉,宏观经济学通常借助于生产函数来研究。

宏观生产函数把一个经济中的产出与生产要素的投入及技术状况联系在一起。

设宏观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Y t=A t f(L t,K t)式中,Y t、L t和K t顺次为t时期的总产出、投入的劳动量和投入的资本量,A t代表t时期的技术状况,则可以得到一个描述投入要素增长率、产出增长率与技术进步增长率之间关系的方程,称其为增长率的分解式1,即G Y=G A+αG L+βG K式中,G Y为产出的增长率;G A为技术进步增长率;G L和G K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增长率。

α和β为参数,它们分别是劳动和资本的产出弹性。

从增长率分解式可知,产出的增加可以由三种力量(或因素)来解释,即劳动、资本和技术进步。

换句话说,经济增长的源泉可被归结为劳动和资本的增长以及技术进步。

有时,为了强调教育和培训对经济增长的潜在贡献,还把人力资本作为一种单独的投入写进生产函数。

所谓人力资本是指体现在个人身上的获取收入的潜在能力的价值,它包括天生的能力和才华以及通过后天教育训练获得的技能。

当把人力资本作为一种单独投入时,按照上述分析的思路可知,人力资本也可以被归为经济增长的源泉之一。

3. 什么是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它有什么含义?解答:离散形式的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为Δk=sy-(n+δ)k其中k为人均资本,y为人均产量,s为储蓄率,n为人口增长率,δ为折旧率.上述关系式表明,人均资本的增加等于人均储蓄sy减去(n+δ)k项。

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理论

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理论

添加标题
如果要使人均消费达 到最大,稳态的人均 资本量应该使得资本 的边际A’
( n ’+ δ ) k A
(n+δ)k sy
0
k1’
k1
k
经济增长的黄金分割律
8
假定存在着如下形式的生产函数:Q t = A t f( N t , K t ) , 式中:Q t为 t 时期的总产 出;N t为 t 时期投入的劳动量;K t 为 t 时期投入的资本量;A t 代表 t 时期的技术水平。
ICK HERE TO ADD A TITLE
八章 经济增长理论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演讲人姓名
ICK HERE TO ADD A TITLE
、经济增长概述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演讲人姓名
1.经济增长的定义
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1971年接受诺贝尔经济奖时曾给经济增 长下了这样一个定义:
6.自然增长方程
一.考虑到就业问题,要实现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国民收入的增长率应该等于劳动力 增长率。 二.gN= s/ kn = n 式中:gN为充分就业时的均衡收入增长率, n为人口增长率,kn为充分就业时的资本 -产出比。 经济含义:要实现充分就业,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必须等于该国人口增长率。
2. 经济周期的类型
• 1)基钦(美国,1923 )短周期,平均长度为3.5年。 • 2)朱格拉(法国,1860)中周期,平均长度为8~10年。 • 3)康德拉季耶夫(俄国,1925)长周期,平均为50年。 • 4)库兹涅茨(美国,1930)中长周期,平均长度为20年。 • 5)熊彼特(美国,1939)综合周期:每一个50~60年的长
• 假定折旧是资本存量K的一个固定比率δK(0<δ<1)。 • 资本存量的变化=净投资△K =I-δK的增加量 。 • 所以△K = sY-δK,即资本存量变化=储蓄-折旧 • 同除以劳动数量N,得到:

宏观经济学 第九讲 经济增长理论(第20章)-62页PPT精品文档

宏观经济学 第九讲 经济增长理论(第20章)-62页PPT精品文档

9
(二)经济增长的衡量
经济增长:产量的增加。
经济增 Gt 长 YtY 率 t Y 1t1
y
Yt表示 t 时期的总产量, Yt-1表示 (t-1)时期的总
产量。
人均 gt
yt
yt1 yt1
20.09.2019
广东金融学院经济贸易系
经济增长 的趋势
t
10
(三)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
11
(四)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经济发展:一国由不发达状态过渡到发达状态, 表现为在经济增长基础上出现的社会经济的多方面 变化。
(1)投入结构的变化:劳动密集、资本密集、技术密集 (2)产出结构的变化:农业、工业、服务业产出的比例 (3)一般生活水平的变化:人均GDP、分配状况 (4)卫生、健康状况的变化: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 (5)文化教育状况:适龄儿童入学率、辍学率、大学生比例 (6)自然环境、生态平衡的变化:春天能否听到鸟叫
20.09.2019
广东金融学院经济贸易系
“一个国家的经济 增长,可以定义为 给居民提供种类日 益繁多的经济产品 的能力长期上升, 这种不断增长的能 力是建立在先进技 术以及所需要的制 度和思想意识之相 应的调整的基础上 的。” --------美国经济学 家库兹涅茨 (SimoS.Kuznets)
第九讲(第20章)
经济增长理论
“宏观经济学有两个不变的基本命题。其一
是说明经济活动中的短期波动,有些人将这种 变动称为周期,这种年复一年、月复一月的变 化,总合起来形成繁荣或衰退、通货膨胀或通 货紧缩。其二是说明长期经济趋势,即某一经 济在几十年内的增长率。”
——托宾
20.09.2019
广东金融学院经济贸易系

高鸿业版_宏观经济学每章课后习题答案全

高鸿业版_宏观经济学每章课后习题答案全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相互补充。

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

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宏观经济学-习题第20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

宏观经济学-习题第20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

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一选择题1.在宏观经济增长中,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主要是指(),而后者还包括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A 产量的增加B 技术的进步C 生产方式的革新D 要素投入的增加2.索罗模型认为,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来自于()。

A 企业家精神B 资本形成C劳动供给增加D技术进步3.世界上第一次生产过剩性的危机发生于1825年的()。

A 英国B 美国C 西班牙D 德国4.在宏观经济学里,产量水平的变动与投资支出数量之间的关系被称为()。

A 加速原理B 乘数效应C 牛鞭效应D 宏观调控5.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是经济周期的波动源。

A 技术冲击B 产业革命C 农业歉收D 人口增减二判断题1、对于一个国家而言,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民富和国强,为该经济的居民提供更多的福祉()。

2、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内涵是一致的()。

3、增长核算方程表明,经济增长主要受资本形成、劳动力供给和技术进步决定()。

4、经济周期以经济中许多成分普遍而同期地扩张和收缩为特征,持续时间通常为2-10年()。

5、新古典增长模型中未考虑到技术进步的影响()。

三名词解释1、经济周期2、经济增长3、增长核算4、资本深化5、资本广化四、简答题1、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什么?2、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资本形成对于经济有哪些影响?3、实际周期理论有哪些主要内容?4、结合两部门模型,说明美国为什么能够在创新型产业方面取得成功?五、论述题1、结合经济增长理论,是论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有什么重要的特征?2、试用经济增长理论论述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基本战略。

答案一、选择题A D A A A二、判断题√×√√×三、名词解释1、经济周期:是指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这种波动以经济中的许多成分普遍而周期地扩张或收缩为特征。

2、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一种量的增加,是用于描述和反映一个地区物质产品丰富和增加程度的指标。

宏观经济学考研讲义 20-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宏观经济学考研讲义 20-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6.资本的黄金律水平 经济增长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提高一个国家的人均消费水平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在此前提下, 经济学家费尔普斯于1961年提出了黄金分割律,分析如图20-7所示。
图20-7 经济增长的黄金分割律 根据图20-7的分析,如果一个经济体的目标是使人均消费最大化,那么在技术和劳动增长率固定不变时,经济 中的人均资本量(资本-劳动比率)应使得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用方程表示为:
y f k k
如图20-1所示,随着人均资本存量的增加,人均资本边际产出也不断增加,但增加量越来越小。
图20-1 人均生产函数曲线
(2)索罗模型中的消费和储蓄
假定经济活动主体的消费行为是一样的,按照收入的固定比例,比如(1-s)部分来消费,即:
C 1 sY
则总储蓄为:
S Y C sY
其中,s 表示储蓄率。 生产函数 y f k 决定了经济生产多少产出,而储蓄率 s 决定了产出在消费和投资之间的配置。
当 sf k n k 时,k ,人均资本量减少; 当 sf k n k 时,k ,人均资本量增加,被称为资本深化; 当sf k n k 时,k ,此时实现经济的均衡增长,人均储蓄恰好等于资本广化的需要。因此,要实现稳
态,则人均储蓄必须正好等于资本的广化,即新古典增长理论中的稳态的条件是:
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简记为TFP)。
根据①可得:
Y MPN N MPK K F N,K A

式中,MPN和MPK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品。
方程②可以整理为:
Y Y
MPN Y
N
MPK Y
K
A A
Y Y
MPN N Y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20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20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作为人口增长率上升产生的人均产量下降正是许多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两个有着相同储蓄率的国家仅 仅由于其中一个国家比另一个国家的人口增长率高,就 可以有非常不同的人均收入水平。
2021年8月7日星期六
制作者:张昌廷(河北经贸大学)
34
第二十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第四节 新古典增长模型
二、没有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 型
2021年8月7日星期六
制作者:张昌廷(河北经贸大学)
29
第二十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第四节 新古典增长模型
二、没有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 型
3.对收入差异的解释 第二,当经济处于稳态时,k和y都是固定不变的。由于 人均收入固定不变,故其增长率为零,这时,总收入以 相同于人口增长率的增长率增长,即经济增长率为n。 可见,稳态增长率不受储蓄率的影响,这是新古典增长 理论的一个关键结论。
2021年8月7日星期六
制作者:张昌廷(河北经贸大学)
7
第二十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第二节 经济增长的描述和事实
一、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3.经济发展的概念 从广泛的意义上说,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
而且还包括国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整个社会各个不同方 面的总体进步。总之,经济发展是反映一个经济社会总 体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概念。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 20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
期理论
2021年8月7日星期六
图20—1 经济波动
2021年8月7日星期六
制作者:张昌廷(河北经贸大学)
2
第二十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第一节 国民收入长期增长趋势和波动
2.实际产量围绕潜在产量波动 经济中的实际产量不总是处于其趋势水平,即充
分就业的水平,更经常地是实际产量围绕其趋势水平 波动。复苏时期,生产要素的利用量增加,实际产量 会超过其趋势;反之,衰退时期,由于失业增加,机 器设备闲置,实际产量小于现有资源与技术实际能生 产的水平。

高鸿业第五版宏观经济学18-23课后题答案

高鸿业第五版宏观经济学18-23课后题答案

⾼鸿业第五版宏观经济学18-23课后题答案第⼗⼋章失业与通货膨胀1. 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相⽐,哪⼀种失业问题更严重些?解答:⼀般来说,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问题更严重。

因为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市场运⾏机制不完善或者经济变动过程中的⼯作转换⽽产⽣的失业。

摩擦性失业的失业者都可以胜任可能获得的⼯作,所以增强失业服务机构的作⽤,增加就业信息,协助劳动者家庭搬家等都有助于减少摩擦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是由经济结构变化、产业兴衰转移⽽造成的失业,是劳动⼒市场失衡造成的失业,⼀些部门需要劳动⼒,存在职位空缺,但失业者缺乏到这些部门和岗位就业的能⼒,⽽这种能⼒的培训需要⼀段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所以结构性失业的问题更严重⼀些。

2. 能否说有劳动能⼒的⼈都有⼯作才是充分就业?解答:不能。

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100%的就业,即使经济能够提供⾜够的职位空缺,失业率也不会等于零,经济中仍然会存在着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凯恩斯认为,如果消除了“⾮⾃愿失业”,失业仅限于摩擦性失业和⾃愿失业的话,经济就实现了充分就业。

所以充分就业不是指有劳动能⼒的⼈都有⼯作。

3. 什么是⾃然失业率?哪些因素影响⾃然失业率的⾼低?解答:⾃然失业率就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扰的情况下,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发供求⼒量发挥作⽤时应有的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也就是充分就业情况下的失业率。

通常包括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产⼒的发展、技术进步以及制度因素是决定⾃然失业率及引起⾃然失业率提⾼的重要因素。

具体包括:(1)劳动者结构的变化。

⼀般来说,青年与妇⼥的⾃然失业率⾼,这些⼈在劳动⼒总数中所占⽐例的上升会导致⾃然失业率上升。

(2)政府政策的影响。

如失业救济制度使⼀些⼈宁可失业也不从事⼯资低、条件差的职业,这就增加了⾃然失业中的“寻业的失业”;最低⼯资法使企业尽量少雇⽤⼈,尤其是技术⽔平差的⼯⼈,同时也加强了⽤机器取代⼯⼈的趋势。

(3)技术进步因素。

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投⼊使⽤,劳动⽣产率不断提⾼,资本的技术构成不断提⾼,必然要减少对劳动⼒的需求,出现较多失业;同时,技术进步使⼀些⽂化技术⽔平低的⼯⼈不能适应新的⼯作⽽被淘汰。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梳理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梳理

考试点( w w w k a o s h i d i a n c o m ) 名师精品课程 电话: 4 0 0- 6 8 8 5- 3 6 5
重点章节与重要考点
从大的结构上说, 重点章节一般分布在前述中的第二与第三部分, 即宏观分析的短期与长期 模型。 从历年相关院校的试题中, 我们发现具体的考点主要分布如下:I S - L M 模型、 蒙代尔 - 弗莱明模 型、 总供给理论、 失业与通货膨胀、 经济增长模型、 宏观政策效应与政策争论。
第十节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 9 3 ) 第二十一章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 9 5 ) 第一节 消费 ( 9 5 ) 第二节 投资 ( 9 8 ) 第三节 货币需求 ( 1 0 0 ) 第二十二章 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 ( 1 0 4 ) 第一节 从菲利普斯曲线到总供给曲线 ( 1 0 4 ) 第二节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渊源 ( 1 0 4 ) 第三节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 1 0 7 ) 第四节 一个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 A D- A S 模型 ( 1 0 7 ) 第五节 新凯恩斯主义形成的理论背景和特征 ( 1 1 0 ) 第六节 名义粘性 ( 1 1 1 ) 第七节 一个新凯恩斯主义的 A D- A S 模型 ( 1 1 2 ) 第八节 目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共识 ( 1 1 4 ) 第九节 博弈论在宏观经济政策中的应用 ( 1 1 4 ) 第二十三章 西方经济学与中国 ( 1 1 7 ) 第一节 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是科学吗? ( 1 1 7 ) 第二节 西方经济学对我国的有用之处 ( 1 1 7 ) 第三节 在应用时应考虑的我国国情的特殊性 ( 1 1 8 ) 第四节 科学主义 ( 1 1 8 ) 第五节 对意识形态问题的隐讳 ( 1 1 9 ) 第六节 当前金融危机对现行西方经济理论的挑战 ( 1 1 9 )

宏观经济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P38013.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单位:亿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 4 800总投资 800净投资 300消费 3 000政府购买 960政府预算盈余 30试计算:(1) 国内生产净值;(2) 净出口;(3) 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4) 个人可支配收入;(5) 个人储蓄。

解答:(1) 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消耗补偿,而资本消耗补偿即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额,即500=800-300,因此国内生产净值=4 800-500=4 300(亿美元)。

(2) 从GDP =c +i +g +nx 中可知nx =GDP -c -i -g ,因此,净出口nx =4 800-3 000-800-960=40(亿美元)。

(3) 用BS 代表政府预算盈余,T 代表净税收即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则有BS =T -g ,从而有T =BS +g =30+960=990(亿美元)。

(4) 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条件中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此,可从国民生产净值中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即y d =NNP -T =4 300-990=3 310(亿美元)。

(5) 个人储蓄S =y d -c =3 310-3 000=310(亿美元)。

14.假定国内生产总值是5 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 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 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都是亿元)。

试计算:(1) 储蓄;(2) 投资;(3) 政府支出。

解答:(1) 用s 代表储蓄(即私人储蓄s p ),用y d 代表个人可支配收入,则s =y d -c =4 100-3 800=300(亿元)(2) 用i 代表投资,用s p 、 s g 、 s r 分别代表私人部门、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的储蓄,则s g =t -g =BS ,在这里,t 代表政府税收收入,g 代表政府支出,BS 代表预算盈余,在本题中,s g =BS =-200。

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

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

e. 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可以用 人均生产的函数曲线来表示(见图形);
f. 储蓄率(s)和资本折旧率(δ)均为常数, 资本存量的增量为△K = I - δ K;
g. 两部门经济中,投资 = 储蓄是经济均衡的 条件,即I = S = s · Y
人均生产函数曲线: y y= f(k) 0 y
由于 k = K / N,资本存量必须与劳动一样按人 口增长率n增长,经济稳态公式为: ΔY/Y=ΔN/N=ΔK/K=n 这就是新古典增长理论关于经济稳定增长的基 本公式或经济平衡增长路径公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用图形(新教材P138图)也可说明经济增长 的稳态:
横座标为人均资本量即k,纵座标为人均产量 即y。(n+ δ )k为持平投资或资本广化曲线,y = f (k)为人均生产函数曲线,sf(k)为人均储蓄或 人均投资曲线。
库兹涅茨下的经济增长的定义包含了三方 面含义: 一是经济增长集中表现在生产能力(即经 济实力)的不断增长上(亦指人均GDP增长率的 提高); 二是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
三是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是制度意识的相 应的调整上(即建立在相应的制度创新基础上)。
2. 经济增长的衡量: 经济增长常用经济增长率来衡量,其公式为: Gt = ( Yt – Yt-1)/Yt-1 其中Gt为t期经济增长率,Yt为t期总产量, Yt-1为上一期总产量. 3. 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 库兹涅茨提出了经济增长六个方面的特征: a. 按人口计算的产量的高增长率; b. 生产率本身的增长也是迅速的(包括劳动 生产率和其它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在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关系上,库氏还 提出了“倒U假说”。 这一假说表明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随着非 农业部门的扩大,人们的收入差距或不平等程度 不断加剧;随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由于农 业比例下降而占被支配地位时,部门之间不平等 即收入差距又逐步缩小.这种经济增长过程中出 现的情况反映在图形上(如图所示),如同倒U 形状,故被称为“倒U假说”。

宏观经济学10经济增长及其理论发展

宏观经济学10经济增长及其理论发展

13
哈罗德认为,一个社会的资本和该社会 的总产量或实际国民收入之间,存在着 一定的比例。
K=vY 其中v为资本—产量比,K为资 本,Y为产量(国民收入)
K=vY
I=vY----------(1)
S=sy------------(2)
Chapter 1
14
由(1),(2)得:vY=sY
Y/Y=s/ v ------哈罗德模型的基本方程 它表明,要实现均衡的经济增长,国民收入 增长率必须等于社会储蓄倾向和资本产量 比二者之比。
在哈罗德—多马模型之后出现的经济增长 模型主要有: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剑桥 经济增长模型和动态最优增长理论等。
Chapter 1
3
早期关于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的研究:
❖ 亚当.斯密:1776《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分工引起的劳动生产率提 高和生产劳动在全部劳动中所占比例是决定经 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而生产劳动则依存于资本 积累的数量。
稳态的条件: s.y=(n +) k(即 k =0)
稳态增长率: Y / Y= N / N = K / K =n 可见稳态增长率独立于储蓄率。
Chapter 1
25
(n +) k
y
syA
A
sf(k)
交点A表示人均储蓄恰 好等于资本广化的需要: syA = (n +) k ,即人均
储蓄恰好够为不断增长
Y f (K , H)
L
LL
表明人均产出是有实物资本和人力资本两方面决定的。如 果资本和劳动力一定,则经济中平均劳动技能水平的提高 (人力资本的提高),会有更多的劳动力适应新的生产条 件,这将使人均产出水平更高。因此,既可以通过增加储 蓄来增加均衡增长状态下的人均实物资本,从而提高该状 态下的人均产出水平。也可以通过教育和在职人员培训等 方法增加人力资本的投资,提高均衡增长状态下的人力资 本水平,从而提高该状态下的人均产出水平。所以人力资 本的投资同实物资本的投资同等重要。

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

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
P19
00
AS190
0
AD1900
AS1999 AD1999
Q1900 Q1999 实际产出
从长期来看,总供给是产 出增长的主要的决定因素。
✓一个世纪以来,劳动、资本、 效率的提高导致了经济潜在生产 率的极大提高,使总供给远远地 向右移动。
✓新产品和新工艺的开发与应用 也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
Q ✓管理技术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也 对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
经济均衡
我们将AS和AD放 在一起,以便发现 价格和产量的均衡 值是如何达到的。
宏观经济均衡 (macroeconomic equilibrium)是指 总产量和总价格水 平这样一种组合, 此时,买者和卖者 都不再愿意改变他 们的购买量、销售 量或价格水平。
P
25
所0

商 品
200

价 格 150

当价格水平下降(即通货膨胀为负)时,就出现通货紧缩 (deflation)。
价格的稳定性非常重要,因为一个平稳运行的市场系统要求 价格必须准确、便利地传递关于相对稀缺资源的信息。
下一章详细学习。
2020/5/31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版权所有
10
第第202章节 生宏产观、经收入济和学就概业述
三、宏观经济政策工具(P356)
12
第第202章节 生宏产观、经收入济和学就概业述
三、宏观经济政策工具(P358)
4、国际经济
随着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政策制定者日益重视其国际经 济政策的制定。国际贸易本身不是目的,国家重视国际贸易是因 为它关系到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个最终目标。
国际经济是一个联系着各国贸易和金融的复杂的网络。国际 经济体系顺利运行就能促进经济快速增长;但若贸易体系崩溃, 全世界的生产和收入都将会受到巨大的冲击。因此,各国要考虑 到贸易政策和国际金融政策对它们国内的产出、就业和价格稳定 等目标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题库

宏观经济学题库

一、名词解释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国内生产总值(GDP)2. 国民收入(NI)3.个人可支配收入4.国民生产总值5.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第十三章: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6.均衡收入7.凯恩斯的消费函数8.边际消费倾向9.投资乘数10.政府购买乘数11.平衡预算乘数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12.资本边际效率13.IS曲线14.货币供给15.投机动机16.流动性偏好17.LM曲线18.流动偏好陷阱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19.挤出效应20.货币幻觉21.财政政策22.货币政策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23.自动稳定器24.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25.功能财政26.政府转移支付27.公开市场业务28.法定准备金率29.再贴现率30.“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第十八章:失业和通货膨胀31.摩擦性失业32.自愿失业33.自然失业率34.周期性失业35.结构性失业36. 奥肯定律37.通货膨胀第十九章:开放的短期经济模型38.汇率39.实际汇率第二十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40.经济增长41.经济增长的稳态42.经济周期二、判断题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 宏观经济学以收入分析中心,故又可称收入理论。

2. GDP被定义为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市场价值。

3. 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是美国GDP的一部分,也是日本GNP的一部分。

4. GDP中扣除资本折旧,就可以得到NDP。

5. 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为15781元,它是人们可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6. 三部门经济的投资储蓄恒等式为I=S+(T-G)。

7. GDP折算指数是实际GDP与名义GDP的比率。

8.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将GD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

9. 政府转移支付应计入国内生产总值GDP 中。

10. 若某企业年生产50万$的产品,只销售掉40万$的产品,则当年该企业所创造的GDP为40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2、内容
f (k ) n

经济发展的目标是稳态人均消费最大化。达到 此目标的条件是:稳态人均资本量固定在资本 边际产品等于人口增长率的水平。 结论:在稳态时如果一个经济中人均资本量大 于其黄金率的水平,则可以通过消费掉一部分 资本使人均资本下降到黄金率的水平,从而提 高人均消费水平。反之则反。
Y 峰顶 荣 繁
20
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缺陷
(2)新古典模型无法解释各国巨大的人均收入差距: 新古典模型假设生产函数的边际收益递减,于是 在商品和要素市场完全竞争市场,自由的国际贸 易和要素的自由流动必然导致世界各国的人均收 入差别消失。然而各国人均收入趋同的趋势并未 出现,相反各国人均收入差别反而越来越大。
21
第五节 内生增长理论
25
3、模型基本方程推导
生产函数(Y=AK)写成人均形式: y=Ak。 两边取自然对数并对时间微分:
y y

K N
A A

k k

y y

k k
(无技术进步)
k
k k
I KK NN K n sY n sAK n sA n K K
y y

k k
y (n+δ)k y yA syA A sy
O
kA
13
k
结论:



1、储蓄率或投资率较高的国家通常比较富有,在这 些国家中,劳动力人均资本较高,因此,人均产量也 较高。 2、人口增长率较高的国家通常比较贫穷。在这些国 家,面对人口增长,为保持资本-劳动比率不变,需 要把更大比例的收入用于储蓄和投资,增加资本深化 的难度,从而使人均资本量减少。 3、当经济处于稳态时,人均资本存量k和人均收入y 都是固定不变的,由于人均收入固定不变,故其增长 率为零,这时总收入增长率与人口增长率n相同。因 此,稳态增长率不受储蓄率的影响。
第二十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
1
第一节 经济增长的一般认识
一、国民收入长期增长趋势和波动
从长期看,GDP 的增长趋势是沿 着资源被充分利 用的潜在产出的 趋势增长的。而 不同时期实际 GDP的路径,则 围绕潜在GDP的 趋势水平波动。 产出
荣 繁 萧 条 苏 复 峰顶 衰 退
趋势
谷底
时间
2
二、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gY n g
Y L
(总产出增长率)
A
Y AL
ˆ Ay g Y/L g (人均产出增长率)
19
六、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缺陷
(1)新古典增长模型不能解释一国人均收入增长的原因: 人均收入增长是由外生的技术进步g提高、储蓄率s 提高和人口增长率n下降推动的。在没有技术进步 的条件下,一旦经济达到稳态,则人均收入的增长 率为0。这时,要想经济保持长期增长就必须持续 提高s或降低n(但这事实上是不可能的,也与实际 不符。因为s的提高和n的下降都是有限度的,大多 数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经济的人均产出一直在增长, 但这种增长并不是靠s的提高和n的下降)。技术进 步的引入虽解决了索罗模型人均收入长期增长趋于 0的尴尬,但g是外生的。
经济学家常用这两个概念来衡量一国国民经济的长期过程. 1、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指本期的国民产出相对于上一 个时期的产出所增加的百分比,即:
Gt
Y Y

Yt Yt 1 Yt 1
(或g t
y y

yt yt 1 yt 1
)
2、经济发展(Economic Development)则是用来说明一个国家总 体进步的综合概念,它不仅包括一国的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增 长的平稳程度和结果,而且还特别包括国民的平均生活质量, 如教育水平、健康卫生标等,以及整个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等 “质”的总体进步。


注释:大写字母——总量;小写字母——人均量 △k——人均资本增量 k——K/N,人均资本,按人口平均的资本设备 s——S/Y,储蓄率 y—Y/N,人均产量 sy—(S/Y)· (Y/N)=S/N ,人均储蓄 n—人口增长率 δ—资本折旧率,0< δ<1 nk—为增加的人口配备的资本 δk——用于折旧的资本
,1) 令y ˆ
Y AN
ˆ ,k
K AN
ˆ ˆ y f (k )
2、可以证明这时新古典 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为:
ˆ ˆ ˆ k sf (k ) (n g )k
18
3、平衡增长路径的增长率
L / L n
A / A g
K ALk g K n g
sA n
(人均产出增长率)
26
4、一些结论

即使不存在技术进步,只要不假设资本边际报酬益 递减,(这里AK是边际收益不变的),人均产出 仍然能实现稳定的持续增长。放弃资本的边际收益 递减的假设是因为经济学家对K有了更广义的解释, K不仅包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还包括知识。 经济增长由s、A和n三个参数决定:较高的s将导 致较高的长期经济增长;一旦技术水平A得以促进 并保持,长期经济增长也会提高;人口增长率n降 低也提高人均产出增长率。
17
六、考虑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
1、假设:在无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假设基 础上,引入技术进步,技术进步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的形式出现,且技术以一个外生给定的比率增长, 即 ΔA/A=g。故生产函数可写成:
Y F ( AN , K )
Y AN

1 AN
F (K , N ) F (
K AN
(3)产出变动率:将上述方程两边同时除以Y=AF(N,K),化简 变形后得:
MPN N N Y MPK K K A ( ) ( ) Y Y N Y K A
5
(4)将上式改写为:
Y Y

A A

N N

K K
6
2、公式的寓意

公式的含义: 产出增长 = 劳动的产出弹性*劳动增长率+ 资本的产出弹性*资本增长率+技术进步率
一、内生增长理论对新古典增长理论假设的修正:
1)经济增长不是由外部因素推动的(索罗模型认为经济达到稳态后, 人均产出要增长只能靠外生的技术进步g和人口增长率n下降或储 蓄率s不断提高才能推动),而是由经济系统中追求自身利益经济 当事人自主最优选择的结果,因而是内生的。
3)放弃了索罗模型中资本的边际报酬递减的假设(这一假设不但把 经济中资本报酬递增的现象排除在外,也暗含不同国家的人均收 入必然趋同的结论),认为技术进步不仅带来产出的增加,也通 过外部效应使其他要素的边际收益呈现非递减的趋势。

8
第三节 新古典增长模型(索罗模型
一、假设 1、生产中使用L和K进行生产, L和K可以替代,不
存在技术进步,生产函数的规模报酬不变。 Yt=f(Nt, Kt) 2、国民收入中的一个固定比率s被用于储蓄,即储 蓄率s=S/Y,s是由外生给定的。 3、劳动力以一个外生给定的速度n增长,即 N n
22
二、内生经济增长的类型
资本投入内生 决定的增长 ——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家 庭在C和S之间的跨期最优选 择决定了s → 决定资本积累
要素投入的 内生增长
劳动供给内生 ——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家庭 决定的增长 对生育、移民和工作时间的选择 决定了一国人口增长率→决定劳 动供给。
技术进步的 ——追求自身利益最大的经济当事人投入要素进 内生增长 行R&D、人力资本投资,自主选择技术进步的速 度和路径。
23
三、几个内生技术进步模型
1、报酬递增的生产函数模型 2、人力资本模型 3、干中学模型 4、研究&开发(技术创新)模型
24
四、一个简单的内生增长模型 (AK模型)
1、假设: 1)经济中人口增长率和储蓄率保持不变,没有技术 进步,并且不存在折旧。 2)生产函数呈如下形式;Y=AK,其中A是反映技术 的正常水平,K是包含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在内的 的资本存量。显然该生产函数是资本边际收益不变 的,原因:K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物质资本 的积累可能导致边际收益递减,但人力资本的积累 (通过教育的投入、知识的传播、干中学等经验的 积累)将导致边际收益递增,假设二者抵销使边际 收益不变。
14
稳态的变动:sy=(n+δ)k
y

(n+δ)k s’y C’ sy C
1、储蓄率变动的影响


几何意义:储蓄率上升,sy 移动至s’y。这时,均衡点右 移。 经济学意义:储蓄率上升导 致k和产量y增加,即储蓄率 影响人均资本水平和人均产 量。 几何意义:n增加,使 (n+δ)k移动至(n’+δ)k。这 时,均衡点左移。 经济学意义:人口增长使人 均资本和产量降低。
4
第二节 增长(源泉)核算
一、增长核算方程: 1、推导: (1)建立生产函数:
Yt At F ( Nt , Kt )
(Y随时间变化(经济增长)是通过时间 对技术及要素的影响而间接发挥作用的)
A为经济的技术状况或称为全要素生产率。 (2)产出变动:
Y MPN N MPK K F ( N , K ) A
12
四、新古典稳态分析(1)


1、特征: 经济存在稳定的均衡增长 途径,k和y达到均衡值并且持久不 变。 2、条件: △k=0,即人均资本的增 量为零(根据上述特征) 得到sy=(n+δ)k 在均衡点A处,有syA=(n+δ)kA, 人均储蓄等于资本广化 A点之左,人均储蓄大于资本广 化,存在资本深化,k上升 A点之右,△k<0,k下降
即经济增长的源泉可归结为生产要素的增长和技术进 步。 可以用该公式衡量经济的技术进步率。
A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