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常用中药的肝损害
喝中药会不会伤害肝脏
喝中药会不会伤害肝脏不少人都知道,是药三分毒,很多人都想知道喝中药到底有没有危害,尤其是对肝有没有伤害。
下面跟着店铺一起来看看喝中药是否会伤肝吧。
喝中药是否会伤肝1、一般性肝损害:长期或超量服用姜半夏、蒲黄、桑寄生、山慈姑等可出现肝区不适、疼痛、肝功能异常。
2、中毒性肝损害:超量服用川楝子、黄药子、蓖麻子、雷公藤煎剂,可致中毒性肝炎。
3、诱发肝脏肿瘤:土荆芥、石菖蒲、八角茴香、花敝、蜂头茶、千里光等中草药里含黄樟醚;青木香、木通、硝石、朱砂等含有硝基化合物,过量长期服用均有诱发肝癌风险。
喝中药的禁忌1、喝中药时不宜同吃某些食物,以免降低疗效或加重病情服用清内热的中药时,不宜食用葱、蒜、胡椒、羊肉、狗肉等热性的食物;在治疗“寒证”服用中药时,应禁食生冷食物。
服用这些药物时,如果吃了禁忌的食物,疗效就不理想甚至起相反作用。
2、喝中药时不要吃萝卜在服用中药的时候千万别吃吃萝卜,因为萝卜有消食、破气等功效,特别是服用人参等滋补类中药时,吃萝卜不仅会降低补药的效果,还有可能影响药物的补益作用。
3、喝中药时不要喝浓茶在服用中药的时候千万不要喝浓茶,因为茶叶里含有鞣酸,如果与中药同时服用的话会影响人体对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吸收,减低疗效。
4、喝中药时不要吃大蒜消化道疾病如肝炎、慢性胃肠炎病人,在服用健脾、温胃和胃药的时候,千万别吃大蒜。
因为大蒜里面含有大蒜素能刺激胃肠黏膜,使所服的中药不能有效地发挥治疗作用。
5、喝中药不宜吃生、冷、油腻的食物因为生、冷类食物不但刺激胃肠,而且还影响胃肠对药物的吸收,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和吸收,而且油腻食物与药物混合,更能阻碍胃肠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从而降低疗效。
会伤害肝的中药可以引起肝损害的中药既包括单味药,也包括很多药组合在一起的中成药。
单味药包括黄药子,抗肿瘤的病人,比如乳腺癌的病人会用到这种药,有明确的毒理性研究证明它有肝损害,也有临床病例报道。
还有雷公藤,它在临床上也有抗肿瘤的作用,还有免疫调节的作用,它对肝的损害也是非常确切的,都已经建立了动物的模型。
常用中药肝损害
浅谈常用中药的肝损害【摘要】本文就常见致肝损伤的中药及其成分与致肝损害机制及临床特点及加强预防措施等作简要述。
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辨证施治、合理用药,才是防止中药引起肝损伤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中药;肝损害近年来中药及其制成品所引起不良反应的报道有增多之势,而中药所引起的肝损害占药物性肝损害的比例20.04%一74.14%不等[1],并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重视中药的肝损害。
1 中药引起肝损害的原因1.1 中药因素①中药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非常复杂,表现出药效和药害的双重性。
即既可治疗肝病,同时也能引起肝损害,如大黄、柴胡;②对一些中药的毒性认识不足,传统认为“无毒”的中药品种,现代临床却发现其具有肝毒性,如黄药子、天花粉、番泻叶、何首乌等。
③中药中同名异物或异名同物的情况不少,可因误认误用而致中毒。
如防己有广防己、粉防己,广防己临床己报道有肝、肾毒性。
④中药因产地、种植、采收季节、加工炮制、运输贮存等条件不同,也可影响其药效和不良反应,⑤中药引起的肝毒性损害也与剂型、剂量、用药时间过长、配伍和使用方法等有关,如服用大剂量未经炮制的生首乌会导致肝脏的损害。
⑥不按照中医药辨证论治的基本特征使用中药,违反禁忌原则。
1.2 患者因素①患者缺乏对某些中药制剂具有肝毒性的认识,因而服用中药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肝损害。
②患者因年龄或健康状况和个体差异,在常规剂量也可发生毒性反应;③某些人存在遗传性肝脏代谢缺陷的疾病,容易导致药物性的肝损伤。
中药中能引起肝损害的药物分为三类,有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1.2.1 常见植物药物及其肝损害的临床症状见下表[2]—[8] 1.2.2 单味动物药如蜈蚣、蟾蜍、斑蝥、青娘虫、穿山甲等[9] 1.2.3 单味矿物药如朱砂、雄黄、铅粉、硝石、砒石、代赭石、胆矾、硫黄等[9]。
2 中药引起肝损害按照其所含的主要成分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类2.1 毒性成分为生物碱类吡咯里西啶生物碱是一类植物性毒素。
中药所致的肝损害
[ 中图分类 号] 5 5 R 7
[ 关键词 ] 中药 ; 肝损 害
随 着人们对 中医药需求 的增 加和 中西 医结 合研 究 的不断 发展 , 中药及其 制剂 的临床 应用 日益广 泛 , 中 而 药 导致 肝损 害的报 道 也呈 逐 年 上 升趋 势 。据 统计 , 中 药所 致 的肝 损 害 约 占所 有 药 物 性 肝 损 害 的 4 8 ~ .%
作用 , 主要存 在于 一些 药 用植 物种 子 中 , 五倍 子 、 如 石
生 物碱 , 国内报 道 引 起 肝 脏 损 害 的单 味 中药 有 5 0多 种, 加强 对 中药 致肝损 害 的认 识及 防治 十分迫 切 。
中药 引起 肝损 害的可 能机 制
中药引起 肝损 害 的机 理 尚未 完 全 阐 明 , 数 文 献 多 认 为是 药物 及 其 代 谢 产 物 直 接 或 通 过 免疫 机 制 损 害
可刺 激并 损害 胃肠 黏膜 , 吸收后不 仅能 损伤肝 脏 , 还能
1 肝毒性成 分 直接 导 致 肝损 伤 : 些 药 物或 其 代 . 某 谢 产物 可 以直接损 害肝 脏 , 类 药物 引 起 的肝 损 害 往 这 往 可 以预测 , 发生率 较 高 , 以复制 相 应 的动 物模 型 , 可 肝损伤 的发 生 及 严 重 程 度 与 药 物 剂 量 有 明 显 的 相 关 性, 潜伏 期相 对 较 短 , 同 时伴 有 肾脏 或其 他 脏 器 损 常
害 。 目前研究 较 为 深 入 的有 : 1 吡 咯里 西 啶 类 生 物 ()
碱 ( A ) 是一类 植物 性毒 素 , Ps: 由千 里光 次碱 和 千里 光 次酸构 成 , 目前 已发 现 40多个 不 同结 构 的吡 咯里 西 0 啶类生 物碱 , 存在 于许多 中草药 中 , 野百 合 、 如 千里 光 、 菊三七 、 兰 、 泽 紫草 和 狗舌 草 等 , 肝 毒 性 是经 细 胞 其
这些中药滥用伤肝
合理用药这些中药滥用伤肝●春苗受传统“中药是天然药品,安全无毒”观念的影响,很多群众都喜欢用中药来制作药酒、泡茶、药膳、药浴、泡脚等,甚至直接把中药当作保健品长期服用。
由于无知导致的不合理用药,引起了越来越多的药物性肝损害的出现。
据相关文献报道,我国引起药物性肝损害排在首位的是中药,其中有下列5种常用中药材。
☆何首乌☆许多人喜欢服用何首乌护发补肾。
但随着使用增多,何首乌的肝损伤风险也成为焦点。
何首乌有生熟之分,熟首乌有补肝肾、益精血、乌发的作用,而生首乌可治疟疾、润肠通便等。
用其补虚、乌发一定要选炮制后的首乌,即“制首乌”。
自己购买或采集的何首乌如果未经炮制,可能会含有一种蒽醌衍生物大黄酚,对身体有一定的毒性,最主要的便是肝脏损害和刺激肠道充血。
不建议健康人盲目用。
出现疾病,也应当在医生和药师的指导下辨证用药。
☆番泻叶☆有不错的泻下作用,出现便秘后,许多人会自行选择番泻叶。
但番泻叶更适合急性便秘,且一般用量5~6克即可。
如果长期过量服用,它在肠道内代谢的蒽酮类似活性产物,易伤害肝脏。
常出现畏寒喜暖、大便稀溏等证的平素脾胃虚寒者也不宜用。
另外,许多患者听信偏方,用大黄煮水来治疗便秘。
大黄中含大黄素等物质,一般人每次1~5克比较适宜,长期滥用也会导致肝损伤。
☆艾叶☆有温经止血、散寒调经等作用。
有人会用艾叶茶或艾附暖宫丸等中成药来治疗痛经,但艾叶不能长期、大量使用。
因为艾叶中含有一些挥发油或水溶性物质,长期服用可以对肝脏造成损伤。
一般建议,在经前3~5天开始服药,连服1周,若症状仍未缓解,应马上停药就医。
☆苦参☆可清热燥湿。
有人长期自行服用苦参片,来治疗湿疹与慢性阴道炎。
但苦参片仅适用于湿热蕴蓄下焦所致的阴道炎与湿疹,擅自服用可能耽误病情,甚至过量而伤肝。
遵医嘱长期服用者,应定期复查,一旦出现肝脏问题,要马上停药。
☆白果☆有润肺、止咳、平喘的功效。
有些老年哮喘患者喜欢捡路边的白果泡茶喝,但未经炮制的白果核仁中还含有银杏酸、苦杏仁苷等有毒成分,过量服用易导致腹胀,严重者会出现肝中毒等问题。
常见肝肾毒性的中药
常见肝肾毒性的中药1、肝毒性中药川楝子:对肝脏的毒性作用较强,可发生中毒性肝炎ALT、AST显着升高;配伍:白芍;一收一散,疏肝之中兼敛肝阴,补肝体而和肝用,刚柔相济;栀子:有毒成分:栀子苷血清中ALT↑、AST↑、TBIL↑;肝组织微粒体细胞色素CYP3A2的含量和活性均降低;机制:可能是栀子苷能抑制CYP3A2使毒性成分代谢减慢、蓄积而使中毒反应明显;补骨脂:血清中AST、ALT、ALP值与对照组比较有升高趋势肝脏形态结构基本正常何首乌:有毒成分:由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酸等组成的蒽醌类化合物.水提组分或醇提组分可造成急性肝损伤,并呈现一定的“量一时一毒”关系款冬花:有毒成分:吡咯烷类生物碱血清中ALT 、AST、TBIL的含量均升高,肝组织水肿,点状坏死甚至碎片状坏死,也可见少量的炎细胞浸润;山豆根:醇提物和水提物均可造成肝损伤,但是水提组分的毒性大于醇提的.并呈现“量一时一毒”关系;血清中SOD超氧化物歧化酶、GSH—Px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含量下降.MDA丙二醛含量增加,其含量的变化可能与氧化损伤有关;山豆根致肝损伤涉及许多基因的改变.PPAR过氧化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信号通路与其相关;苍术:有毒成分:苍术甙致命性的广泛肝坏死,伴有低血糖和肾衰;苍耳子:水提物的肝毒性要明显大于醇提物,长时间和大剂量的用药会加重肝损伤;血清中氨基转移酶升高,肝脏脂质过氧化损伤 ;肝组织的 DNA受到损伤, DNA的合成受到影响;✓肾毒性和致癌性的潜在危险,人们对大黄安全性的忧虑还波及到何首乌、芦荟、决明子、番泻叶、虎杖等众多的含蒽醌类成分的中药;✓传统中药理论与肝毒性之间的关系比较明显的是在五味理论中,资料表明具苦、甘、辛、成四种气昧属性的中药之间肝毒性的发生率虽无明显差异,但均有发生,,是否能提示与酸性生津养阴和酸能人肝的中医理论有关,尚有待进一步研究;2、肾毒性中药柴胡:有毒成分:挥发油及柴胡皂苷;常用量中毒量:35g以上;可致敏;天花粉:有毒成分:天花粉蛋白;常用量不宜长期服用,尤其是特异体质者;山豆根:有毒成分:苦参碱及金雀花碱;常用量中毒量:12g以上,有服60g死亡的报道,不宜久煎,慎与大黄合用;山豆根10 g以上入煎剂绝大多数有中毒反应;山豆根用量在15~ 20 g,其中毒反应率在50%,用量在10~12 g,其中毒反应率在17.6%;威灵仙:有毒成分:白头翁素及皂苷类;常用量中毒量:50g以上,主要是过敏反应;蜈蚣:有毒成分:组织胺样物质溶血性蛋白质;常用量中毒量:15g以上,多为过敏反应;有2天连服蜈蚣4条致死的报道;虎杖:有毒成分:蒽醌类化合物;中毒量:60g以上,常量即可发生过敏反应;泽泻:有毒成分:苷类生物碱;中毒量:30g以上;过量可直接损害肾小管;白果:有毒成分:白果中性素;或中毒量:20粒以上,与炮制方法有关,可直接损伤肾小管入煎剂可生用,入丸剂宜煨熟用;中毒量:30g以上,不可过量久服;川楝子:有毒成分:川楝素;中毒量:生用6~8g,炒用30g以上;可直接损伤肾小管;水蛭:有毒成分:水蛭蛋白、水蛭索;常用量:中毒量:15g以上;槟榔:有毒成分:槟榔碱;中毒量:60g以上;可引起肾实质的损害,出现肾炎样改变;不宜空腹服用;山慈姑:有毒成分:秋水仙碱;中毒量:15g以上,可引起肾小管损伤,出现肾炎样改变; 补骨脂:有毒成分:补骨脂酚对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有明显的毒性;亦可导致光毒性接触性皮炎HLM人肝微粒体中CYP酶将补骨脂酚代谢转化为无毒或毒性较小的代谢产物;。
甘草伤肝的案例
甘草伤肝的案例
尽管甘草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温和的天然草药,但在某些情况下,它可能对肝脏产生不良影响。
以下是一些甘草可能导致肝脏损伤的案例:
1. 患有肝病的患者:甘草中的成分可能对肝脏产生负担,因此患有肝病的人可能更容易受到甘草的损害。
例如,一项研究发现,患有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在长期使用高剂量甘草时可能会出现血中转氨酶水平增高的情况。
2. 长期大量使用:长期大量使用甘草可能会导致肝脏受损。
有报道称,服用高剂量甘草(每日超过100克)可能导致肝脏损伤,表现为黄疸、肝功能异常等。
3. 与其他草药或药物的混合使用:甘草与其他草药或药物混合使用可能增加肝脏受损的风险。
例如,甘草与具有肝毒性的草药或药物如旋覆花、秦皮或柴胡混合使用时,可能导致肝损伤。
尽管这些案例表明甘草有潜在的肝脏损伤风险,但实际上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
多数情况下,在适当剂量和正确监控下使用甘草是安全的,但还是建议在使用甘草之前咨询医生或专业保健从业人员,尤其是对于已经存在肝脏疾病的患者。
综述-可导致肝损伤的常见中药、中草药、分类及临床特点
中草药在我国有非常悠久的应用历史,其中有不少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为我国人民防病治病提供了非常好的保障。
但由于各种原因,中草药导致的肝损伤在很多时候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在亚洲,特别是东亚地区,如把中草药整体作为一项单一因素统计,常常是引起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一项在韩国进行的全国性前瞻性研究表明,中草药引起的DILI占所有DILI的27.5%;我国的一些研究显示,中草药导致的DILI占36.01%~53.62%。
仅仅因为中草药是天然药物,就认为安全无害,忽视它潜在的肝毒性是非常片面的。
1. 可导致肝损伤的常见中药目前国内导致DILI报道较多的药物包括何首乌、雷公藤、土三七、一些治疗骨质疏松、关节炎等风湿免疫类疾病的某些药物,以及治疗白癜风、银屑病、湿疹、痤疮等皮肤系统疾病的某些药物。
造成DILI的中草药,根据剂型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中草药制剂及中草药复方制剂。
常见的中草药制剂:包括卫矛科的雷公藤、昆明山海棠;菊科的土三七、苍耳子、款冬花、千里光;天南星科的石菖蒲;豆科的番泻叶、苦参、山豆根、野百合;蓼科的虎杖、何首乌、黄药子、马钱子、鸦胆子、罂粟壳、土茯苓等;有毒矿物药:朱砂、雄黄、砒霜、铜绿等。
常见中草药复方制剂:包括牛黄解毒丸、六神丸、壮骨关节丸、天麻丸、鱼腥草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复方丹参素注射液、养血生发胶囊、补肾乌发胶囊、湿毒清、地奥心血康等。
上述中药及复方制剂,请不要在缺少专业医师指导的情况下自行服用。
2. 中草药致DILI的临床病理类型中草药引起DILI的临床病理表现几乎可以涵盖所有已知的肝脏病理变化。
虽然某些药物可引起一定的病理特征,但通常并不能依据组织学的变化来确定起因的药物。
肝活组织检查往往用于临床生化异常的肝病患者在诊断和鉴别诊断,特别是除外DILI方面具有一定意义。
DILI组织学一般特征为:(1)局灶性(小叶中央)边界较为明显的坏死和脂肪变性,坏死灶严重程度比临床不成比例;(2)肝脏炎症较轻,小胆管胆汁淤积较明显;(3)门管区炎症程度较轻(可能有胆管破坏性病变);(4)多数为嗜中性细胞或嗜酸性细胞浸润;(5)类上皮肉芽肿形成;(6)微泡性脂肪变(线粒体损伤)和脂肪性肝炎。
中药副作用揭秘
中药副作用揭秘中药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瑰宝,在治疗疾病、调理身体方面有着显著的疗效。
然而,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和对中药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发现中药并非完全无害。
事实上,中药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些常见中药的副作用,以及如何科学使用中药,避免不必要的健康风险。
1. 常见中药的副作用1.1 甘草甘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具有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的功效。
然而,长期大量服用甘草可能引起水肿、高血压、低钾血症等副作用。
甘草中的甘草酸具有类似于皮质激素的作用,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体内钾离子丢失,出现低钾血症,引发肌肉无力、心律不齐等症状。
1.2 何首乌何首乌具有补肝肾、益精血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肝肾不足、头发早白等症。
然而,何首乌含有一定的毒性成分,过量使用可能导致肝损伤,甚至引发肝衰竭。
此外,何首乌还可能引起胃肠不适、腹泻等症状。
1.3 黄连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湿热内蕴、火毒炽盛等症。
然而,黄连性寒,长期服用可能损伤脾胃,导致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症状。
此外,黄连还可能引起口干舌燥、便秘等副作用。
1.4 附子附子具有温阳补火、散寒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阳虚寒盛、寒湿痹痛等症。
然而,附子含有乌头碱等有毒成分,使用不当可能引起中毒,表现为口唇麻木、头晕、心悸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2. 如何科学使用中药2.1 遵医嘱使用中药的使用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用药。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搭配药物,控制剂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2.2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中药与西药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影响疗效或增加副作用。
因此,在使用中药的同时,应告知医生正在服用的其他药物,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2.3 控制用药时间中药的使用时间应根据病情和药物特性合理安排。
一般来说,急性病症应短期用药,慢性病症可长期调理,但需定期复诊,调整用药方案,避免长期大量用药导致副作用。
可致肝损伤的常用中药
1。
可致肝损伤的常用中药:连年来报道的导致肝脏损伤的中药,其毒性物质与其含有的生物碱、甙、毒蛋白、萜、内酯以及金属因素有关。
如雷公藤含雷公藤碱,黄药子含薯芋皂甙、薯芋毒皂甙,苍耳子含毒蛋白,苦楝、艾叶、决明、贯众等含萜或内酯,砒石(红砒、白砒)为三氧化二砷。
2.临床发现可致肝损伤的常用中药有:黄药子、菊三七、苍耳子、何首乌、雷公藤、艾叶、望江南、苍术、桑寄生、贯众、蒲黄、麻黄、柴胡、番泻叶、蜈蚣、合欢皮、丁香,川楝子、鸦胆子、毛冬青、蓖麻子、黎芦、丹参、罂粟、桑寄生、姜半夏、泽泻、大黄、虎杖、贯众、艾叶、千里光、防己、土荆芥、肉豆蔻、商陆、常山、朱砂、斑蝥、穿山甲、黄芩、缬草、乌头、白果等。
已知临床上可引起肝损伤的中药复方制剂有:小柴胡汤、复方青黛胶囊(丸)、消核片、胶囊、六神丸、疳积散、麻杏石甘汤、葛根汤、防风通圣散、湿毒清、血毒丸、追风彻骨丸、消咳喘、壮骨伸筋胶囊、骨仙片、六神丸、牛黄解毒片、天麻丸、复方丹参注射液、地奥心血康、昆明山海棠片等。
3.经动物尝试发现可导致肝损伤或诱导肝癌的中药有:四序青、地榆、栀子、五倍子、石榴皮、诃子、石菖蒲、炒小茴香、川椒、炒麦芽、肉桂皮、八角、青木喷香、木通、硝石等。
另外,一些外用中草药误服后也可致差别程度的肝侵害:如鱼胆、鱼藤、海兔、雄黄、薄荷油、生棉子油、桐子及桐忧匀。
必需指出的是,上述有一些中药的肝毒性尚须可靠的临床资料加以证明。
对肝有毒性的中药
对肝有毒性的中药文章目录一、对肝有毒性的中药二、对肝好的水果三、对肝好的蔬菜对肝有毒性的中药1、对肝有毒性的中药柴胡、黄芩、半夏、大黄、川楝子、苦楝皮、栀子、决明子、补骨脂、诃子、番泻叶、苍耳子、黄药子、佩兰、款冬花、麻黄、薄荷、何首乌、雷公藤、穿山甲、虎杖、五倍子、丹参、大黄、元胡、白鲜皮、天花粉、防己、青黛、葛根、吴茱萸、贯众、芫花、苦参、艾叶、蒲黄、乳香、没药、三棱、莪术、地榆、白及、石榴皮、肉豆蔻、苍术、合欢皮、独活、淫羊藿、丁香、泽兰、泽泻、青木香、香加皮、紫菀、佩兰、五倍子、木通、桑寄生、潼蒺藜、蒲黄、穿山甲、全蝎、蜈蚣、水蛭、芫花、乌头、海藻、常山、藏红花、野百合等。
这些药物若使用不当,或者没有按照中医理论来辨证使用,轻者可能会出现肝区不适、疼痛、乏力、纳差、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肤瘙痒、头痛头晕、抽搐、嗜睡、厌油腻、肝功能异常等,重者可出现肝区剧烈疼痛、肝脾肿大、黄疸等。
2、肝不好的症状全身倦怠感日趋严重。
食欲不振,有恶心感觉。
持续性微热,或发恶寒。
注意力不容易集中。
酒量突然减少。
脸色晦暗失去光泽。
皮肤呈黄疸色、或觉搔痒。
尿液变为啤酒色。
肝掌、蜘蛛痣。
头昏耳鸣。
3、怎么检查肝血清胆红素定量:总胆红素正常值<17、1μmol/L,直接胆红素<5、0μmol/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GPT)活力测定:肝脏中此酶比血中浓度高1万倍。
血清中正常值5~40u血清蛋白质总量、白蛋白、球蛋白及白球比值测定:正常值总蛋白60—80g/L,白蛋白35g—55g/L,球蛋白20g—30g/L,白球比值为1、5—2、5:1。
各型肝炎病毒复制指标血清学检测均阴性B型超声波检查:肝脏大小肝右叶斜径<130mm;形态包膜光整、无特殊形变;实质光点细小晴淡,分布均匀;管道门静脉、肝动脉、胆管等走向正常,血管清晰;门静脉内径<12~13mm(>15mm有临床意义)。
对肝好的水果1、养肝护肝吃西瓜——治疗肝病的天然食疗“良药”俗话说“夏吃三块西瓜,药物不要抓”,可见西瓜不仅只有消暑的功效。
这些中药毒副作用“伤肝”很深
这些中药毒副作用“伤肝”很深古语云“是药三分毒”,而纯中药治乙肝是否有效也向来存在争议,因此,本着为患者答疑解惑的目的,方泰肝病医院根据药监部门的通报、医学研究文献、专业网站的资料搜集、整理出了本文,对部分中药的毒副作用进行汇总。
特别提示:这其中未包括所有已知有毒副作用的中药。
重点放在有肾毒性、肝毒性和致癌性的中药。
另外,大部分中药的毒副作用因缺乏研究,至今不明。
毒副作用与一般的副作用不同,是指用药后能导致器官损害、机体功能障碍,产生新的疾病,甚至导致死亡。
【含有马兜铃酸的药材】马兜铃酸为肾毒素,能造成肾小管大量丧失,导致肾衰竭,是典型的“中草药肾病”,病情严重者需要终身做血液透析或肾移植。
马兜铃酸也是潜在的致癌物质,动物实验表明,食用马兜铃酸会导致淋巴瘤、肾癌、肝癌、胃癌和肺癌。
已知或怀疑含有马兜铃酸的药材:马兜铃、关木通、天仙藤、青木香、广防己、汉中防己、细辛、追风藤、寻骨风、淮通、朱砂莲、三筒管、杜衡、管南香、南木香、藤香、背蛇生、假大薯、蝴蝶暗消、逼血雷、白金果榄、金耳环、乌金草等。
可能与上述药材混用而搀杂马兜铃酸的药材:木通、苦木通、紫木通、白木通、川木通、预知子、木防己、铁线莲、威灵仙、香防己、白英、白毛藤、大青木香等。
含有以上药材的中成药:龙胆泻肝丸、耳聋丸、八正丸(散)、纯阳正气丸、大黄清胃丸、当归四逆丸(汤)、导赤丸(散)、甘露消毒丹(丸)、排石颗粒、跌打丸、妇科分清丸、冠心苏合丸、苏合丸、辛荑丸、十香返生丸、济生桔核丸、止嗽化痰丸、八正合剂、小儿金丹片(丸)、分清五淋丸、安阳精制膏、辛夷丸、儿童清肺丸、九味羌活丸(颗粒、口服液)、川节茶调丸(散)、小儿咳喘颗粒、小青龙合剂(颗粒)。
【朱砂】主要成分为硫化汞,导致汞中毒,损害中枢神经、肾脏、消化道。
含朱砂的中成药:一捻金、二十五味松石丸、二十五味珊瑚丸、十香返生丸、七珍丸(丹)、七厘散、万氏牛黄清心丸、小儿百寿丸、小儿至宝丸、小儿金丹片、小儿惊风散、小儿清热片、天王补心丸、牙痛一粒丸、牛黄千金散、牛黄抱龙丸、牛黄清心丸、牛黄镇惊丸、安宫牛黄丸、安宫牛黄散、红灵散、苏合香丸、医痫丸、补肾益脑片、局方至宝散、纯阳正气丸、抱龙丸、柏子养心丸、胃肠安丸、香苏正胃丸、保赤散、益元散、梅花点舌丸、琥珀抱龙丸、紫金锭、紫雪、暑症片、舒肝丸、痧药、避瘟散、人参再造丸、平肝舒络丸、再造丸、复方芦荟胶囊。
这些对肝脏有损害的中药,记得收藏点赞了方便以后查看
这些对肝脏有损害的中药,记得收藏点赞了方便以后查看
据临床资料总结中医药治疗肝病具有广阔的前景,但有少数因患肝病或其他疾病,对中医药知识一知半解,组方配药不当,服用药物后,引起药物性肝损害或皮疹,导致药物性急慢性肝炎或肝内胆汁淤积和肝硬化等,有时可出现血管病变,甚至引起肝脏的良、恶性肿瘤。
严重急性药物性肝炎可导致暴发性肝衰竭,因此临床应禁用或慎用某些药物。
肝病应避免使用大量使用下列中药。
一、易损害肝脏的中药
直接损害肝脏,引起中毒性肝炎,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常用药物有苍耳、天花粉、蒲黄、半夏、川岛、草乌、芫花、防己、贯众、常山、喜树、艾叶、丁香、斑蝥、海藻臭草、麻黄、仓木、蜈蚣、猪胆、白果、白豆蔻、藤黄、桉叶、芸香、蓖麻子、川楝(皮)、地榆、鱼藤、土荆芥、千里光、雷公藤、麝草、黄药子、沙苑子、野百合、大风子、相思子、钩吻、马桑叶、番泻叶、望江南、冬青叶、石蒜、金不换、决明子、桑寄生、萱草根、蛇莓、合欢皮。
二、易引起肝小叶坏死、肝硬化的中药
此类药物如大量或长期应用,可引起肝小叶中央坏死、肝硬化的中药有诃子、五倍子、石榴皮。
三、引起胆红素代谢障碍的中药
大黄、川荆子、泽泻、四季青、石蒜。
四、诱发肝癌的中药
石菖蒲、小茴香、川花椒、炒麦芽、诃子、肉桂皮、青木香、木通、硝石、八角茴香、细辛、土荆芥、藿香、辛夷长期、大量的使用,易诱发肝癌。
五、应谨慎使用的中药
山豆根、重楼、虎杖、何首乌、柴胡、黄芩、当归、生地黄、牡
丹皮、赤芍、防风、甘草、薄荷、白鲜皮,少数人使用后有毒性反应。
党参很强的肝毒性
党参的肝毒性
党参,又称黄参、地参,是一种常见中药材,具有滋补强壮、调理气血、提高
人体免疫力等功效,因此在中医药中被广泛应用。
然而,近年来,有关党参的肝毒性逐渐引起医学界和公众的关注。
党参与肝毒性的关系
1.药理机制:党参中含有一定量的有效成分,其中某些成分在一定剂
量下对肝脏产生一定损害,引发肝毒性反应。
这主要是因为肾参中的化学成分可能与个体的基因、体质有关,导致个体肝脏受损程度不同。
2.临床观察:在一些临床案例中,党参的使用与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
黄疸等现象有一定关联。
尽管并非所有党参使用者都会出现肝损伤,但某些特定人群或者长期高剂量使用者很容易出现肝毒性反应。
预防和处理党参肝毒性的注意事项
1.合理用药:在使用党参前,应该咨询专业医生或者药师的意见,严
格按照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者长期服用高剂量党参,以免引发肝脏损伤。
2.监测肝功能:在使用党参期间,应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一旦出现
肝功能异常表现,如黄疸、腹水等,应及时就医,并停止使用党参。
3.注意个体差异:由于个体对党参的肝毒性反应存在差异,特定人群
(如肝病患者、孕妇、儿童等)不宜长期或大剂量使用党参,以免造成肝脏损伤。
结语
党参是一种药食同源的中药材,具有较强的药用价值和潜在的肝毒性。
在使用
党参时,应该注意合理用药,监测肝功能,特别是对于特定人群要慎重选择使用党参的剂量和频率。
只有科学合理地使用党参,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滋补功效,同时最大限度地避免肝脏受损的风险。
常用中药肝损害
浅谈常用中药的肝损害【摘要】本文就常见致肝损伤的中药及其成分与致肝损害机制及临床特点及加强预防措施等作简要述。
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辨证施治、合理用药,才是防止中药引起肝损伤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中药;肝损害近年来中药及其制成品所引起不良反应的报道有增多之势,而中药所引起的肝损害占药物性肝损害的比例20.04%一74.14%不等[1],并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重视中药的肝损害。
1 中药引起肝损害的原因1.1 中药因素①中药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非常复杂,表现出药效和药害的双重性。
即既可治疗肝病,同时也能引起肝损害,如大黄、柴胡;②对一些中药的毒性认识不足,传统认为“无毒”的中药品种,现代临床却发现其具有肝毒性,如黄药子、天花粉、番泻叶、何首乌等。
③中药中同名异物或异名同物的情况不少,可因误认误用而致中毒。
如防己有广防己、粉防己,广防己临床己报道有肝、肾毒性。
④中药因产地、种植、采收季节、加工炮制、运输贮存等条件不同,也可影响其药效和不良反应,⑤中药引起的肝毒性损害也与剂型、剂量、用药时间过长、配伍和使用方法等有关,如服用大剂量未经炮制的生首乌会导致肝脏的损害。
⑥不按照中医药辨证论治的基本特征使用中药,违反禁忌原则。
1.2 患者因素①患者缺乏对某些中药制剂具有肝毒性的认识,因而服用中药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肝损害。
②患者因年龄或健康状况和个体差异,在常规剂量也可发生毒性反应;③某些人存在遗传性肝脏代谢缺陷的疾病,容易导致药物性的肝损伤。
中药中能引起肝损害的药物分为三类,有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1.2.1 常见植物药物及其肝损害的临床症状见下表[2]—[8]1.2.2 单味动物药如蜈蚣、蟾蜍、斑蝥、青娘虫、穿山甲等[9]1.2.3 单味矿物药如朱砂、雄黄、铅粉、硝石、砒石、代赭石、胆矾、硫黄等[9]。
2 中药引起肝损害按照其所含的主要成分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类2.1 毒性成分为生物碱类吡咯里西啶生物碱是一类植物性毒素。
伤肝肾的中草药
伤肝肾的中草药在传统的中医药领域,中草药一直以来都被视为天然、温和且有效的治疗手段。
然而,就像任何药物一样,一些中草药如果使用不当或过量使用,可能会对肝肾功能造成损害。
首先,我们来谈谈雷公藤。
雷公藤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等功效,常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但它同时也含有多种毒性成分,如雷公藤碱等。
长期或过量服用雷公藤,可能会导致肝细胞损伤、肝功能异常,甚至出现肝衰竭。
在肾脏方面,可能会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导致肾功能减退。
接下来是关木通。
关木通曾经被用于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然而,后来发现其所含的马兜铃酸具有较强的肾毒性。
长期或大量服用关木通,可能会引发肾小管间质病变,逐渐导致肾功能衰竭。
这种肾损伤往往是不可逆的,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还有苍耳子,它具有散风除湿、通窍止痛的作用。
但苍耳子中含有毒蛋白、毒苷等成分,如果服用过量或炮制不当,容易造成肝脏损害,表现为肝功能异常、黄疸等症状。
另外,何首乌也是需要谨慎使用的中草药之一。
何首乌在适当使用时具有补肝肾、益精血等功效。
但如果使用不当,尤其是未经炮制的何首乌,可能会对肝脏产生毒性作用,导致肝损伤。
除了上述几种中草药外,还有一些其他的中草药在特定情况下也可能会伤肝肾。
比如,黄药子常用于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但过量服用可能会引起肝脏损害。
那么,为什么这些中草药会伤肝肾呢?一方面,是因为这些中草药本身所含的化学成分具有一定的毒性。
当这些成分在体内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对肝肾功能造成损害。
另一方面,用药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个体差异以及不合理的配伍等因素,也可能增加中草药对肝肾的损伤风险。
为了减少中草药对肝肾的损伤,我们在使用中草药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首先,要在医生或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中草药。
他们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等因素,合理开具处方,确定用药剂量和疗程。
其次,要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和药材来源。
确保所使用的中草药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和炮制,以减少其中的毒性成分。
引起药物性肝病的中药
引起药物性肝病的中药临床上常见可引起药物性肝病的中药种类有:①致一般性肝损害,如长期或超量服用姜半夏、蒲黄、桑寄生、山慈菇等可出现肝区不适、疼痛、肝功能异常;大剂量使用天花粉或注射荆可使肝功能受损,个别患者还可出现肝脾肿大。
②致中毒性肝损害,如超量服用川楝子、黄药子、蓖麻子、雷公藤煎剂,可致中毒性肝炎,出现黄疸、肝肿大、肝区疼痛等症状。
③致肝病性黄疸,如长期服用大黄或静脉滴注四季青注射液,会干扰胆红素代谢途径,导致黄疸。
④诱发肝脏肿瘤,如土荆皮、石菖蒲、八角茴香、花椒、蜂头茶、千里光等中草药里含黄樟醚;青木香、木通、硝石、朱砂等含有硝基化合物,均可诱发产生肝癌。
对肝脏有损伤的常用中药有哪些?(1)治疗银屑病的克银丸、复方青黛丸。
这些中成药中含有土茯苓、青黛等对肝脏有毒性作用的成分。
治疗剂量可致皮肤瘙痒、尿黄、皮肤巩膜黄染、转氨酶升高等药物性肝损害的表现。
(2)川楝子。
此药具有疏肝行气、止痛的功效。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川楝子、苦楝皮中的苦楝素对肝脏有毒性作用,正常剂量即可导致药物性肝炎,出现黄疽、肝肿大和转氨酶升高。
(3)苍耳子、雷公藤。
这两种药是治疗鼻炎、头痛和肾病的常用药。
苍耳子所含的毒蛋白和毒甙能引起肝损害,甚至引发肝功能衰竭。
雷公藤或雷公藤多甙片可致可逆性转氨酶升高及肝肿大,还可引起重型肝炎。
抗癫痫药物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与苍耳子、雷公藤台用,有可能加重药物对肝脏的损害。
老年患者要谨慎使用苍耳子和雷公藤。
(4)五倍子、石榴皮等中药含有的水解型鞣质,对肝脏有直接的毒性作用,长期使用可引起脂肪肝,甚至肝硬化。
(5)蝮蛇抗栓酶。
该药是治疗心脑血管病的常用药。
一般患者在用药10-14天时,可出现皮肤巩膜黄染、肝功能异常等症状。
(6)治疗癫痫、银屑病、精神病等疾病的常用药物铅丹、铅粉、密陀僧等,因含有氧化铅等物质,可致铅中毒,表现为腹痛、肝肿大、黄疸及转氨酶升高等。
(7)黄药于是治疗甲状腺疾病的常用中药,但其却含有薯蓣皂甙等毒性物质,使用两周后有可能引起黄疸(或无黄疸)型肝炎,也可出现腹水或肝昏迷。
浅谈中药的不良反应致肝损害
浅谈中药的不良反应致肝损害发表时间:2012-04-06T13:59:46.56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5期供稿作者:朱道远[导读] 本例提醒临床医师,使用苦丹丸应密切注意患者临床表现和肝功能的变化,确保用药安全。
朱道远(金华市金东区鞋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浙江金华 321036)【中图分类号】R28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5-0432-03【关键词】中药药物不良反应肝损害在祖国医药学宝库中,中药具有历史悠久的治疗价值,深受广大医生和患者的欢迎。
近年来,随着中药新型的发展及其中药注射剂品种的增加,其不良反应的报道也日渐增多,因中药注射剂本身有致敏原因如异性蛋白等外,制剂中的添加剂、增溶剂等均可成为过敏原,从而诱发各种过敏反应,肝功能损害,而且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制剂质量难以保证,尤其中药注射剂在制作工艺,质量控制、药效等方面均存在不少问题,所以其发生率仅次于抗感染的药物,故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增加,为引起临床重视,现将收集到的中药不良反应致肝功能损害资料如下1.某女,53岁,因神经衰弱、神经症给予补肾益脑胶囊4粒/次,3次/天口服;艾司唑仑2mg,睡前口服。
连续用药70天后患者再次出现精神症状,并伴有嗜睡、皮肤及巩膜黄染。
肝功能示ALT274U/L,AST57.0U/L,TBiL32.4µmol/L,DBiL19.8µmol/L。
尿常规:胆红素(++),尿胆原(++),酮体(+)。
停用补肾益脑胶囊,艾司唑仑继续服用,并给予保肝治疗。
3周后肝功能恢复正常。
补血益脑胶囊的成分为:去毛鹿茸、熟地黄、枸杞子、盐制补骨脂、牛膝、麦冬、红参、炒山药、茯苓、五味子、蜜制远志、朱砂等[1]。
朱砂主要含有硫化汞,含汞量为85.41%,常混有雄黄、磷石灰、沥青等物质。
提示本品超量和持续服用可对肝脏产生损害。
茯苓味甘、淡、性平,能提高人体免疫力,抗癌,补肝肾。
不要长期服用这5种中药!肝肾有异议,你知道吗?
不要长期服用这5种中药!肝肾有异议,你知道吗?中药作为中医学重要的治疗手段,在世界范围内拥有相当广泛的应用。
但在使用中药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副作用比较大的中药,尤其是有些中药不能长期服用,否则会对肝肾产生危害。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这些需要警惕的中药。
一、大黄大黄具有清热泻火、泻下化痰的功效,常用于治疗传统胃肠疾病。
但是,大黄对于肝脏和肾脏都有一定程度的刺激作用,并且过量使用大黄会导致肠道黏膜受损,从而增加肝肾的负担,这会引发不少人肝肾损害的风险。
因此,必须严格掌握服药量和服药时间,避免过度依赖大黄和过度使用大黄等方法,以确保我们的肝肾健康。
二、人参人参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中药,具有提高免疫力、促进造血、改善疲劳等功效。
然而,人参的味道较为苦涩,而且对于肝肾的负担也是很大的,因此,长期服用对肝肾健康非常不利。
因此,我们应该合理使用人参,适量就能发挥它的功效,过度使用反而会适得其反,对肝肾造成危害。
三、当归当归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具有补血、活血化淤、调经止痛等功效。
然而,长期服用当归,则可能引起一些消化不良、疲劳、头晕等症状,如果服用时间过长,则会导致肝肾功效下降,并进一步影响身体的健康。
四、金银花金银花是一种治疗感冒、喉炎、肝炎等疾病的中药,具有清热解毒、抗病毒及提高身体免疫力等功效。
然而,金银花含有一些双糖、多糖、甾醇等活性成分,如果过量使用,则会导致肝肾负担过重,引发一系列肝肾疾病。
五、茯苓茯苓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具有利水渗湿、行气化痰等功效。
但是,茯苓有一定的毒性,过多摄入会大大增加肝肾的负担,增加患上肝肾疾病的风险,尤其是肝功不佳的患者。
因此,茯苓最好由专业医师配制,而且应该严格控制使用茯苓的剂量和时间,避免对肝肾健康造成危害。
总之,这5种中药并不是值得长期使用的,用药时间和剂量应该按照医师的建议来执行,避免不必要的晒阳、不必要的肝肾负担。
另外,我们也要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贪吃、不暴饮暴食,这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措施。
中药也伤肝-常见易引起肝损的中药及治疗原则
中药的肝毒性不可小觑在很多人的观念里,中药都是纯天然、安全无毒的,因而比西药安全,可以放心服用,所以有不少人明明身体健康,却把中药当成滋补品长期服用,或当做预防疾病的灵丹妙药,而且认为:中药是用来调理身体的,那么药量和服药时间可以很随意。
但事实上,中药并非无毒,也不比西药更安全,其中中药的肝毒性就是临床上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
据统计,我国中草药和膳食补充剂引起的肝损伤,可能占药物性肝损害的26.81%[6]。
目前关于中药肝毒性,临床报道比较多的是何首乌。
其实,随着中药毒性研究逐渐深入,一些传统的、被认为无毒的中药,也陆续被发现有潜在的毒性。
总结至今临床发现的可致肝损伤常用中药有:黄药子、菊三七、苍耳子、何首乌、雷公藤、艾叶、望江南、苍术、天花粉、桑寄生、贯众蒲黄、麻黄、柴胡、番泻叶、蜈蚣、合欢皮、丁香,川楝子、鸦胆子、冬青、蓖麻子、黎芦、丹参、罂粟、桑寄生、姜半夏、泽泻、大黄虎杖、贯众、艾叶、千里光、防己、土荆芥、肉豆蔻、商陆、常山、大枫子、朱砂、斑蝥、穿山甲、黄芩、缬草、乌头、白果等及含有以上成分的中药复方制剂如壮骨关节丸、小柴胡汤、大柴汤、复方青黛胶囊(丸)、克银丸、消银片(丸)、消核片等。
这些药物所含有的含萜类化合物或含生物碱类或含蒽醌类化合物,均不同程度的具有一定肝毒性,如果使用不当极有可能导致肝损伤。
虽然大多数肝毒性药物导致肝损伤多与长期或过量服用有关,但也有部分是特异质型肝损伤,一般与药物剂量无关,而与个体特异质相关。
特异质型是指只对少数特异质机体产生肝毒性,可能很少的剂量就有可能导致肝损伤,而对正常非特异质机体不产生明显的影响。
中药药物性肝损害的治疗原则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治疗原则:包括立即停用有关或可疑药物(治疗关键)、促进致肝损药物清除和应用解毒剂、应用肝细胞保护剂、治疗肝功能衰竭。
中药所导致的肝损伤同样遵循这些原则。
1. 立即停药:一旦确诊或怀疑与用药有关,应立即停用一切可疑的损肝药物,多数病例在停药后能恢复。
别把中药肝毒性夸大了
别把中药肝毒性夸大了药物性肝损伤是临床用药过程中较易发生的一种问题,即采用药物进行疾病治疗时,药物本身或者代谢产物有一定的毒性作用,这种作用会对人体的肝产生到损害。
近年来,中医药获得了快速发展,临床用药中中药的用药种类和规模不断扩大,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药的肝毒性;从临床用药过程来看,中药肝毒性存在被夸大的征象,这容易对患者的临床用药造成干扰,而且阻碍中医药的进一步发展。
今天就给大家来科普一下中药肝毒性的那些事。
1、中药肝毒性的基本认识民间一直有一种说法是“中药没有毒,而西药有毒”,这本身就是一个认知误区;因为是药三分毒,中药治疗过程相对安全,仅是因为其毒副作用相对较小,对于人体的损害较轻,但这并不代表中药无毒害。
中医学理论早就对药物的毒副作用进行了阐述,在上古时期,毒与药的含义是相同的;并且在现在最早的药物专著《神农百草经》中,其就根据药物是否有毒,将365中药物分成了上中下三品。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要点》也收录了82中有毒性的药物。
中药类型不同,其对于患者造成的肝毒性也就有所差异,同时肝毒性受患者自身身体特质的影响。
研究表明,一些中药及其代谢产物不仅对肝会产生直接毒性作用,而且其会使的肝发生特异质反应,此即为药物性肝损伤。
近年来,中药在临床用药中的频率增加,这使得由中药引起的肝毒性损伤也有上升趋势。
有报道称,在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中,服用中草药是引起肝损伤的首发病因;基于此,有必要进行肝毒性损伤的深入分析,以此来达到科学合理使用中药的目的。
2、常见中药的肝毒性作用过程就中草药本身来看,他们不均具有成分组成复杂的特点,而且药物配伍较为多样,这使得药物的肝毒性作用增强。
临床实践中,有较多的中药成分本身没有的毒害作用,但一些药物的结构较为特殊,当药物进入人体后,其会在代谢过程中转化或产生一定的毒性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会对人体产生一定损害。
现阶段,除萜类、蒽醌类外,苯丙素类、生物碱等化合物也是较为常见的重要类型,这些类型的中药均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肝毒性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常用中药的肝损害
【摘要】本文就常见致肝损伤的中药及其成分与致肝损害机制及临床特点及加强预防措施等作简要述。
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辨证施治、合理用药,才是防止中药引起肝损伤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中药;肝损害
近年来中药及其制成品所引起不良反应的报道有增多之势,而中药所引起的肝损害占药物性肝损害的比例20.04%一74.14%不等[1],并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重视中药的肝损害。
1 中药引起肝损害的原因
1.1 中药因素①中药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非常复杂,表现出药效和药害的双重性。
即既可治疗肝病,同时也能引起肝损害,如大黄、柴胡;②对一些中药的毒性认识不足,传统认为“无毒”的中药品种,现代临床却发现其具有肝毒性,如黄药子、天花粉、番泻叶、何首乌等。
③中药中同名异物或异名同物的情况不少,可因误认误用而致中毒。
如防己有广防己、粉防己,广防己临床己报道有肝、肾毒性。
④中药因产地、种植、采收季节、加工炮制、运输贮存等条件不同,也可影响其药效和不良反应,⑤中药引起的肝毒性损害也与剂型、剂量、用药时间过长、配伍和使用方法等有关,如服用大剂量未经炮制的生首乌会导致肝脏的损害。
⑥不按照中医药辨证论治的基本特征使用中药,违反禁忌原则。
1.2 患者因素①患者缺乏对某些中药制剂具有肝毒性的认识,因而服用中药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肝损害。
②患者因年龄或健康状况和个体差异,在常规剂量也可发生毒性反应;③某些人存在遗传性肝脏代谢缺陷的疾病,容易导致药物性的肝损伤。
中药中能引起肝损害的药物分为三类,有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
1.2.1 常见植物药物及其肝损害的临床症状见下表[2]—[8]
1.2.2 单味动物药如蜈蚣、蟾蜍、斑蝥、青娘虫、穿山甲等[9]
1.2.3 单味矿物药如朱砂、雄黄、铅粉、硝石、砒石、代赭石、胆矾、硫黄等[9]。
2 中药引起肝损害按照其所含的主要成分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类。
2.1 毒性成分为生物碱类吡咯里西啶生物碱是一类植物性毒素。
由千里光次碱和千里光酸构成,具有较强的毒性。
我国至少有50多种常用中药和民间草药含有,如千里光、款冬花、佩兰、软紫草、硬紫草、菊三七等
2.2 毒性成分为苷类苷是由糖和非糖部分结合而成的一类化合物。
根据苷元的化学结构和药理作用不同,可分为强心苷类、氰苷类和皂苷类。
强心苷类及氰苷类成分鲜有造成肝损伤的报道,皂苷有菊三七、商陆、黄药子等,黄药子是目前公认的具有致肝脏损害的中药。
2.3 毒性成分为萜与内酯类不少萜类化合物对肝脏有明显损害作用,但肝损害机制还不甚明了。
苦楝子、川楝子是含萜类致肝脏损害中药中最典型的一类药物,除了萜类物质外,某些含挥发油中药也具有一定的肝脏损害作用,如艾叶就是一种较典型的该类肝脏损害中药。
2.4 毒性成分为毒蛋白类毒蛋白主要存在于一些中药的种子中,如苍耳子、蓖麻子、望江南子等。
2.5 毒性成分为鞣质类鞣质是复杂的多元酚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一般分为缩合鞣质和可水解鞣质。
五倍子、石榴皮、诃子等就是具有此损害成分的中药。
2.6 其他:薄荷含有长叶薄荷酮、薄荷呋喃和异薄荷酮等成分,这些成分均具有肝毒性。
药理研究显示独活的有效成分佛手苷内酯、欧芹属乙素、异补骨脂素和花椒毒素等均可引起实验动物的肝损害。
苦楝子所含的苦楝素、苦楝萜酮内酯可刺激和损害胃肠黏膜,吸收后损伤肝脏,并能引起神经系统和心血管损害,甚至休克和呼吸中枢麻痹。
2.7 毒性成分为金属元素类:主要是矿物质中的砷、汞、铅,含铅类中药有密陀僧、朱砂、红粉、轻粉、白降丹、砒石、雄黄、雌黄、代赭石、铅粉等,具有明显的肝损害作用。
2.8 具肝脏毒性的动物药的成分及毒性机理动物入药,动物药的活性成分具有作用强、疗效确实、潜力大等特点,但其毒理还不十分清楚, 蜈蚣含有类似蜂毒的毒性成分,即组织胺样物质及溶血蛋白质,可引起溶血作用及过敏反应,对肾脏及肝脏造成损伤, 斑蝥素具有一定的肝脏毒性等。
3 中药所致肝损害的预防
3.1 正确认识中药的肝毒性。
提高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消除中药没有不良反应、使用安全的误区,“是药三分毒”。
3.2 加强对药材质量的管理,完善和规范中药的产地、种植、生长期、采收季节、加工、炮制、运输、储存等环节和标准,杜绝伪劣药材。
以防止因使用不当而致中毒。
3.3 对患者加强宣传教育和指导,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防止或纠正其乱服民间单偏方、此举既可减轻肝脏的代谢负担,又可避免药物对肝脏潜
在的毒性损伤。
3.4 要合理用药。
医生在治疗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应用文献已有报道可引起肝损伤的中药,按照药典规定或推荐的剂量、服法合理处方用药
3.5 应用中药治疗期间,一旦发现患者出现乏力、纳差、黄疸等症状,或出现皮疹、发热等过敏表现,应检查肝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或停药。
确实需要使用对肝脏有直接毒性的中药,要定期检验肝功能;尽量避免酒后或饥饿状态下服药;营养不良者及老年患者对药物的解毒能力下降,更易发生药物性肝损害,应适当减少用药剂量。
总之,肝脏作为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容易受到药物的损害,重视中药的肝损害,探讨中药的肝毒性,深入开展中药肝损害的研究及防治,对于保证用药安全。
减少和杜绝药源性肝病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卢晓露,张煜,赵肃清, 具肝毒性天然药物的研究进展及防治策略,现代食品与药品杂志[J].2007,17(1)
[2]徐列明.对中草药引起肝损害的认识及防治[J].现代医药卫生,2005,21(4):379—380
[3]陈香宇,黄冠华,马军重视中药引起的肝损伤[J], 胃肠病学和肝病志,2008,17(8)
[4]康永贞.食用中药苦楝子致死的猪肉引起中毒性肝炎1例报告[J].上海医学,1981,4:44.
[5]宋良玉.中药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西南军医,2006,8(2) :65 ~66.
[6]王兵,刘乎,唐志鹏.植物药的肝毒性[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16:78~80
[7]李立荣.正确认识中药的不良反应与合理应用中药[J].中成药,2006,28(3):309~310.
[8]杨兴祥,江南,林建梅何首乌致肝损害13例临床分析[J].四川医学, 2008,29(l2) :l6l9~1670
[9]卢晓露,张煜,赵肃清.具肝毒性天然药物的研究进展及防治策略[J]. 现代食品与药品杂志,2007,17(1):11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