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的中国之行及其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威的中国之行及其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是美国20世纪上半叶实用主义哲学流派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20世纪世界范围内屈指可数的教育家。他继承了皮尔斯和詹姆士的实用主义哲学,将他们的思想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并将实用主义哲学推广到教育、宗教、政治、道德等多个领域,其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各国兴起的教育革新运动(“新教育”运动)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于20世纪初期传入中国,以杜威来、访华讲学为契机,该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达到了高潮,在众多西方教育思想思潮中脱颖而出,成为“五四”之后在中国传播最广、影响最大的教育思潮。

一、杜威访华行程及主要讲演

1919年4月30日,杜威偕夫人艾丽丝(Alice) 、女儿露茜(Lucy)一起来到中国,在此后两年零两个月的时光里,杜威在中国各地巡回讲学,曾到辽宁、河北、山西、山东、北京、上海等13个省市,一共作了200多次的讲演,内容基本上均涉及教育,所到之处无不受到热烈的欢迎,所作讲演场场座无虚席,这些演讲经过中文口译、记录、整理并校正后,随即发表在各种报刊杂志上,有的则汇编出版。1921年8月2日,杜威离开中国返美,而其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整个二十世纪20年代乃至三四十年代都影响着中国的教育。浙江大学教育学系博士王剑依据北京《晨报》、上海《申报》、上海《民国日报》、长沙《大公报》等近代报刊,以及蔡元培、胡适、陶行知、蒋梦麟等相关历史人物的年谱、传记等的记载,并加以细致的辨析考证,整理出杜威的中国行程以及主要讲演概况表。①

杜威的中国行程以及主要讲演概况表

①王剑.“杜威中国之行”若干史实考释[J].教育史研究,2002,9(3):34-36

二、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在1915年后中国兴起的新文化运动和继之而起的五四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和思想解放

运动,在这场运动中,中国急需理论的武装和思想的指导,因此在这个时期,西方各种思潮繁荣兴起。而实用主义思潮在众多西方教育思想思潮中脱颖而出,五四时期的中国思想文化界形成了一股实用主义热潮。有研究发现杜威是受到五四知识界几乎比较一致欢迎的外国思想家。当时活跃于文化舞台上的各派人物都表现出对实用主义的浓厚兴趣和极大好感。如革命民主派和早期共产主义者对杜威及其学说就大都表示敬意。陈独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认为实用主义可以与唯物史观并存,因此表示“相信尊重”实验哲学。①毛泽东也曾信奉实用主义。他在《湘江评论》发刊宣言中说,当前“中国就成功或者将要成功许多方面的改革”“,见于思想方面,为实验主义”,把实用主义当做思想领域的指导性学说。直到胡适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时,毛泽东仍是从积极意义上理解实用主义哲学的,并且受胡适实用主义观点的影响,1919年在长沙发起成立了“问题研究会”。周恩来在《天津学生联合会报》创刊号上也称“现在世界的最新思潮是‘实验主义’”。②而且杜威来华后的巡回讲学以教育作为主要内容,所以这段时期,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达到了高潮,分析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普遍意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工业化和经济飞速发展,物质与技术的进步的同时,社会精神文化的发展却相对滞后,导致了社会的失谐。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形成的。杜威提出通过教育来维护民主制度、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以儿童为中心、从做中学等实用主义教育观点,可以看出,这一理论的是为适应现代大工业发展需要而产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美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无暇东顾,减弱了对中国的经济控制,我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了高潮,这就向教育提出了培养适应民族工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要求。尽管民国初期确立的学制对职业教育表现了相当的注意,但普遍存在的教育与社会生活脱节的现状,使人们不得不考虑改弦更张,渴求我国的教育为社会培养大批熟练工人和技术人才,这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情形有相似之处③。所以,在我国,杜威教育理论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当时的社会需要,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普遍意义。(二)、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与中国经世致用学术传统的相近性

实用主义是一种经验主义哲学,强调效果和功利性,中国的学术传统重视理论学说的实用性、现实性,轻视与现实人生、社会生活无关的形而上学的思辨抽象;重视经验和现状,轻视学理和未来。传统鸦片战争前后,经世派官僚士大夫高扬“经世致用”旗帜,力主“更法改图”,竞相“谈灜海故实”以谋外御外,开了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先河,其方案具有浓厚的功利性和实用性。洋务运动时期,一批地主阶级的改革派倡导“中体西用”,从物的层面上引进学习西方文化,更体现了实用主义的立场和态度。此外,明清以来占据中国思想界主要地位的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与杜威的“从做中学”思想有某种相似之处。孙中山大

①本志宣言. 新青年[N], 1919,12(7)

②元青.杜威的中国之行及其影响,

③蒋良富.论杜威教育思想对中国基础教育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4:5-8

力提倡的“知难行易”说也加深了国人对杜威“从做中学”思想的认识。正是中国传统思想与杜威教育理论中的某些观点的一致性和相近性为中国人接受杜威教育思想扫除了认识上的障碍。①

(三)、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更加满足和适应了中国思想解放运动的时代需要杜威在中国所宣扬的美国及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观念与五四新知识界对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企盼追求一拍即合。几千年的封建帝制被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人们高举反封建传统的旗帜,反对旧思想、旧文化、旧道德,民主思想广为流传。而美国自我标榜的民主、自由和表面的科技发达,经济繁荣都深深的吸引了当时的中国人。将美国作为中国建设的目标,所以来自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的时代需要。

(四)、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以及留美杜氏弟子对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传播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序幕是由以蔡元培为首的当时教育界的要人在1912年掀起的。蔡元培是较早接受并宣传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教育家之一。从1912年起的七八年中,他一再通过文章和演说,向国内教育界介绍杜威。而之后一批杜氏弟子的回国更加速了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在中国的传播,并直接促成了杜威访华一行。据统计,1909年至1929年,清华赴美留学生中,习教育者占总数的5.04%。②其分布的学校,尤以杜威所在的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大学院最为重要(当时,哥大师院是世界上研究育的最大机构)。庄泽宣在《告赴美学教育者》一文中,也把哥伦比亚大学列为美国教育著名学校的第一位。据统计,从1909年到1950年,在哥大师院的中国留学生达304人。③赴美留学的学生,许多回国后都担起了中国教育界的要职。而哥大毕业的学生尤为突出,如胡适、郭秉文、陶行知、蒋梦麟、陈鹤琴等,他们都是杜威的弟子,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信奉者,他们不仅发起邀请老师来华,陪同他去全国各地讲演,自担任翻译,还积极组织社团,创办刊物,宣传其老师的主张。正是这些先进知识分子和留美杜氏弟子的传播,使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得以迅速广泛的传播。

三、杜威访华及其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的影响具体表现在教育目的的确定、新学制的形成、教育理论的发展、课程、教材、教法的改革以及平民教育的发展等方面。

(一)、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教育目的的影响

实用主义教育对教育目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新学制的制定上。

第一,1919年l0月,第五次全国教育会联台会对修改学制展开正式的讨论,受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的影响,在讨论教育目的问题时向北洋政府教育部提出了“废止教育宗旨”的

①蒋良富.论杜威教育思想对中国基础教育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4:3-4

②王炳照.阎国华.中国教育思想通史(第六卷)[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177-179.

③王炳照.阎国华.中国教育思想通史(第六卷)[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178-17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