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比热容教案
初中物理比热教案
初中物理比热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水的比热容较大。
2. 能运用比热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1. 比热容的概念及水的比热容较大。
2. 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比热容的概念理解。
2. 比热容公式的运用。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两个相同的烧杯、水、酒精、温度计、加热器。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生活中与热相关的现象,如烧水、取暖等。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中热量是如何传递的?二、探究比热容的概念(15分钟)1. 讲解比热容的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该物质的比热容。
2. 进行实验1: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相同质量的水和酒精,加热器加热,观察温度变化。
3. 进行实验2: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相同质量的水和酒精,加热器加热相同时间,观察温度变化。
4.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水的温度升高较慢,说明水的比热容较大。
三、比热容的应用(15分钟)1. 利用PPT展示生活中利用比热容的现象,如汽车用水冷却、暖气等。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选择水作为冷却剂或取暖介质?四、巩固知识(10分钟)1. 比热容的概念。
2. 水的比热容较大。
3. 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比热容的概念和应用。
2. 强调比热容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了解了比热容的概念和应用。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培养了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学生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比热容公式的讲解不够详细,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3比热容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13.3比热容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设计了一堂关于"比热容"的物理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设计意图在设计这堂课程时,我采用了实践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深入理解比热容的概念。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比热容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的温度变化等。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比热容的定义和计算方法,难点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程,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1. 教具:热水、冷水、烧杯、温度计、称等。
2. 学具:实验记录表、计算器等。
五、活动过程在活动开始时,我会向学生介绍比热容的概念,并解释比热容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然后,我会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热水和冷水的温度变化,并记录实验数据。
接着,我会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物体的比热容。
我会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和计算方法。
六、活动重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活动中,我会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计算,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比热容的概念和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反思这堂课程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果学生有困难,我会考虑再次进行教学,或者给学生提供一些额外的学习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比热容的知识。
我还会考虑将比热容的知识拓展到其他领域,如热力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通过这堂课程,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九年级比热容的教案
九年级比热容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会查比热容表,了解常见物质的比热容。
(3)能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4)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2)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比热容的概念。
(2)利用比热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比热容的计算。
2、教学难点(1)比热容概念的建立。
(2)理解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相同规格的烧杯、温度计、水、食用油、秒表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在同样阳光照射下,海滩上的沙子很烫,而海水却比较凉;傍晚往秧田里灌水,以防止秧苗被冻坏。
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比热容。
(二)新课讲授1、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1)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2)猜想与假设: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猜想。
(3)设计实验:介绍实验器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控制变量,如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相同。
实验方案:取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分别装入相同规格的烧杯中,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的长短。
加热时间长,说明吸收的热量多。
(4)进行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5)分析与论证: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
2、比热容的概念(1)通过实验结果,引出比热容的概念: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初三物理比热容教案模板6篇
初三物理比热容教案模板6篇为大家收集的初三物理比热容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三物理比热容教案(篇1)本课的目的是通过复习上一课的结论,引出比热容。
第一,帮助学生构建比热容的定义、单位、符号、意义。
这个过程要求学生通过自学来基本完成教学任务,通过练习来巩固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第二,通过举出物质的质量不同,温度不同,来判断物质的比热容,即物质吸收热量的能力会不会改变,总结出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第三步,通过查阅比热容表中的数据,对比水和煤油的比热容的大小,帮助学生强化水的吸热能力是最强的,建立物质的吸热能力是利用比热容来表示的。
第四步,教师讲授水不仅仅吸收热量,同样会放出热量,同一种物质吸收热量的能力和放出热量的能力是相同的,让学生练习运用这样的定义来表述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这一步也要通过学生的练习来巩固教学任务。
第五步,引导学生发现水的比热容是最大的,同等条件下吸收和放出的热量都是最多的,让学生学会利用比热容,尤其是水的比热容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有关比热容的物理现象。
最后,通过练习判断不同质量和不同变化温度下的物质吸收或者放出热量的多少,总结出计算物质吸收热量或者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练习运用公式来解答,通过板演来发现问题,进行纠正。
在上述的教学过程中,我感觉第五步在实际教学中不成功,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教师教学设计中不能充分的估计学生的实际表现和能力,所以在设计中害怕学生不能够分析出水的比热容在生活中的作用,用教师的活动代替了学生的思考过程,帮助学生分析了比热容在生活中的作用。
由于估计不足,以及害怕学生活动停滞,所以仅接着教师又代替学生进行了下列的活动,即帮助学生分析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教室取暖、机器冷却、稻田对稻苗保温,并且帮助学生解释了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小的原因,充分的体现了教学的主体活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这一环节上是忠实的听众。
总体上这一节课个人感觉还是成功的,大体上一直是在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的,学生的活动也比较多,尤其是单个学生的提问,几乎达到学生总数的一半,学生活动面广,活动量大,并且最后的板演,很好的发现并纠正了学生的错误,提醒学生以下面的练习中要注意这些问题,效果不错。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3.3比热容教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3.3比热容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教育应该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我采用了情景导入、实践操作、互动交流的方式,以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物理的魅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通过引入比热容的概念,让孩子们了解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不同,进而引导他们探究比热容与物体温度变化的关系。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对物理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孩子们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不同;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让孩子们探究比热容与物体温度变化的关系;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孩子们对物理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比热容的概念,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不同;难点:比热容与物体温度变化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热水、冷水、各种物质(如石头、铁块、木块等);学具:温度计、计时器、记录本。
五、活动过程1. 情景导入:让孩子们用手触摸热水和冷水,感受它们的温度差异,引发他们对物质温度变化的兴趣。
2. 实践操作:将各种物质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让孩子们观察并记录物质温度变化的情况。
3. 互动交流:让孩子们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讨论不同物质的温度变化差异,引导他们发现比热容的概念。
5. 课后实践:让孩子们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电器、家具等物品的温度变化,进一步巩固比热容的概念。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比热容的概念,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不同;难点:比热容与物体温度变化的关系。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实践操作和互动交流,孩子们对比热容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了物理的乐趣。
在课后,我鼓励孩子们继续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同时,我也在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如在引导孩子们发现比热容的概念时,是否讲解得足够清晰,是否每个人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等。
人教九年级物理13.3比热容教案
人教九年级物理13.3比热容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因此,我设计了一堂关于比热容的物理课,希望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理解并掌握比热容的概念。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情景引入,让孩子们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比热容的概念。
整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比热容的定义,知道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比热容的概念,掌握比热容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比热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孩子们对物理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索、勇于尝试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比热容的概念,比热容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比热容的应用,能够运用比热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热水、冷水、烧杯、温度计、称、实验记录表。
学具:每个孩子一份实验记录表。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孩子们准备两杯不同温度的水,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让孩子们用手感受两杯水的温度差异。
2. 实验操作: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有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
他们需要用温度计测量两杯水的温度,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
3. 观察与思考:孩子们观察到热水的温度比冷水高,他们会思考为什么热水会比冷水温度高。
4. 讲解比热容的概念:我会向孩子们解释,比热容是物质吸收或释放热量的能力,热水比冷水的比热容大,所以热水的温度比冷水高。
5. 比热容的计算:我会教孩子们如何计算比热容,他们会用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
6. 运用比热容解释现象:我会给孩子们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让他们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比热容的概念,比热容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比热容的应用,能够运用比热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实践操作和观察,孩子们能够理解和掌握比热容的概念,他们能够在生活中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初中物理热量比热容教案
初中物理热量比热容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热量的概念,知道物体吸收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热量的单位。
2. 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知道比热容的单位,会查比热容表,会用公式进行计算热量。
3.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1. 热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2. 比热容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1. 热量公式的运用。
2. 比热容的计算和应用。
教学准备:1. 实验室设备:烧杯、温度计、加热器、量筒等。
2. 实验材料:水、砂石、油等。
3. 比热容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热水袋、暖气等,引导学生思考热量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2. 提问:热量是什么?物体吸收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二、探究热量(15分钟)1. 实验一:用量筒分别量取一定量的水和砂石,记录各自的温度。
然后将它们放在加热器上加热,观察温度变化。
2. 实验二:分别将加热后的水和砂石放入烧杯中,用温度计测量它们的温度。
3.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发现物体吸收的热量与物体的质量、升高的温度有关。
三、引入比热容(10分钟)1. 讲解比热容的概念,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用来表示物质吸收或释放热量的能力。
2. 展示比热容表,让学生了解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
四、探究比热容(15分钟)1. 实验三:将水和油分别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放入烧杯中,用温度计测量它们的温度。
2.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不同,水比油吸热能力强。
五、应用与拓展(10分钟)1. 让学生运用热量公式和比热容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为什么海边和沙漠的昼夜温差大。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比热容的特性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散热器。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热量、比热容的概念及其关系。
2. 提问:本节课的实验过程中,你们发现了哪些规律?对这些规律有什么启示?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热量和比热容的概念,能够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初中九年级物理教案比热容
13.3比热容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比热容地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地一种属性,掌握比热容地单位。
2.能用热量地计算公式解决较简单地热量计算题。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地吸热能力;2.阅读“气候与热污染”,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并了解“热岛效应”。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地能力。
教学重点:比热容地定义与应用。
教学难点:运用比热容地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提问:热传递地实质是什么?什么叫做热量?为什么热量地单位跟功地单位相同?二,比热容为了比较不同物质,在质量相同,升高同样地温度时吸收地热量不等这一热学性质,我们引入比热容地概念。
1.单位质量地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地热量叫该物质地比热容。
单位质量地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放出地热量与它温度升高1℃吸收地热量相等,也是它地比热容。
2.比热容地单位:比热容地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3.巩固比热容地概念与单位。
水地比热容是4.2×103焦耳(千克·℃)。
它地物理意义是一千克水,温度升高1℃,吸收地热量是4.2×103焦耳。
请大家读第132页地比热容表,并解释物理意义。
(学生读,讲)三,热量地计算1.推导公式。
根据比热容地物理意义,以及热量跟物体地质量与温度地变化有关,就可以计算物体地温度改变时吸收或放出地热量。
例1.2千克地水,使它地温度由20℃升高到100℃,水吸收多少热量?根据水地比热容是4.2×103焦/(千克·℃)可知,1千克水,温度升高1℃吸收 4.2×103焦耳地热量。
那么2千克地水温度升高1℃吸收地热量应是4.2×103焦/(千克·℃)×2千克。
这些水地温度升高了100℃-20℃=80℃时,吸地热量是4.2×103焦(千克·℃)×2千克×80℃=6.72×105焦耳。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3.3比热容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3.3比热容一、教学内容1. 比热容的概念:介绍比热容的定义,即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2.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Q=cmΔt,其中Q表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c表示比热容,m表示质量,Δt表示温度变化。
3. 比热容的特性:描述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体质量、温度变化、吸收或放出热量无关。
4. 比热容的应用:介绍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热水袋、汽车发动机冷却液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比热容的概念,掌握比热容的计算公式。
2. 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的理解,以及比热容的应用。
2. 教学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包括热水袋、汽车发动机冷却液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尺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热水袋和汽车发动机冷却液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两种物品与比热容的关系。
2. 讲解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公式:讲解比热容的定义,即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给出比热容的计算公式Q=cmΔt,并解释各参数的含义。
3. 演示实验:进行比热容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如热水袋的热量传递等。
4. 练习题:布置一些有关比热容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比热容:定义: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计算公式:Q=cmΔt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块质量为2kg的铜,从20℃升高到100℃所吸收的热量。
答案:Q=cmΔt=2kg×0.39×(100℃20℃)=50.4J2. 题目:一辆汽车的发动机冷却液的比热容为3.6×10^3J/(kg·℃),质量为50kg,升高温度为50℃,求发动机冷却液所吸收的热量。
13.3比热容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
13.3 比热容教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独特的明珠,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去发掘。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孩子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这次我设计的课程是《13.3 比热容》,旨在帮助孩子们理解物理学中的这一概念,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情景引入,让孩子们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比热容的概念。
课程思路是通过讲解、实验、讨论等方式,使孩子们理解比热容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应用。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对物理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理解比热容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3. 培养孩子们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比热容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难点:比热容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计算机、投影仪、PPT、实验器材(烧杯、温度计、热水、冷水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记录表。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组图片,让孩子们观察不同物质的温度变化情况,引发他们对比热容的思考。
2. 讲解:详细讲解比热容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应用,让孩子们理解比热容的概念。
3. 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让孩子们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
4. 讨论: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比热容的计算方法,让孩子们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6. 练习:布置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比热容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2. 难点:比热容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孩子们在生活中发现物理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我通过展示一组图片,让孩子们观察不同物质的温度变化情况,引发他们对比热容的思考。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3比热容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3 比热容一、教学内容1. 比热容的概念及其定义;2.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3. 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差异及其原因;4. 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概念,掌握比热容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引导学生关注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比热容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的理解与应用;2. 教学重点:比热容的计算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尺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段关于夏季高温天气下,城市和农村地区气温差异的视频,引发学生对温度差异原因的思考。
2. 比热容的概念及其定义引导学生回顾热量、温度等基本概念,然后引入比热容的概念。
讲解比热容的定义,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内涵。
3.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讲解比热容的计算公式,并通过示例演示如何运用公式计算不同物质的比热容。
引导学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热水壶、汽车发动机等。
4. 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差异及其原因讲解不同物质比热容的差异,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原因。
通过实验或示例,让学生了解比热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保暖材料、冷却系统等。
5. 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如热水壶、热水器等,让学生了解比热容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6.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比热容的题目,让学生现场解答,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比热容的概念及其定义;2.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3. 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差异及其原因;4. 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七、作业设计1. 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比热容的概念及其定义。
答案:比热容是指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初三物理比热容授课教案(精选5篇)
初三物理比热容授课教案(精选5篇)初三物理比热容授课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由给大家带来的初三物理比热容授课教案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初三物理比热容授课教案(精选篇1)教材分析:比热容是初中物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也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物理量。
教材首先从日常生活常识出发,说明物质在温度变化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与物体质量和温度变化量有关,从而为比热容概念的引出作好铺垫。
然后安排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分析,最终抽象出比热的概念,并进一步由比热的定义说明其单位。
最后列出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表,并联系实际讨论一些日常现象。
同时比热容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通过对它的.学习,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本节在设计时运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激趣引新;通过设计实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科学素养;通过联系社会生活,拓展升华,来提升学生能力。
教学设计:问:同学们有烧开水的经历吗?问:是一壶水容易烧开还是半壶水容易烧开?问:将一壶水烧开还是烧热,哪个需要时间长?问: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水温升高的多少有关。
质量越大、水温升高越高吸收热量越多。
问:在烈日当空的夏天,我们都有过在沙滩上玩耍的经历。
当我们光着脚在沙滩上奔跑、在浅水中行走时,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呢?问:你能根据这一现象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吗?回答学生的提问然后板书课题。
1、学生思考问题并回答2、学生互相交流、反驳,对回答不完善的地方可补充完善,共同讨论、回答、得出结论。
结论一: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大吸收热量越多。
结论二:与水温升高多少有关,水温升高越多吸收热量越多。
3、当老师提到美丽的青岛海滨,同学们热情高涨,讨论热烈,都会抢着回答。
都有“脚在水中感到凉,在沙滩上感到暖”的生活经验。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3比热容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并能够计算物质的比热容。
2.了解比热容的用途和实际应用。
3.掌握比热容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
4.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比热容的概念。
2.比热容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
3.比热容的用途和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点
1.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比热容的计算公式。
四、教学难点
1.比热容的用途和实际应用。
2.比热容的计算实例。
五、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知
通过引入一个实际问题来引发学生对比热容的兴趣,例如:当我们接
触冬天冷的物体时会觉得它们比夏天热的物体冷得要快,为什么会这样呢?
Step 2 知识讲解
1.比热容的概念:物质单位质量在单位温度变化下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称为比热容。
2.比热容的计算方法:Q=m×c×ΔT,其中Q为吸收或释放的热量,m
为物质的质量,c为比热容,ΔT为温度变化。
3.常用物质的比热容表。
4.比热容的用途和实际应用:例如热水袋、降温用的冰袋等。
Step 3 计算实例
通过几个具体的计算实例,让学生掌握比热容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
Step 4 实验探究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以验证一些物质的比热容的差异。
通过观察和
数据记录,学生可以得出结论并进行讨论。
Step 5 课堂讨论
让学生就实验结果和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比热容的原因
和影响因素。
Step 6 拓展延伸。
《比热容》教案(优秀6篇)
《比热容》教案(优秀6篇)比热容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教学重难点1.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的计算。
2.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方案一:多媒体展示:炎热夏季的一天傍晚,甲、乙两人在湖边游玩,为了纳凉问题两人发生激烈争执,甲主张划船到湖中去,乙则认为在岸上散步更凉爽,你认为谁的意见对?学生思考、猜想、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可能岸上、湖中、两者一样三者观点都有,到底哪种观点对呢?从而引入新课。
方案二:出示图片,夏天,岸上的沙子被晒得很烫,而海水却很凉,你有这种感觉吗?你想不想知道为什么?推进新课一、探究物质的吸、放热性能探究不同物质的吸、放热性能是初中物理中比较困难的实验之一,设计和实验操作的难度较大,需要注意及时指导和协助学生,以保证每组学生都观察到相应的实验现象,得到较好的实验结果。
下面对探究的各个环节加以具体说明。
(1)提出问题从生活中学生已经意识到不同物质的吸、放热性能不同,这里还要把这个比较笼统的问题描述为明确具体的可验证的物理问题。
教师可以予以引导:如果上面两幅图中都是水或都是砂子,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也相等,显然,它们吸收的热量必定相等。
那么,不同物质(如水和砂子),在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相等时,它们吸收的热量也相等吗?这已经是一个可验证的问题,其中包含限制条件,如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等、不同物质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实验技术条件予以控制和测量,为下面设计实验提供了基础。
(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要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性能,需要取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使其升高相等的温度,比较各自吸收热量的多少。
这仅仅是一个实验计划而已,还要具体设计怎样实现这些要求。
具体做法是:不同物质选择水和砂子;质量相等要用天平称量;升高的温度通过温度计测量出来;水和砂子吸收热量的多少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判断,因此要用两个相同的加热源(如相同的酒精灯,但从安全性考虑,尽量不要用通常的“热得快”等电加热器)。
2023最新-比热容的教学设计精选7篇
比热容的教学设计精选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比热容的教学设计精选7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比热容的教学设计篇一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实验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根据新课标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过渡句)想要上好一节课,就要对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基于此,我将对教材与学生情况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本节选自沪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第2节,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物质升高相同温度能量变化情况得出物质具有不同的吸放热能力,也就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理解比热容物理意义,然后总结出热量的计算公式,并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本节课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难点。
本节课的学习有助于提升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过渡句)分析完教材我再来说一说我所面对的学生:二、学情分析而我所面对的学生是九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期,已经能够独立思考一些问题,但是比热容这一概念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针对这一特点,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引入课题,并突出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特点,进行实验探究,体现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
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本节课知识。
(过渡句)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特点的分析,结合新课标的理念,我将从三维角度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比热容的物理意义、计算公式;能用比热容的意义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物质升高相同温度能量变化情况得出比热容这一特性的过程,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活中的物理,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过渡句)确立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也就显而易见了。
初中物理《比热容》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比热容》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比热容的概念,理解不同物质比热容不同的原因,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学习比热容,让学生了解物质在吸收或释放热量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
在这个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如温度、热量等概念,但对比热容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等途径主动探索比热容的规律,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
同时,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度,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与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收获。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比热容的定义,掌握比热容的物理意义;(2)掌握不同物质比热容不同,并能运用比热容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学会通过实验观察物质在吸收或释放热量时温度变化的现象,培养实验操作能力;(4)能够运用比热容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思考等途径,让学生亲身体验比热容的概念;(2)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比热容的规律;(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4)利用图表、数据等工具,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他们探索科学的精神;(2)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3)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提高他们面对问题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自信;(4)倡导绿色环保理念,让学生关注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使他们在掌握比热容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价值观。
九年级物理教案 比热容9篇
九年级物理教案比热容9篇比热容 1教学目标a. 知道什么是物质的比热b. 知道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及其读法c. 会查物质的比热表d. 能用学的比热知识解释一些常见日常现象,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建议教材分析分析一:比热是初中物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也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物理量.教材首先从日常生活常识出发,说明物质在温度变化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与物体质量和温度变化量有关,从而为比热概念的引出作好铺垫.然后安排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分析,最终抽象出比热的概念,并进一步由比热的定义说明其单位.最后列出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表,并联系实际讨论一些日常现象.分析二:比热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通过对它的学习,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教法建议建议一:比热的概念比较抽象,因此通过实验总结出来是一个好办法,做好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和思考至关重要.实验前明确实验要研究的是不同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在实验前要格外强调杯子内的水和煤油质量相同,两个热水器也是完全相同的,这些实验条件对学生正确得出比热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当学生观察到煤油的温度上升得快时,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相等质量的不同物质在吸收相同热量时,升高的温度不同,并进一步引申到其它物质.最后引导学生怎样描述物质的这一特性,从而得出比热的概念.建议二:在介绍比热表时,要教会学生怎样运用比热表,通过比较,指出水的比热较大,为讲解水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做好铺垫.另外,根据水和冰的比热不同,说明不仅不同的物质比热不同,即使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比热值也不同.建议三:为巩固学生对比热概念的理解,可以多联系实际,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并运用比热进行解释.教学设计示例课题教学重点掌握并理解比热的概念教学难点掌握并理解比热的概念教学方法讲授、实验教具温度计、煤油、水、电加热器、天平知识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实验(1)常见有关比热现象(2)煤油、水对比实验二、比热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一物质的.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所释放的热量也等于比热.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三、比热表四、水的应用由比热表可以看出水的比热较大五、小节六、作业记忆并理解比热的概念,想一想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用比热来解释.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有关比热现象演示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而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不同,那么用什么方法来描述物质的这一特性呢?引导学生看比热表,加深学生对比热概念的理解解释海洋性气候形成原因引导学生回忆什么是比热,其物理意义是什么观察实验思考实验所说明的问题思考问题,提出描述不同物质的这一特性.看比热表,对比各种物质的比热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暖气以及冷凝剂为什么常用水回答问题,复习巩固知识探究活动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利用水的比热较大的原理?比热容 2学习目标:1. 理解比热容的概念。
比热容教学设计精选5篇
比热容教学设计精选5篇比热容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三节比热容。
比热容的概念及其应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又因为比热容的概念比较抽象,涉及到质量、温度的变化量、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三个物理量,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所以又是整个教材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a、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b、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c、能用Q吸=cm(t-t0)和Q放=cm(t0-t)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2、过程与方法:a、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b、尝试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等简单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分析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应用以及吸放热的计算。
比热容是表示物质吸热能力的物理量,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生活中应用比热容的知识也较多,是中考中的重要知识点。
突破重点的`思路:从生活现象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从中体会比热容的物理意义,为建立比热容概念奠定基础。
四、教学难点分析难点:理解比热容的概念,以及利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突破难点的思路:比热容的概念比较抽象,概念中涉及质量、温度的变化和热量三种概念间的关系,比较难理解,所以比热容概念的理解及应用是本节难点。
为突破难点,让学生从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入手,解释其含义,知道它是物质的一种属性,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及应用加深学生的理解。
五、教法学法分析教法:五步探究教学法、实验法、推理归纳法学法:合作交流、讨论法、实验探究法、知识迁移法本节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采用五步探究教学模式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学生进行具体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加深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利用推理归纳法逐步入深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和计算热量的方法。
比热容教学设计【5篇】
比热容教学设计【5篇】比热容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通过阅读“气候与热污染”,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并了解一下“热岛效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有关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归纳演绎法。
教学用具:等质量的水和煤油、烧杯、电热水器。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学生阅读教材前面的“想想议议”,在学生理解“水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和水的质量、温度升高的度数有关,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所有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之间的关系。
二、进行新课(1)演示实验:出示盛有等质量的水和煤油的两只烧杯,但我们明显地看出两者的体积不相同,这是为什么?(请学生回答)不同的物质其密度不同,密度是物质的属性。
介绍电加热器(俗称:“热得快”),强调电加热器每一秒钟放出的热量是一定的,两个电加热器是相同的,在相同的时间里它们放出的热量也是相等的。
请两名同学帮助观察温度计,并随时报告温度。
实验结果:煤油温度升得快。
这表明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水吸的热量比煤油多。
(2)比热容:换用其他物质,重复上述实验,得到的结果是类似的。
就是说,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
这跟我们在测量物体质量时,遇到的情况相似;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一般不相同。
当时为表示物质的这一特性,引入了密度的概念棗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那么,现在我们应该怎样表示上述实验所反映的'物质特性呢?(启发学生讨论,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比热容的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初中物理教案比热容
比热容【课标要求】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
能运用比热容说明简单的自然现象。
【教材分析】教材在学习了热传递、热量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物体升高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提出了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
本节课属于一个完整的实验探究课题,教材从日常生活经验出发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并利用探究结果解决实际问题,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本节课的重点是比热容概念的建立,比热容概念的理解是解释生活中自然现象的基础,也是进行热量计算的基础。
【学情分析】通过初二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实验探究的基本程序,掌握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等科学探究方法,经历了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过程。
但对物质的物理属性的理解不够透彻,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完整的经历探究过程,设计方案、进行实验,交流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实验中切实的体验到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不同,加深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使其学会从物理的角度解释自然现象。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建立比热容的概念。
2.结合实验现象,分析得出比热容是反映物质吸、放热本领的物理量。
3.通过查物质的比热容表,了解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容,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4.根据比热容公式,学会进行物体吸、放热的简单计算。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建立比热容的概念【教学难点】了解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问题引入问题引入:师:大屏幕投影一幅漫画:炎热夏天的晌午,有两个小孩在海边游玩,为了纳凉问题两人发生激烈争执,甲主张划船到海中去,乙则认为在岸上散步更凉爽,你认为谁的意见对?(说明:创设物理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思考、猜想、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猜想,到底谁的想法正确呢?学习本节知识后你自然会明白。
(说明:制造问题悬念,诱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J/(kg•℃)
3.意义: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二)比热容与生活
培养学生的信息交流能力,敢于将自己的见解公开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
如:吸热能力相同,因为它们受同样的太阳光照射。
教师总结说明:吸收热量多少、或温度变化多少,都反映了物质吸热能力的大小。怎样通过实验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呢?请同学们参看桌上的实验器材,边讨论边合作设计实验方案。新课标第一网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科学探究的具体化、程序化
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并设计方案。
创设物理情景,营造宽松的气氛,稳定学生的情绪,尽快进入角色,并提问激发学生的斗志,努力拼搏,把握现在,展望未来。
对于这两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应该容易回答,然后由浅入深继续提问
教 学 步 骤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说明
作出猜想——科学结论的先导
学生可能从生活中的经验进行多种猜想:
如:吸热能力不相同,夏天到海边洗澡时,会感觉沙子烫脚,而海水却比较凉;沙子的温度高,说明沙子的吸热本领大。
课 题
比热容
课程标准的要求
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通过阅读“气候与污染”,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并了解一下“热岛效应”。
a焦耳/(千克·oC)表示:质量为1千克的该种物质,温度每升高1oC时(或降低1oC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a焦耳。
几种物质的比热:(屏幕投影)
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不同,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提问)请同学们分析讨论从这个表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现在同学们应该知道沙子烫,而海水凉的道理了吧?那么到了晚上谁的温度要高?为什么?(学生进行简短的讨论后回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比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教 学 步 骤
(体现教学内容、教学问题设计、时间安排、板书设计、学法指导、作业布置和预习等)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说明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大屏幕投影视频)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入学生的探究设计环节,倾听学生的思路,并适时加以点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师让学生进行实物投影展示设计方案,并让学生口头表述自己的设计思路。
学生可能设计的方案:
一、用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加热相同时间,通过比较它们温度升高的多少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
二、用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温度升高相同时,通过比较它们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热能力强弱。
教师继续设置问题,让学生讨论解决。
问题:
1.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水的这一属性?
2.在自然现象中,有哪些现象可用水的这一属性解释?
(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后回答,将物理知识与生活、生产相联系,体现物理是有用的。)
三、归纳总结。(用媒体展示,即板书设计)
四、作业
五、板书设计:
三、比热容
(一)比热容
提问:美不美?想不想去?
想象是无限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假如我们现在身临其境,在海边玩耍,赤着脚走在沙滩上会有什么感觉?(学生回答)走在海水中又是什么感觉?(学生回答)
我也会有这样的感觉,那么为什么会觉得沙滩上烫脚而海水中却不怎么烫呢?(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简短的讨论)学习本节知识后你自然会明白。
教 学 步 骤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说明
物理学中我们也引入了比热容这个物理量,来表示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不同的特性。
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oC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比热是通过比较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oC是吸收的热量来表示各种物质的不同性质。
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的单位是焦耳/(千克·oC)【J/(㎏·oC)】,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教师将实验设计中相同或相似方案的学生重新分组。并把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先提出来讨论,有助于实验的顺利完成。
设置问题:
1.你会选择什么物质作为研究对象?应该用什么实验方法?
(选择水、干砂石既可满足“不同物质”,又可使探究对象更具普遍性,因此地球表面的主要组成物质是“水、土、砂”;在探究时采用“控制变量法”,使水、砂的质量相等,因为质量也是影响吸热的因素。)
提出问题——科学探究的前提
同学们在生活中一定烧过水,一壶水容易烧开还是半壶水容易烧开?(学生回答)将一壶水烧开与烧热,哪个需要时间长?(学生回答)
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猜想一下。
(继续提问)对于不同的物质,例如,水、沙子、煤油,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温度升高的度数也一样,它们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它们的吸热能力是否相同?
2.怎样获得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
3.怎样测出它们的温度?
提出问题,让学生猜想并讨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反驳,对回答不完善的地方可补充完善。学生猜想,小组讨论,以求思维的多样性。
高效率的交流,使学生从别人的方案中得到有益的启发,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重新分组后,学生有了归属感、荣誉感。以小组为单位,通力合作,取长补短,形成合作、竞争的学习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