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会飞和不会飞大班主题教案
幼儿园大班心理健康活动《会飞的抱抱》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心理健康活动《会飞的抱抱》教学设计一、活动简介本文旨在介绍一项适用于幼儿园大班的心理健康活动——《会飞的抱抱》。
这项活动旨在通过游戏、互动等方式,帮助幼儿掌握适当的情感表达方式、增强对身体的认知,并在互动中体验友谊、体贴、关爱等情感的力量。
二、活动目标通过本次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我们希望幼儿能够:1.发展语言和沟通技巧。
2.获得关于身体部位、功能和情感关联的知识。
3.学会适当的情感表达和情感管理。
4.学会关心他人、表达友谊、感恩和尊敬。
5.培养幼儿团队合作精神和积极的思想品质。
三、方法及步骤1. 准备与组织•时间:活动总共需时1个小时,其中包括老师做展示及学生的游戏时间和表演时间。
•地点:室外/室内都可,视具体情况而定。
•人员:适用于14个幼儿的上课,每组7人,1名幼儿园教师。
•准备:每名幼儿携带一条干净的毛巾。
老师需要准备展示材料,包括干净整洁的毛巾、贴纸、笔等。
2. 步骤第一步:老师做展示(10分钟)老师拿出一条卷起的毛巾,问幼儿们这是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毛巾。
然后告诉幼儿毛巾有很多用途,可以洗脸、洗手、擦汗等。
最后让幼儿们自己摆弄它并感受它的质地和柔软程度。
接着,老师拿出一张画有“毛巾抱抱”的图片,引导幼儿们说出“毛巾抱抱”这个名字的含义。
例如,当我们心情不好时,我们可以找一个好朋友,双方拿起毛巾,分别轻轻地将对方抱在怀中,让对方感受到别人的关爱和温暖。
最后,老师再拿出具有“会飞的抱抱”图示的展板,让孩子们看后思考讨论。
引导幼儿表达他们对会飞的抱抱的期望和理解。
例如,当我们难过、害怕、伤心的时候,会飞的抱抱会为我们带来怎样的心理疗愈?第二步:分组竞赛游戏(30分钟)游戏主题:抱抱传递比赛步骤:1.将孩子们随机分为两组。
2.每组队长拿一条干净的毛巾。
3.老师用笔在每组毛巾上随机标注一个字母。
4.每个小队一排排成一列, 列头的队员拿起毛巾向队尾传递, 直到传到队尾的队员收到毛巾。
5.接收毛巾的队员在毛巾上留下自己的印记(如用笔勾勒自己的手掌)并将毛巾传给队头的下一位队员。
幼儿园大班主题优秀教案《认识飞机》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主题优秀教案《认识飞机》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材《交通工具大世界》的第三章《空中飞行的秘密》,主要详细内容为认识飞机,了解飞机的基本构造、分类及飞行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飞机,了解飞机的基本构造和分类。
2. 培养幼儿对飞行原理的初步理解,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飞机的基本构造、分类及飞行原理。
难点:飞行原理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飞机模型、图片、视频、PPT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飞机模型、图片和播放飞机起飞降落的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飞机的特点,激发幼儿对飞机的兴趣。
2. 讲解飞机基本构造和分类(10分钟)利用PPT展示飞机的各个部分,如机身、机翼、尾翼等,并介绍不同类型的飞机,如客机、战斗机、直升机等。
3. 探索飞行原理(10分钟)通过简单的实验和动画,让幼儿了解飞机的飞行原理,如升力、推力等。
4. 例题讲解(5分钟)出示关于飞机的简单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让幼儿用画纸、彩笔、剪刀等学具制作飞机,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飞机的基本构造:机身、机翼、尾翼等。
2. 飞机的分类:客机、战斗机、直升机等。
3. 飞行原理:升力、推力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喜欢的飞机。
答案: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画出飞机的形状和颜色。
2. 作业题目:和家人一起收集关于飞机的图片或模型。
答案:幼儿与家人共同完成任务,增强亲子互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参观飞机场,实地观察飞机,巩固所学知识。
(2)开展“我的飞机梦想”主题活动,让幼儿表达对未来的憧憬。
幼儿园大班《我想这样飞》教案
幼儿园大班《我想这样飞》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并学习关于飞行的基础知识。
2.培养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学习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3.通过亲身体验,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4.激发幼儿对天空、飞机等事物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准备:1.音乐:《飞机的翅膀》,《小飞机飞呀飞》。
2.教具:模型飞机、彩色纸、粉笔、黑板、玩具飞机、云朵剪纸等。
3.图片:飞机、鸟类、气球、风筝等。
三、教学流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飞机图片和玩具飞机,引导幼儿谈论飞机,并提出问题:“如果我是一只鸟,我会用什么方式飞翔?”开启幼儿对“飞行”的探索思路。
2.展示(10分钟)教师播放《飞机的翅膀》音乐,引导幼儿观察飞机飞行的方式和姿势,了解飞行的基本原理。
同时,教师可以出示飞机的模型并演示飞机的起飞和降落。
3.探究(15分钟)(1)教师带领幼儿参观户外场地,观察周围的鸟类、风筝和气球等飞行物体,引导幼儿思考它们是如何飞起来的。
(2)回到教室,教师根据幼儿的观察结果,通过黑板教学或图片展示的方式,向幼儿介绍飞行的基本原理:飞行器需要有动力、气流和承载力等。
(3)出示云朵剪纸,让幼儿模仿剪纸并用颜色代表不同的云朵层次,通过制作云朵剪纸的活动,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4.实践(20分钟)(1)教师主持幼儿制作飞机小手工:将彩纸折叠成飞机造型,再用彩色笔给飞机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2)鼓励幼儿在户外场地放飞他们制作的飞机,通过实际操作体验飞行的感觉,并观察不同颜色的飞机在空中的飞行轨迹。
5.总结(10分钟)(1)分享:让幼儿分享他们对飞行的体验和感受,并鼓励观察不同颜色的飞机飞行时的不同变化。
(2)教师带领幼儿总结飞行的基本要素:动力、气流、承载力和控制力。
(3)播放《小飞机飞呀飞》音乐,让幼儿跟随音乐做动作,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6.拓展活动(10分钟)通过鸟类故事、看书、游戏等方式,进一步拓展幼儿对飞行和航空知识的了解。
幼儿园飞翔课程教案
幼儿园飞翔课程教案一、教材简介《飞翔》课程是针对3-6岁幼儿的一种综合性活动课程,该课程旨在让幼儿在游戏中全面发展,重点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言语能力、身体协调能力和认知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社交能力让幼儿学会与他人相处,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情感管理能力。
2. 言语能力让幼儿在课程中获得语言输入的机会,丰富幼儿的词汇量,并促进其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3. 身体协调能力通过各种体能游戏和肢体动作训练,提高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身体感知能力。
4. 认知能力通过各种游戏和学习活动,让幼儿初步掌握一些认知概念,促进其认知能力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内容1. 社交能力1.分享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分享和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2.身体接触游戏:通过身体接触游戏,让幼儿更好地感知他人,并培养互相尊重和信任的能力。
3.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扮演各种角色,从而学习如何与他人沟通和表达。
2. 言语能力1.绘本故事时间:每节课固定时间为绘本故事时间,通过朗读故事,让幼儿在听故事的同时,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歌曲活动:通过唱歌的方式,学习新的歌曲和词汇,并锻炼幼儿的语音发音能力。
3. 身体协调能力1.奥林匹克运动:通过各种运动项目的训练,帮助幼儿提高身体协调能力和运动智力。
2.肢体控制游戏:通过游戏中的肢体动作练习,让幼儿更好地感知自己的身体,提高协调能力和身体感知能力。
4. 认知能力1.科学实验:通过简单的科学实验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科学知识,促进其欲探究知识的好奇心。
2.艺术创作: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让幼儿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方法1. 游戏教学法在飞翔课程中,游戏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游戏不仅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还可以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和发展各项能力。
因此,我们会采用游戏教学法来设计和实施飞翔课程。
2. 体验教学法幼儿正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因此,我们也会采用体验教学法来让幼儿通过实际体验和活动获取知识和经验。
幼儿园会飞和不会飞大班主题教案:认识各种鸟类及其特点
幼儿园会飞和不会飞大班主题教案:认识各种鸟类及其特点本次大班主题教案的主题是认识各种鸟类及其特点。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在观察生活中的鸟类时能够自然而然地认识它们,并且了解它们的特点。
同时也能够引导孩子们并鼓励他们能够爱护自然和生命。
一、教学目标1. 认识各种鸟类。
2. 学习鸟类的不同特点。
3. 培养孩子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责任心。
二、教学内容1. 鸟类的分类2. 鸟类的生活习性和生态习性3. 鸟类的特点三、教学素材1. 明信片:不同种类的鸟类。
2. 生物绘本:生活中的鸟类。
3. 模型:不同种类的鸟类形态和特点的模型。
四、教学方法1. 视频教学法。
2. 课堂讨论法。
3. 互动游戏法。
4. 制作手工。
五、教学过程1. 开场:播放有关鸟类的视频让孩子们了解鸟类的基本知识。
2. 活动1:模型制作。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制作不同种类鸟类的模型,并查阅资料来认识不同种类的鸟类。
3. 活动2:生物绘本分享。
老师请孩子们分组分享自己绘制的生物绘本,并向其他小组展示自己绘制的生态环境和生活习性。
4. 活动3:明信片识别。
老师向孩子们展示各种鸟类的明信片,并邀请孩子们根据特点和形态来识别鸟类种类。
5. 活动4:小游戏。
教师设计“鸟类拼图”游戏,引导孩子们认识不同鸟类的外部特征,并练习拼音和认字。
6. 总结:老师鼓励孩子们充分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爱护自然和爱护动物的精神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
六、教学评价1. 观察评价:观察孩子们在制作鸟类模型和绘制生物绘本过程中的创意和想象力。
2. 讨论评价:组织小组讨论,观察孩子们对鸟类认知的程度和沟通的能力。
3. 游戏评价:观察孩子们在小游戏中表现的积极性和团队合作精神。
4. 输出评价:要求孩子们制作关于鸟类的作品和分享自己的成果,并在展示中进行自我评价和共同评价。
七、教学拓展1. 爬行动物的认知。
引导孩子们从周围环境中找到爬行动物,并进行简单的认知。
2. 植物的认知。
幼儿园大班教案《谁会飞》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谁会飞》带反思太攀课《谁会飞》包括反思大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让孩子们理解故事幽默的结尾,观察图片,用简单的语言总结图片内容,并初步构建和扩展动物飞行的经验。
过来看看幼儿园。
大班《谁会飞》包含对课程计划的反思。
教学目标:观察图片并用简单的语言总结图片内容。
了解幽默故事的结尾。
最初建立并扩大动物飞行的经验。
最初了解故事情节,并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质。
了解故事的内容并丰富相关词汇。
教学准备:体验准备:观看有关动物逃跑影响的一些信息。
材料准备:1.阅读本书涉及的动物的真实照片(而非卡通照片),最好能清楚地反映出动物的典型特征。
2.制作体验网络图所需的材料。
3,各种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1.进口活动与幼儿一起回顾歌曲《谁会飞》。
对孩子们说:“我们只是唱歌”谁会飞?鸟儿会飞,拍打翅膀,然后飞。
孩子们,除了鸟以外,还有哪些其他动物会飞?“(儿童可能仍会不断说各种各样的飞鸟,例如麻雀,鹰等。
老师不需要纠正,但应该总结一下:您是对的,这也是一种鸟,鸟会飞在经验网络图(图1)中,列出并总结了给孩子们的答案(文学记录对孩子们的作用)。
然后,显示一些动物的图片,例如大象,狮子,企鹅,鸽子,蚊子等,并请儿童指出哪些动物会飞,哪些动物不会飞,并将它们粘贴到体验中的相应位置网络图。
通过讨论,帮助幼儿总结动物飞行需求的基本要素-翅膀。
2.读图片(第一次)遮挡文字,逐页查看图片,主要注意两个提示:1.每个飞行动物的翅膀都有哪些特征?2.当每只动物介绍自己飞翔时,您怎么说?1第一页:鹰在做什么?它是如何飞行的(请让孩子模仿鹰的飞行和潜水动作)?仔细观察,鹰的翅膀有什么特点?(用语言写下对孩子的描述。
)想想,老鹰怎么说?2第2-5页:与第1页相同(关注不同的动物,模仿它们的飞行方式,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和运动来体验不同动物翅膀的特征以及飞行的特征)。
3第6页:这是谁?它的翅膀是什么?它想做什么?能成功吗?4 Page 7:发生了什么事?鸡说什么?鸡为什么不能飞?(您无需开始讨论,因此可以考虑一下。
不会飞的鸟大班科学教案
不会飞的鸟大班科学教案引言:科学教育在幼儿园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的科学教案可以培养孩子们的探索精神、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针对大班幼儿园,本科学教案以“不会飞的鸟”为主题,引导幼儿了解鸟类的特点、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一、目标:1. 让幼儿了解鸟类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引导幼儿认识鸟类在适应环境上的能力。
3.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材和教具准备:1. 幼儿童话书籍或图片,包括鸟类的特点和生活场景。
2. 幼儿园附近的公园或室内角落的状态图。
3. 模仿鸟巢的材料,如树枝、草、纸等。
4. 适合幼儿进行观察的鸟巢实物或模型。
三、教学活动:活动一:鸟儿的特点(20分钟)1. 展示鸟类的图片,让幼儿一起观察并讨论鸟儿的外貌特点。
2. 引导幼儿说出鸟儿的尖嘴、翅膀、羽毛、足爪等特征。
3. 室内角落设置游戏区域,提供幼儿体验鸟儿特点的机会,如用大型翅膀感受鸟儿飞翔等。
活动二:观察鸟巢(30分钟)1. 通过图片或实物向幼儿展示不同种类的鸟巢。
2. 让幼儿观察鸟巢的形状、材料和位置等,并进行比较和分类。
3. 用自制的模仿鸟巢的材料给幼儿一个参考,让他们亲手制作一个小鸟巢。
活动三:在公园寻找鸟巢(40分钟)1. 利用公园或幼儿园附近环境,带领幼儿一起寻找鸟巢。
2. 引导幼儿观察鸟巢的位置、形状和材料等,并记录下来。
3. 让幼儿讨论鸟巢为什么选择在那里建造、用什么材料建造的原因。
活动四:孵化彩虹鸟(60分钟)1. 通过图片或实物向幼儿展示彩虹鸟的特点和生活习性等。
2. 让幼儿在模仿鸟巢中放置彩虹鸟的蛋。
3. 引导幼儿使用各种自然材料一起创造出一个适合孵化彩虹鸟的环境。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科学教案的设计,幼儿们可以了解到鸟类的特点和生活习性,通过观察和比较鸟巢的形状和材料等,进一步理解鸟类在适应环境上的能力。
幼儿们亲手制作小鸟巢和参与孵化彩虹鸟的环境,发展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通过在公园寻找鸟巢的活动,幼儿们在实际生活中培养了探索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大班科学教案《会飞的气球》反思与评价
大班科学教案《会飞的气球》反思与评价《大班科学教案〈会飞的气球〉反思与评价》一、教案内容在大班科学教案《会飞的气球》中,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了乐趣和探索性。
我一开始就拿出一个吹好的气球,问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呀?”小朋友们都兴奋地大喊:“气球!”我接着说:“那这个气球有什么特别的呢?”有的小朋友说它是圆的,有的说它有颜色。
然后我神秘地说:“今天呀,这个气球会给我们表演一个超级厉害的魔法,它会飞起来哦!”小朋友们都瞪大了眼睛,满脸的好奇,那眼神就像看到了世界上最神奇的东西一样。
我松开手,气球就往上飞了起来。
小朋友们都发出“哇”的惊叹声。
然后我问他们:“你们想知道气球为什么会飞起来吗?”小朋友们拼命地点头,就像一群小啄木鸟在啄树干似的。
我就开始讲解,告诉他们是因为气球里面充满了比空气轻的气体,就像木头会浮在水上,是因为木头比水轻一样。
那气球里面的气体比我们周围的空气轻,所以它就能飞起来啦。
接着我把小朋友们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都发了气球和打气筒,让他们自己尝试把气球吹起来,然后感受气球飞起来的乐趣。
小朋友们可高兴了,一个个都鼓足了腮帮子吹气球。
有的小朋友力气小,吹得脸红红的,就像一个熟透的小苹果,旁边的小朋友还会帮忙。
有个小朋友说:“你看我的气球像不像一个小火箭呀,要飞到天上去啦。
”另一个小朋友反驳说:“我的才像呢,我的气球飞得更高。
”看着他们这样充满活力地互动,我心里可开心了。
二、反思1. 成功之处- 教学导入很成功。
通过简单地展示一个气球,然后提出问题,成功地引起了小朋友们的兴趣。
小朋友们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过来了,这就像用一块香甜的蛋糕吸引小蚂蚁一样容易。
他们那好奇的眼神和积极的回应,都表明这个导入环节激发了他们探索的欲望。
- 教学方法比较得当。
让小朋友们分组进行吹气球的活动,这不仅让他们亲身体验了气球飞起来的过程,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就像一群小蜜蜂一起采蜜,每个小朋友都在这个过程中有自己的任务,大家齐心协力让气球飞起来。
幼儿园大班《谁会飞》教案
幼儿园大班《谁会飞》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常见的会飞的动物,如鸟类、昆虫等。
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分类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4.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会飞的动物,培养观察和分类能力。
2. 教学难点:了解不同动物飞行的特点和适应环境。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图片、卡片、故事书、户外观察场地。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户外观察场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一张飞翔的鸟儿图片,引发幼儿对飞行动物的兴趣。
2. 基本概念:介绍会飞的动物,如鸟类、昆虫等,讲解它们飞行的特点。
3. 观察与分类:教师展示不同会飞的动物的图片或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并分类。
4. 故事分享:《谁会飞》的故事,让幼儿了解不同动物飞行的原因和适应环境。
5. 实践活动:户外观察会飞的动物,让幼儿亲身体验和感知。
五、作业与延伸1. 作业: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周围的飞行动物,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2. 延伸活动:组织一次户外寻宝活动,让幼儿在户外寻找会飞的动物,培养观察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兴趣。
2. 评估幼儿对会飞动物的认知程度和分类能力。
3. 收集幼儿的作业和分享内容,评估他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认知水平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2. 在实践活动环节,要注意幼儿的安全问题,确保他们在户外活动时的安全。
3. 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提问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八、教学调整1. 根据幼儿的反应和参与程度,适时增加或减少教学内容,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2. 在观察与分类环节,可以提供更多种类的会飞动物图片或卡片,让幼儿有更多的选择和比较的机会。
3. 在作业与延伸活动中,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能力,提供不同难度的任务,让他们在家里和户外有更多的实践和探索的机会。
2024年幼儿园大班主题优秀教案《认识飞机》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大班主题优秀教案《认识飞机》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涉及教材《身边的科学》第四章第三节的《认识飞机》。
详细内容包括飞机的外形结构、基本组成部分、飞行原理以及飞机的分类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飞机的基本结构,认识不同类型的飞机。
2. 理解飞机的飞行原理,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飞机的飞行原理。
重点:掌握飞机的基本结构,认识不同类型的飞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飞机模型、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飞机模型,邀请幼儿观察飞机的外形,引导幼儿讨论飞机的特点。
2. 新课内容展示(10分钟)1)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向幼儿介绍飞机的基本结构、飞行原理以及不同类型的飞机。
2)教师邀请幼儿分享生活中见过的飞机,引导幼儿关注飞机的应用。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出示一道关于飞机的趣味题目,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解答。
4.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指导幼儿绘制自己喜欢的飞机。
2)幼儿分组,每组合作完成一个飞机模型。
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绘制和制作过程中的趣事。
六、板书设计1. 飞机的基本结构2. 飞机的飞行原理3. 不同类型的飞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最喜欢的飞机,并介绍它的特点。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观察、讨论等多种形式,使幼儿掌握了飞机的基本结构,了解了飞行原理,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参观飞机场,实地观察飞机起降、滑行等过程。
2)开展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飞机模型的制作,增进亲子关系。
3)开展关于飞机的主题演讲,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会飞和不会飞》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会飞和不会飞》教案:《会飞和不会飞》教学目标:1. 能够辨别生活中的物体能够飞行和不能飞行的区别;2. 能够描述飞行物体的特征和不飞行的物体的特征;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识别会飞和不会飞的物体。
2. 描述飞行物体和非飞行物体的特征。
3. 进行动手实践,制作飞行物体模型。
教学准备:1. 图片或卡片,包括飞行物体和非飞行物体的图片;2. 材料,如纸、剪刀、胶水等,用于制作飞行物体模型。
教学活动:活动一:观察物体,辨别会飞和不会飞的物体。
(20分钟)1. 教师出示图片或卡片,询问幼儿:你们认识这些东西吗?2. 教师依次出示飞行物体和非飞行物体的图片,让幼儿说出它们的名字。
3.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这些物体,询问幼儿:你们觉得哪些物体能够飞行?哪些物体不能飞行?4. 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和认知,对图片或卡片进行分类,将会飞和不会飞的物体分开。
活动二:描述飞行物体和非飞行物体的特征。
(20分钟)1. 教师指向飞行物体的图片或卡片,问幼儿:你们觉得这些物体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它们能够飞行?2. 教师指向非飞行物体的图片或卡片,问幼儿:你们觉得这些物体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它们不能飞行?3. 让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飞行物体和非飞行物体的特征。
活动三:制作飞行物体模型。
(40分钟)1. 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些简单的飞行物体模型,如飞机、风筝等。
2. 教师告诉幼儿可以用纸、剪刀等材料制作自己喜欢的飞行物体模型。
3. 让幼儿自主选择材料,进行模型制作。
4. 鼓励幼儿在制作过程中交流和分享,展示自己制作的飞行物体模型。
教学延伸活动:1. 带幼儿去室外,观察自然界中的飞行物体,如鸟、蝴蝶等,并进行观察记录。
2. 给幼儿播放有关飞行物体的视频,让幼儿进一步了解飞行物体的特点和原理。
3. 给幼儿出示一些看不见的飞行物体,如风、气球等,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践进行推测和判断。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幼儿能够深入了解会飞和不会飞的物体,并能够描述飞行物体和非飞行物体的特点。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会飞的抱抱》教案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会飞的抱抱》教案教案摘要:本次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的主题是《会飞的抱抱》,旨在通过故事讲解的方式,让幼儿了解植物的生长和变化,并且培养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案中包含了教学目标、教材准备、教学流程、教学重点和教学评价等内容。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故事《会飞的抱抱》的内容,并能够通过图画描述故事情节。
2.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对植物生长的观察和体会。
3.培养幼儿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材准备:1.《会飞的抱抱》故事书2.植物成长的图片素材3.记录幼儿观察植物生长的记录表4.画纸、彩色笔教学流程:1.导入活动通过各类植物的图片,引导幼儿说出他们所了解的植物,并让幼儿描述一下自己见过的植物。
2.教授新知师生共同欣赏《会飞的抱抱》故事书,教师讲解植物成长的过程,如种子的发芽、植物的生长、花朵的开放等。
3.活动展开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由两人组成,其中一个为“作家”,另一个为“画家”。
然后,每个小组根据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分别画出自己心目中的主人公抱抱成长过程中的样子,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故事的情节。
4.活动总结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的作品,并述说自己的描述。
其他小组可以提问或者发表评论。
5.教师总结对幼儿展示的作品和描述进行评价,表扬他们的创意和努力,并与幼儿讨论大自然的美好以及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理解故事的内容,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
2.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教学评价:对幼儿的绘画作品和描述进行评价,评估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观察幼儿是否能正确理解故事中植物的变化过程来评估幼儿对植物生长的观察能力。
《会飞的抱抱》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
《会飞的抱抱》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一、教学目标1. 引发幼儿对故事内容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
2. 通过故事学习,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故事名称:《会飞的抱抱》2. 故事简介:故事讲述了一只小鸟学会飞行后,帮助其他动物实现飞行的梦想,给他们带来快乐和温暖的故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培养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故事课件、飞行物品(如翅膀、气球等)、抱抱玩具。
2. 教学环境:安静、舒适的教学环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看故事课件,引起幼儿对故事的兴趣。
2. 故事讲述:教师生动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3. 情节讨论: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
4. 情景扮演:分组进行情景扮演,让幼儿体验故事中的角色,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 飞行游戏:邀请幼儿使用飞行物品进行游戏,感受飞行的快乐。
7. 总结:教师总结故事主题,引导幼儿学会分享和关爱他人。
8.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分享故事,培养亲子关系。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故事倾听、表达和互动中的参与程度。
2. 评估幼儿在情景扮演中的表现,关注其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
3. 考察幼儿在飞行游戏中的合作与分享行为,评价其同伴关系的建立。
七、教学拓展1. 开展“我的梦想”主题活动,让幼儿分享自己的梦想,并进行绘画创作。
2. 组织幼儿进行户外观察飞行物体活动,如观察鸟类、飞机等,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3. 邀请家长参与“飞行梦想”亲子活动,让家长与孩子共同完成飞行相关的手工制作。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教学环境安全、舒适,以利于幼儿集中注意力。
2. 在故事讲述和互动环节,注意引导幼儿文明礼貌、积极参与。
3. 在飞行游戏环节,注意引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确保安全。
九、教学反馈1. 课后与幼儿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收集家长意见和建议。
幼儿园大班教案《谁会飞》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谁会飞》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的动物和物体是否会飞。
2.认得不同的飞行器,了解它们的功能和特点。
3.通过游戏、制作相应的飞行器、察看体验等途径,培育幼儿探究、察看、比较、归纳推理等思维本领。
4.加强幼儿的团队协作意识,同时加强幼儿园集体中的感情氛围。
二、教学内容飞行器的学习和制造性思考。
三、教学方法1.唤起同学喜好的引导法。
2.合作探究法。
3.试验演示法。
4.分组活动法。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活动1.结对活动:让幼儿在课前和其他同桌一起讨论有哪些会飞的物体。
2.导入:播放动物、飞机、纸飞机等等的视频,引导幼儿的喜好。
3.自我介绍:老师向同学介绍飞行器及其类型,并涉及神话或科幻的相关内容。
二、紧要内容1.了解不同的动物是否会飞。
2.认得不同类型的飞机、星球飞船等飞行器,并探究它们的功能和特点。
3.在班级聚会中自行制作并装饰飞行器。
三、课后活动1.孩子们可以相互交流和共享他们做的飞行器。
2.老师可以发一份练习题,如在空中飞行过程中会显现哪些意外情况?第二课时一、课前活动1.复习上一个课堂内容。
2.“谁能飞得更高”的互动游戏。
二、紧要内容1.呈现出带有发动机、叶片、螺旋桨等的机械飞行器,并讲解其制造过程和原理。
2.教育幼儿制作花盆带着蜜蜂飞行的飞行器。
3.组织幼儿进行比赛,呈现各自制作的飞行器,同时召开评议会。
三、课后活动翻阅一些有关飞行器、航空和宇航员的书籍、电影等来连续激发幼儿的喜好。
第三课时一、课前活动1.复习上一节的学习内容。
2.实行不同的表达方式,如读后感或画一张描绘太空飞行器的图片,来呈现同学的想象力。
二、紧要内容1.介绍一些人造卫星、月球基地等的航天器材等内容,呈现它们的研发和使用情况。
2.讲解幼儿如何用木板制作一个简单的太阳能飞行器。
3.通过构建一个小型太阳能飞行器,来进行试验演示。
三、课后活动1.回家后,与家人讨论航空和航天的相关信息。
2.到室外找寻传送器(树木、花园、石头块、条子等),体验其对飞行器的影响。
大班语言《飞呀飞》教案及活动反思
大班语言《飞呀飞》教案及活动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大班语言教材《幼儿园主题活动课程》第五章节,主题为“飞呀飞”。
本章节旨在通过观察和体验飞行动物的生活,引发幼儿对飞行动物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观察能力。
具体内容包括:1. 认识不同的飞行动物,如鸟、飞机、气球等;2. 学习描述飞行动物的特征和飞行状态;3. 通过观察和体验,培养幼儿对飞行动物的同情心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认识不同的飞行动物,了解它们的特征和飞行状态;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观察能力,能够用语言描述飞行动物的特征和飞行状态;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飞行动物的同情心和保护意识,培养幼儿的爱心和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能够认识不同的飞行动物,了解它们的特征和飞行状态;难点: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观察能力,让他们能够用语言描述飞行动物的特征和飞行状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片、视频、卡片等;学具:画笔、彩纸、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观察教室里的飞行动物玩具,引导他们描述飞行动物的特征和飞行状态;2. 知识点讲解:通过图片、视频和卡片,向幼儿介绍不同的飞行动物,讲解它们的特征和飞行状态;3. 例题讲解:让幼儿观察飞行动物的图片,引导他们用语言描述飞行动物的特征和飞行状态;4. 随堂练习:让幼儿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飞行动物,用语言描述它的特征和飞行状态;5. 小组合作:让幼儿用彩纸、剪刀等材料制作自己喜欢的飞行动物,并进行展示;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飞行动物的特征和飞行状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观察身边的飞行动物,用语言描述它们的特征和飞行状态;2. 作业答案: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用语言描述飞行动物的特征和飞行状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和体验,让幼儿了解了飞行动物的特征和飞行状态,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和观察能力。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会飞的抱抱》讲课教案
一、活动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故事的主要角色、情节以及故事的主题。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倾听、表达和交流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素养。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关爱他人、分享喜悦的情感态度。
二、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故事课件、抱抱玩具、画纸、彩笔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语言活动室,有利于幼儿集中注意力。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抱抱玩具,引发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抱抱的特点。
2. 讲述故事:教师用课件展示故事《会飞的抱抱》,引导幼儿认真倾听,理解故事内容。
3. 角色扮演:教师邀请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情景表演,体验故事情感。
4. 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与家人、朋友拥抱的经历,感受拥抱的温暖。
5. 创作环节: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引导幼儿画出自己想抱的人,并分享作品。
四、活动总结1. 教师总结故事的主要内容和道理,强调关爱他人、分享喜悦的重要性。
2. 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五、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请家长协助,鼓励幼儿在家中与家人、朋友多拥抱,传递温暖。
2. 环境创设:教师将幼儿的创作作品布置在语言活动室,营造温馨的氛围。
3. 后续活动:开展“拥抱日”活动,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关爱他人。
六、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幼儿身临其境般地感受故事情节,提高他们的情感体验。
2. 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促进彼此的情感交流和经验分享。
3. 创意教学法: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属于自己的拥抱作品,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七、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倾听态度、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2. 作品评价:评价幼儿的绘画作品,关注他们对拥抱主题的理解和情感表达。
3. 情感评价: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以及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关爱他人的行为。
八、教学内容1. 故事《会飞的抱抱》:让幼儿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抱抱的意义。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会飞和不会飞》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会飞和不会飞》教案名称:会飞和不会飞适用年龄:幼儿园大班教学目标:1. 能够区分出会飞和不会飞的动物和物体。
2. 了解一些会飞和不会飞的动物和物体的特征。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分类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图片:一些会飞和不会飞的动物和物体的图片。
教学道具:纸、铅笔、颜色笔等。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 和幼儿们一起回顾一下上次学习的内容,即《认识颜色》。
2. 引入新的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些会飞和不会飞的动物和物体。
你们知道有哪些东西会飞吗?Step 2: 教学1. 出示一些会飞和不会飞的动物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和区分。
2. 让幼儿自由发言,说出他们所知道的会飞和不会飞的动物和物体。
3. 教师可以辅助幼儿,给他们提供一些提示,帮助他们完成任务。
4.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两个大圈,一个写“会飞”,一个写“不会飞”,并将幼儿所提到的动物和物体分类到对应的圈内。
5.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飞机、鸟和木块的图片,让幼儿判断它们是会飞还是不会飞,并解释其中的原因。
Step 3: 练习1. 教师给幼儿发放纸和铅笔,让幼儿分别在纸上画出会飞和不会飞的动物。
2. 让幼儿交流他们画的内容并解释原因。
Step 4: 巩固1. 教师引导幼儿再次回顾一下今天学习的内容,并让他们说出自己学到了什么。
2. 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会飞和不会飞的动物和物体的特点,并做一些小结。
Step 5:结束1. 教师鼓励幼儿,并表扬他们在学习上的努力和进步。
2. 教师和幼儿一起清理教室,并准备下次学习的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以“会飞和不会飞”为主题进行教学的。
通过观察和区分会飞和不会飞的动物和物体,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分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幼儿互动,让他们自由发言,并通过绘画的方式进行巩固。
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通过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和解释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整个教学过程生动活泼,既培养了幼儿的认知能力,又增强了他们的分类观察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会飞和不会飞大班主题教案
1、学习按物体的某一特征分类后,再按另一特征重新分类,或对已分的两类物品再次分类。
2、提高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分析:这两个目标中蕴涵了数学能力的培养、主动探索的经验
获得和对事物归纳总结的能力的提高,体验了目标的综合性和层次性。
我将本次活动的重点放在“培养幼儿发现、观察比较、归纳事物的能力”;难点是“如何让幼儿理解包含关系”。
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来突破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也就是我的活动过程:
1、绘制12张实物卡片。
2、师幼共同收集各种小件商品的包装,并贴上价格标签。
活动前将商品陈列在一个货架上,并用布盖好。
1、会飞和不会飞。
――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会飞的东西,老师这里有许多卡片,
要请小朋友看一看是些什么东西,然后把他们分成两个部分。
――教师逐一出示卡片,幼儿指认后进行第一次分类,并说明分类的标准。
(会飞的和不会飞的)
――请幼儿为这两个标准设计简单明了的符号标记。
实录:由于幼儿已经有了前一阶段的收集资料以及交流探讨的过程,所以在这个环节中孩子表现出了相当高的一致性,没有什么疑惑。
但是,当请孩子们为这两个标准来设计符号标记时孩子们有些困难,他们都会用语言来表达“会飞的和不会飞的”,却不知道怎么用符号来表示。
于是,我就多增加了一个环节,让孩子们来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
孩子们各抒己见,张健说:“我画一个翅膀表示会飞的,画脚表示不会飞的。
”可是马上就有声音反驳了:“会飞的也有脚的。
”原来是见多识广的包诚。
听听他的意见吧:“我也画翅膀表示会飞的,不会飞的就在翅膀上打个叉。
”这个方法得到了大多数孩子的认同。
可是,善动脑筋的华锐超小朋友有自己的想法:“我想画一只小鸟表示会飞的,画一只小鸡表示不会飞的。
”真好呀,我及时地给予他鼓励和赞赏的掌声,有了他的影响,很多孩子说出了不同的符号,有的说画飞机表示会飞的,画汽车表示不会飞的;有的说画星星表示会飞的,画小草表示不会飞的……各种不同的思维火花进行碰撞并激发出更加强烈的创想之火。
分析:在数学教育中,讨论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但是,讨论的
时机选择在操作的不同时间,就会对幼儿的具体操作及思维活动起不同的作用。
另外,分类标准的表达不仅仅局限于孩子的操作和语言,我们都知道孩子有一百种语言, __更好地激发孩子的思维,培养孩
子的创造性成了我们老师现在不断追求的教育效果。
所以,通过这样的一个讨论,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一个丰富多采的表达方式的体现。
2、天生的和人造的。
――这12张卡片还可以换一种分的办法。
怎样分呢?
――教师出示“天生的和人造的”两种标记图“人和机器人”,启发幼儿注意这些物体有的是天生的,有的是人造的,按此标准重新进行分类。
――请个别幼儿上来操作,集体检验,明确分类的标准。
分析:幼儿对刚才的“会飞的和不会飞的”理解上比较直观形象,但对现在的“天生的和人造的”可能就缺乏一点经验,理解上不是很容易,正因为这样,老师才会出示标记图,让孩子有一个更清晰的思路。
更何况,要让孩子从刚刚的一个分类标准转换到另一个完全
不同又不甚理解的分类标准上去,对他们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困难,现在有了标记的提示,无疑给孩子降低了难度。
3、超市管理员。
――小朋友学会了分卡片的本领,超市里的叔叔阿姨要请你们
帮忙商品。
――揭示货架。
超市里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的价格是多少?
――按物体的一个特征分类。
这些商品一样吗?请把一样的放
在一起。
――幼儿进行第一次分类活动,并说明分类标准。
(用途)
实录:孩子们最喜欢动手操作,有的小组的合作能力也非常强,在操作前他们就商量好了分类标准的标记图,并记录了下来,如有的画了一张嘴巴表示吃的东西,画了一只手表示用的东西;有的干脆就画了实物来表示各自不同的意思。
他们把标记图贴与柜子的不同层次,并按照标记图来进行分类摆放。
操作过程基本上没出现什么问题。
但是有的小组却缺乏合作性,如周烨康、贡豪杰等,能力强的只顾着自
己操作,不让别人帮忙,能力弱的想去做却被“拒之于门外”,导致无所事事,只能到其他小组“溜达”、“捣乱”。
分析:合作是一个社会人所必须具备的良好的素质和能力。
合作能力是个体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但是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本身与同伴合作的机会就相当少,所以我们老师就要多创造这种机会让孩子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并提醒孩子一些具体的“如何合作”的方法,逐渐的加强孩子的合作能力。
――再按另一特征给已分的物体进行第二次分类。
这些分好的商品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能给他们再分一次吗?
――请两名幼儿操作,并相互交流分类标准。
――全体幼儿检验分类结果,再次明确分类标准。
实录:由于刚才有了给卡片分类的经验局限,导致孩子只会给这些物品重新指定一个分类标准重新为他们分类。
所以,在这个环节中,一度非常地混乱,孩子没有意识在已分好的物品中再去分,而是又混合在了一起。
只有两个小组的孩子进行了二次分类:吴子昊一组的孩子马上发现了商品上的价格标签的秘密,他们赶紧把一元的分在了一起,两元、三元、五元依次类推;包诚一组的孩子没有按照价格
来分,而是更加细化,把吃的东西里面的喝的饮料类分了出来,可真够仔细的。
我请吴子昊一组的孩子来介绍他们的分类标准,也把他们的经验传授给更多的孩子。
并请孩子用语言来完整地表达自己的分类过程:如价格是一元的吃的东西有哪些?依次类推。
接着我让孩子再去操作一遍,这一次孩子的思路清晰了,每个小组都能有序地进行二次分类。
分析: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强调让幼儿亲手操作材料,在实际的操作中探索和学习,获得有关数学概念的感性经验。
幼儿只有在“做”的过程中,在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可能对某一数学概念属性或规律有所体验,才可能获得直接的经验。
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利用生活中孩子经常接触到的物品,通过自己动手摆弄后,尝试找到分类的方法,并进行经验归纳。
我想,在幼儿阶段,数学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融合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利用生活中的物品来分类不仅理解了二次分类的含义,更在无形中培养了孩子的自我服务、物品的能力,更丰富了孩子的生活经验。
活动后的感受:在活动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教师在幼儿学习过程中要做到面向全体,注意个别差异,让每个幼儿在各自不同水平上有所提高。
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先观察,再尝试找出最好的分类方法,引导能力弱的幼儿在逐个尝试后,得出
二次分类的特征。
另外,需要更加重视的是孩子合作能力的培养和小组合作型学习的模式,也是需要不断探讨的。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