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甘边根据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甘边根据地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二十世纪初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吴岱峰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1934年1月在华池县南梁创立的山区革命根据地。

它以庆阳市华池县南梁乡(现南梁镇)为中心,在此成立了陕甘边苏维埃政府。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后来在多次反“围剿”斗争中与陕北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西北革命根据地,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为党中央和红军长征提供了落脚点,又是抗日战争的出发地和解放大西北的战略基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政府驻地:华池县南梁-荔园堡古城成立时间:1934年1月
创建者: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地理位置:陕西西北部、甘肃东部交界处
简介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1934年1月-1935年2月)是20世纪30年代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吴岱峰等在陕西省和甘肃省交界地区创建的红色根据地,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寺村塬游击革命根据地(1932年3月底-8月底)、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1933年4月-10月)和南梁革命根据地(1933年11月-1935年2月),这三个根据地一脉相承,其后随着渭北革命根据地的重建和加入,最终形成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被毛泽东称为聪明
的“狡兔三窟”。

其中南梁是陕甘边苏维埃政府(即南梁
政府)所在地,照金位于陕西省耀县(今耀
州区)西北。

南梁乡(今南梁镇)位于甘肃
省庆阳市华池县东部50公里处。

寺村塬位
于甘肃省庆阳市新正县(今正宁县)以东。

创建经过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1927年冬,中共甘肃特别支队组织王孝锡根据中共陕西省委指示,在庆阳市宁县太昌建立了中共宁县支部委员会,不久后成立了太昌区临时委员会。

1929年起,刘志丹、谢子长先后打入军阀部队,进行了长达三年的兵运
工作,1930年10月,刘志丹利用陇东民团军骑兵第六营营长的名义,发动了“太白起义”,消灭了谭世麟第二十四营,这次起义打响了共产党人在陇东地区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揭开了陕甘边革命武装斗争的序幕。

1931年9月,刘志丹在合水县平定川倒水湾对杨培盛、赵连壁、贾生财的三支农民武装进行了整编,这次整编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陇东地区领导的第一支革命队伍---南梁游击队创立。

南梁游击队在林锦庙与转战而来的陕北游击支队会师,1932年1月在正宁柴桥子合编为“西北反帝同盟军”,谢子长任同盟军总指挥,刘志丹任副总指挥,杨仲远任参谋长,全军700余人,1932年2月,西北反帝同盟军在正宁三嘉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

陕甘红军游击队成立后,在三嘉原一带打土豪,分田地,铲除封建剥削,摧毁封建政权,宣传革命道理,由于红军纪律严明,与群众们打成一片,使长期遭受兵匪和封建地主压迫的陇东人民对红军产生了良好的影响,许多青年纷纷参加陕甘红军游击队。

1932年3月下旬,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在甘肃寺村原、湫头原、五倾原、三嘉原及宁县盘克一带建立了陕甘边第一个红色政权---寺村原革命委员会和寺村原游击根据地,从而揭开了中国共产党在陕甘边地区创建革命根据地和红色政权序幕。

寺村原革命委员会建立后,不断开辟革命根据地,建立红色政权,正当陕甘边“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形成之际,以杜衡为书记的陕西省委却认为,陕甘红军游击队在山区建立红色政权和根据地是“逃跑主义”、“梢山主义”路线,命令红军撤离寺村原根据地,结果使部队遭到敌人重兵“围剿”,受到严重损失,7月,李艮执行“左”倾冒险主义的路线是陕甘红军游击队和寺村原红色政权工作受到很大干扰,8月下旬,寺村原革命根据地由于失去后方政权的依托,红军游击队接连失利,损失严重,只要退回子午岭的平定川,豹子川一带无人烟的地区。

1932年12月,陕甘红军游击队在陕西省宜君县转角镇改编为红二十六军,全军仅下辖第二团。

红二十六军的正式成立,标志着陕甘边武装斗争和创造红色政权斗争又向前进了一大步。

此后刘志丹率领陕甘边党和红军投入到创造照金根据地的斗争,但是由于杜衡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干扰下,红二十六军第二团和照金苏区相继损失殆尽,极为险峻的形势下,在1933年11月3日至5日,以刘志丹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召开了包家寨会议,会上算清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确定了创建红色政权的一系列正确的行动方针和策略。

包家寨会议核心就是以南梁为中心建立陕甘边新的革命根据地,创建巩固红色政权。

会后,红军四十二师在莲花寺整编后,广泛开展游击战争,他们深入到白马庙川、荔园堡川、小河沟等地贫困农民中,宣传革命道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建立各种群众团体。

1934年初,陕甘边特委和红四十二师党委在南梁荔园堡召开联席会议,决定成立陕甘边革命委员会。

2月25日,在红四十二师党委召开了陕甘边工农兵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陕甘边革命委员会,作为陕甘边根据地的最高临时政权机关,会上选举习仲勋为革命委员会主席。

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基本形成,为进一步开展“工农武装割据”奠定了基础,为正式成立陕甘边工农民主政府创造了条件。

1934年11月1日,中共陕甘边区特委和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在南梁荔圆堡召开陕甘边区工农兵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陕甘边区工农民主政府(亦称南梁政府),习仲勋当选为陕甘边区工农民主政府主席。

会议选举产生了陕甘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和赤卫军总指挥部,刘志丹任军委主席,朱志清任赤卫军总指挥。

11月7日陕甘边区工农民主政府成立大会在南梁荔圆堡隆重召开,红军、游击队员、赤卫军以及当地群众3000余人参加了成立大会,陕甘边区工农民主政府的成立,标志着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发展进入新时期。

反击围剿
南梁根据地的建立引起了国民党的极度恐慌。

12月初,西安绥靖公署主任杨虎城调集驻保安、合水、庆阳等地正规军4个营和地方民团5000余人,分9股向南梁发动了进攻。

为了粉碎其进攻,红四十二师党委在南梁的梁沟门召开会议,成立了
第二路游击队总指挥部,杨琪任总指挥,高岗任政委;成立了南梁后方工作委员会,由因病休养的吴岱峰任主任。

王泰吉、刘志丹旋即率红四十二师南下支援关中第三路游击队的武装斗争,以第二路游击队打击进犯南梁的国民党军。

吴岱峰、杨琪、张策等率游击队转人平定川老场村、豹子川王街村一带,动员群众,坚壁清野,准备迎击进犯南梁的国民党军。

12月10日,甘肃警备第二旅驻合水的仇良民团1个营,进入南梁二将川。

初步胜利
这时,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将领蒋光鼐、蔡廷锴等联合李济深等反蒋势力,在福建成立了抗日反蒋的人民革命政府。

消息传来,仇良民部队撤离南梁,其余各股国民党军也停止进攻。

王泰吉、刘志丹率部接连取得消灭合水固城、正宁王郎坡和宁县南义堡民团等战斗胜利后,在正宁、旬邑、淳化一带,大力开展群众工作,使关中地区的革命形势又高涨起来。

建立政权
1934年1月8日,红四十二师返回合水县连家砭,因王泰吉清求去豫陕边区做兵运工作,师党委决定刘志丹任师长,杨森任政委。

年前,在照金突围时负伤的习仲勋来到南梁,协助吴岱峰、张策在南梁金岔沟成立了第一个农民联合会。

随后,小河沟、豹子川、白马庙川、玉皇庙川、二将川、平定川、吴堡川、义正川、樊川、麻地台川等地的农民联合会、贫农团、雇农工会等组织和乡村苏维埃政权相继建立,并在小河沟、二将川、东华池、白马庙川、玉皇庙川建立了5个赤卫军大队,共1000余人。

1933年冬,在白马庙建立了南梁山区的第一个农村共产党支部,张志德任党支部书记。

基本成型
1934年2月,陕甘边区工农游击队第三路总指挥部成立,张明吾任总指挥;25日,在四合台村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了根据地最高军事机关——陕甘边革命军事委员会,刘志丹任军事委员会主席、吴岱峰任军事委员会委员兼参谋长;选举
习仲勋为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主席;建立了革命委员会政治保卫大队,郭锡山任队长。

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以南梁堡为中心,北至吴堡川,南至固城川,西至柔远川,东至大东沟,方圆100余公里的南梁革命根据地已经基本形成。

3七月决议
1934年5月下旬,刘志丹、杨森率部回到南梁。

7月23日,谢子长、郭洪涛等率领陕北游击队在南梁阎家坬子与红二十六军会合。

28日,召开了陕甘边根据地和陕北根据地党政军联席会议,发布了《关于目前形势与陕甘边党的任务的决议》,亦称“七月决议”。

“决议”要求加强党对华池苏区的领导,成立一个区委;陕甘边以华池苏区为中心,向四周发展;恢复照金苏区,打通与陕北苏区的联系;“务必于十月革命纪念日正式成立苏维埃政府”;扩大与巩固红军,第二和第三路游击队于两个月内务扩大1个团红军,红四十二师帮助陕北游击队扩大1个师红军,将红四十二师扩大为1个军;各游击队要产生第二个游击队,并积极组建宜、洛和娜县游击队;
除苏区深入进行土地革命外,要向周围的游击区发展;开设军事政治学校,培养干部。

会议还决定开展抗日救亡的民族革命战争。

这个决议是指导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4发展壮大
1934年8月上旬,合水游击队在旦八寨歼灭国民党军数十人。

庆阳游击队歼灭韩俊卿1个营,拔除了刘沟、李沟门、悦乐堡等民团据点。

在此前后,于柔远川、城壕川一带建立了贫农团、雇农工会、赤卫军、农民联合会、共产党基层支部等组织,开辟了与南梁相连的百余公里的庆北新苏区。

与此同时,第二路游击队拔掉了刘老庄、虎头坡等民团据点,开辟了方圆30余公里的甘洛新苏区,组建起庆北、华池、元城、悦乐、靖边、甘泉、延安、瓦子川、鄜县等游击队以及陕甘游击队五、
六、七、八等支队,部队扩大到1000余人。

赤卫军又建立了平定川、豹子川、白沙
川、瓦子川、麻地台川、太白川、苗村川、义正川、樊川、吴堡川、脚扎川、白豹川、柔远川等13个大队;各村也相继成立了少年先锋队组织。

5系列斗争
8月17日,谢子长、吴岱峰等率领红三团和陕北游击队在安定县全歼国民党军1个连;22日在绥德县张家圪台歼井岳秀部队2个排,击溃增援之军1个连;26日在
河口镇击溃其1个连。

谢子长不幸负伤。

此时,关中地区的革命斗争也迅猛发展。

第三路游击队已发展到有宁县三支队、平子四支队、正宁五支队、湫头八支队、龙咀子十六支队和中宜、旬邑、淳化、耀县、照金、渭北、鄜西、建庄、邡县(今陕西彬县)等14个游击队及总指挥部直属特务队,共1000余人。

在红军和游击队胜利发展的影响下,先后有耀县民团20余人,泾阳县永乐镇民团60余人,蒋系杨步飞部驻正宁湫头的侦察排40余人,起义参加了红军和游击队。

6建立红军
1934年9月18日,在安定县崖窑沟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陕北独立第一团,贺晋年任团长,马佩勋任政委。

为支援陕北红军、游击队的斗争,10月初,杨森等率领红三团再次转战陕北。

10月5日,配合陕北游击队第九支队在清涧县折家坪全歼国民党军1个连;10日,与陕北独立一团在安定县长蛇湾消灭国民党军1个连。

接着,两支部队向安定县王家湾挺进,高双城部1个炮兵营闻风而逃。

杨森等率部返回南梁。

1934年9月19日,在正宁湫头建立了红四十二师第一团,陈国栋任团长,张仲良任政委。

10月10日,在阎家坬子建立了红四十二师第二团,刘景范任团长,胡彦英任政委。

其时,谢子长伤势恶化,由张秀山接任红四十二师政委。

10月中旬,国民党又调集6个团配合旦八寨民团,分兵6路,三面推进,向陕甘边根据地边沿发动进犯。

陕甘边特委和红四十二师党委决定,除留游击队配合赤卫军与其周旋外,红军主力部队转战敌后,消灭其一路,打乱国民党军整个进攻部署。

在刘志丹的指挥下,红二团歼灭旦八寨曹俊章民团50余人,击退了高玉亭营的进攻,又配合红三团消灭了新寨、白家屯等民团;骑兵团消灭了吴旗镇一个山寨里的民团;接着,红二团、骑兵团又袭击了楼房坪的张廷芝军;红一团和第三路游击队连续打击了湫头、麻子掌、梁家掌、直罗镇、王郎坡的国民党军和民团。

10月30日,在赤安游击队的配合下,骑兵团在吴堡川歼灭了国民党主力部队张廷芝部70余人,打出了红军的军威。

其余各路国民党军闻风纷纷溃退。

陕甘边革命武装力量的迅速壮大和连续取得的军事胜利,使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根据地扩展到东至洛河川,西至元城川,北至宁条梁,南至耀县的广大地区,解放了庆阳、合水、保安、
靖边、安塞、甘泉、鄜县、正宁、宁县、旬
邑、耀县、淳化、宜君等20多个县。

创建
陕甘革命政权的条件已经成熟。

7重要意义
1935年2月5日,中共陕甘边区特委和陕北特委在陕西省赤源县的周家碱召开联席会议,会议成立了中共西北工委和西北军委,惠子俊任工委书记,刘志丹任军委主席(一说谢子长),周家碱会议以后,刘志丹领导陕甘边的红二十六军和陕北的红二十七军,经过5个月的浴血奋战,解放了延长、延川、安塞、安定、保安、靖边等六座县城,将陕甘边苏区和陕北苏区连接成一片,形成了面积三万平方公里,人口近百万的巩固的陕甘革命根据地,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将长征的落脚点放在陕甘地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王明“左”倾错误的危害,革命遭受严重损失,白区党组织几乎损失殆尽,革命根据地除陕甘边根据地外,均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的“围剿”,红军被迫先后撤出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

“东方不亮西方亮”,南方革命根据地虽然先后丧失了,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却成燎原之势。

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同志领导陕甘边地区人民,开展游击战争,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具体运用于本地的革命实践,创建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并在革命斗争中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为长征途中的党中央和各路红军提供了落脚点。

党中央立足陕甘革命根据地,在此基础上巩固发展为陕甘宁边区,成为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抗战的出发点。

在这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10多年间,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作为党中央领导中国革命的政治中心,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在中国革命史上作出了特殊的贡献,陕甘革命根据地功不可没,光耀千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