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不良行为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不良行为分析
【摘要】大学生的不良行为是当前高等院校治安管理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大学生的不良行为,分析了不良行为的含义和类型,研究了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防范和治理不良行为的策略和措施。
【关键词】不良行为;原因;应对策略
我国当代大学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他们经过几年的学习与锻炼将成为我国未来发展建设的生力军。但是,与此同时,一种不协调的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与重视,这种现象就是大学生中的不良行为日益严重。如何认识大学生的不良行为? 如何应对大学生的不良行为? 这些问题日益成为校园管理与治理的重要课题。本文拟对大学生的不良行为作一些简略的分析。
1 不良行为释义
这里所讲的不良行为不同于犯罪学意义上的犯罪行为。不良行为更类似于社会学中的越轨行为。[1 ]笔者认为“不良行为”一词与“犯罪行为”一词相比在感情色彩与价值评价方面更具中性化,并且考虑到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所以我主张使用“不良行为”一词。
不良行为是指行为人所实施的违反法律或者公序良俗的危害行为。首先,不良行为是一种危害行为,是一种侵害利益的行为。不良行为既可以是危害社会和国家利益的行为,也可以是危害他人利益的行为,还可以是仅仅损害行为人自身利益的行为。当然,危害行为是仅仅损害了行为人自身利益,还是危害了他人的、社会的或国家的利益有时是很难判断界定开来的(如自杀行为) ,但是如果我们有侧重地去考虑行为的危害性的话,还是可以说某一行为主要危害的是他人的、社会的或者国家的利益,而另一行为主要危害的是行为人自身的利益。行为所产生的危害既可以是有形的物质损害,也可以是无形的精神损害。其次,不良行为是违反法律或者公序良俗的行为。违反法律的行为是违法、犯罪行为,是最明显最严重的不良行为。但是,不良行为不应仅仅指称违反法律的行为,还应包括违反公序良俗的行为。违反公序良俗的行为是指虽然没有违反禁止性的法律规定,却与社会所维护的公共秩序或者社会民众普遍认同的善良风俗习惯不协调的行为。再次,需要考虑的是不良行为的概念中是否应包含“应受处罚”的内容。不可否认相当多的不良行为是应当受到处罚的,但是也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宜或不能由“应受处罚”来界定的不良行为,如婚前自愿的性行为。因此,我们没有用“应受处罚”来界定不良行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认为所有的不良行为都不应受到处罚。
2 大学生不良行为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实施不良行为的原因何在? 首先应当承认导致大学生实施不良行为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不过在本文中我们将着力探究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高考压力的非正常释放。目前,我国的教育方针十分强调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努力扭转长期形成的应试教育模式,千方百计地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然而高考依然是绝大多数青少年必须面对的一次重大人生抉择,青少年的高考压力依然十分巨大。强大的高考压力造成考生紧张、焦躁、郁闷等不正常的心理状态,高考结束特别是考入大学后,强大的考试压力突然间消失了,这种紧张压抑的心理就可能强烈地反弹,导致一些学生肆意地进行宣泄而不再考虑什么生活目标和行动的方向,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拒绝接受任何新的压力和目标。如果这些学生不能有效及时地调整心态、确立新的学习目标、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那么他们就可能会厌恶学习、生活态度消极、热衷于玩乐、迷恋于享受。如果任其发展,在这些学生身上就可能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这样就不仅会损害这些学生的自身利益,而且可能致使他们去实施不利于甚或危害他人、社会和国家的不良行为。
第二,学生的心理失衡。虽然一般地说只有比较优秀的学生才能进入大学求学,但是这里的“优秀”似乎主要是针对学习和考试成绩而言的,并不意味着每一个大学生都是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大学生们往往是学业优秀,而其他很多方面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欠缺,特别
是有些大学生尚未形成健全完善的心理结构。不健全、不完善的心理结构[2 ]是造成大学生心理失衡的内在因素。那么造成大学生心理失衡的外在因素是什么呢? 一方面是大学生之间的差别和差距。在大学生之间存在着诸如智力上、社会化程度上、交际能力上、心理承受能力上、经济收入上、是非辨别上等诸多差别。这些差别会以各种显在的形式表现出来,如社交能力强的学生更容易被接受、更易于被他人认可、有更多的实现自我的机会,而社交能力弱的学生便很难与他人交流和沟通,往往得不到他人的认可,很少引起他人的关注;又如,济殷实的学生既能够保证自己较好的衣食住行的条件,也能够有实现自己学习或者生活目标的物质基础,而经济贫困的学生必须首先要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各种各样的差别必然会在学生之间形成或大或小的差距,产生距离感,导致隔阂。另一方面是各种诱惑,包括不良诱惑的客观存在。在上述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大学生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培养自己健全完善的心理结构,不能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别与差距,不能正确地对待诱惑特别是不能抵御不良诱惑的刺激和引诱,那么某些大学生就很有可能形成不正常的心理结构,导致其心理失衡。大学生的心理失衡主要以两种形式表现出来:一种是自卑、孤僻、不自信。前些年沸沸扬扬的昆明马加爵杀人案似乎可以成为这种表现形式的有力注脚;另一种是忌妒、欲望的恶性膨胀。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某些大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便会实施一些不当的行为甚或违法犯罪行为。
第三,学校管理措施相对滞后。我国的高等院校历来重视学生的管理工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高等院校积极应对因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快速发展给学校在学生管理方面带来的新问题。新问题需要新措施,只有采取新措施才能使管理具有针对性,因此,各高等院校尝试采取各种新措施对新问题中所产生的大学生不良行为进行防范和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并总结出许多行之有效的办法。然而,应当指出的是,新的管理措施的采用与确立需要人们正确地把握新问题,需要有一个实践认识过程,这就决定了学校新的管理措施的采用总是相对滞后于新问题的产生。但是这并不是为学校管理不足进行开脱,而是在于说明学校管理措施相对滞后意味着对大学生不良行为进行有效防范和治理力量的不足或缺失,意味着学校在某种程度上为大学生实施不良行为提供了客观的条件;同时也在于引起人们的关注,关注学校管理措施的改进、管理观念的改变,以推进学校在学生管理方面的工作进程。
第四,社会不良因素的侵蚀。当前,我国大学越来越开放化,大学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大学能够及时地感受到社会的每一次脉动,哪怕是最微弱的脉动。大学的开放既有利于促进学校的发展,也更有利于培养和造就符合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然而与此同时,大量不良的社会因素也以各种方式和途径涌入大学校园,出现在大学生的面前,刺激诱惑着大学生们。例如,拜金主义思想很有市场,诱使着某些学生通过一些不法手段实现其对金钱的扭曲欲望;极端个人主义很有影响,某些学生只顾及个人利益,轻视他人的、社会的和国家的利益,甚至为了片面的追求个人利益而不惜损害他人的、社会的和国家的利益;暴力、凶杀、色情等不良信息通过传统的和现代的各种方式刺激着学生的心灵,成为诱发学生不良行为的一种重要因素,等等。总而言之,大学校园的围墙已经不可能将大学生和围墙外的世界隔离开来了,也不可能有效地保护大学生了,各种社会不良因素越过围墙径直地刺激诱惑大学生们,成为大学生实施不良行为的重要而直接的外在因素。
3 应对大学生不良行为的策略与措施
面对在大学校园中出现的令人痛惜的大学生不良行为,人们应当予以积极应对,并努力提出有效的__防范和治理措施,为大学生健康全面发展营建一个良好氛围与环境。为此,我们在这里尝试提出一些策略和措施。
3. 1 以学校为阵地,坚持综合治理的方针在防范和治理大学生不良行为的问题上,一定要坚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我国预防犯罪、控制犯罪、打击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