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著名导演张艺谋的电影

合集下载

通过电影《影》浅析电影中的人文精神

通过电影《影》浅析电影中的人文精神

通过电影《影》浅析电影中的人文精神电影《影》是由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于2018年上映的一部中国古装片,该电影以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末年为背景,讲述了南唐皇宫内部的政治斗争、家族恩怨和复仇故事。

本文将从人文精神的角度来浅析该电影。

首先,电影《影》通过展现人性的复杂性,突出了人文精神的价值。

在南唐皇宫内部的政治斗争中,不仅有正义与邪恶之分,还有人性的弱点和缺点的展现。

比如,南唐的大将军史弥远先是重情重义、讲武德、正直忠诚的形象,但随着剧情的深入,他的自私和欲望逐渐显露出来,最终成为了史贵人的傀儡。

而史贵人本身也有着自己的复杂性,她的心灵深处充满了孤独感和不安全感,因此才会迷恋潘金莲这样的角色。

这些角色的复杂性,使得电影中的人物形象更加饱满,也让观众深刻地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从而进一步认识到人类自身的局限性和弱点。

其次,电影《影》中把“忠诚”和“家国情怀”这种传统的人文精神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影片中,将领申时行为了保卫国家和辅佐君主不断奋斗着,人们对于大唐王朝的热爱和不屈不挠的探索、坚韧不拔的精神彰显出来。

同时隐藏在背后的“忠诚”精神则是推动故事不断前行的内在因素,正是因为申时行对君主的忠诚,才让他在君臣之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申时行的“忠诚”和“家国情怀”,让观众感受到了传统的中国人文精神的魅力与震撼。

最后,电影《影》中的女性角色也透露出一种温情之美。

影片不仅突出了经历爱情、家庭、权力和复仇等许多困境的女性角色,还展示了她们与家庭、朋友的紧密关系。

比如史贵人在与丈夫的相处中,她的温柔、细腻,以及对家庭的热爱,让观众在看到她出演的场景时流露出一些感慨。

而她的女儿史嫣、女佣小小的女性形象,则在她们伤痛与忍耐中,找到了一种属于女性的韧性。

这些女性,或柔情藏于心,或坚毅咬牙,都充满魅力和动人之处。

综上所述,电影《影》凭借着丰富的剧情、深刻的人物塑造和卓越的表演,成功展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魅力,而电影中所讲述的人文精神,则是重要的精神价值和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

通过电影《影》浅析电影中的人文精神

通过电影《影》浅析电影中的人文精神

通过电影《影》浅析电影中的人文精神【摘要】电影《影》通过讲述一个发生在古代中国的政治阴谋故事,深刻展现了人文主题。

影片中展现了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体现了人文情感的丰富和复杂性。

电影也探讨了权力、道德、忠诚等人文价值观。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再现,影片给观众带来了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影片强调了忠诚、勇气、担当等人文启示,引发人们对人类尊严和价值观的思考。

最终,电影《影》通过展现人文情怀,传递了积极的人文理念,让观众重新审视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和立场。

这部影片体现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对观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传达了积极的人文理念。

【关键词】电影《影》、人文精神、人文主题、人文情感、人文价值、人文启示、人文情怀、观众影响、人文理念1. 引言1.1 介绍电影《影》电影《影》是由中国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的一部古装惊悚片。

该片讲述了一个关于政治权谋和阴谋的故事,以及主人公之间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

影片的设定和剧情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元素,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忠诚、信任、家国情怀等价值观念。

影片中的场景布景极具中国古典美学,每一帧画面都充满了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氛围。

影片中的角色也展现了丰富的人文特质,他们对家族、国家、信仰等有着深厚的情感,同时也展现出对道德、良知等人文关怀的重视。

《影》以其深刻的人物刻画和复杂的情节安排吸引了观众的目光,同时也引发了人们的思考。

影片通过讲述故事中人物的遭遇和抉择,反映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体现了人文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在影片中,人们可以看到对生命、尊严、自由等人文主题的思考和探讨,唤起了人们对于人类存在意义的思考。

电影《影》通过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精湛的制作水平,展现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呈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影片引发了观众对人文主题的深入思考和探讨,传达了积极的人文理念,对观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 阐述人文精神在电影中的重要性电影《影》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和情感的作品,其展现了人类的善良、勇敢和悲悯。

张艺谋电影作品的观后感

张艺谋电影作品的观后感

张艺谋电影作品的观后感张艺谋是中国当代著名导演之一,他的电影作品以独特的视觉风格和深刻的人物刻画而著称。

观看了他的多部电影后,我对他的作品有了一些深刻的观后感。

首先,张艺谋的电影作品往往能够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他善于运用色彩和画面构图来表达情感和主题。

例如,在《英雄》这部电影中,他使用了红、蓝、绿等鲜明的色彩来代表不同的故事线,营造出了一种梦幻般的氛围。

这种独特的色彩运用使得电影更加生动有趣,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次,张艺谋的电影作品往往能够通过细腻的人物刻画展现出人性的复杂性。

他擅长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例如,在《活着》这部电影中,他通过对主人公福贵生活的描写,展现了他在困境中的坚韧和对生活的执着。

这种细腻的人物刻画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共鸣,引发了深刻的思考。

此外,张艺谋的电影作品还常常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背景。

他善于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实社会相结合,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再现,表达出对现实的思考和反思。

例如,在《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部电影中,他通过对清朝末年的皇室生活的描绘,展现了权力与欲望的腐败和破灭。

这种对历史的再现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总的来说,张艺谋的电影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觉风格、深刻的人物刻画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现而著称。

他的作品不仅给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更引发了对人性、社会和历史的思考。

通过观看他的电影作品,我对电影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和感悟。

综上所述,张艺谋的电影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观后感。

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理念,更通过对人性、社会和历史的探索,引发了观众对生活的思考和反思。

我相信,张艺谋的电影作品将继续影响和启发着更多的观众,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张艺谋导演电影《长城》观后感范文

张艺谋导演电影《长城》观后感范文

张艺谋导演电影《长城》观后感范文
《长城》是张艺谋导演的一部史诗巨制,影片讲述了一个古老而神秘的中国故事。

观后,我深受震撼和启发。

首先,影片的视觉效果令人叹为观止。

张艺谋导演以其精湛的摄影技巧和华丽的美术设计,将长城呈现得如梦幻般的美丽。

特效团队的努力也可见一斑,巨兽、飞行器等绚丽的特效场景令人难以置信。

影片中的每一帧都充满着艺术的感染力,令观众陷入其中,沉浸于这个古代奇幻的世界。

其次,影片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影片中融入了丰富的中国元素,如中国功夫、长城、中国古代文化等。

通过这些元素的融入,影片更加贴近中国观众,激发观众的民族自豪感。

此外,影片中对团队合作和勇气的描绘也让我深受感动,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强调的价值观。

最重要的是,影片所传达的主题深入人心。

《长城》中讲述了人类与怪兽的抗争,这不仅仅是一个娱乐的故事,更包含了对于人性的思考。

影片中的枪炮、战争不仅仅代表了人与怪物的对抗,更是人类内心对于恐惧和欲望的抗争。

这种表达方式引发了我对于人性的深深思考,人类的未来应该是如何面对外部环境的威胁,如何与他人合作共事。

虽然电影《长城》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剧情有些薄弱,角色刻画不够深入等,但是这并不影响我对这部影片的喜爱和认同。

作为一部大制作的商业电影,它的成功不仅在于其视觉效果的震撼和华丽,更在于它所表达的深层次的主题和思考。

它让观众思考人性、团队合作和民族自豪感等重要的价值观。

这使得《长城》成为一部非常有意义的电影。

张艺谋电影中的男女形象分析

张艺谋电影中的男女形象分析

张艺谋电影中的男女形象分析张艺谋是中国最著名的导演之一,他的电影作品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口碑。

他的影片中描绘了丰富多彩的男女形象,表现了不同角色的性格、命运和情感。

本文将从《红高粱》、《梁祝》、《满城尽带黄金甲》和《一个都不能少》这四部经典电影入手,对张艺谋电影中的男女形象进行深入分析。

我们来分析《红高粱》中的男女形象。

该片讲述了中国东北乡村的故事,主要表现了橘子和五金(溥留,橘子丈夫)之间的情感纠葛。

在这部电影中,橘子是一个年轻美丽,坚强勇敢的女性形象,她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逐渐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女性。

与之相对应的是五金这一形象,他是一个直率豪爽,粗犷豪放的男性形象,他在电影中既是橘子的丈夫,也是她的恋人。

张艺谋通过这对男女形象,展现了东北乡村男女在特殊历史时期的生存状态,呈现出了中国农村男女性别角色的不同面貌。

我们来分析《梁祝》中的男女形象。

这是一部改编自中国古代民间爱情传说的影片,讲述了梁山伯和祝英台之间深情的爱情故事。

在这部电影中,梁山伯是一个勇敢豁达、忠诚义气的男性形象,他为了追求真爱,不顾一切放弃了家庭和事业。

而祝英台则是一个聪明美丽、善良坚韧的女性形象,她在丈夫去世后,选择了割发换文,化身为男子,以求能再见爱郎。

通过这对男女形象,张艺谋展现了古代中国男女之间的纯真爱情和不平凡的命运,讴歌了爱情中的坚贞不渝和彼此的相伴。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的男女形象。

该片讲述了春秋战国时期卫国的故事,主要围绕美丽的后羿和她的丈夫偷乐之间的爱情和争斗展开。

在这部电影中,后羿是一个绝世美女、聪明机智的女性形象,她在爱情、家族和国家之间陷入了心理挣扎。

而她的丈夫偷乐则是一个野心勃勃、精明果断的男性形象,他对后羿展开了残酷的斗争。

通过这对男女形象,张艺谋展现了古代中国王国内部的权谋斗争和男女之间的家国情怀,表现了古代中国男女性别在宫廷政治中的角色定位和命运抉择。

我们来分析《一个都不能少》中的男女形象。

张艺谋的电影艺术

张艺谋的电影艺术

张艺谋的电影艺术张艺谋是中国一位备受瞩目的电影导演和制片人,他的电影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入人心的主题而闻名。

本文将探讨张艺谋的电影艺术,从他的导演风格、主题探索以及对中国文化的表达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剖析。

一、导演风格张艺谋的导演风格以其独特的视觉呈现和叙事方式而闻名于世。

他擅长运用电影语言来营造紧张、压抑和悬疑的氛围,将观众带入他所创造的虚幻世界。

他常常运用大胆的镜头运动和剪辑手法,使得他的电影充满动感和节奏感。

例如,在他的代表作《红高粱》中,张艺谋运用了大量的鸟瞰和鱼眼镜头,以及快速的剪辑手法,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又奇幻的氛围,使得观众无法预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二、主题探索张艺谋的电影作品经常涉及到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探讨。

他通过对中国社会的观察和思考,揭示了社会问题和人性的复杂性。

例如,在《活着》这部电影中,张艺谋展现了二十世纪中国农村的动荡和变革,通过一家人的命运变迁来反映社会变革对个体的影响。

他以深入细致的描绘和触动人心的情感,让观众对生活和人性有深刻的思考。

三、对中国文化的表达张艺谋的电影作品中经常包含对中国文化的探索和表达。

他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电影中,营造出浓厚的中国风。

例如,在《英雄》这部电影中,张艺谋运用了传统京剧的元素,用红色、绿色、蓝色等鲜艳的色彩来表达人物之间的情感变化。

他将中国的武侠文化与现代电影技术相结合,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独特性。

张艺谋的电影作品不仅在国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他的电影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入人心的主题而成为中国当代电影的一面旗帜。

他的导演风格突破传统,以鲜明的视觉效果和动感的剪辑手法吸引观众的眼球;他的主题探索引发了观众对社会问题和人性的深思;他对中国文化的表达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总之,张艺谋的电影艺术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主题而深受观众喜爱。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是对于人性的思考和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探析《影》的东方叙事美学

探析《影》的东方叙事美学

探析《影》的东方叙事美学《影》是中国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的一部影片,该影片在2018年上映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影片中的东方叙事美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展现了张艺谋独特的导演风格。

一、空间美学:强调空间的流动性和动态性《影》的每个场景都十分精致,充满了富有东方古风的美感。

影片使用了大量的黑白空镜头,其空间美学的特点是强调了空间的流动性和动态性。

电影中建筑物、衣服、道具等元素都强调流动感与柔和之美,恰如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自由流畅之美。

在中国传统叙事艺术中,空间被视为一个流动和有机的整体。

张艺谋通过深入挖掘空间的特性,将其转变为一个基于演员表演和场景动态变化的舞台,从而使电影更富有韵律感。

影片中武士道场的士兵匍匐而行,似乎在追求空间的节奏性和流畅感,这体现了张艺谋对空间美学的深度理解和运用。

二、人物美学:借鉴传统美学禅学思想在《影》中,人物形象非常精致。

主要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敛、含蓄和婉约的风格。

张艺谋在人物造型方面借鉴了传统美学禅学思想,将各种传统元素融入其中,从服装和化妆到动作和表演,将这些元素无可厚非地融合起来,表现出一种东方的美感。

人物形象还反映了中国古代优雅舞蹈的美感。

影片中的顾准,嬉笑窃道,飘逸、柔和,整个人形象饱含中国古典女性的柔美之美,像一只薄纱轻轻飘荡,恍若不是凡人。

这种优美的表演方式,不仅相信更多的人物角色在影片中展现出来,而且把电影表现与传统文化的链接恰到好处。

三、符号美学:巧妙运用东方文化符号《影》巧妙地采用了中国文化符号,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东方叙事美学中的重要元素。

其中包括了典型的帝王八卦和九宫格等元素,影片中反复出现的符号和词汇,不仅起到了象征意义,而且赋予了电影更多东方古典文化的神秘感和思辨性。

例如:《影》中用九宫格的图案做了非常多的设计,最重要的是四百九十年变节六势,而这六势又叫‘六仪式’。

其中的指令是基于皇帝已知的八卦,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八卦哲学息息相关。

从《归来》看张艺谋艺术电影的回归与创新

从《归来》看张艺谋艺术电影的回归与创新

从《归来》看张艺谋艺术电影的回归与创新【摘要】张艺谋是中国当代著名导演,他的电影作品融合了传统与创新。

《归来》是他的一部代表作品,通过对抗战时期的家庭故事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张艺谋电影传统上注重叙事和影像表现,同时不断进行技术和形式上的创新。

在《归来》中,他运用了大量细腻的画面和情感表达,展示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与其他作品相比,这部电影更注重家庭情感和历史背景的融合。

张艺谋通过自己的导演风格和技巧,塑造了独具个性的作品,对中国电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艺谋电影在传统与创新之间取得平衡,在《归来》中展现了他作为电影大师的地位。

这部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对观众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关键词:张艺谋,艺术电影,回归与创新,《归来》,传统与创新,艺术表现形式,导演风格,影响,电影大师,艺术价值。

1. 引言1.1 介绍张艺谋和他的电影张艺谋是中国著名的电影导演和制片人,被誉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以独特的视角和磅礴的场面著称,作品常常深刻地揭示人性、道德和社会问题。

张艺谋的电影风格兼具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现代主题的表达,其作品不仅在国内获得了巨大成功,也在国际上备受关注。

张艺谋的电影作品涵盖了各种题材,包括历史剧、现代故事、戏剧改编等,但无论是哪一种类型,他都能用独特的镜头语言和叙事方式展现出自己的风格。

张艺谋以其对演员的精心把控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而闻名,他的作品往往带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共鸣。

张艺谋的电影在国内外均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多次斩获国际电影节大奖,被誉为中国电影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不仅在电影制作方面有着非凡的成就,还在中国电影界的发展和推广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张艺谋所创作的作品无疑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珍贵财富,他的电影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电影的独特魅力和创作实力。

1.2 《归来》电影简介《归来》是张艺谋执导的一部电影,于2014年上映。

该片改编自小说《返校路上的遥望》,讲述了军人陈凯因事迹被传媒报道而被召回去参加节目录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著名导演张艺谋的电影《红高梁》的艺术手法作者·张乐平今天我着重讲八个方面的问题:一、《红高梁》的叙事方法二、《红高梁》的主题选择三、《红高梁》的人物个性和情节处理四、《红高梁》的音乐歌曲的运用五、《红高梁》几处剪辑的妙用六、《红高梁》规范的轴向七、《红高梁》的对白处理八、《红高梁》的一点瑕疵一、《红高梁》的叙事方法。

《红高梁》的导演张艺谋曾经作为摄影师拍摄的《一个和八个》《黄土地》等探索电影都给当时的影坛带来了极大的震动。

我在一九八七年在北京电影学院学习时,当时的导演系主任司徒兆敦在给我们上课时曾提起了探索片中过份淡化,提出所谓的无主题、无情节、无人物等观点,观看影片后让人费解。

在当时的学术探讨时提出了自己的不同见解,可是当时他的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如果现在的人看不懂,那么我们是给下一个世纪的人看的。

当时司徒老师听了很是不高兴说,如果你的作品本世纪的人看不懂,那么你的作品是给谁看的呢,你又是跟谁学的呢。

说起这个探索电影,它是受60年代至70年代法国新浪潮电影的冲击和影响的一种尝试,当时法国的新浪潮电影,把人物的联想、回忆、过去和现在、现实和想象交叉在一起,通过电影手段,彻底打破时空的一般观念,充分表现了意识流的无拘无束,天马行空的魅力。

甚至发展到片中主人公没有名字,只用一个英文字母代替,影片中主人公说的什么,要表达一种什么意念,观众都看不懂,使观众如坠云雾之中。

大家可想而知,这种晦涩难懂,情节淡化,节奏拖沓,无主题,无人物的影片,在一般观众中是难觅知音的。

肯定影片好景不长,没有市场,只落得“孤芳自赏”。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法国那邦新浪潮电影的探索者们在吸取了教训之后,早已又回到了传统电影的轨道上,又开始拍摄人们喜闻乐见的影片了。

所以说,任何作品的存在和表现方法都必须符合人们的欣赏和审美习惯,离开了这一点,我们的作品,我们的探索很有可能与一开始的初衷相违背,因为人们的欣赏和审美习惯是随着一个民族的几千年的文化发展而形成的。

从某种角度说,是不可逆转的,正如我们的电影鼻祖苏联电影理论家,导演大师普多夫金讲得那样,每一种艺术都具有它自己独特的有效地表现形成和方法。

这个普多夫金是何许人也,可能有的同学不太清楚,在这里作一简单的介绍。

当年苏联20年代后,出现了电影界的三位导演大师,一个是爱森斯坦,一个是普多夫金,另一个是库里晓夫,他们三个当中,爱森斯坦对电影蒙太奇理论作出过杰出的贡献,他主要发明了《杂耍蒙太奇》,他并且发现我们汉字中就有蒙太奇因素,不同的形象可以组成各种主体、产生新的意念,如“明”字,你想,太阳和月亮加在一起不是更明亮了吗,再比如:单木为木,双木为林,三木为森,这都是今天电影蒙太奇中常用的加重气氛渲染的手法。

尤其是他的经典之作《战舰波将金号》影片中出现的三个不同造型的石狮子,是世界电影史上的杰作,也是每个学习影视的必读教科书。

而库里晓夫则偏重于从蒙太奇形式上研究电影,认为它可以创造出电影的“现实”来。

而普多夫金全面地丰富发展了爱森斯坦,库里晓夫的电影蒙太奇理论,不仅有实践证明,而且写了二百多篇理论专著,普多夫金第一次论证了电影艺术以视觉形象为主的特征,以及蒙太奇是电影艺术的基本技法。

普多夫金应用蒙太奇刻划人物心理,第一次使其构成了完整的电影形容句子。

总之,普多夫金的电影理论专著大大丰富了电影理论的宝库,开拓了电影通向现实主义的道路。

言归正转,实践证明影视的表现手法和其他艺术门类的表现手法都有着极大的区别,各个艺术门类都有着自己的艺术规律。

谁违背了这个规律,谁的教训就会更深刻。

所以当时的探索电影有成功之处,也有不少教训,成功之处至今在现阶段的电影中也一直运用,如大色块的运用,不规则构图,打破四边框的开放式构图等等。

当时的张艺谋也是一个探索电影的积极参与者。

经过了和同伴的一番探索,认真地总结了得与失之后,张艺谋在红高梁这部影片中,他又在与探索浪潮不同的方向作了一次尝试,张艺谋在谈到当时的创作初衷时说:“我就想换一个路子,拍一种既有一定哲学思想,又有比较强的观赏性的电影。

”《红高梁》作为一部有意识地追求观赏性的影片,它虽然在那浓重的色调和富于冲击力的视觉形象等外部特征上保持了探索电影的特色,但在基本的文化追求和艺术语言的运用方式等方面却体现出了向传统电影靠拢的倾向,如将原小说时空交错的结构改成了顺时空叙事的结构,这就有利于观众为故事情节的进展所吸引,更符合人们的欣赏审美习惯,并且向传统电影取回了许多被抛弃了的东西。

如《红高梁》的叙事结构明显地表现在情节段落的衔接之处。

(请观看《红高梁》的开头)。

由此可见,《红高梁》的叙事方法,可以说是保留了探索电影的特色,利用传统电影的手法,老老实实地向观众讲述了一个简单的,传奇式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的故事。

正像普多夫金所说得那样,最好的电影都具有主题很简单,剧情比较不复杂的特点。

二、《红高梁》的主题选择:普多夫金在《导演论》中指出:主题是一个各种艺术共有的要素。

每一个作品都要展示一个主题,这个主题越简单,越鲜明,也就越有力量,决不能含混不清或模棱两可。

《红高梁》的主题按导演张艺谋的话说就是“要表现一种痛快淋漓的人生态度,通过人物个性的塑造来赞美生命。

因为中国人活得太累了,忧虑太多了。

”影片的整个创作过程的确贯穿了张艺谋的这个主题思想,首先将小说中“我爷爷”的身份由土匪司令改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一个轿夫头,能干,能吃,能喝,能唱,是生活在一个农民中间的活生生的男子汉,这就很有利于观众与影片主人公的心理上的认同,消除了与九儿,罗汉大哥等烧酒房伙计们的思想对立,拉近了与其他主人公的距离,为九儿接纳他创造了零距离的心理状态。

要表现痛快淋漓的人生态度,就要反对阻碍痛快淋漓人生的羁绊,就要抗争,就要背判,而《红高梁》的主题对于封建礼教来说就是抗争,就是判逆,而张艺谋的《菊豆》和《大红灯笼高高挂》也是描写了追求幸福的痛快淋漓的人生,对于三纲五常的判逆。

但是《红高梁》中的对传统观念和道德的背判,却感觉合情合理,又符合主人公的心理状态。

如在高梁地里“我爷爷”和“我奶奶”第一次野外苟合,观众也认为合情合理,从质朴的道理来讲,打死了劫匪,救了九儿一条命,完全是可以身相许为报答的,这在生活中和各种艺术作品中是屡见不鲜的。

(观看这一片段)再有“我爷爷”喝醉了酒第一次背着铺盖上门来找九儿胡闹,并且说出了让九儿没有脸面的话时,那顿铁锨拍得他也理所当然,并被扔到空酒缸里也是罪有应得。

(观看这一片段)还有在出了新酒后,“我爷爷”再次回到烧酒房后的情节铺排也认为是顺理成章。

他在酒篓里撒完尿后,又熟练地出糟,使人看出了他是个行家里手,为“我爷爷”将“我奶奶”,再次拦腰抱走认为是天作之合,无可厚非。

所以“我奶奶”没有反抗,反而顺从地将“我爷爷”抱得更紧了。

(观看这一片段)这里请注意“我爷爷”的两次出场都是先闻其声,后见其人,这手法无不借鉴于戏剧的先叫板后登场的方法,这也是电影向戏剧学习的地方。

再有日本人将罗汉大哥杀死之后,深夜里,烧酒房里祭奠罗汉大哥时,这一场戏痛快淋漓地表现了农民强烈的复仇心理和与日本人不共戴天的民族气节。

三、红高梁的人物个性和情节处理生活当中每个人的个性都相当突出,所以日常的生活多姿多彩,趣味无穷。

而影片当中人物的个性更应该鲜明、强烈,才能使角色有血有肉,就是这一个,而非他人。

影片中九儿的个性,一开始就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盖盖头时的画外音,盖头一掀,必生事端。

而此时九儿偏要拉下盖头,表现了九儿极强的个性,和对婚姻的不满意,以及预示着情节的发展,必生事端。

接下来演员的表演是十分到位的,九儿坐在轿子里陌生的感觉,真好似大姑娘坐轿头一回,她四周环顾轿子内,看到了门帘下边的缝隙,他扒开门帘往上看,看到了轿夫那宽厚的男子汉可以撑得起天的背膀,少女的心里油然产生了对这个男子汉的爱幕之心和对异性的渴望,演员的眼神和嘴巴微微一动将一个女人的萌动心理都表现了出来。

(观看这一片段)接下来颠轿歌唱了起来,花轿外一邦男子汉颠得热火朝天,尽撒野性,无比开心快乐,而花轿内九儿想到轿夫的对话的刺激,想到自己以后的命运无比痛苦,由于花轿颠得幅度很大,九儿准备以死相拼的剪刀也掉落在花轿内,九儿忍受着极大的痛苦将剪刀又藏回了衣服内。

这样的情节安排不得不使观众为九儿的命运担忧,让观众可以联想到剧情下面发展肯定会是非常热闹的洞房抗婚和拼死搏杀,可是,我们的张艺谋导演并没有落入俗套,而是用冷处理,以虚代实,用了罗汉大哥的守夜和九儿手握剪刀严阵以待来展示畸形婚姻的残酷。

此时导演只用了九儿的一声画外惨叫,就渲染了和麻疯病人入洞房的恐怖,镜头并没有直接表现洞房内的撕打和抗争,而是用罗汉大哥在灯前抽闷烟来担心九儿的命运,以观事态的发展。

(观看这一片段)这让我想起了苏联电影《不平静的早晨》里的一个片断,主人公在逃跑时中弹后倒出画面,下一个镜头是一棵小树苗,一只手入画,艰难地抓住小树苗,随着画外一声妈妈的叫声,手无力地松开了小树苗,小树苗弹了回来,摇晃了几下,让观众去展开想象,想那画外的主人公牺牲前的情影。

这里也是一样,让观众去想麻疯病人的丑恶形象,九儿是怎么和他抡剪刀拼搏的。

在九儿三天后回门回到家中,和其只认钱财不顾女儿死活的父亲的吵架,即在高潮处掀翻桌子,跑出家门后的片断,让人一目了然了九儿的个性是何等的刚烈。

(观看这一片段)在“我爷爷”被按在地上,还骂不绝口时,九儿拿铁锨拍他时,表现了一个女人天不怕地不怕,你不仁我也不义的对等心理。

(观看这一片段)在土匪秃三炮的面前,九儿毫无惧色,以及在出新酒那场戏中帮大壮二壮拉风箱,众人喝酒后,九儿第一次喝了一碗酒后,表现出的一个女人少有的爽朗,又从另一个侧面表现了九儿的个性。

之后被“我爷爷”顺从地抱走后,更体现了她追求个人幸福,对封建道德论理三纲五常的背判。

(观看这两个片段)在日本人剥了罗汉大哥的人皮后,九儿拿出了尘封九年的十八里红酒来祭奠罗汉大哥,九儿在让豆官喝了酒后,一番话说得多么铿锵有力,多么富有男性复仇的烈火,将九儿的个性表现到了极至。

(观看这一片段)四、《红高梁》音乐的运用。

《红高梁》中音乐、歌曲的运用可以说是与画面同样的一种美的享受。

“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第一次用在了“我爷爷”和“我奶奶”在高梁地野合后的一次心情的抒发和野性的释放,是一种对人性的赞美,而影片最后用在将日本汽车炸毁后,表现爆炸后的惨烈,是对真正男子汉的歌颂,体现了红高梁酒的真正内涵和中国人民的刚烈性格。

(请看这首歌曲的不同用途)再有《酒神歌》第一次是用在出新酒祭酒神表现的粗犷有力,既表达了获得劳动成果的喜悦,又体现了劳动的神圣。

可是用在祭奠罗汉大哥时再唱这首歌时就产生了不同的效果,成了壮士出征的誓言,表达了男子汉的杀敌复仇的决心,是何等的悲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