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说课稿
高中政治政治生活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教案新人教版
![高中政治政治生活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f859dc81eb91a37f0115c69.png)
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中政治政治生活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教案新人教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三单元《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第三课,第五课的内容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六课的内容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本课的内容则是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的另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同时,由于民族和宗教问题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在本课还安排了有关国家的宗教政策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识记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民族自治机关的主要自治权,理解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必要性。
根据我国国情和实践说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正确性和优越性,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阐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有关自治权的规定,用实例说明我国民族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正确认识我国民族政策,拥护和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增强民族观念,增强维护各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然性和优越性教学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四、学情分析1、针对本框在教材中是第二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关于民族的一些基础知识,让学生了解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有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是本框的难点,通过对概念的分解加深学生的理解;3、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国情的必然选择是本框的重点,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历史知识、地理知识来突破,以老师启发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4、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同样是本框的重点,可以结合前面对民族区域自治含义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
五、教学方法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结构的过程1、这个过程依赖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2、学生的建构活动必然受外部环境的刺激影响,从而它是一个社会建构。
第7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第2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第7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第2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4f782e03915f804d2b16c1e3.png)
1.教材P75“探究问题” 提示:(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 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 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其他自治权。 (3)优势主要体现在:四个“有利于”。(见课本77页)
思维拓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异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不 同 点 含义 地位 相同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 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 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 事务的政治制度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 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 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 自治权的制度 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民族自治地方: 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不包括民族 乡。自治旗为内蒙古自治区特有的民族自治地区,为县级行政区, 均位于呼伦贝尔市,分别为鄂伦春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和莫力 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4.民族自治机关: 是指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不 包括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规 定自治机关的自治权,其范围、内容十分广泛,涉及政治、经济、 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自治权适用于民族自治区域内的所有人, 并非只针对少数民族。
[解析] 本题以北京民族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及民族乡村文化卫生 事业的发展为背景材料,作为命题依据,着重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 识获取、分析和解读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所学知识告诉我们,我 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可见①错 误。而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经济发展是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同时材料所述正是民族平等原则在现实中的 体现,故③所述错误。②④符合题意。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7.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7.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bad5e03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51.png)
2.教学难点: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律法规。
(2)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方面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所面向的学生为高中二年级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具有以下特点:年龄特征上,他们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但同时也存在情绪波动较大、注意力容易分散等问题;认知水平上,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能够理解较为复杂的概念和理论;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和国家政治制度有一定的关注,但对于较为抽象的政治概念可能缺乏兴趣;学习习惯上,学生可能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究和深度学习的习惯。
2.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询最新的民族区域自治信息,提供实时数据和新闻,增强教学的时效性。
3.视频材料:播放相关视频,如自治地区的新闻报道、专题访谈等,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提高信息的传递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三)互动方式
我计划以下方式设计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环节: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7.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内容为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第七课第二课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本节课在课程体系中位于第七课“我国的国家制度”的第二节,是关于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学习。主要知识点包括: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意义、内容以及实践成果。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本节课我将采用以下主要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通过引入具体的民族区域自治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政治概念,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教案高中政治必修二2021-5068儿童网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教案高中政治必修二2021-5068儿童网](https://img.taocdn.com/s3/m/b2e792ad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4f.png)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教案高中政治必修二2021 - 5068儿童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实践郑重做出的历史性选择。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教案高中政治必修二2021,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教案高中政治必修二2021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了解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掌握宗教政策,弘扬科学精神教学重难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及其相互关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宗教政策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同时,我国也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
面对复杂的民族和宗教问题,我国采取了什么样的治理方式和宗教政策呢?这一堂课,我们就来解决你心中的疑惑。
二、复习预习首先,我们一起来回顾上节课的主要内容: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实践郑重做出的历史性选择。
2,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是由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①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②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③党领导的核心:总揽全局,协调各方3,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科学执政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依法执政时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民主执政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依法执政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化法制化规范化。
高中政治第7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第2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课件新人教版
![高中政治第7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第2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课件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73b28b880eb6294dd886c91.png)
• 是指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 包括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
•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 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宪法和民族 定自治机关的自治权,其范围、内容十分广泛,涉及 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自治权适用于民族自治区 并非只针对少数民族。
文化馆。这些事实表明( ) A
• ①民族乡村自治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制度
• ②民族平等权利得到体现
• ③相同的经济生活是民族平等的基础
• ④不同的民族风俗和习惯受到尊重
• A.②④
B.③④
C.①②
D.①
• [解析] 本题以北京民族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及民族乡 事业的发展为背景材料,作为命题依据,着重考查综 识获取、分析和解读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所学知识 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误。而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经济发 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同时材料所述正是民族平等原 体现,故③所述错误。②④符合题意。
• 1.2017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 下列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的说法正确的是( ) D
• ①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政府 ②民 国家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结合,增强了中华民 ③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分为自治区 治县、民族乡 ④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实行民主
• A.①③
突破点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 思维拓展: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异同
•
(2015·海南卷)2014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
究进一步推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工作。会议提
展成果惠及各民族群众,坚持可持续发展,努力建设
政治:3.7《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复习课件(新人教必修2)
![政治:3.7《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复习课件(新人教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0b174d60aa00b52acec7ca85.png)
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二讲义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
![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二讲义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https://img.taocdn.com/s3/m/d5035930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d3.png)
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学习目标]1.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民族自治机关及其自治权。
2.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坚实基础和优越性。
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1)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2)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3)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4)核心内容: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其范围、内容十分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必然性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1)历史特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
(2)现实情况:“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背景材料2018年9月1日,西藏自治区迎来第五十三个生日。
53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全区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西藏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问题探究(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吗?各民族居住的地方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吗?(2)我国民族自治地方有哪三个级别?民族乡属于民族自治地方吗?(3)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包括哪些?它们是否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答案:(1)①不是。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②不是各民族居住的地方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少数民族不等于各民族,聚居不等于居住。
(2)①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②民族乡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
(3)①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最新高中政治必修2《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教案
![最新高中政治必修2《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23a0c6f01dc281e43af097.png)
最新高中政治必修2《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教案高中政治必修2《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教案【一】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了解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掌握宗教政策,弘扬科学精神教学重难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及其相互关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宗教政策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同时,我国也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
面对复杂的民族和宗教问题,我国采取了什么样的治理方式和宗教政策呢?这一堂课,我们就来解决你心中的疑惑。
二、复习预习首先,我们一起来回顾上节课的主要内容: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实践郑重做出的历史性选择。
2,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是由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①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②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③党领导的核心:总揽全局,协调各方3,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科学执政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依法执政时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民主执政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依法执政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化法制化规范化。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坚持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二:《7.3_我国的宗教政策》教学设计.doc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二:《7.3_我国的宗教政策》教学设计.doc](https://img.taocdn.com/s3/m/37307666e518964bcf847cf8.png)
《7.3 我国的宗教政策》《政治生活》第三单元的设计从不同制度的角度分为了: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政策——我国的宗教政策。
每个制度或政策都相对独立,其中,第三框题《我国的宗教政策》更显独特,需要学生了解我国宗教部分概况,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进而加深对宗教的认识,知道我国如何对待宗教及宗教信仰,从而明白自身如何弘扬科学精神,科学对待宗教。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是宗教信仰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2、区分正常的宗教活动和迷信活动、邪教。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探究、分析提高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的能力;2、通过生活现象上升到理论政策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我国宗教政策的正确性;2、自觉反对迷信活动,抵制邪教,明辨宗教问题的是非;3、弘扬科学精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科学对待宗教。
【教学重点】全面正确地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弘扬科学精神,正确对待宗教。
【教学难点】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多媒体播放设备,投影片(PPT)。
一、引入1、小调查:你亲友中有信仰宗教的吗?信仰的是哪一种宗教?他有哪些宗教行为?2、我国是怎样对待宗教和宗教信仰问题的呢?限制还是保护?鼓励提倡还是反对打击?是放任自流还是管理严格?你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吗?思考并回答问题激发兴趣,设置疑问,引入新知二、全面正确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视频情境:小宝的困惑——爷爷出的难题1.爷爷的劝教对不对?2.如果你是小宝,你会怎么办?3.中学生能不能信教?思考并讨论通过体验情境,合作讨论,让学生自主探究新知,提高对政策的认识,以及分析综合能力归纳精讲: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总结升华回归课本专业知识,结合活动体验,理解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视频情境:小宝的困惑——奶奶的遭遇1.这两个和尚的活动受法律保护吗?我们身边哪些宗教活动受法律保护?2.对于奶奶的遭遇,小宝该怎么处理?3.怎样才叫正常的宗教活动?思考并讨论通过体验情境,合作讨论,让学生自主探究新知,提高对政策的认识,以及分析综合能力归纳精讲: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与自由政策不对立总结升华回归课本专业知识,结合活动体验,理解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必要性,自觉反对迷信活动,抵制邪教视频情境:小宝的困惑——叔叔的来信1.叔叔这样劝教合法吗?小宝能不能加入外国宗教组织?2.美国的基督教会可以来与中国的基督教会交流吗?思考并讨论通过体验情境,合作讨论,让学生自主探究新知,提高对政策的认识,以及分析综合能力二、全面正确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个别提问,解疑答惑——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是国家主权在宗教政策上的体现思考、回答回归课本专业知识,结合活动体验,理解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明辨宗教问题的是非。
(用)7.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说课稿
![(用)7.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9fc61d0aeff9aef8941e06fb.png)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民主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一)本框的地位和作用本框是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的内容,它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制度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三种形式,是本课的重要内容。
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的基础上,对我国解决民族问题基本政策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也是多宗教的国家,本框又为后面学习我国的宗教政策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此外,本框的知识与我州的现实情况有着密切的联系,鉴于这种认识,我认为,本节课不仅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也存在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分析依据新课标,教学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前面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
借此,我将三维目标进行整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了解自治机关和自治权。
理解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显著优越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逐步学会用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观察、处理问题,不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地理知识,融入学习本课。
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理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合乎国情、顺乎民心,正确认识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自觉维护民族团结,进而承担起坚持和完善这项制度的历史责任。
(三)教学重、难点民主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史无前例的伟大创举。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_说课稿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_说课稿 -](https://img.taocdn.com/s3/m/88874a9cd4d8d15abe234ea4.png)
四、说教学过程
1、问题导入
• 1我们附近有没有民族自治地方?2我们这 里是否可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呢?3民族区 域自治是不是不要中央的领导?
设计意图:①培养学生关注 生活、观察社会的能力。② 设置的问题有简单也有不确 定的,设置悬念,带着问题 进课堂,印象深刻
四、说教学过程
2、展示目标
•
3、自主学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拥护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 ,民族区域自
治制度的优越性。 依据:政治学科的特点是进行德育教育,要想实现 教学重点:人民代表大 夲课拥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德育目标,必须充分 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 理解掌握这两个知识,所以设为重点。 织形式,是适合国情的
二、说学情
高中学生探索求知热情高,理性思维能 力正在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 形成。本课内容,学生在初中历史、政治及 德育课程中都曾接触过,通过生活中的各种 媒介也能得到相关的知识。对这一课题,学 生也就有一定认识,并感兴趣。因此本课可 以通过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通过设置 问题等方式适当加以点拨,并充分利用现代 化教学手段,展示图片等资料,使学生对抽 象的理论有比较直观的认识,并形成深刻的 理解。
②必然性:历史特点,现实情况 B
C 广西壮族自治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制度 60 多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光 辉照耀下,世居广西的 12 个民族心 相连、手相牵,共同缔造了一个文明 和谐大家庭。
D 2017 Biblioteka 初步核算,全年全区生产总值(GDP)20396.25 亿元,比上年增长 7.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2906.87 亿元,增长 4.1%;第二产业增加值 9297.84 亿元,增长 6.6%;第三产业增加值 8191.54 亿元,增长 9.2%。第一、 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 14.2%、 45.6%和 40.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 8.3%、41.9% 和 49.8%。 按常住人口计算, 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41955 元。
政治课件:《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课件(新人教必修2)
![政治课件:《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课件(新人教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8662073a83c4bb4cf7ecd1d3.png)
自治县
县一级
民族地方自治的双重性质地位
一方面是国家统一领导 下的地方行政区域
一方面又是国家统一领导 下享有自治权的自治地方
民族区域自 治制度的核 心内容
自治权
据统计,自1965年以来,西藏自 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共制 定了220件地方性法规和单行条例。 其中包括《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管 理条例》《西藏自治区环境管理条 例》《西藏自治区对外国人来藏登 山管理条例》《西藏自治区信访条 例》《西藏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 展藏语言的决定》《关于维护祖国 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反对分裂活 动的决议》《关于严厉打击“赔命 金”违法犯罪行为的决定》等。
①历史遗留下来的各民族间经济文化发展 不平衡的状况仍然存在,且短时间内难以 消除。 ②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是民族 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③有利于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 展,真正实现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繁 荣,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的 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发展平等团 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④民族凝聚力是衡量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 标志之一,这样做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
民族自治区
稳定社会,解决民 族问题
特别行政区
祖国和平统一 资本主义制度 拥有除外交、国防 外的高度自治权 港、澳、台
社会主义制度 一定的自治权
范 围 相 同 点
5个民族自治区
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行政区域是中 央和地方关系,都要接受中央的统一领导
考点演练
(2010高考· 福建卷29)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族人 民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 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经济总量由1952年的57.9亿 元增加到2008年的30626.2亿元;少数民族的人 均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前的40岁以下提高到如今的 70岁左右。以上成就的取得主要归因于 A.少数民族地区享有更多的经济自治权 B B.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政 策 C.我国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及风俗习 惯 D.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 资源
人教高中政治必修二3.7.2说课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人教高中政治必修二3.7.2说课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3c6282f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12.png)
3.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出重点,增强视觉冲击力,帮助学生记忆;
4.适时擦除或调整板书内容,保持板书的简洁性和有效性。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以下可能的问题或挑战:
2.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环节,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3.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习的成就感;
4.定期组织时事政治知识竞赛,鼓励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5.创设情境,让学生站在不同民族的角度思考问题,增进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和认同。
3.在后续教学中,增加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际案例的分析,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本章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前一章节“我国的政治制度”的延伸,也为后续章节“我国的民族政策”奠定了基础。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我国政治制度的多样性,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维护国家统一、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方面的重要作用。
主要知识点包括: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和特点;
(二)媒体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1. PPT课件:展示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2.视频资料:展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实际中的应用案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网络资源:提供实时更新的政治新闻和民族政策相关资讯,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4.案例材料:印发案例分析资料,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和思考。
重点: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特点、实施情况及地位;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维护国家统一、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说课稿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cbe26e6b8f67c1cfad6b866.png)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轮复习说课稿和林格尔县民族中学高三年级组王瑞一、说教材考纲要求: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概况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考向定位:1.从知识的考查看:立足民族地区发展成就和政策支持,考查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2.从试题类型上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通过体现类和原因类试题,聚焦考查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政治因素,以及对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理解。
二、说学情这节课的内容本身比较简单,学生掌握的比较好,再加上预留了两节课时间让学生自主复习,提前布置了任务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并查阅相关资料,因此我引导复习时,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比较熟悉,只是在重难点的把握上还存在问题,比如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的具体内容,比如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的深入理解等。
三、说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讲授法、问答法、点对点习题演练法、学生自主复习法以及师生角色互换法进行。
四、说教学过程(一)展示考纲要求和考向定位通过展示考纲要求和考向定位,使学生明确本节课在高考中的地位以及高考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方式并做好应对高考的准备。
(二)考点突破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有56个民族,总称是中华民族,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二、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1)首要原则:坚持民族平等,其法律依据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具体表现为:A、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B、我国各族人民都对祖国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C、历届全国人大都有少数民族代表参加,从第三届开始,已确认的少数民族都有了全国人大代表,而且少数民族代表占代表总数的比例都高于同期少数民族人口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
教师资格证说课稿
![教师资格证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0bd5021cfc789eb172dc8cc.png)
《我国的宗教政策》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我是XX号参考者,肖树宇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我国的宗教政策一、说教材首先,我对本框题进行分析《我国的宗教政策》是人教版教材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模块第七课第三框,在这之前我们已经学过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为过渡到本框的学习起了铺垫的作用。
本框在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本框既有利于同学们理解我国民族政策的意义,也有利于同学们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政治原则。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课标和考纲的要求,确定一下三个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是同学们正确全面的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的内容。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观说明我国宗教政策的正确性、必要性。
能够正确理解民族问题、宗教问题与国家的关系。
(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懂得尊重民族宗教信仰、抵制封建迷信活动、弘扬科学精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三、说教学的重点、难点本着高中的课程标准,和学生在学习中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我国宗教政策的原则和弘扬科学精神重点依据:只有掌握了以上两点,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我国的宗教政策,同时,提高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分析问题的能力。
难点:全面正确的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难点依据:宗教是个比较抽象的课题,同学们没有相关的实际经验,要做到全面正确的理解,实现教学目标,需要在教学方法上用些技巧。
四、说方法法政治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我校高中学生的现状和心理特征,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课件向同学讲述课程内容,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授新课说课稿
一、说教材
考纲要求:阐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了解我国的基本宗教政策。
考向定位:
1.从知识的考查看:立足民族地区发展成就和政策支持,理解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以及正确理解和把握宪法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2.从试题类型上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通过体现类和原因类试题,聚焦考查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政治因素,以及对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理解。
二、说学情
这一课的内容本身比较简单,与学生掌握的历史和地理知识有交叉,再加上需要留了一节课时间让学生自主预习,提前布置了任务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并查阅相关资料,因此我引导预习时,把重难点的把握放在学生理解存在的问题和疑惑的地方,比如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的具体内容,比如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的深入理解、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把握等。
三、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讲授法、情景教学法;学生自主讨论以及师生问题导入设计。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的理解
2、我国为什么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表现(4点)
4、全面正确地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又是难点)
难点: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已经形成了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作为青年学生,我们该怎样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P74)
3、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表现(容易出选择题)
从含义、三级行政规划的自治机关、自治权(重点)、确立的原因(从历史和国情两方面把握)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理解
疑点或易错点:
1、民主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国取得成功表现(这与部分学生接触的时政知识少难理解点)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一国两制及特别行政区制度的区别?
3、现实生活中我们怎样具体看待和处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4、宗教的起源和本质及我国现存的宗教
5、作为高中生,怎样看待处理科学精神与宗教信仰的关系?
五、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
属于关于处理民族关系的政治制度讲解。
本课时的主线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地位,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方面进行了表述。
“是什么”即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是什么。
“为什么”即为什么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可以从国家性质、民族关系、“国情”、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来分析。
“怎么做”即如何处理好民族问题,必须从党的领导、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来分析。
板书设计:
六、说备课反思、作业设计和不足之处
备课反思
本单元主要线索是通过民主政治建设,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地位。
复习本单元时我们要理解人大制度、政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人民当家作主的关系。
理解党、人大与民族地区发展的关系。
立足整个教材,必须理解政府与民族地区发展的关系,民族地区发展与国际竞争力的关系。
重点理论
一个关系→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两种政策→我国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三个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四个优越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四个优越性
作业设计
《高考领航》第七课的练习案和《一遍过》第七课的习题
不足之处
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来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热门话题自己还有欠缺,需要听取备课组其他老师和所教学生反馈的课堂教学效果再做调整。
所谓说课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评委、同行、系统地口头表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
说课的基本步骤与内容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
从地位上、结构上、内容上、教育意义上等方面论述本节教材在本课\本书中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年龄特点、生活经验、认识问题的层次、程度、学生发展的需要等方面制定出三维学习目标。
3、教学重点、难点:
从教学内容、课标要求、学生实际、理论层次、对学生的作用等方面找出确立重点难点的依据并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依据《纲要》、课标的四性、新理念、新教法等理论具体说明将在课堂设计中运用那些方法。
这里可以从大的方面,从宏观上来说一下,具体详细可以放在下一个教学程序里说明。
如:
1、参与式
2、讨论式
3、互动式
4、体验式
5、研究性学习
6、谈话、对话、辩论、调查、情景模拟、亲历体验、小活动等
三、说学法
依据新的教学理念、学习方式的转变,说出所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方法。
达到体验中感悟情感、态度、价值观;活动中归纳知识;参与中培养能力;合作中学会学习。
四、说教学程序
主体部分:说出教学的基本环节、知识点的处理、运用的方法、教学手段、开展的活动、运用的教具、设计的练习、学法的指导等。
并说出你这样设计的依据是什么。
五、说板书
一般正规的说课如果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是要在说教学程序的过程中写出板书提纲的。
如果时间很紧张,你可以提前写在一张大纸上,张贴在黑板上也可以。
能够配合讲解适时出示,达到调控学生、吸引注意、使师生思路合拍共振的目的说出这样设计的理由。
如:能体现知识结构、突出重点难点、直观形象、利于巩固新知识、有审美价值等。
说课应遵循的四个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说课活动的前提
科学性原则是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说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是保证说课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科学性原则对说课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分析正确、透彻。
2、学情分析客观、准确,符合实际。
3、教学目
的的确定符号大纲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
4、教法设计紧扣教学目的、符合课型特点和学科特点、有利于发展学生智能,可行性强。
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说课活动的灵魂
说课是说者向听者战士其对某节课教学设想的一种方式,是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一种活动。
因此在说课活动小中,说课人不仅要说清其教学构想,还要说清其构想的理论与实际两个方面的依据,将教育教学理论与课堂教学时间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
1、说课要有理论指导。
2、教法设计应上升到理论高度。
3、理论与实际要
有机统一。
三、实效性原则--说课活动的核心
任何活动的开展,考试大都有其鲜明的目的。
说课活动也不例外。
说课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说课”这一简易、速成的形式或手段来在短时间内集思广益,检验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研能力,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因此,“实效性”就成了说课活动的核心。
为保证每一次说课活动都能达到预期目的、收到可观实效,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1、目的明确。
2、针对性强大。
3、准备充分。
4、评说准确。
四、创新性原则——说课活动的生命线
说课是深层次的教研活动,是教师将教学构想转化为教学活动之前的一种课前预演,其本身也是集体备课。
在说课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尤其是研究性说课,其实质就是集体备课。
在说课活动中,说课人一方面要立足自己的教学特长、教学风格。
另一方面更要借助有同行、专家参与评说众人共同研究的良好机会,树立创新的意识和勇气,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探索出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从而为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进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只有在说课中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才能使说课活动永远“新鲜”、充满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