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 二轮:第7讲 改革开放前的现代中国(1949~1978年)(专题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讲改革开放前的现代中国(1949~1978

年)

(满分85分,时间4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南宁二模)在“五四宪法”制定时,政协与人大之间的关系存在争议,引发了有关“两院制”的讨论。毛泽东认为把人民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民主集中制就讲不通了。据此可知,此后A.政协的职能发生重大转变

B.政协与人大具有较强互补性

C.人大与政协职能相互转化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待完善

解析根据材料“毛泽东认为把人民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民主集中制就讲不通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协不再代行人大的职能,故选A项;根据材料“毛泽东认为把人民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民主集中制就讲不通了”可知其讨论的是政治协商会议的地位问题,没有涉及政协与人大的关系,排除B项;人大是中国的权力机关,政协是统一战线组织,职能不能相互转化,排除C项;根据材料“毛泽东认为把人民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民主集中制就讲不通了”可知其讨论的是政治协商会议的地位问题,没有涉及政协与人大的关系,排除D项。

答案 A

2.(2019·山西大学附中模拟)1953年10月起,我国实行“统购统销”制度,即国家把农民生产的大部分粮食收购(统购),城市居民所需要的粮食全由国家统一供应(统销),严格禁止粮食自由买卖。后来,统购统销

的范围又继续扩大到棉花、纱布和食油。这一政策的实施

A.提供了工业发展的基本需求

B.有利于农村生产力的提高

C.标志着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

D.是对战时共产主义的模仿

解析据材料“1953年,国家把农民生产的大部分粮食收购(统购),城市居民所需要的粮食全由国家统一供应(统销)统购统销的范围又继续扩大到棉花、纱布和食油”,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国家开展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通过统购统销的方式,来为工业化提供资金,故选A项;依据所学,统购统销在于加强政府对于经济的调控能力,变革的是生产关系而非生产力,排除B项;依据所学,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排除C项;依据所学,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为了确保战争的胜利,而统购统销是为了工业化提供资金,实现工业化,排除D项。

答案 A

3.(2019·济宁模拟)下表为1952至1957年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比较表。对表中数据的变化最为合理的解释是

A.高增长率是“大跃进”运动的结果

B.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协调发展

C.重工业成就根源于中苏友好

D.粮棉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增幅较小

解析分析表格数据可以看出,粮食、棉花等农业产品产量提高幅度不大,受自然灾害的影响,故选D项;1958年“大跃进”运动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根据“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同1952年对比情况表”可知,从1952年到1957年,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工业产品产量增长率高于农产品产量增长率,特别是钢产量大幅度增加,反映此时优先发展重工业,排除B项;“中苏友好”属于外因,内因是根本原因,排除C项。

答案 D

4. (2019·宝鸡二模)陕西省普通高校本专科分科学生数比例表(%)

数据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陕西省高等教育的发展

A.适应了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

B.符合了工业化初步建立的具体国情

C.响应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D.客观上造成文科人数的腰斩式下降

解析由材料可知1956年工科、师范的比重明显上升,农科、医学、文科、理科比重明显下降,旨在为“一五”计划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培养人才,故选A项;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后初步建立工业化基础,排除B项;材料强调重理轻文而非德智体的均衡关系,排除C项;农科、医科、文科、理科人数的下降取决于国家政策而非高校教育发展,排除D项。

答案 A

5.(2019·淄博模拟)1955年万隆会议后,西方国家将数百亿美元从印尼、马来西亚、泰国等地转入香港银行,香港的银行家不得不将沉积的资金以极低的利息贷出。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向毛泽东和中央提出了利用

香港银行的国际游资引入国内建设的想法,毛泽东表示赞同。毛泽东意在

A.打破对外经济交往的孤立局面

B.重视与亚非国家的经济合作

C.创造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利条件

D.缓解“大跃进”运动造成的经济困难

解析题干中“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向毛泽东和中央提出了利用香港银行的国际游资引入国内建设的想法,毛泽东表示赞同”,可知毛泽东意在利用国际资金来发展我国经济,故选C项;打破对外经济交往的孤立局面是在与苏联等17国建立外交关系,排除A项;题干提及的是我国积极利用西方国家的资金,不是与亚非国家的关系,排除B项;“大跃进”造成的经济困难是在1959~1961年,排除D项。

答案 C

6.(2019·河南六市二模)下表为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部分成果。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采取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B.努力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

C.外交政策展现出务实自信的趋势

D.积极开展反殖反霸多边外交活动

解析据材料“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部分成果”可知这些成果是在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原则下取得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国际上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提供基本准则,“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这些显示了中国外交的务实自信风采,故选C项;不结盟外交是现代中国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中英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不属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排除B项;万隆会议是没

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但是日内瓦会议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所以不能得出积极开展反殖反霸多边外交活动,排除D项。

答案 C

7.(2019·乐山三模)1956年9月,陈云提出“主体”与“补充”思想,“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据此可知,当时我国A.正在探索经济管理体制

B.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C.试图逐步恢复市场经济

D.鼓励私营经济的独立发展

解析根据材料“1956年9月,陈云提出……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三大改造即将完成之际,我国积极探索经济管理的体制,故选A项;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建成社会主义,排除B项;“逐步恢复市场经济”与材料“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不符,排除C项;三大改造是对私有经济的公有制改造,排除D项。

答案 A

8.(2019·绵阳三模)这是1960年1月某杂志刊登的《引洮河水上山》,展现了当时甘肃为了解决干旱问题,在高山上修建水渠引水的场景。这可以用来反映我国

A.社会主义工业化在稳步中前进

B.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面貌

C.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D.经济体制改革释放了农村活力

解析1960年处于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引水上山抗旱生产,体现了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面貌,故选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