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循环经济引导产业新结构.pdf
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山东海洋产业发展策略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J un lo h n o gI si t f sn s n e h oo y o r a f a d n n t ueo iesa d T c n lg S t Bu
J n 01 u .2 0
VO . 4 N . I2 o 3
第2 4卷 第 3期
入、 高利用和废弃物 的低排放甚 至是零排放。它 能有效解决可持续发展的两大障碍一环境污染和 资源短缺 , 实施 可 持 续 战 略 的必 然 选 择 和 重 要 是 保证。 循环经济可以充分提高资源和能源 的利用效
率, 最大 限度 的减少 废 物排 放 , 保护 生态 环 境 。循
循 环经 济是把 可持续发 展 思想从 理 论提 升 到
2 海洋 产业 结构 不断 优化 , . 第一 、 二产 业稳 第 居 全 国前列 , 三产业 发展迅 速 。 第 3 海洋基 础 设 施 日臻完 备 , . 运输 能力 明显 提 高 。沿海港 口货 物 吞 吐 量 和海 运 客 运 量 明 显 增
变。
再利用原则 (es) r e 。属 于过程性控制原则 , u
目的是通过延长产品的服务寿命 , 来减少资源的 使用量和污染的排放量。在生产 中, 实行标准化
生产和模块化操作, 以提供便于更换 和修理的产 品部件; 在消费中, 要求人们对消费品进行修理而
不 是频繁更 换 。 再循环 ( 资源化 ) 原则 (eyl) rcc 。属 于输 出端 e。 Nhomakorabea。。
。。
。。
。。
’
5半 岛经济研 究 9
.o .o .o .o .o .o
基于循环经济理念 的山东海洋产业发展 策略
国发〔2005〕40 号《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国发〔2005〕4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已经2005年11月9日国务院第11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
制定和实施《暂行规定》,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将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建立责任制,狠抓落实,按照《暂行规定》的要求,结合本地区产业发展实际,制订具体措施,合理引导投资方向,鼓励和支持发展先进生产能力,限制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切实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各有关部门要加快制定和修订财税、信贷、土地、进出口等相关政策,切实加强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进一步完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体系。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家发展改革、财政、税务、国土资源、环保、工商、质检、银监、电监、安全监管以及行业主管等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机制,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增强产业政策的执行效力。
在贯彻实施《暂行规定》时,要正确处理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正确处理发展与稳定、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国务院二○○五年十二月二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引导社会投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一、二、三产业健康协调发展,逐步形成农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行动实施方案
**市循环经济行动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抓住浙江**群岛新区建设的重大机遇,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大力发展海洋生态经济,不断优化海洋生态环境,积极培育海洋生态文化,着力完善体制机制,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打造全国独特的群岛型花园城市,努力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二)发展目标。
从2011年起,经过五年努力,全市循环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循环型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资源利用效率和再生资源利用水平较快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绿色消费理念深入人心,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基本形成具有**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基本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环境质量提高与改善民生需求相适应,循环经济建设保持全省领先,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循环型产业不断扩大。
循环型产业发展模式广泛推广,生态循环农业、循环型工业、循环型服务业发展加快推进,培育形成一批支撑循环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循环型产业链构建取得成效,形成具有海洋经济特色的区域循环经济格局和较为完善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节能环保产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16%以上,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循环经济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利用效率继续保持全省前列。
到2015年,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72,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3%,单位建设用地生产总值比2010年提高20%。
循环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再生资源利用水平较快提高。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基本建成,资源化利用水平显著提升,工业废弃物、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的利用水平不断提高。
到2015年,县以上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8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4%,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置。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天津市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规划和天津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天津市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规划和天津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12.05•【字号】津政办发[2013]108号•【施行日期】2013.12.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海洋资源正文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天津市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规划和天津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津政办发〔2013〕108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13年9月2日印发《天津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规划》(发改地区〔2013〕1715号),2013年9月11日批复同意《天津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方案》(发改地区〔2013〕1766号)。
按照市人民政府要求,现将《天津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规划》和《天津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3年12月5日附件1:天津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规划(二○一三年九月)目录前言第一章发展条件和重大意义第一节综合优势第二节机遇和挑战第三节重大意义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战略定位第三节基本原则第四节发展目标第三章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第一节强化核心区第二节构建两条发展带第三节打造六大海洋产业集聚区域第四章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第一节提升发展现代海洋渔业第二节壮大发展先进海洋制造业第三节积极发展现代海洋服务业第五章发展海洋科技教育第一节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第二节加快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第三节打造海洋科技人才高地第六章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第一节节约集约利用海洋资源第二节保护修复海洋生态第三节综合防治海洋环境污染第四节建立健全海洋防灾减灾体系第七章完善涉海基础设施第一节有序推进港口建设第二节加强疏港交通体系建设第三节健全信息服务网络第四节强化能源基础设施第八章深化改革开放第一节创新政策体系和综合管理体制第二节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第九章规划实施第一节强化组织领导第二节加强监督检查前言天津市是我国直辖市之一,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也是我国对外开放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门户。
海洋循环经济引领产业新布局
纪后 ,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更有效
地 开 发 利 用 海 洋提 供 了支 撑 条 件 , 人 类进入 到全面 开发利用 海洋 的时代。
类 开 发 海 洋 的远 涉 基 地 和 前 进 支 点 , 开 发海 岛 ,对 于 建设 海 洋 经 济 强 国 有
在此背景下 , 我国也开始 日益重视海 学家预测,至迟到 2 世纪末 ,人类将 重大 意义 。要加 强海 岛基 础 设施 建 设 , 1 洋 战略 , 掀起 了 “ 蓝色革 命 ” 。 有十分 之一 的人 口移居海洋城市。诸 按 不 同 类 型 , 固地 制 宜 ,提 高其 产 业
◆王敏旋
济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海南国际旅
游 岛。这 些新 区 以沿海 开放城市 为 区段
开发依 托 ,河 口型开 发模 式 、海 湾型 开
预示着 我国已经开始从海岸线向海洋 发模式 、连片开 发模 式相 结合 的全 国海
岸带经济 体系 。
二 是 海 岛 海 洋经 济 区。海 岛 是 人
L 经
;鲥 发 晨 研 究
海洋循环经济 弓领产业新 布局 I
2 1 年 以来,山东半 岛蓝色经济 括 海 洋 可再 生 能源 的开 发 利 用 、海 水 01
区 、浙 江 海 洋 经济 发展 示 范 区、广 东 海 洋 经 济 综 合试 验 区 以及 设 立舟 山群 岛 新 区 规 划 等 4 地 区 的 战 略规 划相 个 继 获批 而上 升 为 国家 战略 。进入 2 世 l 利用 、海 洋 药物 开 发利 用 、海 洋工 程 、 深 海 采 矿 、海 洋 仪 器 设 备 制 造 等 。这 深处 进行探 索 。 今天 ,面对 陆地 资 源短 缺 的压力 , 人 类 又 把 目光 转 向海 洋 ,提 出了 “ 重 返海 洋” 2 世纪是 海洋 的世 纪” 、“ 1 。科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
划2023-11-04contents •引言•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总体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重点发展领域•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政策支持与保障目录contents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实施效果与成果展示•未来展望与建议目录01引言浙江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悠久的海洋开发历史。
背景介绍地理位置浙江省是中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具有较好的海洋经济发展基础。
经济基础国家对海洋经济发展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海洋经济发展。
政策支持将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海洋经济强省。
总体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海洋经济示范区;到2035年,全面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海洋经济强省。
阶段目标发展目标02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总体规划重点发展港口物流、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产业,打造核心都市区。
杭州湾区域宁波-舟山港区域温台沿海产业带提升港航服务水平,发展大宗商品交易、航运金融等高端服务业,建设国际航运中心。
以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为主导,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打造沿海产业升级示范带。
03区域布局0201优化渔业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养殖、远洋渔业等。
海洋渔业发展海洋工程装备、船舶修造等产业。
海洋装备制造提升海洋旅游服务品质,发展邮轮旅游、海岛旅游等。
海洋旅游支持海洋生物医药研发和产业化。
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宁波-舟山港核心地位,完善内河港和海港集疏运体系。
港口建设能源保障水利设施信息化加强海上油气、天然气等能源资源开发和利用,建设大型能源储备基地。
加强防洪排涝、水资源配置和水生态保护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智慧海洋信息平台,推动海洋产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03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重点发展领域总结词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建设海洋科技创新高地。
详细描述加强海洋科技创新的研发和应用,重点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等产业,打造全国重要的海洋科技创新基地。
海洋经济2024年海洋资源的新开发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路径
绿色低碳技术
推广绿色低碳技术,提高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 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强度。
循环经济模式
构建海洋循环经济模式,推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产业协同发展, 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目标。
蓝色碳汇建设
加强蓝色碳汇建设,保护和恢复滨海湿地、红树林等蓝色碳汇生态系 统,提高海洋固碳能力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全球及我国海洋资源现状
全球海洋资源储量丰富,但分布 不均,开发难度较大。
我国拥有长达1.8万公里的海岸 线和丰富的海洋资源,但开发利
用程度相对较低。
近年来,我国海洋经济快速发展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
高。
开发利用现状及问题
01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过度 ,部分物种濒临灭绝, 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02
05
CATALOGUE
产业链协同创新与区域合作机遇
上下游产业联动发展模式
海洋资源开发与利
用
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 海洋资源的开发效率与利用价值 ,包括海洋渔业、海洋油气、海 底矿产等领域。
海洋装备制造
发展高端海洋装备制造产业,提 升海洋工程装备的设计、制造和 集成能力,满足海洋资源开发、 海洋工程建设和海洋交通运输等 需求。
对话、技术交流和项目合作。
03
国际标准制定
参与制定国际海洋经济相关标准和规范,提升我国在国际海洋经济领域
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06
CATALOGUE
政策建议与未来展望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监管力度
01
建立健全海洋资源开发、保护和 管理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各方责 任和义务,为海洋经济的可持续 发展提供法制保障。
实施海洋强省战略 壮大海洋产业集群
实施海洋强省战略壮大海洋产业集群福建是中国的海洋大省,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超过陆域面积。
大陆海岸线曲折延绵3324公里,深水岸线资源富甲全国;人均浅海滩涂面积21倍于全国水平,海洋矿产和风能、潮汐能、波浪能等海洋能资源极为丰富。
为进一步发挥沿海省份的海洋资源优势,福建省计划到2021年建成厦门、福州两个亿吨大港,全省港口年货物吞吐量达3亿吨以上,其中集装箱吞吐量达1200万标箱,分别比2021年增长50%和1.4倍以上,形成规模化、专业化、信息化的东南沿海港口群,以进一步打造中国东南沿海海洋强省。
一、福建“海洋产业集群”的优势分析及对推动福建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一)福建培育“海洋产业集群”促经济发展的优势分析福建地处东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地处长江和珠江三角洲之间,与浙江、江西、广东交界,毗邻港澳,产业龙头企业可以加强与这些地区的经济协作和交流。
目前,福建已制定了闽台产业对接规划,必将推动福建经济的发展,是它的区位优势。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海洋经济体系,是它的体制优势。
福建省海洋资源丰富,拥有“渔、港、景、油、能”五大优势资源。
近海有海洋生物2000多种,其中鱼类752种,发展海洋水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海岸带和近海海域蕴藏着大量矿产资源。
已发现的矿产有60余种,有工业利用价值的20余种,矿产地300余处。
海峡油气资源丰富,据调查油气资源总量2.9亿吨。
全省沿海风能资源丰富。
并有利用潮汐、波浪、海流、温差发电的广阔前景。
沿海风光秀丽。
气候宜人,拥有丰富多彩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是天然的度假和旅游胜地。
发展海洋产业集群前景十分广阔。
此外。
福建内陆的非金属和金属的矿种多,林产、水产、农产、水力资源丰富,也为建设海洋产业集群提供良好的资源条件,是它的资源优势。
福建沿海有大小港湾125处,深水港湾22处,深水港口岸线资源居全国首位,沙埕湾、三都澳、罗源湾、松下港、江阴湾、湄洲湾、厦门湾、东山湾等,都是福建的大型深水良港,目前已建成或正在建设的高速公路网以及铁路网,使福建形成以港口为起点,航道、公路网及铁路网为连线,辐射内陆、台湾和世界各地的主要通道和枢纽,依托其得天独厚的交通条件,吸引更多的重化工企业前来投资,促进临港重化产业的相对积聚,形成重化产业集群,实现福建工业结构由轻型向重化工业转变,是它的交通优势。
福建海洋经济发展简介
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
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海水资 源综合利用等。
海洋工程与装备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渔业装备 、海洋环保装备等。
福建海洋经济的科技创新体系
海洋科研机构
海洋科技人才
加强与国内外海洋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以 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 海洋科技创新体系。
加强海洋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科技 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1
第一产业以渔业为主导,以海洋捕捞、海水养 殖、海产品加工为支柱产业。
2
第二产业以临港工业和港口物流业为主导,以 港口建设、临港工业、能源产业、仓储物流为 支柱产业。
3
第三产业以旅游业为主导,以旅游观光、休闲 度假、文化创意为支柱产业。
福建海洋经济的产业布局特点
港口城市和沿海城市为发展中心
福建沿海城市包括福州、厦门、漳州、泉州等城市,这些城市依托海洋资源和港口优势, 发展海洋经济,成为福建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
福建海洋经济发展简介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福建海洋经济发展概述 • 福建海洋经济的产业布局与结构 • 福建海洋经济发展的优势与制约 • 福建海洋经济的前沿技术与创新 • 福建海洋经济的企业家与人才 • 福建海洋经济的社会文化与生态环境
01
福建海洋经济发展概述
福建海洋经济的地位与作用
海洋经济成为福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03
海洋经济合作不断扩大
福建加强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的海洋经济合作,推动人才、技术、资金
等要素的跨区域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了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
03
福建海洋经济发展的优势与制约
福建海洋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地理位置优势
福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 ,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福建省海洋经济促进条例
福建省海洋经济促进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3.11.23•【字号】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14届〕第16号•【施行日期】2024.01.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海洋资源正文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十四届〕第十六号《福建省海洋经济促进条例》已由福建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于2023年11月23日通过,现予公布。
本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3年11月23日福建省海洋经济促进条例(2023年11月23日福建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产业发展第三章科技创新第四章生态保护第五章文化兴海第六章开放合作第七章闽台融合第八章服务保障第九章监督管理第十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落实海洋强国战略,促进本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山海协作,打造高水平的“海上福建”,加快建设海洋强省,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海洋经济及其管理与服务相关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海洋经济是指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各类产业活动,以及以各种投入产出为纽带、与海洋产业构成技术经济联系的生产和服务活动总和。
第三条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应当坚持新发展理念,遵循陆海统筹、生态优先、创新驱动、集约开发、开放合作的原则。
第四条省、沿海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和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应当加强对海洋经济促进工作的领导,负责海洋政策制定、重要规划编制、重点产业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公共资源利用等重大决策,督促落实有关政策措施,统筹海洋经济发展。
其他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区域涉海产业发展情况,建立相应协调机制,解决海洋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第五条省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部门负责牵头本省海洋经济促进工作。
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确定的承担海洋经济工作的部门负责牵头推进本区域内海洋经济促进工作。
海洋主要产业循环经济模式应用与推广研究——以天津北疆电厂循环经济项目为例
效 率 由 4 . %提高到 5 . 51 6 5 %,在提 高全厂热效 7
浓 海 水 制 盐 : —— 海 水 淡 化 后 的浓 缩 海 [程
1 北疆 电厂循 环经 济模式 简介
天 津 北 疆 发 电 厂 位 于 天津 市 汉 沽 区 ,其 充 分 发 挥 当地 资 源条 件 ,形 成 了 “ 电 一 海 水 淡 发
化一 浓 海 水 制 盐一 盐 化 工 一 废 物 资 源 化 再 利
(. 1 天津大学 ,天津 30 7 ;2 国家海洋信息 中心 ,天津 3 0 7 ) 00 2 . 0 11
摘 要 :天 津北疆 发 电厂 “ 电水 盐”模 式是 海 洋领 域发 展循 环 经济 理念 的重 大 实践 。本 文 围绕北 疆 电厂循环 经 济发展模 式 ,探 讨其 对 经济 、社会 以及环 境保 护 的贡 献 ,并提 出推 广 该模 式 的建议 。 关键 词 :循环 经 济 ;模 式 ;推 广 中图分 类号 :F 2 . 145 文献标 志 码 :A 文章编 号 :2 9 — 6 7 2 1 )2 0 4 — 6 0 5 14 (0 1 0 — 0 6 0
第 1 卷
第 2期
海
洋
经
济
Vo . No 2 I1 . Ap
MARI NE EC0 NOMY
【 索与实践 】 探
海洋 主要产 业循 环经济模式应 用与推广研 究
— —
以天 津 北 疆 电厂 循 环 经 济 项 目为例
于 海淼 ,李长 如 2 ,赵鹏 2
五 个 部 分 组 成 ,分 别 为 发 电工 程 、海 水 淡 化 工 程 、浓 缩 海 水 制 盐 工 程 、盐 化 工 及 废 弃 物 综 合
海洋循环经济
海洋循环经济1发展海洋循环经济,构建和谐人海关系的内在联系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地处太平洋西岸,海岸线长达18000多公里,接近陆地领土面积的三分之一,海洋生物2万多种,海洋石油资源量约240亿吨,天然气资源量14万亿立方米,滨海砂矿资源储量31亿吨。
理应指出,海洋所蕴藏的巨大潜在资源和水平将为21世纪中国的和平崛起、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不可或缺的物质条件。
21世纪,海洋将成为解决我国资源、人口、环境问题的主要出路。
所以,准确理解和处理好发展海洋循环经济和构建和谐人海关系的内在联系,已经成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1)发展海洋循环经济是构建和谐人海关系的前提。
毋庸质疑,发展是以提升人类生活质量为宗旨。
发展海洋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构建和谐人海关系的前提和基础。
海洋循环经济是在可持续意义下强调发展,不超越生态环境系统的更新水平,实现海洋生态的良性循环。
其实质是一种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模式,把发展经济看作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进化过程。
其过程是一个“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通过延长产业链,在系统内实行“废弃物”全面回收、再生资源化、循环利用。
循环经济的目标不是高能耗、高产出、污染严重的物质文明,而是高效率、高科技、低消耗、低污染、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健康持续的生态文明。
所以,海洋生态的可持续性、高效性、和谐性和自我调节是海洋经济发展所依赖的环境系统,是新时代人海关系和谐的前提因素。
发展海洋经济就是要实现一条从对立型、征服型、污染型、掠夺型、破坏型向和睦型、协调型、恢复型、建设型、闭合型演变的人海和谐生态轨迹,实现从只追求经济利益的一维繁荣走向社会、经济、生态、健康、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多维立体繁荣。
(2)构建和谐人海关系是发展海洋循环经济的目标。
人海关系即人类与海洋之间的关系,是人地关系的一种类型,其主要反映在人类对海洋的依赖性和人类的能动性两方面。
海洋循环经济.doc
海洋循环经济1发展海洋循环经济,构建和谐人海关系的内在联系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地处太平洋西岸,海岸线长达18000多公里,接近陆地领土面积的三分之一,海洋生物2万多种,海洋石油资源量约240亿吨,天然气资源量14万亿立方米,滨海砂矿资源储量31亿吨。
应当指出,海洋所蕴藏的巨大潜在资源和能力将为21世纪中国的和平崛起、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不可或缺的物质条件。
21世纪,海洋将成为解决我国资源、人口、环境问题的主要出路。
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发展海洋循环经济和构建和谐人海关系的内在联系,已经成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1)发展海洋循环经济是构建和谐人海关系的前提。
毋庸质疑,发展是以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为宗旨。
发展海洋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构建和谐人海关系的前提和基础。
海洋循环经济是在可持续意义下强调发展,不超越生态环境系统的更新能力,实现海洋生态的良性循环。
其实质是一种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模式,把发展经济看作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进化过程。
其过程是一个“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通过延长产业链,在系统内进行“废弃物”全面回收、再生资源化、循环利用。
循环经济的目标不是高能耗、高产出、污染严重的物质文明,而是高效率、高科技、低消耗、低污染、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健康持续的生态文明。
因此,海洋生态的可持续性、高效性、和谐性和自我调节是海洋经济发展所依赖的环境系统,是新时代人海关系和谐的前提因素。
发展海洋经济就是要实现一条从对立型、征服型、污染型、掠夺型、破坏型向和睦型、协调型、恢复型、建设型、闭合型演变的人海和谐生态轨迹,实现从只追求经济利益的一维繁荣走向社会、经济、生态、健康、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多维立体繁荣。
(2)构建和谐人海关系是发展海洋循环经济的目标。
人海关系即人类与海洋之间的关系,是人地关系的一种类型,其主要反映在人类对海洋的依赖性和人类的能动性两方面。
基于产业体系的辽宁省海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2 l世 纪 人 类 在 开 发 利 用 海 洋 资 源 、 发 展 海 洋 经 济 的 同 时 面 临 着 一 个 崭 新 的 问 题 , : 洋 即 海
岛) 都有不 同程度 的淡水 资源短 缺及 电力 等其他
能源 的缺 口问题 ,近 海 渔业 资 源 逐 年 减少 , 锦 州 、 口等 地 已 多 年 没 有 鱼 汛 , 有 少 量 海 蜇 生 营 只
产 。 辽 宁省 范 围 内 的 渤 海 、 海 海 域 环 境 质 量 也 黄
资源濒临枯竭 、 海洋生 态环境恶 化与海 洋经济 发
展 的 矛 盾 。根 据 美 国世 界 观 察 研 究 所 发 布 的 《 世 界 现 状 》 研 究 报 告 : 类 目前 正 在 以 每 年 6 的 人 % 的 速 度 失 去 淡 水 生 态 系 统 , 每 年 4 的 速 度 失 以 % 去 海 洋 生态 系统 。在 未 来 3 0年 ,世 界 将 失 去 7 % 的 珊 瑚 礁 ( 瑚 礁 里 寄 存 着 2 %的 海 洋 生 0 珊 5
一
。
文 章 基 于 产 业 体 系 角 度 , 结 辽 宁 海 洋 循 环 经 济 发 展 模 式 , 出育 苗 业 、 水 增 总 指 海
养 殖 业 、 产 加 工 业 、 盐 业 及 盐 化 工 业 、 洋 石 油 和 天 然 气 业 、 海 造 船 业 、 海 水 海 海 滨 滨 旅 游 业 的 循 环 经 济 模 式 并 指 出海 洋 资 源 的 高 效 综 合 利 用 的 核 心 是 海 水 直 接 利 用 和海水 淡 化 , 快辽 宁海 洋循 环经 济发展 的对策建 议 是 : 强对循 环 经济 的 宣传 、 加 加 构 建 有 利 于 循 环 经 济 发 展 的 政 策 体 系 、 立 循 环 经 济 的 绿 色 技 术 支 撑 体 系 、 育 适 建 培
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
促进全国经济的均衡发展。
吸引外资和国际合作
发展海洋经济将吸引更多的外资和国 际合作,促进我国海洋产业的国际化
发展。
海洋产业升级的预期成果
优化海洋产业结构
通过支持新兴海洋产业的发展, 促进传统海洋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实现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
加强地方与部门之间的沟通合作
推动沿海各地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形成合力 ,共同推进海洋经济发展。
3
制定实施细则和配套政策
针对国家层面的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制定实施细 则和配套政策,确保各项任务得以顺利实施。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财政政策
加大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投入力度,通过财政专项资金、补贴、税收 优惠等措施,支持海洋产业的发展。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
增加对海洋科技研发的投入,支持重大科技 项目实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加快海洋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提高 海洋产业的技术水平,降低成本。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参与国际海洋事务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海洋事务合作,加强与其他国 家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全球海洋经济发 展。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 验
提升环境监测和治理能力
加大对海洋环境监测和治理的投入,提升我国在海洋环境保护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促进绿色发展
推动绿色发展理念在海洋经济发展中的应用,推广清洁能源和环保技术,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双赢。
对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影响及贡献
01
提升国际竞争力
通过发展海洋经济,提高我国在国际 竞争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成为全球海 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
通过规划的实施,可以进一步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提高海洋产业的技术含量和附 加值,增强国家的海洋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同时也可以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社 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创新海洋科技读后感
创新海洋科技读后感当我看完了创新海洋科技后有了很多的感想。
海洋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
实施海洋科技创新,有利于推动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增长,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海洋产业,提升海洋经济整体竞争力,实现海洋经济增长方式从海洋资源消耗型向海洋资源节约型的转变,有利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实施海洋科技创新,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1)大力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促进海洋资源科学利用。
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是现代海洋经济发展最具潜力的新兴领域,大力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可以提升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和整体水平。
因此,应在吸收和采用国际最新科技成果的基础上,组织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发展我国的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矿产资源开发、海域资源和环境评估技术、海洋信息技术等方面加快发展步伐。
(2)通过科技创新,积极扶持新兴海洋产业。
新兴海洋产业的发展,要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提升海洋经济整体竞争力。
因此,应努力建设一批新兴海洋项目和海洋产业区,逐步形成特色鲜明、优势明显、产业聚集力和带动力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提升、竞争力强的海洋产业聚集区和产业集群。
(3)支持和鼓励海洋循环经济技术创新。
发展海洋循环经济就是要依托循环经济创新技术,以海洋资源的高效与循环利用为核心,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形成海陆大循环的经济发展模式。
国家应出台发展海洋循环经济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发展海洋循环经济的科技创新促进机制。
(4)加快海洋生物技术开发,发展海水综合养殖业。
近年来,由于我国海水养殖业面积的大量增加,加剧了海洋环境污染,导致大量海洋生物死亡,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海洋生物技术的开发,为海水科学养殖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
当前,在海水养殖方面应采取科学的养殖方法,建立海上养殖区环境管理制度和标准,编制海域养殖区域规划,合理控制海域养殖密度和面积。
蓝色经济引领未来经济发展
创新性
蓝色经济以科技创新为驱动, 推动海洋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提高海洋经济的附加值。
融合性
蓝色经济促进了不同产业之间 的融合,实现了产业链的完善 和升级,推动了经济的全面发
展。
蓝色经济的发展趋势
多元化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蓝色经济将从单 一的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等向多元化领域发展,如海 洋新能源、海洋生物医药等。
资源优势
蓝色经济以海洋资源为基础,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 通过合理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产业优势
蓝色经济涉及的产业领域广泛,包括渔业、航运、港口、石油化工 等。这些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就业和经济增长。
区位优势
蓝色经济所涉及的地区通常具有较好的地理位置和港口条件,有利 于国际贸易和物流运输。
区域合作加强
国际间蓝色经济的合作将进一步加强,通过政策沟通、设 施联通、贸易畅通等实现互利共赢。
技术创新引领
未来蓝色经济的发展将更加依赖于科技创新,如海洋探测 技术、海洋环保技术等将为蓝色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
02
蓝色经济对未来经济发展 的影响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优化产业结构
蓝色经济的推进将加大对海洋产业的投资,促进产业结构由传统产 业向新兴海洋产业转型,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01
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要重视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
和修复,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促进产业融合
02 推动蓝色经济相关产业之间的融合与合03
积极参与国际蓝色经济发展合作,共同开发利用海洋
资源,推动全球蓝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05
发展蓝色经济的政策建议
发展海洋经济
论海洋经济发展中的结构优化张晓丽(中共天津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天津300191)摘要:海洋经济是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对海洋产业进行结构优化和调整就成为当前必须进行的工作,但在调整过程中,必须遵循统一原则、高新技术原则、高新产业原则、产业集群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使海洋经济的效用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关键词:海洋经济发展结构优化国家“十二五”规划对发展海洋经济做出了清晰部署,强调要“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
”不容否认,自“十一五”以来,海洋经济发展对提升国民经济综合竞争力、优化东部沿海地区产业结构、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增加社会就业、有效维护国家权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如海洋生产总值从“十五”末期的1.77万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3.8万亿元,占沿海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从“十五”末期的15%增长到2010年的近16%,海洋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速达到13.5%,涉海就业人员超过3300万人。
海洋经济作为一个整体,当其发展到一定程度,本身的结构化就面临着调整,而如何优化海洋产业结构也就成为人们当前关注的重点,所以“十二五”规划提出了“积极发展海洋油气、海洋运输、海洋渔业、滨海旅游等产业,培育壮大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
加强海洋基础性、前瞻性、关键性技术研发,提高海洋科技水平,增强海洋开发利用能力。
深化港口岸线资源整合和优化港口布局。
制定实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的优化方案。
一、当前海洋经济中的产业结构分布当前,全球经济正由陆地经济为主向以海洋经济为中心的发展模式转变。
应该说,随着社会的进步,今后一段时期将是海洋经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实现海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攻坚期,所以必须全面提升海洋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把促进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中国海洋经济各行业发展现状及相关政策建议
第2期 2017年6月上海建桥学院学报No.2Jun.2017中国海洋经济各行业发展现狀及相关政策建议万元张效莉刘依阳摘要:研究海洋经济,需要了解海洋经济的构成及相关行业的发展现状。
海洋经济的发展与宏观经济 的态势相关度较高。
和GDP数据一样,最近几年海洋经济步入了新常态,发展增速明显放缓。
数据显示,海洋 经济结构正不断优化,第三产业比重从52.43%上升到62.40%,第二产业比重从13.69%上升到21.1%,传统 的海洋旅游产业、海洋运输业等占到了海洋经济总量的62%以上。
在此基础上调整,需要制定和颁布相关优 惠政策,适当引入金融资本,引导如海洋电力业、海洋生物医药和海水利用业的发展。
关键词:海洋经济;宏观经济;产业政策_、海洋经济及其重要性现代海洋经济包括为开发海洋资源和依赖海洋 空间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以及直接或间接地为开发 海洋资源及空间提供相关服务的产业活动,这些产 业活动所形成的经济集合均被视为现代海洋经济范 畴。
国内的学者普遍认为,海洋经济是未来中国经济 的增长点。
向云波、徐长乐、戴志军认为,随着社会经 济的高速增长,陆域资源、能源和空间的压力与日倶 增,人类已将社会经济发展的视野逐渐转向资源丰 富、地域广袤的海洋,未来海洋必将成为社会经济活 动的主战场之一[1]。
他们还认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一个重 要着力点。
当前,海洋工程技术、海洋医药与生物技 术、海洋化工技术、海水产品精深加工等领域都是国 际技术创新的前沿,海洋产业尤其是海洋新兴产业 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此外,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 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立足点。
随着人类对海洋 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海洋环境保护与人类生产 活动之间的协调发展日显重要,发展海洋经济能推动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发展,修补和维系生态环境,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以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以及设立舟山群岛新区规划等4个地区的战略规划相继获批而上升为国家战略。
进入21世纪后,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更有效地开发利用海洋提供了支撑条件,人类进入到全面开发利用海洋的时代。
在此背景下,我国也开始日益重视海洋战略,掀起了“蓝色革命”。
从“绿色”到“蓝色”当前人类社会正面临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全球气候变化等严峻挑战,开发海洋,发展海洋事业已成为解决这些全球性问题的重要战略举措和主攻方向。
海洋资源种类繁多,并且含量也巨大,就目前人类所能了解到的,就有水资源、矿物资源、食物资源、海水能源和海洋药物。
沿海城市水资源匮乏的现状,海水通过淡水处理可以极大的缓解人类目前水资源匮乏的问题。
矿产资源是目前人类应用最多的海洋资源,从海水中也能提取出大量的矿物,如果将1立方千米海水中溶解的物质全部提取出来,除了9.94亿吨淡水以外,可生产食盐3052万吨、镁236.9万吨、石膏244.2万吨、钾82.5万吨、溴6.7万吨,以及碘、铀、金、银等等,可见海洋资源的丰富价值;海中也含有大量的食物资源,除了鱼类之外,仅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年产量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年产小麦总量的15倍以上。
海洋中的生物,不仅是食物,也是珍贵的药材,海洋深处还有更丰富更宝贵的资源等着人们去探索,去发掘。
我国目前已经开始逐渐重视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的开发和投入计划成为此次“十二五”规划的最大亮点,将重点发展新兴产业,包括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海水利用、海洋药物开发利用、海洋工程、深海采矿、海洋仪器设备制造等。
这预示着我国已经开始从海岸线向海洋深处进行探索。
今天,面对陆地资源短缺的压力,人类又把目光转向海洋,提出了“重返海洋”、“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
科学家预测,至迟到21世纪末,人类将有十分之一的人口移居海洋城市。
诸如海上人工岛、海上工厂、海上城市、海上走廊、海上牧场、海上机场、海上油库、海上公园等。
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发展和增长,唯有人类重返海洋、开发海洋,从陆地“绿色”经济向海洋“蓝色”经济转型,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才有希望,才有未来。
从“局部”到“布局”从“十二五”开始,国家强调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海洋经济发展,从局部主要的环渤海经济圈、长江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形成北起辽宁沿海经济带,经东部沿海多个省市,南至海南国际旅游岛,一条完整的沿海区域蓝色经济带发展布局已经基本形成。
这条海洋经济带以海洋为地域空间、以海洋自然资源和空间为利用对象、以海洋产业为经济主体的经济带。
海洋经济带整合了各地局部发展开发海洋经济到整体布局不同类别海洋经济区。
一是海岸海洋经济区。
海岸带是海陆的交接带和过渡带,陆海两类经济荟萃,生产力内外双向辐射,因此成为社会经济地域中的“黄金地带”,可视为我国的“海洋第一经济带”。
从北往南看十二五期间将形成整个沿海区域蓝色经济带。
包括辽宁沿海经济带、河北曹妃甸工业区、天津滨海新区、河北渤海新区、江苏沿海经济带、福建海西经济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海南国际旅游岛。
这些新区以沿海开放城市为区段开发依托,河口型开发模式、海湾型开发模式、连片开发模式相结合的全国海岸带经济体系。
二是海岛海洋经济区。
海岛是人类开发海洋的远涉基地和前进支点,开发海岛,对于建设海洋经济强国有重大意义。
要加强海岛基础设施建设,按不同类型,固地制宜,提高其产业结构等级,实行组群开发、据点式开发,发展外向型经济,把我国海岛建成“海洋第二经济带”。
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揭开了中国发展海岛海洋经济的新篇章。
三是沿海打造布局鲁、浙、粤三个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示范区。
在黄海区域,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中国“十二五”开局之年首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中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
东海区域,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打造“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为空间布局的海洋经济大平台。
在南海区域,与山东、浙江两省相比,广东省作为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在综合开发和区域合作方面将承担更多的使命。
《规划》赋予广东与我国港澳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北部湾、海南省乃至东盟合作的先行先试权。
去年初,《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以把海南建成为我国最大的海洋旅游中心、世界一流的海洋度假休闲旅游胜地为目标。
四是公海渔业海底矿产资源经济开发区。
积极进行公海水产资源利用。
发展相应捕捞加工技术,扩大公海渔业规模和积极发展与其他国家合作的远洋渔业。
提高国际海底区域矿产资源勘探开发能力,在国际海底管理局批准的区域内,建设采矿区。
还应开展钴结壳、多金属软泥、海底硫化物勘探,以及深海生物基因研究和开发。
宁波需创新路径到“可持续”纵观国内外海洋经济的发展历程,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循环经济是未来的发展大趋势,,基于此发展理念迅速地被世界各海洋大国应用于海洋开发领域,现在已有部分国家在海洋政策中明确提出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管理原则。
发展海洋循环经济已成为海洋开发的理想模式。
宁波作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核心示范区,构建宁波海洋循环经济体系,从根本上缓解海洋环境保护与海洋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冲突,是宁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四好示范区”社会发展战略选择,符合当今世界发展主潮流。
海洋循环经济发展路径应当在生态经济观的引领下,宁波加快发展海洋循环经济需创新实现途径。
一是创新不同层面实现环境。
海洋循环经济的实现途径总体来说可以从三个层面来实现,即海洋企业内部的小循环、海洋产业间区域层面的中循环和海洋社会整体层面的大循环。
创新政府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要从政策支持力
度上推动更要在新理念倡导和法律法规层面上加以推动。
二是创新构建海洋经济产业闭环网体系。
基于海洋经济固有资源集群化布局组建海洋循环经济产业闭环网体系。
以海洋经济核心资源为基点,在不同产业、不同生产部门和自然系统满足生态价值最大的要求,以形成集群化布局,通过区域空间内的物质能量、空间格局及人类生态关系的优化,实现海洋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形成外部有害物质零排放或最小排放的可持续生态综合区。
如宁波——舟山区域以港口资源构建高效利用海洋经济,在宁波-舟山区域形成港口海运业、临港工业、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和海洋新兴产业集群化产业形态。
三是创新临港工业集群生态化、循环化。
目前宁波海洋经济的主体是石化、钢铁、电力、船舶、重型机械、重型装备等临港工业。
这些临港工业需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点,突出科研创新与精工制造,着力加强临港工业的绿色化、高端化,积极有序淘汰落后产能、污染环节的企业,推进临港工业基地生态化、循环化改造,积极做强临港工业中的高加工、高科技产品,形成具有国际规模和竞争力的企业集团、产业集群。
四是创新循环经济模式的海洋新兴产业。
尽管海洋生物、海洋能、深海矿产勘测开采、海水综合利用、海洋旅游等新兴产业目前在宁波规模尚不大,但未来发展潜力巨大,抢占先机可赢得未来。
五是创新港航服务业完善海港经济产业链。
宁波要重点构筑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支撑系统“三位一体”的港航服务体系,应积极完善疏港公路、铁路、内河航道网络的同时,更加重视多式联运系统建设,重点解决港口与铁路、铁路与公路、民用航空与地面交通等枢纽衔接问题。
六是以创新技术体系为支撑发展海洋循环经济。
海洋循环经济是一种先进的生产方式,除需要改变发展经济观念、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与改善产业结构体系外,技术的创新也是必不可少的要素。
为此,应当进一步深化科技创新和海洋科技人才的培养,建设一批以企业技术中心、行业技术服务机构和有关科研院所为重要支撑的技术创新体系,从而为在产业范围内广泛实施清洁生产方式提供技术支撑。
同时,为进一步提高海洋经济产业间的协调性和可循环性,应深入研究海洋经济产业价值创造原理,延长产业链,增加价值创造的新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