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颈部肌肉解剖PPT课件
合集下载
头颈部肌肉ppt参考课件
![头颈部肌肉ppt参考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39822e3a45177232e60a238.png)
2、运动下颌关节的肌肉属于咀嚼肌,包括咬肌、 颞肌、翼内肌、翼外肌,分布于下颌关节周围, 参与咀嚼运动。
❖.肌腹 muscle belly 主要由肌纤维
肌腹
构成,色红,柔软,具有收缩功能。
❖ 肌腱是肌腹两端的索状或膜状致密 结缔组织,便于肌肉附着和固定。
肌腱
❖ (一)枕额肌 occipitofrontalis 包括额腹、枕腹 和二者之间的帽状腱膜 。额腹和枕腹分别位 于额部、枕部的皮下。帽状腱膜很坚韧,与皮 肤结合紧密,与其深面的骨膜之间结合疏松, 故头皮可在颅骨表面滑动。头皮外伤时,常可 在腱膜深面形成血肿或撕脱。枕腹起自枕骨, 额腹止于眉部皮肤。作用:两腹收缩可紧张帽 状腱膜。额腹收缩还可扬眉、皱额。 颅顶由浅至深分为五层:皮肤 、浅筋膜 、 帽状腱膜 及枕额肌 、腱膜下疏松组织 、颅骨 外膜 。前三层结合紧密难以分开,称为头皮 。
舌骨下肌的作用:牵拉舌骨和喉向下。甲状舌骨肌 在吞咽时还可提喉向上,使其靠近舌骨。
颈深肌群
颈深肌群 :位于脊柱颈段两侧,包括前斜角肌 、中斜 角肌 和后斜角肌 。
三者均起自颈椎横突。前、中斜角肌向下止于第1 肋骨,后斜角肌向下止于第2肋骨。前、中斜角肌和第 1肋之间的三角形裂隙,称斜角肌间隙 ,其中有臂丛 神经和锁骨下动脉通过,故临床上可在此间隙进行臂 丛神经阻滞麻醉。在病理情况下,造成此间隙的狭窄, 可引起臂丛神经、血管受压,使患肢发生麻木、疼痛 和运动障碍等。
作用:上提第1、2肋,助深吸气。如肋骨固定, 一侧收缩可使颈屈向同侧;两侧同时收缩使颈前屈。
后斜角肌 斜角肌间隙
头颈肌
❖ 斜角肌间隙
前、中斜角肌与 第一肋之间的空 隙,有锁骨下动 脉和臂丛通过。
练习题
❖1、一侧胸锁乳突肌收缩可使( ). A、头屈向同侧,面转向对侧
❖.肌腹 muscle belly 主要由肌纤维
肌腹
构成,色红,柔软,具有收缩功能。
❖ 肌腱是肌腹两端的索状或膜状致密 结缔组织,便于肌肉附着和固定。
肌腱
❖ (一)枕额肌 occipitofrontalis 包括额腹、枕腹 和二者之间的帽状腱膜 。额腹和枕腹分别位 于额部、枕部的皮下。帽状腱膜很坚韧,与皮 肤结合紧密,与其深面的骨膜之间结合疏松, 故头皮可在颅骨表面滑动。头皮外伤时,常可 在腱膜深面形成血肿或撕脱。枕腹起自枕骨, 额腹止于眉部皮肤。作用:两腹收缩可紧张帽 状腱膜。额腹收缩还可扬眉、皱额。 颅顶由浅至深分为五层:皮肤 、浅筋膜 、 帽状腱膜 及枕额肌 、腱膜下疏松组织 、颅骨 外膜 。前三层结合紧密难以分开,称为头皮 。
舌骨下肌的作用:牵拉舌骨和喉向下。甲状舌骨肌 在吞咽时还可提喉向上,使其靠近舌骨。
颈深肌群
颈深肌群 :位于脊柱颈段两侧,包括前斜角肌 、中斜 角肌 和后斜角肌 。
三者均起自颈椎横突。前、中斜角肌向下止于第1 肋骨,后斜角肌向下止于第2肋骨。前、中斜角肌和第 1肋之间的三角形裂隙,称斜角肌间隙 ,其中有臂丛 神经和锁骨下动脉通过,故临床上可在此间隙进行臂 丛神经阻滞麻醉。在病理情况下,造成此间隙的狭窄, 可引起臂丛神经、血管受压,使患肢发生麻木、疼痛 和运动障碍等。
作用:上提第1、2肋,助深吸气。如肋骨固定, 一侧收缩可使颈屈向同侧;两侧同时收缩使颈前屈。
后斜角肌 斜角肌间隙
头颈肌
❖ 斜角肌间隙
前、中斜角肌与 第一肋之间的空 隙,有锁骨下动 脉和臂丛通过。
练习题
❖1、一侧胸锁乳突肌收缩可使( ). A、头屈向同侧,面转向对侧
《头颈、躯干肌》课件
![《头颈、躯干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55bd09f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24.png)
俯身杠铃划船
双手持杠铃俯身撑地,单手将杠铃拉 至腰部侧面,再缓慢放下,换另一只 手进行,重复多次。
04
头颈、躯干肌的疾病与预 防
颈部肌肉拉伤
颈部肌肉拉伤
颈部肌肉拉伤是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 ,通常是由于突然的扭伤或过度伸展 引起。
症状
治疗
对于轻度颈部肌肉拉伤,休息和冰敷 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严重的颈部 肌肉拉伤,可能需要使用颈托固定、 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
05
头颈、躯干肌的康复与保 养
颈部肌肉康复与保养
颈部肌肉康复
颈部肌肉的康复主要通过物理治疗和运动疗法来实现。物理治疗包括电刺激、超声波等,以促进肌肉血液循环和 缓解疼痛。运动疗法则包括颈部伸展、颈部力量训练等,以增强颈部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颈部肌肉保养
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低头看手机或电脑。定期进行颈部伸展和按摩,以缓解颈部肌肉的紧张和疲 劳。
《头颈、躯干肌》ppt课件
目录
• 头颈、躯干肌概述 • 头颈、躯干肌的起止点及功能 • 头颈、躯干肌的锻炼方法 • 头颈、躯干肌的疾病与预防 • 头颈、躯干肌的康复与保养
01
头颈、躯干肌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头颈、躯干肌是指位于头部、颈部和躯干部位的肌肉,是人体重要的运动器官 之一。
分类
头颈、躯干肌可分为头肌、颈肌、躯干肌等不同类型,其中头肌包括面部肌肉 和咀嚼肌;颈肌包括颈浅肌、颈中肌和颈深肌;躯干肌包括胸肌、背肌、腹肌 和膈肌等。
胸部肌肉康复与保养
胸部肌肉康复
胸部肌肉的康复主要通过运动疗 法来实现。运动疗法包括胸肌伸 展、胸肌力量训练等,以增强胸 部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胸部肌肉保养
保持良好的姿势,避免长时间弯 腰驼背。定期进行胸部伸展和按 摩,以缓解胸部肌肉的紧张和疲 劳。
颈部解剖、颈肿物PPT课件
![颈部解剖、颈肿物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afbdc44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67.png)
颈部解剖、颈肿物 PPT课件
目录
• 颈部解剖 • 颈肿物概述 • 颈肿物病理类型 • 颈肿物治疗 • 颈肿物预防与康复 • 颈肿物病例分析
01
颈部解剖
颈部概述
颈部是连接头部和躯 干的部位,具有支撑 头部、保护脊髓和血 管的作用。
颈部的表面皮肤薄而 柔软,易于活动,并 有许多浅筋膜和肌肉 附着。
与免疫系统异常、感染、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
颈部淋巴瘤的症状
02
颈部淋巴瘤早期可能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疼痛等症状,随着
病情的发展,可能出现发热、盗汗、消瘦等症状。
颈部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
03
颈部淋巴瘤的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治疗方式包括化疗、
放疗、免疫治疗等。
病例三:颈部转移癌
颈部转移癌概述
颈部转移癌是指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到颈部淋巴结或 颈部的组织器官中。常见的原发肿瘤包括肺癌、胃癌、食 管癌等。
脊神经分为颈神经和胸神经,主 要支配颈部和上肢的感觉和运动。
脑神经包括迷走神经、副神经等, 主要支配面部的感觉和运动。
02
颈肿物概述
颈肿物的定义与分类
颈肿物的定义
颈肿物是指发生在颈部区域的异 常肿块,可以是良性的,也可以 是恶性的。
颈肿物的分类
根据来源和性质,颈肿物可以分 为甲状腺肿物、淋巴结肿物、软 组织肿物等。
神经鞘瘤
起源于神经鞘细胞的良性肿瘤 ,多见于颈部和上肢。
恶性颈肿物
甲状腺癌
起源于甲状腺组织的恶性肿瘤 ,常见于中年女性。
颈部淋巴瘤
起源于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 多见于中老年人。
喉癌
起源于喉部的恶性肿瘤,常见 于中老年人。
颈部转移癌
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到颈 部的病例。
目录
• 颈部解剖 • 颈肿物概述 • 颈肿物病理类型 • 颈肿物治疗 • 颈肿物预防与康复 • 颈肿物病例分析
01
颈部解剖
颈部概述
颈部是连接头部和躯 干的部位,具有支撑 头部、保护脊髓和血 管的作用。
颈部的表面皮肤薄而 柔软,易于活动,并 有许多浅筋膜和肌肉 附着。
与免疫系统异常、感染、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
颈部淋巴瘤的症状
02
颈部淋巴瘤早期可能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疼痛等症状,随着
病情的发展,可能出现发热、盗汗、消瘦等症状。
颈部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
03
颈部淋巴瘤的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治疗方式包括化疗、
放疗、免疫治疗等。
病例三:颈部转移癌
颈部转移癌概述
颈部转移癌是指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到颈部淋巴结或 颈部的组织器官中。常见的原发肿瘤包括肺癌、胃癌、食 管癌等。
脊神经分为颈神经和胸神经,主 要支配颈部和上肢的感觉和运动。
脑神经包括迷走神经、副神经等, 主要支配面部的感觉和运动。
02
颈肿物概述
颈肿物的定义与分类
颈肿物的定义
颈肿物是指发生在颈部区域的异 常肿块,可以是良性的,也可以 是恶性的。
颈肿物的分类
根据来源和性质,颈肿物可以分 为甲状腺肿物、淋巴结肿物、软 组织肿物等。
神经鞘瘤
起源于神经鞘细胞的良性肿瘤 ,多见于颈部和上肢。
恶性颈肿物
甲状腺癌
起源于甲状腺组织的恶性肿瘤 ,常见于中年女性。
颈部淋巴瘤
起源于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 多见于中老年人。
喉癌
起源于喉部的恶性肿瘤,常见 于中老年人。
颈部转移癌
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到颈 部的病例。
颈部-局部解剖PPT课件
![颈部-局部解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8d1af91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cb.png)
颈侧区淋巴管
收集颈部侧方和后方的淋巴液。
06
颈部淋巴系统
颈部淋巴结
位置
颈部淋巴结主要分布在颈部的各 个区域,包括颈前三角区、颈后
三角区和侧颈部。
功能
颈部淋巴结的主要功能是过滤淋 巴液,消灭侵入淋巴系统的细菌
和病毒,并参与免疫应答。
结构
颈部淋巴结由皮质和髓质组成, 皮质包含B细胞和T细胞,髓质则
包含淋巴窦和毛细淋巴管。
血管。
颈内动脉
分为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和眼 动脉,主要负责脑部和眼部供血。
颈外动脉
分支包括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 面动脉等,主要负责头面部供血。
颈静脉
颈内静脉
收集头面部、颈部和上肢的静脉血,注入无名静脉。
颈外静脉
收集头颈部的浅静脉血,注入锁骨下静脉。
颈淋巴管
颈前区淋巴管
收集甲状腺、喉部等区域的淋巴液。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 是连接大脑和身体的桥梁,负责
传递感觉和运动信号。
脑神经是12对从脑部发出的脊神 经,主要支配头部和颈部的肌肉
和感觉器官。
脊髓和脑神经的解剖结构对于理 解头颈部的运动和感觉功能非常 重要,也是临床上进行颈部手术
时需要注意的重要结构。
05
颈部血管
颈动脉
颈总动脉
起始于主动脉弓,分为颈内动脉 和颈外动脉,是颈部主要的动脉
01
02
03
腹外斜肌
腹内斜肌
04
05
腹横肌
颈深肌
前群 颈长肌
舌下神经降支 中群
颈深肌
膈神经 头长肌
后群 颈长肌
03
颈部骨骼
颈椎
01
02
03
收集颈部侧方和后方的淋巴液。
06
颈部淋巴系统
颈部淋巴结
位置
颈部淋巴结主要分布在颈部的各 个区域,包括颈前三角区、颈后
三角区和侧颈部。
功能
颈部淋巴结的主要功能是过滤淋 巴液,消灭侵入淋巴系统的细菌
和病毒,并参与免疫应答。
结构
颈部淋巴结由皮质和髓质组成, 皮质包含B细胞和T细胞,髓质则
包含淋巴窦和毛细淋巴管。
血管。
颈内动脉
分为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和眼 动脉,主要负责脑部和眼部供血。
颈外动脉
分支包括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 面动脉等,主要负责头面部供血。
颈静脉
颈内静脉
收集头面部、颈部和上肢的静脉血,注入无名静脉。
颈外静脉
收集头颈部的浅静脉血,注入锁骨下静脉。
颈淋巴管
颈前区淋巴管
收集甲状腺、喉部等区域的淋巴液。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 是连接大脑和身体的桥梁,负责
传递感觉和运动信号。
脑神经是12对从脑部发出的脊神 经,主要支配头部和颈部的肌肉
和感觉器官。
脊髓和脑神经的解剖结构对于理 解头颈部的运动和感觉功能非常 重要,也是临床上进行颈部手术
时需要注意的重要结构。
05
颈部血管
颈动脉
颈总动脉
起始于主动脉弓,分为颈内动脉 和颈外动脉,是颈部主要的动脉
01
02
03
腹外斜肌
腹内斜肌
04
05
腹横肌
颈深肌
前群 颈长肌
舌下神经降支 中群
颈深肌
膈神经 头长肌
后群 颈长肌
03
颈部骨骼
颈椎
01
02
03
医学课件:头颈肌
![医学课件:头颈肌](https://img.taocdn.com/s3/m/309284b6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ee.png)
05
头颈肌的锻炼与保养
头颈肌的锻炼方法
静态拉伸
保持一个舒适的坐姿, 将头颈伸向一侧,感受 肌肉的拉伸,保持1530秒,然后换另一侧重 复。
主动收缩
在坐姿或站姿下,将头 颈向各个方向缓慢转动 ,同时保持下颌与胸部 的距离不变,每次进行 2-3组,每组10-15次。
抗阻训练
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 利用颈部抗阻训练器材 进行针对性锻炼,如侧 向抗阻和前后抗阻。
头颈肌的深层结构
舌骨上肌群
包括二腹肌、下颌舌骨肌和颏舌骨肌等。这些肌肉的主要作用是控制舌骨和下 颌骨的运动。
舌骨下肌群
包括胸骨舌骨肌、甲状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等。这些肌肉控制舌骨和上胸部的 运动。
头颈肌的神经支配
• 舌骨上肌群由下颌神经支配,而舌骨下肌群则由喉返神经支配 。这些神经与大脑的联系密切,当它们受伤或出现病变时,可 能会导致严重的功能障碍。
不同的环境。
与其他肌肉的关系
头颈肌的主动运动通常与身体其 他部位的肌肉协调工作,例如肩 部和胸部的肌肉。这种协调可以 确保整个身体的姿势和动作保持
平衡和协调。
头颈肌的被动运动
01 02
定义
被动运动是指肌肉被外部力量牵引而产生的动作,没有自主收缩和舒张 。头颈肌的被动运动是指颈部受到外力作用时,颈部肌肉被拉伸而产生 的动作。
重要性
协调运动对于完成复杂的颈部动作至关重要,例如转头、 抬头和低头等。它还可以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姿势 稳定和动作流畅。
与其他肌肉的关系
头颈肌的协调运动通常与身体其他部位的肌肉协调工作, 例如肩部、背部和腹部的肌肉。这种协调可以确保整个身 体的姿势和动作保持平衡和协调。
04
头颈肌的疾病与治疗
颈部解剖图谱精品PPT课件
![颈部解剖图谱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0561927f61fb7360a4c6566.png)
颈 部 neck
广义和狭义颈部 分区 1.颈前区 下颌下三角
颏下三角 颈动脉三角 肌三角
2.胸锁乳突肌区 3.颈外側三角 枕三角
锁骨上大窝
1
颈部层次
1.皮肤 2.浅筋膜
颈阔肌和面N颈支 颈丛皮支:枕小N.耳大N.
颈横N.锁骨上N 定位—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
浅V.:颈外V
颈前V和颈静脉弓
浅L.:沿浅V排列
1.境界
围成:胸锁乳突肌、二腹肌后腹 肉和肩胛舌骨肌 底:椎前筋膜 表面:皮肤、浅筋膜、颈阔肌、封套筋膜
2.内容
舌骨大角为标记 后—颈总A及颈内、外A(分叉部有感受器)
颈外A→甲状腺上A(下),舌A和面A(上) 颈内、外A的鉴别(位置,分支)
上—舌下N(越颈内外A前行),颈袢上根 下—喉上N内支→穿甲状舌骨膜入喉
4.动脉及其与喉的神经关系
颈外A→甲状腺上A
与喉上N外支先伴行再分开
甲状颈干→甲状腺下A
与喉返N在下极后交叉 (N在A后方38.2%,前方13.7%,
胸骨柄上方,封套筋膜2层间.
2.气管前间隙
气管前筋膜和气管间 含:甲状腺下V.和奇V丛
偶有甲状腺最下A.、胸腺、 左头臂V、头臂干
交通:下→上纵隔
3.咽后间隙
咽与椎前筋膜间 交通:下→下纵隔和后纵隔
4.咽旁间隙 咽側方 5.椎前间隙
椎前筋膜与脊柱间
6
颈部常用切口
颈部手术切口应注意:尽量与皮纹平行, 减少术后瘢痕;少破坏皮肤的血供,防止 术后皮瓣坏死;有利于暴露和切除病变。 最简单的切口为:颈前区切口应为水平的, 与皮纹一致,如甲状腺手术;胸锁乳突肌 区和颈外侧区切口取直线型或弧形,自后 上斜向前下,如颈侧和咽侧肿瘤手术。还 可根据具体情况作延长或改进,如颈淋巴 清扫术,可取半“H”或“Y”形切口。
广义和狭义颈部 分区 1.颈前区 下颌下三角
颏下三角 颈动脉三角 肌三角
2.胸锁乳突肌区 3.颈外側三角 枕三角
锁骨上大窝
1
颈部层次
1.皮肤 2.浅筋膜
颈阔肌和面N颈支 颈丛皮支:枕小N.耳大N.
颈横N.锁骨上N 定位—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
浅V.:颈外V
颈前V和颈静脉弓
浅L.:沿浅V排列
1.境界
围成:胸锁乳突肌、二腹肌后腹 肉和肩胛舌骨肌 底:椎前筋膜 表面:皮肤、浅筋膜、颈阔肌、封套筋膜
2.内容
舌骨大角为标记 后—颈总A及颈内、外A(分叉部有感受器)
颈外A→甲状腺上A(下),舌A和面A(上) 颈内、外A的鉴别(位置,分支)
上—舌下N(越颈内外A前行),颈袢上根 下—喉上N内支→穿甲状舌骨膜入喉
4.动脉及其与喉的神经关系
颈外A→甲状腺上A
与喉上N外支先伴行再分开
甲状颈干→甲状腺下A
与喉返N在下极后交叉 (N在A后方38.2%,前方13.7%,
胸骨柄上方,封套筋膜2层间.
2.气管前间隙
气管前筋膜和气管间 含:甲状腺下V.和奇V丛
偶有甲状腺最下A.、胸腺、 左头臂V、头臂干
交通:下→上纵隔
3.咽后间隙
咽与椎前筋膜间 交通:下→下纵隔和后纵隔
4.咽旁间隙 咽側方 5.椎前间隙
椎前筋膜与脊柱间
6
颈部常用切口
颈部手术切口应注意:尽量与皮纹平行, 减少术后瘢痕;少破坏皮肤的血供,防止 术后皮瓣坏死;有利于暴露和切除病变。 最简单的切口为:颈前区切口应为水平的, 与皮纹一致,如甲状腺手术;胸锁乳突肌 区和颈外侧区切口取直线型或弧形,自后 上斜向前下,如颈侧和咽侧肿瘤手术。还 可根据具体情况作延长或改进,如颈淋巴 清扫术,可取半“H”或“Y”形切口。
最新局部解剖学-头颈部课件ppt
![最新局部解剖学-头颈部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66698f90336c1eb91a375de9.png)
①下牙槽神经 ②舌神经 ③耳颞神经 ④颊神经 ⑤咀嚼肌支
3. 翼静脉丛
位于颞下窝内, 翼内肌、翼外肌和 颞肌之间。 组成: 与上颌动脉分支 伴行的静脉均参与 组成翼静脉丛。
交通:
经眼下静脉和面 深静脉与面静脉交通, 并经卵圆孔及破裂孔 到血管与海绵窦交通, 故口、鼻、咽等部的 感染,可沿上述途径 蔓延到颅内。
的“危险区”
颈部
一、概述 三、颈部深筋膜 五、胸锁乳突肌区 七、颈侧区
二、浅层结构 四、颈前区 六、颈根部
一、概述
境界: 内容:
颈部分区:
项部 固有颈部(颈部)
颈前区 胸锁乳突肌区 颈侧区
颈前区:
舌骨上区: 下颌下三角 颏下三角
舌骨下区: 颈动脉三角 肌三角
胸锁乳突肌区 颈侧区:
枕三角 锁骨上大窝
局部解剖学-头颈部
头部
面部
额顶枕区
面部
一、肌肉 二、面部的血管神经 三、面侧区
二、面部的血管神经
1. 血管 面部血供丰富,吻合丰富。 面浅层
动脉主要是面动脉。
2.面部神经分布
面部皮肤: 三叉神经
表情肌: 面神经
咀嚼肌: 三叉神经
三、面侧区
腮腺咬肌区 面侧深区
(一)腮腺parotid gland 咬肌区
(2)颞区浅筋膜
含脂肪组织较 少,上方连颅顶浅 筋膜,下方续面部 浅筋膜,
浅筋膜内的血管神 经可分为耳前和耳后 两组: 耳前组:
颞浅动、静脉 耳颞神经 分布于颞区和额顶区
耳后组: 耳后动、静脉 枕小神经 主要分布于 耳后和枕外侧部。
(3)颞筋膜temporal fascia
较致密,上方附于 上颞线,向下分为 浅、深两层,浅层 附于颧弓上缘的外 面,深层附于颧弓 上缘的内面。
3. 翼静脉丛
位于颞下窝内, 翼内肌、翼外肌和 颞肌之间。 组成: 与上颌动脉分支 伴行的静脉均参与 组成翼静脉丛。
交通:
经眼下静脉和面 深静脉与面静脉交通, 并经卵圆孔及破裂孔 到血管与海绵窦交通, 故口、鼻、咽等部的 感染,可沿上述途径 蔓延到颅内。
的“危险区”
颈部
一、概述 三、颈部深筋膜 五、胸锁乳突肌区 七、颈侧区
二、浅层结构 四、颈前区 六、颈根部
一、概述
境界: 内容:
颈部分区:
项部 固有颈部(颈部)
颈前区 胸锁乳突肌区 颈侧区
颈前区:
舌骨上区: 下颌下三角 颏下三角
舌骨下区: 颈动脉三角 肌三角
胸锁乳突肌区 颈侧区:
枕三角 锁骨上大窝
局部解剖学-头颈部
头部
面部
额顶枕区
面部
一、肌肉 二、面部的血管神经 三、面侧区
二、面部的血管神经
1. 血管 面部血供丰富,吻合丰富。 面浅层
动脉主要是面动脉。
2.面部神经分布
面部皮肤: 三叉神经
表情肌: 面神经
咀嚼肌: 三叉神经
三、面侧区
腮腺咬肌区 面侧深区
(一)腮腺parotid gland 咬肌区
(2)颞区浅筋膜
含脂肪组织较 少,上方连颅顶浅 筋膜,下方续面部 浅筋膜,
浅筋膜内的血管神 经可分为耳前和耳后 两组: 耳前组:
颞浅动、静脉 耳颞神经 分布于颞区和额顶区
耳后组: 耳后动、静脉 枕小神经 主要分布于 耳后和枕外侧部。
(3)颞筋膜temporal fascia
较致密,上方附于 上颞线,向下分为 浅、深两层,浅层 附于颧弓上缘的外 面,深层附于颧弓 上缘的内面。
解剖学头部肌肉ppt课件
![解剖学头部肌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5807c4ef5335a8102d220d2.png)
顶: 为蝶骨大翼的颞下面。 底: 为平下颌骨下缘。
14
三、面部的间隙:位于颅底与上下颌骨之间。
散在于筋膜间、筋膜与肌肉间、肌肉与
骨膜间的潜在间隙,彼此相通。间隙内
充满疏松结缔组织,感染可沿间隙扩散。 (一)咬肌间隙:咬肌深部与下颌支上部之间。
咬肌的血管、神经通过下颌切迹进入此
间隙,从深面进入咬肌。紧临下颌三磨牙。
第三磨牙冠周炎 牙槽脓肿 下颌骨骨髓炎
牙源性咬肌
间隙感染
15
16
(二)翼下颌间隙:位于下颌支与翼内肌
之间。与咬肌间隙仅隔下颌支,两间隙经
下颌切迹相通。 前邻
颊肌。
后为
腮腺。
内有 舌下N、下牙槽N、
下牙槽N阻滞
下牙槽A、V。
(注射麻药) 牙源性感染常累及
翼下颌间隙
17
11
3、腮腺的淋巴结:位于腮腺表面和实质内。
耳廓、颅顶、面上部淋巴 浅淋巴结
外耳道、中耳、鼻、腭、
颊深部的淋巴
深淋巴结
颈外侧淋巴结
腮腺管的体表投影
相当于自鼻翼与口角间的
中点至耳屏间切迹连线的
中1/3段。
12
13
(二)、面侧深区:位于颅底下方,口腔及 咽的外侧,上为颞下窝。
前 壁:为上颌体的后面。 后 壁:为腮腺深部。 1、境界 : 外侧壁:为下颌支。 内侧壁:为翼突外侧板和咽侧壁。
起自骨止于皮肤,面神经支配。
6
7
2、淋巴:淋巴管丰富、吻合成网注入
下颌下L结和颏
3、神经:
眼N
颈外侧深L结。 眶上N
三叉N
上颌N
眶下N
管理面部感觉
下颌N
颏N
面N
颞支
14
三、面部的间隙:位于颅底与上下颌骨之间。
散在于筋膜间、筋膜与肌肉间、肌肉与
骨膜间的潜在间隙,彼此相通。间隙内
充满疏松结缔组织,感染可沿间隙扩散。 (一)咬肌间隙:咬肌深部与下颌支上部之间。
咬肌的血管、神经通过下颌切迹进入此
间隙,从深面进入咬肌。紧临下颌三磨牙。
第三磨牙冠周炎 牙槽脓肿 下颌骨骨髓炎
牙源性咬肌
间隙感染
15
16
(二)翼下颌间隙:位于下颌支与翼内肌
之间。与咬肌间隙仅隔下颌支,两间隙经
下颌切迹相通。 前邻
颊肌。
后为
腮腺。
内有 舌下N、下牙槽N、
下牙槽N阻滞
下牙槽A、V。
(注射麻药) 牙源性感染常累及
翼下颌间隙
17
11
3、腮腺的淋巴结:位于腮腺表面和实质内。
耳廓、颅顶、面上部淋巴 浅淋巴结
外耳道、中耳、鼻、腭、
颊深部的淋巴
深淋巴结
颈外侧淋巴结
腮腺管的体表投影
相当于自鼻翼与口角间的
中点至耳屏间切迹连线的
中1/3段。
12
13
(二)、面侧深区:位于颅底下方,口腔及 咽的外侧,上为颞下窝。
前 壁:为上颌体的后面。 后 壁:为腮腺深部。 1、境界 : 外侧壁:为下颌支。 内侧壁:为翼突外侧板和咽侧壁。
起自骨止于皮肤,面神经支配。
6
7
2、淋巴:淋巴管丰富、吻合成网注入
下颌下L结和颏
3、神经:
眼N
颈外侧深L结。 眶上N
三叉N
上颌N
眶下N
管理面部感觉
下颌N
颏N
面N
颞支
头颈部解剖幻灯片
![头颈部解剖幻灯片](https://img.taocdn.com/s3/m/cd3de97aed630b1c58eeb52b.png)
52
2.筋膜间隙 气管前间隙 咽后间隙 椎前间隙
53
❖颈部-颈前区
一、境界与分区
54
二、下颌下三角
一)、境 界 下颌骨下缘 二腹肌前腹 二腹肌后腹
55
二)、内 容 下颌下腺(U形) 面动脉 下颌下淋巴结
舌骨舌肌(肌性标志) 浅面:舌神经
下颌下神经节 下颌下腺管 舌下神经 深面:舌动脉和静脉
56
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
----柏拉图
1
❖境界和分部
头部与颈部分界:下颌骨下缘-下颌角-乳突尖端-上项线-枕外隆突
颈部与胸部分界: 颈静脉切迹 -胸锁关节-锁骨上缘 -肩峰-第7颈椎棘突
颅部与面部分界: 眶上缘-颧弓上缘 -外耳门上缘-乳突
2
❖体表及骨性标志
1.眉弓
2.眶上切迹
3.眶下孔
4.颏孔
5.翼点
6.颧弓
7.耳屏
8.髁突
9.星点
10.下颌角
11.乳突
18
12.舌骨
13.甲状软骨
14.环状软骨
15.颈动脉结节
16.胸锁乳突肌
17.胸骨上窝
18.锁骨上大窝
19.枕外隆突(未标出)
20.上项线(未标出)
9
7 8
11
10
16
15
12 13
14
17
5 6
3
4
1 2
3
❖头部-颅部
一、颅顶
一)、颅顶骨
8
3.颞区层次
皮肤 浅筋膜 颞筋膜浅层 颞筋膜深层 颞肌 颅骨外膜
9
4.颅顶的血管和神经
前组: 内侧为滑车上动、静脉 和滑车上神经 外侧为眶上动、静脉和 眶上神经 后组: 枕动、静脉,枕大神经 外侧组: 耳前为颞浅动、静脉和 耳颞神经 耳后为耳后动、静脉, 耳大神经,枕小神经
2.筋膜间隙 气管前间隙 咽后间隙 椎前间隙
53
❖颈部-颈前区
一、境界与分区
54
二、下颌下三角
一)、境 界 下颌骨下缘 二腹肌前腹 二腹肌后腹
55
二)、内 容 下颌下腺(U形) 面动脉 下颌下淋巴结
舌骨舌肌(肌性标志) 浅面:舌神经
下颌下神经节 下颌下腺管 舌下神经 深面:舌动脉和静脉
56
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
----柏拉图
1
❖境界和分部
头部与颈部分界:下颌骨下缘-下颌角-乳突尖端-上项线-枕外隆突
颈部与胸部分界: 颈静脉切迹 -胸锁关节-锁骨上缘 -肩峰-第7颈椎棘突
颅部与面部分界: 眶上缘-颧弓上缘 -外耳门上缘-乳突
2
❖体表及骨性标志
1.眉弓
2.眶上切迹
3.眶下孔
4.颏孔
5.翼点
6.颧弓
7.耳屏
8.髁突
9.星点
10.下颌角
11.乳突
18
12.舌骨
13.甲状软骨
14.环状软骨
15.颈动脉结节
16.胸锁乳突肌
17.胸骨上窝
18.锁骨上大窝
19.枕外隆突(未标出)
20.上项线(未标出)
9
7 8
11
10
16
15
12 13
14
17
5 6
3
4
1 2
3
❖头部-颅部
一、颅顶
一)、颅顶骨
8
3.颞区层次
皮肤 浅筋膜 颞筋膜浅层 颞筋膜深层 颞肌 颅骨外膜
9
4.颅顶的血管和神经
前组: 内侧为滑车上动、静脉 和滑车上神经 外侧为眶上动、静脉和 眶上神经 后组: 枕动、静脉,枕大神经 外侧组: 耳前为颞浅动、静脉和 耳颞神经 耳后为耳后动、静脉, 耳大神经,枕小神经
头部颈部解剖PPT课件
![头部颈部解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404d17155270722192ef76d.png)
顶下沟 顶枕沟
枕骨
上矢状窦
额上回 额中回 额下沟 额下回 中央前回
半卵圆中心 中央后回
缘上回
角回 楔前叶
楔叶 枕叶
大脑镰 扣带回
上矢状窦
胼胝体沟
经 胼 胝 体 干 中央沟
脉络丛 角回
距状沟
额上回 大脑前动脉
额中回
尾状核 中央前回 中央后回 胼胝体干 缘上回
背侧丘脑 侧脑室后脚 扣带回峡 楔叶 舌回 枕叶
(一)皮肤与浅筋膜 ❖ 好发皮脂腺囊肿、疖肿; ❖ 皮纹; ❖ 脂肪组织分布不均,睑部易出现水肿; ❖ 浅筋膜内有表情肌、神经、血管
和腮腺管等。
(二)面肌 Facial muscles和咀嚼肌
➢ 面肌(表情肌) ✓ 颅顶肌(枕额肌) ✓ 眼轮匝肌 ✓ 口轮匝肌 ✓ 颊肌 ✓ 鼻肌
➢ 咀嚼肌
(三)血管、淋巴及神经 1.血管 (1)面动脉 facial artery ❖ 行程 ❖ 压迫止血部位 (2)面静脉 facial vein ❖ 结构特点及临床意义:
侧脑室前角
冠状缝
经 胼 穹窿及屏状核 胝 体 内囊后肢 压 部 外侧沟及大
脑中动脉 第三脑室
胼胝体压部
胼胝体膝
大脑内静脉
舌回
上矢状窦
额上回 额中回
扣带回 胼胝体额钳 尾状核头
透明隔 中央前回 中央后回
壳 背侧丘脑
缘上回 角回
侧脑室三角区
小脑蚓 枕叶
小脑幕
经 外侧沟 松 果 体
屏状核
海马旁回
窦汇
额上回
1.上直肌和 上睑提肌 2.上斜肌 3.外直肌 4.内直肌 5.下直肌 6. 筛窦 7.中鼻甲 8.上颌窦 9.下鼻甲 10.下鼻道 11.中鼻道 12.中鼻隔 14.颧弓 15.眼上动脉 16.鸡冠 18.视神经
枕骨
上矢状窦
额上回 额中回 额下沟 额下回 中央前回
半卵圆中心 中央后回
缘上回
角回 楔前叶
楔叶 枕叶
大脑镰 扣带回
上矢状窦
胼胝体沟
经 胼 胝 体 干 中央沟
脉络丛 角回
距状沟
额上回 大脑前动脉
额中回
尾状核 中央前回 中央后回 胼胝体干 缘上回
背侧丘脑 侧脑室后脚 扣带回峡 楔叶 舌回 枕叶
(一)皮肤与浅筋膜 ❖ 好发皮脂腺囊肿、疖肿; ❖ 皮纹; ❖ 脂肪组织分布不均,睑部易出现水肿; ❖ 浅筋膜内有表情肌、神经、血管
和腮腺管等。
(二)面肌 Facial muscles和咀嚼肌
➢ 面肌(表情肌) ✓ 颅顶肌(枕额肌) ✓ 眼轮匝肌 ✓ 口轮匝肌 ✓ 颊肌 ✓ 鼻肌
➢ 咀嚼肌
(三)血管、淋巴及神经 1.血管 (1)面动脉 facial artery ❖ 行程 ❖ 压迫止血部位 (2)面静脉 facial vein ❖ 结构特点及临床意义:
侧脑室前角
冠状缝
经 胼 穹窿及屏状核 胝 体 内囊后肢 压 部 外侧沟及大
脑中动脉 第三脑室
胼胝体压部
胼胝体膝
大脑内静脉
舌回
上矢状窦
额上回 额中回
扣带回 胼胝体额钳 尾状核头
透明隔 中央前回 中央后回
壳 背侧丘脑
缘上回 角回
侧脑室三角区
小脑蚓 枕叶
小脑幕
经 外侧沟 松 果 体
屏状核
海马旁回
窦汇
额上回
1.上直肌和 上睑提肌 2.上斜肌 3.外直肌 4.内直肌 5.下直肌 6. 筛窦 7.中鼻甲 8.上颌窦 9.下鼻甲 10.下鼻道 11.中鼻道 12.中鼻隔 14.颧弓 15.眼上动脉 16.鸡冠 18.视神经
《局部解剖学头颈部》课件
![《局部解剖学头颈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d9b65dc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e9.png)
入路和切除范围。
头颈部手术的解剖基础
手术入路
头颈部手术的入路有多种,如经口腔、经颈部、 经耳后等,每种入路都有其适应症和优缺点。
重要结构保护
在手术过程中,保护重要的血管、神经和器官是 至关重要的,以免造成并发症和后遗症。
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对于头颈部手术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包括伤口护理、引流管的放置和观察等。
THANKS 感谢观看
大脑的功能分区
大脑皮质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 叶四个区域,每个区域具有不同的功 能特点,如感觉、运动、语言等。
脑神经的解剖
脑神经的分类
脑神经共分为12对,包括 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 经、滑车神经等,每对脑 神经的纤维传导路径包 括感觉传导通路和运动传 导通路,负责传递各种感 觉和运动信息。
脑神经的核团
脑神经核团是脑神经发出 和终止的地方,具有特定 的形态和功能特点。
头部的血管与淋巴系统
头部的血管
头部血液供应丰富,主要血管包括颈内动脉、椎动脉和颈外动脉 等,负责向头部各部位供血。
头部的淋巴系统
头部淋巴系统包括淋巴结、淋巴管和淋巴液等,是头部免疫系统的 重要组成部分。
血管与淋巴系统的关系
04 头颈部的临床应用
头颈部肿瘤的解剖基础
肿瘤分类
根据肿瘤的性质和来源,头颈部 肿瘤可以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 瘤,如血管瘤、脂肪瘤、甲状腺
癌等。
肿瘤扩散途径
头颈部肿瘤主要通过直接浸润、 淋巴转移和血行转移等方式扩散 ,了解肿瘤扩散途径有助于制定
治疗方案。
手术治疗原则
对于头颈部肿瘤,手术切除是常 用的治疗方法。根据肿瘤的位置 、大小和性质,选择合适的手术
头颈部影像学的解剖基础
1 2 3
头颈部手术的解剖基础
手术入路
头颈部手术的入路有多种,如经口腔、经颈部、 经耳后等,每种入路都有其适应症和优缺点。
重要结构保护
在手术过程中,保护重要的血管、神经和器官是 至关重要的,以免造成并发症和后遗症。
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对于头颈部手术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包括伤口护理、引流管的放置和观察等。
THANKS 感谢观看
大脑的功能分区
大脑皮质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 叶四个区域,每个区域具有不同的功 能特点,如感觉、运动、语言等。
脑神经的解剖
脑神经的分类
脑神经共分为12对,包括 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 经、滑车神经等,每对脑 神经的纤维传导路径包 括感觉传导通路和运动传 导通路,负责传递各种感 觉和运动信息。
脑神经的核团
脑神经核团是脑神经发出 和终止的地方,具有特定 的形态和功能特点。
头部的血管与淋巴系统
头部的血管
头部血液供应丰富,主要血管包括颈内动脉、椎动脉和颈外动脉 等,负责向头部各部位供血。
头部的淋巴系统
头部淋巴系统包括淋巴结、淋巴管和淋巴液等,是头部免疫系统的 重要组成部分。
血管与淋巴系统的关系
04 头颈部的临床应用
头颈部肿瘤的解剖基础
肿瘤分类
根据肿瘤的性质和来源,头颈部 肿瘤可以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 瘤,如血管瘤、脂肪瘤、甲状腺
癌等。
肿瘤扩散途径
头颈部肿瘤主要通过直接浸润、 淋巴转移和血行转移等方式扩散 ,了解肿瘤扩散途径有助于制定
治疗方案。
手术治疗原则
对于头颈部肿瘤,手术切除是常 用的治疗方法。根据肿瘤的位置 、大小和性质,选择合适的手术
头颈部影像学的解剖基础
1 2 3
颈部局部解剖(叶)PPT课件
![颈部局部解剖(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c09f657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f8.png)
功能
颈浅淋巴结主要收集头颈 部浅层的淋巴液,并过滤 掉其中的细菌和病毒等微 生物。
引流区域
颈浅淋巴结的引流区域包 括头颈部的皮肤、口腔、 喉等器官。
副淋巴结
位置
副淋巴结位于胸锁乳突肌的前缘 和胸骨上窝的附近。
功能
副淋巴结主要收集来自甲状腺、气 管和食管的淋巴液,并过滤掉其中 的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
颈部局部解剖(叶 )ppt课件
目 录
• 颈部概述 • 颈部肌肉 • 颈部血管 • 颈部神经 • 颈部淋巴结 • 颈部局部解剖(叶)的病例研究
01
颈部概述
颈部的位置和结构
位置
颈部位于头部和胸部之间,是连 接头和躯干的桥梁。
结构
颈部由颈椎、肌肉、血管、神经 和淋巴等组织构成,具后分为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 脉。
颈内动脉在颅内继续分支,为大脑和眼等器官提供血液。
颈外动脉
颈外动脉是颈总动脉的一个分支, 负责向头部表面和面部供应血液。
它起始于颈总动脉分叉处,经由 颈部上行,分支包括甲状腺上动
脉、面动脉等。
颈外动脉的分支为甲状腺、面部 等器官提供血液,并在面部形成
03
颈部血管
颈总动脉
颈总动脉是颈部最重要的动脉, 负责向头部和颈部供应血液。
它起始于心脏主动脉的胸骨部, 分为左颈总动脉和右颈总动脉, 分别经由颈部两侧下行。
颈总动脉在颈部走行过程中, 发出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等 分支,为甲状腺和舌部提供血 液。
颈内动脉
颈内动脉是颈总动脉的延续,负责向颅内供应血液。
丰富的血管网。
04
颈部神经
颈丛神经
颈丛神经由第1-4颈神经的前支 构成,位于胸锁乳突肌上部的深
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嵴内侧唇上1/3处;大收肌起于闭孔前下缘,坐骨 结节,止于股骨嵴内侧唇上2/3处
;
39
腘绳肌:由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组成,股二头肌起止点如前所述,
半腱肌起于坐骨结节上外部,止于胫骨内侧踝后方的横沟及腘肌筋膜,半膜肌 起于坐骨结节,止于胫骨粗隆内侧。
40
小腿三头肌:腓肠肌比目鱼肌内侧头起于内侧踝及附
头颈部肌肉解剖
1止于枕骨下项线
的外侧骨面。头后小直肌起于第1颈椎后结节,止于枕骨下项线的骨面
2
颈夹肌:颈夹肌起于上部胸椎和C7的棘突及项韧带,止于
枕骨上项线外侧部分及乳突的后外侧
3
项韧带:项韧带起于所有颈椎的棘突,止于枕外隆突和枕外嵴
4
胸锁乳突肌:胸锁乳突肌起自胸骨体及锁骨胸骨端,止
于乳突及枕骨上项线
5
斜方肌:斜方肌起于枕外隆突、项韧带、第7颈椎棘突及全部胸椎棘突,
上部纤维止于锁骨外侧端,中部纤维止于肩峰和肩胛冈上缘,下部纤维止 于肩胛冈下缘内侧
6
前斜角肌:前斜角肌起于C3-6颈椎横突前结节,止于第
1肋骨内侧缘和斜角肌结节
7
中、后斜角肌:中斜角肌起于第1或2—6颈椎横突后结节,止于第1肋骨上
短头起于喙突尖,分别止于桡骨粗隆后方
13
小圆肌:小圆肌起自肩胛骨外侧缘,止
于肱骨大结节下压迹
14
大圆肌:起于肩胛骨下角的内面,止于肱骨小结节嵴
15
肩胛提肌:肩胛提肌起于第1—4颈椎横突的后上缘,止于
肩胛骨内上角和肩胛骨脊柱缘的上部
16
喙肱肌:喙肱肌起于喙突尖,止于肱骨内侧缘中点,
肩胛下肌止于肱骨小结节
止于股骨大转子
30
臀小肌:臀小肌起于髂翼外面,止于股骨大转子前缘
31
腰大肌:腰大肌起于第12胸椎及全部腰椎侧面的
横突根部,止于股骨小粗隆
32
下肢肌肉
33
阔筋膜张肌:阔筋膜张肌起于髂前上棘及其后侧的髂嵴,
移行于髂胫束达胫骨上端
34
髂胫束:起自髂嵴外唇,止于胫骨外侧髁
35
缝匠肌:缝匠肌起于髂前上棘,止于胫骨体
腱膜下缘卷曲增厚构成腹股沟韧带
26
腹直肌:腹直肌起于耻骨嵴,止于剑突和第5—7肋软骨
27
梨状肌:梨状肌起自第2、3、4骶椎前孔侧方的
骨盆面上,止于股骨大粗隆尖
28
臀大肌:臀大肌起于髂骨翼、臀面臀后线后方的骨
面,大部分移行于髂胫束的深面,小部分止于股骨 的臀肌粗隆
29
臀中肌:臀中肌起于髂翼外面和臀筋膜,
上端内侧面和小腿筋膜
36
股四头肌:股四头肌(股直肌、股中间肌、股外侧肌、股
内侧肌)起于髂前上棘及髂臼上缘骨体前面上3/4处股骨嵴外侧 唇和大转子下部股骨嵴内侧唇,止于胫骨粗隆
37
股二头肌:股二头肌长头起于坐骨结节,短头起于股
骨粗隆中、下部,止于腓骨小头
38
股内收肌:短收肌起于耻骨支联合部,止于股
近腘肌线及腱弓,以跟腱止于跟骨结节
41
疼痛事业任重道远 需各位同仁共同努力
42
20
尺侧腕屈肌:尺侧腕屈肌起于肱骨内上踝及尺骨后
面上2/3处,止于掌筋膜
21
桡侧腕屈肌:桡侧腕屈肌起于内上踝及前臂筋膜,止
于第2、第3掌骨底的前面
22
肱桡肌:肱桡肌起于肱骨外侧缘下1/3处和臂
外侧肌间隔,止于桡骨茎突
23
腕管
24
背腰臀部肌肉
25
腹外斜肌:腹外斜肌起于下8肋外后面,止于腹白线,
面,锁骨下动脉沟之后;后斜角肌起于第4—6颈椎横突后结节,止于第2肋骨
8
菱形肌:菱形肌起于下位颈椎和上位胸椎棘突,
止于肩胛骨内侧 缘
9
肩臂部肌肉
10
冈上肌:冈上肌起于冈上窝骨面,止于肱骨大结节上方
11
冈下肌:冈下肌起于冈下窝的内侧部,止于肱骨大结节
12
肱二头肌:肱二头肌的长头肌腱起于盂上结节,
17
肱三头肌:肱三头肌长头起于肩胛骨关节盂下方,内侧头外侧头均
起于肱骨背面,三个头会合成肌腹以扁腱止于尺骨鹰嘴
18
旋前圆肌:旋前圆肌浅头起自肱骨内上髁,深头起自尺
骨冠突,止于桡骨中下1/3处外侧
19
桡侧腕伸肌:桡侧腕长伸肌起于肱骨外上踝、外侧缘下部及
臂外侧肌间隔,止于第2掌骨背面;桡侧腕短伸肌起于肱骨外 上踝及前臂筋膜,止于第2—5指的指背腱膜
;
39
腘绳肌:由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组成,股二头肌起止点如前所述,
半腱肌起于坐骨结节上外部,止于胫骨内侧踝后方的横沟及腘肌筋膜,半膜肌 起于坐骨结节,止于胫骨粗隆内侧。
40
小腿三头肌:腓肠肌比目鱼肌内侧头起于内侧踝及附
头颈部肌肉解剖
1止于枕骨下项线
的外侧骨面。头后小直肌起于第1颈椎后结节,止于枕骨下项线的骨面
2
颈夹肌:颈夹肌起于上部胸椎和C7的棘突及项韧带,止于
枕骨上项线外侧部分及乳突的后外侧
3
项韧带:项韧带起于所有颈椎的棘突,止于枕外隆突和枕外嵴
4
胸锁乳突肌:胸锁乳突肌起自胸骨体及锁骨胸骨端,止
于乳突及枕骨上项线
5
斜方肌:斜方肌起于枕外隆突、项韧带、第7颈椎棘突及全部胸椎棘突,
上部纤维止于锁骨外侧端,中部纤维止于肩峰和肩胛冈上缘,下部纤维止 于肩胛冈下缘内侧
6
前斜角肌:前斜角肌起于C3-6颈椎横突前结节,止于第
1肋骨内侧缘和斜角肌结节
7
中、后斜角肌:中斜角肌起于第1或2—6颈椎横突后结节,止于第1肋骨上
短头起于喙突尖,分别止于桡骨粗隆后方
13
小圆肌:小圆肌起自肩胛骨外侧缘,止
于肱骨大结节下压迹
14
大圆肌:起于肩胛骨下角的内面,止于肱骨小结节嵴
15
肩胛提肌:肩胛提肌起于第1—4颈椎横突的后上缘,止于
肩胛骨内上角和肩胛骨脊柱缘的上部
16
喙肱肌:喙肱肌起于喙突尖,止于肱骨内侧缘中点,
肩胛下肌止于肱骨小结节
止于股骨大转子
30
臀小肌:臀小肌起于髂翼外面,止于股骨大转子前缘
31
腰大肌:腰大肌起于第12胸椎及全部腰椎侧面的
横突根部,止于股骨小粗隆
32
下肢肌肉
33
阔筋膜张肌:阔筋膜张肌起于髂前上棘及其后侧的髂嵴,
移行于髂胫束达胫骨上端
34
髂胫束:起自髂嵴外唇,止于胫骨外侧髁
35
缝匠肌:缝匠肌起于髂前上棘,止于胫骨体
腱膜下缘卷曲增厚构成腹股沟韧带
26
腹直肌:腹直肌起于耻骨嵴,止于剑突和第5—7肋软骨
27
梨状肌:梨状肌起自第2、3、4骶椎前孔侧方的
骨盆面上,止于股骨大粗隆尖
28
臀大肌:臀大肌起于髂骨翼、臀面臀后线后方的骨
面,大部分移行于髂胫束的深面,小部分止于股骨 的臀肌粗隆
29
臀中肌:臀中肌起于髂翼外面和臀筋膜,
上端内侧面和小腿筋膜
36
股四头肌:股四头肌(股直肌、股中间肌、股外侧肌、股
内侧肌)起于髂前上棘及髂臼上缘骨体前面上3/4处股骨嵴外侧 唇和大转子下部股骨嵴内侧唇,止于胫骨粗隆
37
股二头肌:股二头肌长头起于坐骨结节,短头起于股
骨粗隆中、下部,止于腓骨小头
38
股内收肌:短收肌起于耻骨支联合部,止于股
近腘肌线及腱弓,以跟腱止于跟骨结节
41
疼痛事业任重道远 需各位同仁共同努力
42
20
尺侧腕屈肌:尺侧腕屈肌起于肱骨内上踝及尺骨后
面上2/3处,止于掌筋膜
21
桡侧腕屈肌:桡侧腕屈肌起于内上踝及前臂筋膜,止
于第2、第3掌骨底的前面
22
肱桡肌:肱桡肌起于肱骨外侧缘下1/3处和臂
外侧肌间隔,止于桡骨茎突
23
腕管
24
背腰臀部肌肉
25
腹外斜肌:腹外斜肌起于下8肋外后面,止于腹白线,
面,锁骨下动脉沟之后;后斜角肌起于第4—6颈椎横突后结节,止于第2肋骨
8
菱形肌:菱形肌起于下位颈椎和上位胸椎棘突,
止于肩胛骨内侧 缘
9
肩臂部肌肉
10
冈上肌:冈上肌起于冈上窝骨面,止于肱骨大结节上方
11
冈下肌:冈下肌起于冈下窝的内侧部,止于肱骨大结节
12
肱二头肌:肱二头肌的长头肌腱起于盂上结节,
17
肱三头肌:肱三头肌长头起于肩胛骨关节盂下方,内侧头外侧头均
起于肱骨背面,三个头会合成肌腹以扁腱止于尺骨鹰嘴
18
旋前圆肌:旋前圆肌浅头起自肱骨内上髁,深头起自尺
骨冠突,止于桡骨中下1/3处外侧
19
桡侧腕伸肌:桡侧腕长伸肌起于肱骨外上踝、外侧缘下部及
臂外侧肌间隔,止于第2掌骨背面;桡侧腕短伸肌起于肱骨外 上踝及前臂筋膜,止于第2—5指的指背腱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