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淡化人际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只驳定义和前提。输出我方人际关系的作用、加强淡化的评判标准】

在座各位大家好,人非孤岛,是人际关系让个体走出自我,或在情感上惺惺相惜,或在行为上潜在互惠价值。满足二者之一才属于人际关系的初步建立。因此,并非网络提供了从无到有的可能,就是对人际关系的加强。

朋友满天下,相知有几人?天下若比邻,比邻如天涯。

加强:能够使原有的关系情感进一步加深。

能更多的建立有效人际关系。

淡化:是原有的人际关系受到冲击。

无法建立更多有效人际关系。

【立论】

今天我方观点是:网络淡化人际关系。根据哈佛大学教授梅约提出的人际关系论:人际关系指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它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组成成分。我方接下来的论证也将以此为切分。

情感:工具化的处理必然减少情感投入,对人际关系的培养便越来越不走心。情分是人际潜在的巨大价值,需要我们的用心的经营呵护。过去小本子上记满了好友的生日,敖红眼到凌晨送去惊喜。如今网络提示生日,定时发送说说。谁还真的记得那些本该铭记的日子。过去寻一知己,多方打听,一纸书信满是情谊;如今电子邮件即使有最美的画面,抒情的音乐,酷炫的字体,打动了几许芳心?网络代替了我们的用心和主动,不仅仅是工具,更是依赖,这样维持的人际关系表面甜蜜,内在空虚,谈何加强?

行为:网络排挤现实人际交往。人的信息处理能力有限,精力亦有限。当我们将重心移于网络,甚至过度的依赖网络。那么现实中的交涉便大幅减少。相隔两地,网络方便,却忘了一次聊天就代省去一次回家。相隔咫尺,一个手机就让我们咫尺天涯。所以方便不代表亲近,只是让我们在虚拟中活跃,在现实中沉默。

认知:认识和了解是人际交往的基础,社会心理学表明,人际交往需要93%的身体和非言语信息。而网络提供给我们的又是怎样一种环境?它的过滤性和包装性让我们彼此的认知模糊不清;它的匿名性和规则缺乏让我们减少顾忌;它的“一次博弈”特征也给建立的关系打上“速食快餐”的烙印。虽然是寂寞和情绪的宣泄地,却也是猜忌和不信任的滋生平台。因此网络之上,人际关系的建立复杂难辨。时至今日,网络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我方否定它对人际关系的加强并非否定电子信息发展的价值。而是希望警钟长鸣。我们不希望网络中的不信任蔓延到现实中,也不希望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成疾,而失去对显示情感的认真和用心,更不希望网络中的那层面纱永远隔在你我之间,失去网络,我们也不愿揭开。

大学生网络使用功能比例由高到低为聊天(42.4%)、玩游戏(15.1%)、浏览网页(14.3%)、使用多媒体娱乐(11.6%)、检索信息(7.5%)、收发E-mail(3.7%)、其他(2.4%)、做个人主页或网站(1.9%)、发表见解(1.1%)。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2次调查显示,有81.5% 人认为其网络聊天中的朋友是他现实中的朋友只有4.4%的人认为其网络聊天中的朋友是在网络中结识的。

参与网络聊天的人。像散步者一样在网络中四处漫游,他们嘻笑怒骂,从容不迫,观察他们在网络中发生的一切生活碎片。网络聊天者没有固定的目标,总是和这个人聊一会,紧接着又和其他人聊天,并且他们聊天的内容都是没有目的的,仅仅是为了一种发泄,这就像流浪者一样到处流浪,没有方向。网络聊天者的旅行者的角色在于虽然他们到过许多地方,许多空间(和一个人聊天就要占据一个空间),但是他们不属于任何一处,从来没有自己的“家”。网络聊天是一个游戏,任何人不用认真对待,也不会认真对待,除非你不懂网络聊天的性质,任何人在网络聊天中可以不计后果,不负责任,就像不经事的孩子对待生活一样。一个真正投入到网络聊天中的人,他的表现无疑像上面提到的一样,是散步的,流浪的,旅行的,游戏的。

中南民族大学对武汉地区高校调查显示,大学生积极主动约见未见过面的聊友只占6. 9%, 67 . 4%的人明确表示不会主动约见未见过面的聊友,这表明,大学生在网上积极主动去拓展人际关系的意愿并不是强烈,但有的时候,有些聊天的人会主动地找到我们,也许会被被动

地发展成为别人的聊天对象,前提是接受别人的聊天邀请,这只能是网络人际关系被动拓展的表现。调查表明, “只要有人聊,我会搭话”的人只占11. 3%,真正喜欢和未见过面的人在网上聊天的只占12. 8%,明确表示“不喜欢和未见过面的人在网上聊天的”却占37. 2%,而有近一半的人表示“无所谓”的态度。网友对待聊天“无所谓”,一方面意味着不会去主动地拓展网上人际关系,另一方面意味着即使有其它人找上门来,他也可能会拒绝,所以对于拓展人

际关系不会有太大帮助。所以网上人际关系仍然以现实中面对面的人际关系主体为主,人际关系的主体只是实现了从物理空间向网络空间的转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