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勒律治与《老水手行》

合集下载

古舟子咏讲解

古舟子咏讲解

《古舟子咏》是英国诗人柯勒律治的作品,讲述了老水手的故事。

故事中老水手因为射杀了一只信天翁,导致船只被困在海上,遭受了巨大的灾难。

首先,老水手是罪恶的源头。

他因为个人私欲和虚荣心而射杀了善良的信天翁,这种行为违背了自然规律和道德准则。

他的罪行引发了船只被困和众人的痛苦,也让他自己陷入了无尽的孤独和自责之中。

其次,大自然的威力也是故事中的重要元素。

在冰川中迷航的船只象征着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无助。

而信天翁的出现则是大自然的恩赐和拯救的象征。

然而,因为老水手的罪行,大自然的力量转而成为了惩罚的力量,让船只无法逃脱困境。

最后,故事中的悔过与救赎也是重要的主题。

老水手在孤独、自责和痛苦中反思自己的行为,开始寻求救赎之道。

他不断地向他人讲述自己的罪行和痛苦,希望能够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宽恕。

最终,在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时,老水手得到了救赎和解放。

总之,《古舟子咏》是一部揭示人性善恶和自然力量的作品。

它警示人们要敬畏大自然,珍爱生命,追求内心的善良与纯洁。

同时,它也表达了人类在面对大自然时的渺小和无奈,以及悔过与救赎的重要性。

柯勒律治《古舟子咏》中对罪恶的救赎-文档资料

柯勒律治《古舟子咏》中对罪恶的救赎-文档资料

柯勒律治《古舟子咏》中对罪恶的救赎英国在19世纪逐渐形成浪漫主义的文学风潮,其中柯勒律治是湖畔派诗歌创作的主要代表。

柯勒律治一生当中所创作的诗歌并不是很多,但是很多都成为了非常经典的作品,在英国的文坛乃至世界文学历史上,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可以说,诗人是一流的抒情诗歌的创作者。

柯勒律治凭借其自身非常卓越的想象能力,创作了抒情长诗《古舟子咏》,以极为荒诞的情节设置以及诡异之意象,形成了一种超自然主义的风格,并对罪恶以及罪恶的救赎,表达了深刻的思考。

一《古舟子咏》中的罪恶与救赎的分析柯勒律治在《古舟子咏》当中主要是讲述了在一次航海经历之中,一个年老的水手所遭遇到的各种光怪陆离的事件。

老水手所在的这艘船离开港口,进入大海之中,可是不幸遭遇到海面上的狂风暴雨,结果整艘船都在冰雪的海洋里面被困住了,整艘船都要面对灭顶的灾难。

就在这样一个十分危急的时候,有一只信天翁鸟从天空飞到了船舶上面,停留在船舶之中,并且引领着老水手所在的这一艘船离开冰雪封住的海谷,从而让船摆脱了危险的境地。

老水手经历了生死的磨难,因为信天翁的及时救助而得以脱离险境,但是老水手却恩将仇报,没有任何缘故,就将救助自己的信天翁鸟给射杀下来。

但是,信天翁鸟被老水手射杀死去之后,各种非常奇怪的事件就接踵而至。

让人吊诡的是,整艘航船上有两百多个水手,在信天翁鸟被射杀了之后,很多先后都离奇的死亡了,只有老水手一个人活了下来。

随后,老水手诚心祈祷,终于免除了船员们的灾难。

二《古舟子咏》中对于罪恶以及惩罚的呈现在基督教的宗教伦理当中,罪恶和惩罚必然是联系到一起的。

在基督教的教义之中,罪恶的惩罚是很多种的,其中包含了基督教中全能者上帝对于人类进行永生的惩罚,也包含了精神和物质上人类所遭受的痛苦。

所以这样的一种罪恶的痛苦,在柯勒律治笔下的《古舟子咏》里面,成为了一种呈现老水手以及老水手所代表的人类之罪恶的方式。

在《古舟子咏》当中,老水手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事情,然而老水手和众多的水手们都一样,在整个出海的过程当中自然形成着罪恶。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有哪些代表人物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有哪些代表人物

英国浪漫主义⽂学有哪些代表⼈物 所谓浪漫主义⽂学,是指在现实的基础上,以热情奔放的语⾔和丰富多彩的想象以及夸张直⽩的表现⼿法来抒发⾃我的⼈⽣理想和追求。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整理的英国浪漫主义⽂学的代表⼈物,希望你喜欢。

浪漫主义⽂学的代表⼈物 消极浪漫主义代表⼈物 诗⼈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0)与萨缪尔?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1772-1834)和罗伯特?骚塞(Robert Southey)(1774-1843)曾在英国西北部的昆布兰湖区居住,并在思想观点和创作理论上有不少相同之处,因此他们被称为“湖畔派”。

湖畔派三位诗⼈缅怀中世纪和宗法式的乡村⽣活,是浪漫主义⽂学中温婉清丽的代表。

这些诗⼈对法国⼤⾰命抱着⽭盾的态度,对资本主义的⼯业⽂明和城市⽂明表⽰厌恶,竭⼒讴歌的是宗法制的农村⽣活和⼤⾃然,喜欢描写神秘离奇的情景与异国风光。

华兹华斯是湖畔派诗⼈中成就最⾼者,他与“湖畔派”另⼀诗⼈柯勒律治共同出版《抒情歌谣集》,成为英国浪漫主义⽂学的奠基之作。

诗集中收录的诗歌⼤部分为华兹华斯所做,⽽柯勒律治的名诗《古⾈⼦咏》和《忽必烈汉》(《Kubla Khan》)亦收⼊其中,充满幻觉和奇谲的意象。

华兹华斯的诗歌描写湖光⼭⾊和⽥园⽣活,歌咏⼤⾃然的美,诗风淳朴,清新⾃然,被封为“桂冠诗⼈”。

然⽽华兹华斯这⼀时期最重要的作品则是长诗《序曲》。

骚塞的诗歌极富古之幽情,与世俗格格不⼊。

柯勒律治 萨缪尔·泰勒·柯勒律治(1772—1834)既是英国浪漫主义思潮的主要代表,同时也是重要的理论家和评论家。

他强调形象思维和想象⼒,认为想象⼒是诗⼈的最⾼品质,诗歌具有了想象⼒才有灵魂。

真正的诗⼈都有想象⼒,庸才只有幻想。

但是他不同意华兹华斯,认为⽥园⽣活产⽣不了好的语⾔。

柯勒律治的代表作是《古⾈⼦咏》,描写⼀位⽼⽔⼿的⼀次奇特航⾏经历。

外国文学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外国文学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含泪的笑是对果戈理讽刺艺术的概括,果戈理的作品往往采取讽刺的手法描写庄园地主的庸俗腐败,空虚无聊同时也抨击封建官僚的贪污受贿,敲诈勒索,如在《密尔格拉得》所包括的四篇小说之一的《旧式地主》中,既对地主阶级精神空虚、无聊,予以嘲讽,又有所同情,即“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别林斯基因此称这种风格为“含泪的笑”。

精神苦刑法是鲁迅对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心理描写特点的一种评价,罗勋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小说中以严酷的拷问官出现,桎梏了精神的苦刑,吧人物放在万难忍受的境遇里试炼,层层剖析他们的灵魂,让他们经受精神上的痛苦磨练,他善于表现人物在异常状态中,在无法解脱的矛盾中,激烈的内心斗争和高度紧张的情绪变化(即变态心理,绝望情绪),拉斯科尼科夫的形象就是精神苦刑法的具体体现。

小说突出集中地反映了作者对人类存在的哲理思考。

1在外省小城中,卡拉马佐夫一家父子围绕金钱,女人而产生的激烈斗争。

2卡拉马佐夫一家:马卡拉马佐夫、伊凡和斯麦尔佳科夫是人性恶的代表,他们放弃信仰、自食其果。

德米特里是现实人性的代表,他因为没有放弃信仰而得救。

阿辽沙是人性善的代表,他所指引人类的出路是忍耐、顺从。

3作者通过人类灵魂的搏斗,揭示他眼中的整个人类社会现实的内在本质。

"卡拉马佐夫气质"是俄罗斯文学"俄罗斯性格"题材诸多"性格"类型中的一种,它是俄罗斯民族性格在文学中的审美提炼,具有"所多玛的灵魂"、"阴郁的怀疑"、"迷失后的皈依"和"历久弥坚的信仰"等复杂的文化构成。

它是俄罗斯深邃的宗教文化与原始自然力和欧洲文明疾患共同作用的结果。

深刻地反映了俄罗斯民族在社会转型期间的价值危机和精神困惑。

欲望与毁灭,兄弟间是热情、理想主义,父亲是贪婪,占有,最终都与世格格不入。

卡拉马佐夫性格、《卡拉玛佐夫兄弟》(1880)写卡拉马佐夫父子、兄弟之间围绕金钱、女人产生的激烈的矛盾斗争,以此为中心事件,广泛描写社会生活,全面体现了作家的政治思想、宗教哲学,道德观念。

柯勒律治与《古舟子咏》

柯勒律治与《古舟子咏》

柯勒律治与《古舟子咏》《古舟子咏》的大体情节如下:一艘船出海航行.被风吹到了南极,困在了冰山之中。

这时,一只信天翁出现了,它带领船只离开南极,脱离困境。

船上的一名老水手却将其射杀,杀戮的动机在书中并未交代。

后来,老水手的这种对生命的暴行受到了惩罚:船只静止在海上,无法行进。

全船成员在干渴中死去,唯独老水手一人在痛苦中饱受折磨,求死不得。

最后,悔过了的老水手看到了美丽的水蛇,下意识地为他们祈祷,正是此举得到了神明的认可。

于是,在精灵们的帮助下,老水手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并由此开始了他的传教生涯。

最终神明救助老水手返回了自己的故乡,正是因为老水于最后心里充满了爱。

通过老水手的再生过程,这首诗的主旨告诉我们:人们应当从忏悔和祷告中得到幸福。

人们应当相信这个世界最终是仁慈的,理性的。

只要我们心里有爱,上帝就会保佑我们。

在柯勒律治看来,生命不是静止之物,而是一种行动和过程,是联结两极对立势力的纽带。

柯勒律治的生命理论论证了人与自然本质上的同一性。

在此基础上,柯勒律治提出其异化说,并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柯勒律治看来,异化就是人与自然的疏远分离。

太初时代,人与自然十分协调,生活在伊甸园般的天真与幸福状态中。

但自原始堕落之后,人与自然日渐疏远,陷入无尽的劫难。

作为浪漫主义诗人的柯勒律治的看法反映了当时英国少数人对理性的反判。

工业化与科学的进步把理性推到至高无上的地位,而感性与情感则被日益贬低。

人对大自然不断深化的了解导致传统的宗教与神话的破灭,造成世界的越来越物质化和人自身的物化。

因而,想要恢复人的丰富多彩的情感生活,让炽热的激情取代冷静的理性,就必须回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

从原始与自然的统一,经过异化的痛苦和磨难,复归于同自然的统一,这是一条环行的旅程。

老水手恢复了生命,回到了他的村庄,回到了他那单纯而卑微的村民中间。

他的这次人生旅行,似乎只是走了一个圆圈后又回到了原来的起点。

但是老水手是否从此完全融入了村民的生活,彻底地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了呢?细细地思考不难发现,现在的他与出发前相比已是判若两人,而且他的生活也彻底改变了样。

第七章浪漫主义时期的英国文学

第七章浪漫主义时期的英国文学
儿童乃是成人的父亲/我可以指望:我一世光阴/ 儿童乃是成人的父亲/我可以指望:我一世光阴/自始至终 贯穿着天然的孝敬
2 关于“自然” 关于“自然”
大自然是人类精神的导师。它用崇高的信念给人 类麻木的心灵和萎靡的生命注入了新鲜的空气和 活力。在自然的指引下,人类内在的灵智的被激 发,各种思想情感元素趋于净化。
“拜伦式英雄”是指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 拜伦式英雄” 伦作品中的一类人物形象。他们高傲倔强,既不 满现实,要求奋起反抗,具有叛逆的性格;但同 时又显得忧郁、 孤独、悲观,脱离群众,我行我 素,始终找不到正确的出路。例如,抒情长诗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中贵公子哈洛尔德,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 《东方叙事诗》之一《海盗》中的主人 公康拉德, 东方叙事诗》之一《海盗》 哲理剧《曼弗雷德》 哲理剧《曼弗雷德》中的主人公曼弗雷德,等等。 拜伦通过他们的斗争表现出对社会不妥协的反抗 精神,同时反映出自己的忧郁、孤独和彷徨的苦 闷。由于这些形象具有作者本人的思想性格特征, 因此被称作“拜伦式英雄” 因此被称作“拜伦式英雄”
第一节概述
一,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形成背景
1,英国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 2,英国感伤主义
二,发展概况
第一阶段(18世纪90年代—19世纪第一个十年):“湖 18世纪90年代— ):“ 畔派” 畔派” 第二阶段(19世纪一二十年代):拜伦、雪莱、济慈
第二节华兹华斯
一,生平创作 英国诗人。1770年 英国诗人。1770年4月7日生于北部昆布兰郡科克茅斯的一 个律师之家,1850年 个律师之家,1850年4月23日卒于里多蒙特。8岁丧母。5 23日卒于里多蒙特。8岁丧母。5 年后,父亲又离开了他。亲友送他 到家乡附近的寄宿学 校读书。1787年进剑桥大学,曾在1790年、1791年两次 校读书。1787年进剑桥大学,曾在1790年、1791年两次 访问法国。其间与法国姑娘阿内特· 访问法国。其间与法国姑娘阿内特·瓦隆恋爱,生有一女。 1795年从一 1795年从一 位朋友那里接受了一笔遗赠年金,他的生活 有了保障,也有了实现回归大自然夙愿的可能,便同妹妹 多萝西移居乡间。1797年同诗人柯尔律治相识,翌年两人 多萝西移居乡间。1797年同诗人柯尔律治相识,翌年两人 共 同出版《抒情歌谣集》。1798~1799年间与柯尔律治 同出版《抒情歌谣集》 1798~1799年间与柯尔律治 一同到德国游历,在那里创作了《采干果》 一同到德国游历,在那里创作了《采干果》、《露西》和 露西》 组诗《露西》,并开始创作自传体长诗《 组诗《露西》,并开始创作自传体长诗《序 曲》。1802 年与玛丽· 年与玛丽·哈钦森结婚。此时开始关注人类精神在与大自

柯勒律治的名著

柯勒律治的名著

柯勒律治的名著《古舟子咏》是一首令人难以忘怀的音乐叙事诗,该诗简洁的结构和朴素的语言向人们讲述了一个生动的罪与赎罪的故事。

在这首诗中,一位古代水手讲述了他在一次航海中故意杀死一只信天翁的故事(水手们认为它是象征好运的一种鸟)。

这个水手经受了无数肉体和精神上的折磨后,才逐渐明白“人、鸟和兽类”作为上帝的创造物存在着超自然的联系。

这首诗有许多超自然的人物和事件,充满激昂的语调,男主人公自我纠缠,所有这一切都构成了浪漫主义文学的标志。

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古舟子咏Samuel Taylor Coleridge塞缪尔·T·柯勒律治第一章他是一个年迈的水手, 从三个行人中他拦住一人, 凭你的白须和闪亮的眼睛,请问你为何阻拦我的路程?“新郎家的大门已经敞开, 而我是他的密友良朋, 宾客已到齐,宴席已摆好,远远能听到笑语喧闹。

”他枯瘦的手把行人抓住, 喃喃言道:”曾有一艘船。

”“走开,撒手,你这老疯子!”他随即放手不再纠缠。

但他炯炯的目光将行人摄住——使赴宴的客人停步不前, 像三岁的孩子听他讲述,老水手实现了他的意愿。

赴宴的客人坐在石头上, 不由自主地听他把故事讲: 就这样老水手继续往下说,两眼闪着奇异的光芒。

“船在欢呼声中驶出海港, 乘着落潮我们愉快出航, 驶过教堂,驶过山岗, 最后连灯塔也消失在远方。

“只见太阳从左边升起, 从那万顷碧波的汪洋里! 它终日在天空辉煌照耀,然后从右边落进大海里。

“它每天升得越来越高, 正午时直射桅杆的顶极——”赴宴的客人捶打着胸膛,当听到巴松管嘹亮的乐曲。

这时新娘已跨进大门, 她如鲜红的玫瑰一样漂亮; 行吟诗人走在她前面,摇头摆尾快乐地歌唱。

赴宴的客人捶打着胸膛, 但不由自主地听他把故事讲; 就这样老水手继续往下说,两眼闪烁着奇异的光芒。

“这时大海上刮起了风暴, 它来势凶猛更叫人胆寒; 它张开飞翅追击着船只,不停地把我们向南驱赶。

塞缪尔 泰勒 柯勒律治

塞缪尔 泰勒 柯勒律治
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 Samuel Taylor Coleridge
Moxie
内容
2
人物概要 人物历程 作品介绍 《古舟子咏》
人物概要
中文名:塞缪尔· 泰勒· 柯勒 律治 别名:湖畔派诗人 出生地:英格兰西南部德 文郡 英文名:Samuel Taylor Coleridge 籍贯:英格兰西南部德文郡 性别:男
《古舟子咏》(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 )
10
Questions:
塞缪尔· 泰勒· 柯勒律治的国籍是哪里?
英国(England)
11
“湖畔派”三诗人是哪三位诗人?
塞缪尔· 泰勒· 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威廉· 华 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罗伯特· 骚塞(Robert Southey)
8
《古舟子咏》(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 )
全诗是一个充满了奇幻之美的的航海故事。全诗探索人生 的罪与罚问题,诗人把热爱宇宙的万物泛神论思想和基督 教思想结合起来,宣传仁爱和基督教的赎罪思想。诗中的 水手的心理活动刻画得细致入微,老水手杀掉信天翁表示 他拒绝社会给他的礼物,他除掉了深爱自己并代表超自然 的事物,也就除掉了对这个世界的感情,最后水手内心发 生转变,以新的态度对待自然,为此他才得以解脱出来。
9
Engraving of a scene from 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 The frozen crew and the albatross(信天翁) by Gustave Doré
A statue of the Ancient Mariner at Watchet Harbour(沃切特海港), Somerset(萨默赛特), England

生态文学研究的当代文化价值

生态文学研究的当代文化价值

生态文学研究的当代文化价值摘要:当环境遭到严重污染、资源变得匮乏奇缺、人与自然关系出现问题等生态危机日益凸显时,“生态文学”诞生了,并在世界各地异军突起,迅速形成拥有大批研究学者的队伍,体现出鲜明的当代价值倾向性。

文章对生态文学发生、发展以及现实针对性进行考辨,挖掘生态文学深厚的思想基础和文化根源,分析当代文化价值特征,强调优化生态文化的意义,连接起文学与人类精神中断的脉络,思考在充满生存危机的今天重新确立一种新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形态和价值理念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生态文学;生态批评;生态危机;文化价值生态文学(ecological literature)或称生态批评(eco-criticism)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源自美国。

相对于其他西方文论而言,生态批评出现较晚,但它的诞生立刻引起世界各地学者的关注,并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形成越来越高涨的生态文学思潮。

那么,什么是生态文学?它的含义是什么?关于生态文学的定义,厦门大学王诺教授在《欧美生态文学》中非常明确指出:“生态文学是以生态整体主义为思想基础、以生态系统整体利益为最高价值的考察和表现自然与人之关系和探寻生态危机之社会根源的文学。

生态责任、文明批判、生态理想和生态预警是其突出特点[1]。

”它强调了生态文学研究的任务是从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出发,分析考察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并查找造成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换言之,就是用生态批评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文学作品,通过文学重审人类文化价值观,探寻影响甚至决定人类在社会发展中对自然态度和行为的社会文化因素,认识到人类对自然的态度是一种文化价值取向的选择。

生态文学研究不仅研究文学作品如何表现自然环境与人的关系,而且历史地揭示文化是如何影响地球生态的。

工业革命和现代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奢侈、消费、享乐主义思想使人类面临自然生态和精神生态的双重危机。

因此,从生态文化角度挖掘文学创作中的思想基础和文化价值根源,重新确立一种新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形态和文化价值理念势在必行。

《老人与海》的主题

《老人与海》的主题

《老人与海》的主题导语:《老人与海》没有精雕细琢,也没有微妙深奥,然而只不过是简洁质朴、文字平定而已,开拓了小说的描写空间,丰富了小说的文学意蕴,使人产生一种"感情真者,其观物亦真'的感受。

主题老人每取得一点胜利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最后遭到无可挽救的失败。

但是,从另外一种意义上来说,他又是一个胜利者。

因为,他不屈服于命运,无论在怎么艰苦卓绝的环境里,他都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了奋勇的抗争。

大马林鱼虽然没有保住,但他却捍卫了"人的灵魂的尊严',显示了"一个人的能耐可以到达什么程度',是一个胜利的失败者,一个失败的英雄。

这样一个"硬汉子'形象,正是典型的海明威式的小说人物。

海明威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硬汉子'形象。

他们多是拳击家、斗牛士、渔夫、猎人、战士等下层人物,生活贫困,屡受挫折,但他们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力,始终保持人的尊严和勇气。

在他们身上,具有一种不屈不挠、坚定顽强,面对暴力和死亡而无所畏惧,身处逆境而不气馁的坚强性格。

正如肖恩#奥弗莱因所说:海明威小说的主题是"人的本质,人的努力和奋斗,人的追求和痛苦,人的信仰和挣扎,人的倔犟和价值,人的聪慧和命运,人的胆略和气魄,人的尊严和灵魂,'即使失败了,也要坦坦荡荡,不失重压下人的"优雅风度'。

无论处在顺境还是逆境,自然或是社会中,人应该正视现实,接受一切并超越它,继续自己的人生之旅。

纵然面对死亡,也要漠然处之,宁折勿弯,这是桑提亚哥所执著的人生要义,也是《老人与海》的哲理闪光。

海明威塑造的一系列"硬汉'形象的理论与思想基础是行动哲学。

它主要以主体的行动为表达方式,用主体的行为和动作展示其丰富的内涵。

他所揭示的是肉体和精神的永恒生命力来自于不断运动的驱动力,强调的是在深沉的行动中锻造有价值的灵魂,他们用行动来显示自己的勇敢、冷静、果断、顽强和不畏任何强大力量的主体意识。

英国文学文学术语

英国文学文学术语

Literary terms(文学术语)(一)中古时期(1)民谣(ballad):以诗的形式被歌唱和传诵,并代代相传。

如《罗宾汉》,《老水手之行》。

(2)史诗(epic):叙述神与英雄行为的叙事长诗。

如《贝奥武夫》,《失乐园》《复乐园》《力士参孙》,荷马《伊利亚特》《奥德赛》,中世纪但丁的《神曲》。

(3)罗曼史∕骑士文学(romance):中世纪的一种流行文学形式,用来歌颂骑士的冒险精神和英雄行为,骑士精神(如勇敢、慷慨、忠诚、善良)是其精神。

(4)押头韵(alliteration):一行诗中的某些词的首个发音的重复或重现。

如:“I have stood still and stopped the sound of feet”.(二)文艺复兴时期(1)文艺复兴(Renaissance):Renaissance一词意为“重生”,指对西欧的希腊和罗马文化的复兴,其核心是人文主义,带有14、15世纪特点的态度和情感被渗入人文主义和宗教改革中。

英国文艺复兴的主流是伊利莎白时期的戏剧,莎士比亚是戏剧家的代表。

(2)人文主义(humanism):是文艺复兴的核心,强调的是人类的尊严和现实生活的重要性,人文主义者认为人是宇宙的中心,他们不仅有权享受生活的美好,还有能力自我完善和创造奇迹。

(3)斯宾塞诗节(Spenserian stanza):由埃德蒙•斯宾塞创造的,指每个诗节有9行诗句,前8行每行都是10个音节(五音步抑扬格),第9行为12个音节(六音步抑扬格),押韵为ababbcbcc,如《仙后》。

(4)奇特的比喻(conceit):是一种牵强的明喻或暗喻,即把两个不相似的事物进行比较,这种手法多被约翰•多恩的诗歌采用。

(5)玄学派诗歌(metaphysical poetry):指17世纪受多恩影响的作家所写的作品,多采用奇特的比喻手法。

玄学派诗人试图打破传统的伊利莎白时期的爱情诗歌的形式,其措词较伊利莎白和新古典主义时期更为简洁,与平民语言的用词和韵律相符,且其意象也源自现实生活。

华兹华斯(William Wo

华兹华斯(William Wo

1.华兹华斯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0年),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曾当上桂冠诗人。

其诗歌理论动摇了英国古典主义诗学的统治,有力地推动了英国诗歌的革新和浪漫主义运动的发展。

他是文艺复兴运动以来最重要的英语诗人之一,其诗句“朴素生活,高尚思考(plain living and high thinking)”被作为牛津大学基布尔学院的格言。

,华兹华斯生于律师之家,曾就读于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毕业后到欧洲旅行,在法国亲身领略了大革命的风暴。

1783年其父去世,他和弟兄们由舅父照管,妹妹多萝西(Dorothy)则由外祖父母抚养。

多萝西与他最为亲近,终身未嫁,一直与他作伴。

1787年他进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学习,大学毕业后去法国,住在布卢瓦。

他对法国革命怀有热情,认为这场革命表现了人性的完美,将拯救帝制之下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民。

在布卢瓦他结识了许多温和派的吉伦特党人。

1792年华兹华斯回到伦敦,仍对革命充满热情。

但他的舅父对他的政治活动表示不满,不愿再予接济。

正在走投无路时,一位一直同情并钦佩他的老同学去世,留给他900英镑。

于是在1795年10月,他与多萝西一起迁居乡间,实现接近自然并探讨人生意义的宿愿。

多萝西聪慧体贴,给他创造了创作的条件。

后来她也成为了诗人。

一直与他作伴,终身未嫁。

2. 《抒情歌谣集》(Lyrical Ballads)1798年,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将各自的诗歌合为一册,定名为《抒情歌谣集》。

但其中柯勒律治的诗仅有四首较短的诗和一篇长诗《老水手行》。

诗集中除了第一首(柯勒律治的《古舟子咏》)和最后一首(即《丁登寺》)外,并未包括两人最优秀的作品。

然而,历史证明,正是这部问世之初遭到苛评的诗集开创了一代诗风,成为英国文学史上尤其是诗歌领域里的一座里程碑。

它摆脱了多数18世纪诗人所恪守的简洁、典雅、机智、明晰等古典主义的创作原则;在形式上摒弃了在蒲柏手里达到登峰造极地步并垄断了当时诗坛的英雄双韵体;在内容上则以平民百姓日常使用的语言描绘大自然的景色和处身于大自然中的人们的生活,抒发了诗人的感受和沉思,开创了探索和发掘人的内心世界的现代诗风。

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简历

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简历

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简历塞缪尔u2022泰勒u2022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1772-1834年),英国诗人和评论家,他一生是在贫病交困和鸦片成瘾的阴影下度过的,诗歌作品相对较少。

尽管存在这些不利因素,柯勒律治还是坚持创作,确立了其在幻想浪漫诗歌方面的主要浪漫派诗人地位。

19岁进入剑桥大学攻读古典文学。

1794年,与骚塞合写《罗伯斯庇尔的失败》一剧。

当时两人都同情法国革命,但又都害怕革命暴力,于是设想去美洲建立乌托邦社会。

计划失败后柯尔律治移居英格兰部西部湖区,致力于写诗,并与华兹华斯结成密友。

他憎恶资本主义城市文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于是远离城市,隐居于昆布兰湖区,寄情山水或缅怀中世纪的宗法社会。

他们创作出歌颂大自然的或美化宗法制农村生活方式的诗篇,以抵制丑恶的资本主义现实。

因此被称为“湖畔派诗人”。

1798年,两人合作出版著名的《抒情歌谣集》,成为浪漫主义的宣言书。

同年他与华兹华斯兄妹到德国留学,被康德的哲学和耶拿派的诗歌理论和创作所吸引。

1809年创办《朋友》杂志。

以后大多写诗及批评文章,也曾在皇家学会讲演。

1817年发表了著名的《文学传记》,以文学批评为主,是他最完整的散文著作。

1818年作了一系列关于莎士比亚的讲演,后来收集为《关于莎士比亚讲演集》一书。

回国后继续居住于湖区,与华兹华斯保持往来。

柯尔律治年青时代即患有风湿痛等多种疾病。

为求镇痛他长期服食鸦片竟至上瘾,故健康大受损害。

晚年他贫病交加,1834年7月25日逝世于海格特。

柯尔律治的诗数量不多,但《古舟子咏》、《克里斯特贝尔》和《忽必烈汗》都脍炙人口,是英国诗歌中的瑰宝。

这些诗显示了柯尔律治创作的原则和特色,即以自然、逼真的形象和环境的描写表现超自然的、神圣的、浪漫的内容,使读者在阅读时“自动摒弃其不信任感”,而感到真实可信。

其他优秀诗篇如《青春与暮年》、《沮丧》、《寂寞中的恐惧》、《霜夜》、《无希望的工作》等,大多伤感、阴郁,表现了作者不幸的生活遭遇和抑郁的心情。

柯勒律治诗作_忽必烈汗_与他的_彼岸世界_刘迪南

柯勒律治诗作_忽必烈汗_与他的_彼岸世界_刘迪南

柯勒律治诗作5忽必烈汗6与他的/彼岸世界0刘迪南内容提要:18世纪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S#T#柯勒律治的代表作)))5忽必烈汗6,为当时的西方人描绘出一幅绚烂的东方景观。

诗人以西方的眼光审视了东方的意象,表达了对东方/彼岸世界0的无限向往。

通过对5忽必烈汗6一诗的题材和创作背景等方面的分析,探求诗人创作该诗的深层目的。

关键词:柯勒律治5忽必烈汗6彼岸世界东方西方作者单位:北京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1798年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S#T#柯勒律治¹在梦境中创作了他的代表作之一的5忽必烈汗6。

诗人曾在自述中提到过这首诗的写作过程:/1798年夏季,健康状况不佳,在一农舍静养。

一日略感不适,服用了镇痛剂后,披阅5珀切斯游记6一书,读到-忽必烈汗下令在此兴建皇宫和豪华御苑,于是十里膏腴之地都被圈入围墙.这两句时,药性发作。

熟睡约三小时,梦中异象纷呈,文思泉涌,作诗不下二三百行,醒来后,记忆甚为清晰,急取纸笔一一写下。

不巧,这时有人因事来访,使他写作中断,约一小时后再来续写时,记忆俱已模糊,遂被迫搁笔。

0º这首来源于梦境的诗作,一经发表就在英国风行一时,诗人浪漫神秘的笔触把西方人的眼光带到了遥远的东方,成为当时西方人向往东方文明的指路标牌。

一、5忽必烈汗6与忽必烈汗5忽必烈汗6这首诗在英国曾经风靡一时,甚至在欧洲文学史上也具有重要意义。

这首出于梦境的诗充满了神奇的想象,把人们带入诗人的梦境之中,给人以神秘莫测的感受。

同时,它的浪漫和怪诞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兴趣,对该诗的分析和猜测层出不穷,观点各异。

细读此诗,脑海里出现很多疑问:一个18世纪的英国诗人何以对一个远在东方,又早在几百年之前的蒙古大汗诗兴大发呢?诗人的创作/触媒0何在呢?诗中的胜景与忽必烈汗又有什么有机关联呢?这些疑问,只能从诗中找到答案。

诗歌题名为5忽必烈汗6,但是它却并不是直接讲忽必烈这位蒙古大汗的丰功伟绩,而是勾勒了一幅美不胜收的迷人景色。

解读“湖畔派”诗人浪漫主义自然观

解读“湖畔派”诗人浪漫主义自然观

解读“湖畔派”诗人的浪漫主义自然观摘要19世纪英国文坛活跃着一批崇尚自然、逃避世事、幽静恬淡的诗人,这些诗人有着淡淡的忧郁、默默的感伤,有着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事的厌恶。

他们的作品如同他们的作为一样,饱受批评家的关注和文学家的争议。

这群诗人被称作“湖畔派”。

本文仅从诗歌的意义角度入手解读“湖畔派”诗人作品中关于自然的描绘,以期从中感悟“湖畔派”诗人的审美情趣和道德观念以及其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看法。

关键词:自然主义华兹华斯遁世中图分类号:i106.2文献标识码:a在英国北部美丽的昆布兰湖区居住着三位幽静恬淡的诗人,他们向往唯情论,歌颂大自然;他们厌恶工业文明,怀念封建制度;他们保守传统,他们矛盾忧郁。

这些被称为“湖畔派”的诗人,分别是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

后世评论家对于“湖畔派”的评价多集中于其消极遁世思想的批判或对其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理念的分析。

实际上通过分析“湖畔派”当时的生活背景以及其代表作品中的自然描述,可以看出“湖畔派”对人类疾苦的关注、对幸福的向往以及其独特的自然主义。

“湖畔派”通过对大自然的讴歌传达了他们的一种哲学观和生活观。

“湖畔派”诗人喜欢歌颂大自然和宗法制农村生活,他们的自然观都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

一华兹华斯——富有宗教色彩的质朴自然观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善于描写大自然,他对大自然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厌恶工业化后产生种种痼疾的城市。

华兹华斯的自然观是和宗教无法分开的。

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流露出了对宗教的崇敬和执着。

他认为大自然、人和上帝是一个整体,是相通的。

因此华兹华斯的笔下虽然充满了平常人的悲苦和欢乐,但他认为能够给生灵带来福祉的根源在于圣光。

华兹华斯认为上帝的圣光无处不在,人和大自然都是上帝创造的。

自然既是一个存在,也是一种精神慰籍的力量。

而这种力量都是宗教、是上帝给予的,人在某一个特定的时刻可以感悟出来。

华兹华斯的语言极度纯粹,思想感情的表达明智而清晰。

读书单读书清单

读书单读书清单
【大侠】福州卢国斌(16270297) 20:50:53
9、《老水手行柯勒律治诗选》柯勒律治译林出版社
10、《人口原理》马尔萨斯商务印书馆
11、《燃烧的原野》胡安鲁尔福译林出版社
12、《培根随笔集》弗兰西斯培根人民文学出版社
13、《凯尔特的薄暮》W叶芝新星出版社
14、《我弥留之际》威廉福克纳新星出版社
1、《物种起源》达尔文;苗德岁译译林出版社
2、《徒然草方丈记》吉田兼好、鸭长明王新禧译长江文艺出版社
3、《白鲸》麦尔维尔企鹅经典人民文学出版社
4、《千曲川风情》岛崎藤村陈德文译新星出版社
5、《博尔赫斯全集》小说卷影印版
6、《草原帝国》勒内格鲁塞商务印书馆
7、《第一个人》加缪上海译文出版社
8、《尼伯龙根的指环》瓦格纳歌剧安徽人民出版社
15、《大16、《为什么读经典》卡尔维诺译林出版社
17、《愚人颂》伊拉斯谟译林出版社
18、《磨坊文札》都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概述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概述

四、英国文学 (一)第一代浪漫主义诗人:“湖畔派” 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 (二)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 拜伦、雪莱和济慈 (三)司各特

英国人的特点

爱家、爱自然 这个岛国的每个人,自己就是一个岛 ——独立。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两种风格

田园式的温柔——温柔、缠绵 华兹华斯、济慈 海盗式的暴烈——激烈、反叛 雪莱、拜伦

诺瓦利斯是德国早期浪漫主义在创作上 的主要代表,在《夜的颂歌》中,他沉
湎于神秘的世界,否定人生,歌颂黑夜
和死亡。他的理想是回到天主教占统治
地位的封建时代(13世纪)。
(二)海德堡派

1805 年 左 右 , 一 批 作 家 在 海 德 堡 创 办 《隐士报》,形成了以海德堡为中心的 浪漫主义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有阿尔尼 姆和布伦塔诺等,其成就主要在于对德 国民间文学的搜集和整理。他们俩合编 的民歌集《儿童的奇异的号角》和格林 兄弟搜集、编写的《儿童与家庭童话集》 都很有名.。
(一)“湖畔派”

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文学中出现了最早 的浪漫主义作家: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 他们歌颂大自然,描写宗法制农村生活,向往 中古时期的封建社会,厌恶资本主义的城市文 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因此他们远离城市隐居 在英国西北部昆布兰和格拉斯米尔湖区,由是 得名“湖畔派”。他们的诗作或讴歌宗法制的 农村生活和自然风景,或描写奇异神秘的故事 和异国风光,一般都是远离社会斗争的题材。

(四)所谓浪漫主义就是文学上的自由主
义 ——雨果 浪漫主义是在同古典主义的斗争中发展 起来的。 理性的 感性的 想象的 主观的 自由的
致大海——普希金
再见吧,自由的元素!/这是你最后一次在 我的眼前/滚动着蔚蓝色的波涛/闪耀着骄傲的 美色。 好像是朋友的忧郁的怨诉,/好象是他在 别离时的呼唤,/我现在最后一次倾听/你悲哀 的喧响,你召唤的喧响。 你是我心灵的愿望之所在呀!/我时常沿着 你的岸边,/一个人静悄悄地、朦胧地徘徊,/ 还因为那个隐秘的愿望苦恼着! 我多么爱你的回音,/爱你阴沉的声调,你 悠远无尽的音响,/还有那黄昏时分的静寂,/ 和那反复无常的激情。

“怪物”和“瘟疫”的启示——玛丽·雪莱两部小说的生态批评解读

“怪物”和“瘟疫”的启示——玛丽·雪莱两部小说的生态批评解读

“怪物”和“瘟疫”的启示—玛丽•雪莱两部小说的生态批评解读原玉薇摘要:19世纪•初的英国,科技和工业发展如火如荼,人与自然的关系第一次出现了疏离和断裂。

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去解读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和《末世一人》这两部小说,可以得出,无边界的科学研究和无敬意地物化自然在她看来最终会召唤出可怕的“怪物”和肆虐全球的"瘟疫”,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

可见,她对当时人类的科学野心以及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导致人与自然关系异化问题的担忧。

在当下自然引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后疫情时代,玛丽•雪莱对科学的道德边界和人类中心主义的警醒可谓切中肯縈。

关键词:玛丽•雪莱;怪物;瘟疫;人与自然;生态批评中图分类号:1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962(2021)02-0101-09引言1991年,利物浦大学教授贝特(Jonathan Bate)的专著《浪漫主义的生态学:华兹华斯与环境的传统y(Romantic Ecology:Wordsworth and the Environmental Tra-dition)开启了英国浪漫主义批评向生态研究的转向①。

浪漫主义时期的英国,科技和工业发展如火如荼,人与自然的关系第一次出现了疏离和断裂。

人们的生活开始充斥着机器噪音、工厂烟雾和拥挤的城市街道,宁静美丽的自然逐渐变成一个遥远的梦想,无论在身体还是在精神上,人类都从自然整体中脱离岀来。

包括贝特在内的很多批评家认为,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浪漫主义文学代表着最早的生态思想的岀现②。

如詹姆斯•麦考斯克(James McKusick,1997:123-124)在《华兹华斯文学圈M The Wordsworth Circ/e)杂志创办的特刊《浪漫主义和生态》的作者简介:原玉薮,博士,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18、19世纪英国文学。

101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21年第2期前言中说:“很多浪漫主义作品都绝望地意识到了人与自然世界的疏离,努力在人类和我们居住的脆弱地球之间重建有活力的、可持续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柯勒律治与《老水手行》
内容摘要:英国诗人萨缪尔·泰勒·柯勒律治是一位将诗学与神学结合创作的代表人物。

他将德国的唯心主义哲学与英国传统经验主义哲学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英国前浪漫主义派别——湖畔派。

其名篇《老水手行》在多方面体现了其神学与诗学的主张。

关键词:柯勒律治、《老水手行》、宗教、想象力、象征、统一性、浪漫主义
诗意的信仰
“…查尔斯·兰姆写过一篇文章,谈一个靠回忆往昔岁月而生活的人——我想再加上一个人,这个人既不回忆过去,又不把握现在,也不瞻望将来,他根本不生活在时间之中,而是生活在时间之外或者和时间平行的人。

”1这个人说的就是萨缪尔·泰勒·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1772-1834年)自己,他生于乡间,是德文郡牧师的儿子。

英国湖畔诗人之一,著名评沦家,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思潮的重要代表和开拓者之一。

抛开这些头衔不谈,柯勒律治却是复杂的。

英国学者巴兹尔·威利(Basil Wiley)曾评论柯勒律治说:“追求真理,为基督教哲学是唯一真理性哲学而辩护,形成了他生命的主流,与之相比,他其余所有的兴趣爱好都不过是旁枝末节。

因此,任何一种只是将柯勒律治单纯的作为文学理论家或诗人或政治思想家或唯心主义者的研究,都将注定是不完全的。

”2在他的著名散文体歌谣《老水手行》(亦称《古舟子咏》)中就充满了非常浓重的宗教情结。

由于老船长无意中的杀戮,引来了同船200名水手的死亡的命运和他独自经历这一切孤独恐怖诡谲的旅程的命运。

柯勒律治在谈到《老水手行》的创作过程时说:“我以原罪开始,以格言为支撑,以实现赎罪的教义而结束。

”3自然,在诗中以一种超验的形态出现,自然即是上帝的化身,是上帝的代言者,万物皆有灵性,触犯了这种神化了的自然中的生灵,即是触犯上帝本身,所以,人类需要对自然产生敬畏的情感,与敬畏上帝是等同的。

诗中的老水手就是
1《已故萨缪尔·泰·柯勒律治席间谈话录》,第二部,第225页,見勃蘭兌斯編《十九世紀文學主流》,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四分冊,第97頁。

2布雷特(R.L.Brett):《作家及其背景:S.T.柯勒律治》1971,第221页。

3COLERIDGE."Aids to Reflection"in The Complete Works of Samuel Taylor Coleridege[C]Edited by W.G.T.SHEDD.New
在经历了这一系列的罪与罚之后认识了上帝,学会了爱与祈祷,(而在这之前的老水手则是处于一种蒙昧的自然状态之中)并且将像是由上帝派遣的幽魂一般,不断地把自己的经历和感悟讲给世人。

想象力、象征与统一性
著名文学批评家雷纳·韦勒克(RenéWellek 1903年8月22日—1995年11月1日)在其《近代文学批评》一书第二卷的导言中这样概括批评上的浪漫主义运动:“…有两个迥然不同的含义:从较广义的意义看,它是对古典主义的一种反抗,意味着摈弃拉丁传统和接受以表现及交流情感为主的诗歌观……从较狭的意义看,不妨说浪漫主义批评就是确立一种辨证说象征说的诗歌观。

它从有机体的类比脱颖而出,由赫尔德和歌德加以发展,进而演化成一种表现对立面统一和象征系统的诗歌观。

在德国,这种观点常有流于神秘化,从而对审美活动本身失去把捉的危险。

不过施莱格尔兄弟及其周围的少数批评家推衍了一种令人满意的诗歌理论,它挡住了情感主义、自然主义和神秘主义的包围,成功得把象征主义和对文学史的透彻领会结合起来。

…在德国之外持有这种观点的杰出批评家有英国的柯勒律治和法国的雨果。


然而单就柯勒律治的文学批评理论和创作理论而言,我们很难不被其中的复杂和矛盾搞的晕头转向。

但是我们却可以轻易地找出他的理论与康德、谢林以及施莱格尔兄弟等德国浪漫派文学及古典哲学理论家的学说的联系。

以至于他还遭到过不少当时和后来的学者的关于他抄袭和剽窃的指责,说他“只是德国人的应声附和着,缺乏独创性和独立性”4。

然而就柯勒律治的贡献来说,却是以偏概全了。

柯勒律治的贡献及他与先前英国作家的不同之处在于他“用他自己的方法融贯了他从德国吸取来的各种思想,并把它们同十八世纪新古典主义以及英国经验主义的传统成分结合起来。

”5的创举。

柯勒律治留下的作品不多,却不乏天才之作和不朽之作,体现了他自身对其文艺理论的不懈的实践。

他自诩达到了理智与情感的罕见的结合,不是莎士比亚式的十全十美,而是华兹华斯式的,因其“深邃、微妙的思维与感受性的结合”和他那种“沉思性的激情”,以一4美·韦勒克《近代文学批评史》第二卷,第198页。

种糅合哲理和情感的资质而受到称许。

在这里,想象力,作为一种天才诗人必备的特殊能力,经过某种语意上的转化,被极大地扩展了它自身意义之外的含义和内容。

“想象力,即统一事物、同时成为万物的力量。

”6想象力,成为了一种认知能力,统一并沟通理性和知性。

“变为万物而又保持本色,使无常的上帝在江河、狮子和火焰之中都能被人感觉到——这才是,这才是真正的想象力。

”7在他对“想象力即对立面平衡或调和”的表述中天才和想象力结合起来使得诗和诗人的界限也变得模糊起来,“何谓诗?何谓诗人?几乎是同一个问题。

”8
“按照一些批评家的说法,激发柯尔律治创作《老水手行》一诗灵感的主要是17-18世纪末欧洲航海—探险史上的两件大事及其相关的旅行记录,一是托马斯·詹姆斯(Thomas James)的北极之旅,二是库克船长(James Cook)的南极之行。

”9诗人自己并没有参加过任何远程的航海旅行,却选取了这样的极地航行的题材,那么除却阅读相关的航海日志获得必要的航海知识和地理知识之外,全诗的构思都需要“想象力”来掌控。

我们在《老水手行》中看到的炎热的赤道,严寒的极地,高耸入云的冰山,全都那么惟妙惟肖,在相对客观的笔触之下,还能全面地调动读者的视觉、听觉和触觉等一切感官因素,也正是诗人想象力运用的结果。

除却想象力的运用,象征,用于传达诗人创作理念的方法,“象征是包含于它再现的理念之中的一种符号。

”它自身永远是“那个理念以及它所代表的整体的一部分”10。

在《老水手行》中,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这种象征的运用。

诗中,关于极地景观和梦幻场景的描述支撑起了诗歌的整体框架和氛围,但我们通读诗歌之后,会自然的发现信天翁这一意象才是诗人理念的传达的窗口。

这个信天翁不同于大自然中的信天翁,而是负有诗人理念的虚化的基督的使徒的象征。

而老水手的杀戮则是人类原罪的象征,类似的例子在诗中还能找到许多,老水手的讲述的经历则象征了人类由不知不畏上帝到遭受上帝的启发与惩罚到最终皈依上帝的过程,崇高感的建立伴随着主体与客体的分离和上帝意识的觉醒,而经历了“死中之生”和“生中之死”的艰难旅程之后的老水手也像外邦人的使徒一样,又走上了传播上帝的恩典的旅途。

6美·韦勒克《近代文学批评史》第二卷,第198页。

7COLERIDGE:Literary Remains(London,1836),59.
8COLERIDGE:Biographia Literaria,ed. Shaweross,105.
9张德明《忧郁的信天翁与诗性的想象力》,載於《外國文學評論》第三期,2010.
柯勒律治在一系列驳斥有关自然的“机械的哲学”的同时试图建立一种“动态体系”取而代之,而这种“动态体系”则是基于这样一种信念:最初的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的事物产生于大自然所具有的生产能力和能源,这种生产能力和能源存在于上帝和自然之间形形色色的自然形式之中。

而这种信念反映在文学理论上,就是他关于统一性的理论,“语言、激情、人物必须互为作用、相反相成”11。

在《老水手行》中我们也可以找到很多对对立的概念,如生存与死亡,勇敢和恐惧,无知与觉醒,极地与赤道,陆地与海洋,热闹的婚礼与孤独的老水手,这些对比在诗中交替出现,形成了一个环形叙述结构——水手的经历:出海—历险—回归。

诗歌在“统一性的基调和精神”12的指导下,在这些意象的对立中也找到了有机的统一,达到了浑然一体的境界。

參考文獻:
1.勃蘭兌斯(George Brandes)編《十九世紀文學主流》1984
2.布雷特(R.L.Brett):《作家及其背景:S.T.柯勒律治》1971
3.COLERIDGE:"Aids to Reflection"in The Complete Works of Samuel Taylor Coleridege[C]Edited by W.G.T.SHEDD.New York:Harper&brother.1884
4.韦勒克(RenéWellek):《近代文学批评史》1989
5.COLERIDGE:Literary Remains(London,1836)
6.COLERIDGE:Biographia Literaria
7.张德明:《忧郁的信天翁与诗性的想象力》2010
11Shakespearn Criticism,ed. Raysor,London,1939,p.238
外國文學史期末論文
09中文班
白雪
200900051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