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古诗词鉴赏中的炼字题型解答方法举隅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模版:炼字型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模版:炼字型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模版:炼字型古人作诗讲究炼字,炼字型题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模版:炼字型,希望大家好好掌握!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模版:炼字型1.提问方式:⑴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⑵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⑶从某句诗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作具体分析。

⑷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请作具体分析。

⑸对诗中某个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⑹诗中某字用得好,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⑺诗句中某个字换成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试作分析。

⑻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⑼这首诗(某句)的诗眼是某字,试作分析。

2.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组织答案时常用术语:深刻、含蓄、突出、生动、形象、传神等。

炼字的角度:动词、形容词(重叠运用的、活用作动词的、表色彩的)、数词、虚词。

3.答题步骤:⑴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⑵描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⑶点作用: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答题示例: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

(步骤一)看,在诗中指回望。

(步骤二)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步骤三)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训练:诗歌鉴赏之“炼字”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训练:诗歌鉴赏之“炼字”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训练:诗歌鉴赏之“炼字”考点精讲诗歌鉴赏中“炼字”题型的答题步骤和技巧一、“炼字”题常见问题类型1.诗中某个字用得好(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简要分析它好在哪里。

2.某一联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说出你的理由。

3.本诗中的某字,在其他的版本中作某字,你认为哪一个好,为什么?4.赏析本诗中某字的妙处或者分析某字的表达效果。

二、答题技巧在进行炼字题的解答中,我们首先要弄清楚让我们赏析的这个字是哪一类型。

在高考题目中,常见的炼字的类型有动词、形容词和虚词(副词、连词等),此外,数词、叠词等也常有涉及。

(一)动词动词是在炼字题目中出现频率最高的。

动词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特点。

一些动词有着一词多用或者是活用的情况,在不同的情境中表达着不同的意境。

所以在炼动词的时候不仅要强调用的准确,还应该强调用的巧妙。

比如,“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作者用一个“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的热烈,甚至能够让人联想到花丛中的蝶蝶飞舞的热闹景象,完美地将春天这种生机盎然的景象展现出来。

(二)形容词在古诗词中,少不了对各种景物进行描写,诗人在描写的时候就需要运用一些形容词来将抽象的景物具体化形象化。

比如:“玉阶空伫立,速鸟归飞急。

”其中“空”字表达白白地、孤独地意思。

一个空字将诗人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和惆怅表现出来,使主题更加鲜明。

另一种情况是,形容词也可以活用作动词,比如:“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其中“红”和“绿”本是形容词,但是在本诗中被用作动词,既能够表示鲜明的色彩,又能够体现出一个动态的过程。

(三)数词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在诗人的笔下能够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如“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郑谷《早梅》)中“一枝”原作“数枝”,何以最后改作“一枝”呢?因为题为“早梅”,言“数枝”不如“一枝”准确,更能体现节令之早,突出诗人对“凌寒独自开”的早梅的喜爱之情。

(四)叠词在古诗中诗人运用叠词一方面强调自己的情感,另一方面增加古诗的韵律,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突破古代诗歌“炼字”题四法

突破古代诗歌“炼字”题四法

突破古代诗歌“炼字”题四法高考诗歌鉴赏题中常以“炼字”来命制试题,其提问方式有“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某字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等。

如何有效地解答这类试题,可以采用以下四种方法。

一、套用法。

古代诗歌语言的变化很多,而在考题中常见的“炼字”有两种。

一是动词,动词的使用常常能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可使诗歌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或具有动态美。

二是修饰语,修饰语包括形容词、数量词和虚词等。

巧用形容词可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

数量词有虚数词和确数词。

运用虚数词,虚化烘托,增强表现力;运用确数词,精炼有力,诗意隽永,富于趣味。

虚词往往有疏通文气,开合互映,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因此,学生可以在记住各词类作关键词时的作用后结合诗句直接套用。

例如,2004年全国卷“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一个“闹”字化静为动,写尽了诗人心头感受到的蓬勃春意,给人以美的享受。

2004年辽宁卷苏轼《蝶恋花》中的“绿水人家绕”,一个“绕“字,具体描绘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已《早梅》)的“一”是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得此梅不同寻常,紧紧地扣住了题目“早梅”,同时还能表现出诗人的惊喜之情。

二、删字法。

在把握一句诗的意思后把这个关键字删去,看原来诗歌中什么意思、什么特点、什么好处丢了。

这个丢了的内容,就是这个关键字的作用。

例如,赏析“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的“孤”字时,可以先去掉此词。

由此描写的画面是: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城池巍然屹立。

这样,因地处边塞,地势险要、处境孤危的城——确切说是戍边的堡垒的特点没有了,而且“孤”一般形容人心,此处应该是直达征夫的心理,这点也没有了。

[高考诗歌鉴赏题万能答题模式]炼字题型

[高考诗歌鉴赏题万能答题模式]炼字题型

[高考诗歌鉴赏题万能答题模式]炼字题型摘要:高考诗歌鉴赏题万能答题模式之炼字题型: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炼字型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诗歌赏析术语梳理古诗词常见意象顺口溜金牌备考:高考语文130分夺分方案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模式: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③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5、答题示例2007年全国卷II第12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晴野望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练习:(08全国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一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

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l)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拳”和“退”。

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

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

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08全国I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春日即事李弥逊①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古代诗词鉴赏_炼字_题型答题策略

古代诗词鉴赏_炼字_题型答题策略

湖北招生考试 2009 年 12 月号中旬刊 15
总第 255 期
解读门径
KU A I S U YU E DU
要想准确地破解小说阅读中环境描写的作用,五种 要素的关联不可忽视。
破解小说
环境描写作用的五要素
●田春林
随着新课标高考试题的闪亮登场,小说阅读 转换情节等作用,处在末段的环境描写大致能起
近年来在高考试题中的比重也不断攀升。从对小 到呼应前文、营造余韵等作用。
鹧鸪天 室人降日〔注〕,以此奉寄
(元)魏 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 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 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 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 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 〔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 好在哪里? 〔解析〕 纵观全词可以看出,这是一 首羁旅思乡词。“天涯”意谓“浪迹 天涯”,而“又”字对其给以修饰, 暗示作者已不止一次浪迹天涯, 平实朴素的语言饱含着几多愁 苦和无奈。同样是妻子生日“,去 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 涯”,一个“又”字把作者为了仕途 不得不离乡背井、抛家别眷的思 家之苦揭示了出来。 2. 结构诗章显艺术 诗歌中有些关键的字词在
用有以下几点:(1) 渲染营造某种氛围或气氛;(2)展
〔参考答案〕第一次,烘托环境,展开情节;第
开、推动故事情节发展;(3)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 二次,渲染气氛,转换情节。
性格;(4)象征和暗示;(5)衬托人物心情;(6)交代人物
二、联系词语选用
活动环境;(7)深化文章主题等等。
作者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创造故
说的设题中发现,环境描写及其作用的考查更是
例如 2008 年全国卷Ⅲ12 题:小说两次写到
众多命题者瞩目的“焦点”。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 诗歌鉴赏品味 语言 炼字 炼句(共61张PPT)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  诗歌鉴赏品味  语言 炼字 炼句(共61张PPT)
柳”是全诗的关键。
课堂练习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清平乐 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 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 卧剥莲蓬。 “溪头卧剥莲蓬”中“卧”一向有一字千金之誉(一 字用得恰到好处,给全句或全词增辉)。你同意此说吗?为
炼字类型 3.炼形容词。炼形容词。诗歌是社会生活的
主观化的表现。炼形容词,有两种情况值得特别 注意,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形容词 的活用特别是活用作动词。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2015·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过大通驿①(查慎行)
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
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三、数量词——运用虚数,虚化烘托,增强表 现力;运用确数,精炼有力,诗意隽永,富于 趣味。
*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 咸阳城西楼晚眺》许诨)
未必只望一眼,愁又怎能以“万里”计。但对比 中有夸张,增添了表现力,把思乡之愁写得极富感 染力。
* 前村深夜里,昨夜一枝开。(《早梅》齐己
这首诗中,“一”原作“数”,郑谷将 “数”改为“一”,与题目“早梅”契合。
“诗眼”是一首诗中最能体现诗歌主 旨的字或词,你认为,本诗诗眼是什么? 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析。
找出诗中的诗眼
对主旨的作用
本诗诗眼是“怨”。一“怨”字让
屈原不被理解、遭谗见谪的哀怨形象立于
我们眼前。 “怨”紧承上句,既写出了
江水的长流不尽,也写出了屈子深重的哀
愁;“怨”又领起后两句,哀景哀情让人
体会到屈原浓重的“怨情”。
一、在鉴赏诗歌时,一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 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巧用动词,可使 诗歌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

高考古诗词“炼字型”试题解答

高考古诗词“炼字型”试题解答

高考古诗词“炼字型”题规范答题导引对古典诗词炼字的考查也是高考古诗词鉴赏考查的热点,每年直接考查的就达三分之一之多。

盘点高考古典诗词鉴赏炼字型题目,我们发现这类题目的提问方式可分为三种模式:一、分析用得好的一个字。

分析这类提问模式的题目的步骤是:(1)确认该词的本义。

(2)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如:2004全国卷(吉林、黑龙江、云南)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兰花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觳皱[注]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残照。

〔注〕縠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 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分析:“闹”的意思是“喧哗,声音嘈杂,热闹”,(步骤一) 那么枝头哪来的“喧哗,嘈杂,热闹”呢?联系诗句想象春天红杏枝头的情景就不难想到应是说花开得热烈,其上蜂飞蝶舞,鸟雀跳跃,叽叽喳喳。

(步骤二)好一派盎然春光!(步骤三) 答案构成:(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2)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如本题参考答案: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构成一)杷一派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构成二)2003年全国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 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诗眼”分别是“咽”、“冷”。

2020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炼字”题型解析

2020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炼字”题型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炼字”题型解析(一)回顾古人有关炼字的名言,从中体会炼字的重要性。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卢延让求得一字稳,耐褥五更寒。

——欧阳修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岛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二)炼字的定义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贴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

(三)体会诗人的炼字魅力炼动词1、示例: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饮酒》陶渊明)提问:将“悠然见南山”中“见”改成“望”,好不好?为什么?解析:“见”好。

两字意境不一样。

“见”是“无意中看见”,不经意间抬起头来看见南山,表达了整个诗句中那种悠然自得的感触,好像在不经意间看到了山中美景,符合“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种非常自然的、非常率真的意境,。

而“望”则显得有些刻意,不是那么自然。

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提问:此句中哪几个词用的好?请简要分析。

解析:“穿、拍、卷”。

穿,化静为动,写出山高峻;拍,描绘出水石相搏情状;卷,浪花四溅,狂澜奔腾起伏的景象。

整个画面雄伟壮丽,富有动感。

2、小结:动词的表达效果:赋予画面动态感,形象生动,意境特点更加鲜明炼形容词1、示例: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杜甫)提问:分析“润物细无声”中“细”字。

解析:一个“细”字,写出春雨脉脉绵绵,润物悄无声息的特点,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确切。

②“春风又绿江南岸。

”(《泊船瓜洲》王安石)提问:此句中哪个词用的最好?请简要分析。

解析:“绿”写出了江南两岸在春风的吹拂之下一下子变得到处绿油油的画面,把春天这种生机勃勃的景象写活了。

作者借此景表达对家乡无限思念之情。

2、小结:形容词的表达效果:突出事物的特征,营造氛围,体现意境。

炼数词1、讲解:齐己《早梅》的“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古诗词鉴赏中的炼字题型解答方法举隅
一、从词性切入
一般来说,诗歌中最要紧的地方往往落在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这三类词语上,根据这三类词语的语法特点分析,动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动态变化,强调过程及变化;形容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性质状态,跟动词比较,形容词主要着眼对象的静态;副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程度范围。

例、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分析】唐人五言诗工在一字,谓之“诗眼”,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说:“‘咽’与‘冷’见用字之妙。


【答案】这两句中的诗眼当是“咽”“冷”二字,“咽”字是动词,“冷”字是形容词,“咽”着重从动态的方面来写,写的是山间的流泉,由于危石的阻拦而发出低弱的吟声,仿佛人的鸣咽之声;“冷”从静态方面来写,写的是披洒在青松上的日色,因为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十分阴冷;诗句中的“咽”“冷”二字一静一动,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勾画出了香积寺外山中的幽僻冷寂。

二、从描写对象切入
古人写诗,“看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这里所指的山和海都是特定的写作对象,也就是诗人在诗歌中描写的特定意象,我们在分析诗人炼字的时候,不要舍近求远,有时答案就在写作对象诗句当中,而很多考生往往忽视了这个最简单的现象。

数”的艺术效果。

例、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上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林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分析】“穿”“数”描写所涉及的对象都是诗人自己,“穿”描写的是诗人独自一人穿过树林,“数”描写的是诗人独自一人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综合全诗分析,“穿”“数”两个字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无聊的心境。

三、从表现手法切入
诗歌的表现手法极为丰富,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起兴、映衬、抑扬、双关渲染、用典、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分析诗歌的炼字时,最好从表现手法切入,先点明作者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然后分析使用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例、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

【分析】“带”采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老鹤”人的动作,不说钟声远播,而说老鹤带钟声到海幢,使画面具有动感。

四、从表达效果切入
表达效果主要是作者通过某一表现形式所要达到的目的,就诗歌而言主要是作者通过某一特定意象的描写而达到的效果,这种效果从语言方面来说可以概括为生动传神、含蓄凝练、形象鲜明、质朴自然、色彩丰富、辞藻优美、节奏感强、韵律和谐等;就风格方面来说主要可以概括为苍凉悲壮、雄浑豪迈、清新、平淡、沉郁、缠绵、俊逸等。

例、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听蜀僧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分析】“一挥手”是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表现了弹奏技巧的高超。

五、从结构作用切入
诗歌的结构作用主要表现为词语在起、承、转、合方面的作用,起就是总领全文,一般有渲染气氛、埋下伏笔、提示下文、设置悬念等方面的作用;承就是承接过度的意思,一般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转就是转折的意思,一般是由一个内容到另一个内容,通常是诗歌的关键处;合就是总结的意思,通常有总结全诗、点明主题、画龙点睛的作用。

例、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夜归
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燐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分析】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

首句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

随后,诗人以“冷燐”“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

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与先前的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

六、从文化知识切入
古代诗歌本身就是文化品位很高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诗人在写作过程中往往会将大量的文化知识巧妙地熔铸在诗歌里,如果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重视文化知识的积累,在考试的关键时刻结合诗歌进行理解,就能左右逢源。

例、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

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关键”之处(即“诗眼”)的理解,实际就是对炼字的考查。

如果平时对“折柳”这个文化知识有所了解,解答这个问题应该不会很难。

其实,中学教材中有关“柳”这个意象的诗歌很多,如《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王维的“客舍青青柳色新”,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根据传统文化的解析,“柳”谐音“留”,希望留下,不要离开,有依依不舍的意思。

因此,如果考生能够从平时积累的文化知识入手,解答时就容易得多了。

七、从文学常识切入
这里所说的文学常识主要是诗歌体裁方面的知识,具体表现为诗歌的平仄、对仗、押韵、节奏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有时我们从这些最基本而又最容易被忽视的地方入手,常常可以事半功倍。

例、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分析】两字各有其妙,如果说“阔”字更好,就可以从诗歌平仄去分析,因为“阔”字是仄声,“悬”字是平声,诗歌要讲究平仄相对,读起来才有韵律美,声调也更为响亮;另外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有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

八、从联想想象切入
联想想象是文学的基础,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言,“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为一方”;金开诚先生也说过,诗词鉴赏始终离不开一个想字,在鉴赏过程中,根据诗词的内容进行联想想象,就可以有效地还原诗歌的场景,把握作者的用字之妙。

例、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分析】这是一首著名的宋词。

上阕写景,由“风光”(风景、景色)总领,从“渐觉”(越看越好)展开。

下阕抒情,前两句由大好春光引发感慨,慨叹人生欢娱少,而艰难困苦很多,怎么能吝惜千金而不欢娱哪。

结尾两句,要举起酒杯劝说斜阳延迟西下,在花丛之间多陪伴一会。

读至此可领会到词人之所以盛赞春光,是因为深感人生苦多,与“一曲新词酒一杯”“夕阳西下几时回”同样情怀。

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让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九、从词语本身的意义切入
词语的意义就是词语最基本的意思,词语的意思可以分为基本义、比喻义和引申义,一般来说,我们在分析炼字妙用的时候,首先必须理解词语的基本义,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结合语言环境进行分析。

例、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有”,一用“犹有”,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
宋?方惟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分析】“应有”更好。

“应有”就是应该会有,这种存在与作者的期望是相符的,二字蕴含丰富,传达出了诗人在孤寂中力寻旧影时的复杂心情,其中既有希冀与自信,也有失意与怅惘,更有寻而未见的不甘心,可谓传神之笔;“犹有”是客观存在,没有悬念,似乎本来就应该如此,因此没有“应有”那么好。

十、从情感切入
诗歌是最能直接表达情感的一种文学形式,正如著名诗人何其芳所言,没有情感就没有诗歌,诗人情感的表达有的比较直接,有的比较含蓄,但不管如何表达,诗歌中信息量最大、含金量最高的往往在那些带有情感的诗眼当中。

所以,抓住情感分析作者的炼字,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例、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分析】从上阕中的“伤心”“愁”等词可以看出全诗直接抒发了主人公内心的伤感与愁苦,因此着一“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