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企业集约化-流程化-精益化发展
企业文化建设五统一
企业文化建设“五统一”一、统一发展战略就是要在全公司推行统一的战略目标、战略途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针,自上而下保持战略的一致性和协同性,保证战略的贯彻落实。
战略目标建设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简称“一强三优”)的现代公司。
(1)电网坚强是指电网规划科学,结构合理,安全可靠,灵活高效,智能化水平高,技术装备和主要运行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司经营区域实现全部联网。
(2)资产优良是指资产结构合理、质量好,盈利和偿债能力强,内部资源配置效率高,金融和海外资产健康快速增长。
(3)服务优质是指保障安全、经济、清洁、可持续的电力供应,服务规范、高效,品牌形象好,利益相关方综合满意度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在社会公共服务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4)业绩优秀是指安全、质量、效益指标在国内外同业中领先,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价值高,企业健康发展,社会贡献大。
(5)现代公司是指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和科学的集团管理体系,队伍素质好,自主创新能力和信息化水平高,企业软实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强。
战略途径转变电网发展方式转变公司发展方式(1)转变公司发展方式是指建设统一的企业文化,建立科学的“三集五大”管理体系,建成具有一流创新能力、发展能力、服务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企业,实现公司发展方式转变。
(2)转变电网发展方式是指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实现电网发展方式转变。
战略保障党的建设企业文化建设队伍建设其中:党的建设是“三个建设”的首要任务,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是“三个建设”的重中之重,建设统一的优秀企业文化是“三个建设”的重要基础,提高全员素质是“三个建设”的根本着力点。
只有不断加强公司党的建设,才能保证公司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只有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才能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实现基业长青;只有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才能提高广大员工的能力素质,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
提高工业集约化的措施
提高工业集约化的措施
工业集约化是指在资源利用上更加高效、节约的工业生产方式。
提高工业集约化的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优化生产工艺:通过更新技术设备、改进工艺流程,减少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
例如,使用先进的节能设备和新材料,改进生产线布局以减少物流距离,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
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2. 节约能源和资源:通过引进节能技术和设备,减少能源消耗。
例如,使用高效电机、LED 照明等设备,优化电力利用效率。
控制和减少水和其他资源的浪费,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推广资源综合利用。
3. 推广循环经济模式:建立废物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实现废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
例如,建立废物分类、回收和再利用的系统,鼓励企业进行废物资源利用和再循环利用。
4. 加强企业管理和监督:通过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管理,推动工业集约化发展。
例如,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定和执行相应的标准和政策,推动企业自愿实施工业集约化措施。
5. 培养专业人才:加强对工业集约化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企业和管理层对工业集约化的认识和理解,提升工业集约化的实施能力。
6. 政府支持和鼓励:加大对工业集约化的政策支持和金融扶持力度。
例如,提供贷款和补贴等政策支持,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推广工业集约化的先进经验和成功案例。
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运用,能够推动工业集约化的发展,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目标。
着力提升物流企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方案
着力提升物流企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方案
一、物流企业规模化、集约化背景分析
目前,随着物流市场竞争的加剧,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成为物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主要优势。
规模化是提高企业实力的必由之路,是克服资源有限和竞争力不强的有效途径,是物流企业开展经营发展、实现管理创新和市场拓展的重要举措。
物流企业规模化的目的,一是为了扩大规模,改善经营管理,提升市场竞争能力,二是为了提高企业效率,降低成本,节约资源,增加利润。
规模化通过加大物流企业规模,形成统一的经营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规模化是实现物流集约化的基础,物流集约化是以规模化为基础,将物流体系通过对物流活动的规划、组织、管理等活动,实现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效率最大化、服务水平最优化和成本最低化。
二、深入推进物流企业规模化、集约化实施方案
(1)加强经营管理,提升企业服务能力。
正确定位物流企业对外服务对象,以满足顾客各方面的需求为导向,拓展服务范围,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建立服务质量保证系统,确保服务水平。
优化经营流程,提高效益
优化经营流程,提高效益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要想在市场中立足并取得长足发展,就必须不断优化经营流程,提高效益。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如何优化经营流程,提高效益。
一、明确目标首先,企业需要明确优化经营流程的目标。
具体来说,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效益提升目标,例如提高销售额、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等。
同时,企业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可量化、可操作的优化措施,确保实施过程的有序进行。
二、流程分析在进行经营流程优化前,企业需要对现有流程进行分析,找出瓶颈和效率低下的环节。
这可以通过访谈员工、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方式进行。
通过分析,企业可以发现现有流程中的问题,如信息传递不畅、审批流程繁琐、协作效率低下等。
针对这些问题,企业可以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
三、优化措施针对流程分析中发现的问题,企业可以采取以下优化措施:1.简化流程:企业可以通过合并、简化或自动化某些环节,减少不必要的步骤和时间浪费。
例如,可以合并类似的工作任务,减少重复劳动;自动化简单的重复性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2.引入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减少人为错误。
例如,使用ERP系统进行资源管理,使用CRM系统进行客户管理,使用OA系统进行内部沟通等。
3.优化人员配置: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调整人员配置,提高工作效率。
例如,可以将某些任务外包给专业公司或个人,减少人员冗余;根据员工特长和兴趣,合理分配工作任务,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工作积极性。
4.加强团队协作:企业可以通过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和协作平台,加强团队协作和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例如,可以建立内部沟通群组或论坛,方便员工交流和讨论;建立跨部门协作小组,共同完成复杂任务。
四、实施与监控在实施优化措施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和时间表,确保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和监督。
同时,企业还需要建立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员工意见和建议,不断调整优化措施,确保其符合实际需要。
业务集约方案
业务集约方案第1篇业务集约方案一、前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大。
为提高企业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本方案旨在通过业务集约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本方案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确保合法合规性。
二、业务集约目标1. 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实现业务流程的优化与协同。
2. 提高业务处理效率,缩短业务周期。
3. 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4. 提升客户满意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业务集约范围1. 业务领域:涵盖企业主营业务及辅助业务。
2. 组织范围:包括企业各部门、各子公司及分支机构。
四、业务集约措施1. 业务流程优化- 梳理现有业务流程,找出瓶颈和冗余环节。
- 优化业务流程,简化审批环节,提高业务处理速度。
- 引入信息化手段,实现业务流程的自动化、智能化。
2. 资源整合- 整合企业内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 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提高信息传递速度和准确性。
- 加强部门间的协同合作,提高工作效率。
3. 人员培训与激励- 开展针对性培训,提升员工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
- 设立绩效考核体系,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
- 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员工提出创新性建议和改进措施。
4. 成本控制- 分析企业成本结构,找出成本控制的潜在点。
- 实施精细化管理,降低成本支出。
- 引入竞争机制,提高供应商议价能力,降低采购成本。
5. 客户服务优化- 深入了解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差异化服务。
- 提高客户服务质量,提升客户满意度。
- 加强客户关系管理,提高客户忠诚度。
五、实施步骤1. 成立项目组,明确项目目标、范围和任务分工。
2. 开展现状调研,梳理业务流程,分析存在的问题。
3. 设计业务集约方案,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
4. 组织培训,提升员工业务能力。
5. 逐步推进业务集约,及时调整方案。
6. 完善制度,确保业务集约的长期稳定运行。
六、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1. 风险识别:人员抵触、资源不足、技术支持不到位等。
提升国有企业集约化经营质量和市场化经营水平中存在的问题和策略
提升国有企业集约化经营质量和市场化经营水平中存在
的问题和策略
问题:
1.司法干预:国有企业在决策和经营过程中受到政治压力和司法干预,导致集约化经营难以实现。
2.系统制约:国有企业所处的系统、政策和制度环境不利于集约化经营,导致企业不能在竞争中获胜。
3.人才不足:国有企业管理层和技术人员水平普遍偏低,需要提高员
工素质和履职能力。
4.信息不对称:由于信息不对称,国有企业在市场化经营中缺乏有效
竞争优势,影响企业经营质量。
策略:
1.强化企业治理:国有企业应加强内部治理,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加
强董事会的独立性和决策能力,构建有效的内部监管机制。
2.拓展市场空间:国有企业需要加强市场化经营,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扩大业务范围,提高市场占有率。
3.提高创新能力:国有企业需要提高创新能力,加强技术革新和产品
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4.建立信息系统:国有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加强信息共享,提高决策效率和管理水平。
5.优化人才队伍:国有企业需要培养和引进高级管理人才,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素质,推动企业集约化和市场化经营的发展。
集团企业集约化管理措施
集团企业集约化管理措施集团企业集约化管理措施在当今全球经济发展环境下,企业集团化已成为一种普遍趋势。
集团企业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如何有效整合资源、实现协同发展、降低成本以及提高效率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集团企业需要采取集约化管理措施来实现更好的绩效表现。
本文将介绍几种集团企业集约化管理的主要措施。
1.资源整合和共享集团企业拥有分散的资源,如人力资源、物资资源、技术资源等。
集团企业要实现集约化管理,首先需要对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利用。
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可以使集团企业充分发挥资源的价值,避免资源的浪费和冗余。
通过建立统一的资源管理平台和信息共享系统,集团企业可以更好地管理和利用资源,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并减少资源的重复投资和浪费。
2.业务流程标准化集团企业通常拥有多个业务部门和子公司,各个业务部门和子公司的业务流程存在差异,导致了业务运作效率低下和成本高昂的问题。
为了实现集约化管理,集团企业需要进行业务流程的标准化。
通过制定统一的业务流程标准和操作规范,集团企业可以降低协同工作的难度,提高工作效率,并减少错误和重复劳动。
此外,标准化的业务流程还能为集团企业的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提供基础。
3.组织架构优化集团企业的组织架构通常比较复杂,存在部门重叠和职能重复的问题。
为了实现集约化管理,集团企业需要对组织架构进行优化和简化。
首先,可以通过合并、重组或取消部门,减少组织层级和决策环节,提高组织效率。
其次,可以通过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和项目团队,促进部门间的协同合作和信息共享,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
4.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对于集团企业的集约化管理起到了关键作用。
通过信息化建设,集团企业可以实现对各个部门和子公司的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决策效率和精确度。
集团企业可以建立集团级的信息平台和数据中心,统一管理和分析企业运营数据。
通过信息化建设,集团企业可以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提高预测准确性和决策效率,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益。
优化管理流程 提升企业管理的效能和协同性水平
优化管理流程提升企业管理的效能和协同性水平优化管理流程提升企业管理的效能和协同性水平概述:优化企业管理流程是提高企业效能和协同性水平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流程规范化、信息化、协同化以及人员培训等几个方面,探讨如何优化企业管理流程,提升管理效能和协同性水平。
一、流程规范化规范化的管理流程可以提供清晰的工作指导和标准化操作方式,从而减少冗余步骤和无效的文件传递。
具体的做法包括:1. 确定各个流程环节,并明确每个环节的职责和操作要求;2. 简化流程,消除不必要的环节,减少重复性工作;3. 设立审批机制,规定各层级审批权限,避免层层上报;4. 建立流程评估机制,定期对各个流程环节进行评估和改进。
二、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是提升企业管理效能的关键要素,通过科技手段可以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和准确性,实现快速决策和数据分析。
以下是几种信息化管理的举措:1. 建立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包括ERP、CRM等系统的应用,以实现信息、人员、资源的高效整合;2. 使用云计算技术,提供实时数据共享和远程协作的平台;3. 利用大数据分析,对企业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4. 推广移动办公,实现随时随地的工作交流和协同。
三、协同化管理协同化管理是指通过协同工作平台和团队协作软件,促进内部各部门、员工之间的沟通和协作。
以下是几项协同化管理的建议:1. 引入协同工作平台,提供实时的项目管理和任务分配功能;2. 使用团队协作软件,如即时通讯工具、在线共享文档等,方便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合作;3. 推行跨部门交流,定期举行会议或工作坊,以促进不同部门之间的协作和知识共享;4. 鼓励员工参与团队活动,加强员工之间的凝聚力和合作意识。
四、人员培训人员培训是保障管理流程优化和提升协同性水平的基础。
员工具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适应变革和提升工作效能。
以下是几点人员培训的建议:1. 针对不同岗位的员工,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确保各岗位人员熟悉流程规范和技术工具的使用方法;2. 建立培训档案,记录员工参与培训的情况和成果,为员工晋升和激励提供依据;3. 鼓励员工自主学习,提供在线学习平台和培训资源,激发员工自我提升的动力;4. 每年组织一次管理培训,邀请专家进行企业管理知识的分享和交流。
三集五大主要内容
“三集五大”主要内容“三集五大”指:人力资源、财务、物资集约化管理;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体系。
“三集五大”是在国家电网公司发展战略中提出的,实施两个转变:转变公司发展方式,转变电网发展方式。
按照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简称“四化”)要求,实施人力资源、财务、物资集约化管理,构建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简称“三集五大”)体系,实现公司发展方式转变。
实施“三集”管理,要力争用1~2年时间,在全公司推行统一的管理模式、管理标准、业务流程,建设统一的信息平台,不断加大资源重组整合和集约调控力度,提高人、财、物核心资源的集中度和调控力,最大限度发挥规模效益。
构建“五大”体系,要力争用3~5年时间,围绕公司规划、建设、运行、生产、营销等主要业务领域,全面推进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创新,变革组织架构、创新管理方式、优化业务流程,实现企业管理由条块分割向协同统一、分散粗放向集中精益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三集五大”作为转变公司发展方式的核心,将借助变革组织架构,创新管理方式,优化业务流程,全面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率,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人财物集约化管理工作启动较早。
目前,公司已基本形成总部、网省公司两级人财物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管理的集中度和调控力有了明显提升。
下一步,针对“人”的方面,重点是全面推进企业组织架构、劳动用工方式改革;针对“财”的方面,重点是全面推进“六统一、五集中”管理;针对“物”的方面,重点是建立健全公司统一的物资标准体系和物资管理体系。
较之于“三集”,“五大”的远景更为复杂与宏大。
大规划,重点是理顺公司规划管理主体,实施规划集中管理,按照统一规划、分级管理的要求,明确各级职责分工,建立覆盖公司所有电压等级和各专项、各层级的统一规划体系。
强化规划与计划的有机衔接、电网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有机衔接。
大建设,重点是优化完善现有电网建设组织管理模式,建立公司总部为决策主体、网省公司为项目法人主体、网省公司以下为项目执行主体的电网建设管理体系,实施统一的建设标准、管理流程和技术规范,强化安全、质量、进度和造价控制。
集约化管理助推企业发展
集约化管理助推企业发展1. 集约化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集约化管理是是创新体制机制、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国内外优秀企业健康发展的共同选择。
通过国内外优秀企业的成功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实施集约化管理是先进企业的共同选择。
尽管各个公司实施的内容、重点并不完全相同,但总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通过推行集约化管理,深度整合企业资源,提高运营效率和效益,实现企业“工作再上新台阶”的目标,为企业管理创新快速发展创造条件。
2. 集约化管理的内容及要素以增强企业财务管控能力、提升运营效率和效益为目的,以财务资源的集约化运作为中心,以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科学高效的集约化管理体系为目标,以财务与其他业务纵向集约、横向融合、重点集中为基础,以优化调整财务管理职能及财务机构为组织保障,以企业一体化企业级信息系统为技术支撑,基本实现财务集约化管理,有效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集约化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场深刻的管理变革,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工程浩大、任务艰巨,在实施过程中统一政策标准、财务业务集成,实现企业管理标准化、信息化、集中化、集成化。
3. 集约化管理的实施要求全面加强人、财、物集约化管理的基本理念,在财务管理方面,加强“三资”工作(资金归集、资金融通、资本金筹措),推行“三集”管理(财务集中核算,资金集中管理和资本集中运作)的工作思路。
3.1 会计集中核算。
通过集中部署数据中心和账务系统,构建会计一级集中核算体系。
主要包括:账务集中部署;关联业务协同;报表自动生成;实现信息共享。
3.2 资金集中管理。
构建集中统一的“资金池”管理体系,实现对企业各级、各类资金的统一归集、调度、融通和备付。
主要包括:明确账户开立规则;优化资金归集路径;大额资金集中支付。
3.3 资本集中运作。
适应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要求,增强对企业各种资本形态的管控能力。
主要包括: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加强物资财务管理,实行集中管理与授权管理相结合;加强无形资产管理。
以集约化模式带动管理提升的有益探索
以集约化模式带动管理提升的有益探索随着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我国企业的实力在不断增强,管理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极大地增强了企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有许多企业只注重规模上的扩大,而忽略了发展过程中管理方式的集约化,导致企业始终不能由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向集约化转变。
本文通过对对集约化管理的理解以及探讨了企业为什么要进行集约化的管理,最后提出了如何实现以集约化模式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本文旨在抛砖引玉,希望业界人士能够提出更多更好的企业管理方式方法,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标签集约化模式;管理提升;探索一、集约化管理的概念集约化管理是针对粗放式管理而提出的一种优化管理,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经营效果为目标的管理方式的转变,其精神核心,就是企业的管理要在规模适度的条件下,提升发展质量,创造更高效益。
二、为什么要用集约化模式提升企业管理水平1.国内外经济事态发展的需要纵观现在国内外的经济形势,其实并不比2008年金融危机是的经济形势好,反而在一定程度上还要更差一点。
经济下滑严重,企业生存压力不断增大,这种情况下,企业就会寻找新的出路,其中降低成本就是方法之一。
在我国许多的企业在管理上都是比较粗放混乱的,这给企业造成了相当大的成本,这使得企业在不好的经济情形下更是雪上加霜。
而集约化模式的管理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成本,提升效益,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保持良好发展的势头。
2.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在我国虽然有不少的企业已经跻身于世界500强之列,但这与中央企业“十二五”改革发展提出的“做强做优、世界一流”核心目标还相差甚远。
我国的企业在管理上还存在学多的薄弱环节,这不利于企业的良好发展。
企业离开好的管理就不能很好地生存下去,更谈不上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加大企业内部的科学管理力度,使企业不仅在生产上向集约型转变,在管理上也充分地向集约型转变,只有企业这样不断地夯实发展基础,才能在以后的发展中取得绝对性的胜利,才能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精益管理在企业中的推进策略
精益管理在企业中的推进策略简介精益管理是一种以提高效率和减少浪费为目标的管理方法,通过优化流程和资源利用,实现企业的持续改进和增长。
本文将探讨在企业中推进精益管理的策略。
策略一:流程分析与优化流程分析是精益管理的核心,通过深入了解企业的各项业务流程,识别出可能存在的浪费和瓶颈,从而进行优化。
以下是一些推进流程优化的策略:1. 明确价值流:了解企业价值流是实施精益管理的第一步。
通过绘制价值流图,识别出价值创造和非价值创造的活动,以便更有效地进行改进。
2. 消除浪费:根据精益管理原则,识别并消除各种形式的浪费,如过度生产、库存积压、不必要的运输和等待时间等。
通过降低浪费,企业可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3. 建立标准化流程:制定标准化操作流程和工作指导,确保每个员工都按照最佳实践进行工作。
标准化流程有助于提高质量一致性和效率。
策略二:持续改进文化培养精益管理的成功需要建立一种持续改进的文化,使每个员工都积极参与和推动改进。
以下是一些推进持续改进文化的策略:1. 提倡员工参与:鼓励员工提出改进意见,并给予认可和奖励。
建立一个开放的沟通渠道,使员工能够分享问题和解决方案。
2. 设立改进目标:设立具体的改进目标和关键绩效指标,激励员工努力改进业务流程和工作方法。
3. 实施PDCA循环:采用PDCA(计划、执行、检查、行动)循环方法,不断尝试新的改进措施,并根据反馈进行调整和优化。
策略三:培训与技能提升为了推进精益管理,企业需要培养员工的相关技能和知识。
以下是一些培训与技能提升的策略:1. 精益管理培训:组织内部或外部的精益管理培训,使员工了解精益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工具,培养其改进业务流程的能力。
2. 团队合作与沟通:培养员工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使他们能够共同推动改进,并有效地解决问题。
3. 数据分析和决策能力:提升员工的数据分析和决策能力,使他们能够基于数据和事实做出合理的决策,并支持持续改进的过程。
结论推进精益管理需要企业在流程优化、持续改进文化和员工培训方面采取相应的策略。
什么是企业集约化管理、精细化管理4.doc
什么是企业集约化管理、精细化管理4
(1)企业集约化管理是现代企业集团提高效率与效益的基本取向。
集约化的“集”就是指集中,集合人力、物力、财力、管理等生产要素,进行统一配置,集约化的“约”是指在集中、统一配置生产要素的过程中,以节俭、约束、高效为价值取向,从而达到降低成本、高效管理,进而使企业集中核心力量,获得可持续竞争的优势。
(2)精细化管理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它要求每一个管理者都要到位、尽职。
它的精髓就在于:企业需要把握好产品质量精品的特性、处理好质量精品与零缺陷之间的关系,建立确保质量精品形成的体系,为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和创建品牌奠定基础。
它的精密也在于:企业内部凡有分工协作和前后工序关系的部门与环节,其配合与协作需要精密;与企业生存、发展的环境的适宜性需要精密,与企业相关联的机构、客户、消费者的关系需要精密。
五化建设台账
五化建设台账
"五化"建设台账是指在企业、组织或项目中用于记录和跟踪"五化"建设进展情况的台账。
"五化"通常指的是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精益化和集约化。
以下是一个关于"五化"建设台账的示例,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
1. 标准化建设:
- 记录已制定的各项标准、规范和流程,包括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等。
- 跟踪标准的执行情况,包括培训、实施、检查和改进的记录。
2. 规范化建设:
- 记载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操作指南的制定和完善情况。
- 跟踪规范化建设的实施过程,包括培训记录、执行情况的检查和改进措施。
3. 信息化建设:
- 记录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情况,如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等。
- 跟踪信息化系统的使用效果,包括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
4. 精益化建设:
- 记载精益生产、精益管理等理念和方法的导入和应用情况。
- 跟踪精益化建设的改进项目,包括流程优化、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的成果。
5. 集约化建设:
- 记录资源整合、优化配置和集中管理的实施情况。
- 跟踪集约化建设的效益,如节约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增强竞争力等方面的成果。
通过建立"五化"建设台账,可以对"五化"建设的进展情况进行全面的跟踪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推动企业、组织或项目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请注意,以上示例仅供参考,你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具体内容的调整和补充。
企业集约化管理及效果
企业集约化管理及效果企业集约化管理是指企业在资源利用、生产效率等方面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生产效率的最大化。
通过集约化管理,企业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实现更加可持续的发展。
首先,集约化管理可以促使企业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在传统管理模式下,往往存在着资源浪费的问题。
而集约化管理强调资源的精细化调配和合理使用,通过优化生产流程以及提高设备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的浪费。
通过合理配置人力、物力和资金等资源,企业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
其次,集约化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生产效率是衡量企业经营绩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集约化管理,企业可以优化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时间和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企业可以实现生产自动化和智能化,减少人为因素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同时,集约化管理还可以提高员工工作效率,通过培训和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企业整体生产效率。
最后,集约化管理有助于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的脆弱性是当前全球面临的严峻问题。
集约化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推动绿色生产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与此同时,集约化管理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综上所述,企业集约化管理可以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生产效率的最大化,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企业可以在改善经营状况的同时,为员工、社会及环境带来更多的利益。
中国企业管理发展四个阶段
中国企业管理发展四个阶段中国真正的市场经济下企业管理发展是从改革开放开始的,对于中国企业管理发展变化过程,按照不等级发展的观点,虽然不需要经历所有西方国家企业所经历的管理过程,但我认为有四个大的阶段是中国企业管理发展必须要经历的:既以下的四个阶段:初级阶段:属于蜕变化过程;中级阶段:科学规范化过程;高级阶段:管理精益化过程;超越阶段:管理引领化过程。
以上的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企业管理发展内容和实施方式,并针对于相应的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前三个过程中,是以学习为主,创新为辅。
而在第四个阶段,将是以自创为主,借鉴为辅。
一、企业管理发展-初级阶段:蜕变化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原来的国有企业来讲,是企业的市场化过程,解决国家与企业之间关系的问题,要解决的是企业的政治身份向市场身份的转变。
采用的主要方法是内容股权改制、领导人机制改变、人事制度改革。
一是要探索国家所有者行使出资人权力的途径和方式,建立明晰的国家所有权委托代理关系,明确委托代理双方的责权利;二是要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明晰产权,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确立公司法人财产制度和投资者有限责任制度;三是要实现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与监管国有资本经营职能的分开,并形成各司其职、相互协调的专门机构;四是要实现国家所有者职能到位,使包括国有股东在内的所有者(代表)进入企业,并在企业内行使所有者职能;而对于民营企业来讲,要解决的问题是从混沌市场的投机获利行为转向为规范市场的管理获利行为转变。
实际上也是民营企业从个人英雄主义发展模式向集体主义发展模式的过渡。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民营企业的领导问题。
在民营企业创业阶段,对企中的重大决策问题实行“我说了算”,的确是一种高效率,曾经可能起到过良好的效果,但民营企业发展后,实力不断扩充,各种新问题层出不穷,而民营企业领导或许在某一行业它是佼佼者,但对于有些行业,他是一个弱智。
如果民营企业主们在这种情况下还是说一不二,独断专行,这样的企业难免不倒。
五统一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文化“五统一”时间:[2011-11-09 ] 信息来源:英大网统一价值理念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忠诚企业、奉献社会的企业理念,将公司使命、宗旨、愿景、企业精神和核心价值观,贯穿到公司各层级、各单位,形成共同的思想认识和一致的价值取向。
公司使命奉献清洁能源建设和谐社会“奉献清洁能源,建设和谐社会”的企业使命是公司生存发展的根本意义,是公司事业的战略定位,是公司工作的深刻内涵和价值体现。
作为国家能源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能源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国家电网公司在中国能源的优化配置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坚强的智能电网不仅是连接电源和用户的电力输送载体,更是具有网络市场功能的能源资源优化配置载体。
充分发挥电网功能,保障更安全、更经济、更清洁、可持续的电力供应,促使发展更加健康、社会更加和谐、生活更加美好是国家电网公司的神圣使命。
公司宗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电力客户服务发电企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四个服务”的企业宗旨体现了公司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的统一,是公司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公司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承担着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责任。
公司坚持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把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作为检验工作成效和企业业绩的根本标准。
服务电力客户:公司作为经营范围遍及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供电人口超过10亿的供电企业,承担着为电力客户提供安全、可靠、清洁的电力供应和优质服务的基本职责。
公司坚持服务至上,以客户为中心,不断深化优质服务,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
服务发电企业:公司作为电力行业中落实国家能源政策、联系发电企业和客户、发挥桥梁作用的经营性企业,承担着开放透明、依法经营的责任。
公司遵循电力工业发展规律,科学规划建设电网,严格执行“公开、公平、公正”调度,与合作伙伴共同创造广阔发展空间。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公司作为国家能源战略的实施主体之一,承担着优化能源资源配置,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增长对电力需求的责任。
“三精”管理解析
《“三精”管理解析与锦囊》第一部分“三精”管理概念解析一、精细化管理1.什么是精细化管理: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
精细管理的本质意义就在于它是一种对战略和目标分解细化和落实的过程,是让企业的战略规划能有效贯彻到每个环节并发挥作用的过程,同时也是提升企业整体执行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精细化管理就是要求把每一项工作都抓细、量化,有利于落实到行动中。
精细化是一种意识,是一种观念,是一种认真的态度,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
精细化管理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它要求每一个管理者都要到位、尽职。
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工作要日清日结,每天都要对当天的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处理等等。
2.精细化管理的解析:“精”是精湛、精益求精,“细”是细节,“细”是精细化的必经的途径,“精”是精细化的自然结果。
精细化是一种意识,是一种观念,是一种认真的态度,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精细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理念上的转变。
这个概念强调三个层面的内容。
其一是全员管理,精细表现在每个员工的日常工作中,并依靠全体员工的参与来组织、实施企业的活动,其中涉及到岗位职能的定量、复合、工作流程的标准化以及工作效果的最佳化;其二便是全过程管理,“精细”表现在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松懈、疏忽,应该做到环环紧扣、道道把关,也就是我们常讲的细节管理。
其三便是市场管理和运作。
“精细管理工程”指企业按照“六精五细”的思路与方法,对企业的管理进行精细化改造的工程。
六精:培养企业精神、运用管理精髓、掌握技术精华、追求质量精品、精通营销之道、精于财务核(预)算;五细:细分市场和客户、细分企业组织职能和岗位、细化分解每一个战略目标、细化企业管理制度、细控成本。
精细管理的本质意义就在于它是一种对战略和目标分解细化和落实的过程,是让企业的战略规划能有效贯彻到每个环节并发挥作用的过程,同时也是提升企业整体执行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提升企业集约化-流程化-精益化发展
提升企业集约化\流程化\精益化发展摘要:随着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以国家电网公司建设“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现代公司为目标,紧紧围绕“两个转变”,以集约化、流程化、精益化管理为重点,以优化资源配置为先导,以标准化和信息化为手段,重新整合生产要素,优化生产业务流程,实施生产集中管理和统一运作,推进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建设一体化的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全面实施生产标准化和检修集约化,走出了一条全面快速提升生产管理水平的创新之路。
关键词:电力企业生产管理资源配置管理措施0 前言实施生产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提高生产管理集约化水平调整组织架构,建立全省统一的生产组织机构以“安全第一,稳妥有序”为准绳,按照“一部四中心”的原则优化生产管理的组织体系,地市局的生产部按照准事业部模式设置,成立输电运检中心、变电运行中心、变电检修中心和配电运检中心四个生产中心,作为地市局的二级单位,由生产部对其进行归口管理。
“一部四中心”生产管理组织体系的建立,打破了条块分割和资源分散的生产管理格局,有效地减少了管理层次,提高了公司资源统一管理、统一运作、优化配置的能力。
1 集约化管理措施1.1 加强生产应急系统建设,构建集约化的应急抢修机制全局从集约、快速、高效出发,建立完善了输变电及配电应急抢修队伍组织体系建设,构建了以输电运检中心为抢修主体的110千伏电网应急抢修机制,负责全局110千伏电网设备的应急抢修;建立以变电检修中心为主体的区域电网应急抢修机制,跨区域调配抢修资源,提升110千伏电网设备重大故障异常应急响应速度;建立以配电运检中心及各市、县供电局抢修突击队为主体的配电网应急抢修机制,按照属地化、分职能、全方位快速响应的原则,建立健全应急抢修体系,细化应急抢修工作流程,落实应急抢修工作职责。
全局生产应急系统的建设极大地提高了全局应急抢修的集约化水平,提高了全局应急抢修的应急响应速度,提升了全局对突发设备故障的响应能力、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供电服务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升企业集约化\流程化\精益化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以国家电网公司建设“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现代公司为目标,紧紧围绕“两个转变”,以集约化、流程化、精益化管理为重点,以优化资源配置为先导,以标准化和信息化为手段,重新整合生产要素,优化生产业务流程,实施生产集中管理和统一运作,推进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建设一体化的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全面实施生产标准化和检修集约化,走出了一条全面快速提升生产管理水平的创新之路。
关键词:电力企业生产管理资源配置管理措施
0 前言
实施生产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提高生产管理集约化水平调整组织架构,建立全省统一的生产组织机构以“安全第一,稳妥有序”为准绳,按照“一部四中心”的原则优化生产管理的组织体系,地市局的生产部按照准事业部模式设置,成立输电运检中心、变电运行中心、变电检修中心和配电运检中心四个生产中心,作为地市局的二级单位,由生产部对其进行归口管理。
“一部四中心”生产管理组织体系的建立,打破了条块分割和资源分散的生产管理格局,有效地减少了管理层次,提高了公司资源统一管理、统一运作、优化配置的能力。
1 集约化管理措施
1.1 加强生产应急系统建设,构建集约化的应急抢修机制
全局从集约、快速、高效出发,建立完善了输变电及配电应急抢修队伍组织体系建设,构建了以输电运检中心为抢修主体的110千伏电网应急抢修机制,负责全局110千伏电网设备的应急抢修;建立以变电检修中心为主体的区域电网应急抢修机制,跨区域调配抢修资源,提升110千伏电网设备重大故障异常应急响应速度;建立以配电运检中心及各市、县供电局抢修突击队为主体的配电网应急抢修机制,按照属地化、分职能、全方位快速响应的原则,建立健全应急抢修体系,细化应急抢修工作流程,落实应急抢修工作职责。
全局生产应急系统的建设极大地提高了全局应急抢修的集约化水平,提高了全局应急抢修的应急响应速度,提升了全局对突发设备故障的响应能力、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供电服务水平。
1.2 开展输变电设备的集中检修,推进检修的集约化
为进一步加强供电安全生产工作,合理配置检修资源,按照专业化管理、集约化经营的要求,对全局110千伏变电、线路检修管理模式进行调整,将县局从事的输变电设备检修工作集中到专业管理所,由专业管理所统一管理和实施集中检修。
220千伏设备检修管理模式的调整工作将按照省公司统一安排调整到省超高压检修公司,2011年已完成了110千伏设备的检修管理的调整。
专业管理所
集中检修的实施,促进检修人、财、物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强了检修专业化队伍的建设,促进了检修质量的提高。
1.3 优化检修策略,全面实施状态检修
针对电网发展、设备数量增多、人员不足、装备水平提高的状况,市局积极吸取先进的管理经验,调整输变电设备检修策略,按照省公司的统一部署,全面开展了11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设备的状态检修工作,以安全、环境、效益等为基础,通过设备的状态评价、风险分析、检修决策等手段开展设备检修工作,达到设备运行安全可靠、检修成本合理。
2009年全局建立了状态检修组织体系、工作体系和技术体系,健全了相关制度,顺利通过了国家电网公司、省电力公司的验收,在系统内全面开展了状态检修工作。
1.4 深化变电站无人值班工作,推进运行操作的集约化
积极开展变电站无人值班工作,目前,全局负责运维的一座500千伏变电站已采用省公司500千伏集中监控中心,实行集中监控,少人值守的运行模式,220千伏及以下变电站已实施“集中监控、分设维操队”的运行模式,在全省率先开展了“调度操作管理模式优化”,实现了市、县调度操作量的优化分布,大大缩短了设备停复电时间,确保了“三个零时差”。
运用同业对标成果,大胆尝试开展了“检修人员从事110千伏及以下变电站倒闸操作”,全局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无人值班率已达到98%以上,有效适应了电网技术发展,减少了变电运行人员数量近300人。
2 流程化、精益化管理措施
2.1 以可靠性管理为龙头,强化生产精益化管理
强化指标管控。
把管理指标分解到基层单位并与生产计划紧密结合。
通过加强综合停电计划管理,月度计划编制完成后再返回测算可靠性指标是否满足控制指标。
坚持检修以计划为指导,严格控制一切计划外的停电,计划外停电坚持“一支笔审批”且必须同时测算对可靠性的影响。
强化作业组织管控。
加强对作业的组织和管控,量化下达公司各项作业的标准控制时间。
事前严格审查方案组织和技术措施,严格按照计划时间控制施工时间,采取调度和运行操作提前的方式避开晚间闲置时间。
合理安排多工种多班组平行作业与交叉作业相结合,必要时集中全局力量和引进外力集中作业。
切实强化综合检修协调。
在一次停电时间内按照提前编制的检修方案,综合消除设备隐患和缺陷,开展设备周期性维护,建立规范化维护报告,提高设备健康水平,降低设备非计划停运几率。
杜绝设备重复检修造成时间、人力、物资的浪费。
从历史数据库中认真分析设备缺陷分类和成因,科学安排备品备件,改进设备安装、检修工艺,加强设备在线检测。
不断优化配网结构设计和改造。
通过加大配网的分段和互倒互供能力,实现配网设计、施工和设备选用标准化。
努力解决当前配网雷击故障、计量箱故障、客户产权设备故障、外力破坏故障等主要因素。
优化配网故障抢修流程,提高抢修效率和服务水平。
继续推进带电作业管理,拓宽带电作业项目范围,提高带电作业水平。
确保所有配网接入全部实现带电接入。
2.2 建立完善的生产管理评价体系
一是对基层生产单位进行工作绩效排名。
市局生产部每月初对各基层单位当月工作完成情况和生产技术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排名,并以月报的形式发布。
每季对各基层单位同业对标指标排名,在季度生产工作会议上通报。
二是开展生产管理典型经验交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典型经验交流是全面提高各单位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
交流和推广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推动各项工作贯彻落实,提升全局生产效率和效益。
市局明确典型经验的报送归口管理部门为生产部,负责日常工作的指导、联系、沟通和协调。
各基层单位是信息收集、分析、整理、编辑和报送工作的责任单位,设立联络员,确保信息畅通,保证报送材料的质量。
典型经验的报送与采用率也列入了每月的生产排名。
三是建立生产管理月报制度。
市局生产部每月初编制生产管理月报,主要包括:当月主要生产技术指标完成情况及设备运行情况;当月主要生产活动情况;当月工作评价(包括对下级单位工作评价);下月工作计划;典型经验交流等。
2.3 严格执行生产例会制度,确保作业现场能控在控。
强调周例会的严肃性和周例会安排工作的严肃性。
周例会是各基层单位进行生产管理工作的主要形式之一,是指挥生产、管理安全、督导作风的重要平台。
通过周例会,能有效安排本单位一周的生产活动,协调与基建、营销、农电之间的生产配合,明确一周内的重大事项、重点工作,是提高基层单位生产管理的水平的主要手段之一。
为确保周例会达到预期效果,就必须确保周例会内容的严肃性,主持的严肃性,周例会安排工作的严肃性。
临时工作必须按照已经固化的审批流程办理。
临时工作包括事故抢修和未列入月度综合停电计划又必须进行的其它临时工作。
事故抢修审批流程按公司有关规定办理;其它临时工作,必须由县(城区)局、专业所主管生产领导签字认可,指派把关人,然后提交周例会讨论、审核。
未经过周例会安排的其它临时工作,原则上调度不应予以安排;非进行不可的,一律按故事故抢修审批流程办理,事后按第一类非计划停运进行内部考核并追究有关部门管理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