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述-立体构成的研究范围

合集下载

立体构成

立体构成

第二章. 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及形式美法则
一.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
1.点 点是最活跃的视觉形态,也是所有形态的基础,也是形态设计中最基本的元素。设计 中的点,是具有一定的形体的。相对小单位的形体,被认为是点,同时,只要形体与周围 其他造型要素比较时具有凝聚视觉的作用,都可以称之为点。
点在实际设计应用中形态多样,点的有序密集排列可以形成线的形式,点的数 量与面积增加到一定程度则会产生面的感觉,点的有序堆积可以形成体量的感觉, 点还具有突出视觉中心的作用。在立体形态构成中,点在造型中具有相对性,环境 的大小决定了点的产生。
• 一切多折 在8cmx8cm的铜版纸中间,切4-7.5cm的裁口,利用这个裁口以及折叠、挤压等手 段,形成半立体形态。
• 多切多折 学习一切多折的基础上,对纸张的裁口数量、角度、长度不做固定要求,进行半 立体的形态练习。
b.面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
3.体
体在这里是指同时具有长度、宽度和深度的三度空间的实心体,或是由多个面 所围合加工成的“外实内虚”的空心体,其中实心体具有较强的体积感和量感特征。 空心体是指由面所形成的几何形体单元,可分为平面几何体、曲面几何体、自 由曲面几何体以及自然形体。
a.体的构成 体构成的基本方式,分为累积组合构成和分割组合构成两类。手法是将原有大的 块材先分解成抽象的小基本体块,再将小体块进行拼接组合而成为新的造型。
• 累积组合 累积组合构成是由三个以上的单体块材,累积而成为新的形体组合。累积组合必须 以块体为基本单位,单位块体可以是重复的、类似的、近似或渐变的形体,甚至个别可 以是异质形体以便产生对比和变化。
“变化”体现了各个事物个 性的千差万别,“统一”体 现了各个事物的共性或整体 联系。这一法则在现实生活 与艺术创造中被广泛运用。

立体构成教案

立体构成教案

立体构成教案立体构成1、引言所谓立体构成,是在三次元空间的造型活动中,运用各种材料,将造型要素按一定的原则组合成美的物体。

立体构成的研究对象,1.点,线,面立体等形成构成的要素,在三次元空间里研究点,线,面等构成要素与平面构成是不同的(平面构成的点,线,面属于零次元和二次元)。

2.研究对象是制作造型的材料诸如木材,纸材,塑料,绳索。

钢材等。

各种不同的材料都具有不同的强度,重量,质感的特质,这些不同的特质也决定了它们有不同的加工方法和手段。

重点:立体构成造型的基本原则;难点:立体构成造型基本原则的综合运用;教学方式:理论讲解和案例演示。

第一章立体构成的造型基础基础造型——就是以造型的各专业领域所共同存在的基础性问题为研究对象和教育重点,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形态、色彩、质感、构图、美感等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的教育。

基础造型教育使构成教育得以渗透,构成就是形态创造,就是基础造型。

1.对称与均衡对称是中心线划分,上下左右形体和分量均相同。

在自然界中,人体.走兽.昆虫等均属于对称。

均衡是以中轴线或中心点保持力量的平衡,左右形态不同,但分量给人的视觉感受相同。

如人投掷物品的动态.鸟类的飞翔等都属于均衡的动态。

2.对比与调和对比是各种构成要素的差异,调和是构成要素的相似和一致,他们对应存在,在立体构成中,形体的对比,有大小.高低.长短.方圆等;方向的对比,有上下.左右.前后.向背等;色彩的对比,有明暗.冷暖等。

对比产生生动活泼的感觉,在立体构成中,调和可以从线材.形态.色彩以及质感等各种构成材料的类似行而求得。

3.节奏与韵律构成要素作有规律的反复产生节奏,条理性与反复性产生节奏感。

韵律是构成要素连续反复所造成的强弱起伏.抑扬顿挫的变化。

4.比例与稳定比例是指物体整体与局部或局部与局部之间的长.宽.高及比例运用得当,可使物体匀称.和谐,具有美感,增添情趣。

立体构成中,形体的稳定是极其重要的。

要使形体稳定,首先形体要符合重心规律,即任何物体都要具备支撑面,通常支撑面越大越稳定,重心越低越稳定。

立体构成——概述

立体构成——概述
学习立体构成,首先是理解并学会运用形式美的基本原理;研究、探索立体造 型的基本规律,掌握一定的造型方法;了解材料对设计形态的影响,掌握一定的材 料工艺技巧。
立体构成的探求包括对材料形、色、质、空间规律等心理效能的探求和材料强 度的探求,加工工艺等物理效能的探求。
大家好
14
立体构成的心理效能和物理效能探求
三大构成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
立体构成是平构、色构的延伸,平构中的重复、渐变与色构中的色彩关系都将 运用与立体构成中。 区别: 平构、色构是在平面的基础上进行的构成艺术,立体构成是立体三维构成方式, 所处空间与位置不同。
大家好
15
立体构成的形成与起源
1、立体主义 立体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
用几何形体(圆柱体、锥体、 立方体、球体等)来表达客观 对象,即是把外部世界以一系 列不同平面,在不同时空中的 构成方式,进行不同视觉解析 和表现。
大家好
毕加索作品《亚维农的少女》
16
2、未来主义 未来主义描绘运动着的人
物形态,并将其进行解析、映 叠重构,通过色线、色点、色 束表现光的闪耀与动感。
大家好
17
波丘尼《空间连续的独特》
《下楼梯的裸女》
杜来尚主大的义家这的好幅先作驱品之被作认为是未
18
3、荷兰风格派运动 (20世纪初)
荷兰风格派运动主 张纯抽象和纯朴,外形 上缩减到几何形状,而 且颜色只使用黑与白的 原色。
大家好
2010年上海世博会德国馆方内馆动力球
60
展示设计的本质是人为环境创造、空 间运用和场地规划的艺术。因此,展示设 计所面对的是展示道具的形态塑造和布置 ,色彩的运用及灯光照明布置,以及营造出 特定文化背景下的艺术气氛及环境;通过 空间的划分、联系,从而对人为活动进行 引导,创造人与人,人与物之间舒适、轻松 的活动空间和交流空间 。

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论

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论

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论
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论
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论
雅各布森设计“蛋”椅
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论
d.与视觉传达设计的关系
视觉传达设计与立体构成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包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型录 设计等等,尤其是在现代商品包装设计中,从包装的造型设计到包装的容器设 计,都与立体构成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论
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论
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论
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论
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论
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论
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论
b.立体构成与环境 艺术设计的关系
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论
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论
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论
亨利·摩尔的雕塑作品
立体构成与设计的关系
c.与展示设计的关系
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论
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论
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论
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论
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论
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论
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论
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论
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论
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论
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论
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论
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论
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论
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论
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论
立体构成的概念:立体构成,是以一定的材料 和视觉为基础,以结构力学为依据,将造型要 素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组合成具有美感的形 体。
它主要研究立体造型各元素的构造法则,其任 务是揭示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
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论
与平面构成相比,立体构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呈现不 同的形态。它比二维造型多了一个维度,就要求不仅 具有前面,而且具有侧面,上面、下面、后面等多视 点、多角度的造型意识。

立体构成-关2018.5.28

立体构成-关2018.5.28

1.破坏与解构
4) 挖孔,对材料的整体性进行破坏。硬质材料采用电钻打洞,软材可以采用
挖、掏、捅等方式,露出通、透、漏空状。 5) 刮锉。是表面性的破坏形式,造成光滑粗糙不同的肌理。
6) 刨削。对材料初加工后,再去掉多余部分,以达造型目的。
7)拆卸。指对现成品、废弃物利用时,可将原有的造型结构打破拆卸成零件, 也可拆去部分保留部分。
减法创造(分割造型)
减法创造是指对原形体进行切削、分割和重组等手段创造出新的形态。具体方法有:
a.分裂
使基本形(原形)断裂开来,就像成熟的果实绽开一样,从而表现出一种内在的生命活力。 分裂是在一个整体上进行的,因此仍具有 统一感。(图61 a、b)
内力
外力
破坏
在完整的基本型上人为地进行破坏,造成一种残像,这种做法的特
叠合组合
一 个 形 体 的一 部 分 嵌入另一 形 体 的 某一 部分之中称为叠合。 嵌入可以是一个形态嵌入另一个形态,也可以是 多个形态的嵌入,从而使整体形象更为生动。 贯穿组合 一个形体贯穿另一个形体的内部称之为贯穿组合。 贯穿所产生的各面之间的交线,根据形体的复杂 程度和方位的不同而不同,它们都是空间曲线或
层面排列: 层面排列是指若干直面或者曲面在同一平面上进行各种有秩序的 连续排列、组合而形成立体形态的一种空间构成方法。
插接法:
插接构成。将面材 切割后接插在一起,
插缝长比较牢固。
接插的形态,可以 做成空间开放式,
也可以做成空间封
闭式。
块体本身就具有长、宽、高三维空间的封闭实体。块材的 基本构成方式是分割和积聚,在制作中常是两种方式综合 运用。块材的构成讲究形体的刚柔、曲直、长短等因素的 对比变化: 空间的对比等

立体构成

立体构成

第四部分 立体构成一、概 述1-1 构 成·构成(construction)是一个近代发展起来的造型概念,是造型活动的重要方式。

·构成设计作为现代设计的理念、形式基础,产生于20世纪初。

其三个重要的源头一般认为是俄国十月革命后的构成主义运动、荷兰的风格派运动、以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为中心的设计运动。

(构成发源于造型艺术运动的构成主义,并在包豪斯时期被确立为设计学科基础。

由于激进的艺术流派的青年画家和雕塑家的影响,使设计开始摒弃附加的装饰,更注重发挥结构本身的形态美,讲求材料自身的质地和色彩的搭配,发挥了灵活多样的构成设计方法,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观点。

随着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工业资本追求更大的利润而极力鼓动对产品的更新,更是刺激了简洁新颖的产品形态的发展。

在国内,构成学科于80年代形成初步规模,它不但成为了设计学科的基础,甚至已成为生活中的审美基础中的一部分。

)·俄国十月革命后的构成主义设计,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前后在俄国一小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当中产生的前卫艺术与设计运动。

但是由于当时政治因素干扰,构成主义运动没有产生世界性的影响。

一批构成主义、前卫艺术的探索者离开俄国前往西方,将俄国的构成主义传入西方,对艺术和设计新形势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荷兰的“风格派”是荷兰的一些画家、设计家、建筑师在1918年—1928年之间组织起来的一个松散集体。

发起人和组织者是《风格》杂志的编辑杜斯伯格,这本杂志也是维系这个集体的中心。

“风格派”的设计特点是高度理性,它的思想和形式都是源于蒙德里安的绘画探索。

·1919年,德国创建“包豪斯”学院,建筑设计家格罗佩斯院长提出了“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的教育口号、并在“包豪斯”学院最早设立了以“构成”为基础的课程。

包豪斯为加强现代设计理论基础及介绍综合性的美学思想,于1925年开始编辑出版了“包豪斯”丛书,传播包豪斯的现代设计教育思想以及新的设计教育计划和方法。

立体构成

立体构成
量感达到平衡的条件下其形象的处理,可有所变化,这种造型会使人感到活泼,变化丰富。
4.5 形象的特异 特异,就是处在秩序很强的设计形象群体中,有个别异质性的形象,就会突出的显
示出来。他的表现形式,就是在局部范围破坏这种规律,使这个局部显得很特殊,而引 起观者的注意。
这种构成形式,在设计整体中,使人感到富有变化,而且容易突出重点,表现的活 泼跳跃,视觉冲击力强。
2.4肌理 肌理是指物质材料表面的质感,是材料表面的纹理、构造组织给人们的心理感知反映。
这种感知一般通过视觉和触觉来感知。人们通常通过物质材料的表面肌理判断物质的物理 特性,比如光滑与粗糙、软与硬、轻与重、干与湿等等。
在立体构成中,不同材料的选用,不仅仅是因为材料的性能和加工程序,更大程度考 虑肌理给人的心理感受。
《椅子》/马克·纽森/线材的运用
体块的基本形态及其感情特征
2.2.1 平面几何体 四个以上的平面,以其边界直线互相衔接在一起,所形成的封闭空间。 形体的表面为平面,其棱线为直线。简练、大方、庄重、沉稳;象征稳重、严肃。
2.2.2 几何曲面立体 由几何曲面所构成的方体块或回转体。 几何曲面的立体造型,其秩序性强。既严肃端庄,又有曲线变化,不失变化、活泼。
调 和: 在对比中,找出统一的因素。使作品 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具有一定得联系,相互起到配 合的作用,使作品的整体协调。
4.4 构图的平衡 平衡,是指一件作品的整体布局,能够安定、平稳。在人们的视觉经验里,不平衡的状
态是不稳定的。给人的感觉是不舒服的。所以要求我们设计的作品,必须达到平衡的形式。 最完美的平衡形式,就是对称。它表现稳重、大方,形象庄重和谐。 对称形式也有其不足之处,就是过于完善,欠缺活泼,所以我们可以运用平衡形式,在

立体构成概述

立体构成概述

第二节 立体构成的起源及发展
法国立体主义是20世纪最重要的前卫运动流派,它对后来各种形式的现代派艺 术都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代表人物有保罗·塞尚、毕加索和乔治·波拉克等。 立体主义主张从多个视点同时观察对象,将对象的多个侧面同时展现在观众面前, 并将事物逐一加以分解,然后再按某种结构重新组建物体的形象。
一、立体构成的性质
作为艺术设计基础课程之一的立体构成,它是培养人的空间意识和空间想象力,研 究和探讨三维空间中如何运用立体造型的要素和语言,按照形式美的原理创造出富有 个性和审美价值的立体空间形态的学科。通过对立体形态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和研 究,掌握立体造型的基础知识和表现手法,从而创造出新的艺术形态。
包豪斯应时代的要求,以崭新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教育思想成为了现代设计的摇篮和 发源地。教师们将各种新的艺术观念注入教学实践,包括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 构成等,它们对后来的建筑设计、工艺设计、艺术设计等领域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0世纪60年代的极少主义被看作是构成主义的巅峰。代表人物有托尼·史密斯、卡 尔·安德烈、菲利普·金等。此后出现的装置艺术、演示艺术、环境艺术、大地艺术、 解构艺术等,这些艺术形式也影响着构成的发展。
2.人工形态 人工形态指人类有意识地从事视觉要素之间的组合或构成活动所产生的形态,它是 人类文化的物化表现。人工形态在形式上比自然形态单纯、明确,但在内涵方面却比 自然形态更为复杂,它是传递信息的媒介载体。
第四节 立体构成的性质及学习目的和方法
一、立体构成的性质 二、学习立体构成的目的 三、立体构成的学习方法
艺术作品在材质、题材以及表达形式上从未来主义、达达主义开始获得了更大的自 由。如风格派艺术家主张用基本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来体现整个宇宙和谐的法则, 其代表人物为里特维尔德,他将风格派艺术由平面推广到了三维空间。

课件1--第1章立体构成概述

课件1--第1章立体构成概述

第一章 立体构成概述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形态概述及基本要素章节导读 立体构成是科学体系的设计思维训练,它既具有抽象思维,又具有形象思维,还具有形象的具体表现。

它是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认识造型世界,从形态、空间、材料、结构、心理、审美等各方面进行探求;是使用各种基本材料,将造型要素按照美的原则组成新立体的过程。

这一章我们将讲述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带大家初步认识立体构成。

第一节 概述 立体构成也称为空间构成,是运用一定材料、以视觉为基础,力学为依据,将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组合在一起的构成方法。

他是在20世纪20年代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内首次开设三大构成课的基础上经过改进和发展创立起来的。

如今的立体构成是在包豪斯关于立体形态、空间、材料、结构等研究的基础上,在各种艺术流派的影响下,发展而成的一门研究空间立体形态及其实现手段的造型设计基础课程。

一、立体构成的概念 立体构成是指立体形态的设计、制作方法,是研究空间立体造型的专业学科,是进行立体设计的专业基础,也是研究空间立体关系的学科。

立体构成的过程是一个从分割到组合或从组合到分割的过程,任何形体可以还原到点、线、面,又可以从点、线、面再构成任何形体。

所以,点、线、面的观念是立体构成最基本的观念。

这种观念受到科学观念的影响,即受到“任何物体可还原到最基本的程度,又可以重新把这些已还原的基本粒子组构成满足人们生存进步需求的新的物体”这种观念的影响。

立体构成的起源Bauhuas(包豪斯)是1919年在德国成立的一所设计学院,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

格罗皮乌斯著名建筑家设计理论家现代主义设计现代建筑奠基人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最具有开拓性的就是提出了通过系统三大构成的教学作为基础绘画教学向设计教学转行的课程。

包豪斯的立体构成教学依照荷兰风格派所主张的“一切作品都要尽量简化为简单的几何图形”的观点来开展教学。

蒙德里安绘画 里特维尔德的红蓝椅施罗得住宅包豪斯理论1.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2.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3.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

三大构成之立体构成

三大构成之立体构成

灯具设计
对称与均衡
1
对称
2
在立体构成中,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形体,如果以形体的垂直或水平线为轴,当它的形态呈现为上下、左右或多面均齐就称之为对称。
3
对称形式的特点是整齐、统一,具有极强的规律性。
4
第三节 立体构成的审美形式法则
第三节 立体构成的审美形式法则
法国里昂歌剧院
在立体设计中巧妙而恰当地运用均衡形式是获得形体表现的重要法则。
01
粗的肌理具有原始、粗犷、厚重、坦率的感觉;细的肌理具有高贵、精巧、纯净、淡雅的感觉;处于中间状态的肌理具有稳重、朴实、温柔、亲切的感觉。
02
天然的肌理显得质朴、自然,富于人情味;人工的肌理形形色色,可以随人心愿地创造,以确切地表现各种效果。
第二节 立体构成的审美需求
第二节 立体构成的审美需求
立体构成的概念
立体构成所研究的对象是立体形态和空间形态的创造规律。立体构成以产品设计、建筑设计、舞台设计等所有立体设计所共同存在的基础性、共通性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和教育重点。
立体构成就是在三度空间中,把具有三维的形态要素按照形式美的构成原理进行组合、拼接、构造、从而创造一个符合设计意图的、具有一定美感的、全新立体形态。
04
第二节 立体构成的形态要素
占据三维空间,可以产生较强烈的空间感;
相对于点立体、线立体和面立体更具重量感、充实感;
具有稳重、秩序、永恒的视觉感受;
不规则块立体具有亲切、自然、温情的感觉;
块立体的语义表达与其体量有关 。
块立体的视觉特征
第二节 立体构成的形态要素
第二节 立体构成的形态要素
增加视觉效果,如果将面重复叠加,能产生厚重感,并增强实用功能 ;

立体构成

立体构成

⑤刨削 。
⑶石膏
石膏为白色粉末状材料,调水使用,易加工造型,可塑 性强且价格低廉,是立体造型的常用材料。 利用石膏可以翻模和雕刻塑型 。
翻模:以翻手部为例,说明用石膏翻模的具体过程。
步骤 一:尽量多地往整个手上涂上油性的擦脸油,目的是 将皮肤与石膏隔开,防止石膏流入; 二:盛半桶水,边往里加石膏边搅拌,调到糊状即可(这 个过程不能花费的时间过长); 三:往手上推砌石膏,动作速度一定得快,否则石膏很容 易干燥凝结,而凝结的石膏则无法重复使用。此时被翻模的 手尽量不动,以免石膏皲裂; 四:等石膏变硬,大概需要3至5分钟,即可将石膏慢慢脱 下,此时的石膏尽管已变硬,但还是很嫩,移动时要小心轻 放,这样负模便形成; 五:等负模干透(最好过一天),将其在水里浸泡10分钟, 捞起稍干,用笔刷在负模里彻底刷一遍洗洁精; 六:将调成糊状的石膏注入负模,等其干透脱下负模便
程中我们把立体构成要素分为⑴形态要素、⑵结构要素、⑶ 材料要素、⑷空间要素、⑸形式要素这几个方面作为基本要 素。一个立体构成的实物,简单的归纳一般可以包括以下几 个基本元素:形、色、肌理以及空间等等。
2.1形与立体构成:
根据其来源,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自然形态(如:高 山、树木、瀑布、溪流、石头等等);
不管它的大小、厚度、形状怎样,只要它同周围其他形态相
比具有凝聚视线和表达空间位置的特性,是最小的视觉单位, 我们就可以称它 Nhomakorabea“点”。
点的概念不是绝对的 。
⑵线
在立体构成中,线具有长度、宽度及深度三度 空间的实体,线不仅有粗细长短的变化,还有软与 硬的区别。 粗线:刚强有力;细线:纤小、柔弱;直线: 正直、刚强;曲线:圆滑、柔和;光滑的线:细腻、 温柔;粗糙的线:粗犷、古朴。

《 立体构成》

《  立体构成》

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交通工具设计系《立体构成》讲稿工业设计0801 0802主讲:胡国堂二零一零年二月《立体构成》讲稿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述第二章立体构成的造型要素(重点、难点)第三章立体构成的形式要素(重点、难点)第四章立体构成材料第五章线材构成第六章面材立体构成(重点、难点)第七章单体集聚构成(难点)方式。

第八章立体构成在设计领域中的运用知识点:一、形态与形状的区别二、包豪斯构成理论三、基本素质和技能训练四、立体构成的基础特性五、线材构成的特点六、仿生结构的内容和加工方法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述第一节立体构成概念及起源概念:立体构成是现代设计领域中一门基础造型课,也是一门艺术创作设计课。

在立体造型中首先需要明确一个概念,即形态与形状的区别(知识点一),平面造型中我们称平面的形为形状,这个形状是物象的外轮廓。

在立体造型中形状是指立体物在某一距离、角度、环境条件下所呈现的外貌,而形态是指立体物的整个外貌。

即形状是形态的诸多面向中的一个面向,形态则是诸多形状构成的统和体。

形态是立体造型全方位的印象,是形与神的统一。

作为研究形态创造与造型设计的独立学科。

立体构成所涉及的学科有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工业造型、雕塑、广告等设计行业。

除在平面上塑造形象与空间感的图案及绘画艺术外,其它各类造型艺术都应划归立体艺术与立体造型设计的范畴。

它们的特点是,以实体占有空间、限定空间、并与空间一同构成新的环境、新的视觉产物。

由此,人们给了它们一个最摩登的称谓:"空间艺术"。

立体构成也称为空间构成。

立体构成是以一定的材料、以视觉为基础,以力学为依据,将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组合成美好的形体。

它是研究立体造型各元素的构成法则。

其任务是,揭开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阐明立体设计的基本原理。

立体构成是由二维平面形象进入三维立体空间的构成表现,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联系的是:它们都是一种艺术训练,引导了解造型观念,训练抽象构成能力,培养审美观,接受严格的纪律训练;区别的是:立体构成是三维度的实体形态与空间形态的构成。

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述立体构成的概念产生与发展PPT课件

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述立体构成的概念产生与发展PPT课件
3d Design Fundamentals
三维设计基础
前言
3d Design
课程考查形式:
❖ 成绩评价: 1、态度评价(30%)
课堂表现、作业认真程度、出勤率等…… 2、成果评价(70%)
每次作业最终效果(作业成绩)……
指导原则: 1、自身评价与同学评价相结合。 2、态度评价与成果评价相结合。 3、阶段评价与整体评价相结合。
➢立体构成是从事立体设计所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课程。
1.1 立体构成的概念
3d Design
➢通过对立体构成的研究,能够提高与形态相关 的敏锐感觉和欣赏素养。
➢立体构成是相对于模仿的一种造型新概念,是 立体创造的一种科学方法。它不仅是材料媒介 的运用,也是个人情感、认识和意志的表达。 立体构成的表达形式是图式的,而它的构思n
1 概述
1.1 立体构成的概念 1.2 立体构成的产生与发展 1.3 立体构成的灵感来源 1.4 立体构成的研究范围 1.5 学习立体构成的作用
一、概述
3d Design
学习要点及目标:
1、理解并掌握立体构成的概念。 2、了解立体构成的产生与发展,理解立体构成 对于设计所起的作用。 3、了解立体构成的灵感来源,培养学生的观察、 思考和理解能力。 4、了解立体构成的研究范围。 5、明确学习立体构成的作用。
3d Design
1.2 立体构成的产生与发展-包豪斯
❖ 包豪斯对设计教育最大的贡献是基础课: ❖ 伊顿建议,所有的学生必须修基础课。 ❖ 在他的基础课中,学生必须通过严格的视觉训练,对平
面、立体形式、对色彩和肌理有完全的掌握。 ❖ 他的课程中有两个方面特别重要:
一是强调对于色彩、材料、肌理的深入理解,特别 是二维和三维,或平面和立体的形式的探讨与了解;

立体构成...

立体构成...

第二章 立体形态的审美特征 第一节关于立体形态
形态,一是“形”,即外貌、样子、实体、形状、显露;其二是“态”, 有形状、样子的含义,如 姿态、神态,也有说话和动作的神情、状态和形势的含义,态势或神态。形态不仅仅是指形体的外在 形状,还包括形体给人的感觉以及形体自身所蕴含的意义。在艺术活动中,形态还是作者情感意识的 传达物与载体。
概念 形态
纯粹 形态 有机 形态
形态
自 然 形态 无机 形态 现实 形态 具象 形态 人 为 形态 抽象 形态
人为形态也可能是有机形态。有机形态的设计理论 是设计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有机形态被认为是有 生命的、充满人性温情的形态。丹麦设计领袖 凯·博杰森说 “我们所制造的东西应该是有生命的, 有心脏在其中跳动,应该是有生机的和温暖的”。 设计师通过模仿自然界生物的形态而创造出的新形 态又被称为仿生形态。仿生形态是创造新形态的重 要手段。正如著名设计师卢吉·科拉尼所说:“设 计的基础应来自诞生于大自然的生命所呈现的真理 之中”。
图25比例与尺度(Christophe Pillet灯具设计)
比例与尺度(李新建作品:方尖塔)
4、节奏和韵律
一切艺术都与节奏和韵律有关。节奏, 是音乐中的节拍,是 一种合规律的周期性 变化的运动方式。节奏存在于客观现实生 活之中,车轮声、呼吸声、心跳声、歌唱 声都合乎一定的节奏。元素如线条、色块、 构件、空间、体积的有变化的重复易于取 得节奏韵律感。在造型艺术中,重复、渐 变、交替是常用的节奏形式。


构 成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立体构成的概念
“立体构成”这个词的含义从字面上讲就是立体形态的造成方法或创造立体形态的方法。 “构成”(Construction)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形成”、“造成”,“立体”是对于 空间形态的一种认识。 立体构成在现代设计教育中的含义就是将形态元素,按照视知觉规律、力学原理、审美法则在空间中 进行创造性的组合。 立体和空间是紧密相联系的,认识到空间就会有立体的感觉。 立体构成研究的重点在于探索空间中纯粹三维立体形态的创造规律,并为基于此之上的种种现代设计 艺术提供创造视知觉形态的经验和规律。 其研究的范畴涉及到自然世界和人为世界,其创作过程是一种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相结合的过程。

立体构成+本科+廖师思+课件

立体构成+本科+廖师思+课件

四、基本形态造型 1、块材的形成方法 (1)切除法

(2)围合法 1)柏拉图多面体 2)阿基米德多面体


3)其他多面体 2、块材的变化方式 (1)增减变化 (2)分割变化

五、其他 1、综合构成的目的分类 2、综合构成的表现

第五节 空间 一、空间的由来 二、空间的类型Fra bibliotek
第二节 立体构成的内容和目标 一、 立体构成的内容 三维造型活动 二、 立体构成的目标 学习造型的基础知识和技法,通过探 讨得到人们长久实践积累下来的得到 大家普遍认可的、不随时代风向或流 行趋势而改变的共性事物,培养高效 率的造型创作能力,提高与形态相关 的敏锐感觉,提高美的素质。在学习 丰富的造型知识的同时,也培养有益 的“创造力”。

第六节 节奏与韵律

第七节 联想与意境

第八节 多样与统一
第五章 技术要素与步骤
第一节 创意和计划

第二节 图样与选材

第三节 测量和放样

第四节 初加工与精加工

第五节 成型与组接

第六节 抛光与上色
第六章 立体构成作业练习

第一节 肌理构成练习

第二节 半立体构成练习 一、抽象半立体
第三章 立体构成的材料
第一节 立体构成的材料分类 一、分类 二、不同材质的基本性质与情感 1、纸质材料 2、木质材料 3、金属材料 4、其他材料
第四章 形式要素

第一节 单纯与经济

第二节 对比与调和

第三节 对称与均衡 一、 对称

二、均衡

第四节 稳定与轻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d Design 1.4 立体构成的研究范围-人工形态
3d Design 1.4 立体构成的研究范围-人工形态
3d Design 1.4 立体构成的研究范围-人工形态
3d Design 1.4 立体构成的研究范围-人工形态
3d Design 1.4 立体构成的研究范围-人工形态
3d Design 1.4 立体构成的研究范围-人工形态
3d Design 1.4 立体构成的研究范围-空间
空间是由物质的三个维度——长、宽、高组成的。 空间大致可分为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两类。 物理空间是实体所限定的空间,心理空间是实际不存在 但能感受到的空间,即所谓的空间感。 心理空间是人们受到空间信息和条件的刺激而感受到的 空间,其本质是实体向周围的扩张,是人类知觉产生的 直接效果。 空间应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进而还必须具有维 护自身形体存在的牢固度。
3d Design 1.4 立体构成的研究范围-人工形态
人工形态根据造型特征可分为具象形态与抽象形态。 具象形态是依照客观物象的本来面貌构造的写实,其形 态与实际形态相近,反映物象的细节真实和典型性的本 质真实。 抽象形态不直接模仿显示,是根据原形的概念及意义而 创造的观念符号,使人无法直接辩清原始的形象及意义, 它是以纯粹的几何观念提升的客观意义的形态,如正方 体、球体以及由此衍生的具有单纯特点的形体。
3d Design
1.5

学习立体构成的作用
提高与形态相关的敏锐感觉。


养成积极的“实验性”态度和探索能力。
养成较强的动手能力。 培养创造力。 提升高效率的造型能力。
3d Design
1.6

作业
二维到三维的训练: 1、折纸:将一个平面化的几何图形,通过纸的折叠, 造成具有凹凸效果的半立体。(类似浮雕) 图形是有 骨架的,重复排列。规格:15X15CM。数量:4个。 2、刻纸:设计一个可以进行切割的几何图形。通过折 叠,弯曲,使部分图形与原平面脱离,形成有三维的立 体空间形态。规格:15X15CM。数量:4个。 要求:四幅作品由易到难,图形必须兼具平面图形和立 体形态的二重性。既可平面观察,又可立体。
1.6
作业-作品欣赏
3d Design
1.6
作业-作品欣赏
3d Design
1.6
作业-作品欣赏
3d Design
1.6
作业-作品欣赏
3d Design
作业-作品欣赏
3d Design
1.6
作业-作品欣赏
3d Design
1.6
作业-作品欣赏
3d Design
1.6
作业-作品欣赏
3d Design
1.6
作业-作品欣赏
3d Design
1.6
作业-作品欣赏
3d Design
1.6
作业-作品欣赏
3d Design
1.6
作业-作品欣赏
3d Design
3d Design 1.4 立体构成的研究范围-材料
不同的物体需要根据其用途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材料来构 成,如用砖来构成房屋,使之具有坚固的特性;用玻璃 来构成窗户,使之具有透明采光的特性;用布料做成衣 物,使之具有柔软贴身的特性等。 在立体构成中,对材质的感受是触觉、视觉的综合体验 ,因而,材料的使用重点不在于对物质原有的“形”的 利用,而在于使物体的表面状态让人通过视觉和触觉产 生美感。 对材质感的理解和使材料构成有生命力的造型是材料在 立体构成中的运用重点。
3d Design 1.4 立体构成的研究范围-自然形态
3d Design 1.4 立体构成的研究范围-自然形态
3d Design 1.4 立体构成的研究范围-自然形态
3d Design 1.4 立体构成的研究范围-人工形态
人工形态指人类有意识地从事视觉要素之间的组合或 构成活动所产生的形态。它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 活动创造的结果。如建筑、产品、服装及雕塑等等。 建筑、产品等是从实用功能来设计其形态的,而雕塑 则是一种将形态本身作为欣赏对象的纯艺术形态。这 就使人工形态根据其使用目的的不同,有了不同的要 求。
3d Design
一、概述
1
1.1 1.2 1.3 1.4 1.5
概 述
立体构成的概念 立体构成的产生与发展 立体构成的灵感来源 立体构成的研究范围 学习立体构成的作用
3d Design 1.4 立体构成的研究范围
立体构成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材料学、力学、 运动学、透视学、构造学、造型艺术学、美学以及视觉 心理学等相关内容。 立体构成研究的重点在于充分展开想象力,研究造 型组合的可能性,对新材料进行开发和运用,培养造型 的审美能力、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最后达到掌握立体、 创造立体的目的,并要能够学以致用,把对立体构成各 方面的训练应用到更广阔的空间去。 立体构成所研究的是形态、空间以及材料这三者之 间的关系。
3d Design 1.4 立体构成的研究范围-自然形态
自然形态指在自然法则下形成的各种可视或可触摸的形 态。它不随人的意志改变而存在,如高山、树木、瀑布、 溪流、石头等等。
自然形态又可分为有机形态与无机形态。
有机形态指可以再生的,有生长机能的形态,如动植物 等;它给人舒畅、和谐、自然、古朴的感觉,但需要考 虑形本身和外在力的相互关系才能合理存在; 无机形态指相对静止,不具备生长机能的形态,如岩石, 天体等
3d Design 1.4 立体构成的研究范围-人工形态
3d Design 1.4 立体构成的研究范围-人工形态
3d Design 1.4 立体构成的研究范围-人工形态
3d Design 1.4 立体构成的研究范围-人工形态
3d Design 1.4 立体构成的研究范围-人工形态
3d Design 1.4 立体构成的研究范围
形态是指事物内在的本质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 包括形状和情态两个方面。 形态可分为概念形态和现实形态:概念形态只存在 于人的意念之中;现实形态是指能看到也能触到的形, 它包括具象形态和抽象形态:(1)具象形态是指自然客 观的具体形象,又包括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2)抽象 形态是指将概念的内容转化为能知觉的形象,这种形象 不同于现实的客观形象,而是概念的符号。 从构成的实质来看,立体构成是用分解组合的观点 来观察、认识和创造形态的,是造型活动的科学的创造 性思维。
3d Design
1.6
作业-工具
3d Design
1.6
作业-作品欣赏
3d Design
1.6
作业-作品欣赏
3d Design
1.6
作业-作品欣赏
3d Design
1.6
作业-作品欣赏
3d Design
1.6
作业-作品欣赏
3d Design
1.6
作业-作品欣赏
3d Design
1.6
3d Design Fundamentals
三 维 设 计 基 础
3d Design
前言 课程考查形式:
成绩评价: 1、态度评价(30%) 课堂表现、作业认真程度、出勤率等…… 2、成果评价(70%) 每次作业最终效果(作业成绩)…… 指导原则: 1、自身评价与同学评价相结合。 2、态度评价与成果评价相结合。 3、阶段评价与整体评价相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