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南亚次大陆的封建国家
《亚洲封建国家》课件
封建社会的价值观和社会观念对现代社会 仍有深远影响。
04
亚洲封建社会的终结与转 型
封建社会终结的原因
经济基础变化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逐渐瓦解 ,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萌芽。
政治体制僵化
封建社会的政治体制僵化,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导致社会矛盾 激化。
思想观念解放
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和思想观念的解放,封建社会的思想观念受到挑 战,人们开始追求自由、平等和民主。
文化
亚洲的传统文化影响了世界,如佛教、儒家 思想等。
人口
封建制度下的高出生率,对世界人口增长产 生了影响。
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人口
经济发展
封建社会留下的庞大人口基数,对现代亚 洲的人口问题产生了影响。
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限制了现代经济的发 展。
政治体制
社会观念
封建社会的政治体制对现代政治体制的改 革仍有一定影响。
外部势力入侵
一些亚洲国家受到西方列强的入侵,封建社会受到冲击,逐渐走向终 结。
封建社会转型的过程
经济变革
一些亚洲国家开始进行经济变革,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推动工业化进程。
社会变革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一些亚洲国 家开始进行社会变革,推动教育、文
化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发展。
政治变革
一些亚洲国家开始进行政治变革,建 立现代政治体制,实现国家独立和民 主化。
游牧民族入侵
如蒙古、匈奴等游牧民族的入侵,加 速了中原地区封建化进程。
宗教传播
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的传播,对封 建制度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亚洲封建社会形成的过程
01
02
03
04
土地制度改革
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梳理课件17封建时代的欧洲亚洲国家
教义 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人“天堂” 发展 4世纪末,罗马皇帝确定基督教为国教,促进了 基督教的传播
建立与 (1)建立:481年,日耳曼人 克洛维 建立法兰克王国。 统治 (2)统治:皈依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地位;实行土地封赐制度,不断对外扩张
改革
(1)时间:8世纪前期。 (2)内容: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改革,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
分裂 843年,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 法兰西 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
封建时代的欧洲、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知识梳理
西欧庄园
1.兴起与发展:9世纪庄园开始流行,大约到11世纪遍布欧洲各地。 2.特点: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3.居民: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 4.土地:由领主直接经营的称为“自营地”,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庄园周围称为“共用地”。 5.庄园法庭 (1)司法权力:庄园具有司法权,设有庄园法庭,审判依据习惯法或村法,基本手段通常是处以罚金。 (2)法庭形式: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开庭时间、地点不固定。 (3)作用:维护庄园的公共秩序;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背景 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阿拉伯文化 也不断传人西欧
兴起 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新的气象,_大_学___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 最美好的花朵”
自治权利 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
课程设置 基础课程包括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专业课程包括法学、医 学和神学
(1)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对 影响 世界产生重大影响。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PPT课件14 人教版优秀课件
伊斯兰教的创立 背景:
七世纪以前,阿拉 伯半岛大部分地区 尚未形成统一的国 家。争夺水源和牧 场,部落间相互仇 杀。在内部矛盾丛 生。在这种形势下, 阿拉伯人民渴望建 立统一的国家。穆 罕默德创立的伊斯 兰教便应运而生了。
阿拉伯国家建立过程:
最初,穆罕默德在麦加传 教,但遭到失败。
622年,穆罕默德来到麦 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 国家(此年为伊斯兰教 历元年) 630年,穆罕默德兵临麦 加,与贵族达成协议,麦
伊斯兰教和穆斯林
伊斯兰(Islan),原指“顺从”、 “和平”,指顺从和信仰宇宙间最高的 主宰-安拉。以求得两世的和平与安宁。 信仰伊斯兰教的人称为“穆斯 林”Muslim,意为信仰安拉,服从先知 的人。伊斯兰不仅要求人们信仰真主 (安拉),而且还要遵循真主为人们制 定的伦理道德规范-《古兰经》
新月之乡:阿拉伯国家的统一
人物: 孝德天皇、 中臣镰足
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
废除世袭贵族制,以才选官。 经济上—把很多贵族的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 变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向他们收取赋税
部民大化改新前的社会阶层。大部分是被征服 的氏族部落成员 或来自中国和朝鲜的移民,被编 为不同的“部”,从事不同的专门职业,如耕地、 织锦等。地位近似奴隶,无人身自由。有的直属皇 室,有的由贵族支配,不可买卖但可以转让。7世 纪大化改新后,部民制被废除,部民被转为国家公 民。
为什么伊斯兰教会在阿拉伯 统一国家形成中起到如此重 要的作用?
严格的一神教反映了建立统一国家的政治 要求。它为建立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奠定了 思想基础。
伊斯兰教是一种宗教、行政、军事三位一 体的组织,这种组织为统一国家的形成提 供了组织形式。
东亚和南亚的封建经济
2.2 封建小农经济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农业和手工业的结合
小农经济作为一种生产方式,在
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了2600多年,
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重要
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经济、 历史的影响极为深远。
雍正像耕织图(局部),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
• 受封的各个诸侯,又按照周王的办法,依次去分封该封地内的 下级贵族,下级贵族再分封给再下级的贵族,即诸侯分封卿, 卿分封大夫,大夫分封士。分封土地时,连同土地上的人民一 起分封给受封的诸侯,即所谓 “授民授疆土”。
拓展:周王朝的分封制
• 国王以都城镐京为中心,沿 着渭水下游和黄河中游,划 出一大片圭地,建立由周王 直接统治的中央特别行政区, 此谓之“王畿”。
义下,全部土地皆被大小封建主占有,形成一个天皇幕府-藩镇-武士的层层领有关系。
2.1 封建地主经济
秦代田制:“名有”,既表示对土地的占有,也表示 对土地的所有 西汉:进一步确立土地私有制 西晋、北魏和隋唐:均田制
——国家不是要通过各级封臣掌握生产和经营者,而是直接向
地主和农民授田,地主和农民都是国家编户,国家直接与地主 和农民发生关系
井田制和农奴制
• 井田制度: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庶民以无偿为领主耕种土地为代价, 世代领有份地,即所谓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 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在当时的农业技术条件 下公田上的劳动主要采取集体共耕的方式。
• 农奴制:在土地分封制度下,土地上的人民成为附庸,即成为固定在土 地上的依附农民,也就是农奴。所有土地分为公田与私田。公田是领主 的自营地,依靠农奴的无偿劳动耕作;私田是农奴的份地,农奴通过为 领主无偿耕种公田而取得耕种私田的权利。
世界古代史课件亚洲的封建国家第十、十一章-2024鲜版
2024/3/27
03
衰落阶段
在封建社会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亚洲各国封
建国家逐渐衰落。如中国明清时期的衰落和近代化的艰难起步,印度莫
卧儿王朝的灭亡和英国的殖民统治等。
7
02
第十、十一章重点国家介 绍
2024/3/27
8
日本
古代日本政治体制
介绍日本古代的律令制国家体制及其 特点,包括天皇制度、官僚制度、军 事制度等。
融机构等出现。
2024/3/27
19
文化传承与创新
宗教与哲学思想
亚洲封建国家的宗教与哲学思想丰富多彩,如佛教、道教、伊斯兰 教、儒家思想等,对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学与艺术成就
亚洲封建国家的文学与艺术取得了较高成就,如唐诗、宋词、元曲、 波斯地毯、印度雕刻等。
科技与教育发展
亚洲封建国家在科技与教育方面也有显著进步,如造纸术、火药、指 南针的发明,以及书院、科举等教育制度的出现。
文化传播 佛教、儒教、伊斯兰教等宗教文化在亚洲封建国家之间的 传播,以及科技、文学、艺术等领域的交流,丰富了各自 的文化内涵。
23
宗教传播与影响
佛教传播
佛教自印度起源后,向东传入中国、朝鲜和日本等国,对这些国家的宗教、哲学、艺术等方 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伊斯兰教传播
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伊斯兰教在亚洲广泛传播,成为中亚、西亚等地区的主要宗教信仰, 塑造了当地的社会文化和政治格局。
5
亚洲封建国家形成背景
01
02
03
自然条件
亚洲地域辽阔,气候多样,为农业生产提 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也为封建国家的形 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社会经济
政治制度
【初中历史】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ppt优秀课件20 人教版
大化改新
作用:
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 中国隋唐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 容的改革。它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 力,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 权制。使日本社会政治稳定,经济 得到发展。从奴隶社会过渡到了封 建社会。
唐:遣唐使 明:倭寇 清:甲午中日战争 现代:抗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日本的历程
1世纪前后, 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 5世纪,大和国统一日本 6-7世纪,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增强, 政局混乱 7世纪中期,宫廷政变,实施改革
大化改新
背景: 国内各种矛盾尖锐,政局混乱。
国际上,中国隋唐制度非常先进。 内容:
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废除 世袭贵族制,以才选官。
7、人往往有时候为了争夺名利,有时驱车去争,有时驱马去夺,想方设法,不遗余力。压力挑战,这一切消极的东西都是我进取成功的催化剂。 8、真想干总会有办法,不想干总会有理由;面对困难,智者想尽千方百计,愚者说尽千言万语;老实人不一定可靠,但可靠的必定是老实人;时间,抓起来是黄金,抓不起来是流水。 9、成功的道路上,肯定会有失败;对于失败,我们要正确地看待和对待,不怕失败者,则必成功;怕失败者,则一无是处,会更失败。1、快乐总和宽厚的人相伴,财富总与诚信的人相伴,聪明总与高尚的人相伴,魅力总与幽默的人相伴,健康总与阔达的人相伴。
10、你的假装努力,欺骗的只有你自己,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11、时间只是过客,自己才是主人,人生的路无需苛求,只要你迈步,路就在你的脚下延伸,只要你扬帆,便会有八面来风,启程了,人的生命才真正开始。 12、不管做什么都不要急于回报,因为播种和收获不在同一个季节,中间隔着的一段时间,我们叫它为坚持。失败。11、学会学习的人,是非常幸福的人。¨麦加——伊斯兰教的发源地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 家》 知识清单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知识清单亚洲作为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大洲,在封建时代有着众多独特而辉煌的国家。
这些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和发展轨迹。
一、中国中国是封建时代亚洲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
政治制度方面,自秦朝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后,历经多个朝代的完善和发展。
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通过官僚体系管理国家。
从秦汉的三公九卿制到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再到明清的内阁和军机处,政治制度不断演变,以适应统治的需要。
经济上,中国是农业大国,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
历代政府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
同时,商业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发展,特别是在唐宋时期,城市商业繁荣,出现了纸币“交子”。
文化方面,儒家思想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影响着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
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到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和传承。
文学艺术也取得了辉煌成就,如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
科学技术方面,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日本日本在封建时代也形成了独特的政治和社会制度。
政治上,大化改新模仿中国唐朝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幕府政治逐渐兴起,天皇成为象征性的存在,而实际权力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
经济上,农业是主要的生产方式,同时也发展了一定规模的手工业和商业。
文化方面,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日本的文字、艺术、宗教等都受到了中国的影响。
例如,日本的茶道、书道、武士道等都具有独特的魅力。
三、印度印度在封建时代经历了多个王朝的统治。
政治上,种姓制度长期存在,将社会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公平和发展。
经济方面,农业是主要的产业,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是重要的农业区。
商业也较为发达,与周边国家有着广泛的贸易往来。
文化上,印度教和佛教对印度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教高中历史选修3 5.5南亚次大陆的冲突 (共16张PPT)
列举大国插手印巴事务典型事例,分析其与冷战关系
美苏向双方出售武器;
1.美国把巴基斯坦拉入针对苏联的条约体系
1954年,美国组织了东南亚防务条约组织,把菲律宾、 泰国、巴基斯坦拉入其中。1955年,伊拉克与土耳其签订 《巴格达条约》,在安全和防务上进行合作。之后,巴基 斯坦、伊朗先后加入。这个条约被视为是北约在亚洲的延 伸。
印度以它所处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 角色的。要么就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 迹。中间地位不能满足我们,我也不相信中间地位是可 能的。
印度虽然并非一个直接的太平洋国家,却不可避免 地将在那里发挥重要的影响。在印度洋地区,在东南亚 一直到中亚细亚,印度必将发展成为经济和政治活动的 中心。
2.在冷战背景下,美苏战略的主轴是遏制与反遏制。
在亚洲西方国家形成了从东北亚、东南亚到南亚、西 亚的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新月形”包围圈。 苏联自然要对此做出反应。
这样,在土邦的归属问题上,英国就制定了两个 自相矛盾的双重标准 (1)“以教定土”原则:
按这一原则,克什米尔土邦,因其信仰伊斯兰教 的居民占多数,所以应加入巴基斯坦 (2)“自行选择”原则
印度:从整个亚洲政治格局、战略位置的角度认识 →反映了印度想通过控制克什米尔,推行地区
霸权主义 巴基斯坦:从民族荣誉、民族独立的角度认识
尼赫鲁主张 麦克马洪线 为中印分界 线,经谈判 无效后出兵 进攻争议地 区,于1962 年发生中印 战争,这次 战争印度在 军事上惨败, 但中国突然 撤兵,印度 仍然占有麦 克马洪线以 南土地。
1.民族和宗教问题在国际政治斗争中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突出; 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居民和平相处的前提是彼此尊重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汇总
一、古代亚非文明1. 古代埃及地理位置:非洲东北角,尼罗河贯穿南北。
文明起源:约公元前3500年,尼罗河下游出现若干小国家;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统一。
历史分期:古王国时代、中王国时代、新王国时代。
重要成就:金字塔: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国王权力。
科学成就:天文学、数学、医学,特别是太阳历和象形文字。
衰落: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后历经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统治,文明未延续。
2. 两河流域文明(古巴比伦)地理位置: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统一时间:公元前2400年左右实现初步统一;古巴比伦王国时期(汉谟拉比统治)。
重要成就:《汉谟拉比法典》: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刻在黑色石柱上,共282条。
楔形文字、阴历和60进位制计数法。
社会制度:奴隶制国家,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3. 古代印度地理位置:南亚次大陆,印度河流域。
文明起源:公元前23世纪至前18世纪,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等遗址。
重要事件: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入侵,建立奴隶制国家。
孔雀王朝时期(公元前324年—前187年),基本统一印度,文明鼎盛。
社会制度:种姓制度,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
宗教:佛教创立,反对种姓制度,主张“众生平等”。
二、古代欧洲文明1. 希腊城邦地理位置: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等地区。
文明起源:爱琴文明(克里特文明、迈锡尼文明)。
城邦特点:小国寡民,公民与非公民界限分明。
重要城邦:雅典:民主政体,经济发达,国势强盛。
斯巴达:军事强国,注重军事训练。
2. 罗马共和国与罗马帝国罗马共和国:建立于公元前509年,经历布匿战争等扩张。
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元首制,罗马共和国转变为罗马帝国。
扩张与统治:地跨欧亚非三洲,广阔的地中海成为内湖。
文化与传播:罗马文化对统治地区产生深远影响。
三、亚洲封建国家1. 日本大化改新:7世纪中期,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南亚次大陆
三、三次印巴战争 1、第一次印巴战争 1947.10-1949.1 ①导火索: 克什米尔归属问题 (位置、居民成分、法案规定、王公顾虑) ②过程: 地区冲突 1947秋 克‘王公求助印度 巴基斯坦“圣战” 联合国干预下停火 划定停火线,克’的归属未解决 ③结果:
三、三次印巴战争 1、第一次印巴战争 1947.10-1949.1 2、第二次印巴战争 ①原因: 克什米尔局势再度紧张 ②过程: 巴军进攻 1965.8(空战和坦克战) ③结果: 印巴宣布将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但克‘问题仍未解决
4.国际因素——美苏插手
1、1947年印巴分治是( )。 ①印度教与伊斯兰教教派矛盾的反映②长期武装斗争的结束 ③英 国“分而治之”政策的产物 ④执行联合国“分治”决议的结果 A. 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印度和巴基斯坦矛盾与冲突的焦点是( )。 A.克什米尔问题 B.在阿富汗建立新政府的分歧 C.打击恐怖主义问 题上的分歧 D.宗教矛盾尖锐化 4、南亚地区与中东地区时常出现紧张局面,共同的历史根源在于 ( )。 A.争夺自然资源的斗争异常激烈 B.宗教问题和民族冲突错综复 杂 C.始终没有解决边界划分问题 D.殖民主义遗留问题
材料二
材料二:
南亚次大陆:喜马拉 雅山脉以南,亚欧大 陆的南延部分。
因喜马拉雅山脉的阻 隔,使其在地理上形成一 个相对独立的单元,但面 积小于洲,故称次大陆。 又称印巴次大陆、印度次 大陆。包括印度、巴基斯 坦、孟加拉国、尼泊尔、 不丹、锡金6国,(斯里 兰卡,马尔代夫等岛国不 在其内)
材料一: 《蒙巴顿方案》规定,印巴两个自治领域
穆 建 斯 立 林 独 的 立 代 的 表 巴 赞 基 成 斯 分 坦 治 。 ,
《中考冲击——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复习指南》
《中考冲击——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复习指南》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中考的钟声已经响起,历史这一门课,可是咱们中华学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让你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把知识点牢牢掌握!一、封建时代的开启——从东亚到南亚封建时代,这个词听起来好像很遥远,其实它就像咱们家的老照片,虽然泛黄了,但满满的都是回忆。
封建时代,简单来说,就是土地和权力被贵族和地主掌握的时代。
在亚洲,封建时代从东亚开始,逐渐蔓延到南亚、东南亚等地。
1. 东亚的封建时代首先,咱们来说说东亚的封建时代。
这里,当然得提咱们伟大的祖国——中国啦!从春秋战国开始,封建制度就慢慢萌芽了。
那时候,诸侯国林立,各自为政,就像是咱们现在的“班级自治”。
不过,这种情况到了秦朝就变了,秦始皇一统天下,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
但封建制度并未消亡,反而在汉朝、唐朝等朝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知识点一:封建制度的特点是什么?记住三个词:土地私有、贵族统治、等级分明。
2. 南亚的封建时代接下来,咱们跨过喜马拉雅山,来到南亚的印度。
印度的封建制度跟中国有所不同,它是从印度河流域的文明开始发展的。
古印度分为很多小国,这些小国都有自己的国王和贵族,他们掌握着土地和权力。
这种制度在印度历史上持续了很长时间,直到外族的入侵才逐渐改变。
知识点二:印度封建制度的特点是什么?记住两个词:小国林立、贵族掌权。
二、封建时代的繁荣——文化的璀璨与经济的崛起封建时代虽然是一个充满战争和斗争的时代,但同时也是一个文化繁荣、经济崛起的时代。
在亚洲各国,封建制度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1. 文化的璀璨在封建时代,亚洲各国都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文化成果。
比如中国的唐诗宋词、印度的佛教文化、阿拉伯的伊斯兰教文化等等。
这些文化不仅在本国得到了广泛传播,还影响了周边国家和地区。
知识点三:列举三个封建时代亚洲的文化成果。
答案:唐诗宋词、佛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2)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一章:南亚次大陆的地理与概况(100字)•南亚地理位置和边界•南亚的主要国家和重要城市•南亚的地形和地貌特点•南亚的气候和自然资源•南亚的人口和宗教情况第二章:南亚的古代文明(250字)•穆恒罗人的文明–城市文明的兴起–宗教和宗教建筑–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印度河流域的古代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的特点–印度教和佛教的兴起–阿育王的政策与贡献•南印度的古代文明–旁遮普的果拉玛王朝–钟罗王朝的兴起及其对南印度的影响–南印度的文化和艺术第三章:伊斯兰教国家的形成(300字)•伊斯兰教的起源和基本信仰•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和伊斯兰文化的传播•德里苏丹国的兴起和发展•帖木儿帝国的建立和对印度的统治•摩加尔帝国的兴起和对印度的影响第四章:早期欧洲的探险与殖民(250字)•欧洲探险的原因和动力•加良兹地理发现•委内瑞拉线条约的签订•亚历山大·亨利的贡献和重要探险•殖民主义的形成和对南亚的影响第五章:南亚的英国殖民统治(200字)•英国殖民印度的背景和动力•东印度公司的建立和发展•南亚的英国殖民地•英国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改造•英国对印度社会和文化的影响第六章:南亚的国家独立(200字)•印度独立的历史背景和影响因素•辛迪加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印度独立法案》的制定和实施•巴基斯坦的筹建和独立•斯里兰卡、孟加拉国的独立进程第七章:近现代的南亚(200字)•阿富汗的政治动荡•孟加拉国的独立和军事政权•斯里兰卡的内乱和民族矛盾•巴基斯坦的政治和军事动荡•印度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第八章:南亚地区间的关系(200字)•南亚区域经济合作•不丹与印度的关系•尼泊尔与中国的关系•斯里兰卡与印度的关系•巴基斯坦与印度的关系第九章:南亚的文化与语言(100字)•南亚地区的宗教和文化•印度教、佛教和伊斯兰教的影响•南亚主要语言和文字的特点•南亚的艺术、音乐和舞蹈•南亚的节日和庆典以上是八年级历史下册的复习提纲,希望能帮助同学们系统地回顾和复习相关知识点。
初中九年级历史知识点
初中九年级历史知识点由于您没有具体给出关于九年级历史知识点的范围(例如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等具体板块),以下为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的一些主要知识点:一、古代亚非文明。
1. 古埃及。
- 地理位置:位于非洲东北角,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
- 文明成果。
- 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也体现了古埃及人高超的建筑艺术。
- 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2. 古巴比伦。
- 地理位置: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 文明成果。
- 楔形文字:苏美尔人发明,用削尖的芦苇杆或木棒在泥板上刻写。
3. 古印度。
- 地理位置:南亚次大陆。
- 文明成果。
- 种姓制度:分为婆罗门(祭司贵族)、刹帝利(国王、武士和官吏)、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和商人)、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四个等级,还有“贱民”。
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
- 佛教: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
二、古代欧洲文明。
1. 古希腊。
- 城邦制度。
- 特点:小国寡民,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典型城邦有雅典和斯巴达。
- 雅典民主政治。
- 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职能;津贴制度保证了公民参与政治事务。
- 文化成就。
- 哲学: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了“原子论”;苏格拉底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对许多学科都有贡献。
2. 古罗马。
- 发展历程。
- 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屋大维首创“元首制”,掌握最高统治实权,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
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
- 罗马文化:罗马建筑既坚固结实,又华丽宏伟,代表性建筑有大竞技场、万神殿、凯旋门等;罗马法对后世法律体系影响深远。
世界古代史
《世界古代史》课程教案主讲人:韩建伟导论从今天开始,由我来上《世界古代史》。
《世界古代史》和《中国古代史》是你们进入历史学专业学习的第一道门槛。
然而,《世界古代史》和《中国古代史》还存在许多不同。
相对来说,你们对《中国古代史》还要熟悉一些。
高中历史教材就有《中国古代史》,而作为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历史,除了专业历史课程之外,从小说、戏剧、电视节目中可以获得一些知识;那些稗官野史也让我们了解不少历史知识,尽管其中充满谬误。
但是《世界古代史》不同,听说现在的高中历史教材只讲古希腊、罗马,其他的都没有。
实际上,《世界古代史》所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
可以说,一部世界古代史就是一部人类文明起源与发展的历史。
我们俗称的四大文明古国,大体上反映了世界古代史的内容。
但是,对于这四大文明古国,并非存在一致的观点。
我们通常所说的是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古代中国。
这种说法并不客观。
古巴比伦,其实是上古西亚文明的一部分,也可以称为两河流域文明。
除此之外,这里面不包含一个非常重要的文明,也就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即希腊罗马文明。
在美国威廉·麦克高希所著的《世界文明史》中,称“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公元前2500年)、古代中国、古希腊是世界上的五大文明发源地”。
而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中提及:“中东、印度、中国和欧洲这四块地区的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平原,孕育了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
这些文明使欧亚大陆成为起重大作用的世界历史中心地区。
”在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观点里,中东文明即包括了尼罗河文明和两河文明(古埃及文明和西亚文明)。
我们现在使用的北京师范大学编辑的《世界古代史》教材分为上下两部分,这在名称上也有所区别,即《世界上古史》和《世界中古史》,这同时也代表了史学界公认的一种观点,即将封建社会之前的历史(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称为上古史,而封建社会的历史为中古史。
从时间涵盖的角度来说,《世界上古史》涵盖了人类历史时间最长的一段,其中原始社会是人类史中最长的,但这也是我们现在所写历史中内容最少的部分。
南亚封建社会
• 印度教改革了原婆罗门教的教义、 教规,革除了繁琐的祭祀仪式,削 弱了婆罗门以往那种过分的特权地 位。虔诚派、性力派、林伽派呼吁 种姓平等、男女平等的宣传又博得 了民心。这样,佛教的上述优势便 被剥夺。
• 第三,大乘佛教的出现使佛教在许多方面 向印度教靠拢,失去了自己的特色。 • 第四,佛教由印度教取代从更深层次上说, 与印度社会封建关系的发展有密切关系。 封建关系的形成相应地要求突出王权,加 强社会等级制度。印度教的主神崇拜是人 间王权在神学思想上的反映,有利于突出 王权。印度教的种姓制度把世间等级神圣 化,有利于加强社会等级制度。而佛教在 这两方面都起不了印度教的作用。
公元4——15世纪的印度
白马寺印度佛殿
孔 雀 王 朝 版 图
中古南亚次大陆
• 中古时期的印度,是南亚次大 陆的总称,包括现在的印度、 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 不丹、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等 国。1947年后,印度的领土仅 包括今印度共和国部分。
一、笈多王朝的建立
• 320年,旃陀罗笈多一世建立笈多王朝 • 旃陀罗笈多一世 :1.与著名的犁车部 族联姻,继承了华氏城一带的统治权 2. 320年,旃陀罗笈多一世建立起笈多王 朝 3.扩大了版图 • 沙摩陀罗笈多 :扩张为印度的强盛打 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笈多王朝的强盛
• 旃陀罗笈多二世(超日王 ) :1.继承 父业,首先致力于国家的统一 。方法: 征服、联姻、和谈。2.迁都华氏城 .3. 实行中央集权制 ,官吏从国王府库中 直接领取薪俸。 • 笈多王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 昌明,宗教宽容
法显眼中的笈多王朝
• 法显旅印 (399~413)《佛国记》 • 社会状况:“寒暑调和,无霜雪。人民殷乐……‖; (自然)“民人富盛,竞行仁义”(社会) “举 国人民悉不杀生,不饮酒,不食葱蒜,唯除旃荼 罗。” “国中不养猪鸡,不卖生口,市无屠酤及 估酒者,货易则用贝齿,唯旃荼罗、猎师卖肉 耳。” (生活及习惯) • 政治稳定,罪犯不多,刑罚不重 • 社会保障:慈善事业和医疗事业已有相当规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南亚次大陆的封建国家·中古时期南亚次大陆分为本土封建王朝(4—10)和外来伊斯兰教封建王朝(从11世纪起)统治的两个时期。
△上古时期(1)史前印度(公元前2300年以前)(2)印度河文明时期(公元前2300—公元前1500年)(3)吠陀时期(公元前1500—公元前500年)(4)摩揭陀帝国(约公元前545-公元前30)△中古时期(1)笈多帝国(约公元320-约570)(2)普西亚布蒂王朝(约400-约647)(3)拉其普特时期(公元7世纪-12世纪)(4)伽色尼王朝(967-1185)(5)德里苏丹(1206-1526)(6)莫卧儿帝国(1526-1857)(7)英国统治时期(1857-1947)(8)印度共和国时期(1947-)第一节封建制度的形成一、笈多王朝和超日王国家1、笈多王朝的建立320年,旃陀罗笈多一世(月护王)即位,定都吠舍离,建立笈多王朝(320—540 年)。
沙摩陀罗笈多(海护王)统治时期,定都华氏城。
旃陀罗笈多二世又称毗克罗摩阿迭多,即超日王,定都华氏城(今巴特那)。
2、笈多王朝的政治制度笈多王朝实行中央集权制,最高统治者是大王,皇亲贵族和婆罗门高僧构成王室顾问和各部门重臣。
全国划分为若干省,省下设县。
3、超日王时期经济的发展中国求法僧人法显来到印度,著有《佛国记》(又名《法显传》)。
法显(约342 — 423 年),东晋名僧,俗姓龚,山西平阳郡武阳(今襄垣县)人。
(1)农业加强水利工程的建设。
铁制农具已普遍推广使用;施肥、轮作等农业技术也开始在生产中应用。
种植的谷物有小麦、大麦、水稻、黍类、豆类、芝麻等;种植的经济作物有棉花、大麻、甘蔗、亚麻、生姜等。
此外,还饲养各种家畜。
(2)手工业棉织业、丝织业、毛织业、武器制造、金属加工、珠宝首饰、采矿冶金等行业都很发达。
造船业成就非凡。
纺织业技艺精湛。
(3)商业它与亚、非、欧诸国自古以来就有贸易往来。
印度向东方可与东南亚和东亚诸国建立海上贸易联系;向西方可与东部非洲、阿拉伯半岛和波斯湾沿岸诸国建立贸易联系。
5世纪中叶起,嚈哒人(白匈奴)入侵,6世纪初,建立嚈哒帝国。
528年,北印度各王公的联军打败了嚈哒人。
567年,嚈哒帝国为突厥和伊朗所灭。
570年,笈多王朝的统治结束。
二、戒日王朝的兴衰1、诸王国分裂割据(1)坦尼沙王国(即萨他泥湿伐罗国)的普西亚布蒂王朝,首都坦尼沙城(位于今德里北)。
国王波罗羯罗伐弹那(586—606年在位,即光增王)统治时期国势强盛。
(2)穆克里王国(即羯若鞠阇国),首都曲女城(今北方邦卡瑙季)。
(3)高达王国(即羯罗拿苏伐剌那国),首都羯罗拿苏伐剌那城(今金耳城)。
(4)摩腊婆王国。
其领土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区昌巴尔河流域。
2、戒日帝国的建立及其统治7世纪初,坦尼沙王国曷利沙伐弹那在位时期,国号“戒日”。
612 年,坦尼沙和穆克里合并,被称为“曷利沙帝国”或戒日帝国,定都曲女城。
北印度除克什米尔、西旁遮普和拉其普特纳之外,尽入戒日帝国的版图之内。
·玄奘旅印玄奘(602—664 年),通称三藏法师。
本姓陈,名祎,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人,著有《大唐西域记》。
戒日帝国在政治上实行中央集权制。
戒日王拥有国家的一切最高权力。
中央设有大臣会议。
戒日帝国有一支强大的军队。
帝国境内共有30 多个封建藩国,处于半独立的状态。
三、封建制度的确立1、印度封建制的特点(1)形成以国王为代表的封建土地国有制占主导地位,农民受国家剥削。
(2)长期保存了农村公社制度和种姓制度,土地公社所有。
公社中出现了阶级贫富的分化。
公社制度保留地近代英国的入侵。
2、农村公社与封建土地所有制法显在《佛国记》中还提到拥有大量土地的教俗大地主。
奴隶主把土地分成小块,交给奴隶耕种;奴隶必须向主人缴纳一定数量的收获物,并要服劳役。
有些奴隶主地主则把土地租出去,坐收分成制地租。
随着封建制度的形成,农村公社的性质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由从属于奴隶制的农村公社演变为封建性的农村公社。
印度的土地在原则上归国王所有,故统称为“王田”。
(1)国用地,即由国家直接征收田赋的土地。
(2)禄田和食邑。
国王用来封赐宰相和大臣的土地。
(3)国王赏赐给具有聪明才智、学识高深学者的土地。
(4)“福田”。
实际上也是“教田”或“寺田”。
3、早期封建经济的发展状况印度封建社会的经济以农业为主,灌溉系统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在手工业方面,印度的棉纺织业最为著名,产品行销国内外。
在商业贸易方面,首都曲女城,是当时的政治经济中心,坦尼沙是印度内地商业城的典型。
第二节种姓制度的发展和印度教的兴起一、种姓制度的发展和演变1、四种姓阶级内容的变化印度出现了拉奇普特(意为“王子”)的军事封建主。
婆罗门和刹地利成为占有食邑的封建主。
原来的吠舍,只指商人和高利贷者.而首陀罗则是指农民。
社会地位最低者称旃陀罗。
2、低级种姓地位的下降吠舍种姓专指从事商业的居民。
首陀罗种姓专指被束缚在土地上的封建依附农民。
在四种姓之外,还存在着“不可接触的人”。
社会上还出现了按照行业组成各种“阇提”。
3、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的影响种姓制度是印度社会肌体上的赘疣,它使印度社会成员处于相互隔绝,彼此排斥的状态中,阻碍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削弱了社会凝聚力,也降低了抵御外敌入侵的能力。
因此,种姓制度是印度社会进步和国家民族强盛道路上的主要障碍之一。
二、印度教的兴起、传播及影响1、印度教的兴起(1)印度教的思想来源印度教吸收了婆罗门教、佛教、耆那教等教义民间信仰,有神论思想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耆那教创建者是筏驮摩那。
教义是七谛说,即命、非命、漏入、系缚、制御、寂静、解脱,也主张业报轮回,灵魂解脱,非暴力和苦行主义等。
印度教形成于4 世纪笈多王朝,中经8—9 世纪商羯罗的改革,最后定型。
(2)印度教的经典印度教的经典,包括史诗、赞歌、神话、传说、哲学以及伦理方面的著作。
具体的主要有《吠陀》、《奥义书》、《往世书》、《摩河婆罗多》和《罗摩衍那》等。
(3)印度教的教义A信奉吠陀。
吠陀包括四部分:《梨俱吠陀》、《耶柔吠陀》、《沙摩吠陀》和《阿达婆吠陀》。
B信奉多神。
印度教徒崇拜的主神有三:湿婆、毗湿奴、梵天。
湿婆被认为是毁灭、苦行和舞蹈之神。
毗湿奴意译为遍入天,被认为是兼有创造和破坏两种能力。
梵天是哲学家所说的绝对存在物或世界灵魂的化身。
印度教还具有原始性质的自然崇拜的浓厚色彩。
C因果报应、生死轮回及其解脱。
脱离生死轮回,在永远不变的状态中求得安息。
这种状态叫作与梵合一,或称涅槃。
·印度教着重宣扬的社会风气是:(1)尊敬并支持婆罗门。
(2)不杀生,特别是不杀牛。
(3)妇女处于低下地位。
(4)遵守种姓法规。
2、印度教的传播·印度教向东南亚的传播经过海陆两条通道:(1)由印度的科罗曼得耳海岸通过马六甲海峡到达马来群岛。
(2)由阿萨密进入上缅甸,再由缅甸传入湄公河盆地。
·印度教传入中国大概有四条渠道:(1)从印度科罗曼得耳海岸,经马六甲海峡,到马来群岛至中国的广州、泉州或其他海港。
(2)从印度阿萨姆(古代称为伽没洛国)进入上缅甸,再由缅甸通往中国云南省和西南地区。
(3)从印度西北部经克什米尔,越葱岭,沿着天山南北两路,到达阳关和玉门关。
(4)从印度经尼泊尔,越喜马拉雅山进入中国西藏。
3、印度教的影响△中国保存的印度教史料和文物分为五类:①印度教的梵文经典。
②中国翻译或记录的印度教经典、教义和行事,思想文化、科学艺术等。
③印度教与佛教相互斗争的历史记录。
④印度教在中国边疆或沿海地区建寺和活动的记述和遗迹。
⑤印度教在中亚、东南亚传播经过的历史记录。
印度教的瑜伽术约在4世纪传入中国。
第三节德里国苏丹国家一、德里苏丹政权的建立1、拉其普特割据拉其普特在北印度建立过好几个封建王朝,史称拉奇普特时期。
这种局面由7世纪中叶一直持续到12世纪。
2、伽色尼王朝的侵入和统治10世纪中叶,在阿富汗境内兴起了一个由信奉伊斯兰教的突厥人所建立的伽色尼王朝。
从1000年到1026年,次陆西北部先后受到伽色尼苏丹马穆德的17次入侵。
3、古尔王朝的统治与德里苏丹国家的建立12世纪中叶,古尔王朝兴起,定都赫拉特。
1192年,苏丹穆伊兹·乌丁向朱木拿河和恒河流域扩张。
1206年,穆伊兹·乌丁在远征途中死去。
库特卜·乌丁·艾巴克自立为苏丹,占有以德里为中心的广大地区。
(1)奴隶王朝(1206—1290)(2)卡尔基朝(1290—1320年)(3)图格拉王朝(1320—1414年)(4)塞伊德王朝(1414—1451年)(5)罗第王朝(1451—1526年)二、德里苏丹国家的统治和经济状况1、政治制度德里苏丹国采用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教神权政体。
苏丹集君权、神权于一身。
苏丹以下首席大臣(宰相)称维齐尔。
维齐尔以下设各部。
地方划分为省管理,各省置总督。
省下设县以及更小的乡村等。
军队的组成有常备军,由各省生长和伊克塔提供的军队,临时招募的军队,以及根据伊斯兰教原则组织的志愿军等。
2、宗教情况(1)伊斯兰教统治者对印度教的歧视政策历代苏丹实行对印度教的歧视政策,强迫印度教徒改宗伊斯兰教。
印度教徒不能担任高级官吏和高级军官。
(2)伊斯兰教与印度教的融合①苏菲派的兴起。
苏菲派的教义是敬爱真主、非暴力、鄙视物质世俗生活、禁欲苦修等。
首领称谢赫,世袭或由弟子担任。
他们宣传不分贫富贵贱,穆斯林一律平等。
②印度教中兴起的虔诚派运动。
其共同特点是不看重正统教派的经典和仪式,只相信唯一真神。
他们反对偶像崇拜,种姓制度。
虔诚派运动的创始人是罗摩难陀。
弟子中最著名的是喀比尔。
纳那克创立了锡克教,反对区分伊斯兰教和印度教.号召两教联合,互相容忍。
反对繁琐的宗教仪式,反对盲从教派典籍,也反对种姓制度。
3、土地制度(1)“哈斯”(哈里斯)。
德里苏丹统治者把战死的或逃亡的印度教王公等的土地收归国家直接支配。
由国家官吏直接向哈斯上的农民收税,所得收入用以供应宫廷及国家开支。
(2)“伊克塔”。
赏赐给臣下的土地称伊克塔,得到伊克塔的人称伊克塔达或穆克提。
他们向苏丹提供军役或其他服役。
(3)伊纳姆和瓦克夫。
苏丹国家赏赐给伊斯兰教神职人员的土地叫“伊纳姆”;苏丹国家赏赐给清真寺的土地“瓦克夫”,占有者拥有世袭享用的权力。
这些土地不向国家纳税,收入全部归受地者。
商人也有通过购买而得到的土地,称“穆尔克”。
(4)拉其普特王公土地。
这些土地都是印度教王公的世袭私产,他们对苏丹只有纳贡义务,以及必要时提供一些军事支援,土地管理是其内部事务,苏丹不得过问。
4、经济状况在农业方面,德里苏丹国兴建许多水利工程,普遍推广使用革新的波斯式水车及多种灌溉工具。
农业中出现专门种植商品粮和经济作物的专业性产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