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龙说赵太后(高一必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委婉曲折、层层深入、纵横捭阖的论说技巧。
2、学习本文通俗生动的人物语言和细致入微的人物行动和对话描写。
3、归纳本文文言知识点。
4、认识凡事应从长远考虑,以国家利益为重的道理。
教学要点
1、文中难解词句质疑,师生共同解难。
2、精当的细节描写和游说技巧。
课时安排:
二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古语云:“一言可以兴邦,一言也可以误国。
”我国古代著名学者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曾高度评价口才的作用:“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舌头”真有这么大的作用吗?让我们看看《战国策》里的触龙是如何运用他的三寸不烂之舌说服赵太后,换来齐国救援之师的吧。
二、简介赵太后
赵太后就是赫赫有名的赵威后。
《战国策•齐策》里,有一段“赵威后问齐使”的佳话:齐国使节来赵,她先问收成,后问百姓,最后才问到君王,致使齐使不悦。
说她是“先贱而后尊贵”。
赵威后据理以对,道出了“苟无岁,何有民?苟无民,何有君”的千古名言。
赵威后从此威风八面,青史留名。
三、介绍背景:
《触龙说赵太后》这个故事大约发生在赵孝成王元年(公元前265年)。
赵国国君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孝成王还小,所以赵威后执政。
当时的赵国,虽然有廉颇、蔺相如(《将相和》)、平原君等人在支撑门面,但赵太后刚执政,处于新旧交替之际,国内动荡不安。
秦国认为有机可乘,便发兵东下(这种情况跟勾践即位时,吴乘机攻越极其相似),赵国危在旦夕,太后不得不向齐国求援。
齐国虽答应出兵,但提出了一个条件:即赵国必须派太后的幼子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
齐国为什么一定要把长安君作为人质?
探究学习: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互相攻伐,常常由几个国家结盟,共同对付另外的一个或几个国家,结盟的凭据就是派王子或世子到别处或别国作抵押,叫“质”或“质子”,这在战国时代已形成一种制度,主要是由于(即使是盟国之间),彼此也不够信任,才用“以人为质”的办法来巩固联盟。
四、预习检测
问:太后是否答应把长安君作为人质?
生:没有。
问:为什么不答应把长安君作为人质,我们能从太后的角度考虑这一问题么?
生:赵太后刚刚失去了丈夫,现在又要让儿子做人质,作为一位母亲,内心是痛苦的,矛盾的!可以理解太后的想法。
问:如果你是太后,你会怎样考虑?
生:我认为应该长安君作为人质
问:为什么?
生:因为“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没有国哪能有家?
师:你说的很对,顾炎武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当个人利益和祖国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要摆正个人、集体和国家的关系,要舍私利而全大局,听从祖国的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