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课件: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 (共46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笔记
二、赫鲁晓夫改革:
项目
1.内 容
农业
1.收购制代替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允许集体 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饲养一定 数量的牲畜(扩大农场自主权)
工业
2.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开展大规模 种植玉米运动。
3.废弃部门管理体制, 将部分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
4.给企业调整部分工资等权力
5.尝试推行“物质利益原则”,一定程度承 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积极性。
6.3
4.2
3.3
1.8 -2
国民收 入
7.8
5.7
4.3
3.2
1.0 -4
劳动生 产率
6.8
4.5
3.3
3.1
-3
1985年苏联人 均GNP为3.396美元, 不仅落后于西方发 达国家,而且落后 于亚洲、拉美一些 国家。苏联人均生 活水平从革命前居 欧洲第五位下降到 居世界第八十八位。
5.措施:
(1)承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 (2)要求国家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 (3)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允许个体经 济存在。
1966—1990年苏联经济增长率(%)
1966— 1970
1971— 1975
1976— 1980
1981— 1985
1986— 1990 1990
社会总 产值
7.4
笔记
三、勃列日涅夫改革
项目
工业
1.内 容
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了企业的经营 自主权
农业
扩大农场和农庄的自主权; 降低农产品收购计划指标; 提高农产品价格; 放松对个人副业的限制
据苏联官方统计,1950年苏联的国 民收入只及美国的31%,1975年上升到 67%。工业生产从30%升为80%以上,农 业生产从55%升为85%。而据美国国务院 的计算,苏联1950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为 美国的33%,1975年升为53%。两者的 百分比不一样,但都反映了苏美差距日 趋缩小的变化趋势。
(2)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趋于保守; (3)美苏军备竞赛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
财力资源。
笔记
问题任务一:
3.比较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有何异同?
同: ①目的: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②结果:都在短期内取得一些成效,但最后均 以失败告终 ③失败原因:两者都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 模式。
异:改革重点有所不同,前者的重点在农业, 后者的重点在工业。
—徐天新等著:《当代世界史》
二、赫鲁晓夫改革: 1、内容: 2、评价: 笔 记
积极: 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年份 1950-1953 1953-1956 1956-1959 1959-1962
1962 1963
年均增长率 11.0% 12.0% 8.9% 6.9% 6% 4%
安德罗波夫
契尔年科
戈尔巴乔夫(1985—1991年在位)
四、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 笔 记
1.时间: 1985—1991年 2.背景: 苏联经济全面滑坡,社会陷入危机 3.结果: 失败 4.影响: 苏联解体
“社会在官僚命令体制的束缚下几近 窒息。它注定要为意识形态服务,注定要 承受军备竞赛的重负,已经精疲力尽。所 有局部的改革均先后以失败告终。国家没 有前途可言。再也不能这样生活下去了。 应当从根本上改变一切。”
(1)在理论上没有突破斯大林体制,只是 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的基础上进行局部改 革
(2)提出的战略目标脱离实际; (3)没有全面和一贯的战略方针和思路; (4)赫鲁晓夫作风急躁,反复无常,造成
三、勃列日涅夫改革
1、内容: 2、评价: 笔 记
(1)改革仍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的框框。 只是修补性的改革,不能根除原有体制 的弊病(根本);
若按人口平均计算,谷物产量1913年全俄为540.2公斤, 1940年才达429.7公斤,1955年也才为524公斤;肉类统计1913 年为31.4公斤,1940年为24.2公斤,1955年为31.8公斤。
一、改革背景: 笔 记
二战后苏联进入和平建设时期,斯大林体制 的弊端日益暴露
1953年斯大林逝世
苏 联 的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社 (20世纪30年代中期) 会 主 义 经 济 探 索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苏联)从工业化开始的1926年到战前的1940年,重工业年 平均增长速度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则为1.5%。
莫斯科市民排队购买日用品
斯大林时期的集体农庄
1958年度人物
美
赫鲁晓夫
1973年度人物
国
勃列日涅夫 1988年度人物 《
戈尔巴乔夫来自百度文库时 代
》
杂
志
中
的
苏
联
领
导
1953
1964
1982
1991 人
苏
联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的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新经济政策
社
(20世纪30年代中期)
会
斯大林体制模式
主
弊端
义 经 济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在 辞职书上签字
10分钟
阅读任务二: 阅读课本P79-80 “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
革”子目的内容
问题任务二(小组思考、讨论、画思维导图) 1.戈尔巴乔夫采取了什么经济改革措施?
与前两次改革措施相比,其最大的不同点是 什么?
2.改革的结果怎样?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结 果(评价)?
四、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 笔 记
苏联国民经济增长速度(%)
1971- 1976- 19811975 1980 1985
社会总产值 6.4
4.2
3.3
国民收入 5.7
3.8
3.2
工业总产值 7.4
4.4
3.7
农业总产值 2.5
1.7
1.1
劳动生产率 4.5
3.3
3.1
年均增长率 5.7
3.7
3.2
二、赫鲁晓夫改革:
2、评价: 笔 记 失败原因:
探 索
戈尔巴乔夫改革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赫 鲁 晓 夫
勃 列 日 涅 夫
戈 尔 巴 乔 夫
课标要求: 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
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 曲折性。
二、赫鲁晓夫改革:
三、勃列日涅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1964—1982年在位)
10-15分钟
阅读任务一: 阅读课本P78-79 “赫鲁晓夫改革”和
“勃列日涅夫改革”两个子目的内容
问题任务一(小组思考、讨论、画思维导图)
1.针对斯大林体制的弊端,继任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 夫和勃列日涅夫分别采取什么样的改革措施?(注意两者 的共同点)
2.两人的改革结果怎样?怎么评价?为什么会有这样 的结果?(重点)
3.比较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有何异同?(提 示:可从目的、结果、原因等方面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