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敬业与乐业教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敬业与乐业》教学教案

《敬业与乐业》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敬业”和“乐业”的概念。
(2)能够分析文章中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3)能够运用文章中的观点,对现实生活中的敬业与乐业现象进行评价。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
(2)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敬业意识,培养敬业精神。
(2)认识到乐业的重要性,努力做到乐业。
(3)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奋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敬业”和“乐业”的概念。
(2)分析文章中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3)运用文章中的观点,对现实生活中的敬业与乐业现象进行评价。
2. 教学难点:(1)文章中某些深奥的哲理的理解。
(2)如何将文章中的观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本文的作者及其背景。
(2)提问:“敬业”和“乐业”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表现?引导学生思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讨论文章中的观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文章中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强调“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 根据文章中的观点,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写一篇关于“敬业与乐业”的作文。
2.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我国在敬业与乐业方面的一些典型人物和事例,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乐业态度。
六、教学内容1. 课文讲解:详细讲解课文中的重要段落和语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九年级上册语文《 敬业与乐业》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敬业与乐业》。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难点,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会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分析课文结构和论证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敬业和乐业的认识,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2)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敬劳动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敬业与乐业》的朗读和背诵。
(2)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难点的理解和掌握。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论证方法和逻辑关系。
(2)对敬业和乐业的深入理解和认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对新课的内容产生期待。
(2)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对敬业和乐业的思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特点和风格。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难点。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和论证方法。
(2)每组选取一个观点,进行讨论和分享。
4. 探究学习:(1)让学生从课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分析和概括。
(2)引导学生思考敬业和乐业的意义和价值。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写一篇关于敬业和乐业的短文,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对课文《敬业与乐业》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思考和讨论,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注重对敬业和乐业的宣传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念和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但在课堂时间安排上,可以更加合理,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
六、教学内容:1. 课文《敬业与乐业》的拓展阅读:选取与敬业乐业相关的文章或故事,让学生进行阅读,加深对敬业乐业的理解和感悟。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敬业与乐业》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敬业与乐业》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读:本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敬业与乐业》课文原文及教案,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课文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
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和,不必深求;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本题主眼,自然是在“敬”字、“乐”字。
但必先有业,才有可敬、可乐的主体,理至易明。
所以在讲演正文以前,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
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又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悔,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惟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
唐朝有一位名僧百丈禅师,他常常用两句格言教训弟子,说道:“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
”他每日除上堂说法之外,还要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岁,日日如此。
有一回,他的门生想替他服务,把他本日应做的工悄悄地都做了,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的不肯吃饭。
我征引儒门、佛门这两段话,不外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的劳作。
倘若有人问我:“百行什么为先?万恶什么为首?”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道:“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
”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
我们对于这种人,是要彻底讨伐,万不能容赦的。
今日所讲,专为现在有职业及现在正做职业上预备的人——学生——说法,告诉他们对于自己现有的职业应采何种态度。
第一要敬业。
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的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
惟有朱子解的,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
”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见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九年级语文《敬业与乐业》教案

九年级语文《敬业与乐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文章;(2)理解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3)掌握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3)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敬业精神的认识和尊重;(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工作态度;(3)激发学生对学习和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2)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3)敬业精神的内涵和意义。
2. 教学难点:(1)文章中一些抽象和难懂的概念的理解;(2)如何引导学生将文章中的观点与自己的实际相结合。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前置课程,回顾对职业的认识和态度;(2)提问:你们认为什么是敬业?敬业的重要性是什么?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2)要求学生做好笔记,对不懂的词语和句子进行标记。
3. 课堂讲解:(1)对文章进行逐段讲解,解释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2)对文章的论证方法进行分析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结构和逻辑。
四、课堂练习1. 对文章进行朗读和背诵;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3. 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敬业精神的理解和看法。
五、课后作业1. 要求学生对文章进行复习,巩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2. 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敬业精神的理解和体会;3. 要求学生进行课堂总结,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和收获。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堂纪律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2.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教案《敬业与乐业》

教案名称:《敬业与乐业》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议论文的逻辑结构和论证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逻辑分析、讨论和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论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倡导,激发学生对职业的尊重和对工作的热情。
教学重点:议论文的逻辑结构和论证方法。
文章中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阐述和倡导。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激发学生通过写作表达个人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理解和实践。
教学准备:《敬业与乐业》课文文本及多媒体课件。
与敬业与乐业相关的职业人物、工作场景的图片、视频资料。
学习单,包括生字新词表、议论文分析练习题。
创作用的纸笔、讨论用的便签纸。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1. 情境创设:展示与敬业与乐业相关的职业人物和工作场景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职业精神的思考。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梁启超的生平和《敬业与乐业》的创作背景,为理解议论文内容做铺垫。
课文学习(20分钟)1. 朗读指导: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语气和节奏,学生跟读,体会议论文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2. 生字新词学习:教师逐一解释文中的生字新词,学生记录并记忆。
3. 议论文分析:分析议论文的逻辑结构、论证方法和主题思想,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深入理解(15分钟)1. 逻辑论证讨论:学生观察职业人物的图片,讨论文章中的论证逻辑和敬业与乐业的表现。
2.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敬业与乐业在现代社会的意义,每组准备分享。
3. 情境模拟:学生尝试将文章中的观点应用到不同职业场景中,进行情境模拟。
拓展延伸(10分钟)1. 创意写作:学生运用议论文的写作手法,创作自己的短文,表达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理解和实践。
2. 职业体验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和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体验,鼓励表达个人见解。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敬业与乐业》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敬业与乐业》教案及知识点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化传承的重要性;2.了解乐业与敬业的区别和联系;3.培养学生的职业思维和职业道德。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乐业与敬业两个概念的联系和区别;2.通过文本学习,了解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1. 热身(5分钟)运用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即什么是成功?成功与乐业有什么关系?2.阅读文本并理解(40分钟)1)整体阅读首先,让学生整体阅读课文,然后回答问题“本文主要讲了什么?”2)精读文本接下来,老师带领学生逐段精读课文,会地“读一段,理解一段”。
1.第一段——“勤奋的昆虫——蚂蚁”讲解蚂蚁作为一个优秀的小动物,它们在百忙之中仍然不忘自己的“职责”,并用自己的努力帮助整个蚁穴。
从而引出,“敬业与乐业的关系”。
2.第二段——“农民伯伯的故事”介绍作者的爷爷经营种植业的故事,阐明劳动可以创造辉煌,指出乐业同样需要敬业。
3.第三段——“如何选择职业”讲解选择职业时需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长处,但也需要考虑社会的需要。
4.第四段——“职业和地位”讲解职业不分高低贵贱,每个人都要敬业。
5.第五段——“职业和品德”阐述一个人的品德和职业的成就息息相关,进而引出了“职业道德”的概念。
3)课文理解老师根据文本的理解,出题,让学生理解课文。
3. 总结思考(15分钟)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与自己的职业规划进行联系,并就职业和道德展开讨论。
4. 作业(10分钟)评价教学课程后,老师布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以下作业:1.回答本课的思考题;2.搜索并阅读职业道德相关的资料,总结自己对职业道德的理解。
四、知识点1. 乐业与敬业敬业是指对自己从事的行业、职业有高度的敬畏、责任心和自我要求。
乐业是指在工作中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意义。
2. 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指在从事某一职业中所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包括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和具体职业道德规范。
其目的是为了发挥职业行为的良好习惯和积极作用,提高本身价值,提升社会地位。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6敬业与乐业教学课件(含配套教案)

喻论证
人“ 之有 本业
“敬业与乐业”的前提是“有业”。
”
阅读第6、7自然段,回答: 1.什么叫“敬”,作者又是怎样阐述的? 2.作者从哪些方面来论证“敬业”这一问题?
1.第六段作者阐述什么叫“敬”,引用了朱熹 的名言“主一无适便是敬”,后紧配上自己的通俗 化的解释:“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 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然 后顺理成章地论述凡人类的正当的劳动、正经的事, “其性质都是可敬”的,并举“当大总统”与“拉 黄包车”这两件事加以证明,侧重点在“凡职业没 有不是可敬的”,“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 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态度决定一切
6 敬业与乐业
学习目标
1. 反复朗读,积累经典语句和格言,理解 “敬业”与“乐业”的含义。(重点)
2. 体会演讲词口语化的特点,学习写演讲 词。(难点)
3. 认识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 在求知中体会学习—1929),字卓如,号任公, 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 代表人物、学者。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 “戊戌变法”。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 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 说革命”,开辟了近代文学理论探索和 文学创作的新局面。有《饮冰室合集》存世。
阅读第8自然段,回答:
作者举了怎样的例子来论述“乐业”的 重要,又是如何论述“乐业”的道理的?
作者在第八段中剖析了生活中常会遇到的感叹 “做苦工”这个实例,说明要“从劳苦中找出快乐 来”,很自然地点到了“乐业”的“乐”。之后更深 入一步论述“乐业”的道理,分四点说明“凡职业都 是有趣味的”,这是作者的经验之谈,令人信服。紧 接着又引用孔子的两句名言进一步证明“人生能从自 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即乐业),生活才有价值”, “这种生活”才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敬业与乐业》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敬业与乐业》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读:本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敬业与乐业》课文原文及教案,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课文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
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和,不必深求;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本题主眼,自然是在“敬”字、“乐”字。
但必先有业,才有可敬、可乐的主体,理至易明。
所以在讲演正文以前,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
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又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悔,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惟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
唐朝有一位名僧百丈禅师,他常常用两句格言教训弟子,说道:“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
”他每日除上堂说法之外,还要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岁,日日如此。
有一回,他的门生想替他服务,把他本日应做的工悄悄地都做了,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的不肯吃饭。
我征引儒门、佛门这两段话,不外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的劳作。
倘若有人问我:“百行什么为先?万恶什么为首?”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道:“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
”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
我们对于这种人,是要彻底讨伐,万不能容赦的。
今日所讲,专为现在有职业及现在正做职业上预备的人——学生——说法,告诉他们对于自己现有的职业应采何种态度。
第一要敬业。
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的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
惟有朱子解的,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
”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见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敬业与乐业》教案(4篇)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敬业与乐业》教案(4篇)篇一: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敬业与乐业》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2.摘录并积累大量经典语句、格言。
3.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4.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2.理解这篇演讲词的结构安排。
教学难点: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1.导入新课《敬业与乐业》是七十多年前梁启超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所做的一次讲演。
虽然时间已经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有教育意义。
(板书课题)2.简介作者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学者。
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
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
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
造诣。
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二、预习与交流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圈画文中的生字词。
2、重点词语、句子解释。
三、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1.学生速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①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在文章的哪部分提出来的?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在文章的第一自然段。
(总,提出问题)②作者围绕中心论点,先后谈了哪几个问题?三个问题:一是有业的必要性;二是为什么要敬业;三是为什么要乐业。
③你认为这几个问题的关系是怎样的?递进关系,层层推进。
2.划分文章的结构,并概括每一部分的意思。
第一部分(1)提出问题:提出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2-8)分析问题:论述“有业”的必要性和“敬业”、“乐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9)总结问题:勉励人们敬业、乐业。
(二)深层探究:组织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文中关于有业,敬业,乐业的论述思考。
九年级语文上册《敬业与乐业》教案、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素养,掌握了基本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敬业与乐业》这篇文章的学情表现为以下几点:
1.学生对鲁迅先生的作品有一定了解,但部分学生对鲁迅先生的文风和论述方式可能仍感到陌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予以引导和解读。
2.请同学们从课文中选取一个你认为最具启发性的论证方法,结合生活中的一个例子,进行详细阐述和分析,形成一篇不少于300字的分析性文章。
3.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整理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制作成一份手抄报,内容包括:敬业与乐业的定义、重要性、实际生活中的表现等,要求设计美观,内容丰富。
4.请同学们课后观察身边的家人、朋友或老师,了解他们的敬业与乐业故事,下节课分享给大家,共同感受敬业与乐业的力量。
2.学生在生活中对敬业与乐业的概念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较为模糊,缺乏系统性和深入的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案例,帮助学生明确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
3.学生在分析、讨论问题时,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但逻辑推理能力和论证方法有待提高。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论据、论证方法,学会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九年级语文上册《敬业与乐业》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敬业与乐业》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掌握作者鲁迅先生关于敬业与乐业的观点及其论证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论据、论证方法,分析现实生活中敬业与乐业的表现,并能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思考和讨论。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提炼关键信息、分析文章结构、归纳中心思想的能力。
1.逐段分析课文,讲解鲁迅先生关于敬业与乐业的观点,让学生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内涵及其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九年级上册语文《敬业与乐业》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敬业与乐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敬业与乐业》。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理解课文中所阐述的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通过写作实践,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工作的敬业精神和乐业态度。
(2)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勤奋努力的学习态度。
(3)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敬业与乐业》。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较为抽象的概念和观点的理解。
(2)如何将课文中的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敬业与乐业》的背景和作者。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对敬业与乐业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课后注释和查阅资料,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 课堂讲解:(1)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敬业与乐业的概念和重要性。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观点,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分享。
(2)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敬业与乐业的意义。
5. 写作实践:(2)学生互相交流和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敬业与乐业》。
2. 总结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 思考并回答:你如何理解敬业与乐业?你认为敬业与乐业对于一个人的发展的重要性是什么?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1)教师通过展示与敬业与乐业相关的案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中的道理。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敬业与乐业》教案

-深入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内涵:学生可能难以把握这两个概念的深层含义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对于文章的结构层次和逻辑关系,学生可能存在理解困难。
-修辞手法和论证方法的应用: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可能难以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和论证方法。
-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将敬业与乐业的理论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
8.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内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对优秀文化的鉴赏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2.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分析文章论证方法,提升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强化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学会运用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精彩词句,提高写作水平。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敬业与乐业的内涵及其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敬业与乐业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这个活动将模拟不同职业场景,让学生体验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
-文章结构:以文章的段落为单位,讲解每个段落的主要内容及其在整体结构中的作用。
-词语和句子理解:对重点词语如“敬业”、“乐业”进行语境分析,解释其在文中的具体含义;对句子如“敬业是职业道德的基石,乐业是事业成功的秘诀”进行解读,理解其深层含义。
-写作特色分析:以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分析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论证方法,如比喻、排比等。
-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开展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让学生探讨敬业与乐业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内化为自身的职业道德观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六课《敬业与乐业》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六课《敬业与乐业》教案教材分析《敬业与乐业》是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
本文紧扣中心“敬业乐业”展开论述。
开始援引古籍提出中心论点,阐明“敬业乐业”的主旨;接着论述有业之必要,再转入论述主体,分别从敬业和乐业两方面逐一论述;最后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精神旨意,收束全文。
全文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
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看,学习课文意在引导学生感受先哲的思想风采,品味哲理,深入思考人生问题,丰富个性内涵。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敬业乐群、安居乐业、断章取义、不二法门、言不及义、亵渎、强聒不舍”等词。
2.体会演讲词的文体特点。
3.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能力目标1.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地论述自己的观点。
2.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2.建立快乐学习观:尊敬学习,就是尊敬自己。
教学重、难点重点1.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
2.指导学生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突破方法:通过范读、跟读、自由读等方式体会演讲词的特点。
本文教学拟设一系列紧扣文本又贴近生活的话题,在对话中推动学生的阅读、思考和探究。
难点: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
突破方法:结合练习四,组织学生进行研讨和辩论;还可以结合练习二提出的两种论证方法,进行小论文或辩论提纲的写作。
领悟作者精神旨意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学习体验,同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定背景,来领会梁启超提倡“敬业与乐业”的良苦用心。
教学方法1.诵读法:这篇演讲词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大量引用经典、格言。
教学中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整体把握课文主要观点和思路,体会演讲的口语特色。
2.研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研讨,深层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同时对文中的观点大胆质疑问难,辩证理解人生问题,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批判质疑能力。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敬业与乐业》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敬业与乐业》教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阅读理解,掌握梁启超关于敬业与乐业的观点及其论证方法;学习并运用本课的生字词、成语和典故;分析文章结构,理解作者如何通过事实、道理和名人名言来支持论点;探讨敬业与乐业的现实意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乐业态度。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敬业与乐业》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学生们对于这一主题的热情和兴趣。通过课堂上的互动和讨论,我发现他们对敬业与乐业的概念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这让我感到很欣慰。
课堂上,我尝试运用了生动的案例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们更直观地感受到敬业与乐业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些教学手段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这表明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敬业与乐业的核心理念。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敬业与乐业的基本概念。敬业是指对工作或学习充满责任心和热情的态度;乐业则是指在工作中找到乐趣,享受工作带来的成就感。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敬业与乐业在一位科学家成功研发新产品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如何帮助我们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论证逻辑:理解文章的论证逻辑,特别是梁启超如何通过对比、引用等多种方法来加强论点。
-情感认同:让学生从内心认同敬业乐业的价值观,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实际应用: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举解释:
-对生僻词汇的解释,可以通过上下文的线索来帮助学生理解,例如通过“敬业者,事半而功倍;懒惰者,事倍而功半”的对比,来理解“懈怠”的含义。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敬业与乐业》教案及知识点

【导语】《敬业与乐业》这篇演讲稿针对听众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希望青年学⽣能够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类合理的⽣活”。
以下是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第六课《敬业与乐业》教案 教学⽬标 知识⽬标 1.理解积累“敬业乐群、安居乐业、断章取义、不⼆法门、⾔不及义、亵渎、强聒不舍”等词。
2.体会演讲词的⽂体特点。
3.初步学习举例⼦和讲道理的论证⽅法。
能⼒⽬标 1.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地论述⾃⼰的观点。
2.仔细体会演讲和⼝语特⾊的巧妙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2.建⽴快乐学习观:尊敬学习,就是尊敬⾃⼰。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仔细体会演讲和⼝语特⾊的巧妙结合。
2.指导学⽣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的实际,⽤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活。
突破⽅法:通过范读、跟读、⾃由读等⽅式体会演讲词的特点。
本⽂教学拟设⼀系列紧扣⽂本⼜贴近⽣活的话题,在对话中推动学⽣的阅读、思考和探究。
难点: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
突破⽅法:结合练习四,组织学⽣进⾏研讨和辩论;还可以结合练习⼆提出的两种论证⽅法,进⾏⼩论⽂或辩论提纲的写作。
领悟作者精神旨意时,结合学⽣的⽣活、学习体验,同时结合中国传统⽂化的特定背景,来领会梁启超提倡“敬业与乐业”的良苦⽤⼼。
教学⽅法 1.诵读法:这篇演讲词语⾔表达通俗浅显,⼤量引⽤经典、格⾔。
教学中引导学⽣反复诵读,整体把握课⽂主要观点和思路,体会演讲的⼝语特⾊。
2.研讨探究法:引导学⽣通过研讨,深层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同时对⽂中的观点⼤胆质疑问难,辩证理解⼈⽣问题,培养学⽣的逆向思维和批判质疑能⼒。
第1课时 ⼀、问题设计、情景创设 设计(⼀) 由学⽣的⽣活和学习体验导⼊:问:你什么时间最快乐?(学⽣谈⾃⼰的体会) 问:雷锋⽇记中有⼀句话“对待⼯作要像夏天般的⽕热”,你从这句话中想到了什么? 问:⽜顿在实验室作实验时忘了吃饭,居⾥夫妇在艰苦的环境中经过⽆数次的试验终于发现了镭……这些科学家们为什么能这样?(学⽣根据⾃⼰的理解回答) ⼩结:他们不仅有伟⼤的理想,更有⼀种执著的敬业精神。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6《敬业与乐业》教案

6敬业与乐业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议论文的文体特点,理解议论文中的论点、论据及二者的关系。
2、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3、初步学习“摆事实”(举例论证)和“讲道理”(道理论证)两种常见的论证方法。
4、对自身学习态度进行反思,端正学习态度,做到“敬业”与“乐业”。
5、摘录并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提升思想素养。
教学重难点1、本文论证层次的梳理和论证方法的辨别。
2、对“ 敬业与乐业”精神的领悟和文中某些观点的质疑。
学法指导题目告诉了我们作者谈论的话题。
首先请仔细阅读课文,找出作者对“敬业与乐业”的认识,并想想他是怎样来论述自己的观点的(思路与方法);其次,选择其中一些段落多多朗读,感受一下演讲的语言特点;最后,选择其中一些经典句和格言做做资料卡片,积累写作素材。
特别要注意的是,读书时要联系自己,联系生活,可对文中的某些观点提出质疑或作一些论据补充。
教学准备1、搜集有关梁启超的有关资料,以供课上交流。
2.教学ppt。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做学生的总希望自己学习最好,事实上,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希望做到最好。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呢?梁启超先生就给我们指明了一条路。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敬业与乐业》。
二、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厌恶.(wù) 禅.师(chán) 佝偻..(ɡōu lóu) 咽.气(yàn) 骈.进(pián) 哭丧.着脸(sāng)佛.门(fó) 强聒.不舍(guō)2.词语解释。
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断章取义:不顾全篇文章的内容,而只根据需要,孤立地截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
不二法门: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言不及义:只说些无聊的话,不说一句有道理的话。
亵渎:轻慢,不敬。
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6课《敬业与乐业》教案

举例:课文中的引论、本论和结论部分,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各部分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如何运用事实、道理、引用等论证方法。
(3)学习重点词汇和句子,提高语文素养。本节课涉及许多精彩词汇和句子,教师需着重讲解,帮助学生积累词汇,提高语文素养。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敬业与乐业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敬业与乐业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精神内化于心,并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内涵。课文中关于敬业与乐业的论述是本节课的核心,教师需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意义,并在实际生活中得以体现。
举例:课文中的“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乐业者,热爱其业,以乐其心也。”教师要指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明白敬业与乐业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具体内容包括:
1.课文朗读与理解: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旨,体会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内涵。
2.文章结构分析:讲解课文的结构,使学生了解议论文的写作特点,学会分析文章结构。
3.观点论证分析:分析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4.词汇与句子学习: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写作打下基础。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中关于敬业与乐业的论证方法和重要词汇。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宝塔中学教案专用
课题敬业与乐业课型新授
备课人主备:郭文成员:
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培养科学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2.初步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3.品味文中意蕴深刻的名言警句,品读论述过程中起话题转换和推进作用的词语和句子。
4.把握文本主旨,认识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教学重点1.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培养科学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2.初步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这篇演讲词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大量引用经典、格言。
教学中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整体把握课文主要观点和思路,体会演讲的口语特色。
2.研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研讨,深层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同时对文中的观点大胆质疑问难,辩证理解人生问题,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和批判质疑能力。
教学准备预习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授课时间
项目预设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学过程
在《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中,男主角阿米尔·汗为塑造形象先增肥28公斤再暴瘦25公斤,只为了拍好适应不同年龄的角色。
不过,为了一部电影付出如此努力,你们觉得是否有此必要呢?(引导学生稍做讨论)
是的,有必要,因为这正是他敬业精神的体现,正是他的敬业精神,让他的电影一次次取得成功。
敬业,不仅是阿米尔·汗独有的话题,在近代,我国思想家梁启超就已经很深入地探讨了敬业甚至乐业的重要性。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这位思想家的演讲稿——《敬业与乐业》,在感知先哲思想风采中,去观照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领悟人生价值。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
作者简介: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
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
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
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目标导学二:把握中心论点,理清论证思路
1.默读课文,在默读的过程中圈点勾画文中表现作者对敬业与乐业观点的语句。
明确:(1)“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3)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4)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6)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