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15版上

合集下载

头针联合脑循环功能治疗仪对痉挛型双瘫脑性瘫痪患儿肌张力及微量元素水平的影响

头针联合脑循环功能治疗仪对痉挛型双瘫脑性瘫痪患儿肌张力及微量元素水平的影响

头针联合脑循环功能治疗仪对痉挛型双瘫脑性瘫痪患儿肌张力及微量元素水平的影响彭婉莹;黄茂【摘要】目的观察头针联合脑循环功能治疗仪对痉挛型双瘫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患儿肌张力及微量元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例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2组均予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45例加用头部穴区推拿联合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治疗;治疗组45例子头针联合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治疗.2组均以治疗20次为1个疗程,治疗5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肌张力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评分及微量元素血钙、锌、铁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肌张力MAS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钙、锌、铁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增加(P<0.05),且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仅锌、铁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明显增加(P<0.05).结论头针联合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治疗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儿肌张力状况,增加微量元素水平,促进患儿运动功能的建立及病情康复.【期刊名称】《河北中医》【年(卷),期】2019(041)004【总页数】4页(P597-600)【关键词】脑性瘫痪;头针;肌张力;微量元素【作者】彭婉莹;黄茂【作者单位】河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童康复科,河北石家庄050011;河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童康复科,河北石家庄05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5.321;R722.19小儿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障碍综合征,病变部位在脑,常累及四肢,伴有智力缺陷、行为异常、精神障碍、语言障碍等一系列症状,根据患儿临床表现的不同可分为痉挛型四肢瘫、痉挛型双瘫、痉挛型偏瘫、不随意运动型、共济失调型及混合型[1]。

目前,临床治疗脑瘫的康复手段多种多样,如何找到更行之有效的方法一直是众多医务工作者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

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脑性瘫痪指南解读主要内容(全文)

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脑性瘫痪指南解读主要内容(全文)

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脑性瘫痪指南解读主要内容(全文)2015发表的《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治疗指南》得到了国内同行的广泛赞誉,促进了国内脑性瘫痪(脑瘫)康复治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进程。

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The U.K.′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NICE)于2017年1月出版了年龄在25周岁以下脑瘫患者的评估和管理指南(简称2017年NICE脑瘫指南)[1]是基于一系列循证医学的结果,涉及脑瘫的高危因素、诊断、治疗和合理照顾等核心内容。

适用对象主要包括从事脑瘫的临床和社会工作者、患者、父母及日常照顾者。

该指南对我国小儿脑瘫康复治疗规范化、标准化有一定的补充意义。

但由于国家、地区和民族文化等的不同,如果该指南与我国制定的指南有相悖之处,应以2015年《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治疗指南》为准。

现将2017年NICE脑瘫指南解读如下。

1 指南的主要内容2017年NICE脑瘫指南主要内容有19项:脑瘫高危因素,脑瘫的病因,脑瘫早期症状,其他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早期识别(红色预警),多学科管理,信息和支持系统,预后,进食、饮水和吞咽困难的处理,言语、语言和交流问题,营养状态最优化,流涎的管理,低骨密度的干预,疼痛、不适和压抑,睡眠障碍,精神健康问题,感知觉问题的处理,其他共患病,照顾需求和成年期过渡等。

内容涵盖了脑瘫治疗的全程,全面丰富,涉及学科多,其核心宗旨是提高脑瘫患者的社会参与和自我功能发展。

同时2017年NICE脑瘫指南提出了5个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1)如何达到脑瘫患者营养的最大化改善;(2)如何早期识别并及时处理脑瘫患者的疼痛问题;(3)如何管理存在交流困难的脑瘫患者;(4)妊娠期间感染与脑瘫发生率的关系;(5)脑瘫患者精神健康问题(25岁之前)。

这5个问题是未来脑瘫康复治疗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2 2017年NICE脑瘫指南中值得临床注意的问题2.1 脑瘫的独立高危因素及病因脑瘫病因特点方面,2017年NICE脑瘫指南仍然采用产前、产时和产后3个时期分类,基本病因没有大的改变,但指南中有2项独立高危因素值得临床充分重视:(1)产前和产时的孕妇呼吸道或泌尿生殖道感染;(2)新生儿脓毒症(尤其是体质量低于1.5 kg)。

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15)下

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15)下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5,22(24)5积极推动公立中医医院参与建立分级诊疗制度。

初步实现三级中医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分工协作机制,形成科学合理就医秩序。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对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不健全、能力较弱的地区,要区别对待中医医院,将中医医院中医门诊诊疗服务纳入首诊范围,充分发挥中医医院的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首诊看中医的需求。

以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为突破口,同步开展中医药诊疗慢性病分级诊疗试点工作。

鼓励中医类别医师积极参加签约医生团队,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危险因素干预和疾病防治。

6 统筹推进管理体制、人事薪酬等改革改革公立中医医院管理体制。

落实公立中医医院人事管理、内部分配、运营管理等自主权。

健全公立中医医院院长选拔任用制度,突出专业化管理能力,推进职业化建设。

建立以公益性为导向、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关键指标的考核评价机制。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公立医疗卫生绩效评价体系和总体框架下建立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组建绩效评价专家库,加强人员培训,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直管医院实施绩效评价。

各地中医药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在国家指标体系基础上,适当调整具体指标,建立完善本地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强化公立中医医院精细化管理,全面开展便民惠民服务,加强预约和分诊管理,创新中医诊疗服务模式,整合资源,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改善患者就医环境和就医体验。

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建立符合中医药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

同步深化公立中医医院编制人事制度改革。

落实公立中医医院用人自主权,对医院紧缺、高层次人才,可按规定由医院采取考察的方式予以招聘,结果公开。

同步开展人事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完善绩效工资制度,合理确定中医药人员薪酬水平,着力体现中医药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浅谈任务导向性训练在脑瘫康复中的运用资料

浅谈任务导向性训练在脑瘫康复中的运用资料

TOT的训练模式
TOT 训练强调个体化治疗。 找到问题的所在,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制定任务时选择难度要适当. 制定 TOT 训练计划应增强任务的功能性及日常性
TOT的训练模式
分析整个活动,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关任务并给予 适当帮助 指导家长辅助患儿每天进行多次训练 脑瘫患儿应进行有趣和有效的运动训练 任务的设计应符合患儿的认知和理解水平
传播康复正能量 分享治疗新技术
脑性瘫痪定义
脑性瘫痪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 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 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脑 性瘫痪的运动障碍常伴随感觉、知觉、认知、交 流和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和继发性肌肉、骨骼问 题
摘自《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15)》
案例介绍
• 姓名:刘xx
• •
年龄 6 男孩 Ⅱ级:孩子可以在双手玩东西的时候在椅 子上坐稳,可以从地板上或者椅子上站起来,但是经常需要一个稳定 的平面供他们的双手拉着或者推着。可以在室内没有任何助行器的帮 助下行走,在室外的水平地面上也可以走上一小段距离。他可以扶着 扶手爬楼梯,但是不能跑和跳
• 运动障碍的类型 痉挛型 双瘫
体现“全人”的康复理念
什么是任务导向性训练
任务导向性训练(Task-oriented training,TOT)是 以运动控制和运动学习为基础的较新的康复治疗 方法之一;
什么是任务导向性训练
TOT是以个体、任务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为基础 而制定的功能性任务,患者可通过主动尝试在适 应环境的改变的同时,解决功能性任务中所遇到 的问题,并帮助患者学到解决目标任务的方法。
• 粗大运动评级
案例介绍
• 过去的治疗及疗效 • 2岁时诊断为脑性瘫痪(痉挛型 双瘫),予作业疗法、运动疗法、电 疗、水疗、普通针刺等康复治疗8个月后,患儿目前会爬,能扶住物 品从四点位转换到站立位,能独立行走,但行走距离很短,速度慢, 姿势异常,容易摔跤。 • • 2014年2月做了“FPSR”手术

穴位埋线对共济失调型脑性瘫痪患儿站位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穴位埋线对共济失调型脑性瘫痪患儿站位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穴位埋线对共济失调型脑性瘫痪患儿站位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赵伊黎;金炳旭;赵勇;何双菲;候书灵;周园【摘要】目的:评价穴位埋线治疗共济失调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共济失调型脑瘫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治疗,包括运动疗法、健脾益肾通督按摩和头针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施以穴位埋线疗法,穴取百会、脑户、脑空、环跳、承扶、伏兔、足三里和肾俞,每次选6~8个穴位.以GMFM(D、E能区)、足底压力测试、GMFC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为观察指标评价临床疗效.两组患儿均于治疗前、治疗结束时由专业评估人员各评估1次.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GMFM(D、E能区)、足底压力测试结果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GMFCS分级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和9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疗法对共济失调型脑瘫患儿的站位静态平衡能力和步行能力有促进作用.【期刊名称】《针灸临床杂志》【年(卷),期】2018(034)011【总页数】4页(P38-41)【关键词】共济失调型;脑瘫;穴位埋线;站住平衡能力;步行能力【作者】赵伊黎;金炳旭;赵勇;何双菲;候书灵;周园【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广东佛山528200;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广东佛山528200;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广东佛山528200;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怀化418000;湛江市妇幼保健院,广东湛江524000;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广东佛山528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6.4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简称脑瘫,是最常见的儿童运动障碍性疾病[1],患儿运动障碍类型、严重程度与脑损伤部位和面积有关[2]。

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15)_第三部分第三章ICF-CY框架下的儿童脑性瘫痪评定第一节身体功能与结构评定

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15)_第三部分第三章ICF-CY框架下的儿童脑性瘫痪评定第一节身体功能与结构评定
974 tIn|H11.rehabi rom
r.n
万方数据
中田麓重区学名矗
推荐 根据患儿情况,选择应用关节稳定性评定、髋关节脱位评定及髋关节脱位预测进行评定(专家共识)。 3.骨骼活动功能评定(b720骨骼活动功能) 证据
2015
,第30卷,第9期
脑瘫儿童可能存在脊柱、肩胛骨、骨盆带、肢体长骨、腕骨和跗骨等的活动功能障碍,运动学和运动解剖学知识可以评定上
face,legs,activity,cry,consolability behavioral integrative
schedule,sis)适用于3岁以上儿童的前庭功能、本体感觉功能和触觉功
能等评定”71(1个I级证据)。可以敏感的反映出儿童的辅助感觉功能障碍””(1个Ⅱ级证据)。此外,可以应用儿童神经系统检
Ashworth muscle
testing,MMT)是lI缶床常用的肌力评定方法[37--391。
(2)器械肌力评定可用于等长肌力评定、等张肌力评定、等速肌力测定一…。
scale,MAS)简单易用,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肌痉挛评定
方法,用于评定屈腕肌、屈肘肌和股四头肌具有良好的评定者间和评定者内信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一2-(1个I级证 据)。MAS同一评定者间信度高,是一种可靠的评定肌痉挛的方法“2,(1个I级证据)。但评定者的经验不同会影响MAS测量 结果,不同评定者间的信度较低,MAS用于评定痉挛型脑瘫儿童下肢肌张力时需谨慎”3“,(1个I级证据,1个Ⅱ级证据)。 推荐
中嘲庸重匡学骠忐
(2个I级证据)。 少儿气质性格量表中文版(junior 推荐 1.睡眠障碍评定量表可应用于存在睡眠障碍的脑瘫儿童(推荐强度A级)。 2.少儿气质、性格量表可应用于脑瘫儿童气质、性格的评定(推荐强度A级)。 二、感觉功能和疼痛 【一)视功能评定(b210视功能) 证据

脑性瘫痪患儿平衡功能评估方法的应用进展

脑性瘫痪患儿平衡功能评估方法的应用进展

脑性瘫痪患儿平衡功能评估方法的应用进展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由于脑部发育受损而引起的一组症状异质性的临床综合征,在活产儿中的患病率约为2‰—3.5‰。

国际上将脑瘫定义为“由于在发育过程中胎儿和婴幼儿的大脑出现非进行性损伤而导致的一组持续存在的运动与姿势发育障碍症候群”。

脑瘫是儿童运动障碍最常见的原因,平衡能力的下降会使脑瘫患儿活动时的姿势调节能力出现问题,从而难以高质量地完成功能性日常活动。

一、脑瘫平衡功能障碍的原因和特点人体平衡的维持有赖于视觉、本体觉、前庭觉的感受器(平衡三联)对外周感觉信息的接收与处理能力。

此外,平衡功能与运动反馈能力有关,主要包括运动系统、预期性姿势控制、动静态稳定能力及反应性姿势控制等,其余与平衡功能有关的因素还有注意力以及心理因素。

脑性瘫痪损伤的神经通路大多位于大脑皮层、延髓脊髓束、基底神经节部以及脑室周围白质。

大脑的受损影响了感觉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肌肉骨骼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人体的姿势控制能力下降,进而威胁到身体平衡的稳定。

也有学者认为脑瘫患儿姿势控制能力的受损主要是运动姿势相关肌群激活时序的错误造成的。

另外,脑瘫患儿平衡功能的受损程度还和患儿发生脑损伤的时期有关。

脑瘫的核心表现为运动发育和姿势异常问题,临床分型为痉挛型(spastic)、不随意运动型(dyskinetic)、共济失调型(ataxia)、混合型(mixed types)。

脑瘫患儿的平衡障碍可分为静态平衡障碍和动态平衡障碍两种。

主要表现如下:①运动控制能力障碍,表现为肌张力的亢进或障碍,可有痉挛型步态或手足徐动征、舞蹈征等出现;②平衡反应减退,前庭觉传入异常,可能伴眼震,手眼协调能力差;③人体预期性姿势调节以及反应性姿势调节的能力下降,反应时间延长。

由于脑瘫患儿发病原因、发病部位与发病阶段并不一致,以及患者间的个体差异存在,脑瘫患儿平衡功能的障碍呈异质性表现。

脑梗塞护理中偏瘫肢体康复训练的应用效果分析

脑梗塞护理中偏瘫肢体康复训练的应用效果分析

脑梗塞护理中偏瘫肢体康复训练的应用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脑梗塞护理中偏瘫肢体康复训练的应用效果及对改善肢体功能的作用。

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0例脑梗塞偏瘫患者运用随机投掷法进行分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资料收集时间为2019年1月-2023年1月。

其中实验组采用康复训练进行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

对比两组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

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FMA评分均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步行能力明显改善(P<0.05)。

结论:康复训练护理在脑梗塞患者中能够改善其肢体功能以及步行能力,值得推广。

[关键词]脑梗塞;偏瘫;康复训练;肢体功能;效果偏瘫是指机体同侧上下肢体出现运动障碍,是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的一种,轻度偏瘫患者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活动,严重偏瘫患者会丧失活动能力。

偏瘫患者在长期卧床的情况下,会发生一系列并发症,表现为关节僵硬、肌无力。

异常姿态等,严重影响患者活动能力。

缓解肌痉挛,改变肌张力对偏瘫患者具有重要意义【1】。

康复训练作为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康复措施,临床应用十分广泛。

此次实验,探讨脑梗塞护理中偏瘫肢体康复训练的应用效果及对改善肢体功能的作用,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共取临床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对其开展随机投掷法分为两组,各30例,其中实验组有男患14例,女患16例,年龄在48-77岁之间,平均约(63.47±4.26)岁。

对照组有男患15例,女患15例,年龄在52-77岁之间,平均约(64.15±4.38)岁。

基线资料对比无差异性,P>0.05,研究结果可比。

纳入标准:①依据《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15)》【2】中相关标准,符合偏瘫诊断标准;②患者及其家属均同意参与实验且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伴随严重意识障碍,无法正常交流;②伴随心、肝、肾功能不全。

1.2方法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药物方法进行治疗,同时注意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给予患者抗血小板凝集药物,改善患者血压以及血脂水平。

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15):第五部分

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15):第五部分


Aline S,Jane MB,Louise A,et a1.Muscle strengthening is not effective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cerebral palsy a systemat.
ic review[J].Australian Journal of Physiotherapy,2009,55(11:81—87.
脑瘫康复应遵循综合康复治疗原则(推荐强度B级)。 (三)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证据
脑瘫患儿的病程长,多伴有不同程度的ADL障碍,其异常运动和姿势模式体现在ADL中,因此康复必须与日常生活活动 紧密结合I”I(1个Ⅳ级证据)。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脑瘫儿童的ADL㈣(1个Ⅲ级证据)。应通过行为干预、Et常生活 能力的训练、心理护理、家长培训与参与等综合措施的实施提高和巩固康复效果口u(1个Ⅱ级证据)。 推荐
此期脑瘫儿童具备了一定程度的主动运动能力,活动范围和种类扩大,开始主动控制自身的运动和姿势以适应环境。主 动学习能力增强,对技巧性和操作性的运动具备了一定程度的学习能力。因此应用生物力学原理,以非固定性支撑或辅助方 法促进良好的运动模式与功能十分必要。康复治疗的重要目标是为入学做准备。诱导及主动运动训练、引导式教育都更为适 用于这一年龄段的儿童。 4.学龄期策略
早期发现异常表现、早期干预是取得最佳康复效果的关键(推荐强度B级)。 (二)综合性康复 证据
综合性康复是以患儿为中心,组织各科专家、治疗师、护士、教师等共同制订全面系统的康复训练计划,进行相互配合的综 合性康复,以促进患儿的身心康复”5,(1个Ⅳ级证据)。d,JL脑瘫康复治疗复杂、见效慢、时间长,需要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治 疗方法和技术,才能使患儿运动、语言和智力等功能达到最佳功能状态I”-(1个Ⅲ级证据)。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全面促进神经 精神发育,减轻残疾”7,(1个Ⅱ级证据)。综合康复治疗不仅能改善脑瘫患儿的姿势异常和粗大运动功能,而且对精细运动、适 应性、语言、个人一社会智能能区及总发育商均有提高作用I”,(1个Ⅲ级证据)。 推荐

浅谈任务导向性训练在脑瘫康复中的运用

浅谈任务导向性训练在脑瘫康复中的运用
传播康复正能量 分享治疗新技术
训练成果
经过6周的训练后,孩子可以完成既定目标 GMFM评分前后对比 治疗前:维度D 站 71.8% 维度E 走跑和跳 56.9%
传播康复正能量 分享治疗新技术
什么是任务导向性训练
任务导向性训练(Task-oriented training,TOT)是 以运动控制和运动学习为基础的较新的康复治疗 方法之一;
传播康复正能量 分享治疗新技术
什么是任务导向性训练
TOT是以个体、任务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为基础 而制定的功能性任务,患者可通过主动尝试在适 应环境的改变的同时,解决功能性任务中所遇到 的问题,并帮助患者学到解决目标任务的方法。
传播康复正能量 分享治疗新技术
了解脑性瘫痪定义的意义
核心表现:运动发育和姿势异常; 脑瘫定义中的本质特征是发育; 在新的定义中加入了活动受限的词汇; 脑瘫患儿常伴有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如肌肉肌
腱挛缩、骨骼扭转、髋关Leabharlann 脱位和脊柱畸形等; 遵循ICF核心要素
传播康复正能量 分享治疗新技术
ICF概述
传播康复正能量 分享治疗新技术
TOT的训练模式
TOT 训练强调个体化治疗。 找到问题的所在,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制定任务时选择难度要适当. 制定 TOT 训练计划应增强任务的功能性及日常性
传播康复正能量 分享治疗新技术
TOT的训练模式
分析整个活动,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关任务并给予 适当帮助
传播康复正能量 分享治疗新技术
关于TOT的讨论 对儿童的康复训练也应考虑到患儿参与多重环境的能力 传统康复治疗中缺乏有关活动和参与功能的训练 应用主动的任务性训练以改善运动功能 个体、任务和执行任务时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 主动的尝试来解决功能性任务内的问题并适应环境的改变 强调康复治疗的参与及适应,有效提升患儿运动功能

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_2015_第六部分_李晓捷_庞伟_孙奇峰_尚清_唐久来

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_2015_第六部分_李晓捷_庞伟_孙奇峰_尚清_唐久来

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Dec.2015,Vol.30,No.12第四章脑性瘫痪的康复治疗第三节康复治疗技术(上)一、神经易化技术(一)Bobath 技术1.Bobath 治疗技术是否适用于所有类型脑瘫患儿证据脑瘫患儿由于非进行性脑损伤,中枢神经系统缺少对反射性姿势和运动模式的抑制,导致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1—4](2个Ⅰ级证据,1个Ⅲ级证据,1个Ⅳ级证据)。

Bobath 治疗技术通过对关键点的控制,达到抑制异常姿势和运动模式,促通正确的运动感觉和运动模式的目的[5—7](1个Ⅱ级证据,2个Ⅲ级证据)。

Bobath 治疗技术还通过对运动模式协调性的促进,抑制原始反射持续存在对脑瘫患儿正常运动发育的影响,从而实现正常运动模式的整合,防止异常模式的形成和固定。

采用Bobath 技术的不同手技,可以针对不同类型脑瘫患儿异常姿势和运动模式特点,建立正确的运动模式[8—11](4个Ⅳ级证据)。

因此,Bobath 技术适合于各种类型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

推荐Bobath 治疗技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脑瘫患儿,应根据不同类型特点,选择采用Bobath 治疗技术的不同手技(推荐强度B 级)。

2.Bobath 治疗技术是否适用于所有年龄组脑瘫患儿证据Bobath 治疗技术对各年龄组脑瘫患儿均有效,但2岁前,尤其是1岁以内的轻度脑瘫患儿效果更好[12—13](1个Ⅰ级证据,1个Ⅳ级证据)。

婴幼儿时期脑生长发育快、代偿性和可塑性强,且其异常姿势和运动发育模式尚未固定,这一时期患儿若能得到外界给予的刺激性治疗及功能训练,可使其学习建立正常的姿势运动模式,使其功能达到最佳效果[14—16](3个Ⅱ级证据)。

脑瘫患儿早期应用Bobath 治疗技术是恢复其神经系统功能的有效手段。

推荐1.Bobath 技术可应用于不同年龄组脑瘫患儿(推荐强度A 级)。

2.Bobath 技术对于小年龄组脑瘫患儿更有效(推荐强度A 级)。

脑瘫中医古代文献溯源

脑瘫中医古代文献溯源

脑瘫中医古代文献溯源陈雪梅;暨铎【摘要】中医古代文献中无\"脑瘫\"之病名,根据其临床主要表现可在\"五迟\"、\"五软\"、\"胎怯\"等范畴中找到相关内容的描述,但不能认为直接等同对应.本文对先秦时期到清代中医主要儿科书籍的整理,结合脑瘫临床诊断标准,认为脑瘫以五迟、五软复合命名较为贴切,其常因先天不足,外感邪毒、药石所伤、七情内伤所致.病位在肾,与肝、脾、心相关,以虚证居多,治宜补肾健脾.【期刊名称】《中国民族民间医药》【年(卷),期】2018(027)022【总页数】3页(P8-10)【关键词】脑瘫;中医;文献研究【作者】陈雪梅;暨铎【作者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湖南长沙 410007;湖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湖南长沙 410007【正文语种】中文脑瘫全称脑性瘫痪,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综合征,这种综合征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

脑瘫的运动障碍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和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是儿童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1]。

据流行病学报道,在发达国家脑瘫发病率为0.2%~0.3%[2]。

我国六省(区)小儿脑瘫患病率为0.19%[3],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

近年来,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脑瘫是儿科的热点,也显示了较好的疗效,但其系统的中医理论认识尚未见报道。

本文拟根据脑瘫的临床表现,整理古代医籍对相关疾病的论述,正本清源,初步整理出脑瘫的中医认识,为脑瘫的中医治疗提供文献依据。

1 病名中医在疾病命名上看似无规律可循,实则有较为固定的方式,以主要症状命名是其常见方式之一,尤以古代医籍为甚。

根据《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15)》[4]脑瘫诊断必备条件有4个症状群:持续存在的中枢运动障碍和运动和姿势发育异常,表现为婴幼儿脑发育早期发生抬头、站和走等大运动功能和精细运动功能障碍或显著发育落后;反射发育异常和肌张力和肌力异常,大多数脑瘫患儿表现肌力降低的。

2015年儿科指南共识集锦(下)

2015年儿科指南共识集锦(下)

呼吸系统疾病1、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2015年版)制定者: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占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10%——40%,是儿科医师广泛关注的临床问题。

近年来,儿童MPP呈现不少新的特点,其诊断和治疗问题需要规范。

为此,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和《中华实用科临床杂志》编辑委员会制定了《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

共识简要介绍了肺炎支原体(MP)病原学、MP感染的发病机制和流行病学,重点介绍了儿童MPP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和实验室诊断,介绍了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等药物在儿童中的治疗作用和方案。

2、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治疗与预防专家共识制定者:《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毛细支气管炎即急性感染性细支气管炎,主要发生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峰值发病年龄为2——6月龄;以流涕、咳嗽、阵发性喘息、气促、胸壁吸气性凹陷(三凹征)、听诊呼气相延长、可闻及哮鸣音及细湿啰音为主要临床表现;感染累及直径75——300 m的细支气管,急性炎症、黏膜水肿、上皮细胞坏死、黏液分泌增多,致细支气管狭窄与阻塞是该病的病理基础。

毛细支气管炎最常见的病因是病毒感染,尤其是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感染。

﹤6月龄和高危婴儿有较高的病死率。

3、儿童流感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5年版)制定者: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为进一步提高儿童流感的诊断及治疗水平,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组织我国流感防治研究领域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临床、疾病预防控制等方面的专家,在总结既往流感诊疗方案和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制定了适合我国儿科临床使用的《儿童流感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5年版)》,以提高对儿童流感的诊断防治水平,减轻流感对儿童健康及社会造成的危害。

4、支气管舒张剂在儿童呼吸道常见疾病中应用的专家共识制定者:中国儿科相关医学专家组(统称)申坤玲等22位国内专家为促进支气管舒张剂在儿科临床实践中的合理化、规范化使用,由《临床儿科杂志》编辑部牵头组织国内儿科专家,根据目前我国儿科临床治疗现状制定《支气管舒张剂在儿童呼吸道常见疾病中应用的专家共识》,以作为儿童呼吸道常见疾病支气管舒张剂治疗的推荐方案,供临床医师参考。

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_2015_第四部分第三章ICF_CY框架下的儿童脑性瘫痪评

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_2015_第四部分第三章ICF_CY框架下的儿童脑性瘫痪评

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Oct.2015,Vol.30,No.10第三章ICF-CY 框架下的儿童脑性瘫痪评定第二节活动与参与的评定一、交流能力评定(一)理解能力评定(d310交流-接收-口头讯息)1.格塞尔发育诊断量表(Gesell development diagnosis schedules ,GDDS )证据GDDS 适用于0—6岁儿童,不仅适用于测量幼儿的发展水平,而且比其他量表更适用于伤残儿,被认为是婴幼儿智能测试的经典方法。

该量表已成为婴幼儿发展测验的范型之一,广泛应用于儿童心理学及医学的儿科研究等实践领域[82](1个Ⅲ级证据)。

推荐应用格塞尔发育诊断量表对小年龄组儿童进行评定(推荐强度C 级)。

2.贝利婴儿发展量表中的智力量表(证据及推荐强度参照第一节)3.S-S 语言发育迟缓评定(证据及推荐强度参照第一节)4.构音障碍评定(证据及推荐强度参照第一节)(二)表达能力评定(d330说)证据对以讲话的形式产生词汇、短句和更长的段落以表达表面和隐含意义,如以口语来表达事实或讲故事方面的进行评定语言功能包括说的能力、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在正常的言语-语言能力发育过程中三者缺一不可,所以评定时要从上述三方面进行[83]。

推荐1.应用S-S 语言发育迟缓评定法和构音障碍评定法评定表达能力(推荐强度参照第一节)。

2.可应用格塞尔发育诊断量表评定小年龄组儿童的表达能力(推荐强度参照本节理解能力评定)。

二、粗大运动功能评定(一)评定内容[84]1.改变和保持身体姿势功能评定(1)改变身体的基本姿势功能(d410改变身体的基本姿势):评定体位转换、和摆出各种姿势的能力。

(2)保持身体姿势功能(d415保持一种身体姿势):评定在特定环境下保持同一身体姿势的能力。

2.移动运动功能(d420移动自身)评定在不改变身体姿势的前提下从一处表面移动到另一处的能力。

Doc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15):第八部分(无参考文献)

Doc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15):第八部分(无参考文献)

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15):第八部分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小儿脑性瘫痪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编委会第四章脑性瘫痪的康复治疗第四节药物治疗一、A型肉毒毒素证据1.缓解下肢痉挛剂量对照研究显示步态动力学与运动学有显著的剂量-效应相关性,高剂量比低剂量在站立位或摆动时有更显著的踝关节背屈活动,且效用更持久[2(]1个Ⅰ级证据)。

随机对照研究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评估结果显示A型肉毒毒素明显提高下肢功能和改善步态[3—4(]1个Ⅰ级证据、1个Ⅱ级证据)。

病例对照研究中,接受A型肉毒毒素治疗后12周,应用医师评价量表对患儿步态进行分析,步态改善明显,评分高于正常对照组的2倍[3(]1个Ⅰ级证据)。

使用A型肉毒毒素与安慰剂对照研究证明,治疗组的下肢功能较安慰剂组有显著改善[5—7(]3个Ⅰ级证据)。

2.缓解上肢痉挛研究表明注射A型肉毒毒素短期内能明显改善上肢功能,但对长期上肢运动功能改善不明显[8—11(]4个Ⅰ级证据)。

联合OT则效果更好,能提升肘部及拇指主动伸展,以及降低腕部、肘部的肌张力,但手抓握的功能测试只有轻微提升,捡硬币测试显示手功能无明显改善[12(]1个Ⅱ级证据)。

随机对照试验观察上肢重复注射A型肉毒毒素联合OT与单用OT 治疗结果发现,该方法使痉挛得到持续缓解,父母能感知到患儿的明显进步[9(]1个Ⅰ级证据)。

回顾性研究表明注射A型肉毒毒素的严重不良事件很低[13(]1个Ⅰ级证据)。

推荐A型肉毒毒素注射是一种有效、安全的缓解痉挛的治疗技术,缓解下肢痉挛的效果优于缓解上肢痉挛的效果(推荐强度A级)。

二、苯酚、乙醇证据乙醇、苯酚局部注射可用于缓解脑瘫患儿的局部痉挛[14—16(]3个Ⅳ级证据)。

1971年后未见文献报道,但在2014年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上仍有专家应用乙醇、苯酚和A 型肉毒毒素分别局部注射治疗痉挛的报告。

推荐可配合A型肉毒毒素用于缓解脑瘫患儿的局部痉挛(推荐强度D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