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咏梅词的人格象征意蕴
暗香·旧时月色姜夔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暗香·旧时月色|姜夔|注释|翻译|赏析|讲解【作品简介】《暗香;旧时月色》由姜夔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
这首词是姜夔客居范成大宅邸时的咏梅之作。
上阕先追忆往昔在杭州西湖月夜赏梅的情景,和今日赏梅景况相对照,情怀凄清寂寞。
下阕先写今日赏梅的遥远思念,再与离愁别绪,最后回到眼前,写梅的凋残,表现出无限怅恨。
该词将咏梅与忆念“玉人”相交相织,时空跳跃幅度较大,穿插典故,咏物寄情,形神兼备,情趣高洁。
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的《宋词三百首》专栏。
【原文】《暗香;旧时月色》作者:姜夔(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
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二妓肆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
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注释】①辛亥:光宗绍熙二年。
(1191)。
②载雪:冒雪乘船。
③诣:到。
④石湖:在苏州西南,与太湖通。
南宋诗人范成大晚年居住在苏州西南的石湖,自号石湖居士。
⑤止即月:指刚住满一个月。
⑥授简索:给纸索取诗调。
简:纸。
⑦征新声:征求新的词调。
⑧把玩:指反复欣赏。
⑨二妓:乐工和歌妓。
⑩隶习:学习。
11 《暗香》《疏影》:语出北宋诗人林逋《山园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12 唤起玉人:写过去和美人冒着清寒、攀折梅花的韵事。
贺铸《浣溪纱》词:“美人和月摘梅花。
”13 何逊:南朝梁诗人,早年曾任南平王萧伟的记室。
任扬州法曹时,廨舍有梅花。
以何逊自比,说自己逐渐衰老,游赏的兴趣减退,对于向所喜爱的梅花都忘掉为它而歌咏了。
14 但怪得:惊异。
15 翠尊:翠绿酒杯,这里指酒。
面对绿酒红梅,不能忘情于玉人。
翠尊:翠绿色的酒杯,这里指酒。
红萼:红色的花,这里指红梅。
姜夔咏梅词浅谈
姜夔咏梅词浅谈作者:刘晓东来源:《新教育时代》2014年第20期摘要:姜夔作为南宋"清雅"派的开山祖师和主要代表,其词作多以文人士大夫高洁清雅的意趣为主,特别是占其诗词作总数近四分之一的咏梅词,语言洗练明快,笔调清新刚建,格调清空高雅,充分显示了其清雅的艺术风格特征。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姜夔的咏梅词进行了研究论述:一是咏梅词反映了姜夔漂泊的生活经历;二是咏梅词显现了姜夔清雅的艺术风格特征,这是本文的重点;三是简要分析了姜夔咏梅词的文学价值。
关键词:古代文学姜夔咏梅词探讨“尤萧范陆四诗翁,此后谁当第一功?新拜南湖为上将,更推白石作先锋。
”①杨万里在诗中把张南湖、姜白石与当时诗坛四大家相提并论,并指出白石将成为文林中的先锋人物。
果然,姜夔的成就,在词坛文苑中首开清雅之先河,扮演了开宗立派的重要角色。
特别是其咏梅词,数量之多,境界之高,构思之妙,不仅再现了姜夔的生活及感情经历,而且还充分显现了其清空、高雅的艺术风格,同时,还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较强的思想教化意义。
本文就姜夔的咏梅词谈点个人的粗浅认识。
[1]一、咏梅词是姜夔漂泊生活的反映从前人对姜夔的研究中得知,他布衣终身,浪迹江湖,常以诗文和词曲游于名公贵人之门,过着清客式的生活,不免有寄人篱下之感和身世漂泊之叹。
据夏承焘、吴无闻《姜白石词校注》统计,姜夔先后写有咏梅词十八首②。
在这十八首咏梅词中,姜夔咏梅怀旧寄情,基本表现出了他浪迹江湖的生活及其感情经历。
下面,择其要者举例如下:《一萼红(古城阴)》序词中有“丙午人日,予客长沙别驾之观政堂”;词中更有“南去北来何事?荡湘云楚水,目极伤心。
”这篇是宋孝宗淳熙十三年丙午(1186年),白石客居长沙期间,闲游赏梅,触发思绪,感叹漂泊,怀念伊人之作。
白石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7年)二十二岁时,沿江下行,过扬州,来往湘鄂间,到作此词时,十年来行迹不定,羁旅异乡,故有“荡湘云楚水,目极伤心”之感。
著名词人姜夔的诗词作品介绍
著名词人姜夔的诗词作品介绍著名词人姜夔的诗词作品介绍姜夔在词中抒发了自己虽然流落江湖,但不忘君国的感时伤世的思想,描写了自己漂泊的羁旅,抒发自己不得用世及情场失意的苦闷心情,以及超凡脱俗、飘然不群,有如孤云野鹤般的个性。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姜夔的诗词作品介绍,希望能帮到大家了解!姜夔的诗词作品词人姜夔的《暗香·旧时月色》,没有一句不是在讲梅花的,但同时也在假借梅花来喻人。
开头先写往日豪情,用梅花、月光将往昔与今日勾连在一起,再次拾起当年与玉人一同于月下赏梅、摘梅的回忆。
接着又瞬间从如今切换到之前,深切地追忆赏梅场景,最后一句又以当下结尾,为梅的凋谢而伤感,隐喻了对故人何日再重逢的忧思。
词人创作这首诗时为1191年冬天,当时姜夔冒雪前往石湖探访范大成,并留在石湖呆了整整一个多月,写了暗香与疏影两首词以咏梅,令人心驰神往、眼前一亮,一方面表达了忧国情怀,同时也隐喻了自己境遇的不幸。
通读这首暗香,仿佛进入了洋溢着笛声的梅花中,词人清冷幽深的境象正出现在眼前。
纵观全词,能感受到姜夔恬静怡然的心情,时而深思,时而神伤,时而又柔情似水,不禁引人遐想,韵味无穷。
首句中一个“算”字,传递了一种凝思旧事的状态,从根本而言是一种源于内心的回忆之情。
词人在回忆中穿插场景的描写,一个“唤”字使静止的画面瞬间鲜活灵动了起来,甚有情趣,内心的热烈情思自然不言而喻。
此后的描述,将往日的甜蜜与今日的相勾连,各脉意蕴似断似连,是极具笔力的篇目。
而下句渐喻初老的伤感,不仅表达了对旧日恋人的思念,也流露了对青春年华逝去的悲凉。
整首词不断地在往昔与今日之间切换回转,结构灵逸独特,意境幽深雅致。
姜夔浣溪沙的内容《浣溪沙·辛亥正月二十四日发合肥》是姜夔的一首情词,上阕通过描写女性的容貌从而写出了她的心声,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了古代女性执着的情感特点,认定了一个人便情深意重。
而下阕中则从风中杨柳讲到了鸳鸯,一字一句无不体现出古代文人温文尔雅的特征。
“梅花闲伴老来身”
“梅花闲伴老来身”作者:李闪闪来源:《汉字文化(教育科研卷)》2018年第17期【提要】梅花是姜夔咏物词中的重要意象,现存八十四首词,和梅相关词占三分之一,梅花寄寓了词人清雅的品格和灵魂。
本文通过对“梅”意象分析探究詞人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姜夔; 梅; 清雅; 寄情梅是许多文人的爱好情结,作者喜欢借梅传意。
目前学界对姜夔词中梅意象研究主要集中于研究姜夔词的合肥情恋、西湖情结、修辞特色、文化品格等方面,缺乏对“梅”意象的分类和具体分析。
本文分为两部分探究“梅”意象,首先对“梅”意象分类,爱情、友情、家国情,然后分析词人为何热衷于咏梅,结合词人生平遭际探究词人的清雅高洁品格。
一、白石词的“梅”意象梅花是中国古代文人笔下最喜欢吟咏的景物,象征着高洁雅正。
两宋词人最喜咏梅,《四库全书(梅苑)提要》云:“昔屈、宋遍陈香草,独不及梅,六代及唐,篇什亦寥寥可数。
自宋人始绝重此花,人人吟咏。
”被称为“梅妻鹤子”的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王安石“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辛弃疾的“百花头上开,冰雪寒中见”,陆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等等,其中陆游更是写了一百多首关于梅的诗词。
姜夔的诗歌意象,我们往往想到“冷月”“冷云”“残柳”“冷香”“坠红”“衰草”……一系列带有冷色调且略低沉的情感,而“梅”也是白石道人词的重要意象,情感表现丰富。
现存八十四首词,其中有三分之一描写梅花或提及梅花,梅花被词人寄寓了别样的情感内容。
现根据咏梅词所表现的内容分为三类:一是描写梅花貌。
《一萼红》序中“官梅数十株,如椒如菽,或红破白露,枝影扶疏”写官梅初开花蕾大小不一,颜色有红有白,由于骨朵小“红萼未宜簪”。
“冷云迷浦。
倩谁唤、玉妃起舞。
岁华如许。
野梅弄眉妩。
”(《清波引》)“玉妃”比作雪花,这里亦指梅花,展现梅花在风中起舞,“野梅”把园林装扮的更加的妩媚多姿。
“玉梅照映,吹香薄人”(《角招》)梅花与雪交相辉映,香气袭人,从视觉和嗅觉来写梅花的美好。
试谈姜白石的咏物词
试谈姜白石的咏物词导读:本文试谈姜白石的咏物词,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试谈姜白石的咏物词文/黄俊杰摘要:姜夔是一位品高气洁的布艺才子,他的咏物词往往是用朦胧隐晦的手法寄意于梅柳,来表达他的身世之慨和家国之叹,有着独诣之美。
关键词:姜夔;喻象;形神兼备;托物喻志姜夔,是我国南宋后期词坛的一位卓然大家。
他的词不同于婉约、豪放两派,具有“清空”的风致,取得了“和苏辛、柳周两派鼎足而三”(夏承焘《论姜夔词》)的重要地位。
白石多才多艺,杨万里曾赞他“文无所不工”(诗集自序),尤以词才高绝为人推重,得后人“白石老仙”之誉。
姜夔现存的八十多首词中,主要是抒写个人身世记游咏物之作。
作为宋代词坛的领袖人物之一,姜白石的咏物词有着独诣之美。
所谓咏物,便是通过对客观世界某一事物的描摹与赞咏,借助某种外在的特征,来寄托象征诗人的思想感情。
白石的咏物词多以梅、柳、荷作为吟咏对象,“姜白石词幽韵冷香,令人挹之无尽,拟诸形容,在乐则琴,在花则梅也。
”(刘熙载《艺概》)。
姜夔在喻象的选择上,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方面是历代文人在诗词文章的创作中赋予梅柳的特殊内涵。
另一方面,喻象的选择与白石的身世情志和品格气节有关系。
白石终身未入仕途,其文艺、学问的声名在士大夫中很高,但他却甘心过寂寞清苦的生活,这表现了姜白石高洁的生活情志。
也就是说,喻象成了白石自我的化身,是白石的代言人,在一定程度上是物我合一的必然结果。
然白石所以借梅与莲以抒发,而不借他花者,则以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其品最清;梅花凌冰雪而独开,其格最劲,与自己之性情相符。
而白石之词格清劲,亦可谓即其性格之表现也。
简单地说,梅柳等喻象有其特定的含义,而这一含义又与白石性情有相似之处,他想借这种特定的意象来抒发自己特定的情志,这就决定了白石在喻象选择上的特色。
试以咏梅词《卜算子吏部梅花八咏夔次韵》为例简单说明。
绿萼更横枝,多少梅花样。
惆怅西村一坞香,开遍无人赏。
论姜夔自度曲《鬲溪梅令》的意象美
论姜夔自度曲《鬲溪梅令》的意象美作者:范霞来源:《黄河之声》2017年第23期摘要:姜夔的自度曲风格独特,反映出他清幽淡雅,孤寂高洁的人品气质和内心情感。
意象是分析古诗词的关键,通过对古诗词的意象分析能更好的解读诗词的内涵深意。
《鬲溪梅令》是十四首自度曲之一,其意内敛高雅,其象优美朦胧,其调幽婉动人。
关键词:姜夔;《鬲溪梅令》;意象姜夔,号白石道人,字尧章,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一生没有入官为仕。
著作可考的大约有十多种,现今尚存者有《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诗集》、《续书谱》、《诗说》、《绛帖平》等。
现存诗160多首、词80多首。
姜夔精通音乐、工书法、善赏鉴、长于诗词,因出众的文学才华而“得盛名于天壤间”。
在音乐方面造诣极高,深通音律、擅长吹萧弹琴,且精通乐理、能配曲填词,他的词调歌曲既能反映他独特的人格气质、情感内涵,又具有独特的音乐风格,体现出声情韵律的高度统一。
《白石道人歌曲》中的十四首自度曲是姜夔音乐创作中独具特色和风格的一类作品,所谓自度曲是指不采用原有传统沿袭下来的固定曲牌,由词人自己重新创作编曲的歌曲。
这些自度曲文美曼妙、曲调雅致,具有重要的文学和音乐价值,姜夔突破了词牌前后两段完全一致的套路,使乐曲的发展更为自由,在每首自度曲前,他都写有小序,序的内容信息涵盖丰富,既有明确表明创作时期、情境的,也有表达创作主题的,涵盖音乐理论知识的,还有兼具文学散文性的。
中国古代诗词一贯以来都十分重视“意”与“象”的关系,也就是“情”与“景”的关系,“神”与“形”的关系,“心”与“物”的关系。
何为意象呢?其内涵如下:1、象是指一切具客观存在物,也包括不可见的物质和人自身的一切外在表现,如声音、风和人的行为情态等。
意是指作者主观的意识活动,所思所想,如感情、志趣、认识、幻境等。
2、意象的本质是寄托心意,委婉含蓄,不直接言意而将意寄托隐藏包含于象中,因而意象具有双重意义,字面意义和隐含意义。
3、意是主,象是客;意是内容,象是载体;意是目的,象是手段。
南宋时期著名音乐家姜夔五首经典词赏析
南宋时期著名音乐家姜夔五首经典词赏析中国古典音乐历经时代沧桑,依然在不知不觉中触动了我们的灵魂,在那亘古不变的太阳下,跨越时间、空间,其悠扬的回音正如钻石一样――依然经典、永恒、温馨、浪漫。
这里有有古筝、笛子、二胡、琵琶、大鼓等民族乐器演奏的中国古典名曲。
当音乐自您的音箱流泻而出的一刹那间,您可以清楚地瞧到,在空气中流动的、就是山、就是水、就是叶落、就是冬雪、就是千古的生命里,那份说不出、道不尽的感动,那就是您从未经历过的中国古典音乐之美。
中国音乐起于何时?这个问题颇难确定,据古籍所载,伏羲女娲时,已有“琴”,“瑟”、“箫”的发明。
这时的“琴”即就是现在所讲的“古琴”之前身。
围绕古琴所作的诗所发生的故事不计其数,有诗曰“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有故事为“伯牙善鼓琴,钟子岂善听,子岂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可见琴声乃心声,古琴在国乐中占有极高的地位。
“筝”之渊源于“瑟”,与“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因其在春秋国之际流行于秦,故史称“秦筝”。
“筝”之音色华丽优美,明亮抒情,歌唱性强,善于表现行云流水的意境。
今天我们将“琴”、“筝”并置,呈现在您的眼前,愿您能在悠悠琴声中,领略到华夏民族博大精神的文化渊源及厚重的艺术底蕴。
这里分享音乐大师姜夔音乐作品古筝赏析。
宋代商业经济发展,城市人口增多,市民阶级兴起,由此带来了市民阶级文化需要增高,使得市民音乐迅速发展。
伴随着多种民间音乐体裁的兴盛,推动了音乐承载主体由宫廷向民间的下移,从音乐形式而言即由“歌舞大曲为代表的中古伎乐”向“戏曲音乐为代表的近世俗乐”的转变。
姜夔(1154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
南宋文学家、音乐家。
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
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
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
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姜夔咏梅词赏析
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姜夔咏梅词赏析川雪姜夔是南宋中后期著名的词人, 他一生清贫自守,以文艺创作自娱,诗、词、书法、音乐无不精善。
姜夔词中,以梅花为题或关涉梅花的作品有三十二首,数量之多,境界之高,构思之妙,不仅再现了姜夔的生活及感情经历,而且还充分显现了其清空、高雅的艺术风格。
姜词中的“梅花”意象,既是作者冷僻、孤傲人格的比附,又与萦绕作者心头的“西湖情结”和“恋人情结”息息相关。
先看姜夔咏梅代表作《暗香》《疏影》。
这两首词是姜夔的自度曲,词前有序: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
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
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暗香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
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
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疏影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
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
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
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
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
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暗香》《疏影》是姊妹篇。
这两首词是文学史上著名的咏梅词,是姜夔的代表作之一。
南宋词人张炎在所著《词源》中说:“诗之赋梅,惟和靖一联而已,世非无诗,不能与之齐驱耳。
词之赋梅,惟姜白石《暗香》、《疏影》二曲,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立新意,真为绝唱。
”此论虽绝对了些,但也代表了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
所谓“和靖一联”,即宋初诗人林逋《山园小梅》中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
姜夔非常欣赏其句,就摘取两句句首二字,以之为“自度曲”咏梅词的调名。
白石是南宋大音乐家,妙解音律,从此两篇咏梅词亦可看出其独创之功。
白石词往往有小序,或述作词缘起,或纪心绪行踪,要言不烦,与词的内容溶为一体,不可分割。
“梅花闲伴老来身”——浅谈姜夔词中“梅”意象
《长江丛刊》2019.017“梅花闲伴老来身”——浅谈姜夔词中“梅”意象■孙同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摘 要:姜夔是南宋词坛重要的一位词人。
南宋处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新的环境带来了咏物词的新的发展,尤其是姜夔咏物词作正代表了这一转变的关键。
在姜夔84首词作中,与梅相关的词作大约有28首,占到了总词作的将近33%。
在姜夔词中有关“梅”意象,大致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飘零之悲,清高之寒;二是清冷之恋。
姜夔词境中梅意象的清幽冷寂特点源于诗人的审美情趣与特定的身世。
梅这一特有意象,其透过内在品质和精神表现出词人的悲情,在情与景的融合上达到了契合无迹的境界。
关键词:姜夔 咏物词 梅宋代之时,社会政治格局一直动荡不安。
时代导致了词本身具有了非同凡响的意义,传统的中国抒情诗歌的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当一种文体走向结果时,它的结果不是结束,而是对前贤在继承之上的极大的跨越和挑战,而不是一直处在影响的焦虑之中。
“姜夔即是处在这两个时代之间的过渡人物,是一个拥有两种不同生活模式的人物,他的生活模式和艺术模式颇为宋代后期的优秀诗人们所向往。
”①姜夔大约生活于1155年至1221年间,其生活的中、后期正是咏物词开始成为一种重要艺术形式的时期。
林顺夫先生则认为“姜夔词作结构代表了中国抒情传统上一个根本转变。
”②总之他是宋代历史上看似微不足道的人却在词史上体现出了非凡的意义。
在姜夔84首词中,咏物词占了很大的比重,尤其是有关梅花意象的词,刘熙载《艺概》卷四:“白石才子之词,稼轩豪杰之词。
才子、豪杰,各从其类爱之,强论得失,皆偏辞也。
姜白石词幽韵冷香,令人挹之无尽。
拟诸形容,在乐则琴,在花则梅”。
③据夏承焘统计“二三十首都是咏物之作,咏梅花的有十七首,算是他作品中分量最多的一类”,④梅花词是白石自己真实的人生写照,梅花寄托着他一生的情感经历,其人其词与梅最近,《鹧鸪天》:“柏绿椒红事事新,隔篱灯影贺年人。
三茅钟动西窗晓,诗鬓无端又一春。
姜夔词《鬲溪梅令》全文的解读
姜夔词《鬲溪梅令》全文的解读姜夔词《鬲溪梅令》全文的解读姜夔词,以其特有的艺术风格卓然立足于两宋词坛,并以其神契“逸品”的人格与词风见许于后世,也因为如此,后世整理其词集者便层出不穷。
为大家准备了关于姜夔词《鬲溪梅令》全文的解读,,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鬲溪梅令》丙辰冬,自无锡归,作此寓意。
好花不与殢香人。
浪粼粼。
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
玉钿何处寻。
木兰双桨梦中云。
小横陈。
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
翠禽啼一春。
题解:“鬲溪梅令”是作者的自度曲,有学者认为,大约暗寓“好花”被溪水阻隔、望而不见的意思。
双调四十八字,宋词中此调没有第二首。
据小序,此词是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年冬天,作者从无锡回到杭州时所作。
“寓意”二字费解,作者到底想借这首词表达什么情意,无从考证。
很多学者认为仍是作者因思念合肥恋人所作,因为这首和前面的《江梅引》一样,是同时期的作品,甚至连词牌名也都带一个“梅”字。
这种看法也许是有道理的。
句解:好花不与殢香人。
浪粼粼。
起句借花写出自己的遗憾。
“殢”,黏昵、纠缠的意思。
好花,也就是眼前的梅花,梅花不能被黏昵爱好花香的人拥有,实在是一大遗憾。
所谓梅花,当指作者的情人;所谓爱花人,或者说惜花人,显然就是作者自喻,也是古代文人经常自封的称号。
这句词是作者暗指自己和情人相隔辽邈,无从欢会。
这句不但是作者自己的遗憾,恐怕也写出了人世间所有恋人们的心思。
“浪粼粼”,指梅花所傍的湖水,又可以暗指就是因为这泓湖水,将自己和花隔了开来,乃至只能对花徒然遥望,无法近身。
用水来比喻离人之间的阻隔,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传统。
《诗经汉广》里说:“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就是例子。
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
玉钿何处寻。
梅花在初春开放,一旦暮春三月,蜂飞草长,群花争艳,绿树成阴,冰清玉洁的.梅花早已零落成泥,化为乌有。
则多情之客的惜花之情,何以排遣?“绿成阴”三字借用了唐代诗人杜牧《叹花》诗意,诗曰:“自是寻春去校迟。
论姜夔咏梅词的清雅特点
论姜夔咏梅词的清雅特点论姜夔咏梅词的清雅特点摘要姜夔是南宋风雅词派的典型代表,其词作的整体风格被后人总结为“清空”、“骚雅”,这种风格尤其在其咏梅词中得以淋漓尽致的体现。
姜夔词现存八十四首,其中吟咏梅花或者意象中含梅花的的多达二十八首,约占其词总数的四分之一。
其咏梅词的清雅特点主要表现在三点:一、词作情感清高娴雅;二、词作意境清新典雅;三、艺术表现手法清奇幽雅。
关键字:姜夔;咏梅词;清雅;On Jiang Kui Poem’s Clear and Elegant of Poems onPlum BlossomAbstractJiang Kui i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clear and elegant style of poetry,his overall ci style is summarized as "clear""elegant" by later generations. This style particularly reflected in his chant plum poem.Jiang Kui depositedeighty-fourpoems on plum blossom which chant plum or images contain plum up to twenty-eight,approximately composes a quarter of the total number of his poems.The clear and elegant characteristic of his poems on plum blossom shows on three respects:the noble feeling、the clear prospect and the elegant technique of expression of the poems.Key Words:Jiang Kui;Poems on plum blossom; Clear and elegant目录引言 (1)一、词作情感清高娴雅 (1)(一)以梅自喻现清雅 (1)(二)相思之情寄清雅 (2)(三)君子之交蕴清雅 (3)二、词作意境清新典雅 (3)(一)清中含雅 (4)(二)雅中蕴清 (5)三、艺术手法清奇幽雅 (6)(一)搥字用典见清雅 (6)(二)写梅不现梅 (7)结语 (8)参考文献 (9)致谢 (10)引言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又字石帚,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
试谈姜白石的咏物词
2013-05新视角姜夔,是我国南宋后期词坛的一位卓然大家。
他的词不同于婉约、豪放两派,具有“清空”的风致,取得了“和苏辛、柳周两派鼎足而三”(夏承焘《论姜夔词》)的重要地位。
白石多才多艺,杨万里曾赞他“文无所不工”(诗集自序),尤以词才高绝为人推重,得后人“白石老仙”之誉。
姜夔现存的八十多首词中,主要是抒写个人身世记游咏物之作。
作为宋代词坛的领袖人物之一,姜白石的咏物词有着独诣之美。
所谓咏物,便是通过对客观世界某一事物的描摹与赞咏,借助某种外在的特征,来寄托象征诗人的思想感情。
白石的咏物词多以梅、柳、荷作为吟咏对象,“姜白石词幽韵冷香,令人挹之无尽,拟诸形容,在乐则琴,在花则梅也。
”(刘熙载《艺概》)。
姜夔在喻象的选择上,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方面是历代文人在诗词文章的创作中赋予梅柳的特殊内涵。
另一方面,喻象的选择与白石的身世情志和品格气节有关系。
白石终身未入仕途,其文艺、学问的声名在士大夫中很高,但他却甘心过寂寞清苦的生活,这表现了姜白石高洁的生活情志。
也就是说,喻象成了白石自我的化身,是白石的代言人,在一定程度上是物我合一的必然结果。
然白石所以借梅与莲以抒发,而不借他花者,则以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其品最清;梅花凌冰雪而独开,其格最劲,与自己之性情相符。
而白石之词格清劲,亦可谓即其性格之表现也。
简单地说,梅柳等喻象有其特定的含义,而这一含义又与白石性情有相似之处,他想借这种特定的意象来抒发自己特定的情志,这就决定了白石在喻象选择上的特色。
试以咏梅词《卜算子吏部梅花八咏夔次韵》为例简单说明。
绿萼更横枝,多少梅花样。
惆怅西村一坞香,开遍无人赏。
细草藉金舆,岁岁长吟想。
枝上幺禽一两声,犹似宫娥唱。
象笔带香题,龙笛吟春咽。
杨柳娇痴未觉愁,花管人离别。
路出古昌源,石瘦冰霜洁。
折得青鬓碧藓花,持向人间说。
通过这两首咏梅词可以看出,姜夔咏梅,着重强调梅花那种瘦劲孤高的气质,与柳枝的窈窕妩媚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姜夔的诗词《疏影·苔枝缀玉》赏析
姜夔的诗词《疏影·苔枝缀玉》赏析《疏影•苔枝缀玉》宋•姜夔苔枝缀玉。
有翠禽小小。
枝上同宿。
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
照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
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营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
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
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
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赏析】这篇词是姜夔咏梅的一首力作,是姜夔在南宋绍熙二年(1191)冬冒着大雪到苏州探访老诗人范成大时写的,共写了两首,一首《暗香》,一首《疏影》,互为姊妹篇,同为咏梅。
这首《疏影》主旨颇为扑朔迷离,古今有多种说法。
张炎《词源》极口称道此词,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立新意,真为绝唱。
”“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这几句用典,把比作幽居而高洁的佳人,描写梅花的神情,同时递入作者自己。
作者是到范成大家作客时看到梅花,所以把自己遇见梅花称为“客里相逢”。
“篱角”,描写了梅花生活的居处,以及作者所见梅花时的时间,梅花的居处不是在尘世之中,而是在“篱角”;“黄昏”是一天中最美好的时刻,犹山气日夕,暗用林逋《山园小梅》诗:“暗香浮动月黄昏。
”“无言”,是对梅花的性情的描写,无言而不是聒噪,说明梅花并不是像那些世俗之人,成天喧嚣噪杂个不停,而是静默无闻,像一个独居的沉静的睿智的妙女,突出了梅花的品质美。
“自倚修竹”,暗用《佳人》诗:“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梅花一个人孤独地默默地依靠着长长的竹子,竹子自古就是君子的象征,梅花自是不同寻常之物。
这几句从形象性情等多个角度描写赞美梅花与众不同的高洁品质。
对这首词的理解,有人认为是“怜二帝”,即被虏的徽钦二帝及诸后妃,亦有人认为是作者的怀美,因词中用典极多,所以主旨更加扑溯迷离,令人捉摸不透。
但该词的辞藻优美,运笔空灵含蓄,描写细致生动,形象鲜明,氛围寂寞,意境上“花人合一”,令人叹为观止。
扩展阅读:姜夔的作品姜夔今存词八十多首,多为记游、咏物和抒写个人身世、离别相思之作,偶然也流露出对于时事的感慨。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姜夔《小重山令 赋潭州红梅》原文、译文及赏析
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姜夔人绕湘皋月坠时。
斜横花树小,浸愁漪。
一春幽事有谁知?东风冷,香远茜裙归.鸥去昔游非。
遥怜花可可,梦依依。
九疑云杳断魂啼。
相思血,都沁绿筠枝。
【译文】在湘江边绕着江岸一直走下去,不觉月亮都快要落下来。
江畔的梅树横斜,小小的花枝开放,浸满了忧愁的涟漪.梅花的一春幽愁之事有谁知道呢?寒冷的东风吹起.梅花也很快就要花落香消。
鸥鸟离去,昔日之物已是物是人非.只能远远地怜惜那美丽动人的花朵和依依别梦.九嶷山云雾杳杳,娥皇、女英断魂哭泣,相思血泪浸透在绿竹枝上。
【注释】1。
小重山令:即《小重山》,又名《小冲山》、《柳色新》。
唐人常用此调写宫女幽怨.《词谱》以薛昭蕴词为正体。
双调五十八字。
上下片各四句,四平韵。
换头句较上片起句少二字,其余各句上下片均同。
另有五十七字、六十字两体,是变格。
2.潭州:今湖南长沙市。
3.湘:湘江,流经湖南。
4.皋:岸。
5.茜(qiàn)裙:绛红色的裙子。
指女子。
6。
依依:依稀隐约的样子。
7.九疑:山名。
在湖南宁远县南。
8.断魂啼:据任昉《述异记》,帝舜南巡,死于九疑并葬于此,其二妃娥皇、女英闻讯奔丧,痛哭于湘水之滨,传说他们的眼泪染竹而成斑。
后二人投湘水而死。
9.沁:渗透.10.绿筠(yún):绿竹.【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淳熙十三年(1086年),作者客居长沙之时。
潭州就是今天的湖南长沙,南宋时盛产红梅。
这首词名为咏梅,实为写怀人之情,抒发自己的离愁别恨。
【作品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词.白石的咏物词所咏最多的是梅、柳,这是因为其中关合着他的一段“合肥情事”,他与合肥情侣相遇于合肥赤兰桥,其地多柳树,而分手时为梅开时节.夏承焘先生的考证即为:“白石客合肥,尝屡屡来往……两次离别皆在梅花时候,一为初春,其一疑在冬间.故集中咏梅之词亦如其咏柳,多与此情事有关。
”(《姜白石词编年笺校行实考》)张炎说:“诗难于咏物,词为尤难.体认稍真,则拘而不畅;模写差远,则晦而不明。
化作此花幽独_浅析姜夔词中的梅花意象_罗玲云
[收稿日期] 2007-06-21[作者简介] 罗玲云(1974-),女,辽宁铁岭人,徐州建筑学院人文社科系讲师。
第8卷第4期2007年8月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Social Science Edition)Vol.8No.4Au g.2007化作此花幽独浅析姜夔词中的梅花意象罗 玲 云(徐州建筑学院人文社科系,江苏徐州221008)[摘 要] 姜夔词中有相当数量的作品运用梅花传情达意。
姜夔词中的梅花意象众多,按其作用的不同,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梅花作为吟咏的对象,全词以梅花为主角;另一类的梅花意象表现为梅花在词中多是一种点缀与衬托,起着配角的作用。
其特点为:虽写的是梅花,但往往篇中很少出现梅花,或者未出现 梅 的字面,却句句紧扣梅花落笔;写梅往往不是只单单写梅,而是要与月、雪等意象连在一起写;姜夔笔下的梅花寓有多种情感;写梅用到了多种手法。
[关键词]姜夔; 词; 梅花意象[中图分类号] I20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755(2007)04-0092-03姜夔是南宋著名的词人。
其词在艺术上独辟蹊径,具有鲜明的个性风神,其骚雅轻空的词风对南宋和清代影响极大,在中国词史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姜夔词中有相当数量的作品运用梅花传情达意。
在姜夔84首词中,有近30首写到梅花,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多。
姜夔词中的梅花意象众多,按其作用的不同,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梅花作为吟咏的对象,全词以梅花为主角,有 暗香 、 疏影 、 卜算子 八首咏梅词、 小重山令 (赋潭州红梅)、 夜行船 (略灼横溪人不度)、 玉梅令 (疏疏雪片)等。
在这些词中, 暗香 、 疏影 尤为有名,历来受人称赞。
张炎 词源卷下 杂论 云: 词之赋梅,惟姜白石 暗香 、 疏影 二曲,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立新意,真为绝唱。
[1] 暗香 借咏梅融入怀人情思,以玉人映衬梅花,由赏梅念及玉人,忆昔与感今交错,画面注入浓郁诗情,境界高洁,构思精妙。
寒云碧水梅花魂
寒云碧水梅花魂——小议姜夔词中意象之选取2008届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影视文学) 04016324 程曦指导老师:史红伟内容摘要:姜夔是我国南宋时代杰出的词人,他多才多艺,对诗词、音乐、书法都有很深的造诣,但他却落魄江湖,漂泊无定处,饱尝了寄人篱下的辛酸。
漂流的行程,依人而食的无奈,始终萦绕着他的对富贵的局外感,这些因素深深的影响到姜夔的词作,使他在创作时喜欢选择特定的意象,如行云、烟水、梅荷等意象,其总的特征是清,苦,寒,冷。
这些意象不仅仅是他苦闷时的寄托,更是他自身人格精神的真实写照。
关键词:身世之悲;漂泊之苦;清高之魂;骚人遗韵姜夔(1155~1209),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波阳(今江西鄱阳)人。
其人多才多艺,在写诗作词之外,更兼精通音律,擅长书法,胸怀济世之志却终生布衣,漂流江湖。
在困窘的生活中,他保持着独立的人格与清纯品操。
他在艺术上独辟蹊径,别开骚雅一派,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词清空淡远,如同一枝寒梅,冷香逸韵,不仅在南宋影响极大,而且对清代的浙西词派也有着较大的启示之功。
缪钺在《论辛稼轩词》中指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之诗人,类具三种条件。
(1)有学问,有识见,有真性情,而襟怀阔远,抱负宏伟,志在用世。
(2)境遇艰困,不能尽发其志,而郁抑于中。
(3)天才卓绝,专精文学,以诗表现其整个之人格”(《思想与时代》第23期,1943年6月)。
以此划分,姜夔应属于第二种——一生怀才不遇的落魄文人。
姜夔其人“气貌若不胜衣,而笔力足以扛百斛之鼎。
家无立锥,而一饭未尝无食客。
图书翰墨,汗牛充栋”。
①他追慕晋宋风度,然而却失去了晋宋名士悠游的条件与土壤;有着出众才华与济世之志却求仕无门,最终一生都在江湖上漂流辗转。
“文学是人的心灵史”,姜夔一生流浪江湖的辛酸和天涯倦客的清苦都凝聚在他的词作之中,可谓是“平生幽恨,化作沙边烟雨”(《法曲献仙音》)。
尽管在现实生活中穷困潦倒,沦为下僚,过着依靠名公巨卿周济度日的生活,但姜夔从不附势媚俗,屈服权贵,始终保持着独立的人格,清高的品性。
姜夔对林逋梅花词意义的继承和引申
宋代爱梅者甚多,对梅花的赞赏和描摹可谓空 前绝后,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名作。正如唐代人 对牡丹的偏爱,宋代人则独爱梅花,这与时代精神是 分不开的。 唐 代 文 化 恢 宏 奔 放,仿 佛 只 有 “天 上 有 香能盖世,国中无色可为邻”[1]201的牡丹才配得上这 盛世风情;宋 代 文 化 风 格 沉 静 内 敛,“遥 知 不 是 雪, 为有暗香来”[2]134,清雅脱俗的梅花似乎更能代表宋 代的文化品格。在描写梅花的众多宋代文人中,林 逋和姜夔最为出众。林逋的生活和生命都与梅花浑 然一体、不可分割,其《山园小梅》为千古描梅之绝, 林逋也因此成为梅花的代名词;姜夔深受林逋影响, 化用林逋诗句而作的《暗香》《疏影》使其成为与林 逋并寿千古的词人。故陈廷焯评论:“梅花题,无论 诗词,古今佳者绝少。盖梅花高绝,最难落笔……老 杜山意冲寒,坡公竹外一枝,逋仙雪后园林,放翁孤 城小驿及白石《暗香》《疏影》二词并寿千古”[3]195。
对于姜夔,一 生 中 最 重 要 的 无 非 三 个 地 方:扬 州、合肥与孤山。“少小知名翰墨场”[7]175的扬州成 名之作《扬州慢》,使年纪轻轻的姜夔一出手便不同
收稿日期:2016-12-09 作者简介:瞿 慧(1993- ),女,陕西安康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2015级文艺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 文论。
2017年 9月 第 32卷第 3期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HENANUNIVERSITYOFENGINEERING(SOCIALSCIENCEEDITION)
Sep.2017 Vol.32No.3
诗词赏析——姜夔《疏影·苔枝缀玉》《暗香·旧时月色》
诗词赏析——姜夔《疏影·苔枝缀玉》《暗香·旧时月色》【作者简介】南宋词人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
早年随父宦居湖北汉阳,青年少年时代在汉阳渡过。
以后浪迹湖州、杭州、合肥、金陵等地。
他一生从未做过官,江湖游士,“清客”,一生布衣,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以诗词游说于士大夫中。
在汉阳时他依靠他姐姐,在苏州时依靠范成大,在杭州时,依靠张监。
他的个性和生活特点最符合清客特点,范成大曾说姜夔“翰墨人品皆似晋宋之雅士”。
在南宋时,他名气特别大,30岁时,在湖州结识老诗人萧德藻,萧把自己兄弟的女儿嫁给了姜夔。
姜夔因此居住在湖州变山白石洞,后来接识了大诗人杨万里。
杨万里很欣赏姜夔的诗词,并寄以希望,后经杨万里举荐,认识了范成大,辛弃疾也深服其长短句。
姜夔无论是诗、词都好,且精通音乐,庆元中,他向朝庭献了大量音乐方面的文献资料,如《大乐仪》,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
姜夔的词集中在《白石道人歌曲》,其中有80余篇留传下来。
他的词在南宋声望极高,为历代文人所推崇。
清.朱彝尊在《词宗》称:“词在南宋始极其工,姜尧章氏最为杰出”。
姜词与周邦彦齐名,人称“周姜”。
姜夔词的主要特点是:清空、骚雅。
清空是意境,骚雅是笔调。
南宋张炎在《词源》称“词要清空,不要自视,......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
《疏影》《暗香》便是一个有力的佐证。
《疏影》【宋】·姜夔【序】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
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二妓肆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
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
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
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
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
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从用咏梅姜夔的清空骚雅
从咏梅看姜夔的清空骚雅姜夔,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
汉族,南宋词人。
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
工诗词、精音乐、善书法、对词的造诣尤深。
有诗词、诗论、乐书、字书、杂录等多种著作。
早年诗学江西诗派。
宋代江西诗派讲究练字炼句、清新奇峭,有自己的一套诗法。
姜夔把这套诗法用来写词,形成了一种“清空骚雅”的特色。
他的词写的很空灵、典雅只摄取事物的神理而不滞于事物的外貌,给人一种“野云孤飞,去留无迹”的印像。
《暗香》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
止既月,受简索句,且征新声。
作此两曲。
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
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
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疏影》苔枝缀玉。
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
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
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
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
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
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两词之前有一小序,序中说到的“石湖”是南宋诗人范大成所居之处。
姜夔没有为过官,一生过着寄人篱下、浪迹江湖的生活。
这段序就是他们这种生活的一个写照。
但是与辛弃疾同一时代的他,对国事却又不得不有所关怀,只不过由于风格的不同,他的一些忧国伤时的词写的比较含蓄,不若辛词那样铿锵而已。
姜夔生平有一最难忘怀之事,就是他年轻时在安徽合肥遇到一女子,两人相恋多年却始终未能结合。
姜夔与那女子分开是在正月梅花盛开的时候,所以姜夔的词中凡是写到梅花时,里边就常常蕴藏着对那段往事的怀念,而《暗香》和《疏影》正是两首咏梅词。
这两首词是姜夔自创的曲调,其名来源于北宋出自北宋诗人林逋的七律《山园小梅》,原诗为“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 冰姿 、 高 情逐 云 , 体 现 了词 人 孤 芳 自赏 , 幽 沽 雅 逸
的情怀 , 也 体 现 了词 人 内 心深 处 不 甘 沦 弃 的凄 楚 与
落 寞 。梅 花孤傲 冷 峭 、 清雅 脱 俗 的 品格 越 来 越 与 写
挂 绿 毛么 凤 。素 面翻 嫌 粉 ’ 流, 洗 妆 不 褪 唇 红 。高 情
已逐 晓云 空 。不 与 梨 花 同 。 ” 词 中所 写 岭 外 梅 花 玉
二、 托梅花寄寓忠怨之辞及情感体验
词 发展 到宋 代 , 不是 仅仅 局 限于浅 斟低 唱 , 而 是 兴 起 比兴寄 托 。宋 王 朝 南 渡之 后 , 这种 手 法 最 终 自
[ 中图分 类 号 ]/ 2 2 2 . 8[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 编号 ] 1 6 7 2— 3 4 7 3 ( 2 0 1 5 ) 0 2— 0 0 6 7— 0 2
D ol : 1 0 . 1 6 1 6 2 / j . i s s n . 1 6 7 2— 3 4 7 3 . 2 0 1 5 . 0 2 . 0 1 9
姜夔( 1 1 5 4—1 2 2 1 ) , 字尧 章 , 号 白石 道 人 , 南 宋
刘熙 载 《 艺概 》 云: “ 姜 白石 词 幽韵 冷 香 , 令 人 挹
之无 尽 , 拟诸 形容 , 在乐则琴 , 在 花 则梅 也 。 ” 此 可谓
词人 , 今 存词 8 0余 首 。根 据夏 承焘 先 生 的 《 姜 白石
来往 , 却仍 然摆脱 不 了 困顿 的境 地 。抱 负 不 能 得 以
施展 于 统
治 阶级 , 才 干不 能得 以发挥 的苦 闷和失 意 , 这 种种 的 不 满 和苦 闷化为 词章 , 在 咏梅 中得 以抒发 。
[ 作者简 介] 张 丹 ( 1 9 8 3一 ) , 女, 内蒙古商贸职业 学院科技处 , 讲师。
一
67 —
散
又字 ‘
独 。犹记 深 宫 旧事 , 那人 正睡里 , 飞近蛾绿。 ” 姜 夔 是 以 昭君 远嫁 胡地 、 寿 阳公 主 酣 梦 的典 故 来 寄 托 家
国兴亡 之悲 。姜夔 通 过 对 梅 花 的 吟 咏感 时 伤 事 , 充 满 了追 怀故 国和讽 喻政 治 的言外 之意 。
词编年笺 校》 统计 , 姜 白石 的咏梅词有 1 8首之多 , 占他词作的 1 / 4 。其中, 《 暗香》 、 《 疏影》 、 《 一萼红》
诸篇 , 不 仅 仅是 摹写 一般 的春 花 时艳 , 更是 上 升为 崇
高 的道 德人 格象 征 。
一
姜 白石知 音 。姜夔 有诗 云 :“ 有 玉梅 几树 , 背 立 怨东
、
借梅花状 写 自身 高雅 的人格情操
( 《 暗香 》 ) 清寒 月 夜之 中 , 道 出词 人在 梅 花树 下 吹起
一
梅花之清素冷艳的 自 然美是宋以前文人反复吟
咏的重 要 意象 。如 唐 诗 人 道 融 《 梅 花 》: “ 数 萼 初 含
雪, 孤标 画本 难 。香 中别 有 韵 , 清极不知寒 。 ” 梅 之 新 妍寒 香 、 明艳 冷媚 的韵 味尽 在 其 中。
两 宋 以来 , 梅 花 的 审美 意 义 逐 渐 上 升 到 与 文 人 品德相融合的地位。苏东坡 《 西 江月 ・ 梅花》 : “ 玉
骨 那愁 瘴 雾 , 冰姿 自有 仙 风 。海 仙 时遣 探 芳 丛 。倒
是 体现 了梅 在 白石生 命 中的位 置 。这几 首 咏梅词 之 所 以动 人 , 是 因为其 中所 蕴含 的高雅 人 格情操 。
支横 笛 , 呼 唤 如 花 玉 人 的清 幽 淡 雅 意 境 。“ 客 里
相逢 , 篱角黄昏, 无 言 自倚 修 竹 。 ” ( 《 疏影》 ) 梅 花飘
忽 而高 尚的神思 , 白石虔诚 地 将其摆 到超 凡脱 俗 、 警 醒 本我 的崇 高位 置 。“ 屋 角红 梅树 , 花前 白石 生 。 ” 更
花期 独早 的神 韵 美感 , 是 宋词梅 意 象的精髓 。 由此 , 梅 成 为 宋代 词 人 感 物喻 志 的 象征 , 具有 了人格 意蕴 。姜 夔存 词八 十四 首 , 而咏梅 词 多达 十八 首 , 几乎接 近全 词 的 四分 之 一 。姜 夔 的咏梅 词 融入 其人 格 象征 , 借 梅 花 写 自身高雅 的人 格 情操 、 托 梅 花 寄 寓忠 怨之 辞及 情 感体验 、 以梅 花抒发 凄 楚苦 寒 的身世 之感 。 [ 关 键 词 ]姜 夔 梅 人格 意 蕴
冢 口 吧八 1 - U
/  ̄ U I . 3 a 4 - 昂 /刚 1  ̄ 7 01 j = I J u删 ,
姜 夔 咏 梅 词 的人 格 象 征 意 蕴
张 丹
( 内蒙古 商 贸职业 学 院 科 技处 , 内蒙古 呼 和浩特 0 1 0 0 7 0 ) [ 摘 要 ]“ 梅” 是 宋词 中十 分重要 的 一种 花卉 意 象。梅 具有 冰枝 嫩 绿 , 疏 影 清雅 , 花 色关 秀 , 幽 香 宜人 ,
作 主体 的审美 意趣 相 契 合 , 从 而 建 立 了梅 花 德 行 崇 高、 品质至 上 的人格 意 蕴 。
[ 收稿 日期 ] 2 0 1 4—1 2— 0 7
人, 家 园黍 离之 悲 、 感 怀 伤 时之 感 , 自然 也 通 过 他 的
咏梅词流露 出来 。如《 疏影》 云: “ 昭君不惯胡沙远 , 但 暗忆 、 江 南 江 北 。想 佩 环 月 夜 归 来 , 化 作 此 花 幽
风, 高花未吐, 暗香 已远 。 ” ( 《 玉梅令》 ) 写尽春寒料
峭, 雪花飘 飞之 际 , 梅 花 尚未 完 全 绽 放 , 幽 幽 的 香气
已经随 风 远 逸 而 去 的高 雅 神 韵 。“ 旧时月色 , 算 几
番 照我 , 梅 边 吹笛 ? 唤 起 玉 人 , 不管清寒 与攀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