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怨慢》姜夔词作鉴赏

合集下载

2021年《长亭怨慢·渐吹尽》原文赏析

2021年《长亭怨慢·渐吹尽》原文赏析

The better to have loved and lost; Than never to have loved at all.悉心整理祝您一臂之力(WORD文档/A4打印/可编辑/页眉可删)《长亭怨慢·渐吹尽》原文赏析《长亭怨慢·渐吹尽》原文赏析1原文:余颇喜自制曲。

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

桓大司马云:“昔年种柳,依依汉南。

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此语余深爱之。

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

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日暮,望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

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

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

诗词赏析:《长亭怨慢》,词调名,姜夔创制,旁注工尺谱。

本篇虽非单纯的咏柳词,但以柳枝头的“香絮”起兴,经柳丝般的“离愁行缕”收尾,词人身心沉潜其中,早已物我莫辨,主客难分。

杨柳,无论柔条还是纤叶,无论绿荫还是飞絮,它浑身上下都散发着浓厚的文化气息。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小雅·采薇》),灞桥柳岸,“柳”“留”谐音,柳枝一折,令多少人心胆俱裂。

在本词中,柳树的角色是频频转换的,前六句写别时别地,就时而言,正是“渐吹尽”时节,柳絮代表着无情流逝的时光,就地而言,绿荫深深,遮掩着门户,作为人与现实世界之间的一道屏障,柳树凸现了框人词这一艺术世界中的人,它本身也是一件艺术品。

面对“青青如此”的长亭树,作者又一次隐入了困境,“望高城不见”的主人公显然已被深深的孤独感所包围,他希望树亦有情,可这只是空幻人生的一个空幻的要求,“怎忘得”一句,“第一是”二句都是无力的呼唤,最后,连并刀也是“空”有,末句展示给读者的只是“离别之神”——柳树那森然的面孔。

《长亭怨慢·渐吹尽》原文赏析2长亭怨慢·渐吹尽宋代:姜夔余颇喜自制曲。

姜夔词(十四首)鉴赏

姜夔词(十四首)鉴赏

姜夔词(十四首)鉴赏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数峰清苦。

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

今何许。

凭阑怀古。

残柳参差舞。

此首过吴松作,通首写景,极淡远之致,而胸襟之洒落亦可概见。

起写燕雁随云,南北无定,实以自况,一种潇洒自在之情,写来飘然若仙。

“数峰”两句,体会深山幽静之境,亦极微妙。

“清苦”二字,写山容欲活,盖山中沈阴不开,万籁俱寂,故觉群峰都似呈清苦之色也。

“商略”二字,亦生动,盖当山雨欲来未来之际,谛视峰与峰之状态,似商略如何降雨也。

换头,申怀古之意。

“今何许”三字提唱,“凭阑”两句落应,哀感殊深。

但捉住残柳一点言之,己见古今沧桑之异。

用笔轻灵,而令人吊古伤今,不能自止。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肥水东流无尽期。

当初不合种相思。

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

人间别久不成悲。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沈吟各自知。

此首元夕感梦之作。

起句沈痛,谓水无尽期,犹恨无尽期。

“当初”一句,因恨而悔,悔当初错种相思,致今日有此恨也。

“梦中”两句,写缠绵颠倒之情,既经相思,遂不能忘,以致入梦,而梦中隐约模糊,又不如丹青所见之真。

“暗里”一句,谓即此隐约模糊之梦,亦不能久做,偏被山鸟惊醒。

换头,伤羁旅之久。

“别久不成悲”一语,尤道出人在天涯况味。

“谁教”两句,点明元夕,兼写两面,以峭劲之笔,写缱绻之深情,一种无可奈何之苦,令读者难以为情。

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

分明又向华胥见。

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

离魂暗逐郎行远。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此首亦元夕感梦之作。

起言梦中见人,次言春夜思深。

换头言别后之难忘,情亦深厚。

书辞针线,皆伊人之情也。

天涯飘荡,睹物如睹人,故曰“离魂暗逐郎行远”。

“准南”两句,以景结,境既凄黯,语亦挺拔。

昔晁叔用谓东坡词“如王嫱、西施,净洗却面,与天下妇人斗好”,白石亦犹是也。

刘融齐谓白石“在乐则琴,在花则梅,在仙则藐姑冰雪”,更可知白石之淡雅在东坡之上。

《长亭怨慢-渐吹尽枝头香絮》姜夔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长亭怨慢-渐吹尽枝头香絮》姜夔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长亭怨慢-渐吹尽枝头香絮》姜夔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长亭怨慢·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宋代词人、音乐家姜夔的词作。

此词上阕先写暮春景象:百花与柳絮飘零,帆影在暮色中消失,树木见多了人间离别,也变得麻木起来,所以仍如此青青,正所谓天若有情天亦老;下阕写怀人愁绪,先写行者一直在痴望岸上送行者,再写绝不忘记盟约,最后是写岸上佳人的临别叮嘱及离别后的愁绪。

全词以主客变换和内心独白,表现出行人与送行人的双向感情交流,较有特色。

作品原文:长亭怨慢余颇喜自制曲。

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

桓大司马云:“昔年种柳,依依汉南。

今看摇落,凄怆江潭。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此语余深爱之。

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

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日暮,望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

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

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

作品注释:⑴长亭怨慢:词牌名,又名“长亭怨”,创自姜夔,调名取自此篇词意。

⑵自制曲:指在旧曲调之外自己新创作的曲调,也叫自度曲。

⑶率意:随意。

长短句:词曲的别称。

词曲的句子,长短不一,因调而异,故称。

⑷前后阕:一首词的一段称一阕,前一段称“上阕”或“前阕”,后一段称“下阕”或“后阕”。

⑸桓大司马:即桓温(312~373),字元子,东晋明帝之婿,初为荆州刺史,定蜀,攻前秦,破姚襄,威权日盛,官至大司马。

⑹“昔年种柳”六句:语本出自庾信《枯树赋》,故事见于《世说新语·言语》:“(东晋)桓公北征,经金城,前为琅琊王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依依:轻柔披拂貌。

⑺到处;处处。

宋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词:“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⑻浦:水边。

萦(yíng)回:盘旋往复。

唐杜甫《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诗:“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

【南宋】姜夔《长亭怨慢》

【南宋】姜夔《长亭怨慢》

杨雨品历代名家词连载百度来自喜马拉雅84.【南宋】姜夔《长亭怨慢》: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心情词签】本期词签由海月儿独家提供【本期关键词】柳离愁哀怨【诗词原文】《长亭怨慢》南宋·姜夔渐吹尽、枝头香絮。

是处人家,绿深门户。

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

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

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

日暮。

望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

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

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

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

【精华赏析】《长亭怨慢》是姜夔离开合肥时与他的恋人离别之作。

这首词也是姜夔的自度曲,而且词牌《长亭怨慢》应该就是得名于词中“谁得似长亭树”一句。

“慢”,是词乐专业术语,即慢曲子,相对于节拍密集的急曲子而言,慢曲子节奏比较舒缓悠长,更适合抒发凄美幽怨的情感。

一个“怨”字,更是流露出词人忧伤哀怨的别离之情。

由此可见,《长亭怨慢》是姜夔因与恋人惜别,专门作曲、专门填词的一首新曲,同时也是他发自肺腑的一首心曲。

词一开篇就吹拂起了漫天飞扬的柳絮,也仿佛吹拂起了漫天飞扬的思绪:“渐吹尽、枝头香絮。

”已经是暮春时节了,“是处人家,绿深门户”,随着枝头柳絮飘尽,柳树已经浓荫蔽地,沿路的人家在飘扬的柳条中若隐若现若明若暗,好像是隐在柳荫深处。

在这个“庭院深深深几许”的“绿深门户”中,又会隐藏着什么呢?它和词人的情绪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呢?此刻的词人,也许是正要告别“绿深门户”而再度远游。

“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

”浦,指水岸。

“远浦萦回”,正是指远行的游子是从水路,顺着曲折宛转的水道渐行渐远。

在黄昏的暮色中,“零乱”的帆船不知道又要向何处飘流而去?“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

”在寥寥几笔点染了离别的环境之后,姜夔又迅速将主题拉回到了咏物的主角——柳。

“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

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

”咏物词的一大特点,是句句不离所咏之物,可是往往从头至尾都不出现物体的本名。

姜夔此词咏柳,从头至尾都没有出现一个“柳”字,可是句句都紧紧围绕着“柳”来做文章。

十二首《长亭怨》词作,值得品读

十二首《长亭怨》词作,值得品读

十二首《长亭怨》词作,值得品读长亭怨慢,词牌名,姜夔自度曲,又名“长亭怨”。

以姜夔《长亭怨慢·渐吹尽枝头香絮》为正体,双调九十七字,前后段各九句、五仄韵。

另有双调九十七字,前段九句六仄韵,后段九句五仄韵;双调九十七字,前段九句六仄韵,后段九句七仄韵等变体。

长亭怨·记横笛【宋代】张炎记横笛、玉关高处。

万里沙寒,雪深无路。

破却貂裘,远游归后与谁谱。

故人何许。

浑忘了、江南旧雨。

不拟重逢,应笑我、飘零如羽。

同去。

钓珊瑚海树。

底事又成行旅。

烟篷断浦。

更几点、恋人飞絮。

如今又、京洛寻春,定应被、薇花留住。

且莫把孤愁,说与当时歌舞。

长亭怨·旧居有感【宋代】张炎望花外、小桥流水,门巷愔愔,玉箫声绝。

鹤去台空,佩环何处弄明月。

十年前事,愁千折、心情顿别。

露粉风香谁为主,都成消歇。

凄咽。

晓窗分袂处,同把带鸳亲结。

江空岁晚,便忘了、尊前曾说。

恨西风不庇寒蝉,便扫尽、一林残叶。

谢杨柳多情,还有绿阴时节。

长亭怨·为任次山赋驯鹭【宋代】张炎笑海上、白鸥盟冷。

飞过前滩,又顾秋影。

似我知鱼,乱蒲流水动清饮。

岁华空老,犹一缕、柔丝恋顶。

慵忆鸳行,想应是、朝回花径。

人静。

怅离群日暮,都把野情消尽。

山中旧隐。

料独树、尚悬苍暝。

引残梦、直上青天,又何处、溪风吹醒。

定莫负、归舟同载,烟波千顷。

长亭怨·送徐郿伯还西泠倚玉田词韵同桐初京少蕺山次山赋【清代】陈维崧有墙外、紫丁香树。

簸影钩帘,牵留数数。

可记年时,凤城灯市夜游否。

黄金台古,招手唤、燕昭共语。

霎地秋来,便去也、匆匆如许。

虽去。

暂盟鸥狎鹭,奈肝胆、酒边还露。

烹羔酌苦,归及见、江潮堆絮。

看万阵、犀弩张时,正百丈、银泷喧处。

意气尽昂藏,肯只鸣榔渔浦。

长亭怨·与李天生冬夜宿雁门关作【清代】屈大均记烧烛、雁门高处。

积雪封城,冻云迷路。

添尽香煤,紫貂相拥夜深语。

苦寒如许。

难和尔、凄凉句。

一片望乡愁,饮不醉、垆头驼乳。

无处,问长城旧主,但见武灵遗墓。

姜夔自度曲《长亭怨慢》演唱分析

姜夔自度曲《长亭怨慢》演唱分析

姜夔自度曲《长亭怨慢》演唱分析作者:付娆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6年第12期姜夔,(1155—1221)南宋饶州鄱阳人,字白石,字尧章。

其诗作160多首,存词80余首,却取得仅次于辛弃疾(600余首)的地位,姜夔娴于音律,词乐兼擅,所作《白石道人歌曲》四卷,别集一卷,收词曲17首,其中包括自度曲14首,并注有旁谱,是流传至今的唯一完整的南宋乐谱资料。

“自度曲”即自制新曲之意,宋代文人作词往往是根据曲调来填写词作,而姜夔的“自度曲”则突破了传统的“倚声填词”的方法,是先成文辞,后制曲谱。

其作品句度长短可以舒卷自如,较少受音韵的限制,也能淋漓尽致抒发情感,不拘泥于字、音、调,不为形式而限制内容,自由舒展、清新脱俗,这为南宋词坛的格律变化起到重要影响。

此语最早见于《汉书·元帝纪赞》:“元帝多才艺,善史书,鼓琴瑟,吹洞萧,自度曲,被歌声。

”其自度曲“上下阕多不同”,不强求一致,其创新而彰显独特风貌,则更能恰当地阐释词意、突显情志。

而《长亭怨慢》更是一首具备艺术、审美、创新的作品,从这首作品中能窥探作者的创作特点,展现姜夔清空骚雅、孤寂古朴的特点,具有极高审美价值。

一、创作背景及词曲简介“予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

”桓大司马云:“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

远浦潆洄,暮帆凌乱向何许。

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

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

日暮,望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

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吩咐?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

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

” ——宋·姜夔《长亭怨慢》姜夔作《长亭怨慢》于辛亥年间1191年,是一首惜别之词。

姜白石再游合肥,遇见曾经的钟爱的琵琶女子,其与之分别时,依依不舍,愁绪万千,写下悠悠钟情的词曲《长亭怨慢》。

歌词采用慢词的格式,所以称之为“长亭怨慢”。

姜夔《扬州慢》赏析2

姜夔《扬州慢》赏析2

姜夔《扬州慢》赏析2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

一生飘泊江湖,依人作客,却绝不曳裾侯门,逢迎取合。

他与辛弃疾、杨万里、范成大等为文字交,诗词皆卓然成家。

词风清丽典雅,以冷香幽韵和瘦骨逸神独擅胜场,为清代浙派词人所尊奉。

他深谙音律,集中十七首自度曲,都旁缀音谱,是流传至今的唯一完整的宋代词乐资料。

有《白石道人歌曲》。

这首词的特点,写景抒情,多在虚处,沉郁蕴藉,韵味无穷。

1、综观全词,写扬州的过去的盛况,都是虚笔。

--“淮左名都”,不过耳闻;“竹西佳处”,也非目见;“春风十里”,既不指当时,也不是具体景物,但一组合,显出扬州昔日的繁华。

为下文对比铺垫。

2、写扬州的今日,虽是实写,但只用大笔勾勒。

--善于选择最能表现战后百事萧条的典型事物来淡笔点染,留下开阔空间让读者去想象:说“废池乔木”,说“荠麦青青”,说“清角吹寒”,并用“空”字轻轻一点,一幅城市破败,弦管不闻,人烟稀少的图景便宛然在目。

3、这首词里也没有一个字正面抒情。

--“厌言兵”的是“废池乔木(树尤如此,人何以堪?)”,惊叹扬州的是“杜郎(面对破败荒凉的扬州城,恐怕再也做不成“扬州梦”,写不出“豆蔻词”了)”,凄冷无声是“月”(所谓“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开无主的是“红药”--用一问,以花的无知称人的有情。

姜夔的词抒情写景,都不执着于具体细致的刻划描绘,总是写得空灵、疏淡,有时比起慷慨发怒,一泄无余,更能激起读者去进行再创造,更具有艺术感染力。

把“予过维扬”的过程写得很有层次,驻、看、闻、想,步步写来,有条不紊。

描写中很注意声色(如清角,荠麦等),动静(如波心,空城等),很见作者功力。

思想内容:叙写金兵入侵对扬州城的严重破坏,抒发悲凉痛惜的思绪。

但诗人怀念的是士大夫的野游生活,作品未曾深入接触平民的疾苦。

这首词抒发了诗人《黍离》之悲,作者即事写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抒发了内心的郁愤,表达出一片爱国的深情。

姜夔 扬州慢(原文及赏析)

姜夔 扬州慢(原文及赏析)

姜夔扬州慢(原文及赏析)(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体裁作文、作文素材、作文指导、好词好句、读后感、观后感、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elementary school essays, middle school essays, high school essays, genre essays, essay materials, essay guidance,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reading feedback, observation feedback,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姜夔扬州慢(原文及赏析)扬州慢宋·姜夔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扬州慢 姜夔诗歌鉴赏

扬州慢 姜夔诗歌鉴赏

扬州慢姜夔诗歌鉴赏嘿,咱今儿就来聊聊姜夔的!你知道不,这首诗那可真是绝了呀!“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哇塞,这一开篇,就把咱带到了那个曾经繁华无比的扬州城。

就好像你走在一条热闹的大街上,两边都是各种各样的店铺,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这画面感,不强吗?“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哎呀呀,曾经的繁华春风十里,如今却只剩下荠麦青青,这反差,是不是让你心里也跟着一揪?就好比你满心欢喜地回到小时候最爱的游乐场,却发现它已经破败不堪,那种失落感一下子就涌上来了。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这写得多深刻啊!连那废池乔木都讨厌说起战争,那经历过战争的人们得有多痛苦呀!这不就跟咱经历了一场大灾难后,提起那段日子都觉得难受一样嘛。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黄昏时分,那清冷的号角声在空城回荡,哇,想想都觉得凄凉。

你能想象那种寂静又带着丝丝寒意的感觉吗?“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曾经的杜牧那么会欣赏扬州的美,要是他现在再来,肯定也会被惊到吧!这就像你有个特别会玩的朋友,以前总带你去各种好玩的地方,突然有一天你发现那些地方都变了样,他肯定也会惊讶不已。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就算有再高超的文笔,也难以写出此刻的深情啊!就好像你心里有千言万语想对一个人说,可就是不知道怎么表达才好。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二十四桥还在那儿呢,可那水波荡漾,冷月无声,多寂寥啊!这感觉就像你回到了老家,看到那熟悉的老房子还在,可却没了曾经的热闹和温暖。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哎呀,那桥边的红药,每年都开,可它到底是为谁而开呢?这多让人感慨啊!就像你每年都去一个地方,看到那里的花照样开得灿烂,可陪你看花的人却不一样了,你说你心里能不惆怅吗?我觉得姜夔这首真的是把那种繁华过后的凄凉、落寞写得淋漓尽致。

它让我们感受到了战争对一个城市的巨大破坏,也让我们体会到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无常。

真的是一首值得我们反复品味的好诗啊!。

姜夔《扬州慢》赏析

姜夔《扬州慢》赏析

【原文】淳熙丙辛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赏析】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日,词前的小序对写作时间、地点及写作动因均作了交待。

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的哀思。

白石到达扬州之时,离金主完颜亮南犯只有十五年,当时作者只有二十几岁。

这首震今烁古的名篇一出,就被他的叔岳肖德藻(即千岩老人)称为有“黍离之悲”。

《诗经·五风·黍离》篇写的是周平王东迁之后,故宫恙浮,长满禾黍,诗人见此,悼念故园,不忍离去。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住初程。

”“淮左名都”:宋朝设置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淮南东路称淮左,扬州是淮南东路的治所。

“竹西”是扬州城东的竹西亭,是扬州的一处古迹。

词一开始就点出扬州是淮左的著名的都城,而竹西亭又是环境清幽、景色迷人的名胜,这一切吸引着词人在开始的旅程中下马驻足停留。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词人想好好地游游名城,观赏古迹,但看到的却是一番凄凉荒芜的景象。

杜牧《扬州》诗描写扬州是“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

”在《赠别》诗中又说:“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昔日的扬州如此风光绮丽,而如今的扬州却是一片青青的荠菜和野麦了。

“荠麦青青”,衬托出昔日的亭台楼阁已荡然无存,这里的居民也已在战乱中死亡或逃散,无比萧条。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自从高宗时金人两次南侵,古都扬州只剩下荒废的池台和高大的古树,而劫后幸存的人们不愿再提起那几次可怕残忍的战争。

扬州慢 姜夔赏析

扬州慢 姜夔赏析

扬州慢姜夔赏析
《扬州慢》是唐代著名音乐家姜夔所作的琴曲,其闲适优美的曲调和典雅淡泊的意境,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重要艺术珍品。

姜夔所创作的《扬州慢》恰恰体现了江南文化优雅高雅的特质。

曲调轻柔流畅,不急不缓,整个曲曲之间没有脚步沉重之感,却又不失优美动听之韵。

整曲的节奏感和音乐调子十分典雅淡泊,尤其是在一些重奏部分,可以听出其中的深邃含义。

在意境上,姜夔所表达的是一种田园闲适的生活态度,描绘了具有浓厚的江南文化气息的诗情画意。

姜夔用淳朴古雅的音乐语言,让人们感受到了江南水乡的悠然静美,以及那种在烟雨中静谧的生活方式。

这种生活态度不仅可以带给人们安静舒适的享受,更让人们明白了何为真正的生命之美。

总之,《扬州慢》似乎给予我们的是一首和雅的音乐,它不同于那些匆匆忙忙、急切焦躁的曲子,而是给予我们一种庭院深深、花影丛丛、柳轻风满的田园生活。

咏物慢腾腾、情态恬淡、意境如画。

让我们可以安心地聆听和欣赏,在音乐的大道上净化心灵,得到一种与内心深度连通的宁静感。

姜夔《扬州慢》赏析内容

姜夔《扬州慢》赏析内容

•••••••••••••••••姜夔《扬州慢》赏析内容姜夔《扬州慢》赏析内容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姜夔《扬州慢》赏析内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姜夔《扬州慢》赏析内容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

一生飘泊江湖,依人作客,却绝不曳裾侯门,逢迎取合。

他与辛弃疾、杨万里、范成大等为文字交,诗词皆卓然成家。

词风清丽典雅,以冷香幽韵和瘦骨逸神独擅胜场,为清代浙派词人所尊奉。

他深谙音律,集中十七首自度曲,都旁缀音谱,是流传至今的唯一完整的宋代词乐资料。

有《白石道人歌曲》。

这首词的特点,写景抒情,多在虚处,沉郁蕴藉,韵味无穷。

1、综观全词,写扬州的过去的盛况,都是虚笔。

--“淮左名都”,不过耳闻;“竹西佳处”,也非目见;“春风十里”,既不指当时,也不是具体景物,但一组合,显出扬州昔日的繁华。

为下文对比铺垫。

2、写扬州的今日,虽是实写,但只用大笔勾勒。

--善于选择最能表现战后百事萧条的典型事物来淡笔点染,留下开阔空间让读者去想象:说“废池乔木”,说“荠麦青青”,说“清角吹寒”,并用“空”字轻轻一点,一幅城市破败,弦管不闻,人烟稀少的图景便宛然在目。

3、这首词里也没有一个字正面抒情。

--“厌言兵”的是“废池乔木(树尤如此,人何以堪?)”,惊叹扬州的是“杜郎(面对破败荒凉的扬州城,恐怕再也做不成“扬州梦”,写不出“豆蔻词”了)”,凄冷无声是“月”(所谓“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开无主的是“红药”--用一问,以花的无知称人的有情。

姜夔的词抒情写景,都不执着于具体细致的刻划描绘,总是写得空灵、疏淡,有时比起慷慨发怒,一泄无余,更能激起读者去进行再创造,更具有艺术感染力。

把“予过维扬”的过程写得很有层次,驻、看、闻、想,步步写来,有条不紊。

描写中很注意声色(如清角,荠麦等),动静(如波心,空城等),很见作者功力。

长亭怨慢·渐吹尽原文赏析及翻译2篇

长亭怨慢·渐吹尽原文赏析及翻译2篇

长亭怨慢·渐吹尽原文赏析及翻译2篇长亭怨慢·渐吹尽原文赏析及翻译1长亭怨慢·渐吹尽余颇喜自制曲。

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

桓大司马云:“昔年种柳,依依汉南。

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此语余深爱之。

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

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日暮,望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

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

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

译文渐渐吹尽了,枝梢上淡香的律絮,到处人家,律树浓密的绿荫将门户遮蔽。

船儿顺着弯曲回绕的河浦渐渐远去,暮色里云帆凌乱,匆忙往返,究竟奔向哪里?看人间离别多矣,谁能比长亭的律树悄然冷寂?律树若是有情时,定不会长得如此青翠碧绿。

落日昏暮,高耸的城郭已望不见,只见乱岩层叠的群山无数。

我难忘临别的叮嘱:“韦郎这一去呀,怎能忘记你交付给我的玉环信物。

”“最要紧是记住早早归来,我怕红萼孤独无人为我作主。

”即使有并州制造的锋快剪刀也枉然,亦难以剪断万缕离愁别苦。

注释率意:随便。

桓大司马:桓温(312—373年),字元子,东晋明帝之婿,初为荆州刺史,定蜀,攻前秦,破姚襄,威权日盛,官至大司马。

吴衡照《莲子居词话》说:“白石《长亭怨慢》引桓大司马云云,乃庾信《枯树赋》,非桓温语。

”长亭树:指种在长亭亮度的律树。

树若: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李商隐《蝉》:”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高城不见:欧阳詹《初发太原途中寄太原所思》诗:“高城已不见,况复城中人。

”韦郎:《云溪友议》卷中《玉箫记》条载,唐韦皋游江夏,与玉箫女有情,别时留玉指环,约以少则五载,多则七载来娶,后八载不至,玉箫绝食而死。

红萼:红花,女子自指。

算空有:贺知章《咏律》诗:“碧玉妆成一杩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李煜《乌夜啼》词:“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长亭怨慢,词牌名。南宋音乐家、文学家姜夔“自度曲”之一,调属-长亭怨慢 姜夔

长亭怨慢,词牌名。南宋音乐家、文学家姜夔“自度曲”之一,调属-长亭怨慢 姜夔

长亭怨慢,词牌名。

南宋音乐家、文学家姜夔“自度曲”之一,调属|长亭怨慢姜夔长亭怨慢。

长亭长亭怨慢。

词牌名。

南宋音乐家。

文学家姜夔“自度曲”之一。

调属“中吕宫”。

或作“长亭怨”。

无“慢”字。

以柳树做衬托的写法表达的自己的惜别之情。

中文名,长亭怨慢。

别名,长亭怨。

创调者,姜夔。

流行时期,南宋。

然后协以律。

故前后阕多不同。

桓大司马②云:“昔年种柳。

依依汉南;今看摇落③。

凄怆江潭④;树犹如此。

人何以堪?”此语余深爱之。

渐吹尽。

枝头香絮⑤。

是处人家。

绿深门户。

远浦萦回⑥。

暮帆零乱。

向何许?阅人多矣。

谁得似长亭树⑦?树若有情时。

不会得青青如此!日暮。

望高城不见。

只见乱山无数。

韦郎⑧去也。

怎忘得玉环分付。

第一是早早归来。

怕红萼无人为主。

算空有并刀。

难剪离愁千缕。

注释译文。

①率意:随便。

②桓大司马:指桓温。

东晋人。

官至大马司。

③摇落:凋残零落。

④江潭:江边。

⑤香絮:即柳絮。

⑥远浦萦回:曲折迂回的水岸伸向远方。

⑦长亭树:指种在长亭亮度的柳树。

⑧韦郎:即韦皋。

我喜欢自己作曲。

开始时随意写下长短句。

然后再调整。

配以乐曲。

所以前后片有很多不同。

桓温大司马曾说:“昔年种柳。

依依汉南。

今看摇落。

凄怆江潭;树犹如此。

人何以堪?”这几句话我异常偏爱。

当春风渐渐吹尽枝头上的柳絮。

掩映在绿荫深处是处处人家。

远处的兴岸迂回曲折。

黄昏时分。

船帆少少的。

也不知都到哪里去?我见过太多的离别场面。

没有谁能象那长亭边的柳树。

柳树若是懂得人间的情意。

它一定不会年年依旧青青。

天色渐渐昏暮。

高高的城楼已隐约不见。

眼前只是一片连绵纵横的层层乱山。

我象韦郎一样离你而去。

但你要记得。

我把玉环留下给你作信物。

你在分别时也一再叮嘱让我早早归来。

免得红花没人怜惜。

如今纵有锋利的剪刀。

也无法剪断我心头丝丝缕缕的愁绪。

创作背景。

姜夔二十三岁时。

曾游安徽合肥。

与此地的歌女姊妹二人相识。

时日一长。

往来酬唱。

情投意合。

无奈客子行色匆匆。

终有一别。

后来。

作者屡次到合肥与二女相会。

长亭怨慢渐吹尽的诗词翻译赏析

长亭怨慢渐吹尽的诗词翻译赏析

长亭怨慢渐吹尽的诗词翻译赏析长亭怨慢渐吹尽的诗词翻译赏析长亭怨慢·渐吹尽姜夔余颇喜自制曲。

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

桓大司马云:“昔年种柳,依依汉南。

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此语余深爱之。

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

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日暮,望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

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

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

长亭怨慢·渐吹尽字词解释:①率意:随便。

②桓大司马:指桓温,东晋人,官至大马司。

③摇落:凋残零落。

④江潭:江边。

⑤香絮:即柳絮。

⑥远浦萦回:曲折迂回的水岸伸向远方。

⑦长亭树:指种在长亭亮度的柳树。

⑧韦郎:即韦皋。

长亭怨慢·渐吹尽翻译:我喜欢自己作曲,开始时随意写下长短句,然后再调整,配以乐曲,所以前后片有很多不同。

桓温大司马曾说:“昔年种柳,依依汉南。

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这几句话我异常偏爱。

当春风渐渐吹尽枝头上的柳絮,掩映在绿荫深处是处处人家。

远处的兴岸迂回曲折,黄昏时分,船帆少少的,也不知都到哪里去?我见过太多的离别场面,没有谁能象那长亭边的柳树。

柳树若是懂得人间的情意,它一定不会年年依旧青青。

天色渐渐昏暮,高高的`城楼已隐约不见,眼前只是一片连绵纵横的层层乱山。

我象韦郎一样离你而去,但你要记得,我把玉环留下给你作信物,你在分别时也一再叮嘱让我早早归来,免得红花没人怜惜。

如今纵有锋利的剪刀,也无法剪断我心头丝丝缕缕的愁绪。

长亭怨慢·渐吹尽创作背景:姜夔二十三岁时,曾游安徽合肥,与此地的歌女姊妹二人相识,时日一长,往来酬唱,情投意合。

无奈客子行色匆匆,终有一别。

后来,作者屡次到合肥与二女相会,情意愈浓。

光宗绍熙二年,作者再次来到合肥,但不久就离去了,这首词大概作于离去之时,以寄托对二女的无尽眷念之情。

姜夔《长亭怨慢·渐吹尽枝头香絮》原文和赏析

姜夔《长亭怨慢·渐吹尽枝头香絮》原文和赏析

姜夔《长亭怨慢·渐吹尽枝头香絮》原文和赏析姜夔余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

桓大司马云:“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此语余深爱之。

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

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

日暮,望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

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

【注释】率意:随意,不经心。

长短句:词的别称。

然后协以律:指把词写好后再为之谱上乐谱。

桓大司马:桓温故事,《世说新语》云:“桓温见昔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绿深门户:庭院深深,长满绿树的人家。

指所恋妓女居住的庭院。

远浦:远处的江岸。

萦回:曲曲折折。

不会得:怎会不懂得望高城不见:妓女所住的城已经望不见了。

唐时欧阳詹《赠太原妓》诗:“高城已不见,况复城中人!”韦郎:唐代韦皋。

他年轻时曾依江夏太守姜某,与姜太守家的小伎玉箫相恋。

离江夏时,与玉箫约定:少则五年,多则七载,必来此接玉箫。

韦皋走后八年无音讯,玉箫以为韦皋绝情,遂绝食而死。

详见范摅所著《云溪友议》。

玉环:此处代指合肥歌伎。

分付:即“吩咐”。

红萼:喻少女。

并刀:古时山西所产的剪刀。

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诗:“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

”【鉴赏】这是一首离别词,是作者与合肥歌伎离别后所作。

上阕交待了分别的节令是暮春,“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

此时春风已经渐渐吹尽柳絮,门前的树荫已经十分浓郁了。

“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江岸曲曲折折,暮色苍茫,点点白帆不知要驶向何方?“萦回”二字,一则实写渡口的曲折,再则暗示词人愁肠百转,如“远浦”之“萦回”,挥之不去。

表露了词人与恋人相别的无尽感伤,正所谓多情自古伤离别。

在这个令人断肠的地方,词人充满了哀怨,却不知怨谁,转而把笔触指向柳树,“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

长亭怨慢·渐吹尽姜夔长亭怨慢·渐吹尽古诗词

长亭怨慢·渐吹尽姜夔长亭怨慢·渐吹尽古诗词

长亭怨慢·渐吹尽姜夔长亭怨慢·渐吹尽古诗词长亭怨慢·渐吹尽姜夔长亭怨慢·渐吹尽古诗词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亭怨慢·渐吹尽姜夔长亭怨慢·渐吹尽古诗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作者:姜夔长亭怨慢·渐吹尽余颇喜自制曲。

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

桓大司马云:“昔年种柳,依依汉南。

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此语余深爱之。

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

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日暮,望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

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

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

注释①率意:随便。

②桓大司马:桓温(312-373年),字元子,东晋明帝之婿,初为荆州刺史,定蜀,攻前秦,破姚襄,威权日盛,官至大司马。

吴衡照《莲子居词话》说:“白石《长亭怨慢》引桓大司马云云,乃庾信《枯树赋》,非桓温语。

”③长亭树:指种在长亭亮度的柳树。

④树若: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李商隐《蝉》:”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⑤高城不见:欧阳詹《初发太原途中寄太原所思》诗:“高城已不见,况复城中人。

”⑥韦郎:《云溪友议》卷中《玉箫记》条载,唐韦皋游江夏,与玉箫女有情,别时留玉指环,约以少则五载,多则七载来娶,后八载不至,玉箫绝食而死。

⑦红萼:红花,女子自指。

⑧算空有:贺知章《咏柳》诗:“碧玉妆成一杩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李煜《乌夜啼》词:“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王安石《壬辰寒食》:“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此处化用以上句意。

并刀:并州为古九州之一,今属山西,所产刀剪以锋利出名,杜甫《戏题王宰画水山图歌》:“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松半江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亭怨慢》姜夔词作鉴赏
●长亭怨慢姜夔予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

桓大司马云: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此语予深爱之。

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

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

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日暮,望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

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

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

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

姜夔词作鉴赏姜夔二十三岁时,曾游安徽合肥,与此地的歌女姊妹二人相识,时日一长,往来酬唱,情投意合。

无奈客子行色匆匆,终有一别。

后来,作者屡次到合肥与二女相会,情意愈浓。

光宗绍熙二年,作者再次来到合肥,但不久就离去了,这首词大概作于离去之时,以寄托对二女的无尽眷念之情。

题序中所谓桓大司马指桓温。

而题序中所引昔年种柳以下六句,均出庾信《枯树赋》,按此词是惜别言情之作,而题序中只言柳树,一来合肥的街巷都种柳树,因此作者写的有关合肥的情词,多借柳树发感。

二来作者故意为之,以掩饰其孤寂之怀。

上半阕是咏柳。

开头说,春已深,柳絮吹尽,柳阴浓绿。

这正是合肥巷陌情况。

远浦二句点出行人乘船离去。

阅人数句又回到说柳。

长亭(古人送别之地)边,离人黯然销魂,而柳则无动于衷,依然青青如此。

暗用李长吉诗天若有情天亦老句意,以柳之无情反衬自己惜别的深情。

这半阕词用笔不即不离,写合肥,写离去,写惜别,而表面上却都是以柳贯串,借做衬托。

下半阕是写自己与情侣离别后的恋慕之情。

日暮三句写离开合肥后依
恋不舍。

唐欧阳詹在太原与一妓女相恋,别时有高城已不见,况复城中人之句。

望高城不见即用此事,正切合思念情侣之意。

韦郎二句用唐韦皋事。

韦皋游江夏,与女子玉箫有情,别时留玉指环,约定数年后来娶。

后来诺言成空,玉箫绝食而死(《云溪友议》卷中《玉箫记》条)。

这两句是说,当临别时,自己向情侣表示,不会象韦皋那样忘得玉环分付,自己必将重来的。

下边第一两句是情侣叮嘱之辞。

她还是不放心,要姜夔早早归来,否则怕红萼无人为主。

因为歌女社会地位低下,是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其情甚笃,其辞甚哀。

算空有二句以离愁难剪作结。

这半阕词写自己惜别之情,情侣属望之意,凄怆缠绵。

陈廷焯评此词云:哀怨无端,无中生有,海枯石烂之情。

(《词则。

大雅集》卷三)可谓的评。

姜夔少时学诗取法黄庭坚,后来弃去,自成一家,但是他将江西诗派作诗之艺术手法运用于词中生新瘦硬,自成一家。

男女相悦,伤离怨别,本是唐宋词中常见的内容,但是姜夔所作的情词则与众不同。

他屏除秾丽,着笔淡雅,不多写正面,而借物寄兴(如梅、柳),旁敲侧击,有迴环宕折之妙。

它不同于温、韦,不同于晏、欧,也不同于小山、淮海,这是极值得玩味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