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PPT课件:12-理血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治证病机]
产后血虚感寒 瘀血内阻胞宫 恶露不行,小腹冷痛
[治法] 化瘀为主,兼以养血温经止痛
[方药配伍]
产后多 虚多瘀
当归──补血活血,化瘀生新:君
(重用)
川芎──活血行气止痛 臣
桃仁──活血祛瘀
产后寒凝:炮姜──温经散寒止痛
黄酒──温通血脉以助药力

童便──益阴化瘀,引败血下行
炙甘草──和中缓急,调和诸药:使
[主治证病机]
十灰散
火热炽盛,气火上冲
损伤阳络,迫血妄行
呕血、咯血、衄血等上部出血 血色鲜红、舌红、脉数 (血热妄行)
[治法] 凉血止血为主,兼以清热泻火。
[方药配伍]
君:大蓟、小蓟 ──凉血止血、兼化瘀
荷叶、侧柏叶 臣 白茅根、茜根 助凉血止血
棕榈皮 ──收涩止血 栀子、大黄 ──泻热降火,导热引血下行
耗伤阴血
黄芩──合生地、阿胶共制术、附 温燥,以防伤阴动血
使:甘草 ──益气和中调药
温阳健脾 养血止血
[临床运用]
1、本方为温阳摄血法的代表方,主治阳虚失血 之证,以血色暗淡,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为辨。
2、出血量多,酌加三七末、白芨粉或云南白药 以止血;脾胃虚寒重,可加炮姜温中止血;脾气虚 甚,加黄芪、党参益气健脾以摄血;纳差便塘,加 大白术用量,阿胶改阿胶珠等。
[方药配伍]

吴茱萸 桂枝
温经散寒
温经止痛 温通血脉
血得温则行
川芎、当归、芍药---活血祛瘀,养血调经



丹皮---活血祛瘀,清退虚热

阿胶---滋阴润燥、养血止血

使活血而不致出血过多 制桂、萸

麦冬─养阴清热,合丹皮清血 之 温 燥

分虚热
瘀 养
人参、甘草---益气健脾,资生血之源

半夏、生姜─辛散开结,通降胃气而散结祛瘀
生地黄──凉血止血,养阴清热

臣 蒲黄 藕节
助凉血止血,并消瘀
血 止
滑石、竹叶、木通-- 清热利水通淋 引热下行 血
佐 山栀──清泄三焦火热,导热下行 从小便出
利 水
当归 ──养血和血,引血归经,合生

地可防苦寒、渗利耗伤阴血

使:甘草──缓急止淋痛,和中调药
本方实由导赤散 加小蓟、藕节、滑石、栀子、当归变化 而成。
桃核承气汤
[主治证病机]
血蓄下焦---少腹急结
太阳表邪 化热入里
瘀热互结 蓄于下焦
膀胱气化如常---小便自利
上扰神明---神志如狂 烦燥谵语
内传下焦血分 与血相互搏结 下焦蓄血证 热在血分---至夜发热
瘀热互结下焦---脉沉实而涩
[治法] 泻热破血下瘀
[方药配伍]难点:寒凉破瘀方中少佐辛温桂枝的意义
使活血祛瘀而不伤正。 (5) 常配补血药
补血以助行血。
(6) 瘀血留蓄成实,配泻下荡涤药--- 下瘀血法。
(7) 瘀血兼痰夹湿等宜配祛湿、化痰等。
3、应用注意事项:
(1) 逐瘀过猛之剂,易伤正气,不宜久服,中病 即止。 新瘀证急--宜汤剂
(2) 剂型选用 久瘀证缓--宜丸剂(蜜丸)
(3) 有出血倾向、月经过多、孕妇等慎用或忌用。
桃仁一两 生军五钱 芒硝二钱 炙甘草二钱 桂枝二钱 枳实三钱
翌日问之,知服后下黑血甚多,狂止,体亦不疲,且能啜粥, 见人羞避不出。乃书一善后之方与之,不复再诊。
[主治证病机]
血府逐瘀汤
血瘀气滞──胸痛日久,痛有定处 阻
滞 清阳郁遏不升──头痛
瘀 阻
气 机
肝失条达──急躁易怒
胸 中
瘀 久
瘀热内扰
内热烦闷,入暮发热 心悸怔忡,失眠多梦
用,治疗血瘀和出血病证的方剂,统称理血剂。
2、适应证、治法及分类: 血瘀 ---活血祛瘀
血行逆乱 出血 ---止血
二、方剂
第一节 活血祛瘀
1、适应证---各种血瘀证。
2、组方配伍---以活血祛瘀药为主组方
(1) 寒凝血瘀宜配温经祛寒药--- 使血得温则行。 (2) 瘀热互结宜配清热凉血药,以清瘀热。 (3) 气虚致血瘀宜配补气药-使气旺以促血行。 - (4) 常配理气药--- 使气行则血行。
下部出血--宜配升提气血之品(升麻、荆芥) 一般不宜用沉降药
(7)根据出血的轻重缓急而治有侧重 ①急性大出血---急则治其标,以止血为主。 ②慢性小量出血---缓则治其本,重在治其出血之因。 ③大出血,气随血脱---止血与救脱并重。
止血要法: “先止血,次消瘀,继宁血,终补血。” ---《血证论》
生地 配赤芍凉血清热,以清瘀热
柴胡──疏肝解郁 枳壳──行气宽胸 使气行则血行
桔梗──开宣肺气
使:甘草--调和诸药
活血祛瘀 行气止痛
王清任活血化瘀五大名方的区别运用:
血头面部瘀:头痛头晕、耳聋、脱发、面部黑斑 ---通窍活血汤
胸胁部瘀血:胸痛、胁痛、心悸、失眠多梦 ---血府逐瘀汤
膈下、脘腹部瘀血:胁下、脘腹疼痛不移,或有痞块 ---膈下逐瘀汤
3、使用注意
(1)用散剂宜事先制备,以去火毒。
(2)只宜暂用,不宜久服,血止后当图本论治。
(3)虚寒性出血忌服。
[主治证病机]
小蓟饮子
热结下焦 损伤阴络──尿中带血(尿血)

(膀胱) 气化失司──小便频数、赤涩热痛 淋
[治法] 凉血止血,利水通淋。
[方药配伍]
君:小蓟──清热凉血止血,并利水通淋
伍 (4)瘀阻经脉,血不循经,宜配活血化瘀药
---行血止血。
(5)常配活血祛瘀之品,以防血止留瘀。
①止血过急,尤其是过用收涩止血,每易留瘀; 原因 ②出血常伴瘀血--血液离经溢于脉外,即为瘀血;
③瘀血内阻,新血难以归经,又可能引起或加重 出血。
(6)根据出血部位配伍
上部出血--宜配降气引血下行之品(牛膝、大黄) 忌用升提药
少腹部、冲任脉寒凝血瘀:少腹积块,或疼痛、或胀满, 或痛经、或漏下 ---少腹逐瘀汤
躯干、四肢经络瘀血:肩、臂、腰、腿疼痛经久不愈 ---身痛逐瘀汤
[主治证病机]
补阳还五汤
元 气
行血无力
半身脉络 瘀阻
筋脉肌肉 半身不遂 失养
语言謇涩
中风 (气虚络瘀)
舌暗黯淡

固摄无力

口角流诞
苔白
小便频数 脉缓无力
[运用]
1、本方是治气虚血瘀所致中风的常用方,运用时以半 身不遂,口眼
2、用法 ①黄芪用量宜重。一般可从30~60g开始,效果不明显时, 逐渐增加剂量,大剂量可用120g。(气虚为本) ②活血祛瘀药用量宜轻,常用5~6g,瘀重可酌情加大。 ③宜久服缓治,且愈后继续服。 3、使用注意 ①出血性中风急性期忌用。 ②如阴虚阳亢,痰热内阻所致之中风亦忌用。
以止上部出血
佐 丹皮 ──合大黄凉血祛瘀,使凉血止 血而不留瘀
凉血 止血
藕汁、萝卜汁、京墨 ──助清热止血之力
以凉血、清降、
止血寓清热凉血 标本兼治
止血、化瘀组方
止血中佐以化瘀止血不留瘀
[临床运用]
1、本方为治血热妄行所致上部出血,以血色鲜红, 舌红苔黄,脉数为辨。
2、若气火较盛而血热重,可改散为汤,以增强清热 凉血之力,或加生地凉血滋阴;或加牛膝、代赭石降气引 血下行。
3、使用注意:表证未解,当先解表;孕妇忌用。
[病案]
发狂《经方实验录》:师曰 住毛家弄鸿兴里门人沈石顽之妹, 年未二十,体颇羸弱。一日出外市物,骤受惊吓,归即发狂, 逢人乱殴,力大无穷。石顽亦被击伤腰部,因不能起。数日 后,乃邀余诊。病已七八日矣,狂仍如故。石顽扶伤出见。 问之,方知病者经事二月未行。遂乘睡入室诊察,脉沉紧, 少腹似胀。因出谓石顽曰:此蓄血证也,下之可愈。遂疏桃 核承气汤与之。
遗尿失禁
[治法] 补气活血通络
[方药配伍] 难点:活血祛瘀方剂为何重用黄芪补气 为君?
君:生黄芪--大补元气 使气旺以促血行(补气以行血)
(重用四两)

臣:当归尾--- 活血通络而不伤血


川芎、赤芍


活血祛瘀

桃仁、红花

佐使:地龙──通经活络,引诸药直达络中
配伍特点:大量补气药与少量活血药相配,使气旺则血 行,且活血又不伤正
[主治证病机]
黄土汤
脾不统血 出血--便血或吐血、衄血
脾 阳
血溢脉外
崩漏血色暗淡

四肢不温
足 健运失职
面色萎黄
生化乏源 阳虚血少 舌淡苔白
脉沉细无力
阳虚失血
[治法] 温阳健脾,养血止血。
[方药配伍]
君:灶心黄土 ──温中收敛止血
臣:附子、白术 ──温阳健脾以统血 滋补而不
生地 滋阴养血止血 腻滞碍脾 刚柔 佐 阿胶 配白术、附子 温燥而不 相济
使:甘草---调和诸药
配伍特点:①温清消补并用,但以温经补养为主 ②大队温补药与少量寒凉药相配,使温而不 燥,刚柔相济以成温通、温养之剂
附方:温经汤 组成:当归、川芎、肉桂、莪术
(《妇人良方》)
丹皮、人参、牛膝、甘草
功用:温经补虚,化瘀止痛
主治:血海虚寒,血气凝滞
月经不调、脐腹作痛、脉沉紧
生化汤
唇暗或两目 暗黑、舌黯 红,或有瘀 斑,脉涩或

弦紧

干呕呃逆,日久不止
瘀热犯胃
饮水即呛
[治法] 活血化瘀为主,兼以行气宽胸以止痛。
[方药配伍]
君:桃仁、红花──破血化瘀止痛 臣:川芎、赤芍──助活血化瘀
牛膝──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并引瘀血下行
活血祛瘀 并引
瘀血下行
佐:当归-养血活血 滋阴养血 使祛瘀而不伤阴血
[目的要求]
第十二章 理血剂
1、熟悉:理血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各类方剂 的组方配伍规律及使用注意。
2、掌握: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复 元活血汤、温经汤、桂枝茯苓丸、黄土汤。
3、熟悉:生化汤、十灰散、小蓟饮子、槐花散。
4、了解:失笑散、鳖甲煎丸、咳血方。
[教学内容]
一、概述 1、概念:凡以理血药为主组成,具有活血祛瘀或止血作
[临床运用]
1、宜用丸剂,取“丸者,缓也” ,以缓消癥块。治 胞宫癥块(如子宫肌瘤)亦宜丸剂。如属急瘀(如子宫内膜异 位所致的痛经、宫外孕所致的腹痛),可用汤剂,取“汤者, 荡也” 。
2、宜小剂量久服,使渐消缓散而不伤胎、伤正。 3、如瘀滞较重,可加丹参、益母草、川芎等以活血散 瘀;疼痛甚者,可加玄胡、乳香、没药等化瘀止痛;兼气 滞,可加香附、乌药以理气行滞等;下血多者,可加茜草 根、蒲黄炭活血止血。
经脉不畅──腹痛拒按
[治法] 活血化瘀,缓消癥块。
[方药配伍]
君: 桂枝 ──温通血脉,以行瘀滞
“血得温则行”
治胎漏下血
臣: 桃仁 ──活血祛瘀,散结消癥
丹皮 散血行瘀,并清瘀热 佐 芍药
活血化瘀 缓消癥块
茯苓──渗湿健脾,祛湿化痰以助消癥
佐使: 白蜜 ──缓和诸药破泄之力 使之渐消缓散
行血以止血 通因通用
化瘀生新 温经止痛
[运用]
使用注意:本方为妇女产后常用方剂,因其功用以 化瘀为主,兼能养血温经,故宜用于产后瘀阻而兼血虚 有寒者。若产后无瘀血阻滞,或属血热有瘀者均不宜用。
[主治证病机]
桂枝茯苓丸
素有癥块 瘀阻胞宫 后又妊娠
血不归经──妊娠下血不止 血色紫黑晦暗
血不养胎──胎动不安
舌质紫暗 或有瘀点 脉沉涩
第二节 止血
1、适应证---各种出血证。
2、组方配伍---以止血药为主组方。
根 据“ 出见
(1)热伤血络,迫血妄行,宜配清热泻火凉血药 ---凉血止血。
(2)阳虚气弱,不能摄血,宜配温阳益气药
血血 原休
---温阳益气摄血。
因 配
止 血 ”
(3)冲任虚损,阴血失守,宜配补养冲任药 ---固冲(任)摄血。
配伍特点:止血之中寓有化瘀,使血止而不留瘀; 清利之中寓以养阴,苦寒渗利又不伤阴血。
[临床运用]
1、本方为治热膀胱所致血淋、尿血的常用方,常用 于现代医学中的急性泌尿系感染、尿路结石所致的出血, 以尿中带血,小便赤热痛,舌红,脉数为辨。
2、热重而小便淋痛明显,加车前子、琥珀末以清热 通淋,化瘀止痛;砂淋所致出血,加金钱草、海金沙、鸡 内金等以利水通淋,化石排石。
桃仁---活血破瘀 君 大黄---下瘀泻热 瘀热并治
桂枝---通行血脉以助
Fra Baidu bibliotek

桃仁活血祛瘀
芒硝---泻热软坚散结
以助大黄下瘀泻热
逐瘀泻热
佐使:炙甘草---护胃安中,并缓和
硝、黄之峻烈
[临床运用]
1、本方为治瘀热互结,蓄于下焦之常用方,以少腹急 结,小便自利,脉沉实或涩为辨证要点。
2、兼气滞而少腹胀痛者,可加香附、乌药、川楝子、 玄胡索理气止痛;瘀血留蓄下焦所致的妇女痛经、闭经及 产后恶露不下,可用本方攻下瘀血,或合四物汤养血调血; 治跌打损伤,瘀血留蓄腹中,加当归尾、红花、苏木、地 鳖虫、田七末活血祛瘀止痛;瘀热发狂,可加朱砂、生铁 落、金礞石、黄芩等清热坠痰,镇心安神;气火旺盛,血 郁于上之头痛、面赤、吐血、衄血,加牛膝,以釜底抽薪, 导热引血下行。
温经汤
[主治证病机]
冲任虚寒 瘀血阻滞
冲任虚寒 血凝气滞
月经后期、闭经、痛经 少腹里急、或腹满,经 血有块、或久不受孕
虚、寒
冲任不固,经血失守 瘀血阻滞,血不归经
月经先期量多 或逾期不止 或崩中漏下
瘀、热 兼夹
阴血不足 入暮发热、手心
烦热、唇口干燥 虚热内生
[治法] 温经散寒,祛瘀养血,佐以清虚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