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
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
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生和发展涉及到多种因素。
以下是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1.心肌损伤心肌损伤是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基础。
心肌损伤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缺血、缺氧、炎症、代谢异常等。
心肌损伤会导致心肌细胞功能障碍,进而引起心肌收缩力下降和心脏泵血功能减弱。
2.神经内分泌激活心力衰竭时,神经内分泌系统会被激活,包括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等。
这些系统的激活会导致神经内分泌因子的释放,如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Ⅱ等,进一步促进心肌损伤和心脏泵血功能减弱。
3.心脏重塑心脏重塑是心力衰竭的重要特征之一。
在心力衰竭的发展过程中,心脏的形态和结构会发生改变,如心肌细胞肥大、纤维化等。
这些改变会导致心脏的泵血功能进一步减弱,并加速心力衰竭的进展。
4.心肌细胞凋亡和坏死心肌细胞凋亡和坏死是心力衰竭过程中的重要事件。
在心力衰竭的发展过程中,心肌细胞会经历凋亡和坏死等细胞死亡过程,导致心肌细胞数量的减少和心脏功能的下降。
5.心室重塑心室重塑是心力衰竭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在心力衰竭的发展过程中,心室的结构和形态会发生改变,如心室壁增厚、心室腔扩大等。
这些改变会导致心室泵血功能的减弱和心脏泵血量的减少。
6.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在心力衰竭患者中很常见,可以进一步加重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
心律失常可以是窦性的,也可以是异位性的,如房颤、室颤等。
心律失常会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减弱和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加重心力衰竭的症状。
7.炎症反应炎症反应在心力衰竭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炎症反应会导致心肌细胞的损伤和凋亡,促进心脏重塑和心力衰竭的进展。
此外,炎症反应还会促进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等过程,进一步加剧心力衰竭的症状。
8.氧化应激氧化应激是指体内氧化与抗氧化作用失衡,导致自由基大量积累,对细胞和组织造成损伤的过程。
在心力衰竭的发展过程中,氧化应激会导致心肌细胞的损伤和凋亡,促进心脏重塑和心力衰竭的进展。
心衰 PPT课件
心衰
第三节 发病机制
Mechanisms of Heart Failure
心肌正常舒缩必备条件
1. 收缩蛋白与调节蛋白性能正常; 2. 能量代谢正常; 3. 钙离子运转正常。
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
心肌收缩性减弱 心肌舒张功能异常 心脏各部舒缩活动不协调
能谢 量异
生成障碍
缺血缺氧
肺循环充血
二 、肺水肿(紫绀、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嗽、 咳无色或粉红色泡沫样痰。)
-------急性左心衰最严重的表现 (如:大面积急性左心梗死、严重心律紊乱)
机制
毛细血管静脉压升高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体循环淤血
1. 静脉淤血和静脉压升高 水钠潴留、血容量扩大; 右房压升高,静脉回流受阻。
心脏过重负荷 肥大心肌内以V3型ATP酶为主 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ATP酶活性↓
心肌收缩力↓ 心力衰竭
3、心肌肥大的不平衡生长
冠脉血液供应相对或绝对不足; 线粒体数目相对减少,ATP生成不足; 肌球蛋白ATP酶活性降低,ATP利用障碍; 交感神经支配和儿茶酚胺相对减少。
FF
Rபைடு நூலகம்AS+ ADH
Ald
淤血 血管 压
回流 障碍
pro
钠水潴留 水肿
组织间液
心性水肿发生机制
心输出量不足
1. 皮肤苍白、发绀; 2. 疲乏无力、失眠、嗜睡; 3. 尿量减少; 4. 动脉血压改变: 急性心衰—下降、心源性休克; 慢性心衰—可维持正常。
其它影响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心肌收缩性】 心肌受到有效刺激后产生张力和缩短的能力。
1.心肌细胞损伤、死亡
严重缺血(梗死面积>左室面积23%)肌节大量坏死 心肌炎、心肌病 弥漫性肌节坏死、纤维化
55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收缩力下降
心肌收缩功能降低 心肌舒张功能障碍 心脏各部舒缩活动不协调
一、正常心肌舒缩的分子基础
收缩蛋白
肌球蛋白 肌动蛋白
调节蛋白
向肌球蛋白 肌钙蛋白
心肌兴奋收缩耦联 (Ca2+、ATP)
心肌的舒张
心肌舒缩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肌球蛋白
向肌球蛋白
肌钙蛋白
肌动 蛋白
收缩的过程
(一)心肌收缩功能降低
(1)肌浆网Ca2+转运功能障碍
➢ 肌浆网Ca2+ATP酶含量或活性降低, 使肌浆网摄取和储存Ca2+减少
Ca2+ 钙释放蛋白 肌浆网
Ca2+ATP酶
(2)细胞外Ca2+内流障碍
主要见于伴有严重心肌肥大或酸中毒 及高钾血症的心衰
可能机制是: 肥大心肌NE含量及肌膜β受体密度相 对减少 酸中毒降低膜β受体对NE的敏感性 高钾血症时,K+可竞争性阻止Ca2+内流
(3)肌钙蛋白与Ca2+结合障碍
- 心肌兴奋时, 胞浆内Ca2+浓度不足 - Ca2+与肌钙蛋白结合活性下降
见于酸中毒 酸中毒时,H+与Ca2+竞争肌钙蛋
白的结合位置,故发生肌钙蛋白与 Ca2+结合障碍。
心肌缺血缺氧:如缺血性心肌病、休克 氧利用障碍:心肌过度肥大 维生素B1缺乏:ATP产生不足
(2)能量储备减少
肌酸+ATP 磷酸肌酸激酶 磷酸肌酸 ATP减少 磷酸肌酸激酶同工型发生转换 磷酸肌酸
(3)能量利用障碍
化学能
机械能
心肌过度肥大时其肌球 蛋白头部Ca2+-Mg2+ATP酶活 性降低,原因是ATP酶肽链 结构发生变异。
病理生理学ppt课件-第十章--心力衰竭
第一节 概 述
5.其他
过度劳累、情绪激动、严重创伤、大出血、慢性贫血、 输血输液过多过快等,均可诱发心力衰竭。
第一节 概 述
四、心力衰竭的分类和临床分期
(一)按心力衰竭发生的速度分类
急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
(二)按心力衰竭病情严重程度分类
轻度心力衰竭 ;中度心力衰竭 ;重度心力衰竭
(三)按心力衰竭发生的部位分类
第一节 概 述
1.全身感染
感染诱发心力衰竭的机制是:
①感染引起发热时交感神经兴奋,代谢率增高,心率加快,心肌 耗氧量增加,心脏负荷加重; ②感染所产生的内、外毒素可直接损害心肌; ③心率加快,既增加心肌耗氧量,又使心脏舒张期缩短,冠脉血 流量减少,导致心肌供血供氧不足,因此削弱心脏的代偿功能;
第一节 概 述
第一节 概 述
2.酸碱失平衡和电解质代谢紊乱
(2)高钾血症
酸中毒并发血钾升高可抑制心肌动作电位复极化2期Ca2+内流,使 心肌收缩力降低;高钾血症还可引起心肌传导性降低并导致单向阻 滞和传导缓慢,因而易形成兴奋折返,造成心律失常,促使心衰发 生。
第一节 概 述
3.心律失常
• 心律失常尤其是快速型心律失常,由于心肌耗氧量增 加,心脏舒张期缩短,心室充盈不足,心排出量减少 ;同时,冠脉灌注不足,心肌缺血,会导致或诱发心 力衰竭。
1.全身感染
感染诱发心力衰竭的机制是:
④呼吸道感染,造成缺氧,引起心肌结构损伤和代谢障碍, 使气管、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使气道阻力增加,引起呼 吸困难,肺循环阻力增加,右心室后负荷加重。同时,造成 肺通气和/或肺换气功能障碍,肺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引起心 肌舒缩功能障碍。
第一节 概 述
2.酸碱失平衡和电解质代谢紊乱
心力衰竭
右心衰
全心衰
病理学
2.按心力衰竭发生的速度分类 ⑴急性心力衰竭:常见于大面积心肌梗死, 严重心肌炎
⑵慢性心力衰竭:常见于心瓣膜病、高心病、 肺动脉高压等。
充血性心力衰竭:当心力衰竭呈慢性经过, 并伴有血容量和组织间液增多及静脉系统 严重淤血时称之。
病理学
3.按心力衰竭时心输出量的高低分类 ⑴低输出量性心力衰竭 ⑵高输出量性心力衰竭
病因:急性左心室心肌梗死和严重的心律紊乱患者
机制:毛细血管压急剧升高和缺氧导致的 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加大。
病理学
2.体循环淤血
⑴静脉淤血、静脉压升高
⑵水肿
⑶肝肿大、压痛和肝功能异常
病理学
⑴静脉淤血、静脉压升高
机制:右心衰竭,静脉回流障碍,加之水钠潴留,
体循环静脉系统有大量血液淤积
临床表现:颈静脉怒张、臂肺循环时间延长
病理学
2.心脏负荷过重 ⑴压力负荷过重
压力
瓣膜口径 左心
左心 右心
⑵容量负荷过重
右心
病理学
(二)心力衰竭的诱因
1.感染
冠脉缺血 最常见的诱因 舒张期 发热—心率加快— 心室充盈不足 心肌耗氧增加 内毒素直接损伤心肌
2.心律失常 :造成心输出量下降,耗氧量增加 3.其它诱因:凡是加重心脏负荷,酸碱平衡及电解
病理学
1)劳力性呼吸困难
概念:指病人因进行体力活动而发生的呼吸困难
休息后症状可减轻或消失。
机制:①体力活动时机体需氧 ,供需矛盾,CO2潴留 刺激呼吸中枢。 ②体力活动时心率,舒张期 ,冠脉灌注不足, 左心室充盈减少加重肺淤血。 ③体力活动时,回心血量增多,肺淤血加重, 肺顺应性降低,通气做功增大,病人感到呼吸困难。
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解析
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解析病理生理机制解析:心力衰竭引言: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其病理生理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异常变化。
本文旨在分析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并从不同角度探讨其发展过程。
一、受损心肌功能心力衰竭最主要的原因是心肌收缩功能下降。
正常情况下,心肌受到神经系统和体液调节作用而产生有效收缩。
但在心力衰竭中,多种因素导致了这一过程的障碍。
1.1 心肌细胞损伤与凋亡长期存在的高血压、冠心病、细胞凋亡等因素可导致心肌细胞损伤,从而减少有效收缩单元数量。
此外,各种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α)也可诱导心肌细胞凋亡并加剧功能下降。
1.2 心肌组织纤维化慢性高血压、冠心病等引起的炎症反应和细胞损伤可促进心肌组织纤维化。
纤维化会导致心肌僵硬,减少收缩力和充盈容量,并增加心室舒张末期压力。
1.3 能量代谢障碍慢性高血压、冠心病等情况下,供氧不足引起的线粒体功能异常将直接影响心肌收缩力。
此外,肾上腺素能神经兴奋过度也会加速心肌代谢,消耗大量能源导致能量供应不足。
二、容量负荷过重除了受损的心肌功能外,容量负荷过重也是心力衰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2.1 血液滞留与内皮功能紊乱在慢性高血压或其他原因导致外周动脉阻力增加时,左室需要更大的力度来推动血液流出。
随着时间推移,这种额外负荷会使得左室壁增厚,并进一步损伤心肌。
此外,内皮功能异常也会促进血管收缩和液体滞留。
2.2 体液潴留与肾脏功能下降心力衰竭患者常伴有肾脏功能损害,造成钠、水潴留和体液过多。
这种情况下,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增加,导致心室壁张力过高,不利于血液回流。
三、神经内分泌系统失调心脏是内分泌系统的一部分,在心力衰竭中它的正常功能受到了破坏。
3.1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化在心力衰竭中,由于低灌注或其他因素刺激,RAAS系统被激活。
肾素释放增加,进而导致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增多。
该物质收缩外周动脉,促使对洋地黄类药物敏感性增强,并刺激醛固酮分泌。
心力衰竭(hy2010)
代偿机制
心肌肥大的2 心肌肥大的2种形式
向心性肥大
压力负荷过大所致 室壁增厚明显
离心性肥大
容量负荷过大所致 室腔扩大明显
代偿机制
心肌肥大的代偿意义
每 搏 功
SW4 SW3 SW2 SW1
①心肌总收缩力↑ 心肌总收缩力↑
发病机制
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
1.心肌收缩力减弱(主要机制) 1.心肌收缩力减弱(主要机制) 心肌收缩力减弱
心肌细胞收缩蛋白& 心肌细胞收缩蛋白&调节蛋白 的量及性能正常 ATP的生成及利用正常 ATP的生成及利用正常 心肌的兴奋心肌的兴奋-收缩耦联正常 任 一 环 节 异 常 心 肌 收 缩 力 减 弱
发病机制
兴奋-收缩耦联 兴奋-
excitation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ECC coupling,
心肌细胞兴奋去极化 胞浆内Ca 2+从10 -7 上升到10-5 mol/L Ca 2+ 与肌钙蛋白结合,使其构型改变 肌钙蛋白从肌纤蛋白移开 肌纤蛋白作用点暴露,与肌凝蛋白头部接触,形成横桥 同时Ca2+ 激活肌凝蛋白头部ATP酶,水解ATP供能 肌凝蛋白头部偏转,细肌丝向肌节中央滑行 肌节缩短,心肌收缩
概述
基本知识
心功能不全( 心功能不全(Cardiac insufficiency ) 包括心脏泵血功能下降但处于完全代偿直至失 代偿的整个过程。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患者出现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属于心功能不全 的失代偿阶段。 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心力衰竭呈慢性经过时,由于钠水潴留和血容 量增加,发生静脉淤血、组织水肿及心腔扩大。
心力衰竭病理生理机制
心力衰竭病理生理机制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其病理生理机制涉及到多个方面。
以下是心力衰竭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1.心肌细胞凋亡和坏死心肌细胞是心脏的基本功能单元,当心脏负荷过重、缺血或缺氧等情况发生时,心肌细胞会发生凋亡和坏死。
这些细胞的死亡会导致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下降,进而引发心力衰竭。
2.神经内分泌激活与心室重塑心力衰竭时,神经内分泌系统会被激活,包括交感神经、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等。
这些系统的激活会导致心脏重塑,进一步加剧心力衰竭。
神经内分泌激活和心室重塑在心力衰竭的进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3.心室舒张功能不全心室舒张功能不全是指心脏在舒张期不能有效地充盈血液,导致血液循环不足。
这种情况通常与心肌细胞凋亡和坏死、心脏纤维化和心室壁僵硬有关。
4.心室收缩功能不全心室收缩功能不全是指心脏在收缩期不能有效地泵血,导致血压下降和血液循环障碍。
这种情况通常与心肌细胞凋亡和坏死、心室壁厚度和硬度改变以及心脏节律异常有关。
5.血管功能障碍血管功能障碍是心力衰竭的一个重要因素。
血管收缩、舒张功能异常和动脉粥样硬化等病变会导致心脏供血不足,加重心力衰竭。
6.心室重构与心功能恶化心力衰竭时,心室会发生重构,心脏形态和结构发生变化,导致心脏功能进一步恶化。
心室重构涉及到心肌细胞凋亡和坏死、纤维化和脂肪浸润等过程。
7.心肌细胞代谢障碍心力衰竭时,心肌细胞的代谢会发生障碍,导致能量生成不足和代谢废物积累。
这些代谢障碍会进一步损害心肌细胞的功能,加速心力衰竭的进展。
8.心室负荷过重与心肌细胞超负荷当心脏承受的负荷过重时,心肌细胞会处于超负荷状态,导致细胞损伤和功能障碍。
这种情况通常与高血压、主动脉狭窄和心脏瓣膜疾病等有关。
9.内皮细胞损伤与炎症反应心力衰竭时,内皮细胞会受到损伤,导致血管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
这些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会进一步损害心脏的功能,参与心力衰竭的进展。
10.氧化应激与细胞凋亡心力衰竭时,心肌细胞会受到氧化应激的损害,导致细胞凋亡和坏死。
心力衰竭发生的机制PPT.
一、 Cause
1.原发性心肌舒缩功能障碍 心肌病变,心肌缺血缺氧 维生素B1缺乏
2.心脏负荷过度 压力负荷过度 容量负荷过度
二、Precipitating factors
加重心脏负荷(耗氧)或加重心肌损 害的因素
1.感染 2.酸碱、电解质紊乱 3.心律失常 4.妊娠分娩
Section 2 Classification of ~
心力衰竭发生的机制
What is meaning of the hospital sign
Logo symbol
心力衰竭的概念
(Concept of heart failure)
心脏的收缩和 (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
心输出量 绝对或相对下降
不能满足 机体代谢需要
1.关键:心肌舒缩功能障碍
(1)原发性~:心肌衰竭(myocardial failure)
衰竭心肌:负性力-频率关系/β-R blocker, digitalis
B A
(二)心脏紧张源性扩张:Increased preload
收缩力
Frank-Starling定律
1.7 2.1 2.2 2.7 m 正常状态下
肌节初长
(三)心肌收缩性增强? 部分心肌坏死;正常心肌收缩性增强
(四)心室重塑(ventricular remodeling)
一、神经体液调节机制的激活
1.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激活 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
2.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 钠水潴留、回心血量增加
3.其他:ANP,NO,TNF,endothelin
二、心脏代偿
*心率加快(<160/min) *心脏紧张源性扩张 *心肌收缩性增强? *心室重塑
急性心力衰竭的西医病因以及发病机制
急性心力衰竭的西医病因以及发病机制
1.心脏容量负荷突然加重急性心肌梗死或感染性心内膜炎弓|起的瓣膜穿孔、腱索断裂所致的急性瓣膜性反流,室间隔破裂穿孔和主动脉瘤破裂使心室容量负荷突然剧增,以及输液、输血过多或过快等。
2.急性心室舒张功能受限如大量心包积液或积血所致的急性心包填塞,快速的异位心律。
3.急性弥漫性心肌损害如急性心肌炎、广泛性前壁心肌梗死等。
4.急性机械性阻塞如严重的瓣膜狭窄、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心房内球瓣样血栓或黏液瘤嵌顿等。
5.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快速性心房颤动、心室暂停、显著的心动过缓等。
主要的病理生理基础为心脏收缩力突然严重减弱,心排血量急剧减少,或左室瓣膜性急性反流,左室舒张末压急剧迅速升高,肺静脉回流受阻,肺静脉压快速升高,肺毛细血管压随之升高,使血管内液体渗入到肺间质和肺泡内,形成急性肺水肿。
心力衰竭及发生机制
1.感染
代谢率 发热 感染 毒素
2. 心律失常
心脏负荷 心肌耗氧量
心率
抑制心肌舒缩功能
肺血管阻力
右心衰
心排出量下降 心肌耗氧量增加 冠脉流量下降
15
200
19.3.24
3.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
2+竞争细 与 Ca H+、K+ 胞膜上的通道 与Ca2+竞争肌钙蛋白 H+
抑制心肌 收缩功能
高 K+
3.失代偿:心率过快是心衰加重的标志之一
25
19.3.24
心衰时机体的代偿反应
(二)、心脏扩张
1. 心脏扩张,增加前负荷 2. 心肌收缩性增强 收缩力 Frank-Starling定律 肌节初长
19.3.24
204
1.7
2.1 2.2
26
2.7 m
正常状态下
心衰时机体的代偿反应 204
(二)、心脏扩张
(三)、组织利用氧能力增强;
(四)、红细胞增多。
34
19.3.24
心力衰竭时 机体的代偿模式图
35 19.3.24
心力衰竭
机体代偿
心肌舒缩功能降低
HR X SV = CO
组织缺血缺氧
CO
心
HR
心脏扩张收缩力
每 脏 心肌肥大舒缩功能 搏 输 供血供氧 心 血容量 有效循环血量 出 血液重新分配心血供 量
201
18 19.3.24
二 按心衰时CO的高低分
202
低CO性心衰:静息状态下CO即低 于正常水平,心衰时更低。
见于:冠心病、高血压、心瓣膜病等。
高CO性心衰: 心衰前即CO高于正 常水平;心衰时,CO相对下降,但 仍稍高于或接近正常水平。
心力衰竭
4、心室顺应性降低。
原因如:心肌肥大引起室壁增厚、心肌炎。
三、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
(三)心脏各部分舒缩活动不协调
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可使心脏各部舒缩活 动的协调性遭到破坏,导致心输出量下降。
四、心力衰竭时机体的代偿反应
(一)心脏的代偿反应
1、心率加快 2、心脏扩张
紧张源性扩张(代偿):心脏扩张,
二、心力衰竭的病因、诱因与分类
(三)分类 4、按心力衰竭的发病部位分 1)左心衰竭 见于冠心病、高血压病、 二尖瓣关闭不全等 2)右心衰竭 见于二尖瓣狭窄、某些 先天性心脏病 3)全心衰竭 5、按心肌收缩与舒张功能的障碍分 收缩功能不全性、舒张功能不全性心力 衰竭
三、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
(一)心肌的收缩性减弱
五、心力衰竭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基础
(三)心输出量不足
1、皮肤苍白或发绀 2、疲乏无力、失眠、嗜睡 3、尿量减少 4、心源性休克
六、防治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基础
(一)防治病因、消除诱因 (二)改善心脏舒缩功能 (三)调整心脏前、后负荷 降低心脏的后负荷,调整心脏前负荷。 (四)控制水肿
1、心肌收缩相关蛋白质破坏 1)心肌细胞坏死。心肌受到各种严重的损伤 性因素作用后,心肌细胞发生坏死。 2)心肌细胞凋亡。心力衰竭发生、发展过程 中出现的一些病理因素,如氧化应激、负荷过重、 细胞因子、钙稳态失衡及线粒体功能失常等,都可 诱导心肌细胞凋亡。
三、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
(一)心肌的收缩性减弱
三、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
(一)心肌的收缩性减弱
3、心肌兴奋-收缩耦联障碍
2)胞外Ca2+内流障碍
膜电压依赖性钙通道
钙通道内流
Ca2+内流 钠钙交换体 受体操作性钙通道β受体
心力衰竭发生的机制(1)只是分享
肥大心肌 安静
多开放
3.心室扩张
• 机制: 心肌减少 肌丝重排 室壁应力增大,胶原降解
Myocardial sectionshowing myocyte hypertrophy and widening of interstitial spaces due to depostion of collagen, inflammatory cells and amyloid. Trichrome stain, 140x
交感↑ ②容量感受器: 心力衰竭→心房淤血→容量感受器↑→交感神经↑
③化学感受器:缺氧→心率↑
2.心率加快的意义
动员迅速,见效快,贯穿始终; 一定程度加快,可以增加CO
代偿作用局限: 过快(>180次/分)增加心肌耗氧 缩短心脏舒张期,心脏充盈不足、冠脉血流量减少
衰竭心肌:负性力-频率关系/β-R blocker, digitalis
Ventricular remodeling
• 在基因调控下,心脏的结构、代谢和功能的模式 改建过程
心肌细胞 + 非心肌细胞 + 细生
胶原增生
concentric hypertrophy
eccentric hypertrophy
向心性肥大:压力负荷增大,心室半径未增 离心性肥大:容量负荷增大,心室半径增加
心肌肥大的意义:
作用缓慢、持久 心肌总收缩力增强,有利于维持心输出量 向心性肥大的代偿能力强于离心性肥大
肥大心肌的生长具有不平衡性,超过某种限度时,则 发生由代偿向衰竭的转化。
表型改变和胶原增生
• 胎儿型基因被激活:ANF基因
-MHC
-MHC
• Ang-Ⅱ等 间质细胞,I, Ⅲ型胶原产生↑、 降解↓;I(粗)/Ⅲ(细)型胶原比早 期↓,晚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核增大
中期:肌丝不成比例增加,肌节不规则叠加、肌原
纤维排列紊乱; 细胞骨架中的微管密度增大并平行于肌原纤
维排列,使心肌细胞内肌丝滑行的阻力增大,
细胞的缩短速率减慢(-45%)
晚期:肌原纤维减少;
部分心肌细胞萎缩;
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比例失衡; 心肌细胞之间发生侧向移动与错位
3、心室扩张 机制: 心肌细胞数减少;
活(如α -MHC),导致同工型转换;
12~24小时,无同工型转换的固有基因上调 24小时后,心肌细胞内蛋白质及RNA总量增加, (如肌球蛋白轻链-2、α 心肌肌动蛋白); 细胞体积开始增大。
牵拉和血管紧张素Ⅱ所引起的心肌细胞肥大性反应的比较
肥大性反应 牵拉 AngⅡ
蛋白质合成
蛋白质含量 DNA合成 即刻早期基因表达(c-fos等) 胎儿型基因表达(ANF等)
②心腔半径增大使收缩期室壁应力增加,导致心
肌耗氧量增大;
③舒张末压升高和心肌静息张力增大,增加了心 脏舒张期血液灌注阻力,可致心内膜下心肌缺血。
(2) 心肌收缩能力增强,通过等长调节使 搏出量增加
SNS EP、NE
胞浆cAMP PKA 钙通道蛋白磷酸化 [Ca2+]i 升高速率和幅度
-R
急性期,可维持心输出量和血流动力学稳态
受体
蛋白激酶(PKC) 刺激生长因子释放 激活应力感受器
细胞骨架
③即刻早期反应基因(immediate early gene)激活:
30分钟内作为原癌基因的即刻早期基因(如c6~12小时,胎儿期表达的基因重新激活(如β
fos,c-myc,c-jun,egr1及c-ras)激活;
-MHC),而相应的成年心脏表达的一些基因部分失
(3)非心肌细胞增生及细胞外基质改建
非心肌细胞(占细胞总数的2/3 ): 成纤维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 细胞外基质(ECM):
结构糖蛋白、蛋白多糖和糖胺聚糖
最主要的是纤维状的I型和Ⅲ型胶原
哈尔滨治疗心衰多少钱:
多潜能间质成纤维细胞
机械负荷
心脏成纤维细胞
化学信号
肌细胞保留有复制分裂的能力。
哈尔滨治疗心衰正规医院:
(二)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 1、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增强及血浆儿茶酚胺 浓度升高 机制:
抑制性传人信号减弱和兴奋性传人信号增强
压力感受器、心肺感受器
化学感受器
代谢感受器
利: 心肌收缩力 ,心率 RAS激活,肾血管收缩,血管加压 素释放 钠水潴留 回心血量 阻力血管收缩,维持血压并保证重 要器官的灌注
90年代初(1992)
Packer MP提出解释心力衰竭进展的神经-
内分泌假说,认为心衰是神经-内分泌系统介导 的,涉及心、血管、肾、骨骼肌等许多器官、组
织的慢性全身性适应反应,其代价是心脏重塑和
心功能进行性降低。
第一节
心脏泵血功能损害的适应和代偿机制
心脏对工作负荷增加及神经-体液调节改变的适应
神经-体液调节机制对心泵功能损害所引发的血流
以维持器官血流灌注;பைடு நூலகம்
②适应本身有两面性:适应和适应不良;
③适应发生于心力衰竭的全过程,适应的两 面性推动心力衰竭发展过程,并使其表现出阶段 性(代偿→衰竭)。
哈尔滨看心衰哪里好:
第二节 心肌收缩和舒张性能降低的
细胞和分子机制
一、心肌收缩能力降低的机制 (一)心肌细胞数量减少及结构改变 1、心肌细胞数量减少 (1)心肌细胞坏死 ①缺血性死亡
变化
↓ ↑ ↑ ↓ ↑ ↓ ↑ ↑
mRNA水平 蛋白质水平
+ + + + + + + + + + + + + + + +
意义:
正常功能改变
通过分泌的细胞因子和局部激素而相互作用,
进一步促进细胞生长、增殖及表型改变,从而使 细胞器发生了在蛋白质水平的变化。 新近(1999)发现有些基因突变对机体是有利 的,如:一磷酸腺苷脱氨酶-I(AMPD-I)基因突变
在细胞水平
在组织水平
心肌细胞体积增大(myocyte hypertrophy)
心肌质量增加(myocardial hypertrophy)
压力超负荷性心肌肥大(向心性) 容量超负荷性心肌肥大(离心性)
哈尔滨治疗心衰专科医院:
利:
适应室壁应力的变化并最终使室壁应力“正常 化”。 Laplace定律,S = pr/2h
神经-体液调节机制 静脉回心血量 钠水潴留 容量血管收缩 心室舒张末容量(充盈压)
LV充盈压:5~6
肌小节:1.7~1.9
12~15mmHg
2.0~2.2um ,搏出量
心肌细胞收缩强度
利:
心肌固有的自身调节机制,快速、应急性调节
弊:
左室舒张末容量只能增加10%,代偿有限
①充盈压的过度增加使静脉淤血加重;
(三) 兴奋-收缩耦联障碍 1、Ca2+内流减慢及SR摄取、释放Ca2+能力降 低
SR钙ATP酶减少 或两者间的耦联障碍 心肌兴奋时钙内流和SR钙释放减少 兴奋时Ca2+ 瞬变峰值降低,从而使活化横桥 数 减少而致心肌收缩能力降低 SR摄钙、贮钙减少 SL电压门控钙通道、SR钙释放通道减少
弊:
向心性肥大可致心肌缺血及舒张功能异常,而离
心性肥大可致功能性二(三)尖瓣返流及收缩功能异 常; 由于心肌细胞表型改变及间质胶原增生,肥大心 肌最终会由于继发的舒缩功能降低而走向衰竭,两类
心肌肥大都会转向进行性心腔扩大。
(2) 心肌细胞表型(phenotype)改变
由于所合成的蛋白质的种类变化所致的心肌 细胞“质”的改变
心肌重塑可由内在(基因异常)和外部(调 节信号)两类因素启动。
改建刺激 机械性 神经体液性 细胞因子 血管紧张素 儿茶酚胺 内皮素 多肽生长因子 炎症细胞因子 NO
心肌细胞
非心肌细胞
心肌改建 心肌肥大 表型改变 细胞外基质改变 功能改变
3、心肌细胞生长
传统的观点认为,心肌细胞是终末分化 细胞,不进入细胞周期。 最近的研究结果证实,有15%~20%的心
细胞骨架改变引起肌丝重排,心肌细胞体积 不变而长度增大; 室壁应力增大可使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和 活性均增高,胶原降解增强,导致心肌细胞之间
发生侧向滑动与错位。
弊:前负荷增大
功能性二尖瓣返流
(二)能量代谢障碍 1、能量产生及贮存减少 (1)心肌细胞缺血
冠脉血流储备减少
心肌细胞肥大性生长
(2)心肌细胞能量产生障碍
失代偿:
①使心室的前、后负荷增重及心肌耗氧量增
大;
②通过α 1肾上腺素受体和β 肾上腺素受体介 导的直接作用,使心肌细胞及成纤维细胞表型改 变,促进心室重构; ③诱发心律失常;
④通过使心肌细胞内Ca2+过多及自由基产生
增多而对心肌细胞发挥直接的毒性作用。
2、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 激活途径: 心输出量
肌原纤维不成比例的增加使线粒体数目相对 减少; 线粒体利用氧的能力降低
(3)心肌贮能减少
心肌主要贮能形式:CP
心衰时ATP、CP及肌酸含量均减少,
CP/ATP降低
(4)收缩蛋白ATP酶活性降低
与心肌调节蛋白改变有关。例如肌球蛋白轻链 -1及肌钙蛋白T亚单位的胎儿型同工型增多,以 及肌钙蛋白I亚单位的磷酸化状态减低等。
可提高心肌的抗张强度,防止在室壁应力过
高的情况下,心肌细胞侧向滑动而造成的室壁变 薄和心腔扩大。
弊: 心肌的僵硬度增大,
心肌收缩的内阻力增大
妨碍血管扩张和血流量增加
(4)心肌改建的细胞和分子机制
①刺激心肌肥大和改建的信号及其整合 机械信号 刺激信号 化学信号 代谢信号
②跨膜信号传递:
化学信号 机械信号
AngⅡ可通过心肌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的血管 紧张素受体(主要是AT1受体),刺激心肌细胞肥 大和成纤维细胞增殖并使两者的表型改变
(三)外周组织对低灌注的适应
包括血容量增加、血流重分布、红细
胞增多、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增强等。
综上所述,
①心泵功能损害启动两种主要的适应机制:
心室重构以适应工作负荷,神经-激素系统激活
主要机制:同工型转换(isoform switches)
正常基因的表达改变(失活或活化)
胎儿期基因被激活 某些基因表达受到压制 某些基因表达过度、缺失或突变 如:线粒体基因(mtDNA)与核基因(nDNA)
成分
α 心肌肌球蛋白重链 β 心肌肌球蛋白重链 肌球蛋白轻链-1 胚胎/心房型 心室型 利钠多肽 β 肾上腺素受体 Ⅰ型胶原前胶原蛋白 Ⅲ型胶原前胶原蛋白 „„„„„.
机制:不清,可能与缺氧、TNF、NO的作用 及心肌死亡受体Fas表达增强有关。
意义:
在代偿期,细胞凋亡可致心肌肥厚与后负
荷不匹配,使室壁应力增大并进一步刺激重构与
凋亡。 在衰竭期,心肌细胞凋亡及坏死又可致室壁 变薄,心室进行性扩大。
临床:干预凋亡的治疗,如应用生长激素治疗扩
张性心肌病伴心衰病人。
2、心肌细胞和心肌组织的结构改变 初期:线粒体数目增多、体积增大
基因表达改变的基础上所发生的变化,使心脏的结
构、代谢和功能都经历了一个模式改建的过程,称 为心室重构(ventricular remodeling),或心肌改
建(myocardial remodeling)。 心肌肥大
心肌细胞表型改变 非心肌细胞及细胞外基质改建
(1) 心肌肥大
肥大:功能负荷增加导致器官大小的比值增大 心肌细胞体积增大伴非心肌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相 应增多所致的心室重量或(和)室壁厚度增加。
↑
↑ → ↑ ↑
↑
↑ → ↑ ↑
生长因子基因表达(TGF-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