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西方国际移民理论
试析20世纪英国移民身份和移民政策演变
引言引 言20世纪英国移民问题的出现与其早期殖民扩张不无关系。
近代欧洲在世界上建立了一个几乎囊括所有国家和地区的殖民体系,这个体系之得以建立,也离不开欧洲移民的“开拓”。
可以说,正是欧洲向外移民的历史,塑造了后世国际政治的重要面貌。
由于殖民时代所遗留的传统上的经济联系,欧洲国家的移民大多来自于这些前殖民地,如英国的印度、巴基斯坦移民和肯尼亚移民,法国的北非马格里布诸国移民和越南移民,意大利的摩洛哥和阿尔巴尼亚移民,西班牙的拉丁美洲移民等等。
德国有30%的移民来自土耳其,虽然土耳其不是德国的前殖民地,但传统的经济联系和地缘政治因素使得德国从土耳其输入最多的移民。
没有几千万移民的贡献,欧洲战后的“30年繁荣”必然大打折扣。
欧洲的移民从来源上大致分为三类:一是来自欧盟内部的移民;二是欧盟之外的欧洲国家移民和其他西方国家的移民;三是来自以前殖民地为主的发展中国家的移民。
欧洲所谓的移民问题,不指向前两类,是针对第三类而言,其中又以来自中东的穆斯林移民最具代表性。
除了“种族歧视”这样的敏感字眼常被提及外,这类移民因信奉伊斯兰教而与所在国存在宗教和文化上的“冲突”,带来了国际政治的联想。
当今的欧洲移民问题,根源于不平衡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经济发展水平的落差和国际经济秩序的不平衡,是导致移民“自然”流动的最基本动力。
而与种族、宗教、殖民历史和南北关系相联系的国际政治秩序的不平衡,则是出现移民“歧视”和“融合”问题的持久政策与文化缘由。
在这不平衡的国际政治秩序中,欧洲发达国家在权力上处于强势,在民族文化心理上存留难以消解的“欧洲中心主义”和“白人优越论”,前殖民地国移民的种族和肤色也就成了或明或暗的政策性歧视的缘由。
而所谓的“融合”,不过是要求移民通过接受欧洲移居国文化来确立自己的身份认同。
由此必然带来移民们的反弹,不时表现为移民与移居国间的紧张。
试析20世纪英国移民身份和移民政策演变英国是欧洲吸纳移民最多的国家之一。
人口迁移理论
在20世纪末,人口迁移的实证研究继续得到加强,而 且注意到自由迁移以外的其他迁移模式,更系统地探讨国 籍人口迁移问题。
17
3.1人口迁移的宏观理论
西方学者的迁移理论,不是一个完整的成严密体系的 “迁移理论”。西方现有的迁移理论,实际上是由许多互 为补充的理论观点组合在一起的,而且基本上只研究自由 或自愿迁移,而很少研究原始迁移一些迁移,如 指令性迁移等。
12
2.2国内人口迁移的研究进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进、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规模越来越大,人口迁移成为社会 各界众所关注的问题,吸引了经济学、社会学、人口学、 地理学等学科众多学者的关注。
杨云彦(1998)认为,70年代末以来关于中国人口迁 移的研究经历了起步、迅速扩散和稳定发展三个阶段,研 究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对迁移进行综合性研究,主要包括全国或地区性人 口迁移的状况、过程、流向及其结构特征,以及迁移的一 般理论与方法等内容; 第二,对人口流动、暂住人口、民工潮等课题的研究; 第三,专题研究,包括环境移民、开发移民、库区移民、 婚姻迁移、跨国迁移和流动等。
本地劳动力不愿在辅助部门工作主要有四方面原因。一 是工资结构上涨的刚性,在工会组织的压力下,主导部门的 工资只能上涨,不能下降,如果低级部门的工资上涨,主导 部门的工资相应上涨,因此为了解决工资通胀问题,有必要 引入低成本的劳动力;二是动机问题,本地劳动力不仅追求 高工资,而且追求名声和社会地位,不屑干辅助部门的工作; 三是经济二元性,主导部门技术密集,要求劳动力就业相对 稳定,而辅助部门劳动力就业不稳定;四是劳动力供给结构 的问题,在城市或发达地区的辅助部门,劳动力原来主要依 靠妇女和年轻人,现在这些人口也已转到主导部门工作,需 要由迁移劳动力来补充。
《人口迁移理论2800字》
人口迁移理论国外人口迁移理论研究已趋于成熟,主要聚焦于两方面,其一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即人口迁移的驱动力研究;其二是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即人口迁移的后果研究。
区域间人口迁移及其驱动力的研究代表性理论有:第一,人口迁移规律。
首次对人口迁移进行了系统研究的英国学者雷文斯坦(E.G.Ravenstein,1885)在《论迁移的规律》(The Laws of migration)中根据迁移机制、迁移结构和空间特征总结了7条人口迁移规律。
首先,迁移机制方面。
一是经济律,经济因素占主导地位规律,为获得财富是人口迁移最主要的原因;二是城乡律,迁移倾向的城乡差异表现在城镇居民的迁移流动意识往往远弱于乡村居民。
其次,迁移结构方面。
一是性别律,性别差异上的迁移规律表现在女性人口比男性更有迁移意识;二是年龄律,各年龄段人口迁移倾向不同,青年人是人口迁移的主体。
最后,空间特征方面。
一是距离律,是迁移与距离之间的关系规律,人口迁移主要是短距离流动,迁移方向是工商业中心,迁移人口数量和迁移者与工商业中心之间的距离反向相关;二是递进律,人口迁移具有阶梯性规律,城镇、农村、更远的农村在人口迁移过程中呈分级梯进,前者由后者迁入填补空缺,直到城镇化进程结束;三是双向律,在城镇吸纳迁移人口的过程中,同时存在着一个逆向迁移流,即“补偿性逆迁移”。
第二,推-拉理论。
20世纪50年代末,唐纳德·丁·博格(D J Bogue)在赫伯拉(R.Herberla,1938)、米切尔(Mitchell)等前人观点的基础上,系统化地阐释了推-拉理论。
认为人口迁移由迁入地的拉力和迁出地的推力两种不同方向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并概括了十二项推力因素和六项拉力因素。
如迁入地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收入、更好的设施、更舒适的生活等对人口迁移产生拉力;迁出地资源减少、设施匮乏、成本上升、自然灾害等不利条件对人口迁移产生推力。
李(Everett.S.Lee,1996)提出影响人口迁移的四因素,即原住地因素、迁入地因素,中间阻碍因素以及迁移者个人因素。
美国移民政策的历史演变与国际影响
美国移民政策的历史演变与国际影响美国历史上一直是移民国家,其移民政策的历史演变也始终是与国际形势和美国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紧密相联的。
在美国建国初期,移民政策基本上是开放的,而自20世纪初以来,美国的移民政策经历了多次重要的调整和改革,形成了基本的架构和规则,同时也对国际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一、移民政策的开放与限制在美国独立战争之前,美洲大陆上的英国殖民地并未实行较为严格的移民限制,因此移民源主要是来自欧洲各国。
随着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与独立宣言的颁布,移民政策开始从“开放式移民政策”向“有限制的移民政策”转变。
1783年,美国与英国通过《巴黎和约》结束了战争,同时规定英国移民不再享有独特的优惠待遇。
接着,1789年的《美国宪法》规定任何有案底的外国人不得进入美国,这是美国第一部移民法。
19世纪中期,美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高速发展,需要大规模的工人。
这时候移民政策又发生了转变,变成了优先鼓励并容忍移民的政策,以满足工业和城市化的需要。
1875年的《移民法》是美国第一个通过国会的移民法案,主要是为了消除对亚洲人的歧视,但同时也规定了一些限制条件。
1907年《移民法》采用了数字配额制度,规定每个国家的移民数量不得超过过去三年同一国家的移民人数的30%。
此后,移民政策一直严格实行数字配额制,而且更多地注重限制非欧洲移民。
二、移民政策与社会经济发展移民政策的变化和调整主要是与内部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紧密相关的。
美国在20世纪初的新兴工业化时期,需要更多的劳动力,移民政策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对移民的容忍和优先鼓励的政策。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和二战后的经济重建时期,美国的移民政策则相对更为严格,更注重保护本国就业机会,同时也避免了纷繁杂乱的社会文化影响。
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迅速发展,同时移民政策开始逐渐开放。
1965年通过的《移民与国籍法》终止了数十年的数字配额制度,允许移民按照其专业技能、家庭和配偶关系,以及国籍平等的原则来选择赴美,取代了旧的种族主义和贫困的选择标准。
国际移民理论及移民与输出国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摘 要 : 着 经济 全 球 化 的 不 断深 化发 展 , 际移 民也 日益 频 繁 和 快 速发 展 , 且 对世 界 经济 、 治 和 文化 产 生 重 大影 响 。 因此 移 民 问题 也 逐 渐 成 为 随 国 并 政
西方学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文章首先阐述 了国际移民理论研究的背景 , 并根据国际移 民产生的原 因介绍 了 目 西方主要 的国际移 民理论 , 前 最后根 据我 国是一个移 民历 史悠久的人 口大 国的实际, 结合西方的国际移 民 理论分析 了我国当前应 当如何利用好移 民这一优 势资源来促进我 国经济社会更好
国际移民现象在人类历史早期就已出现,0 2 世纪以来随着资本主义 流失亦给发展中国家造成了极为消极的影响。由于国际移民对世界经 和殖民主义在全球的扩张而得到进一步发展。如果说, 近代殖民扩张所 济、 政治和文化的广泛影响, 走在时代前列的西方国家于十九世纪就开始
催生 的人 口 规模性跨境迁移 的主要流 向是 从宗主 国、 较发达地 区流 向殖
更 快的 发 展 。
关键词: 国际移 民 ; 出国 ; 济 发展 ; 系 输 经 关
中图分类号:1 44 F 1.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6 1— 3 5 2 o )9一 O 4—0 17 56 (o 8 0 O 6 3
一
、
当代国际移 民理论研究的背景
府不胜烦恼。除历来的非法移民、 难民等麻烦, 普遍存在的人才和资金的
认为国际移民是由劳动力供求地理差异引 在全球化进程中随着商品与资金的流动, 国际移民也 日益成为世界 场角度分析国际移民的原因,
相当于资本来说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市场均衡工资较低, 而相对 政治、 经济与文化交流的主角之一。大多数国家同时感受到了国际移民 起的, 所带来的好处与压力: 一方面, 移民对人 口增长产生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特别是对老龄化问题 日 趋严重的经合组织国家而言, 移民甚至是其人口 于资本来说劳动力资源缺乏的国家市场均衡工资较高。由于工资差异引 起工人从工资较低的国家向工资较高的国家流动。同时, 由于资本相对
20世纪中后期以来的西方空间理论与文学观念
20世纪中后期以来的西方空间理论与文学观念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20世纪中后期以来的西方空间理论与文学观念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交融。
随着后现代主义、空间转向等理论思潮的兴起,空间不再仅仅被视为背景或场所,而是成为了文学和艺术创作的核心要素。
这一转变不仅改变了我们对空间的传统认知,也对文学观念和创作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首先回顾20世纪中后期西方空间理论的发展历程,包括列斐伏尔、福柯等空间理论家的主要观点和贡献。
接着,我们将分析这些空间理论如何影响文学观念的变化,尤其是在空间叙事、地理文学、城市文学等文学流派中的体现。
我们还将探讨空间理论对文学作品中空间描绘和空间感知的影响,以及这些影响如何进一步塑造我们的文学审美和文化认知。
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希望能够揭示20世纪中后期以来西方空间理论与文学观念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这种联系如何推动文学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我们也希望借此机会反思当前文学研究中对空间维度的重视程度,并探讨未来文学研究在空间领域的新方向和新可能。
二、西方空间理论的发展脉络自20世纪中后期开始,西方空间理论经历了从边缘到中心、从物质到文化、从静态到动态的重大转变。
这一发展脉络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传统地理空间理论、社会空间理论和文化空间理论。
传统地理空间理论:在20世纪早期,空间大多被视为一种静态的、客观的、物理的存在。
地理学家们将空间视为地表上的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载体,并着重于描述和解释空间的物理属性和地理分布。
这一阶段的空间理论主要关注的是空间的自然属性和物质性。
社会空间理论: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尤其是社会学和人类学对空间问题的深入研究,空间逐渐被理解为一种社会构造。
社会空间理论强调空间的社会属性,认为空间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一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反映。
在这一阶段,空间被视为一种动态的社会过程,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塑造的。
文化空间理论:进入20世纪后期,随着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兴起,空间进一步被理解为一种文化现象。
国际移民理论中的回流研究——回顾与评析
一、前言早在1885年,Ravenstein(1885)[1]就注意到迁移人口会重返家乡的现象。
19世纪末,约1600万欧洲人来美国淘金。
与此同时,近1/4的迁移者又重新返回欧洲的家乡。
Ravenstein由此感叹:“每一股迁移的潮流都会产生一个补偿性的反向迁移潮流”。
至此,国外学者关于移民回流的研究沉寂下来。
20世纪70年代,国外学者发现,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迁移者并没有在迁入地永久居住的意愿,他们的迁移行为并不必然导致永久迁移所产生的“根本归属的转移和重新定位”[2]。
之后,回流作为非永久性迁移的必然结果开始受到关注。
80年代,学者中产生了有关对于回流现象及回流对移民来源国影响的相关研究和争论,这些争论仅以几卷批评论文及会议论文的出版而销声匿迹(Kubat1984;Council of Europe 1987)[3][4]。
此后,随着人们对“合作发展”以及“第三世界国家自愿遣返”的日益关注,移民输入国和输出国之间双边接纳协议的签订和实践,国际移民与来源国经济发展的联系日益增强,移民回流研究得到发展(Cassarino,2004)[5],并成为国际移民研究的重要主题之一(Cassarino,2004;Massey et al,1993;Poters,2010)[6-8]。
作为国际迁移的子过程,移民回流的研究经历了从单向到双向的发展历程,并主要来自由新古典经济理论、新劳动力迁移理论、社会结构理论及跨国主义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等所提供的一系列对比的命题。
Solinger(1999)[9]将回流研究方法主要概括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理性计算(rational calculation),即从理性选择理论的视角探讨移民个体的动机(如新古典经济学方法关于移民强调工资差距);第二种是强调导致移民的历史结构性条件(historico-struc-tural conditions),干旱、失业、外迁传统,或者与当地政府和城市的矛盾(如结构方法强调移民是历史结构变迁的结果);第三种是社会关系网络(social net-works)分析。
二战后的德国移民(1945-1985)---移民历史与理论
二战后的德国移民(1945-1985)---移民历史与理论摘要:一般来说,当人口迁徙一定距离,并在目的地居住一定时间之后,他们就满足了移民的定义。
移民改变了居住国的劳动力结构,在为其经济带来了活力的同时,也对接受他们的国家带来了社会、文化、安全等方面的挑战,成为一个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大体上可分为两类:历史及政策研究和理论研究。
前者偏重于对于历史移民的梳理以及对移民带来的效益及应对政策的分析。
后者则侧重于分析移民的动因,即为什么会有移民。
在移民理论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推拉理论。
简洁、可操作性强是它的特点。
推拉理论认为寻找移民的原因需要从推力和拉力两个方面入手,找到了这两个方面的原因,就找到了移民的原因。
随着研究的深入,推拉理论开始遭到质疑。
在这种情况下,有学者放弃推拉理论,寻求其他的解释;也有学者坚持推拉理论,对其进行修正。
本文以推拉理论为基础,对推拉理论进行补充,提出推拉阻模型。
本文认为,推力和拉力实际上都是促成移民的积极因素。
在移民的成因之中,还有一种消极因素,即阻碍移民产生的因素。
移民的产生是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的共同作用。
一个特定的因素,在不同的情况下即可能扮演积极的角色,也可能扮演消极的角色。
一般来说,当积极因素的作用大于消极因素时,移民才会产生。
以往对于移民成因的分析还忽视了一个重要的内容——对于移民动因来源的分析。
大多数的分析停留在列举移民成因的阶段,对移民成因的解读方法有所欠缺。
这也是学者质疑推拉理论解释力的原因。
因而本文提出的推拉阻模型,借鉴了国际关系研究中的层次分析法,将推动或阻碍移民的因素根据其来源,分为国际、国家面和个人三个层面。
通过二战后至20 世纪80 年代中期的德国移民的分析来验证推拉阻模型。
尽管推拉阻模型可能适用于所有层面,但鉴于个人层面上原因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本文主要从国际和国家层次两个层面对历史经验进行了分析。
在分析单个因素对于德国移民影响的同时,两个层面上的因素之间的互动所产生的影响也是本文关注的内容。
论欧洲移民问题的成因
文 史 哲JOURNAL OF LITERATURE,HISTORY AND PHI LOSOPHY 2007年第4期(总第301期)No14,2007(Serial No.301)论欧洲移民问题的成因宋全成(山东大学移民研究所,山东济南250100)摘 要: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欧洲的外国移民问题逐渐成为影响欧洲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安全、文化价值观等领域的核心社会问题。
这既是进入欧洲国家的外国移民由“欧洲特点”向“非欧洲特点”转变、移民文化变更因素的结果,也有欧洲国家自身经济衰退、政治与移民政策摇摆不定的原因。
关键词:欧洲;外国移民;移民问题化;移民主体;移民文化;移民政策中图分类号:D5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14721(2007)04014708放眼20世纪欧洲移民史,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70年代之前,是欧洲国家①的移民政策对外国移民的同化与融合功能发挥得十分成功的时期。
无论是哪个国家的公民,只要来到欧洲国家,经过一段时间的融合与同化,就自然融入主流社会。
由此,欧洲的移民模式被看作是继美国、加拿大之后,最为成功的移民模式。
但20世纪70年代以后,伴随着世界性石油危机的爆发、欧洲国家经济发展的停滞、失业率的急剧攀升和失业者的大量增加,以及越来越多的非欧洲国家的难民和非法移民的涌入,由各种类型的外国移民引发的潜在移民社会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到20世纪80年代末、特别是90年代以后,曾引为自豪的、成功的欧洲移民政策,逐渐失去了对外国移民的同化与融合功能,外国移民问题终于成为威胁欧洲国家的社会、经济、文化、非传统国家安全和政治等领域的日益严重的核心社会问题。
这其中既有进入欧洲国家的外国移民主体特点的变化、移民文化变更因素的影响,也有欧洲国家自身经济衰退、政治与移民政策因素摇摆不定的原因。
一如果说,20世纪70年代以前,欧洲国家尤其是西欧国家的外国移民主要是来自经济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南欧国家的外国劳工的话,那么,20世纪70年代以后,来自于非欧洲国家、特别是来洲和亚洲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移民,比例急剧升高,而南欧国家的移民比例则迅速下降。
当代国际移民理论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当代国际移民理论研究的现状与趋势当代国际移民理论研究的现状与趋势移民是当代全球化背景下的重要社会现象。
在全球范围内,移民已经成为解决国际劳动力需求、促进经济发展、推动文化交流与多元化的一种重要策略。
同时,移民问题也涉及到国家主权、社会秩序、文化认同以及人权保障等一系列复杂的议题。
因此,对移民现象的理论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当代国际移民理论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目前,当代国际移民理论研究主要围绕着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移民动因、移民过程、移民政策和移民影响。
首先,移民动因是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
人们移民的原因复杂多样,包括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冲突与战争等。
经济因素通常是主要的移民动因之一,移民往往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条件和经济机会。
政治因素则影响到一些政治庇护者或倡导民主的人们选择移民。
此外,冲突与战争也是重要的移民原因,使得人们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家园并寻求安全和稳定的国家。
其次,移民过程也是研究的重要方面。
移民过程中常常伴随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个体的移民决策、移民途径和交通方式等都是研究的重要议题。
通过对移民过程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移民者面临的问题以及他们在适应新环境中采取的策略。
第三,移民政策也是研究的重要方面。
移民政策的制定对于一个国家的移民形势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移民政策包括移民限制、签证政策、移民保障等方面,这些政策常常会引起国际移民的波动和影响。
最后,移民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也是当代移民理论研究中的关键议题。
移民对于源国和目标国的社会、经济与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移民人口的流入与流出对该国的经济发展、劳动力市场、贫富分配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时,移民也给目标国带来了文化的多样性与创新。
然而,当代国际移民理论研究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需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首先,移民理论研究需要更多的实证研究和长期追踪调查。
移民是复杂的、多维度的社会现象,需要深入了解移民者的真实动机和行为。
其次,移民理论研究需要更加跨学科的合作。
当代西方国际移民理论再探讨
当代 西 方 国际 移 民理 论 再 探 讨
李 明欢
( 门 大学 社 会 学 系 , 建 厦 门 3 10 ) 厦 福 605
摘
要 :1 纪 以来 , 方 学 界 围绕 国 际移 民 的研 究 在 深 度 与 广 度 上 均 明 显 拓 展 , 2世 西 既积 累 了丰
富 的实 证 资 料 。 为建 构 国 际 移 民 理 论 体 系 而 孜 孜 探 求 。其 基 本 理 论 大 致 可 以 区 分 出 三 种 取 向 : 也 强调市场导 向的经济理性 选择 论 ; 重 政治 内涵 的文 明冲突论 ; 调 全球 化趋 向的跨 国主 义论 。 注 强 在 国际 移 民 的 未 来 发 展 中 , 该 特 别 重 视 三 个 趋 向 , 劳 动 全 球 化 的 必 然 性 , 群 冲 突 的 可 能 性 , 应 即 族 以 及 跨 国主 义 对 于 传 统 民族 观 和 国 家 观 具 有 的 严 峻 挑 战 性 。 关 键 词 : 际 移 民理 论 ; 济 理 性 选 择 ; 群 ; 国 主 义 国 经 族 跨 中 图 分 类 号 :9 ~0 C1 6 文献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48 0d ( 1)2 O0 — 8 03 — 402 00 一 O5 0 0
也越 来越 多地对外 来移 民享受 本 国福利 进 行 限制 ( e oe , 0 6 。将 “ 民接 纳 ” “ 民外 迁 ” D V rt 2 0 ) z 移 与 移
表现之 一就是 在移 民计分 中提 高移 民所 受教 育和所 掌 握专业 技 能 的 比重 , 紧 缩对 于人 道 性家 庭 而 团聚类移 民的准 人 限制 。在美 国 , 以移 民经 济贡献为 导 向在 国家移 民政 策修 订 上的表 现 , 就是拒 绝
国际移民的历史_现状与我国对策研究
2005年3月第1期华侨华人历史研究Overseas Chinese History Studies March 2005No.1国际移民研究国际移民的历史、现状与我国对策研究*丘立本(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北京 100006)[关键词]国际移民;历史发展趋势;理论与实践[摘 要]本文考察世界移民的历史、发展趋势及其理论与实践,探讨我国的对策。
作者认为,我们应当加强国际移民问题的研究,从时代的高度和国家发展战略层面来认识和处理国际移民问题,既要坚决反对非法移民,又要开拓正常渠道支持合法移民,并给新移民以必要的帮助。
[中图分类号]D52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162(2005)01-0001-16International Migration :Its History ,Present Situation and China .s Related PolicyQI U L-i ben(Institute of World History,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Beijing 100006,China)Key words :international migration;historical trends;theories and practice;migration policyAbstract :This article starts with a brief overvie w of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history and trends,then examines its theories and practice and discusses the Chinese polic y on the issue.The author argues that we should do more research on international migration,approach i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lobalization and manage it on the level of development strategy.As for the state policy,the author strongly suggests that while the illegal migra -tion should be dealt with seriously,the state should provide adequate assistance to legal emigrants by opening new c hannels.[收稿日期]2004-10-17[作者简介]丘立本,男,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移民政策的演变及其特点
移民政策的演变及其特点移民政策的演变及其特点移民政策是指国家对外国人的进出境及居留等方面的规定和政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联系的不断加大,移民政策在各国长期以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和演变。
本文将从17世纪开始,探讨移民政策的演变及其特点。
17世纪至19世纪初,欧洲各国移民政策相对开放,主要是由于当时的人口增长和资源不足的压力。
例如,英国在17世纪末允许清教徒从荷兰、法国等国移民到新英格兰殖民地,以扩大殖民地的开发。
此外,西班牙、葡萄牙等国也鼓励移民前往美洲殖民地等地,以加强殖民地的开发和经济建设。
然而,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和国家实力的增强,许多国家开始对移民实行严格的限制措施。
这主要是因为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和竞争压力。
例如,美国在1882年通过了《排华法案》,限制华人移民,并在随后的几十年里通过了一系列法律,限制其他移民群体的进入。
同样,澳大利亚等国也采取了类似的措施,限制亚洲移民的数量。
到了20世纪初,一些欧洲国家开始对移民政策进行改革,主要是为了吸引高技术和高素质的移民,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例如,加拿大在1960年代后期通过了《多元文化法案》,鼓励多元文化和国际移民。
同样,澳大利亚也制定了针对技术移民和商业移民的政策,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然而,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国际移民潮的增加,各国移民政策再次发生了变化。
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开始采取更加保守的移民政策,主要是出于国内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压力和社会稳定的考虑。
例如,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上任后颁布了一系列禁止来自特定国家的移民的行政命令,并加大了对非法移民的打击力度。
同样,英国也通过了脱欧公投,以加强对自由移民的控制。
总体上,移民政策的演变及其特点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开放阶段、限制阶段和变革阶段。
开放阶段主要发生在17世纪至19世纪初,国家对移民比较宽松;限制阶段主要发生在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国家开始对移民实行严格的限制措施;变革阶段主要发生在20世纪中后期至今,国家开始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上进行移民政策的改革和调整。
国际人口迁移理论述评
国际人口迁移理论述评国际人口迁移理论述评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国际人口迁移现象逐渐成为社会研究的热点之一。
在人口迁移研究领域,国际人口迁移理论为我们解释了世界各地人口流动和迁移的原因、影响及其反应机制。
本文将对国际人口迁移理论进行深入探讨和评价。
首先,我们来看国际人口迁移理论中的“经济因素”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人口迁移主要源于经济原因,即追求更高收入和就业机会。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下,发达国家的增长和发展吸引了大量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移民。
例如,美国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吸引了大量的移民,其中许多人是为了谋求更好的生计而迁徙至此。
然而,这一理论忽略了移民个体的社会、文化和政治动因。
事实上,国际人口迁移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往往受到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其次,国际人口迁移理论中的“社会因素”理论也被广泛讨论。
这一理论认为人口迁移是由社会因素,如家庭、亲戚关系、社交网络等等的影响所导致的。
许多移民对移民目的地的选择与自己的家庭和社交网络有着密切关系。
例如,一些移民选择移民到他们的亲戚和朋友所在的国家,这样可以得到更好的支持和适应环境。
然而,这种理论也有其局限性,它无法完全解释为何一些移民会选择离开家人和朋友,独自前往陌生的国度。
因此,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来全面理解人口迁移现象。
此外,国际人口迁移理论中的“文化因素”理论也呼声逐渐增高。
这一理论认为移民个体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观在选择移民目的地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许多移民选择移民到与自身文化相似的国家或地区,以减少文化冲击和适应困难。
例如,一些非洲学生选择移民到亚洲国家学习,这是因为亚洲文化与非洲文化有相似之处,这样可以更便利地适应新环境。
然而,这种理论也存在一定的反驳。
有时候移民个体会主动选择移民到与自身文化不同的国家,以寻求新的生活经验和文化冲击。
因此,我们需要在研究中对文化因素和其他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最后,国际人口迁移理论中的“政治因素”理论也是不可忽视的。
简析欧洲移民历史进程及移民类型
简析欧洲移民历史进程及移民类型欧洲移民历史进程及移民类型简析欧洲地区的移民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千年左右。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们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寻求更好的生活,逃避战争和迫害,以及寻求新的机会。
欧洲的移民类型也因时间和地区而异,以下是有关欧洲移民历史进程及移民类型的简要分析。
古代移民古代欧洲人在寻求更好的生活和资源时就开始向其他欧洲地区迁移。
例如,古代希腊人和罗马人就广泛扩张其领土并控制大片地区,造成了一系列的移民浪潮。
随着时间的推移,欧洲移民的原因也发生了变化。
中世纪移民中世纪时期,欧洲的移民类型主要是宗教移民。
许多基督徒通过宣传和传教来推广基督教。
此外,中世纪时期,欧洲的移民数量相对较少,主要原因是交通和通讯条件不利,加之工业革命和新大陆发现还未发生。
大规模移民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欧洲的经济和社会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导致了大规模的移民浪潮。
19世纪,成千上万的欧洲人离开家园,前往美洲和澳大利亚等地区寻求更好的生活条件。
这些移民大多来自德国、意大利、爱尔兰、犹太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被称为“老移民”。
20世纪移民20世纪的欧洲移民类型大多数与战争和政治稳定性有关。
例如,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批人民因为受到战争影响而不得不离开家园。
冷战期间,东欧国家的居民也流向西部,以逃避政治迫害和不确定性。
现代移民当今欧洲大陆的移民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包括但不限于其它欧洲国家之间的移民、东欧国家的居民向西部国家迁移、来自非洲、中东和亚洲等地区的难民和劳动力。
新移民中大部分是穆斯林国家的人,由于文化、语言和宗教等差异,接受程度和影响程度都很广泛,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和政治问题。
结论总之,欧洲的移民历程从古代至今已经有数千年,移民类型和原因也因时间而异。
欧洲的移民历史充满了战争、政治动荡和经济变化等矛盾和难题,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和全球的关注。
对这种历史进程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我们更加客观地看待世界和理解欧洲移民问题所涉及的各方面问题和挑战。
美国建国以来移民政策的发展变化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2期美国建国以来移民政策的发展变化α丁则民提 要 美国是个由外来移民及其后裔组成的国家。
根据美国建国以来移民政策的演变,它接纳外来移民的历程可划分为两个时期:(一)自由移民时期,即从建国起到1882年排华法的实施。
在这个时期,由于美国迫切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它奉行来者不拒的政策。
(二)限制和选择移民时期,即从1882年排华法的实施到当前。
在这个时期,美国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国际斗争的需要出发,多少放宽了对移民的限制,与战前阶段相比,战后可称为移民政策有限松动的阶段。
20世纪70年代中期后,美国移民政策面临两个突出问题,即难民问题和非法移民问题,尽管美国政府采取了一些相应措施,但都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 1882年排华法 移民限额制度 1965年移民和国籍法 1980年难民法 1986年移民改革和控制法迁徙和流动是美利坚民族的一个重要特征,美利坚合众国就是在它的人民不断迁徙和流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用美国历史学者乔治・W・皮尔逊的话来说,迁徙(m ig ra ti on)和流动(m ob ility)—他统称之为m要素——是形成美国这个国家的几种基本力量之一,研究m要素对了解美国的成长和发展是非常必要的①。
在美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曾不断出现人群迁徙和流动现象:持续一个多世纪的西进运动不断将东部居民和移民推向边疆,直到太平洋沿岸;随着美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大量农村人口和外来移民被吸引到迅速发展的城市里来,使城市人口逐渐超过了农村人口;近数十年来,又出现了大批城市居民陆续向郊区转移,以及众多居民从冻土带戏剧性地向阳光带流动,等等。
但是,在美国人口不断迁徙流动的过程中,人数众多、持续时间最长和影响美国历史最大的流动要算从四面八方涌入美国的移民洪流了。
在过去将近四个世纪里,进入美国(包括英属北美殖民地时期)的移民总数超过5800万人,他们在美国生育繁殖的后代的人数就更多了。
20世纪西方国际移民理论
20世纪西方国际移民理论20世纪西方国际移民理论20世纪是一个移民潮泛滥的时代,许多人从欧洲和其他地区移民到西方国家,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
这些移民不仅改变了西方社会的面貌,也催生了各种关于国际移民的理论。
本文将探讨20世纪西方国际移民理论的发展,并分析其对移民政策和社会变迁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20世纪初期的国际移民理论。
当时,以美国为主要目的地的移民潮正在达到顶峰,这催生了大规模的移民研究。
其中最著名的是统计学家爱米尔·迪凡级(Émile Durkheim)提出的社会学解释。
他认为移民是一种社会现象,其原因包括人口压力、经济机会和政治冲突。
他的理论强调了社会背景对移民行为的影响,并为后来的移民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学、心理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更多的关于移民的理论。
其中之一是社会学家罗伯特·莱斯(Robert Lee)提出的“国家迁徙模式”。
他认为移民决策是受到个人和家庭背景、目的地国家条件和移民政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这种理论强调了个体决策对移民行为的影响,并将移民视为一种合理的选择。
另一个重要的理论是经济学家格里戈尔·齐姆巴里斯特(Grigorii Zimbaristii)提出的“人力资本移民理论”。
他认为,移民的决策往往基于个人对更好的经济机会和生活条件的追求。
他的理论强调了经济因素对移民行为的重要性,并认为移民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
除了这些理论之外,人类地理学家也在移民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们通过研究移民流动和空间分布模式,揭示了移民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例如,沃尔特·佩切(Walter Puchta)提出的“中介地理理论”认为,移民流动主要受到两个相邻地区之间的关系影响,即源地和目的地。
他的理论强调了地理因素对移民行为的作用,并证实了移民是一种导致空间分布不均匀的现象。
这些理论对于西方国际移民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国际移民及其政策研究共3篇
国际移民及其政策研究共3篇国际移民及其政策研究1国际移民及其政策研究随着全球化的深入,跨国移民现象越来越普遍。
国际移民对于源国和目标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制定合适的移民政策也成为当今许多国家所面临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国际移民及其政策的相关问题。
一、国际移民的现状和原因据联合国数据,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移民规模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离开自己的国家,并前往其他国家打拼生活,以寻求更好的工作机会、更好的学习环境、更好的生活条件等等。
其中以经济原因为主导的移民人数占比较大,同时出于政治、文化、环境等多种原因也有相当多的人选择移民。
国际移民的主要来源地包括拉美地区、非洲、亚洲和东欧等地,而美国、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开放型经济体则是主要的目的地。
以美国为例,目前该国的外来移民占总人口的14.4%,而移民族裔人口的所占比例则更高。
二、国际移民的影响国际移民对于目的地国家及源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移民人口的增加会对目的地国家的社会文化结构带来各种变化。
移民族裔人群的增长会增加目的地国家的多元文化,同时也可能带来文化冲突等问题。
此外,移民会对目的地国家的劳动力市场造成不同程度的冲击。
虽然移民一般被视为劳动力的补充,但由于其就业技能和岗位需求的差异,移民劳动力也可能与本地人争夺就业机会。
另外,移民对于源国的影响也是显著的。
首先,移民人口的减少会对源国的社会经济结构产生影响。
例如,移民可能带走了源国的劳动力,导致劳动力短缺,而移民家庭的离开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而在某些情况下,移民还可能影响到源国的政治稳定,如某些国家政治动荡加剧,导致大量人民选择移民离开。
三、国际移民政策的制定针对国际移民问题,目前许多国家都开始加强移民政策的修订和制定。
其中,移民国家首先需要保证自身的安全和稳定,同时也需制定出合适的移民政策吸引合适的移民。
一方面,移民政策需要贯彻基本的人道主义精神,保护移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
当代西方国际移民理论述略
当代西⽅国际移民理论述略2019-10-17在20世纪的最后25年⾥,跨国移民经历了深刻的变化。
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移民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亚、⾮、拉已经取代欧洲成为主要的移民迁出地。
移民越来越全球化,移民成分也越来越多样化,以改变⾝份为⽬的的新移民最为突出,⾮法迁移已越来越引起⼈们的关注。
这表明,当代国际移民正在进⼊⼀个新阶段。
实践出理论,国际移民的新变化引起了理论⼯作者的⾼度关注,使得当代国际移民的新理论层出不穷。
对西⽅国际移民理论进⾏评述有助于我们把握中国跨国移民的规律,以便更好地参与国际移民研究的对话。
⼀、国际移民理论研究的发展脉络15世纪以来,⼈类历史上不断出现⼤规模的⼈⼝迁移浪潮。
因此,对国际移民的研究也由来已久。
但是,历史上对世界⼈⼝迁移的研究主要是对移民历史的研究,例如对犹太移民的研究,对南、北美洲和澳⼤利亚⼈⼝流⼊的研究,对⼤规模的奴⾪输⼊及其后⼤规模亚洲劳⼯输⼊的研究等。
这期间,关于移民史与殖民史的研究成果颇为丰富。
移民史的研究是移民研究的前提与基本内容之⼀,但是,国际移民理论研究如果仅停留在历史研究阶段则是远远不够的。
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随着国际移民浪潮的不断涌动,学者们就在探讨⼈群迁移的⼀般原因,⽽不仅仅评论其具体现象。
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等学科开始关注国际移民。
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就提出了关于劳动⼒迁移的理论,这是最早从经济学⾓度来解释移民的理论。
1885-1889年,美国学者埃内斯特·乔治·莱⽂斯坦(E.G.Ravestein)写作《移民的规律》(The Laws of Migration)⼀⽂,开创了对移民及其规律进⾏“⼀般性研究”的先河。
在他研究的基础上,后来的学者们提出了著名的“推⼀拉理论”(Push-Pull Theory),影响深远,莱⽂斯坦因此成为公认的现代移民研究的奠基⼈。
20世纪下半叶,随着国际移民的飞速发展,对移民的研究也迅即升温。
国际出入境(移民)法制建设概述
国际出入境(移民)法制建设概述移民法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因人类社会经济和人员国际流动的发展而不断演变。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坞这种经济方式相适应以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为主要特征。
为维护这种社会兴系,各国普遍严格限制人口的国际迁徙。
出入国境活动仅存在于有着经济和政治利益的少数特定群体。
只有到了近代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真正意义上的移民法才开始出现雏形并逐渐发展。
如1215年英国《自由大宪章》第42条规定:“自此以后,任何对余等效忠之人民,除在战时为国家与公共幸福暂时加以限制外,皆可由水道或旱道安全出国或入国。
”一、20世纪移民法的历程1.19世纪以前的移民法:鼓励与排斥。
19世纪,一些国家颁布了保护出入境权、吸引劳动力以促进经济发展的鼓励外国移民的政策,另一些国家颁布了防止外国人危害国家安全、阻碍经济发展的排斥外国移民的政策。
一国采取鼓励还是排斥的移民政策,取决于该国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需要以及外国移民对当地社会是否构成冲击等状况。
如1791年《法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出入境权。
英国政府和《移民法》规定:英联邦国家共同负担英国人口向海外移民的旅途和安置费用,其美国摆脱英国殖民统以后,积极奉行鼓励移民的立国思想,联邦政府对外来移民基本上采取来来不拒、放任自流的态度。
如工业化初期的1819年,美国颁布《低价统舱客轮法》引进欧洲熟练工人,1862年颁布《宅地法》吸引移民开发西部。
在一些国家颁布保护出入境权、吸引劳动力的鼓励外国移民的政策同时,另一些国家颁布了防止外国人危害本国安全、冲击本国经济的限制外国移民的政策。
法国政府则在1795年的一项法案中规定:“任何外国人出现在法国边境口岸时,必须提交护照,并将护照移送安全委员会审查。
”1790年,美国通过第一个《移民法》,它规定只有“自由白人”可以成为美国公民,1882年的《排华法案》,规定十年内禁止华工入境,重申华人不得加入国国籍。
、2.“二战”前的20世纪移民法:限制为主调进入20世纪早期,由于语言、文化、生活方式、宗教的不同,移民和本地人的冲突愈演愈烈,限制移民的立法逐渐蔓延至世界各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0年第4期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N o.42000(总第144期) JOURNA L OF XI AME N UNI VERSITY (Arts &S ocial Sciences ) G eneral N o.14420世纪西方国际移民理论李明欢Ξ(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福建厦门361005)摘 要:20世纪西方关于国际移民问题的著述颇多,有关理论涉及到人口构成、社会传统、经济发展、地理环境、心理素质、价值取向等多重因素。
参与国际移民理论探讨的学者,来自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经济学、地理学、政治学等不同学科,展现了多学科、多方位相互借鉴、共同探讨的丰富内涵与多元构架。
纵观20世纪西方国际移民理论,将有助于我们了解西方相关学术动态,进而结合中国移民特点更准确地加入国际移民研究的对话。
关键词:20世纪;移民学;西方移民理论中图分类号:C9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8-0460(2000)04-0012-07人口迁移的历史与人类社会本身的发展同样久远,然而,人口的“跨境迁移”则是国家形成并强化后的产物。
进入20世纪,一方面是国家疆界、国家主权、国家利益空前明晰化,另一方面是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全球性拓展以空前规模将数十亿人口裹挟入其发展轨道,与此同时,科技进步以空间距离的“缩短”与“消失”改变着人们的地域观念并加速着人口的跨境迁移。
当今全球跨境移民已逾1亿,世界人口中大约1.7%生活于非出生国。
如果说,近代殖民扩张所催生的人口规模性跨境迁移的主要流向是从宗主国、较发达地区流向殖民地、不发达地区及新开发地区,那么,20世纪下半叶世界人口的跨境流动,呈现出从较不发达地区人口“奔向西方”的趋势。
源于对自身国家利益的关怀,源于白色人种可能被淹没于有色人种之汪洋大海的恐惧,西方从政界到学界都对跨境移民问题投以密切关注。
20世纪西方关于移民问题的著述汗牛充栋,展现了多学科、多方位相互借鉴、共同探讨的丰富内涵与多元构架。
虽然,这种“丰富”与“多元”仍然是西方话语模式下的延伸,但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纵观20世纪在西方产生过一定影响的国际移民理论,将有助于我们在了解西方相关学术动态的基础上,更准确有效地加入国际移民研究对话。
一、国际移民的启始动因移民为什么离乡背井?早在19世纪末,美国社会学家莱文斯坦(E.G.Ravenstein )就试图・21・Ξ收稿日期:2000-05-25作者简介:李明欢(1953-),女,广东汕头人,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社会学博士。
对移民的迁移规律进行总结。
他认为:人口迁移并非完全盲目无序流动,而是遵循一定的规律。
左右人口迁移的动力,是推拉因素作用的结果。
在“推拉模型”中,“推力”指原居地不利于生存、发展的种种排斥力,它可以是战争、动乱、天灾、生态环境恶化等对某一地区具有普遍性影响的因素,也可以是某一小群体遭遇的意外或不幸。
“拉力”则是移入地所具有的吸引力,它可以是大量呈现的新机会,也可以是仅仅对于某一小群体的特殊机遇。
纵观20世纪70年代以前发表的诸多研究移民问题的著述,虽然推拉因素孰重孰轻也见仁见智,但是,无论是以美国的古巴移民,还是以东南亚的中国移民为研究对象,研究者都在不同程度上注意从他们的原居地寻找将他们“推”往异国他乡的排斥力,同时剖析将他们“拉”往异国他乡的吸引力。
在笔者看来,“推拉模型”之所以“常盛不衰”并“放之四海”,主要在于它只是设计了一个简易灵巧的大框架,往里进行实质性“填充”的学者们享有相当自由的想象空间。
伴随着一些研究者不断细化深化对“推拉”因素之罗列与剖析,该模型也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批评。
主要意见可归纳如下。
其一,“推拉模型”将“迁移”描述成某一群体被动地被“推”、被“拉”的过程,无视移民主体在这一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其二,“推拉模型”无法回答当原先存在的“推拉”因素发生变化之后,为什么移民行为并不一定立刻终止;反之,在另外的个案中,某些“推拉”因素并未发生明显变化,移民行为却减少或下降了。
其三,在相似的“推拉”因素的作用下,同一群体中有的人走上了移民道路,有的人却依然故我,安于现状,原因何在?其四,移民行为完全是推拉因素作用下的“理性选择”吗?其中难道不存在偶然的恣意行为吗?总之,20世纪后期西方出版的移民著述中,学者们已不再简单地去寻找、罗列不同的或特殊的“推拉因素”,而更多地着眼于分析究竟是哪些因素、在什么情况下形成产生移民行为的“推力”或“拉力”,而相似的“推力”或“拉力”又如何在不同的对象身上发生不同的效应。
除了因严重天灾人祸而引起的突发性移民潮外,“主动移民”的动因问题尤其吸引学者的关注。
近年来在西方学术界中较有影响的相关学说,可以撮要归纳如下。
第一,新古典主义经济理论,以拉里・萨斯塔(Larry Sjaastad)、迈克尔・托达洛(Michael T o2 daro)等为主要代表。
该理论着重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移民行为产生的动因。
萨斯塔等学者以定量分析移出国与移入国之间的工资差距为基础,认为:国际移民取决于当事人对于付出与回报的估算,如果移民后的预期所得明显高于为移民而付出的代价时,移民行为就会发生。
由此推导,移民将往收入最高的地方去;而移出地与移入地之间的收入差距将因移民行为而缩减直至弥合。
该理论由于建立在比较具体的数据统计上而引起人们的兴趣。
但批评者指出:收入差距是引发移民的原因之一,但决不是唯一的原因,甚至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而且,事实上并没有多少移民能够对于迁移的付出与回报做出准确的计算从而追求最高收益。
第二,新经济移民理论,主要代表是奥迪・斯塔克(Oded Stark)、爱德华・泰勒(J.Edward T aylor)等。
斯塔克以自己在墨西哥的经验研究论证:同一收入差距对于不同人具有不同意义,因此,引发移民的动因不是两地“绝对收入”的差距,而是基于同参照群体比较后可能产生的“相对失落感”。
如同是100美元的收入差距,在同一地区,生活于收入底层的家庭比生活于高层的家庭更可能因此而移民;对不同地区而言,生活于收入不均地区者比生活于收入均等地区者更可能移民。
进一步说,在社会发展相对迟缓时,人们比较容易安于现状,当社会发生急剧变动时,人们习惯于在自己熟悉的人中选择那些原先自身条件不如己、可现在处境却比“我”好的人作为参照系,强烈的“失落感”油然而生,成为出走他乡、寻求社会地位提升的动力。
・・31第三,劳力市场分割理论。
迈克尔・皮奥雷(Michael Piore )从分析发达国家的市场结构中探讨国际移民的起源问题。
他认为,现代发达国家业已形成了双重劳动力需求市场,上层市场提供的是高收益、高保障、环境舒适的工作,而下层市场则相反。
由于发达国家本地劳力不愿意进入下层市场,故而需要外国移民填补其空缺。
在“双重市场理论”的基础上,艾勒占德罗・波特斯(Alejandro P ortes )和罗伯特・巴赫(R obert Bach )进一步提出了“三重市场需求理论”,即再加上一个“族群聚集区”。
他们认为,这一在移民族群自身发展基础上形成的经济圈对其原居地人群有特殊的吸引力:一方面,该经济圈的运作需要引进新的低廉劳力以增强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由于族群经济圈的形成,移民企业家的地位更显突出,原居地人群往往从这些成功者身上汲取移民的动力。
第四,世界体系理论。
随着谈论“全球化”成为一种时尚,也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将人口的跨境迁移与“全球化”态势相结合。
其主要观点是:商品、资本、信息的国际流动,必然推动国际人口迁移,因此,国际移民潮是市场经济全球化的直接结果。
例如,埃罗・理克特斯(Erol Ricketts )在对18个加勒比海国家人民移居美国的数据进行研究后发现:1970至1979年间从上述国家移居美国的人口曲线,竟然与1966至1977年美国往这些国家的投资曲线大致吻合。
莎里・E ・芬德利(Salley E.Findley )则从考察菲律宾农产品商品化进程的社会效应中发现:农业商品化进程对当地人口外移起了明显的推动作用,因为产品进入国际流通网络后,促使当地人民对外部世界从无知到了解,进而因被吸引而移民。
萨斯凯・萨森(Saskia Sassen )将海地、墨西哥、东南亚国家流向美国的移民潮,置于这些国家与美国的国家关系中加以考察,指出:贫穷、失业、经济发展滞后等因素并不一定直接引发跨国移民潮,更不左右移民去往哪一个国家,上述国家流向美国之移民潮,与美国在这些国家设立军事基地、增加资本投入、扩大文化影响密切相关,是美国大力加强在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影响的直接后果之一。
二、国际移民的延续衍伸跨境移民潮一旦在某一地区出现后,是否会持续发展?如何发展?这也是移民问题研究者十分关注的问题。
有关理论可归纳为以下三方面。
第一,网络说。
移民网络是一系列人际关系的组合,其纽带可以是血缘、乡缘、情缘等。
移民网络形成后,一方面,移民信息可能更准确、更广泛传播,移民成本可能因此而降低,从而不断推动移民潮;另一方面,随着时间推移,向外,甚至向国外特定地区定向移民可能融入某地的乡俗民风,从而不再与经济、政治条件直接相关。
学者们还注意到,20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国家实行的为“家庭团聚”开绿灯的移民政策,促进了网络的延伸,产生了“移民增殖效应”。
弗雷德・阿诺尔德(Fred Arnold )等人曾以美国的菲律宾和韩国移民为例,提出连锁移民的比例是:平均每个来自菲律宾的移民将带入一个家庭成员;每个韩国移民将带入0.5个家庭成员。
格勒米那・亚瑟(G uillermina Jass o )和马克・罗森茨维格(Mark R osenzweig )的研究结论则是:每个新移民在移居十年后平均带入1.2个“劳工类”新移民。
①・41・①如果这几位学者的估算是正确的,那么,根据笔者的调查,中国人海外移民的亲缘纽带显然比上述民族要广泛得多。
其二,连锁因果说或称“惯习”说。
该理论基于如下假设:第一,某人认识的人群中移民的人越多,此人移民的倾向就越大;有过一次移民经历的人,再度移民的可能性相对更大,并可能带动其亲朋好友移民。
第二,移民汇回家乡的钱款,将增加原居地的收入不均,从而使那些没有移民汇款收入的家庭增强“相对失落感”进而引发新的移民,因此,移民行为有其自身内在的延续性。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迪厄(Pierre Bourdieu )的“惯习说”也被用于作为剖析移民之“理性”或“非理性”选择的连接点:在某一社会群体中,当“移民行为”内化为超越意识控制的、具有衍生性的“惯习”时,即使诱发初始移民行为的客观环境发生变化,被局外人断定为非理性的移民行为在该群体内仍会获得认可而得以延续。
其三,“移民文化”说。
按照“移民文化”的基本观点,在某些地区、人群中,伴随着人口跨境迁移而逐渐演绎出一种新的文化,这种文化在综合移出国与移入国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人生态度的基础上,创造出一个新的、相当自主的、跨越国境的虚拟空间,并展示出如下主要特征:那些在物质上获得成功的移民被尊为样板;他们的行为方式在原生活圈内被奉为圭臬;成长中的年轻人从就业取向到人生目标均与移民国外融为一体,“移民”成为该群体共享的社会文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