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分析 第4章
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第四章
0 zs 2zm
Z S 即为电压降的对称分量和电流的对称分量之间的阻抗
矩阵。
《电力系统分析》
2023/5/1
即:
Ua(1) (zs zm)Ia(1) z I (1) a(1)
Ua(2) (zs zm)Ia(2) z(2)Ia(2)
Ua(0)
(zs
2zm)Ia(0)
z I (0) a(0)
式中 z (1) z ( 2 ) z ( 0 ) 分别称为此线路的正序、负序、零序阻抗。 由此可知:各序电压降与各序电流成线性关系;
零序阻抗: x(0)(0.1~ 50.1)x 6d
定义:机端零序电压基频分量与流入定子绕组零序电流基频分量的比值。
㈡ 输电线路的序阻抗
正序: x x 1 L
负序=正序 x x 1 2 零序=(3~4)倍正序电抗
《电力系统分析》
2023/5/1
电力元件的序阻抗
一、研究电力元件各序阻抗的意义 求取从短路点看进去电力网络的各序等值阻抗是应
《电力系统分析》
2023/5/1
解: IIaa((12))
Ia(0)
1 13a1
a a2 1
a2 a 1
IIIbac
I
1 100 10180 120 0 5.7830 a1 3
I
1 100 10180 240 0 5.7830 a2 3
I
1 100 10180 0 0 a0 3
FFFbac
(4-6)
《电力系统分析》
2023/5/1
或写为:
FS T1FP
上式说明三个不对称的相量可以唯一地分解成为三组对 称的相量(即对称分量): 正序分量、负序分量和零序分量。
电力系统分析 第2版 第四章 复杂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方法
节点电压方程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实质是电路计算问题。因此,用解电路问题的基本 方法,就可以建立起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所需的数学模型——潮流方程。
回路电流方程 割集电压方程 节点电压方程
?
潮流方程
节点电压方程
Ui I ij
i
Ii
yij
I ij I il
Uj
j
I ik
k l
Iij yij (Ui U j )
Yni
Y
U
1
Y1n U 2
Y2n
Ynn
U
i
U U
n
节 点 电 压 列 向 量
节点电压方程
导纳矩阵 Y
Y11 Y12 Y21 Y22 Y Yi1 Yi 2 Yn1 Yn2
Y1i Y1n
Y2i
Y2
n
Yii Yin
Yni Ynn
非对角元素 :Yij
节点 i 和 j 之间支路导纳的负
电力系统分析
第四章 复杂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方法
复杂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方法
问题引入:
现代电力系统规模庞大,我国主要超高压同步电网规模达数千节点,面
对这样复杂的电力网络,手算方法难以胜任计算潮流任务。
10
节
点
系
统 的
思考:如果采用手算求解,需
潮
要哪些步骤?从哪里开始计算?
流
分
布
复杂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方法
ΔY jj
yij
PART
导纳矩阵的修改
网络结构变化时节点导纳矩阵的修改
问题引入:
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常会发生某种变化,通常只是对局部区域或个别元 件作一些变化,例如投入或切除一条线路或一台变压器。这只影响了该支路两 端节点的自导纳和它们的互导纳,因此不必重新形成新的导纳矩阵,只需在原 有的导纳矩阵上做适当修改即可。
电力系统分析第4章 电力网络的数学模型
Vn
I2(1)
•
•
Y (1) n2
V2
Y (1) nn
Vn
I2(1)
式中
Y (1) ij
Yij
Yi1Yj1 Y11
; Ii(1)
I
Yi1 Y11
I1
第四章电力网络的数学模型
4.2 网络方程的解法
➢ 对方程式再作一次消元,其系数矩阵便演变为
Y11
Y (2)
Y12 Y13 Y1n
Y (1) 22
第四章电力网络的数学模型
4.1 节点导纳矩阵
➢一般地,对于有n个独立节点地网络,可以列写n个 节点方程
•
•
•
Y11 V1 Y12 V2 Y1n Vn
•
I1
•
•
•
Y21 V1 Y22 V2 Y2n Vn
•
I2
•
•
• •
Yn1 V1 Yn2 V2 Ynn Vn In
(4-3)
4.1 节点导纳矩阵
➢上述方程经过整理可以写成
•
•
Y11 V1 Y12 V2
0
•
•
•
•
Y21 V1 Y22 V2 Y23 V3 Y24 V4 0
•
•
•
Y32 V2 Y33 V3 Y34 V4 0
•
•
•
Y42 V2 Y43 V3 Y44 V4
•
I
4
(4-2)
第四章电力网络的数学模型
4.1 节点导纳矩阵
➢将电势源和阻抗的串联变 换成电流源和导纳的并联,得 到的等值网络如图所示,其中:
•
•
I 1 y10 E1
电力系统分析第4-6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4-1.选择填空1.电力系统稳态分析中所用阻抗指的是( A )A.一相等值阻抗B.两相阻抗C.三相阻抗D.四相阻抗2.节点导纳矩阵为方阵,其阶数等于( B )A.网络中所有节点数B.网络中除参考节点以外的所有节点数C.网络中所有节点数加1 D.网络中所有节点数减23.牛顿-拉夫逊潮流计算的功率方程是由下列什么方程推导得到的(C)A.回路电流方程 B.支路电流方程C.节点电压方程D.以上都不是4.对PQ节点来说,其待求量是( A )A.电压的大小U和电压的相位角δ B. 有功功率P和无功功率QC. 有功功率P和电压的大小UD. 无功率Q和节点电压的相位角δ5.对PV节点来说,其待求量是(D)A.电压的大小U和电压的相位角δ B. 有功功率P和无功功率QC. 有功功率P和电压的大小UD. 无功率Q和节点电压的相位角δ6)PQ节点是指( B )已知的节点。
A.电压的大小U和电压的相位角δ B. 有功功率P和无功功率QC. 有功功率P和电压的大小UD. 无功率Q和节点电压的相位角δ7.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B)A.功率方程是非线性的。
B.雅可比矩阵是对称的。
C.导纳矩阵是对称的。
D.功率方程是从节点电压方程中推导得到的。
8.潮流计算的P—Q分解法是在哪一类方法的基础上派生而来的(C)A.阻抗法B.直角坐标形式的牛顿—拉夫逊法C.极坐标形式的牛顿—拉夫逊法D.以上都不是9.如果已知某一电力网有6个独立节点,其中1个平衡节点,3个PQ节点,2个PV节点,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其导纳矩阵为6阶。
B.其B'矩阵为5阶。
C.其B''矩阵为3阶。
D.其雅可比矩阵为6阶。
10.P—Q分解法和牛顿—拉夫逊法进行潮流计算时,当收敛到同样的精度时,二者的迭代次数是(A)A.P—Q分解法多于牛顿—拉夫逊法B.牛顿—拉夫逊法多于P—Q分解法C.无法比较D.两种方法一样4-2.填空1.用牛顿-拉夫逊法进行潮流计算是指(用牛顿-拉夫逊迭代法求解电力网的非线性功率方程组)。
国网考试之电力系统分析:第四章复习题---3页
第四章复习题一、选择题1、n节点电力系统中,PQ节点的数目为m,平衡节点的数目应为()。
A.n-m-1 B.n-m-2 C.1 D.可以为02、在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中,PV节点的待求量是()A.Q、δB.P、Q C.V、δD.P、V3、计算机解潮流方程时,经常采用的方法是()A.递推法B.迭代法C.回归法D.替代法4、潮流计算中的P-Q分解法是在哪一类方法的基础上简化来的()A.阻抗法B.直角坐标形式的牛顿——拉夫逊法C.高斯——赛德尔法D.极坐标形式的牛顿——拉夫逊法5、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时某物理量的单位为Mvar,则该量是( )A.有功功率B.无功功率C.视在功率D.有功电量6、在电力系统中平衡节点的数量( )A.必有一个B.是大量的C.少量或没有D.数量最多7、一般潮流分析中将节点分为几类( )A.四类B.三类C.二类D.一类8、潮流计算时,下列节点中,哪一类节点一般只有一个,且必需有一个( )A.PQ节点B.PU节点C.平衡节点D.QU节点9、用牛顿—拉夫逊法进行潮流计算时,线性修正方程求解的是()A.线路的功率B.节点的注入功率C.节点的电压值D.节点电压的修正量10、节点导纳矩阵为方阵,其阶数等于()A.网络中所有节点数B.网络中除参考节点以外的节点数C.网络中所有节点数加1 D.网络中所有节点数加211、潮流方程是( )A.代数方程B.微分方程C.代数方程组D.微分方程组12、计算潮流时牛顿—拉夫逊法与高斯—塞德尔法相比的主要优点是()A.对初值要求低B.占用内存少C.收敛性好,计算速度快D.复杂13、解潮流方程的方法是( )A.解析法B.数值方法C.手算法D.对数法二、判断题1、用牛顿—拉夫逊法进行潮流计算时,线性修正方程求解的是节点的电压值。
()2、同样的迭代次数,牛顿-拉夫逊法比PQ分解法精度高。
()三、填空题1、在计算机算法中,若PV节点的无功功率越限,则该节点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第四章习题答案)
za + zb + zc Z2 Z1
Z1 za + zb + zc
Z2
Z2 Z1 za + zb + zc
其中: Z1 = za + a2zb + azc; Z2 = za + azb + a2zc
1) 当 za = zb = zc 时 , 非 对 角 元 素 Z1 = za 1 + a2 +
a = Z2 = 0,则三序分量可以解藕。
33 13 (6 + 6 ) − j(6 + 6 )
=
33
13
6 − 6 + j(− 6 + 6 )
1 j3
②各序分量解藕单独作用分别求解序电流
正序电流:
I1
=
E1 j2
=
(−
1 12
−
3 12)
−
3 j(12
+
3 12)
负序电流:
I2
=
E2 j2
=
(−
1 12
+
3 12)
−
3 j(12
−
3 12)
零序电压标幺值:
10
U(0) = 220/
= 0.0797 3
按等值电路可求得各側电流:
0.0787 I1 = −0.12+(−0.014)//0.244) = 0.748
0.244 I2 = I1 × ( − 0.014 + 0.244) = 0.794
I3 = I1 − I2 = −0.0455 电流有名值:
障时的正序、负序、零序等效电路; 解:正序: 负序:
零序:
第四章 电力系统静态稳定分析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9
三.单负荷无穷大系统的电压静态稳定
可知, 在电机机械力矩不变时. 感应电机的小扰动稳定性问题实质上可转化为电力系统 是否能维持一定的负荷母线电压水平,从而确保感应电机运行在图 10-3 中 0 s scr 的区 域,使 K s
dTs 0 的间题。由于电力系统的高 X / R 值,使节点电压主要和无功功率分布 ds
有关, 故下面先讨论感应电机的无功电压静特性, 然后再对单负荷无穷大系统讨论系统电压 稳定性间题。和功角静稳定问题相似,电压静稳定间题也可用代数判据判别。 由图 10-2 的感应电机简化等值电路, 可作出入 Te const . 时相应的无功电压 (Q U ) 曲线如图 10-4 所示。
图 10-4 感应电机无功电压静特性
EU U2 Q cos G X X P EU sin P T ( p.u.) G L m X
由于稳态运行时 QG QL ,故在不同 QL 水平下,系统的运行工作点设为 A , A ' , A '' 。 当 QL0 时,运行点 U 。在图 10- 5 中 QL 0 水平较低时, QL0 U 曲线和 QG U 曲线有 两个交点,其中在 A 点
11
三.单负荷无穷大系统的电压静态稳定
对于图 10-5(a)中单负荷无穷大系统,
图 10-5 单负荷无穷大系统电压静稳定 (a)系统图; (b) Q U 曲线
12
三.单负荷无穷大系统的电压静态稳定
设发电机电动势为 E (设 E const . )及线路电抗为 X (忽略线路电阻及分布电 客) ,受端母线电压为 U 0 。负荷无功功率-电压关系曲线可用图 10-5( b)中对应于不 同稳态 QL 0 水平的一族 QL U 静特性曲线表示。 机械力距负荷下的 QL U 的关系曲线可由 式(10-19)而定。
电力系统分析第四章-新
试确定当总负荷分别为400MW、700MW时,发电厂间功率
的经济分配(不计网损的影响)?
4.2 电力系统有功功率的最优分配
解:(1) 按所给耗量特性可得各厂的微增耗量特性为:
dF1 λ1 = = 0.3 + 0.0014PG1 dPG1 dF2 λ2 = = 0.32 + 0.0008PG2 dPG2 dF3 λ3 = = 0.3 + 0.0009PG3 dPG3
t
活、气象等引起,三次调频)
4.1 电力系统有功功率的平衡
2、有功平衡和频率调整: 根据负荷变动的分类,有功平衡和频率调整也相应分为三类: a. 一次调频:由发电机调速器进行; b. 二次调频:由发电机调频器进行; c. 三次调频:由调度部门根据负荷预测曲线进行最优分配。 ☆ 前两种是事后的,第三种是事前的。 ☆ 一次调频时所有运行中的发电机组都可以参加,取决于发 电机组是否已经满负荷发电,这类发电厂称为负荷监视厂; 二次调频是由平衡节点来承担;
有功功率电源的最优组合 有功功率负荷的最优分配
2、主要内容
要求在保证系统安全的条件下,在所研究的周期内,以小
时为单位合理选择电力系统中哪些机组应该运行、何时运行
及运行时各机组的发电功率,其目标是在满足系统负载及其 它物理和运行约束的前提下使周期内系统消耗的燃料总量或
总费用值为最少。
4.2 电力系统有功功率的最优分配
三次调频则属于电力系统经济运行调度的范畴。
4.1 电力系统有功功率的平衡
三、有功功率平衡和备用容量
1、有功功率平衡:
P
Gi
= PLDi + ΔPLoss,Σ
即保证有功功率电源发出有功与系统发电负荷相平衡。 2、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 有功功率电源:电力系统各类发电厂的发电机; 系统电源容量(系统装机容量):系统中所有发电厂机组
华北电力大学-RJW-电力系统分析基础(第4章)
自然分布、串联电容、串联电抗、附加串联加压器 4. 潮流调整: TCSC、STATCOM、 UPFC、 FACTS
第四章 复杂电力系统潮流的计算机算法
本章主要内容:
1. 建立数学模型:节点电压方程、导纳矩阵的形成与修改 2. 功率方程、节点分类及约束条件
3. 迭代法计算潮流
功率方程的非线性性质 高斯—塞德尔法 用于潮流计算———速度慢、易于收敛
E2
.
.
.
.
.
.
.
E1
.
Z13
Z23
I 2 = U 2 y 2 0 ( U 2 U 1 )y 2 1 ( U 2 U 3 )y 2 3 0 = U 3 y 3 0 ( U 3 U 1 )y 3 1 ( U 3 U 2 )y 3 2
. . . . .
.
.
.
.
.
.
第一节 力网的数学模型
i j
- yij
•导纳矩阵的阶数不变
• Yii = Yjj = yij ' - yij • Yij = Yji = yij - yij '
i j
-yij
yij '
第一节 电力网的数学模型
5) 修改一条支路的变压器变比值( k*改变为k* ')
yT / k*
i
j
yT(k*-1) / k*
• Yii = 0
( 2) x2 = 0.7737
解:(1)将方程组 ( 3)
(2)设初值 x ( 0) = x ( 0) = 0;代入上述迭代公式 1 2
第三节 高斯—塞德尔迭代法潮流计算 二、高斯-塞德尔迭代法原理及求解步骤
• 设有非线性方程组 的一般形式:
电力系统分析课后习题解答
电力系统分析课后习题解答第1章 绪论1-1答:能保证电气设备正常运行,且具有最佳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的电压,称为额定电压。
用电设备的额定电压和电网的额定电压相等。
发电机的额定电压比所连接线路的额定电压高5%,用于补偿电网上的电压损失。
变压器一次绕组的额定电压等于电网的额定电压。
当升压变压器与发电机直接相连时,一次绕组的额定电压与发电机的额定电压相同。
变压器二次绕组的额定电压一般比同级电网的额定电压高10%。
当变压器二次侧输电距离较短,或变压器阻抗较小(小于7%)时,二次绕组的额定电压可只比同级电网的额定电压高5%。
%1-2答:一般情况下,输电线路的电压越高,可输送的容量(输电能力)就越大,输送的距离也越远。
因为输电电压高,线路损耗少,线路压降就小,就可以带动更大容量的电气设备。
在相同电压下,要输送较远的距离,则输送的容量就小,要输送较大的容量,则输送的距离就短。
当然,输送容量和距离还要取决于其它技术条件以及是否采取了补偿措施等。
1-3答:是一个假想的时间,在此时间内,电力负荷按年最大负荷持续运行所消耗的电能,恰好等于该电力负荷全年实际消耗的电能。
1-4 解:(1)G :;T-1:242kV ;T-2:220kV/121kV ,220kV/;T-3:110kV/11kV ; T-4:35kV/;T-5:,(长线路) (短线路)(2)T-1工作于+5%抽头:实际变比为242×(1+5%)=,即K T-1==;T-2工作于主抽头:实际变比为K T-2(1-2)=220/121=;K T-2(1-3)=220/=; )K T-2(2-3)=121/=;T-3工作于%抽头:实际变比为K T-3=110×%)/11=; T-4工作于-5%抽头:实际变比为K T-4=35×(1-5%)/=; T-5工作于主抽头:实际变比为K T-5=(3+3×5%)=。
1-5解:由已知条件,可得日总耗电量为MW 204027041204902804100280450270=⨯+⨯+⨯+⨯+⨯+⨯+⨯+⨯=d W则日平均负荷为MW 8524204024===d av W P 负荷率为708.012085max m ===P P k av ;最小负荷系数为417.012050max min ===P P a 1-6·解:系统年持续负荷曲线如图所示。
武大电力系统分析第四、十一章 电力网络的数学模型
基本方法:每个节点的4个变量中的2个 设为确定量(已知量),另2个为待 求量。 依确定量的不同,节点分成三种类型: 1、 PQ节点 P、Q为确定量,V、δ为待求量。
电力系统绝大部分节点被当作PQ节点。
2、 PV节点 P、V为确定量, Q、δ为待求量。
发电厂出口母线、担当调压任务的枢纽变电站 (无功可调)一般被当作PV节点。
(4 − 12)
Yi1Yj1 & (1) & Yi1 & 式中 Y = Yij − ; Ii = Ii − I1 Y11 Y11
(1) ij
• 上式数学意义很简单:行列式的行变 • 其物理意义也不复杂:带电流移置的星
网变换。 (下面以星——三角变换为例)
等值电路变换公式
y21y31 y31y41 y21y41 y24 = y23 = y34 = y21 +y31 +y41 y21 +y31 +y41 y21 +y31 +y41 & I ∆2 = y31 & & y21 & & y41 & I1 ∆ 3 = I I1 ∆ 4 = I I1 y21 +y31 +y41 y21 +y31 +y41 y21 +y31 +y41
=x
(0)
f (x ) − (0) f ′( x )
(0)
x(1)仍有误差,按同样步骤反复迭代, 迭代公式为
x
( k +1)
=x
(k)
f (x ) − ′( x ( k ) ) f
f (x ) p ε
(k)
(k)
(11 − 31)
迭代过程收敛判据
电力系统-第4章
允许的频率偏移? (3)电力系统允许的频率偏移? )电力系统允许的频率偏移
•电网频率 是发电机转速 的体现,当发电机 M与PE 电网频率f是发电机转速 的体现,当发电机P 电网频率 是发电机转速ω的体现 有功功率损耗) 不变。 (+有功功率损耗)平衡时, ω和f不变。 有功功率损耗 平衡时, 和 不变 • 负荷随机变化, PE随机变化。 负荷随机变化, 随机变化。 • 不可能严格保证任何时刻都是额定频率,频率偏移不 不可能严格保证任何时刻都是额定频率, 可避免,需合理规定允许的偏移范围 允许的偏移范围。 可避免,需合理规定允许的偏移范围。 • 我国目前:50Hz±(0.2~0.5)Hz,发达国家±0.1Hz。 我国目前: ± ~ ,发达国家± 。
标幺值形式
PD ∗ = a0 + a1 f ∗ + a2 f ∗ + a2 f ∗ + L
2 3
标幺值表示的调节效应系数 ∆PD ∆f = ∆P∗ = ∆f ∗
PD PDN
β
K D∗
∆PDN ∆f N
O
fN
f
一般 K D∗ = 1 − 3
• 3.负荷变化 3.负荷变化 第一种负荷变化:周期短(<10s)、幅 (<10 第一种负荷变化:周期短(<10s)、幅 度小, 度小,随机性大 第二种负荷变化:周期较长(10s 3m)、 第二种负荷变化:周期较长(10s~3m)、 幅度较大 第三种负荷变化:周期长(>3m)、 (>3m)、幅 第三种负荷变化:周期长(>3m)、幅 度大,变化缓慢的持续变动负荷。 度大,变化缓慢的持续变动负荷。由负 荷曲线反映
• 系统负荷 ,f↓,发电机输出 ,负荷由其本身调节效应, 系统负荷↑, ,发电机输出↑,负荷由其本身调节效应, 减少功率消耗,达到新平衡P 而不是P △ 减少功率消耗,达到新平衡 2、f2(而不是 1+△PD0) • △PD0太大时,仅靠一次调频不能使△f在一定范围内。 在一定范围内。 太大时,仅靠一次调频不能使△ 在一定范围内
电力系统分析第四章有功平衡和调频
一. 频率偏移的原因 1. 系统正常负荷的变动; 2. 系统出现故障:破坏了发电机转子上的 一对平衡力矩。 二. 频率偏移的影响 1. 对用户的影响 ①f 异步电动机出力 所带机械装置 出力 生产效率 ②f 异步电动机转速 所带机械装置 转速 产品质量 ③ f 不稳定 电子仪器、装置和电力计时器 准确性
二次调频: 手动或自动调节调频器使发电机组的频率 ( f ) PL 特性平行的上下移动. P
( f ) PG
1. 单机系统
a) 初始运行点:a点, 各种功率平衡。 P2 b) 负荷突然增大 PD 0 , P2 ( f ), 则负荷曲线 PL ( f ) PL 运行点至b点。 c) 若 f f 2 f1 不满足要
f f 2 f1
f1
f2
f1
f
发电机 负荷
ac ad dc
K S K G K LD PD 0 f
PD0 PG PLD KG f K LDf ( KG K LD )f
电力系统的单位调节功率KS
f) 两方面的不断努力不 断减小缺额,动态过 程结束后,发电机组 的输入输出功率缺额 被全部消除,在新的 运行点b 达到新的平 衡。
实际互联系统中,各子系统必须同 时保证其联络线功率和系统频率的 相对稳定,当频率和联络线功率违 反约束时,将根据违反电量的大小 进行惩罚。
PAB可看做A的负荷增量:
2 ~ 4, KG 50 ~ 25 水轮机:
K G可人为整定,但受机组调速机构的限制,
同步器是通过平移静态特性曲 线来改变机组转速或负荷,作 用是: 机组孤立运行时,同步器 可以保证在任何负荷下保持转 速不变。
电力系统稳定性(第四章)-静态稳定性
为:
V ( c ,w c )
1 2
TJ
(w
c
)2
Pm ( c
s ) PM (cos c
cos s )
显然,如果V( c,w c)<Vcr,则说明点( c,w c)位于稳定域内
的某一轨迹(即等能量线)上,因此系统是稳定的。相反
按照上述性质,可以得出一种用系统总能量来判断稳定
性的方法。首先,在稳定边界上,即通过不稳定平衡点
的轨迹上,对应的总能量可以由点( u,0)的能量来决定
,这一能量称为临界能量Vcr。应用式(3-114),可以得 出:
Vcr=V( u,0)= -[Pm( u- s)+PM(cos u - cos s)]
常称为小干扰稳定性。
于是,电力系统静态稳定分析的一般过程可 归结为: (1)计算给定稳态运行情况下各变量的稳态值。 (2)对描述暂态过程的方程式,在稳态值附近进 行线性化。 (3)形成矩阵A,并根据其特征值的性质判断稳定 性。
关于判断A阵特征值的性质,目前所采用的主要 方法有以下两类。
一种是应用计算矩阵全部特征值的QR算法,求出 A阵的所有特征值。但这种方法需要存储矩阵的全 部元素,占计算机内存量大,而且其计算量约与 矩阵阶数的三次方成正比,计算速度缓慢。特别 是在目前的计算机精度下,当矩阵高达数百阶(例 如400~500阶)时,将可能产生显著的计算误差, 或甚至不能得出计算结果。因此,这种方法一般 适用于中等规模的电力系统。
考虑非线性微分方程,即
px=h(x)
(4-1)
它可以视为在描述电力系统暂态过程的方程
px f ( x, y)
刘天琪电力系统分析理论第4章答案完整版
负荷变化的百分数为
工
KD*。
dPD * = 0.4 + 0.3f * * 2 + 0.1f *2 * 3 df *
= 0.4 + 0.3 * 1 * 2 + 0.1 * 12 * 3 = 1.3
业
14
PD * = 0.2 + 0.4f* + 0.3f*2 + 0.1f*3 。试求:
级
电
二次调整增量△
1
δ
业
4-9、系统条件如同题 4-7,但负荷的调节调节效应系数 KD=20MW/Hz,当发电
*
PGN 1 100 = * = 50MW / Hz fN 0.04 50
14
(3)由于两种情况下系统的单位调节功率(K)不同,因此,造成相同△PD 不同
级
ΔPD Δf Δf = −ΔPD / K G = −60 / 70 = −0.85714Hz
两台机组参加二次调频,可增带负荷为:△PG=(100-80)*2=40MW
系统的单位调节功率为:K=2KG0+KD=120MW/Hz 增加△PD=60MW 荷时 Δf = −(ΔPD − ΔPG ) / K = −(60 − 40) / 120 = −0.1667Hz
工
机平均分配负荷,且有两台发电机参数二次调频时,求频率变化值。
电
气
(2)由于三台满载,增加△PD=60MW 负荷只能由一台机组承担(KG=KG0),系统的单
1班
增加△PD=60MW 负荷时
电
系统的单位调节功率为:K=KG+KD=220MW/Hz
分
KG =
K Gi ∑ i
4
PGiN = 4kG 0 = 200MW / Hz fN
电力系统分析第4章习题答案
第四章 思考题及习题答案4-1 节点导纳矩阵是如何形成的?各元素的物理意义是什么?节点导纳矩阵有何特点? 答:节点导纳矩阵的对角元素称为自导纳,在数值上等于与该节点相连支路的导纳之和,其物理意义是:在该节点施加单位电压,其他节点全部接地时,由该节点注入网络的电流。
节点导纳矩阵的非对角元素称为互导纳,互导纳在数值上等于节点i 和ji Y j 之间支路导纳的负值,其物理意义是:在节点施加单位电压,其他节点全部接地时,经节点i j 注入网络的电流。
节点导纳矩阵有以下特点:其阶数等于电力网络中除参考节点之外的节点数;是稀疏矩阵;是对称矩阵;易于形成和修改。
4-2 节点阻抗矩阵中各元素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它有何特点?答:节点阻抗矩阵的对角元素称为自阻抗,其物理意义是:在该节点注入单位电流,其他节点全部开路时,该节点的电压值。
节点阻抗矩阵的非对角元素称为互阻抗,其物理意义是:互阻抗等于节点i 注入单位电流,其他节点全部开路时,节点ji Z j 的电压值。
节点导纳矩阵有以下特点:其阶数等于电力网络中除参考节点之外的节点数;是满矩阵;是对称矩阵;形成和修改较困难。
4-3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中节点是如何分类的? 答:电力系统进行潮流计算时,节点是可分为三类:(1)PQ 节点:给定节点的有功功率i P 和无功功率,待求节点电压幅值和相位角i Q i U i δ。
(2)PV 节点:给定节点的有功功率i P 和电压幅值,待求无功功率和电压的相位角i U i Q i δ。
(3)平衡节点(V δ节点):给定节点电压幅值和电压相位角,待求节点的注入功率。
4-4 电力系统中变量的约束条件是什么? 答:常用的约束条件有:(1)电压数值的约束:各节点电压幅值应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即; max .min .i i i U U U ≤≤(2)发电机输出功率的约束:电源节点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应满足和;max .min .Gi Gi Gi P P P ≤≤max .min .Gi Gi Gi Q Q Q ≤≤(3)电压相角的约束:系统中两个节点之间的相位差应满足maxji j i ij δδδδδ−≤−=。
电力系统分析第4章电力系统潮流的计算机算法
图4-1简单电力系统
可得图4-1a各节点净注入功率为
S%1 S%2
S%G1 S%G 2
S%L1
S%3 S%L3
(4-1)
对图4-1b中的等值电路进行化简,将在同一节点上的接地 导纳并联得:
y10 y120 y130
阻抗矩阵是一个满矩阵,这是一个重要的特点。由于网络 结构复杂,直接应用公式(4-17)计算是很困难的。
综上所述,阻抗矩阵具有以下特点: (1)阻抗矩阵是n阶方阵,且Zij=Zji,既为对称矩阵。 (2)在一般情况下,阻抗矩阵无零元素,是满矩阵。矩阵的元 素与节点数的平方成正比,将需要更多的计算机内存容量。 (3)由于阻抗矩阵中的自阻抗Zii一般大于互阻抗Zij,即矩阵的 对角元素大于非对角元素。因此阻抗矩阵具有对角线占优势的性 质,应用于迭代计算时收敛性能较好。 (4)阻抗矩阵不能从系统网络接线图上直观的求出,需要采用 其他办法,如直接对导纳矩阵求逆。
...
Yi1
Yi2
i行 Y 'ii
... Yin
Yij
Yn1 Yn2 ...
Yni
... Ynn
0
0
0
...
Yji
...
0
Yjj
j行
其中,原节点导纳矩阵的对角元素应修正为 Y 'ii Yii yij
新增导纳矩阵元 Yjj yij ,Yij Yji yij 。
电力系统分析教材配套课件
第4章电力系统潮流的计算机算法
4.1 电力网络的数学模型 4.2 高斯——塞德尔法潮流计算 4.3 牛顿-拉夫逊法潮流计算 4.4 P-Q分解法
高等电力系统分析-第四章-网络方程的修正解法
1
1
13
4.1.4 补偿法的物理解释
I
Iij
I
i
Y j y = Y
-Iij
=
Iij
变化后网络的解:
I
Y V = I
Y
原网络注入电流 I
-Iij
+Y
Iij
原网络注入补偿电流
I McMTY-1I
14
如何求网络的补偿注入电流?
Iij
等值内电势(节点对的开路电压) :
Eij
Eij = MTV = MTY-1I
第四章 网络方程的修正解法
作业:4.1, 4.11
1
4.1 补偿法网络方程的修正解
4.1.1 矩阵求逆辅助定理
A = A + MaNT
式中,M、N是n×m阶矩阵,a是m×m阶非奇异矩 阵,m<< n
A -1 = A-1 - A-1M(a-1 + NTA-1M)-1 NTA-1
2
A -1 = A-1 - A-1M(a-1 + NTA-1M)-1 NTA-1
(3)中补偿
V = U-1 I - L-1McMTU-1 L-1I
W W T
F
FFS FFS
FS
V = U-1F
BS
F = F + ΔF
FS+2FFS+BS
8
4.1.3 补偿法在电网计算中的应用
补偿法特别适合于注入电流不变,而又要对网络 中不同部位发生局部变化时求网络方程的解的场 合应用。只要利用原来变化前的导纳矩阵的因子 表进行前代回代求解,省去了重新分解因子表的 计算量。
4.1.2 补偿法网络方程的修正解
已知 Y Y + ΔY Y M yM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但在实际求解过程中,由于求解的对象是电压,因此,实
际上不需要 2 N 个功率方程,对于 M 个 PQ 节点,有 2 M 个 功率方程( M 个实部有功功率方程,M 个虚部无功功率方程); 对于 N - M -1 个 PV 节点,由于电压有效值 U 已知,因此只有 N - M -1 个有功功率方程;对于平衡节点,由于电压和相 角已 知,不 需要功率方 程。因此 总计有2 M + N - M -1= N + M -1 个功率方程。如果电压相量用极坐标表示,即 ̇ U k = U k ∠ δ k ,则 M 个 PQ 节点有 2 M 个未知数( M 个电压有效值,M 个
假如全系统有 N 个节点,其中有 M 个 PQ 节点,N - M
-1 个 PV 节点,1 个平衡节点,每个节点有四个参数:电压幅 值 U 和相位角 δ (用极坐标表示电压,如果用直角坐标表示 电压相量则是 e 和 f )、注入有功功率 P S和无功功率 Q S , 任何一个节点的四个参数中总有两个是已知的,因此 N 个 节点,有 2 N 个未知变量,N 个复数方程(即 2 N 个实数方 程,实部和虚部各 N 个),通过求解该复数方程可得到另外 2 N 个参数。这就是潮流计算的本质。
假设支路的两个节点分别为 k 和 l ,支路导纳为 y kl , 两节点的电压已知,分别为 ̇U k和 ̇U l ,如图 4-1 所示。
图 4-1 支路功率及其分布
从节点 k 流向节点 l 的复功率为(变量上面的“ - ”表示 复共扼)
从节点 l 流向节点 k 的复功率为:
.
功率损耗为
因此,潮流计算的第一步是求解节点的电压和相位,根 据电路理论,可以采用节点导纳方程求解各节点的电压。
U = [ U 1 ,U 2 ,…,U N ] T 为各个节点的电压相量,
I S = [ I S 1 ,I S 2 ,…,I SN ]T为注入到各节点的总电流。
1. 节点功率方程 计算各节点电压,需要系统参数及节点导纳矩阵以及节
点注入电流源的电流。而电力系统中节点的注入电流未知, 已知的是各节点注入功率。因此需要将节点电压方程转化为 节点功率方程。
当然,PQ 节点和 PV 节点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互相转 化,例如,当发电机节点无法维持该节点电压,运行于功率 极限时,发电机节点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变成了已知量, 而电压幅值则未知,此时,该节点由 PV 节点转化为 PQ 节 点。再比如某负荷节点运行要求电压不能越限,当该节点的 电压幅值达到极限,或电力系统调压要求该节点的电压恒定, 此时该负荷节点就由 PQ 节点转化为 PV 节点。
本章主要介绍电力系统节点功率方程的形成,潮流计算 的数值计算方法,包括高斯迭代法、牛顿拉夫逊法以及 PQ 解耦法等。介绍单电源辐射型网络和双端电源环形网络的潮 流估算方法。
4. 1 潮流计算方程———节点功率方程
4. 1. 1 支路潮流 所谓潮流计算就是计算电力系统的功率在各支路的分布、
各支路的功率损耗以及各节点的电压和各支路的电压损耗。 由于电力系统可以用等值电路来模拟,从本质上讲,电力系 统的潮流计算首先是根据各个节点的注入功率求解电力系统 各节点的电压,当各节点的电压相量已知时,就很容易计算 出各支路的功率损耗和功率分布。
潮流计算的本质是求解节点功率方程,系统的节点功率 方程是节点电压方程乘以节点电压。要计算各支路的功率潮 流,首先根据节点的注入功率计算节点电压,即求解节点功 率方程。节点功率方程是一组高维的非线性代数方程,需要 借助迭代的计算方法来完成。简单辐射型网络和环形网络的 潮流估算是以单支路的潮流计算为基础。
第4章 电力系统潮流分析与计算
4.1 潮流计算方程——节点功率方程 4.2 高斯—赛德尔迭代法 4.3 牛顿—拉夫逊法 4.4 PQ 解耦法 4.5 潮流计算的手工计算方法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稳态运行分析与控制的基 础,同时也是安全性分析、稳定性分析、电磁暂态分析的基 础(稳定性分析和电磁暂态分析需要首先计算初始状态,而 初始状态需要进行潮流计算)。其根本任务是根据给定的运 行参数,例如节点的注入功率,计算电网各个节点的电压、 相角以及各支路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分布及损耗。
.
4. 1. 2 节点功率方程 根据电路理论,求系统各节点的电压,需要利用系统的
节点导纳方程。 如图 4-2 所示的电网络,有 N 个节点,假如已知各节点
的注入电流源的电流,以及各支路的支路导纳,根据节点导 纳方程求出电网各节点电压
.
其中
.
图 4-2 电网络示意图
为电网络的节点导纳矩阵,Y kk ( k =1 ,2 ,… N )为自 导纳,是所有与 k 节点连接支路导纳之和,Y kl (k ≠ l )为互 导纳,是所有连接 k 和 l 节点的支路导纳之和的负值。
电压相角),N - M -1 个 PV 节点有 N - M -1 个未知数(电压有效
值已知,未知数为电压相角),平衡节点没有未知数,因此未 知数的个数也是 N + M -1 个,与方程数一致。如果复电压用 直角坐标表示,̇U k =e k + jf k ,则有 2 ( N -1 )个未知数,还需 要增加 N - M -1 个电压方程,即 ̇ U 2 k = e2k + f2k 。
式(4-4 )中第 k ( k =1 ,2 ,…,N )个节点的方程可Fra bibliotek表 示为.
式( 4-5 )两端乘以 U k ,得到
如果电力系统中各节点注入的复功率已知,那么就可以 用式( 4-6 )求解各节点电压。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已知 的条件是:有些节点注入的复功率 S 已知,有一些节点的电 压幅值和注入有功功率已知,有些节点电压和相角已知。根 据这三种不同的情况,电力系统中各节点分为三种类型: PQ 节点、 PU 节点和 Uδ 节点。
.
所谓 PQ 节点,就是该节点注入的复功率 S 是已知的, 这样的节点一般为中间节点或者是负荷节点。
PV 节点,指该节点注入节点的有功功率 P 和电压幅值 U 已知,这样的节点通常是发电机节点。
Vδ 节点指的是该节点的电压幅值和相角是已知的,这 样的节点通常是平衡节点,在每个局部电网中只有一个这样 的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