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6课件:《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6 第五单元 第1课 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 【名师课件—集体备课】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6 第五单元 第1课 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 【名师课件—集体备课】

长城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冷兵 器战争时代的国家 军事性防御工程,凝聚着我们祖先 的血汗和智慧,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
二、独特的建筑风格
万 里 长 城 第 一 墩
长城是由点线面结合,敌 楼、关城、城墙、烟墩彼此衔 接汇组一体的雄险坚固的综合 防御工程,城墙是长城的主体, 说明了长城是融军事工程、艺 术与大自然为一体的世界建筑 史上的一大奇观。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 民族的脊梁,长城悠久的历史和所 穿越的广阔空间、复杂完备的防御 体系、丰富的文化内涵都显示了中 华民族勤劳勇敢、热爱和平、富有 智慧和创造力的伟大民族个性。
3、为什么说长城是一座巍峨的历史丰碑? 解题关键 正确理解历史丰碑,全面分析长城重大贡献。 思路引领 历史丰碑主要指对历史作出的重大贡献。
答案提示
北魏、北齐、北周、辽和金朝,都是少 数民族建立的王朝。这些少数民族王朝仿 效汉朝修建过长城。在长城修建的历史上, 少数民族统治的朝代远远超过汉族统治的 朝代。
女真人建立的金代不仅筑成绵延5000余 里的界壕边堡(即长城),且在建筑方法和 风格上有所创新。万里长城上下两千年,行 程十万里,沿途穿越各种复杂的地形,各族 人民共同创造了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用险 制塞的建城方法,长城凝聚着各族人民的智 慧,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答案提示
长城不仅是防御性军事工程,也是一座伟大的 艺术宝库,它的建筑艺术、装饰艺术均十分出色。 木结构式样的敌楼、箭楼雕梁画栋甚是美观,体 现了高超的建筑与装饰艺术水平。围绕长城所产 生的许多传说、戏曲、诗词歌赋、绘画雕塑等文 学艺术作品进一步丰富了这座宝库。
长城是民族矛盾与融合的产物。它既是游牧 区和农耕区的分界线,也是联结游牧民族和农耕 民族经济文化的重要纽带,长城沿线定期开放和 保护关市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六第五单元第一课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教学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六第五单元第一课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教学课件
21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
22
探长城之魂
1.上下两千年,纵横十万里 —长城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修建的 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2.世界建筑工程史上的奇迹 建筑艺术:雄伟壮观、气势磅礴
长城—布—局中巧华妙民、族结精构神合理的象征
长城抗战圣地喜峰口
赵登禹将军——时任二十九军一零九旅 旅长
《义勇军进行曲》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长城——勤奋智慧、坚韧刚毅、开放交流、开拓进取和 充满向心凝聚力、维护统一、热爱祖国的民族精神
品长城之味我心中的长城
自豪 悲壮 缺憾
长城 民族的龙脊
反思——文化遗产的破坏与保护
长城之殇
(独特的建筑风格、复杂完备的防御体系)
装饰雕刻艺术:精美(斗拱、雕梁画栋、砖雕石刻……)
3.丰富的文化内涵:
雄伟的万里长城,成为我国文学艺术作品赞美的对象
勤奋智慧、坚韧刚毅、开放交流、开拓进取和充满向心 凝聚力、维护统一、热爱祖国的民族精神
世界文化遗产长城
●中文名称:长城 ●批准时间:1987.12 ) (IV) (VI) 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约公元前220年,一统天 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 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 。在明代(公元1368~1644年),又继续加以修筑, 使长城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它在文化艺术上的 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鸭绿江、嘉峪关
一万多公里 六千多公里
结合三朝长城地图及表格,谈谈如何图理解长城的“长”

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

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

位于甘肃省嘉峪关西南隅,是万里长城西端的终点,始建于明 洪武五年(1375年),因城在嘉峪山麓而得名。此关南面为祁连山, 雪峰如玉,绵亘千里;北为龙道山、马宗山,与祁连山相连,形势 险要,自古为军事要地和丝绸之路上的交通咽喉。
嘉峪关
居 庸 关(平台)
居庸关。在北京城西北,是长城一个重要关口,古代北京西北的屏 障。这里形势险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山峦间花木郁茂葱茏, 犹如碧波翠浪,故有“居庸叠翠”之称,为燕京八景之一。
长城 秦始皇陵 兵马俑 故宫 颐和园
明十三陵
布达拉宫
明孝陵
历代长城:
• 春秋战国:
秦长城:
辽东郡
临洮
罗布泊
汉长城
嘉峪关 山海关
明长城:
结合表格及三朝长城地图, 如何理解长的“长”? 空间长度的长——纵横十万里, 修筑时间的长——上下两千年。
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独特的建筑风格:
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用险制塞的选材和构筑的原则 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谐融为一体。
……
长城不仅是防御性军事工程,也是一座伟 大的艺术宝库
万里长城永不倒
• • • • • • • • • 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 睁开眼吧小心看吧 哪个愿臣虏自认 因为畏缩与忍让 人家骄气日盛 开口叫吧高声叫吧 这里是全国皆兵 历来强盗要侵入 最终必送命
• • • • • • • •
万里长城永不倒 千里黄河水滔滔 江山秀丽叠彩锋岭 问我国家哪像染病 冲开血路挥手上吧 要致力国家中兴 岂让国土再遭践踏 个个负起使命
图片一 建筑材料:流沙、碎 石、芦苇、红柳。
图片二
图片三
图片四
复杂完备的防御体系;
城墙
慕田峪 长城敌台、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第1课时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课件新人教版选修6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第1课时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课件新人教版选修6
1.丰富的文化内涵 (1)防御性 军事 工程。
(2)伟大的艺术宝库 ①建筑艺术: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布局巧妙、结构合理。 ②装饰艺术:雕饰精美、精雕细刻、雕梁画栋美观。 ③文学艺术:产生许多民间传说、说唱戏曲、诗词歌赋、绘画 雕塑等文学艺术作品。
2.巍峨的历史丰碑 (1)防御作用: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侵袭,有效地保护了内
泽,超过一万公里。 (3)地位:新修的汉长城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长城。 3.明代长城
(1)位置:东起 _______________ 辽宁鸭绿江畔 ,西至甘肃嘉峪关,全长六
千多公里。 (2) 特点:除河西一段为新筑外,大部分在原长城基础上修 图二 思考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图一和图二分别是哪一时期的长城? 提示 图一:秦朝 图二:明朝
地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命财产。
丝绸之路 的安全畅通,促进了中西经济文 (2)中外关系:保障__________ 化的交流。 (3)边疆开发:长城的修筑及历代王朝在沿线驻守重兵、移民守 边、垦荒屯田,有利于推动长城沿线经济、文化的发展。
游牧民族 和农耕民族经济文化的重要纽 (4) 民族关系:是联结 _________ 带,有利于促进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的融合。
第1课时
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
【学考报告】
考核要求 考试内容 必考 加试 秦长城、汉长城、明长城 长城的建筑风格、结构和规模 b b
长城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作
用和影响
d
考点一
1.秦朝长城
秦长城、汉长城、明长城(b)
①战国末年,北方匈奴崛起,进入河套地区。 (1)背景 ②秦统一后,北击匈奴,夺河套。
(5) 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 构成了中华民族心理 认同的客观依据,并最终熔铸成勤奋智慧、坚忍刚毅、开放交 流、开拓进取和充满向心力与凝聚力的民族精神)。

第1课 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

第1课 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
联合国代表休息室南面的主墙上挂着一件巨幅手
织壁毯。这件巨幅手织挂毯高5米,宽10米,由天津几 十名织毯高手以248种色纱织成。挂毯以北京居庸关长 城为模板,展示了绿色的山峦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之中, 中国长城蜿蜒万里的雄姿。
长城史话
--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
一 有话 多 长长

长城的历史到底有多长?据文献记载,从公元前 656年就已建有长城,至今长达2600多年的历史。长城 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和兼并战争中的互相防 守使长城修筑进入了第一个高潮。接下来就是秦、赵、 燕三个诸侯国,在农牧交错地区修建起防御游牧势力侵 扰的长城。
---董耀会《长城漫话》
思考:春秋战国各诸侯国修筑的长城的目的是什么?
①抵御邻国的进攻; ②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
③ ①

秦长城
秦长城较春秋战国时期的长城有何发展?
当时秦朝最危险的入侵者就是北方的匈奴。匈奴当 时正处在奴隶制时期,而且掠夺成性,其飘忽无定之游 骑,顷刻而来,飘然而去。所谓:“救之,少发则不足。 多发远县才至,则胡又已去。聚则不罢,为费甚大。罢 之,则胡复入。如此连年,则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矣。” 对于这种情况,修筑长城是最好的防御办法。
丰富的文化内涵
3.文学艺术:
形式多样、题材丰富
两千多年来,围绕着长城,还产生了许许多多的 民间传说、说唱戏曲、诗词歌赋、绘画雕塑等文 学艺术作品,你举例几个吗?
传说故事 《孟姜女哭长城》、《定城砖的传说》、《冰道运石》、 《山羊驮砖》、《望京石》、《穆桂英点将台》…… 民歌民谣 《陈琳·饮马长城窟行》、《山海关》 成语 不到长城非好汉 、狼烟四起、 丝
绸 之 路
明长城
秦汉明修建长城表
抵御匈奴

人教版高三历史选修6全册课件【完整版】

人教版高三历史选修6全册课件【完整版】
人教版高三历史选修6全册课件 【完整版】目录
0002页 0068页 0119页 0139页 0200页 0279页 0318页 0418页 0479页 0518页 0631页 0696页 0747页 0812页 0904页 0968页
第一单元 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世界文化遗产 2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1 雄伟的金字塔群 第三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迹 2 古罗马城的建筑艺术成就 2 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 1 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 3 世界屋脊上的布达拉宫 1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北京故宫 3 突显皇权的明孝陵 第七单元 多姿多彩的中国古城和古村落 2 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 第八单元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昆曲 2 昆曲的拯救和保护 1 殖民罪恶的见证──戈雷岛 附录
第一单元 全人类共同的宝贵 财富──世界文化遗产
人教版高三历史选修6全册课件【 完整版】
1 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
人教版高三历史选修6全册课件【 完整版】
2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 续利用
人教版高三历史选修6全册课件【

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

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

敌台
它既可驻兵防守,又可贮 备粮食与武器弹药,可加 大防御功能.
另一方面,一两百步设一空心敌台,作为驻 守士卒居住、贮备粮械旳堡垒。……台虚中三 层,台宿百人,两台相应,左右相救,骑墙而 立。下层中空,上层四面箭窗,上建楼橹,环 以垛口,设有火炮。……使敌箭矢不能及,敌 骑不敢近。
——罗哲文《长城》
• 发展要求:体会长城丰富旳文化内涵,领悟 长城所体现旳中华民族凝聚力和民族精神。
• 阐明:教课时可联络必修一专题一和选修四 第一单元旳有关内容。
欣赏、体验,毛泽东《沁园春·雪》并谈感受:
长城雄伟壮观,气势磅礴,自然友好之美。
历代长城:
• 1、春秋战国: 背景:王室衰微,诸
侯并起,北方游牧民 族袭扰 位置: 诸侯国边境; 中原北部。 功能:防邻国, 御匈奴
①以古埃及文明旳历史遗产为代表,体现上古时代大河流域文明 旳发展水平,而金字塔和神庙建筑又是古埃及文明旳明显特征;
中国文化遗产分布
秦始皇陵 兵马俑
1987
长城
1987
故宫
1987
颐和园
1998
明十三陵 2023
布达拉宫
1994
明孝陵 2023
第1课 世界建筑旳奇迹万里长城
课标要求:
• 基本要求:懂得秦长城、汉长城、明长城, 了解万里长城独特旳建筑风格、复杂旳建 筑构造和浩大旳建筑规模。感受古代中国 劳感人民旳智慧与艰苦,认识长城在中国 历史发展进程中旳作用和影响。
——朱汉国主编《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山海关
山海关是我国明 代万里长城旳主要 关隘,地处河北、 辽宁两省旳交界处, 北依燕山,南临渤 海,是华北通往东 北三省旳咽喉要道, 自古以来就是兵家
必争之地,所谓 “两京锁钥无双地, 万里长城第一关”。

人教版历史选修六第五单元第1课课件

人教版历史选修六第五单元第1课课件
抗战遗 址平型 关孤寂 地矗立 着,似 乎已被 人遗忘。 整整一 天,惟 一的凭 吊者只 有记者
紫荆关长城修缮了20多米,但采用的却 是新砖加混凝土,而相隔不远处,真正 的长城砖却被用来筑院墙、猪圈。高粱 地边需要巩固水土,防止肥料流失,长 城边的百姓“因地制宜”,搬来长城砖 筑墙。
大型的载重卡车碾过平型关。 冷兵器时代,长城是威严、 安全的象征,到了现代,工 业文明飞速前进的脚步,已 经将它无情地抛弃.
单元五第一课
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毛泽东《清平乐· 六盘山》 1935年10月
世界文化遗产长城
●中文名称:长城 ●批准时间:1987.12 ●遗产遴选标准: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 C(I) (II) (III) (IV) (VI) 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约公元前221年,一统天 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 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方的 侵略。在明代(公元1368~1644年),又继续加以修 筑,使长城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它在文化艺 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重要性相媲美。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赠 雄伟壮观,气势磅礴,自然和谐之美。 给联合国的礼品之一便是一幅以长城为图案的挂毯。
1940年,抗战时期的浮图 峪长城,烽火台仍然完好。 资料图片
八达岭长城 没有一块无字砖
字有日些“发达中 都一文城签现岭国 无块等砖名,段长 处无留上”各长城 下字言还挤省城保 笔砖。留满份进护 。,“有城游行学 ”再几韩砖客勘会 想乎文,的察对 刻没、有 时八

高中历史-世界文化遗产荟萃(选修6)5.1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

高中历史-世界文化遗产荟萃(选修6)5.1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

汉长城
汉代继续对长城进行修建。从文帝到宣帝,修成了一条 西起大宛贰师城,东至黑龙江北岸,全长近一万公里, 古丝绸之路有一半的路程就沿着这条长城,是历史上最 长的长城。
《汉长城遗址从斑剥断峘残壁上透有肃瑟荒凉之感,但 仍显现出一股雄浑气势,令人震撼,惊叹造功不凡。
4、明长城(最后一次大规模修建) ①明初、明中期退居漠北的蒙古鞑靼、瓦剌族部的威胁; 背景: ②明后期女真人的威胁; 位置: 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六千多千米 明长城是历时最长、工程最坚固、设备最完善的长城。 地位:
为什么说万里长城是综合性的防御工程,它是由 哪些部分构成的?
1
2
4
3
三、复杂完备的防御体系
防御体系:由城墙、敌台、 关城、烽燧(也称“烽火 台”)、城障、军用道路 组成。 (1)城墙: A.地位:长城主体 B.构造:墙基,墙顶内 侧有女墙,外侧有垛口, 另城墙上还建有敌台 C.功能:前沿阵地,战 斗据点
三、复杂完备的防御体系
(2)关城(关隘): A.地位:长城防守重点,区域防线的支撑点 B.位置:重要关口,险要之处 C.名关:阳关、玉门关、嘉峪关、雁门关、居庸关、 山海关等
嘉峪关
山海关
三、复杂完备的防御体系
(3)烽燧: A.地位:重要组成部分 B.位置:长城沿线的山峰、高 岗或易于瞭望之处 C.功能:报警设施 (4)城障: A.地位:纵深防线 B.位置:长城险要地段 C.功能:供官兵驻守戍边 (5)军用道路: A.地位:长城设施不可缺少的 一部分 B.功能:大军出征,军情传递, 军用物资运输
二、独特的建筑风格
1、选材方法和原则: ①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用险制塞,因各地的地形形势 和自然条件的差异而不同。 ②和当地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取得了协调一致的效果。 2、建筑风格: 朴实浑厚、粗 犷奔放、雄伟 壮观、气势磅 礴,和当地自 然环境和谐一 致。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六第五单元第1课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课件 (共17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六第五单元第1课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课件 (共17张PPT)
中国文化遗产分布图
历史由来 建筑特色 文化内涵 历史作用
中文名称:长城 批准时间:1987.12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约公元前221年, 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 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 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 在明代(公元1368~1644年),又继 续加以修筑,使长城成为世界上最长的 军事设施。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 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重要性相媲美。
关烽城燧/关烽隘火台
长城的防御体系
敌台
烽 燧
城 敌台
军 城障 用

敌台


关城

烽 燧 敌台
城障 路
三、长城的文化内涵 1.建筑艺术: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布局巧妙,结构合理 2.装饰艺术:精雕细刻,工艺精美
山西雁门关长城城楼 3.文学艺术:文学艺术作品吟诵赞美的对象
居庸关石刻
四、长城的历史作用 1.有利于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侵扰,有效保护了内地的农业生产和人民 的生命财产 2.保障了丝绸之路的安全畅通,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 3.历代王朝的驻兵、移民和垦荒屯田,促进了长城沿线经济、文化的发展 4.是联结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经济文化的重要纽带,促进民族融合 5.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6.历代王朝为修建长城付出了巨大代价
观察四个朝代的长城思考不同点
一、长城的历史发展 1.秦长城 (1)背景 ①为了抵御匈奴 ②统一六国,收复了河套 秦(时2)参概加况修:筑B长C城21的4修…总建人东数起近辽百东万,。西当至时临秦洮朝约有 两(千3)万特左点右:的首人次口连,接根了据北这部个长数城据,计五算千,多每千二十个人 中米就有一个人参与了长城的修筑。
山地
高原
沙漠
长城的主要建筑材料:流沙、石、土、土石兼用、芦苇、砖石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城是万里长城防线上最
为集中的防御据点。关城设置 的位置至关重要,均是选择在 有利防守的地形之处,以收到 以极少的兵力抵御强大的入侵 者的效果,古称“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生动地说明了关 城的重要性。长城沿线的关城 有大有小,数量很多。就以明 长城的关城来说,大大小小有 近千处之多,著名的如山海关 、黄崖关、居庸关、紫荆关、 倒马关、平型关、雁门关、偏 关、嘉峪关以及汉代的阳关、 玉门关等。
长城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在仅有简陋手工劳动工具的农耕时代,筑起如此耗费工时而又 气势磅礴的地上长龙,需要的什么?
长城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顽强生命力,熔铸了中华民族博大文 化精神,积淀与凝聚了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
长城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它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勇于开拓 进取、和充满向心力与凝聚力。汉代开发经营西域,汉唐开凿长城沿线的 丝绸之路,贯通中西;以及历代民族在长城沿线的边贸和平交往,表达与 谱写了中华民族主动贯通中西交往的博大胸襟,并见证了中华民族多元一 体,在碰撞中融汇一体的友好篇章。(2)在地球上如此险峻地段,依靠如 此简陋的手工劳动工具,用血肉之躯建筑起如此工程精巧、气势磅礴而震 撼世界的地上长龙,显示出中华民族坚忍刚毅和勤劳智慧的精神。(3)因 长城而衍生的文化篇章灿烂夺目,异彩纷呈。巨型书画石刻、石窟、墓砖 壁画、诗赋、歌曲、乐舞世代传颂,无不与长城的精神有关。显示了中华 民族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风彩与豪情壮志。
这一防御工程体系,由各级军事指挥系统层层指挥、节节控制
。以明长城为例,在万里长城防线上分设了辽东、蓟、宣府等九个 军事管辖区来分段防守和修缮东起鸭绿江,西止嘉峪关,全长7000 多千米的长城,称作“九边重镇”,每镇设总兵官作为这一段长城的 军事长官,受兵部的指挥,负责所辖军区内的防务或奉命支援相邻 军区的防务。明代长城沿线约有100万人的兵力防守。
临洮
辽东郡
罗布泊
3、汉长城
背景:匈奴强大,威胁中原,和亲仍不能阻止南下 位置:西进至盐泽,超过一万多千米(最长) 功能:匈奴不敢南下袭扰
嘉峪关
山海关
4、明长城
背景:明初、明中退居漠北的蒙古贵族的威胁, 明后期女真人的威胁 位置: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六千多千米 特点:质量提高,位置向东向南倒退
势险要,自古为军事要地和丝绸之路上的交通咽喉。
居 庸 关(平台)
居庸关。在北京城西北,是长城一个重要关口,古代北京西北的屏 障。这里形势险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山峦间花木郁茂葱茏, 犹如碧波翠浪,故有“居庸叠翠”之称,为燕京八景之一。
烽火台是万里长城防御工程中最
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的作用 是作为传递军情的设施。烽火台这 种传递信息的工具很早就有了,长 城一开始修筑的时候就很好地利用 了它而且逐步加以完善,成了古代 传递军情的一种最好的方法。传递 的方法是白天燃烟,夜间举火,因 白天阳光很强,火光不易见到,夜 间火光很远就能看见。这是一传递 信息很科学又很迅速的方法。为了 报告敌兵来犯的多少,采用了以燃 烟、举火数目的多少来加以区别。 到了明朝还在燃烟、举火数目的同 时加放炮声,以增强报警的效果, 使军情传递顷刻千里。在古代没有 电话、无线电通讯的情况下,这种 传递军情信息的办法可以说十分迅
历史上三次大规模修建长城表
结合表格及三朝长城地图, 如何理解长的“长”? 空间长度的长——纵横十万里, 修筑时间的长——上下两千年。
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二、独特的建筑风格:
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用险制塞的选材和构筑的原则 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谐融为一体。
图片一 建筑材料:流沙、碎 石、芦苇、红柳。
图片二
敌台
它既可驻兵防守,又可储 备粮食与武器弹药,可加 大防御功能.
另一方面,一两百步设一空心敌台,作为驻 守士卒居住、贮备粮械的堡垒。……台虚中三 层,台宿百人,两台相应,左右相救,骑墙而 立。下层中空,上层四面箭窗,上建楼橹,环 以垛口,设有火炮。……使敌箭矢不能及,敌 骑不敢近。
——罗哲文《长城》
材料二:从出土的大量 秦汉文物表明,塞外在秦 汉时已使用牛耕铁犁以及 货币和度量衡,且与内地 并无差异。
材料三 据《明史》记 载,明中后期增修加固长 城,“筑敌台三千,起居 庸(关)至山海关,控守 要害……边备大饬,敌不 敢入犯”。长城沿线“九边 生齿日繁,守备日固,田 野日辟,商贾日通,边民 始知有生之乐”。
关城由城墙、城门、城门楼、瓮城(有时还有罗城、 护城河)等组成。城门上方一般建有城楼,它是军事观 察所和指挥部,也是战斗据点。瓮城是在预想的敌人主 攻方向的城门外,再围上一个小城,形成二道城墙。罗 城是在预想的敌人主攻方向瓮城外,再围筑一道城墙, 它不仅起掩护瓮城的作用,而且能掩护内城城墙较长的 地段。一般在关城的四周均有护城河,形成了关城的又 一道防线,迫使敌人必须涉水过河才能到达城下,增加 了攻城的难度。
三、复杂完备的防御体系;
• 以烽燧为报警系统,城墙为前沿阵地,敌台为前沿战斗据点,关 城为区域防线的支撑点,后方城障为纵深防线,并以军用道路互 相联系沟通,具有强大的防御能力。
四、丰富的文化内涵:长城的建筑艺术、装饰艺术、文学艺术
山西雁门关长城城门砖雕,
北京居庸关长城云台石刻,
传说故事 《孟姜女哭长城》、《定城砖的传说》、《冰道运石》、 《山羊驮砖》、《望京石》、《穆桂英点将台》…… 民歌民谣 《陈琳·饮马长城窟行》 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 /官作自有程,举筑谐汝声!/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 长城。…… 《山海关》 山海关,地面宽,南有海,北有山,当中有个第一关,下面 就是角楼湾。/ 穷罗城,富西关,不穷不富角楼湾。/桥对桥 ,庙对庙,一步三筒碑,狮子比城高。 成语 不到长城非好汉 狼烟四起 固若金汤 塞翁失马 诗歌
长城的城墙是这一防御工程
中的主体部分。它建于高山峻岭 或平原险阻之处,根据地形和防 御功能的需要而修建,凡在平原 或要隘之处修筑得十分高大坚固 ,而在高山险处则较为低矮狭窄 ,以节约人力和费用,甚至一些 最为陡峻之处无法修筑的地方便 采取了“山险墙”和“劈山墙”的办 法,在居庸关、八达岭和河北、 山西、甘肃等地区的长城城墙, 一般平均高约七八米,底部厚约 六七米,墙顶宽约四五米。在城 墙顶上,内侧设女墙,高一米余 ,以防巡逻士兵跌落,外侧一面 设垛口墙,高2米左右,垛口墙的 上部设有望口,下部有射洞和擂 石孔,以观看敌情和射击、滚放 擂石之用。有的重要城墙顶上, 还建有层层障墙,以抵抗万一登 上城墙的敌人。
图片三
图片四
1.根据图片一,判断此段长城最有可能修建在什么地方?请说出理由。
2.根据图片一、二、三、四,说出长城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有什么不同 ?建筑上遵循什么原则?
三、复杂完备的防御体系;
城墙
慕田峪 长城敌台、
玉门关汉代烽燧
嘉峪关关城
长城的防御工程体系
长城它并不只是一道单独的城墙,而是由城墙、敌楼、关城、 烽燧、城障、军用道路等组成的综合性军事防御工程。
……
长城不仅是防御性军事工程,也是一座伟 大的艺术宝库
五、巍峨的历史丰碑:
长城被不断赋予时代内涵
图1战国形势图,
图2秦疆域图。
问题:比较图1图2能获取什么历史信息?
长城是中国从分裂走向大一统的时代变迁的见证。源自材料一 嘉峪关地区魏晋墓砖壁画
长城有效保护内地的农业生产和人 民的生命财产;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对长城沿线经济、文化的发展是 个有力的推动;促进了各民族的经 济、文化交流和民族的融合。
• 说明:教学时可联系必修一专题一和选修四第一单元的有关内容。
欣赏、体验,毛泽东《沁园春·雪》并谈感受:
长城雄伟壮观,气势磅礴,自然和谐之美。
历代长城:
• 1、春秋战国:
背景:王室衰微,诸 侯并起,北方游牧民 族袭扰 位置: 诸侯国边境; 中原北部。 功能:防邻国, 御匈奴
2、秦长城:
背景:匈奴崛起,进入河套 位置:两侧延伸,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全长五千多千米 功能:抵御匈奴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6课 件:《世界建筑的奇迹
万里长城》
2020/8/25
第1课 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
课标要求:
• 基本要求:知道秦长城、汉长城、明长城,了解万里长城独特的建筑 风格、复杂的建筑结构和浩大的建筑规模。感受古代中国劳动人民 的智慧与艰辛,认识长城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 发展要求:体会长城丰富的文化内涵,领悟长城所体现的中华民族凝 聚力和民族精神。
——朱汉国主编《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山海关
山海关是我国明 代万里长城的重要 关隘,地处河北、 辽宁两省的交界处 ,北依燕山,南临 渤海,是华北通往 东北三省的咽喉要 道,自古以来就是 兵家必争之地,所 谓“两京锁钥无双 地,万里长城第一
关”。
嘉峪关 位于甘肃省嘉峪关西南隅,是万里长城西端的终点,始建于明 洪武五年(1375年),因城在嘉峪山麓而得名。此关南面为祁连山 ,雪峰如玉,绵亘千里;北为龙道山、马宗山,与祁连山相连,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