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学通论整理
植物保护通论
植物保护学通论病害第一章 绪论植物对人类的贡献:植物对人类的贡献:1、提供必需的基本生活品及工业原料;2、改善土壤肥力、控制水土流失,实现农业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失,实现农业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3、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居所,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4、改善人类生存环境-调节气候,净化空气;5、传承人类文明和文化的载体,有重要的观赏价值。
有重要的观赏价值。
第一节 植物保护的概念植物保护是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以经济、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方法,保护人类目标植保护人类目标植物免受生物危害,提高植物生产投入的回报,维护人类的物质利益和环境利益的实用科学。
利益的实用科学。
一、植物保护的对象一、植物保护的对象保护人类的目标植物。
保护人类的目标植物。
二、植物保护的目的二、植物保护的目的 采取适宜的措施和策略,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物的危害,避免生物灾害,避免生物灾害,避免生物灾害,最终提高最终提高植物生产的回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有害生物与生物灾害三、有害生物与生物灾害四、植物保护的方式四、植物保护的方式第二节 植物保护与人类的关系 一、植物保护与农业生产一、植物保护与农业生产有害生物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有害生物对农业生产的危害:ⅰ.产量降低。
仅1845年马铃薯晚疫病在爱尔兰造成数十万人饥饿死亡;1943年水稻胡麻斑病年水稻胡麻斑病 引起孟加拉邦饥荒。
死亡人数超过200万人。
万人。
ⅱ.品质下降。
品质下降。
ⅲ.产生有毒物质,引起人畜中毒。
麦类麦角病使人畜中毒流产(促进子宫收缩)。
麦类赤霉病引起的中毒现象也很严重。
象也很严重。
ⅳ.限制一种植物在某一地区继续种植。
锈病使当时斯里兰卡广泛种植的咖啡改种茶树。
咖啡改种茶树。
二、植物保护与生态环境二、植物保护与生态环境 正面作用正面作用负面作用-农药造成的3R 问题问题 第三节 植物保护学的研究内容 一、有害生物的生物学一、有害生物的生物学二、有害生物发生规律与灾害预测二、有害生物发生规律与灾害预测 三、有害生物防治对策与措施三、有害生物防治对策与措施 第二章 植物病害的概念一、定义一、定义在一定时空条件下,植物遭受病原 pathogen 因素(生物的或非生物的)的袭击,从而使植物发生病变,从而使植物发生病变,不同不同程度的偏离健康状态,轻者可以恢复,重者死亡。
《植物保护通论》第六章
的条件下对病虫草害等有害生物毒害的程度。
药效是指农药在田间实际使用中对病虫草害的防治
效果。
持效是指药剂防治病虫草害的有效持续时间。
6.4 杀虫剂
1 有机磷杀虫剂
2 有机氯杀虫剂 3 有机氮杀虫剂
4 拟除虫菊酯杀虫剂
5 植物和微生物杀虫剂
7 综合防治法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又可称“有害生物综合
土壤耕作的作用 土地培肥的作物
2.3.2 选育和使用抗性植物品种 2.3.3 利用健康种苗 2.3.4 加强田间管理
如播种、排灌、施肥、田园卫生
2.3.5 安全收获
3 Hale Waihona Puke 物防治3.1 生物防治的概念
利用生物控制有害生物种群数量的方法称为生物防
治。
广义的生物防治,包括控制有害生物的生物体及其
维护人类的环境利益和生命安全。
1.3 植物检疫的实施内容
有害生物的风险评估与检疫对象的确定
疫区和非疫区的划分 植物及植物产品的检验与检测 疫情处理 植物检疫法的制定与实施
1.4 检疫对象确定的原则
《植物检疫条例》第四条明确规定“凡局部
地区发生的危险性大、能随植物及其产品传
昆虫激素(保幼激素、蜕皮激素、信息素)
按来源及化学组成分:
天然产物杀虫剂(鱼藤酮、除虫菊素、烟碱、沙蚕毒素) 矿物油杀虫剂 微生物杀虫剂(细菌毒素、真菌毒素、抗菌素)
6.2 农药的加工剂型
1 粉剂。由原药与填充料经机械粉碎加工制成的粉状混和物制剂。 2 可湿性粉剂。由原药与填充料、湿润剂经机械粉碎加工制成的 混合物。可湿性粉剂易在水中分散、湿润和悬浮,可加水喷雾使 用。
植物保护学通论
植物保护学通论第一篇:植物保护学通论植物保护学通论一.绪论(一)名词解释1.植物保护:植物保护是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以经济,科学的方法,保护人类目标植物免2.受生物危害,提高植物生产投入回报,维护人类的物质利益和环境利益的实用科学3.有害生物:危害人类及其财产利益的生物4.植物生物灾害:有害生物严重危害人类目标植物,给人类造成巨大损失而形成的灾害5.农业有害生物:危害农作物,并能造成显著经济损失的作物(二)简答1.植物保护的目的是什么?答:控制有害生物对植物的危害,避免造成生物灾害,最终提高植物生产的回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2.植物保护学的内容是什么?答:植物保护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基础理论,应用技术,植保器材和推广技术等,主要是弄明白不同有害生物的生物特性,与环境的互作关系,发生和成灾规律,建立准确的预测预报技术以及科学,高效,安全的防治措施与合理的防治策略,并将其顺利实施(三)填空1.植物保护对象是(目标植物)2.控制有害生物危害的两类方式是(防与治)3.化学农药所造成的3R问题(农药残余,有害生物再猖獗,有害生物抗药性)4.我国植保方针是(预防为主,防大于治的方式)二植物虫害(一)名词解释1.昆虫的形态特征答:昆虫是体躯分为头,胸,腹三段,生有6足4翅的节肢动物头部着生有1个口器,1对触角,1对复眼和1—3个单眼,因此,头部是昆虫取食和感觉的中心胸部由3个体节和一个尾节组成,是昆虫运动的中心腹部一般由10个体节和一个尾节组成,是昆虫形成代谢和生殖的中心2.昆虫的口式及代表性昆虫答:下口式,蝗虫及鳞翅目的幼虫前口式,虎甲,步行草,草蛉后口式,椿象,蚜虫,蝉,叶蝉3.昆虫角的构成答:柄节,梗节,鞭节第二篇:2014年植物保护通论期末复习资料2014年植物保护通论期末复习资料(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部分1.植物保护:是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以经济、科学的方法,保护人类目标植物免受生物危害,提高植物生产投入回报,维护人类的物质利益和环境利益的实用科学。
《植物保护通论》
《植物保护通论》
《植物保护通论》
第一章绪论
掌握植物保护、有害生物和生物灾害的概念;植物保护的对象、目的及方式;化学农药的3R问题。
第二章植物病害
掌握病害三角;植物病害的病征、病状;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寄生性和致病性;真菌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的种类;真菌的生活史;真菌五个亚门的特征及典型的病害;原核生物的形态特征、重要的原核生物及引起的农业病害;病毒的特征及常见的病毒病;病害循环;柯赫法则。
第三章植物虫害
掌握昆虫纲的特征;昆虫的形态结构与功能;昆虫的内部器官与功能;昆虫的生物学特性;8个重要昆虫目的主要特点及其常见害虫;螨类的分类地位及主要特征。
第四章农田草害
掌握杂草的概念及其生物学特性;杂草种子库;杂草与作物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竞争;他感作用;中国的37种恶性杂草。
第五章农业有害生物的发生规律与预测
掌握植物病害流行的概念及病害流行的因素;种群的特征;害虫的生长和消长类型及因素分析;昆虫的种群动态生命表;病虫害的调查方法及预测技术
第六章农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与策略
掌握植物检疫、农业防治、作物抗害品种的利用、生物防治及化学防治等各种防治方法的特点、利弊及在综合防治中的地位和作用;经济损害水平;经济阈值;IPM;TPM;植保方针。
第七章主要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
掌握水稻、小麦、玉米、花生、果树、蔬菜重要病虫害的发生危害特点及其综合防治。
第八章植物保护技术推广
掌握服务式推广、行政式技术推广和教育式技术推广;植物保护技术的推广体系;农药产品管理的三证,农药产品管理的重要性使用教材:
韩召军主编. 植物保护学通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植物保护学通论复习指南(最新整理)
第一章绪论一、植物保护的概念植物保护(plant protection)是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以经济、科学的方法,保护人类目标植物免受生物危害,提高植物生产投入的回报,维护人类的物质利益和环境利益的实用科学。
二、植物保护的对象植物保护的对象就是人类的目标植物。
早期狭义的植物保护主要是保护栽培植物,包括农作物、果树、蔬菜、特种经济作物和储藏期的农产品。
随着人类环境意识的加强,逐步形成了广义的植物保护概念,即保护特定时间和地域范围内人类认定有价值的不同目标植物,包括栽培植物和特定的植被。
三、植物保护的目的植物保护的目的是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避免植物的生物灾害,提高植物生产的回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有害生物和生物灾害有害生物(pests)是指那些危害人类及其财产利益的生物。
植物有害生物,是指那些危害人类目标植物,并能造成显著损失的生物。
包括危害植物并能造成显著经济损失的植物病原微生物、寄生性植物、植物线虫、植食性昆虫、杂草、鼠类以及其他鸟、兽等。
有些生物虽然危害植物,但并不造成经济损失的,植物保护学上称其为次要有害生物或潜在的有害生物。
农业生态环境的时空变化,通常会导致有害生物种类和种群数量的变化。
一般将同一地区仅偶尔造成经济危害的,称为偶发性有害生物;将经常造成经济危害的称为常发性有害生物;而将那些虽然是偶发性的,但一旦发生,就造成严重灾害的,称为爆发性有害生物。
生物灾害是指有害生物爆发危害,给人类造成的灾害。
五、植物保护学的研究内容植物保护学主要研究有害生物的生物学、发生规律、预测预报技术、防治措施和策略。
第二章植物病害第一节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一、植物病害的定义植物病害(plant disease)是植物在致病因子的作用下,生长发育受到干扰或破坏而表现的异常状态。
植物病害的发生取决于植物、致病因子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因此在植物保护学上,将植物、致病因子和环境的互作关系成为“病害三角”关系。
《植物保护学通论》第三章
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全部由卵供给,不需 母体提供营养,整个胚胎发育在母体内完 成,卵就在母体内孵化,孵化不久后幼体 便离开母体。从营养源来看,与卵生相同, 故名卵胎生。
1.4.2 腺养胎生
胚胎发育的营养也是由卵供给,但幼虫从
卵中孵化出来后并不马上离开母体,而是
暂时寄居在母体阴道膨大而成的“子宫”
内,从母体子宫分泌物中继续获得营养,
食,不活动,但其体内进行着复杂的生理和生化反应。
在生活习性方面,如食性方面差异很大。如鳞翅目昆虫幼虫的口器 是咀嚼式的,多数种类为植食性的,取食植物的叶片等。成虫是虹 吸式口器,取食花蜜等液体食物。幼虫与成虫的生活环境也可能不 同。
鳞翅目、鞘翅目、脉翅目、双翅目、膜翅目
复变态:在全变态昆虫中,有些种类 各龄幼虫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差异较 大,比一般完全变态昆虫的变态要复 杂,这种变态称为复变态。
幼虫水生,幼虫与成体在体形、 呼吸器官、取食器官、行动器 官等方面均有较明显的差异。 这种变态称为半变态。半变态 的幼虫称为稚虫。稚虫水生生 活的一些结构到成虫期消失。 如蜻蜓目昆虫。
卵 稚虫 成虫 生活环境不同
3.1.2.4.3 过渐变态
在缨翅目、同翅目粉虱科、雄性介壳虫的幼虫在变为成虫 前有一个不食不动的类似蛹的虫态,比一般渐变态类显得
直到幼体接近老熟才离开母体。
1.4.3 伪胎盘胎生
这类生殖方式昆虫的卵无卵黄或卵黄甚少,
亦无卵壳,主要靠一种称为伪胎盘的构造
从母体吸取营养。最常见的是蚜虫.
1.4.4 血腔胎生
捻翅目及进行幼体生殖的一些种类昆虫所具有。当卵
发育成熟后,卵巢破裂,将卵释放到母体血腔中,
卵通过包在卵外的营养膜从血腔中吸取营养,所以
植物保护学通论复习资料
论述(24)1 如何进行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鉴定1 诊断程序:田间观察,症状诊断,病原鉴定,确定病害,2诊断过程:症状的识别与描述,调查询问病史与有关档案,采样检查,专项检查,3诊断要点,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原体病害,病毒病害,线虫病害4科赫法则:感病植物上常伴随有病原生物存在,该生物可在培养基上分离和纯培养,该纯培养生物接种到相同植物的健株上,能表现出与原来相同的症状,从接种发病的植物上在进行该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其特征与愿接种的病原生物完全相同。
2生物防治的优缺点优点:生物防治是最好的有害生物防治方法之一。
1生物防治对人、畜安全,对环境影响极小,2活体生物防治对有害生物可以达到长期控制的目的,而且不易产生抗性问题,3生物防治的自然资源丰富,易于开发,成本相对较低。
缺点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尚无法满足农业生产和有害生物治理的需要,1作用效果慢,在有害生物大发生后常无法控制,2受受气候和地域和生态环境的限制,防治效果不稳定。
3目前可用于大批量生产使用的有益生物种类还太少,通过生物防治达到有效控制的危害生物数量仍有限。
4生物防治通常只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一定的危害水平,对于一向防治要求高的有害生物,较难实施种群整体治理简答(16)1昆虫纲的特征:昆虫是体躯分为头胸腹三段,生有6足4翅的节肢动物。
体躯是由许多连续的体节组成的,两体节之间由节间膜相连,这些体节按其功能分别集中,形成头胸腹3个明显的体段。
2昆虫的休眠和滞育:昆虫在其年生活史的某一阶段,由于不适应的环境条件,长因其生长发育停止,不食不动,环境条件一旦转变为适应,则生长发育迅速恢复正常状态,这种现象成为休眠:某些昆虫在一定的季节,一定的发育阶段,不论环境条件适合与否,而出现生长发育停止,不食不动的现象,称为滞育。
3生物防治的原理:具有抗菌作用,竞争作用,重寄生作用交互作用,溶菌作用,捕食作用4线虫的致病性体现在那些方面:直接造成损伤和掠夺营养。
通过食道腺分泌的各种酶或毒素,引起寄主植物的各种病变。
植物保护学通论题库及答案
植物保护学通论题库及答案植物保护学是一门涉及许多方面的学科,从科学、逻辑到经济政策等都有广泛的涉及。
作为这一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保护学通论也是学习植物保护学的重要课程,也是参加植物保护学的考试的重要科目,常常会惊觉书本的知识点及题库的丰富性。
本文主要介绍植物保护学典型题库及其答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更好地完成考试。
一、什么是植物保护学?植物保护学是一门研究保护和利用植物资源的科学,它包括植物保护方面的科学、技术和经济政策等多方面内容。
它是土壤学、植物病理学、农学、农艺学、农业机械、植物生物学、植物遗传育种等学科及其相关技术的综合运用,以保护农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和作物产量提高为目的。
二、植物保护学的历史渊源植物保护学的诞生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医学维护,即太平时期的五谷养生术。
在古代,中国民间常用自然药物防治病害,逐渐形成“五谷养生术”的知识体系,它的理论有点类似于今天的植物保护学。
在西方,植物保护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当时有大量有关植物保护学的文献,从而形成了植物保护学这一独立学科。
三、植物保护学的基本内容植物保护学的主要任务是把植物健康保护好,避免植物受病虫害的破坏。
具体内容包括:(1)植物病害的预防。
包括采取病虫害预防措施,如合理设计园地、耕地,降低病虫害滋生的风险。
(2)病虫害控制。
主要采取不同病虫害的抗性育种、化学杀虫剂、植物提取物等多种方法,以防治植物病虫害,提高植物生长和生物量。
(3)植物胁迫响应。
通常分为物质胁迫和环境胁迫,分别是植物受化学胁迫和受环境胁迫,主要根据植物的发育特性,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
四、植物保护学的未来植物保护学不仅涉及科学和技术,而且也包含政策、经济、法律等诸多因素。
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首先,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技术将得到应用,植物保护学也会受到更新;其次,气候变化也给植物保护带来挑战,因此,需要加强植物保护学的研究以应对气候变化;最后,正确的植物保护学政策也是植物保护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植物保护学政策体系。
(完整版)植物保护学通论整理
植物保护学通论整理第一章绪论1.植物保护: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以经济、科学的方法,保护人类目标植物免受生物危害,提高植物生产投入的回报,维护人类的物质利益和环境利益的实用科学。
2.植物保护的对象:在广义上指在特定时间和地域范围内人类认定有价值的不同目标植物;在狭义上指人类的栽培作物,农业上一般用狭义的概念。
4.有害生物:指那些危害人类及其财产利益的生物。
6.3R:农药残留、有害生物再猖獗、有害生物抗药性。
第二章植物病害1. 植物病害:植物由于致病因素的作用,其正常的生理和生化功能受到干扰,生长和发育受到影响,因而在生理或组织结构上出现种种病理变化,表现各种不正常状态即病态,甚至死亡的这种现象。
(观赏、食用:郁金香、茭白、韭黄)2.植物病害三角:在自然情况下,植物病害的形成涉及植物、病原物和环境,它们之间呈三角关系,即“病三角”。
(病四角多了农业管理)4.症状:植物受病原物侵染或不良环境因素影响后在组织内部或外表显露出来的异常状态。
分为病状(是指植物本身外部和内部表现出的异常状态)和病征(是指病原物在植物病部表面形成的结构)。
病状类型: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
病症类型:霉状物、粉状物(白粉病和黑粉病)、锈状物(白锈病)、粒状物、脓状物。
5.植物病害类型:根据致病因素的性质分为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
6.侵染性病害:由生物因素引起的植物病害,主要有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引起。
其特点为:具传染性,田间有明显的发病中心、分布有一定规律,有明显的病变过程。
7.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而引起植物病害。
其特点为:不具传染性,发病无规律、发生过程迅速,有些能恢复植物病原物包括:真菌、原核生物、病毒、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
毒力:指农药对有害生物毒杀或机体结构和功能损害的能力,是衡量和比较农药潜在活性的指标,以LC50/EC50/LD50/ED50表示。
致病性:是指一指生物具有的引致植物病害的能力,这种生物称为病原物。
植物保护学通论
昆虫学部分名词解释1,植物保护:保护目标植物免受生物灾害2,孤雌生殖:又称单性生殖,卵不经过受精就可以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经常性孤雌生殖:蜜蜂偶发性孤雌生殖:家蚕周期性孤雌生殖:蚜虫,3昆虫的世代:昆虫由卵到成虫性成熟并开始繁殖的个体发育期4,年生活史:是指昆虫在整个一年中发生的过程,包括发生的代数,各代的发生时期及各寄主植物发育阶段的配合,各虫态的历期以及越冬的虫态和场所等。
5,休眠:由于不利环境引起的昆虫生命活动暂时停滞的现象,当环境条件变好时能立即恢复生长发育6;滞育:由于生物学特性所决定的生长发育暂时停滞,停滞期过后,要求一定的刺激因子,才能恢复生长发育7,种:是生物中具有统一的构造和一定的地理分布,能够交配,产生可育后代,与其他种存在生殖隔离的群体8,内禀增长率:具有稳定年龄组配的种群最大瞬时增长速率9,植物检疫:依据国家规定,对调出或调入的植物及其产品等进行检疫和处理,以防人为传播的危险性病,虫,杂草等传播扩散的一种带有强制性的防护措施10,年龄组配:指一个昆虫种群中昆虫各发育阶段(卵,幼虫蛹成虫等虫态和虫期)的数量比例或所占百分率11种群生命表:12:净生殖率:13:K对策:14:农药允许残留量:农场品上常有一定数量的农药残留,如果残留量不超过某种程度,就不至于引起对人的毒害,这个标准叫做农药允许残留量15:农药的安全间隔期:某种农药在某种作物收获前最后一次使用的日期和作物上的农药残留量不超过标准可以收获的日期,这两者相隔的日期称为安全间隔期16:经济损害允许水平:(ETL)指作物因害虫为害造成的产值损失17;经济阀值ET:指必须开始防治的虫口密度,否则,害虫的种群数量会发展到经济损失允许水平填空1,3R问题:不合理使用农药所造成的问题,农药残留,有害生物再猖獗,有害生物抗药性2:昆虫纲的基本特征:(1)体躯由若干环节组成,环节分别集合成头,胸,腹三个阶段(2)头部具有口器和触角,通常还具有复眼和单眼,是昆虫取食和感觉的中心。
植物保护通论复习题
植物保护通论复习题植物保护通论复习题植物保护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植物病害、虫害、杂草等问题的防治。
植物保护通论是植物保护学的基础课程,它包括了植物保护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下面是一些植物保护通论的复习题,希望能帮助大家回顾和巩固相关知识。
1. 什么是植物保护?它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植物保护是指通过科学的手段,预防和控制植物病害、虫害、杂草等问题,保障植物的健康生长和农作物的高产稳产。
它的主要任务包括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病虫害的防治和杂草的防除。
2. 什么是植物病害?常见的植物病害有哪些?植物病害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病毒等)引起的植物的疾病。
常见的植物病害有霜霉病、炭疽病、晚疫病等。
这些病害会导致植物的叶片、茎干、果实等部位出现病斑、溃疡、腐烂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植物死亡。
3. 什么是植物虫害?常见的植物虫害有哪些?植物虫害是指由昆虫、螨类等昆虫类动物引起的植物的害虫。
常见的植物虫害有蚜虫、飞虱、蓟马等。
这些虫害会通过吸食植物汁液、啃食植物组织等方式,导致植物的生长受阻、叶片受损、果实减产等问题。
4. 什么是杂草?为什么要进行杂草防除?杂草是指与农作物竞争养分、水分、光线等资源,对农作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的植物。
杂草的存在会导致农作物的生长受限、产量下降,甚至引发病虫害的发生。
因此,进行杂草防除是保障农作物正常生长和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
5. 植物保护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植物保护的基本原则包括综合防治、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绿色防控和可持续发展。
综合防治是指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综合应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技术,进行病虫害和杂草的防治。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是指综合运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方法,对有害生物进行综合治理。
绿色防控是指采用对环境友好、对生态无害的手段和方法进行病虫害和杂草的防治。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进行植物保护的同时,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6. 在植物保护中,常用的防治方法有哪些?常用的防治方法包括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遗传改良。
植物保护学通论复习题(病理部分)
1植物保护的概念: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以经济科学的方法,保护人类目标植物免受生物危害,提高植物生产投入的回报,维护人类的物质利益和环境利益的实用科学。
2什么是植物病害:植物由于致病因素(包括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作用,其正常的生理和生化功能受到干扰,生长和发育受到影响,因而在生理或组织结构上出现种种病理变化,表现各种不正常状态即病态,甚至死亡,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病害。
3病状的定义:植物自生外部表现出的异常状态称为病状。
4病状的类型:变色,腐烂,坏死,萎蔫,畸形。
5病症的定义:病原物在植物病部表面形成的构造称之为病症。
6病症的类型: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粒状物,索状物,脓状物。
7寄生性的定义:一种生物从其他活的生物中获取养分的能力称为寄生性。
8什么是活体营养生物:指在自然界只能从寄生的活细胞和组织中获取养分的生物。
9什么是死体营养生物:指在自然界可以从死的寄生组织或有机质中获取养分的生物。
10致病性:指一种生物具有的引起植物病害的能力。
11什么是真菌:真菌是一类营养体通常为丝状体,具细胞壁,异养型,以吸收的方式从外界获取营养,通过产生孢子进行繁殖的真核生物。
12体外致病:有些土壤中植物根际的微生物并不能进入植物体内进行寄生,但可分泌一些有害物质,使植物根部扭曲,引起植株矮化,这种致病方式称为体外致病。
13真菌的菌丝组合体有:菌核,子座,菌索14真菌的有性繁殖的定义:指真菌由菌丝分化产生性器官即胚子囊,通过雌雄配子囊结合产生有性孢子。
15真菌的无性繁殖的定义:指营养体不经过核配和减速分裂产生后代个体的繁殖方式。
16有性孢子的五种类型:合子,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及子囊孢子,担子及担孢子。
17真菌的生活史:指从一种孢子萌发开始,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和繁殖阶段,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
18真菌的五个亚门: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半知菌亚门。
19植物病原原核生物主要包括:细菌和菌原体。
2023年植物保护通论真题及答案
植物保护通论真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3 分〕1、植物保护:综合利用多学科学问,以经济、科学的方法,保护人类目标植物免受生物危害,提高植物生产投入回报,维护人类的物质利益和环境利益的有用学科。
2、3R 问题:农药残留、有害生物再猖獗和有害生物抗药性问题。
3、病害三角:在自然条件下,植物病害的形成涉及植物、病原物和环境三方面,它们之间呈三角关系,即“病三角”。
4、病症:植物受病原物侵染或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在植物组织内部或外表显露出来的特别状态。
5、侵染性病害:有生物因素引起的植物病害。
可以在植物个体间相互传染,也称传染性病害。
6、病害循环:病害从寄主植物的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头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
7、真菌生活史:从一种孢子的萌发开头,经过确定养分生长和生殖阶段,最终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
8、孤雌生殖:卵不经过受精而发育成个体的生殖方式,又称单性生殖。
9、多胚生殖:1 个卵发育成2 个或更多的胚胎,每个胚胎发育成1 个正常个体的生殖方式。
10、不完全变态:昆虫的一生只经过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没有蛹期。
11、完全变态:昆虫的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期和成虫4 个阶段。
12、昆虫变态:昆虫在胚后发育过程中,从幼期转变为成虫过程中形态发生变化的现象。
13 、趋光性:昆虫对光的刺激产生的趋向或背向活动,趋向光源的反响称为正趋光性,背向光源的反响称为负趋光性。
14、再侵染:初侵染植物上的病原物产生的生殖体,经过传播,又侵染植物的安康部位或安康的植株。
15 、昆虫群集性:同种昆虫的个体大量聚拢在一起生活的习性。
16、多化性昆虫:1 年发生2 代及其以上者。
17、昆虫多型现象:有些昆虫除成虫期有性二型现象外,同一性别还分化成不同的形态,具有不同的生活习性的现象。
18、杂草种子库:在任何时候,田间土壤中都包含有产生于过去生长季节的杂草种子及其养分生殖器官。
这些存留在土壤中的杂草种子和养分生殖体总体上称为杂草种子库。
植物保护通论重点
1指在特定时间和地域范围内人们认定有价值的不同目标植物(广义);指人类的栽培作物(狭义)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2偶发性有害生物、常发性有害生物、3农药残留(Residue)、有害生物抗药性(Resistance)、有害生物再猖獗(4基础理论、应用技术、植保器材、推广技术。
1植物由于致病因素(包括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作用,其正常的生理和生化功能受到干扰,生长和2+人类干扰为四角)。
3(1)成因:病害:寄主植物、病原、环境、人类干扰;伤害:虫伤、雹伤、风灾、电(2)变化动态:病害:植物会出现一系列的病理变化过程;伤害:没有一个逐渐外部症状可分为:(1(2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粒状物、索状物、脓状物。
(2)根据致(17(1)侵染性病害具传染性;田间有明显的发病中心,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有89是一类营养体通常为丝状体,具细胞壁,异养型,以吸收的方式从外界获取营养,通过产生孢子进行繁10闭囊壳、子囊壳、子囊盘、子囊座。
1112(1)细菌细胞壁由肽聚糖、脂类和蛋白质+。
菌原体无细胞壁,无革兰氏染色反应,无鞭毛;(2)多裂殖方式繁殖,菌原体还可以进行芽殖繁殖;(3)原核生物界下分四门,7纲,与植物病害相关的是薄13病毒为非细胞结构的分子寄生物,核酸()+(1病毒的遗传信息存在于两条或两条以上核酸链上,包被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粒体中。
(2(3一种无外壳蛋白,对植物有侵染性、环状、RNA外,14(1DEP):(2(TIP)(3LIV):15(1)结构:头部、颈部、腹部、尾部(交配繁殖,小但完整);(3、内寄生(线虫全部进入寄主内吸食移动)。
(4)滑刃线虫属:松材线虫;异皮线虫属:大豆根部胞囊线虫;根结线虫属:16(1;(2没有叶片或叶片17(1指病原病原物直接穿透寄主角质层和细胞壁的;菌原体、病毒:伤口侵入;湿度是病原物侵入的必要条件,高湿度使叶面形成水膜,通常有利(3病原物侵入寄主后,长期处于潜18指侵染性病害从寄生植物的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
【2019年整理】植物保护通论
植物保护学通论病害第一章绪论植物对人类的贡献:1、提供必需的基本生活品及工业原料;2、改善土壤肥力、控制水土流失,实现农业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3、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居所,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4、改善人类生存环境-调节气候,净化空气;5、传承人类文明和文化的载体,有重要的观赏价值。
第一节植物保护的概念植物保护是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以经济、科学的方法,保护人类目标植物免受生物危害,提高植物生产投入的回报,维护人类的物质利益和环境利益的实用科学。
一、植物保护的对象保护人类的目标植物。
二、植物保护的目的采取适宜的措施和策略,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避免生物灾害,最终提高植物生产的回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有害生物与生物灾害四、植物保护的方式第二节植物保护与人类的关系一、植物保护与农业生产有害生物对农业生产的危害:ⅰ.产量降低。
仅1845年马铃薯晚疫病在爱尔兰造成数十万人饥饿死亡;1943年水稻胡麻斑病引起孟加拉邦饥荒。
死亡人数超过200万人。
ⅱ.品质下降。
ⅲ.产生有毒物质,引起人畜中毒。
麦类麦角病使人畜中毒流产(促进子宫收缩)。
麦类赤霉病引起的中毒现象也很严重。
ⅳ.限制一种植物在某一地区继续种植。
锈病使当时斯里兰卡广泛种植的咖啡改种茶树。
二、植物保护与生态环境正面作用负面作用-农药造成的3R问题第三节植物保护学的研究内容一、有害生物的生物学二、有害生物发生规律与灾害预测三、有害生物防治对策与措施第二章植物病害的概念一、定义在一定时空条件下,植物遭受病原pathogen因素(生物的或非生物的)的袭击,从而使植物发生病变,不同程度的偏离健康状态,轻者可以恢复,重者死亡。
这种现象(过程)称之为植物病害。
植物病害是人为的概念,植物被有机物侵染后,被侵染的植物向着不利人们生活和生产方向发展的称之为病害,而被侵染的植物向着有利人民生活和生产方向发展的就不叫病害。
如一些观赏植物受病毒侵染之后,叶片非常鲜明的颜色或形成花叶。
植物保护学通论
植物保护学通论(最新版)目录一、植物保护学的基本概念二、植物保护涉及的有害生物及其危害规律三、植物保护的预测方法四、植物保护的防治技术与策略五、主要农作物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六、植物保护技术的推广应用正文植物保护学是一门涉及植物病虫害防治的综合性学科。
它主要研究如何预防和控制植物病虫害,以保障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安全。
本文将从植物保护学的基本概念、涉及的有害生物及其危害规律、预测方法、防治技术与策略、主要农作物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和植物保护技术的推广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植物保护学的基本概念植物保护学是研究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危害规律以及防治技术的学科。
它旨在保护农业生产、保障人类食物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植物保护学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昆虫学、病理学、生物学、生态学等。
二、植物保护涉及的有害生物及其危害规律植物保护学关注的有害生物主要包括昆虫、病原菌、病毒、线虫等。
这些有害生物会对植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如破坏植物组织结构、导致植物病害、减少产量等。
了解这些有害生物的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对于防治植物病虫害具有重要意义。
三、植物保护的预测方法预测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趋势,有助于提前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植物保护学的预测方法主要包括田间观察、气象预测、生物学预测等。
通过这些预测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植物病虫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四、植物保护的防治技术与策略植物保护学的防治技术主要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
化学防治是通过使用农药来杀灭病虫害;生物防治则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如引入天敌、接种疫苗等;物理防治则是通过环境调控、隔离种植等手段来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此外,植物保护策略还包括可持续防治、综合防治等,以期在不影响农业生产的前提下,有效控制植物病虫害。
五、主要农作物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针对不同农作物的有害生物,需要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理措施。
例如,对于小麦条锈病,可以通过种植抗病品种、合理施肥、生物防治等措施来进行综合治理;对于水稻螟虫,可以通过施用生物农药、增加天敌数量、调整种植结构等手段来进行综合防治。
(完整版)植物保护通论重点复习题整理
(完整版)植物保护通论重点复习题整理第⼀章1、植物保护:是综合利⽤多学科知识,以经济、科学的⽅法,保护⼈类⽬标植物免受⽣物危害,提⾼植物⽣产投⼊回报,维护⼈类的物质利益和环境利益的实⽤科学。
⼴义的植物保护是保护⼈类的⽬标植物;在农业上所说的植物保护⼀般是指狭义的栽培作物保护。
2、农业有害⽣物:危害⼈类⽬标植物,并能造成显著损失的⽣物。
包括植物病原微⽣物、寄⽣性植物、植物线⾍、植⾷性昆⾍、杂草、⿏类及鸟兽等(病、⾍、草、⿏)。
3、化学农药在环境中释放所造成的3R问题:农药残留(residue)、有害⽣物再猖獗(resurgence)、有害⽣物抗药性(resistance)。
4、植物保护的对象:⼴义保护对象:在特定时间和地域范围内⼈类认定有价值的不同⽬标植物。
狭义保护对象:⼈类的栽培作物。
5、有害⽣物(pests):是指危害⼈类及其财产利益的⽣物。
6、⽣物灾害:是指有害⽣物⼤量危害⼈类⽬标植物或森林植被等,给⼈类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7、致病性:是指⼀种⽣物具有的引起植物发病的能⼒,这种⽣物称为病原物。
8、寄⽣性:⼀种⽣物从其他活的⽣物中获取养分的能⼒。
这种⽣物称为寄⽣物,⽽被寄⽣的⽣物成为寄主。
9、植物保护的⽅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第⼆章1、植物病害:植物由于致病因素(⽣物、⾮⽣物因素)的作⽤,其正常的⽣理和⽣化功能受到⼲扰,⽣长和发育受到影响,因⽽在⽣理或组织结构上出现各种病理变化,呈病态,甚⾄死亡。
病害三⾓:寄主植物、病原物、环境条件病害四⾓:寄主植物、病原物、环境条件、⼈类⼲扰2、植物病害症状:植物受病原物侵染或不良环境因素影响后,在组织内部或外表显露出来的异常状态。
3、病状有哪些:变⾊、坏死、腐烂、萎蔫、畸形病征有哪些: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粒状物、索状物、脓状物4、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之间的区别:5、植物病原物主要包括哪五⼤类群:真菌、原核⽣物、病毒、线⾍、寄⽣性种⼦植物6、真菌(fungus):是⼀类通常为丝状的营养体,具细胞壁,异养型,以吸收的⽅式从外界获取营养,通过产⽣孢⼦进⾏繁殖的真核⽣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保护学通论整理第一章绪论1.植物保护: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以经济、科学的方法,保护人类目标植物免受生物危害,提高植物生产投入的回报,维护人类的物质利益和环境利益的实用科学。
2.植物保护的对象:在广义上指在特定时间和地域范围内人类认定有价值的不同目标植物;在狭义上指人类的栽培作物,农业上一般用狭义的概念。
4.有害生物:指那些危害人类及其财产利益的生物。
6.3R:农药残留、有害生物再猖獗、有害生物抗药性。
第二章植物病害1. 植物病害:植物由于致病因素的作用,其正常的生理和生化功能受到干扰,生长和发育受到影响,因而在生理或组织结构上出现种种病理变化,表现各种不正常状态即病态,甚至死亡的这种现象。
(观赏、食用:郁金香、茭白、韭黄)2.植物病害三角:在自然情况下,植物病害的形成涉及植物、病原物和环境,它们之间呈三角关系,即“病三角”。
(病四角多了农业管理)4.症状:植物受病原物侵染或不良环境因素影响后在组织内部或外表显露出来的异常状态。
分为病状(是指植物本身外部和内部表现出的异常状态)和病征(是指病原物在植物病部表面形成的结构)。
病状类型: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
病症类型:霉状物、粉状物(白粉病和黑粉病)、锈状物(白锈病)、粒状物、脓状物。
5.植物病害类型:根据致病因素的性质分为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
6.侵染性病害:由生物因素引起的植物病害,主要有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引起。
其特点为:具传染性,田间有明显的发病中心、分布有一定规律,有明显的病变过程。
7.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而引起植物病害。
其特点为:不具传染性,发病无规律、发生过程迅速,有些能恢复植物病原物包括:真菌、原核生物、病毒、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
毒力:指农药对有害生物毒杀或机体结构和功能损害的能力,是衡量和比较农药潜在活性的指标,以LC50/EC50/LD50/ED50表示。
致病性:是指一指生物具有的引致植物病害的能力,这种生物称为病原物。
寄生性:一种生物从其他活的生物中获取养分的能力。
8.真菌(fungus):是一类营养体通常为丝状体,具细胞壁,异养型,以吸收的方式从外界获取营养,通过产生孢子进行繁殖的真核生物。
9.真菌的营养体:真菌营养生长阶段所形成的结构。
典型的营养体称为菌丝。
菌丝成丛或交织成团的丝状体称为菌丝体。
低等真菌的菌丝没有隔膜,高等真菌的菌丝有隔膜。
10.吸器:菌丝体在寄主细胞内形成吸收养分的特殊结构。
11.真菌组织体主要包括菌核、子座和菌索等。
12.真菌的繁殖方法分:①无性繁殖:指真菌不经过核配和减数分裂,营养体直接以断裂裂殖、芽殖和割裂的方式产生后代新个体。
无性孢子包括3类: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作用)②有性繁殖:性细胞或性器官通过细胞核结合和减数分裂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
一般经历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三个过程。
有性孢子包括5类:休眠孢子囊、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
(作用)举例一种在实验室中你观察到的孢子,并描述其基本特征植物病原细菌革兰氏染色反应大多为阴性(G-)少数是阳性(G+)。
喷菌现象、意义、步骤喷菌现象:由细菌侵染所致病害,受病害部位的薄壁细胞或维管束一般都有大量细菌存在,都可以在徒手切片中看到大量细菌从病部喷出的现象。
其意义为:喷菌现象为细菌病害所特有,这是简便而可靠的诊断方法,是区别细菌病害或真菌、病毒病害的最简便手段之一。
其步骤为:载玻片上滴加一滴水,剪取水稻条斑病菌叶片病健交界处组织块,将组织块放于水中,盖上盖玻片,静置1分钟后于显微镜下观察,对光自习观察组织块周围的变化。
16.真菌界:分为壶菌门、接合菌门、子囊菌门、担子菌门、无性菌门。
①壶菌门:营养体差异较大,较低等的为单细胞,可形成假根;较高等的可形成无隔菌丝体。
无性繁殖产生游动孢子囊,有性繁殖产生休眠孢子囊。
如引起玉米褐斑病的玉蜀黍节壶病。
②接合菌门:菌丝体发达,无隔多核,细胞壁由几丁质组成。
无性繁殖产生孢囊孢子,有性繁殖产生接合孢子。
如引起甘薯软腐病的葡枝根霉。
③子囊菌门:菌丝体发达有分隔和分枝,无性繁殖主要产生分生孢子,有性繁殖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
子囊果的类型:闭囊壳、子囊壳、子囊盘、子囊座。
引起植物病害的子囊菌有外囊菌(引起桃缩叶病的畸形外囊菌)、白粉菌(引起麦类白粉病的禾布氏白粉菌)、子囊壳菌(引起每类赤霉病的玉蜀黍赤霉)、子囊腔菌(引起里黑星病的纳雪黑星菌)、子囊盘菌(引起油菜菌核病的核盘菌)。
④担子菌门:菌丝体发达,分隔分枝,细胞一般双核。
无性繁殖除锈菌产生无性孢子外,其余很少产生无性孢子,有性繁殖产生担子和担孢子。
分为黑粉菌(引起小麦散黑穗病的黑粉菌)和锈菌(小麦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
⑤无性菌门:菌丝发达,分隔、分枝,无性繁殖产生各种类型的分生孢子,有性阶段尚未发现。
分为丝孢菌(引起稻瘟病的灰梨孢、棉花黄萎病的大丽轮枝孢)、黑盘孢菌、球壳孢菌(黄麻秆枯病)、无孢菌(纹枯病)。
病毒:是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需要在适宜寄主细胞内才能完成自身复制的非细胞生物。
典型的病毒粒体是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25.病原物的侵染过程:植物个体遭受病原物侵染后的发病过程,又称病程。
分为四个时期:侵入前期(病原物侵入前已与寄主植物存在相互关系并直接影响病原物侵入的时期,该时期是阻止病原物侵入和发展的有利时期。
)、侵入期(是从病原物开始侵入寄主到侵入后与寄主建立寄主关系的一段时间,以湿度和温度影响最大,侵入途径有直接侵入、自然孔口侵入、伤口侵入)、潜育期(是从病原物侵入寄主并建立寄生关系到寄主表现症状前的一定时期)、发病期(在发病最适温度范围内,温度愈高,愈有利于病斑扩展和孢子形成。
)。
26.不同植物病原菌(真菌、细菌和病毒)的侵入方式:自然孔口和伤口。
28.病害循环:侵染性病害从寄主植物的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季节再次发病的过程。
病原物的越冬或越夏三种方式:寄生、腐生、休眠。
病原物的传播:气流传播、雨水传播、昆虫或其他生物传播、人为因素传播。
初侵染: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在植物一个生长季节中最初引起的侵染。
再侵染:初侵染植物上病原物产生的繁殖体,经过传播,又侵染植物的健康部位或健康的植物。
单循环病害: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染的病害。
多循环病害:一个生长季节中具有初侵染和再侵染的病害。
29.柯赫法则:判定侵染性病害及病原物病原性的通则。
内容:感病植物上伴随有病原物;在培养基上可分离培养;回接表现相同症状;再分离培养到相同病原物。
第三章植物虫害2.昆虫的特征:昆虫属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是体躯分为头、胸、腹3段,生有6足4翅的动物。
具体表现为:①体躯由一系列体节所组成,明显分成头、胸和腹3个体段。
②头部着生有口器、1对触角、1对复眼和0-3个单眼。
是感觉和取食的中心。
③胸部分为前胸、中胸和后胸3节,各节上着生有胸足1对,中、后胸一般各有1对翅。
是运动中心。
④腹部一般由9-11个体节所组成,末端生有外生殖器,有的还有1对尾须。
是新陈代谢和生殖中心。
⑤昆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变态现象。
3.昆虫的头式:根据昆虫口器的不同朝向,昆虫的头部存在三种不同的型式,分别为下口式、前口式、后口式。
4.昆虫的触角:分节的构造,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
5.昆虫的眼睛:昆虫的眼有单眼和复眼两种。
复眼是昆虫主要的视觉器官,由许多的小眼组成。
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复眼也具诸多变化复眼是昆虫的主要视觉器官,对光较为敏感。
昆虫单眼的构造比较简单,单眼只能辨别光的方向和强弱,不能形成物像。
单眼分为背单眼和侧单眼两类。
6.昆虫的口器:昆虫的取食器官。
按食性和取食方式的不同分为咀嚼式口器(最基本、最原始的口器类型,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和舌五个部分组成)、刺吸式口器、虹吸式口器、锉吸式口器、舐吸式口器。
8.昆虫的足:足是昆虫体上最典型的附肢,位于体节的侧腹面。
着生于昆虫胸部的足称胸足,着生于昆虫腹部的足称为腹足。
成虫的胸足一般由基节、转节、腿节、胫节、付节和前付节6节组成。
9.昆虫的翅膀:昆虫是无脊椎动物里唯一有翅的一类动物。
昆虫的翅一般为三角形,有3个边和3个角。
同时为了适于翅的折叠和飞行,翅上常发生一些褶线,通常还可分为若干区。
翅脉: 昆虫的翅一般为双层膜质的构造,上下两层之间分布的气管,翅面沿气管周缘加厚则形成翅脉,对翅膜起着支架作用。
翅脉在翅面的分布型式称为脉序或脉相。
翅膀的类型有:膜翅、覆翅、鞘翅、半鞘翅、鳞翅、缨翅、毛翅、平衡棒10.昆虫的腹部:昆虫体躯的第三个体段,一般由9-11节组成,里面包藏着昆虫主要的内脏和生殖器官,因此腹部是昆虫新陈代谢和生殖中心。
11.昆虫的内部器官按其功能主要分为:消化、排泄、呼吸、循环、生殖、神经和激素调控系统。
(重点)①昆虫的消化系统由包括纵贯体腔中央从口到腔门的一根消化道及与消化有关的腺体组成,其功能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
②昆虫的主要排泄器官是马氏管,是一些浸浴在血液里的细长盲管,开口在消化道中肠和后肠的交界处。
③昆虫的呼吸系统由许多富有弹性和一定排列方式的气管组成,由气门开口于身体两侧。
昆虫的呼吸作用主要靠空气的扩散作用和虫体呼吸运动的通风作用来完成的。
高温条件下进行熏蒸杀虫,效果好且节约用药量。
④昆虫的循环属开放式循环,由背血管和心脏组成,昆虫的血液不能输送氧气,主要作用是运送养分至全身各组织,并将废物送入排泄器官。
杀虫剂直接影响循环系统表现为:某些无机盐类可使昆虫血细胞发生病变,烟碱类能扰乱血液的正常运行,除虫菊素和氰氢酸能降低昆虫血液循环的速率。
⑤昆虫的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和周缘神经系统所组成。
⑥昆虫的雌性生殖系统由卵巢、侧输卵管、中输卵管、生殖腔、生殖附腺、受精囊和受精囊腺等部分组成。
在测报工作中,常通过解剖雌成虫的内生殖器官,观察卵巢发育进度,作为预测害虫的产卵量、为害时期、发生量以及迁飞等的依据。
利用不育技术防治害虫已在近几十年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方法有射线不育、化学不育和激素不育等。
⑦昆虫激素是虫体内腺体分泌的微量化学活性物质,支配和协调昆虫的生长发育和行为活动。
内激素—内分泌器官分泌于体内,作用于其它的内部器官和腺体。
外激素—外激素腺体分泌外激素分泌物由昆虫排于体外,作为种内个体间传递信息之用,故又称信息素。
引诱作用。
13.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不全变态:昆虫的一生只经过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
完全变态的昆虫有哪些:14.昆虫的个体发育阶段:卵期、幼虫期、蛹期、成虫期。
①卵期:昆虫的个体发育阶段卵期,卵自产下后到孵化所经过的时间。
卵壳的表面具有各式刻纹,其主要化学成分为骨蛋白和蜡质,一般杀虫剂难以进入。
②幼虫期:昆虫从卵孵化为幼虫或若虫(不全变态)到变为蛹或成虫(不全变态)之前的整个发育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