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战略思想
国家大政方针
1.科学发展观定义: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新世纪新阶段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
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意义:第一,科学发展观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第二,科学发展观总结了我国20多年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概括了非典疫情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
第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关系了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举措: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于狠抓落实,努力实现五大转变:一、要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二、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三、进一步转变经济体质;四、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五、进一步转变各级干部的工作作风。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着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绝不动摇。
二、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四、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名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党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
发展应该是科学发展和什么的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根据中央关于“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善于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数字说话”的要求,我社特组织编写了《十七大热点通俗读物》丛书。
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中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中国发展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方法论--科学发展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把科学发展观列入党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概述
光明日报/2012年/10月/19日/第016版理论・实践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概述山东省社科联副主席周忠高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这个根本目标,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深入研究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和新要求,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形成了科学发展观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科学发展观有着博大精深的丰富内涵,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个环节,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科技、民族、祖国统一、外交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增添了新内容,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继续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一)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关于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
必须坚持发展为第一要义。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是坚持科学发展,发展必须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二)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
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一、科学发展观(一)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二)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以及新的阶段性特征1、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提出来的。
(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3)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4)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6)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7)社会活力显著增强2、科学发展观是在总结我国发展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1)科学发展观是在十六大以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逐步形成的。
(2)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迫切要求(3)科学发展观的产生是与我们党非典危机的深入反思直接相关的。
3、科学发展观是在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世界发展实践表明,发展绝不仅仅是经济的增长而应该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发展,应该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在汲取世界各国发展经验教训、借鉴国外法纪理论有益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三)第一要义是发展(四)核心是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起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五)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
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1、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政治保证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2、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社会环境保证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统筹城乡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一般是指以社会化大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
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主要表现为:城市经济以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为主,而农村经济以典型的小农经济为主;城市的道路、通信、卫生和教育等基础设施发达,而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相对于城市,农村人口众多等。
这种状态既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存在的突出矛盾,也是这些国家相对贫困和落后的重要原因。
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实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的转换。
统筹城乡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
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提出了“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观,并将“统筹城乡发展”放在“五个统筹”中的首位。
足见统筹城乡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战略意义。
因此,统筹城乡发展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突破城乡二元结构,使国民经济全面﹑持续﹑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的目标和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一、统筹城乡发展的内涵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就是要把城市和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确定国民收入分配、制定重大经济社会决策时,把“三农”发展放在优先位置来考虑,使城市和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城乡人民的共同富裕。
二、城乡发展的现状分析1.城乡收入差距大城乡隔离,收入差距拉大。
建国后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在一定程度上采取了放弃农村、发展城市的指导思想,造成城市和农村日益分化。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已经严重阻碍了城乡的协调发展。
由于工农产品的剪刀差以及国家发展战略偏向城市等原因,农村经济远远落后于城市经济。
世界银行发表的《推动公平的经济增长》中的《中国报告》不无担忧地警告:“如果中国听任当前城乡差距与各省人均收入增长速度的差距继续不断扩大,到2002 年基尼系数将会上升到0. 474 ,而这将严重威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2.城乡社会福利事业差距大我国城乡居民享受的各种社会福利存在较大差距。
抗日战争的战略思想与指导原则
抗日战争的战略思想与指导原则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具有重大意义的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也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正确的战略思想和指导原则的支持。
本文将从抗日战争的战略思想、指导原则以及其对战争胜利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抗日战争的战略思想抗日战争的战略思想主要包括持久作战、游击战和正规战等。
持久作战是指中国军队采取拖延战争时间、消耗日军实力的战略。
由于日本军力强大,中国军队无法与之正面对抗,因此采取持久作战可以有效地削弱日军的战斗力。
游击战是指中国军队采取分散、灵活的战术,以小股部队对抗日军。
这种战术可以有效地打击日军的后方补给线,使其无法得到充分的补给,从而削弱其战斗力。
正规战是指中国军队采取集中兵力、正面对抗的战术。
这种战术可以有效地消耗日军的实力,迫使其无法继续战斗。
二、抗日战争的指导原则抗日战争的指导原则主要包括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人民战争和坚持全面抗战等。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将各个抗日力量团结起来,形成强大的抗日战线。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指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对军队的领导地位,确保军队的一切行动符合党的指示。
坚持人民战争是指抗日战争以人民为基础,依靠人民的力量进行战斗。
坚持全面抗战是指中国全国各个地区都参与到抗日战争中,形成全民抗战的局面。
三、战略思想与指导原则对战争胜利的影响抗日战争的战略思想和指导原则对战争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持久作战战略使中国军队能够在战争中坚持下来,消耗了日军的实力,为最后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游击战战术打击了日军的后方补给线,使其无法得到充分的补给,削弱了其战斗力。
正规战战术消耗了日军的实力,迫使其无法继续战斗。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了强大的抗日战线,为战争胜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确保了军队的一切行动符合党的指示,保证了战争的顺利进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论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
答:(1)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都是围绕着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展开的,都是在创立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在实践中使马克思主义得到新的发展,在理论渊源上是一脉相承的。
(3)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都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情依据。
(4)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都是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目标的。
共同的历史任务,使他们有着一脉相承的内在联系。
(5)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都直接体现着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价值取向。
(6)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
他们都坚持解放思想,从实际出发,不满足已有的认识,不固守已有的理论,注重总结改革开放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新经验,注重探索和回答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新矛盾、新问题,不断以新思想、新观点、新判断,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得到新的发展。
2、简答:为什么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答:(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内容,是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坚持的思想原则和科学精神,是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灵魂和精髓。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也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容的各个方面。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始终贯穿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灵魂和精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要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要点邢继伟总论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邓小平理论(开创制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承上启下)以及科学发展观(创新成果)等重大战略思想。
2.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办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3.“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4.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5.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第一章1.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前提和基础,最重要的内容、最基本的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基本内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重要表现)。
2.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
3.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4.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解放思想)是其本质要求,(实事求是)是中特体系的精髓,(与时俱进)是马克思理论主义的本质,(求真务实)是其核心内容。
5.党的思想路线的重大意义:是制定和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是推进理论创新的强大动力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决定性因素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根本保证第二章1.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郑新立党的十七大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地位、产生背景、科学内涵以及如何贯彻落实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是对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和重大方针作出的新概括、新发展。
科学发展观在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上的重要地位《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这个评价科学严谨、符合实际。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在全党引起了强烈共鸣。
经过四年来的实践和不断丰富完善,科学发展观已在全体干部、党员和群众中深深扎根,逐步成为行动的指南。
十七大作出这样的评价,反映了全党的心愿。
特别是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拓展了这一理论的适用范围。
过去我们往往把科学发展观只看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根据十七大《报告》的新定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中,都要坚持和贯彻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对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以人为本,包括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民,发展要依靠人民,发展成果要由人民共享。
而人的需求不仅包括物质方面的需求,而且包括政治参与、权益保障和文化等方面的需求,这就需要通过加强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来满足。
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应当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而且要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协调发展,使四者之间能够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政治局面的活跃和稳定,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支撑条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成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成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是最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承上启下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创新成果。
它们既相互贯通又层层递进,体现了新时期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科学性体系、阶级性成果和发展性要求的内在统一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基本理论问题及形成条件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基本理论问题: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本质和发展规律。
形成条件: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心底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1)理论渊源: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历史依据: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总结(3)实践基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4)时代背景:当代国际局势的新发展三、“三个代表”的内容及贯彻“三个代表”的关键及本质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飞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具体内容为: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关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关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思想;关于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关于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思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关于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的思想;关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思想;等等。
科学发展观_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8年第1期科学发展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冯颜利 孙道进【内容提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提出,是十七大报告的最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它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创新,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战略思想作者冯颜利(1963-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研究部副主任(北京 100732);孙道进(1965- ),西南大学哲学系教授(重庆 400715)。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这一重要论断具有特别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不断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一、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社会主义又是新生事物,我们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一直在摸索社会主义的发展之路与强国富民之路。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又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上长期探索、曲折发展的一大根本理论问题,是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我们党和国家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重大问题。
20世纪80年代初,我们党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历史经验教训、把握当今时代主题和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开始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总书记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新∗本文为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础理论研究”中期成果。
党的重大战略思想的内容有哪些
党的重大战略思想的内容有哪些党的重大战略思想的内容有哪些呢?包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党的重大战略思想相关文章,欢迎大家阅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第一,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的本质、发展动力和发展规律,使人类的社会和谐理想变成了科学。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辩证法揭示了社会系统内各种要素之间的普遍联系、对立统一和相互转化的规律,阐明了社会结构、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未来理想社会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和人的精神生活高度发展的社会,是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是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
这就是说,社会和谐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
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建设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逐步将其变成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目标和具体措施。
把社会和谐明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有利于更全面地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有利于更全面地体现党的奋斗目标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从而也有利于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任务思想汇报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任务思想汇报目前,中国正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例如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资源环境约束的加剧、社会矛盾的凸显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任务。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探讨并分析如何推进这一任务的思路和举措。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我们必须将人民的需求作为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共同富裕、全民共享的目标,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健全社会主义制度,推进依法治国,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二、加强经济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为了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我们必须加强经济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
要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同时,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随着资源环境约束的日益加剧,我们必须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快推进能源革命,加大对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力度,减少污染排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同时,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良性循环。
四、加强社会建设和民生保障社会建设和民生保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
我们必须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强社会公正和公平。
要加大对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的投入,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和生活品质。
五、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国际交往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任务,需要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与交流。
我们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同时,要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促进国际秩序和公平正义。
坚持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
走科学发展道路
十七大报告强调:
“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 展观。”
十七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 进入了科学发展的新时代。
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着重了解四个问题
• 协调,是指发展要有协调性、均衡性,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发展要相互适 应、相互促进。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 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 可持续,是指发展要有持久性、连续性,不仅当前要发展,而且要保证长远 发展。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 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 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 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 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 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
3)、如何理解“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 全面,是指发展要有全面性、整体性,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教育、 体育、卫生等全面发展,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相 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
一、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时代背景
第四,就业问题
• 需要就业总人口: 9.08亿(16周岁-65周岁) • 每年新增就业人口: 一千多万 • 农村富余劳动力: 1.5亿
第五,腐败问题
党和国家从我国发展的全局出发, 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 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指引我国经济 和社会沿着更加合理、更加科学的 方向发展。
走科学发展道路
1、走科学发展道路的背景:
20世纪之前的100多年里,占世界人口15%的发达国 家相继完成了工业化,但同时也耗费了世界60%的能 源和资源。
党的指导思想和重大战略思想
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观点和方法,研究了资本主义 发展的新情况和新特点,依据世 界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 律,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 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国或少数国家 内取得胜利”的理论,解决了帝 国主义时代无产阶级革命一系列 重大问题,领导伟大的十月革命 取得胜利,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 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10
• 科学社会主义则是以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 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为理论基础,阐明了 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 和发展规律,指出了 无产阶级彻底解放的 正确道路,是直接指 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 的理论武器。
11
列宁(1870—1924)苏 联共产党的组织者和苏维埃 国家的缔造者,国际共产主 义运动的领袖,全世界无产 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导师。
7
马克思主义主 要包括马克思主义 哲学、马克思主义 政治经济学和科学 社会主义三个组成 部分。
8
•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界 、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 规律的科学,是工人阶级的科 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工人阶 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 界锋利的思想武器。
9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阐明 了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 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揭示了 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及其产 生、发展和灭亡的客现规律 ,阐述了无产阶级的地位和 历史使命,科学地论证了社 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 并最后必然发展到共产主义 的客观规律,为无产阶级革 命提供了理论依据。
2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 每一位要求入党的同志,都要加深对党的 指导思想和重大战略思想的认识,自觉运用马 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认真学习实 践科学发展观,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
3
一、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 行动指南
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充分吸收实践创新的形成的成果和成就,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强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宗旨。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发展,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即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的建设,不仅仅是经济的小康,还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个方面的小康。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目标,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坚持稳中求进、防范风险,抓住新的战略机遇期,切实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科学发展观还强调民生至上,即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动人民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关注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并提出“科学、民主、公正”的要求,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公平、正义、合理的分配,缩小贫富差距,让人们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科学发展观还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即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环境治理,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为推动绿色发展和低碳经济提供了科学指导。
总之,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民生至上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要不断丰富和发展科学发展观,始终保持理论创新的鲜活性和先进性,不断适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八八战略思想汇报
八八战略思想汇报八八战略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的重要思想成果之一,对于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八八战略思想是以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为基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承和创新党的优秀传统和文化的产物。
以下是我对八八战略思想的理解与分析。
八八战略思想首先强调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党的领导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根本保证。
党要始终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坚持全党听党的话、跟党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加强党的建设,严肃党内政治文化,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发挥党在指导思想、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等方面的领导核心作用。
其次,八八战略思想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党领导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首要任务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加强制度建设。
党要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依法治国,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推进制度建设。
八八战略思想还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和人民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得出的正确道路。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八八战略思想还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总体布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总体布局由“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构成。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总体布局,就是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各个方面的工作要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努力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总体布局的目标。
总之,八八战略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行动指南和总部署,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理论成果。
党章重大战略思想
党章重大战略思想报告确立了重大战略思想将入党章,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党章重大战略思想,希望大家喜欢!党章重大战略思想中共中央政治局22日召开会议,研究拟提请十七届七中全会讨论的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稿和《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稿。
中共中央胡锦涛主持了会议。
两稿听取意见后将提交十七届七中全会会议听取了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稿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见的情况报告,听取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稿在党内一定范围征求意见的情况报告,决定根据这次会议讨论的意见进行修改后把这两份文件稿提请十七届七中全会讨论。
会议认为,在这次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和党的十七大代表、党的代表对文件稿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要发扬民主、集思广益,认真吸收和反映这些意见和建议,努力起草出顺应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大会报告,制定出适应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及推进党的工作、加强党的建设需要的党章修正案。
报告确立的重大战略思想将入党章会议认为,党的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对鼓舞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意义。
会议认为,党章是党的总章程,对推进党的工作、加强党的建设具有根本性的规范和指导作用。
党的根据形势和任务发展变化对党章进行适当修改,有利于全党更好地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更好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
会议表示,要把党的报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思想写入党章,使党章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充分体现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充分体现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的新鲜经验,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全面深化改革,适应了我国发展新要求和人 民新期待,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 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为实 现中国梦增添了新动力。全面依法治国,坚持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法治体系,护航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全面 从严治党,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党在 实现中国梦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
当前,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 的伟大斗争。赢得伟大斗争的胜利,需要理论武 装、理论支撑、理论引领。“四个全面”的重大 战略思想,反映了历史的要求,回应了时代的呼 唤,积极面对前进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为坚持 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
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 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事业越前 进,任务越艰巨,就越需要用“四个全面”这一 锐利思想武器开拓创新、攻坚克难。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
只有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理论自信协调推进 “四个全面”,才能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 广阔的发展空间,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得到 最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事业具有坚强领导核心,才能续写好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 述,深刻理解“四个全面”的重大战略思想,坚 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内涵,回答 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性、前瞻性 问题,升华了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改革开放和 现代化建设规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 认识,彰显了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历史逻辑的 辩证统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实现中国梦,必须以“四个全面”引领经济 发展新常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 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 逻辑。新常态要有新追求、新动力、新作为,能 不能更好地引领新常态,关键取决于观念更新的 程度、改革创新的力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
我们的发展,我们的改革,我们的法治,都是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进行的,都是在中国共产党 领导下进行的。只有坚持“四个全面”,才能站稳政 治立场、把好政治方向、增强政治定力,不为任何风 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前进,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 宽广。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具有深厚的历史渊 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四个全面”的重大战略思 想,指明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 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的时代主题,全面深化改革深度激发了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的活力之源,全面依法治国系统绘就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法治蓝图,全面从严治党深 刻阐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党建保障。
实现中国梦,必须以“四个全面”引领党的 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办好中国事情,关键在党。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要按照“四个全 面”的要求,增强管党治党意识,落实管党治党 责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提高 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坚持以严的标准要求干部、以严的措施管理 干部、以严的纪律约束干部,使干部心有所畏、 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只有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 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增强自我净化、 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才能靠 “自身硬”凝聚起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可战 胜的磅礴力量,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 无愧于人民的辉煌业绩。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 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 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 措。要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四个全面”的战略 布局中来把握,深刻认识全面依法治国同其他三 个“全面”的关系,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 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要以“四个全面”为指针,适应国家现代化 总进程,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水平,提高国家机构履职能力,提高人民群众依 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社会文化事务、自身事务 的能力,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 化、规范化、程序化。通过全面系统推进各领域 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 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四个全面”是新一届党中央治国理政方略的 顶层设计,涵盖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 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 逻辑更加严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准确把握了 我国发展的新阶段新特征,顺应了人民对美好生 活的向往,以更健康、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 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
我是党课主讲人
“四个全面” 重大战略思想
袁 帅 2016.4
前情提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考察时指出,要 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 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四 个全面”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们在新的历史 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梦的行动指南。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四个全面” 的重大战略思想,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 人民立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着眼于人民福祉, 通过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 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深化改革把实现 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推 进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改革为了人民、改革 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四个全面”构成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相互 联系、相互贯通,相辅相成、同步同向,具有宏大的 全局性、科学的系统性、创新的协同性。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是总目标,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是实 现总目标的两个轮子,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各项工作顺 利推进、各项目标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只有协调推 进“四个全面”,才能引领党和国家各项工作,不断 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
当代中国最大的客观实际,就是我国仍处于 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既要看到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没有变,也要看到我国经 济社会发展每个阶段呈现出来的新特点。立足这 个最大国情,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是当前党和 国家事业发展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
主要内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2.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着的理论,与时俱进 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品质。习近平总书记在 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 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 要讲话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 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要牢牢把握“四个全面”总框架,站在全局 和战略的高度,深刻领会和把握精神文明建设的 主心骨,坚守前进方向、坚守理想信念、坚守正 义良知,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巩固马克思主义 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广大人民团结 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谢 谢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实现中国梦,必须以“四个全面”引领精神 文明建设。做好各项工作,必须有强大的价值引 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的支撑。只有物 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 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 进。
要按照“四个全面”的新要求,牢牢抓住发 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尊重经济规律、自然规律、 社会规律,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平衡点、近 期目标和长期发展的平衡点、经济社会发展和改 善人民生活的结合点,聚焦新常态下的科学发 展、可持续发展、包容性发展。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实现中国梦,必须以“四个全面”引领国家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 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 体现。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 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为国 家长治久安提供一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 制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