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疾病概述-课件

合集下载

出血性疾病PPT课件

出血性疾病PPT课件

目前已知凝血因子直接参与人体凝血过程的凝血因子10多个,如下表:
凝血因子
同义名
合成部位
凝血因子
同义名
合成部位

纤维蛋白原
肝、巨核细胞

血浆凝血活酶成分(PTC)


凝血酶原


Stuart-Prowe 因子


组织因子,组织凝血活酶
组织、内皮细胞、单核细 胞

血浆凝血活酶前质(PTA)


钙离子

接触因子,Hageman因子
2019/11/12
.-
2
正常止血机制
• 1.血管因素 血管收缩是人体对出血最早的生理性反应。当血管受损时,局部血管发生收缩导致管腔变窄、破损伤 口缩小或闭合。血管收缩通过神经反射及多种介质调控完成。
• 2.血小板因素 血管受损时,血小板通过黏附、聚集及释放反应参与止血过程:①血小板膜糖蛋白Ib(GPIb)作为受 体,使血小板黏附于受损内皮下的胶原纤维,形成血小板血栓,机械性修复受损血管;②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 复合物(GPIIb/Ⅲa),通过纤维蛋白原互相连接而致血小板聚集;③聚集后的血小板活化,分泌或释放一系列活性 物质,如血栓烷A2(TXA2)羟色胺(5-HT)等。
出血性疾病
道县人民医院 欧国辉
2019/11/12
.-
1
出血与止血
• 人体血管受到损伤时,血液可自血管外流或 渗出。此时,机体将通过一系列生理性反应使 出血停止,即止血。
• 因先天性或遗传性及获得性因素导致血管、 血小板、凝血、抗凝及纤维蛋白溶解等止血机 制的缺陷或异常而引起的以自发性或轻度损伤 后过度出血为特征的疾病,称为出血性疾病。

出血性疾病危急值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出血性疾病危急值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纤溶系统检测
如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等,用于了解纤溶系统 活化情况。
血管壁与内皮细胞检测
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等, 用于评估血管壁和内皮细胞的功能状态。
结果解读与评估
01
综合分析
将常规检查项目和特殊检查项目 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全面评估 患者的出血性疾病状况。
处理流程与规范
快速识别
医护人员应迅速识别出血性疾病的危急值, 及时启动应急处理流程。
通知医生
第一时间通知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报告患 者的危急情况。
积极处理
根据患者病情,采取止血、输血、补液等紧 急治疗措施,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多学科协作
对于复杂、严重的出血性疾病,应组织多学 科专家会诊,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03
多器官功能衰竭预防
严重出血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衰 竭,应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
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02
血栓预防
部分患者可能因凝血功能障碍而 并发血栓,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
施。
04
心理干预
出血性疾病可能给患者带来较大 的心理压力,应进行心理干预和
支持。
06
患者管理与教育
患者心理支持及护理要点
心理支持
出血性疾病可能给患者带来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医护人员应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建立积极心 态。
护理要点
针对出血性疾病患者的护理,应注重预防感染、减轻疼痛、避免损伤等方面。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 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家属沟通技巧与培训内容
沟通技巧
医护人员应与家属保持密切沟通,及 时告知患者病情及治疗进展,解答家 属疑问,共同协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课件

《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课件
诊断
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明确诊断出血性脑血管疾 病。
03
治疗与康复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重要 治疗手段之一,主要用于缓解症状、 控制病情进展和预防复发。
药物治疗需遵循医生的指导,定期复 查,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以获 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抗 凝药、降血压药、降血脂药等,需根 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 案。
流行病学特点
发病率
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较高 ,是导致人类死亡和残疾的重要
原因之一。
年龄与性别
中老年人群是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 高发人群,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
地域差异
不同地区和国家出血性脑血管疾病 的发病率存在差异,可能与遗传、 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颅内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等是导致出血性脑血管疾病 的主要原因。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和实验室检查,确诊需要脑 实质或脑室内出血证据。
鉴别诊断
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头痛、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进行鉴别,如 脑梗塞、脑炎等。
影像学检查与诊断
影像学检查
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脑实质或脑室内出血,以及了解出血部位、出血量 及周围水肿情况。
发病机制
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壁变薄和脆弱,容易破裂出血;颅内动脉瘤和 脑血管畸形则由于血管结构异常,在血压波动或外力作用下容易发生破裂出血 。
02
临床表现与诊断
症状与体征
症状
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肢体 瘫痪、失语等。
体征
血压升高、脉搏减慢、呼吸深慢等自 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以及偏瘫、偏 身感觉障碍、失语等局灶性神经功能 缺损表现。

出血性疾病PPT课件

出血性疾病PPT课件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凝血酶原时间(PT)
APTT延长
APTT,PT延长
PT延长
FVII测 定 FII,FV,FX 纤维蛋白原缺乏 凝血酶时间
正常 异常
FVIII,FIX,FXI测定
FVIII 正常 HA
FIX HB
FXI缺乏
FII,FV,FX 测定
异常 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白原血症
纤维蛋白原
出血性疾病的诊断—病史
(二)出血诱因 有药物接触史,多提示血小板 性;如轻伤后出血不止,多为凝血因子 障碍。 (三)家族史 因遗传性出血疾病常有一定遗 传方式,应询问祖父母,父母及兄弟姐 妹以及外祖父母、舅父有无类似病史及 出血史。
出血性疾病过筛试验



血小板计数 出血时间测定 毛细血管脆性试验 血块退缩试验 凝血时间(试管法)(CT) 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凝血酶原时间(PT) 凝血酶时间(TT)
正常 低纤维蛋
先天性凝血异常的实验诊断

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 少症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 共识(2012年版)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血栓与止血学组
出血性疾病诊治进展
出血性疾病概述


定义:因先天性或遗传性及获得性因素导致血 管、血小板、凝血、抗凝及纤维蛋白溶解等止 血机制的缺陷或异常而引起的以自发性或轻度 损伤后过度出血为特征的疾病,称为出血性疾 病。 出血性疾病的特点:自发性或轻微外伤出
血难止;出血反复发作;出血对一般止 血药物效果差,但对血液制品效果佳; 病人多有明确的出血史或家族史。
血管损伤
胶原暴露
血管收缩
组织因子释放
出血
血小板 粘附 聚集 释放

《出血性疾病》课件

《出血性疾病》课件

观察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 发现并处理出血症状,防 止病情恶化。
药物治疗
止血药
使用止血药可以减少出血 量,缓解症状。
抗炎药
对于由炎症引起的出血, 使用抗炎药可以减轻炎症 反应,减少出血。
免疫抑制剂
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 的出血,使用免疫抑制剂 可以调节免疫功能,控制 出血。
手术治疗
止血手术
对于严重的出血症状,可能需要进行 手术治疗以快速止血。
提高公众对出血性疾病的认识与重视
健康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普及出血性疾病知 识,提高公众对出血性疾病的认
识和重视。
社会支持
建立出血性疾病患者支持组织, 提供心理、生理和社会支持。
政策倡导
倡导政府和社会关注出血性疾病 ,加强相关政策制定和资源配置

2023
REPORTING
THANKS
感谢观看
2023
《出血性疾病》ppt 课件
REPORTING
2023
目录
• 出血性疾病概述 • 出血性疾病的治疗 • 常见出血性疾病 • 出血性疾病的预防与护理 • 展望与未来研究方向
2023
PART 01
出血性疾病概述
REPORTING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出血性疾病是指由于止血机制异 常或血液成分异常导致的自发性 出血或创伤后出血不止的一类疾 病。
详细描述
过敏性紫癜的典型症状包括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血尿等。该病多发生于 儿童和青少年,通常与感染、药物、食物等因素有关。治疗原则包括消除致病因 素、控制炎症、缓解症状等。
血友病
总结词
一种遗传性凝血障碍性疾病,由于血液中缺乏凝血因子而导 致出血倾向。

出血性疾病病人的护理课件

出血性疾病病人的护理课件

巨核细胞 明显增加或正常,
胞浆颗粒少,无血小板生成
病程
反复发作,迁延数年
出血性疾病病人的护理
16
出血性疾病病人的护理
17
出血性疾病病人的护理
18
四、辅助检查
1血形234血、 、 、骨小 态 块 小血 骨 血 止髓板 多 收 板象 髓 小 血巨计 数 缩 生象 板 凝和核数正不存相血补细明常良时关功体胞显间抗能:增减缩体检多少短(查伴:P成A熟Ig障)碍 急8出0性 血%型 时阳发 间性作延期长常<20×l09/L 慢束性臂型试多验为阳性30~80×l09/L 失血过多时可出现贫血。
出血性疾病病人的护理
19
出血性疾病病人的护理
20
六、治疗要点
1、一般治疗
注意休息,减少活动,避免碰撞
2、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3、脾切除
4、免疫抑制剂
5、雄激素 、中药
6、急症的处理出血性疾病病人的护理
21
Hale Waihona Puke 1、一般护理护理措施
休息与活动 饮血食小:板计数≥30×109~40×109/L 如血可少可出小选渣进血板用流肉不含食、≤30重高、蛋×,蛋半、10可白流禽9~适、食、4当高或蔬0活维普菜×1动生食水0, 素 。果9/避、、L 免外伤 即绿使豆不汤出、血莲也子应粥减等少;活动, 出忌血用严发重物者如应鱼卧、床虾休、息蟹、腥味之食物
①血管壁异常 ②血小板异常 ③凝血功能障碍 ④抗凝和纤溶系统异常 ⑤复合性止血机制异常
出血性疾病病人的护理
5
血管壁异常:
• 先天性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巨大海绵状血管瘤
• 后天获得性(多数)
过敏性紫癜
感染性紫癜
坏血病(维生素C缺乏)

出血性脑血管病ppt课件

出血性脑血管病ppt课件

对于脑干和小脑出血的诊断价值较高,但 对于急性期出血的诊断效果不如CT。
脑血管造影
实验室检查
可发现血管畸形、动脉瘤等潜在的出血原 因。
包括血常规、血糖、血脂、凝血功能等, 有助于了解患者的全身状况和凝血功能。
诊断标准和流程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分 析后做出诊断。
诊断流程
不良反应
使用止血药可能导致血栓形成;长期使用甘露醇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降压药 使用不当可能导致低血压。
04
非药物治疗和康复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主要适用于颅内动脉瘤、脑血管 畸形等引起的出血。
手术方法包括开颅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 方式。
戒烟限酒
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有助于保护脑血管健康 。
控制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水平,降低脑血 管疾病风险。
合理饮食
保持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习惯,增加 蔬菜、水果的摄入。
预后评估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评估患者神经功能受损程度,预测恢 复可能性。
并发症情况
了解患者是否有其他并发症,如肺部 感染、心脏疾病等,影响预后。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控制出血,以及修复或替换受损的脑组 织。
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 ,通过血管内操作来治疗出血 性脑血管病。
介入治疗可用于颅内动脉瘤、 脑血管畸形、硬膜外和硬膜下 血肿的治疗。
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 、并发症少等优点,但需要经 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操作。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发病率
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 较高,占脑血管病的 25%-30%。

阴道流血疾病PPT演示课件

阴道流血疾病PPT演示课件
阴道流血
汇报人:XXX 2024-01-16
目录
• 阴道流血概述 • 常见阴道流血疾病类型 • 诊断方法与鉴别诊断 • 治疗原则及措施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患者教育与生活指导
01 阴道流血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阴道流血是指女性生殖道任何部 位的出血,包括阴道本身、宫颈 、子宫和输卵管等部位的出血, 是女性常见的症状之一。
注意事项
在诊断过程中,应注意排除妊娠相关疾病(如流产、异位妊娠等)引起的阴道流 血;对于绝经后女性出现阴道流血,应高度警惕恶性肿瘤的可能性;同时,还需 注意与尿道出血、肛门出血等其他部位出血的鉴别。
04 治疗原则及措施
针对不同病因的治疗方案
炎症引起的出血
以抗炎治疗为主,根据 炎症类型选择适当的抗 生素或抗炎药物。
心理干预和护理支持
心理疏导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恐惧 等情绪,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慰,
减轻心理压力。
家属支持
鼓励家属给予患者关心和支持, 共同应对疾病带来的挑战。
护理关怀
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关注患者 的身心需求,提高患者的生活质
量和舒适度。
06 患者教育与生活指导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
规律作息
症状
少量点滴出血、鲜红色,或在性生活后少量出血。
治疗
宫颈息肉以手术切除为主,以防因治疗不彻底而复发。
子宫内膜癌导致出血
定义
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 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好发于围 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当癌细胞 侵犯血管时,可能会引起出血。
症状
绝经后阴道流血、阴道排液、下腹 部疼痛等。
治疗
以手术为主,辅以放疗、化疗及激 素等综合治疗措施。

内科学课件出血性疾病ppt

内科学课件出血性疾病ppt
诊断步骤
是否为出血性疾病 初步鉴别是血管性、血小板性或凝血障碍性 判断是质或量异常 判断是先天性、遗传性或获得性 进行基因及分子生物学检测确定病因及机制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治疗
常见出血性疾病的临床鉴别
血管性 血小板性 凝血障碍性
性别
女性多见
家族史
较少见
紫癜
常见
大片瘀斑
罕见
血肿
罕见
关节腔出血 罕见
内脏
偶见
眼底
罕见
月经
少见
手术外伤
少见
女性多见 罕见 多见 多见 可见 罕见 常见 常见 多见 可见
多为男性 多见 罕见 可见 常见 多见 常见 少见 少见 多见
凝血异常
先天性或遗传性 血友病A、B及遗传性FⅪ缺乏症 遗传性凝血酶原、 FⅤ、Ⅶ、Ⅹ缺乏症,遗传性纤维
蛋白原缺乏及减少症,遗传性FⅩIII缺乏及减少症
获得性 肝病性凝血障碍 VitK缺乏症 尿毒症性凝血障碍等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贫血,肝、脾、淋巴结肿大,黄疸,蜘蛛痣,腹水 等;皮肤异常扩张的毛细血管团等。 一般体征
心率、呼吸、血压、末梢循环状态等。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临床表现
皮肤下出血(subcutaneous hemorrhage) 根据其直径大小及伴随情况分为以下几种: 小于2mm称为瘀点(petechia) 3-5mm称为紫癜(purpura) 大于5mm称为瘀斑(ecchymosis) 片状出血伴有皮肤显著隆起称为血肿(hematoma)

出血性疾病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出血性疾病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预防措施
向患者宣传预防措施,如避免剧烈运 动、避免碰撞等,以减少出血性疾病 的复发风险。
注意事项
提醒患者注意观察身体状况,如出现 异常出血、疼痛等症状时及时就医, 同时避免自行使用止血药物或进行其 他未经医生指导的治疗。
定期复查与病情监测
定期复查
建议患者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以便医生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诊断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小 板计数、凝血功能检查、血管脆性试验等。
02
出血性疾病患者的一般护理
病情观察与记录
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出血部位、出血量及出血颜色,及时发现异常情 况并处理。
记录护理过程
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护理措施、治疗效果等,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疗依据 。
基础护理与生活指导
01
02
03
保持呼吸道通畅
出血性疾病患者应保持呼 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 和呼吸道内的血液和分泌 物。
休息与活动指导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 建议,指导患者合理休息 与活动,避免过度劳累和 剧烈运动。
饮食护理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 建议,指导患者合理饮食, 注意补充营养,避免刺激 性食物和饮料。
定期为患者清洁皮肤,保持皮 肤干燥,预防皮肤感染。
避免刺激
避免使用过热的水洗澡或使用 刺激性强的清洁剂,以免加重
皮肤出血。
观察出血情况
密切观察皮肤出血的颜色、范 围及是否伴有其他症状,如疼
痛、肿胀等。
止血措施
如皮肤出血严重,可采用局部 压迫、冰敷或使用止血药物等
方法止血。
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饮食调整

出血性疾病相关知识ppt课件

出血性疾病相关知识ppt课件
的科研进展。
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共同攻克出血性疾病的难题,为
全球患者带来福音。
THANKS
感谢观看
血友病
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出血性疾病,由于 血液中缺乏某些凝血因子而导致凝血障 碍。根据缺乏凝血因子的种类不同,血 友病分为血友病A和血友病B两种类型。
血友病的典型症状包括关节、肌肉、内 脏和脑出血等。其中,关节出血是最常 见的症状,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和活
动受限。
血友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补充凝血因子、 抗纤溶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同时,患者 应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注意定期进行
临床研究
开展各种临床试验,验证新型止血 药物和疗法的疗效和安全性。
流行病学研究
调查出血性疾病的发病率、分布和 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 依据。
研究方向
新型止血药物的研发
针对不同出血性疾病,研发更高效、安全的 止血药物。
细胞治疗
利用干细胞等细胞技术修复受损的止血功能, 为出血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疾病。
避免损伤
尽量避免可能导致出血的损伤 ,如避免过度运动、减少碰撞 等。
控制血压和血糖
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出血性疾病的高 危因素,保持血压和血糖在正常范 围内有助于预防出血性疾病。
戒烟限酒
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增加出血性 疾病的风险,戒烟限酒有利于
预防出血性疾病。
家庭护理
观察病情
保持安静
出血性疾病相关知识ppt 课件
• 出血性疾病概述 • 常见出血性疾病 • 出血性疾病的治疗 • 预防与护理 • 出血性疾病的科研进展
01
出血性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出血性疾病是指由于止血机制异 常引起的自发性出血或创伤后出 血不止的一类疾病。

出血性疾病ppt课件

出血性疾病ppt课件

06
案例分析
案例一:遗传性出血性疾病
01
02
03
04
遗传性出血性疾病是指由于基 因突变导致的血液凝固障碍或 血小板异常引起的出血症状。
常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包括 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血小
板无力症等。
这些疾病通常在出生后不久或 儿童期出现,且病情可能因个
体差异而异。
遗传性出血性疾病的治疗主要 包括补充凝血因子、血小板输
环境因素
物理因素
生活方式
如烧伤、冻伤等,损伤血管壁,导致 出血。
长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可能 增加出血性疾病的风险。
化学因素
长期接触有毒化学物质可能损伤造血 系统或凝血机制。
03
出血性疾病的症状
皮肤黏膜出血
皮肤出血
皮肤出现瘀点、瘀斑、紫癜等,有时可伴有局部疼痛或肿胀 。
黏膜出血
口腔、鼻腔、消化道等部位的黏膜出血,表现为痰中带血、 呕血、黑便等。
加强健康宣传教育
出血性疾病的预防知识
通过各种渠道,如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普及出血性疾病的预防知识, 提高公众对出血性疾病的认识。
健康生活方式倡导
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降低出血性疾病 的发生风险。
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定期体检
鼓励个人定期进行体检,及早发现潜在的出血性疾病风险,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 疗措施。
输血治疗
对于失血过多的患者,及时输注合适 的血液成分是必要的治疗措施。
治疗药物
止血药
氨甲环酸、止血敏等止血药可用于治疗轻度出血。
抗纤溶药
6-氨基己酸、止血环酸等抗纤溶药可用于治疗纤 溶亢进引起的出血。
凝血因子补充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XA2
内源性凝血系统激活 FⅫ
PF3
启动凝血系统
凝血活酶
血管收缩
神经相 血管相 PLT相
凝血酶
凝血酶原
纤维蛋白形成
纤维蛋白原
6
止止血血
正常止血机制
• 血管因素 • 血小板因素 • 凝血因素
内、外源性凝血途径 共同途径
外源性凝血途径 TF+Ⅶ
Ca2+
Ⅶa-TF
Ⅺ Ⅸ
Ca2+ Ⅺa
内源性凝血途径

出血性疾病概述
主要内容
正常止血机制:三大系统 五个因素
凝血系统 血管 血小板 凝血: 凝血因子(14个):两条途径 三个阶段 抗凝系统 纤溶系统
出血性疾病分类
出血性疾病诊断:病史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出血性疾病防治
08:35
2
目的和要求
• 熟悉出血性疾病的分类、出血特点、实 验室发现以及诊断
AT抗原及活性或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测定 PC及相关因子测定 FⅧ:C抗体测定 狼疮抗凝物或心磷脂类抗凝因子测定
纤溶异常
鱼精蛋白复凝(3P)试验 血、尿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测定 D-二聚体(D-dimer)测定 纤溶酶原测定 t-PA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 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测定
凝血时间(C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凝血酶原时间(PT) 凝血酶原消耗时间(PCT) 凝血酶时间(TT)
30
08:35
实验室检查—确诊试验
血管异常
毛细血管镜 血vWF、内皮素-1、TM测定
血小板异常
血小板形态、平均体积 血小板黏附、聚集功能 PF3 有效性测定 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P选择素) 血组成与激活
组成
纤溶酶原(PLG) 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剂(t-PA)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 纤溶酶相关抑制物
纤溶系统被激活后
纤维蛋白(原) 降解 纤溶酶
小分子多肽 A、B、C、D 及FDP
12
08:35
出血性疾病分类
• 按病因及发病机制分为:
– 血管壁异常 – 血小板异常 – 凝血异常 – 抗凝或纤维蛋白溶解异常 – 复合性止血机制异常
血小板异常
血小板质量异常 遗传性
– 血小板无力症 – 巨大血小板综合征 – 血小板病
获得性
由抗血小板药物、感染、尿毒症、异常 球蛋白血症等引起
16
08:35
出血性疾病分类
凝血异常
先天性或遗传性 血友病 甲、乙 遗传性凝血酶原、纤维蛋白 原缺乏及减少症
获得性 肝病性凝血障碍 维生素K缺乏症 尿毒症性凝血异常
08:35
13
出血性疾病分类
血管壁异常
先天性或遗传性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家族性单纯性紫癜
获得性
感染 过敏 化学物质及药物 营养不良
14
08:35
出血性疾病分类
血小板异常
血小板数量异常 血小板减少 生成减少 破坏增加 消耗过多 分布异常 血小板增多 原发性 继发性
15
08:35
出血性疾病分类
常见
多见
罕见
皮肤大块瘀斑
罕见
多见
可见
血肿
罕见
可见
常见
关节腔出血
罕见
罕见
常见
内脏出血
偶见
常见
常见
眼底出血
罕见
常见
少见
月经过多
少见
多见
少见
手术或外伤后渗血下止 少见
可见
多见
29
08:35
实验室检查—筛选实验
血管异常
出血时间 毛细血管脆性试验
血小板异常
血小板计数 血块收缩试验 毛细血管脆性试验及BT
凝血异常
相关疾病体征 贫血,肝、脾,淋巴结肿大, 黄疸,蜘蛛痣,腹水,水肿等。 关节畸形、 皮肤异常扩张的毛细血管团等。
一般体征 :如心率,呼吸、血压、末梢循环状况。
28
08:35
出血性疾病诊断
项目
血管性疾病 血小板疾病
凝血障碍 性疾病
性别
女性多见 女性多见 80-90%为男性
阳性家族史
较少见
罕见
多见
皮肤紫癜
• 了解正常的出血和凝血机制
• 熟悉治疗原则
出血性疾病的概念
因先天性/遗传性、获得性因素导致止血功能 缺陷而引起的以自发性出血或轻度损伤后过度 出血为特征的疾病
08:35
4
正常的止血凝血机制
血管损伤
血小板因素
出血
血管因素
粘附聚集
释放反应 凝血因素
内皮细胞 损伤效应
vWF
5-TH
外源性凝血系统激活 TF
异物表面(如 胶原)
Ⅻa
Ca2+ 磷脂
Ⅸa
Ca2+ Ⅷa 磷脂

Ⅹa
Ⅴa Ca2+、磷脂
ⅩⅢ
共同 途径
8
08:35
凝血酶原 (因子Ⅱ)
纤维蛋白原 (因子Ⅰ)
凝血酶
纤维蛋 白单体
ⅩⅢa
Ca2+ 纤维蛋 白交联 成网
抗凝系统的组成及作用
抗凝血酶(AT)
是人体内最重要的抗凝物质 主要功能是灭活FⅩa及凝血酶 对FⅨa、Ⅺa、Ⅻa等亦有一定的灭活作用 其抗凝活性与肝素密切相关
19
08:35
临床表现
牙龈出血 口腔粘膜血疱 鼻衄 月经过多 中枢神经系统出血
20
08:35
临床表现
关节出血
21
08:35
临床表现
肌肉及深部组织血肿
消化道出血
泌尿道出血 拔牙后出血 视网膜出血 手术后出血 术前或术中发生DIC 或纤溶过度 手术后发生DIC或 纤溶过度者
08:35
22
出血性疾病诊断
• 病史 • 体格检查 • 实验室检查
08:35
26
出血性疾病诊断
病史
发病时间,初次发病年龄 出血部位 出血方式,自发或有某种诱因 针对性询问
家族史 近期用药情况 既往健康状况,如慢性肝病 饮食、营养状况
27
08:35
出血性疾病诊断
体格检查
出血体征 出血部位 如为皮肤粘膜,应注意其分布位置,有无高出皮 面,分布是否对称。 有深部血肿、关节畸形,伤口渗血
蛋白C系统
组成
蛋白C(PC)
PC
蛋白S(PS)
血栓调节蛋白(TM)
TM+凝血酶 活化
APC PS
10
08:35
灭活F Ⅴ、F Ⅷ
抗凝系统的组成及作用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直接对抗F Ⅹa 在Ca2+ 存在条件下,抗TF/FⅦa
肝素
抗F Ⅹa、凝血酶 抗凝机制与AT密切相关 促进内皮细胞释放t-PA
11
08:35
17
出血性疾病分类
抗凝及纤维蛋白溶解异常
–主要为获得性疾病 • 肝素使用过量 • 抗因子抗体形成 • 蛇咬伤、水蛭咬伤 • 溶栓药物过量
复合性止血机制异常
先天性或遗传性:血管性血友病(vWD) 获得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08:35
18
临床表现
皮肤出血
瘀点(小于0.2cm) 紫癜(0.2-1.0cm) 瘀斑(>1cm)
31
08:35
实验室检查—确诊试验
凝血异常
凝血第一阶段
因子Ⅻ 、 Ⅺ、 Ⅹ、 Ⅸ、Ⅷ 、Ⅶ 、 Ⅴ及TF等
凝血第二阶段
凝血酶原抗原及活性 凝血酶原碎片1+2测定
凝血第三阶段
纤维蛋白原 异常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单体 血(尿)纤维蛋白肽A(FPA) 因子ⅩⅢ抗原及活性测定
32
实验室检查—确诊试验
抗凝异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