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余弦定理公式总结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正弦余弦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正弦余弦公式大全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一:基础知识理解1 .正弦定理分类内容定理===2 R ( R 是△ ABC 外接圆的半径 )变形公式① a = 2 R sin _ A , b = 2 R sin _ B , c = 2 R sin _ C ,② sin A ∶ sin B ∶ sin C =a ∶ b ∶ c ,③ sin A =,sin B =,sin C =解决的问题① 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其他两边和另一角,② 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2 .余弦定理分类内容定理在△ ABC 中,有 a 2 = b 2 + c 2 -2 bc cos _ A ;b 2 = a 2 +c 2 -2 ac cos _ B ; c 2 = a 2 + b 2 -2 ab cos _ C 变形公式cos A =;cos B =;cos C =解决的问题① 已知三边,求各角;② 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个角3 .三角形中常用的面积公式( 1 ) S = ah ( h 表示边 a 上的高 );( 2 ) S = bc sin A = ac sin B = ab sin C ;( 3 ) S = r ( a + b + c )( r 为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 ).二:基础知识应用演练1 .( 2012·广东高考 ) 在△ ABC 中,若∠ A = 60°,∠ B = 45°, BC = 3 ,则 AC =()A . 4B . 22 .在△ ABC 中, a =, b = 1 , c = 2 ,则 A 等于 ()A . 30°B . 45°C . 60°D . 75°3 .( 教材习题改编 ) 在△ ABC 中,若 a = 18 , b = 24 , A = 45°,则此三角形有 ()A .无解B .两解C .一解D .解的个数不确定4 .( 2012·陕西高考 ) 在△ ABC 中,角 A , B , C 所对边的长分别为 a , b , c .若 a = 2 , B =, c = 2 ,则 b = ________.5 .△ ABC 中, B = 120°, AC = 7 , AB = 5 ,则△ ABC 的面积为________ .解析:1 选B 由正弦定理得:=,即=,所以 AC = × =2 .2 选C ∵ cos A ===,又∵ 0°< A <180°,∴ A =60°.3 选B ∵ =,∴ sin B = sin A = sin 45°,∴ sinB = .又∵ a < b ,∴ B 有两个.4 由余弦定理得 b 2 = a 2 + c 2 -2 ac cos B =4+12-2×2×2 × =4,所以 b =2.答案:25、解析:设 BC = x ,由余弦定理得49=25+ x 2 -10 x cos 120°,整理得 x 2+5 x -24=0,即 x =3.因此 S △ ABC = AB × BC ×sin B = ×3×5× = . 答案:小结: ( 1 ) 在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大角的正弦值也较大,正弦值较大的角也较大,即在△ ABC 中,A > B ⇔ a > b ⇔ sin A >sin B .( 2 ) 在△ ABC 中,已知 a 、 b 和 A 时,解的情况如下:A 为锐角 A 为钝角或直角图形关系式 a = b sin A b sin A < a < b a ≥ b a > b解的个数一解两解一解一解三、典型题型精讲(1)利用正弦、余弦定理解三角形[例1] ( 2012·浙江高考 ) 在△ ABC 中,内角 A , B , C 的对边分别为 a , b ,c ,且 b sin A = a cos B .( 1 ) 求角 B 的大小; ( 2 ) 若 b = 3 , sin C = 2sin A ,求 a , c 的值.解析: ( 1 ) 由 b sin A = a cos B 及正弦定理=,得sinB = cos B ,所以tan B =,所以 B = .(2) 由 sin C =2sin A 及=,得 c = 2 a . 由 b =3 及余弦定理 b 2 = a 2 + c 2 -2 ac cos B ,得 9= a 2 + c 2 - ac . 所以 a =, c =2 .思考一下:在本例 ( 2 ) 的条件下,试求角 A 的大小.方法小结:1 .应熟练掌握正、余弦定理及其变形.解三角形时,有时可用正弦定理,有时也可用余弦定理,应注意用哪一个定理更方便、简捷.2 .已知两角和一边,该三角形是确定的,其解是唯一的;已知两边和一边的对角,该三角形具有不唯一性,通常根据三角函数值的有界性和大边对大角定理进行判断.试题变式演练 1 .△ ABC 的三个内角 A , B , C 所对的边分别为 a , b , c , a sin A sin B + b cos 2 A = a .( 1 ) 求;( 2 ) 若 c 2 = b 2 + a 2 ,求 B .解: ( 1 ) 由正弦定理得,sin 2 A sin B +sin B cos 2 A = sin A ,即 sin B ( sin 2 A +cos 2 A ) = sin A .故 sin B = sin A ,所以= .( 2 ) 由余弦定理和 c 2 = b 2 + a 2 ,得 cos B = .由 (1) 知 b 2 = 2 a 2 ,故 c 2 =(2+ ) a 2 . 可得 cos 2 B =,又 cos B >0,故 cos B =,所以 B =45°.(2)利用正弦、余弦定理判定三角形的形状[例2] 在△ ABC 中 a , b , c 分别为内角 A , B , C 的对边,且2 a sin A =( 2 b + c ) sin B +( 2 c + b ) sin C .( 1 ) 求 A 的大小;( 2 ) 若sin B + sin C = 1 ,试判断△ ABC 的形状.[ 解析 ] ( 1 ) 由已知,根据正弦定理得 2 a 2 = ( 2 b + c ) · b + ( 2 c + b ) c ,即a 2 = b 2 + c 2 + bc .由余弦定理得 a 2 = b 2 + c 2 -2 bc cos A ,故 cos A =-,∵ 0< A <180°,∴ A =120°.(2) 由 (1) 得 sin 2 A =sin 2 B +sin 2 C +sin B sin C =又 sin B +sin C =1,解得 sin B =sin C = .∵ 0°< B <60°,0°< C <60°,故 B = C ,∴△ ABC 是等腰的钝角三角形.方法小结:依据已知条件中的边角关系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时,主要有如下两种方法:( 1 ) 利用正、余弦定理把已知条件转化为边边关系,通过因式分解、配方等得出边的相应关系,从而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2 ) 利用正、余弦定理把已知条件转化为内角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通过三角函数恒等变形,得出内角的关系,从而判断出三角形的形状,此时要注意应用 A + B + C =π这个结论.[注意] 在上述两种方法的等式变形中,一般两边不要约去公因式,应移项提取公因式,以免漏解.试题变式演练 ( 2012·安徽名校模拟 ) 已知△ ABC 的三个内角 A , B , C 所对的边分别为 a , b , c ,向量 m =( 4 ,- 1 ), n =,且m · n = .( 1 ) 求角 A 的大小;( 2 ) 若 b + c = 2 a = 2 ,试判断△ ABC 的形状.解:( 1 ) ∵ m = ( 4,-1 ) , n =,∴ m · n =4cos 2 -cos 2 A =4·- ( 2cos 2 A -1 ) =-2cos 2 A +2cos A +3.又∵ m · n =,∴ -2cos 2 A +2cos A +3=,解得 cos A =. ∵ 0< A < π ,∴ A = .(2) 在△ ABC 中, a 2 = b 2 + c 2 -2 bc cos A ,且 a =,∴ ( ) 2 =b 2 +c 2 -2 bc ·= b 2 + c 2 -bc . ①又∵ b + c =2 ,∴ b =2 - c ,代入① 式整理得 c 2 - 2 c +3=0,解得 c =,∴ b =,于是 a = b = c =,即△ ABC 为等边三角形.(3)与三角形面积有关的问题[例3] ( 2012·新课标全国卷 ) 已知 a , b , c 分别为△ ABC 三个内角 A , B ,C 的对边, a cos C + a sin C - b - c = 0.( 1 ) 求 A ;( 2 ) 若 a = 2 ,△ ABC 的面积为,求 b , c .[ 解 ] ( 1 ) 由 a cos C + a sin C - b - c =0及正弦定理得sin A cos C + sin A sin C -sin B -sin C =0.因为 B =π- A - C ,所以 sin A sin C -cos A sin C -sin C =0.由于sin C ≠0,所以sin = . 又0< A <π,故 A = .( 2 ) △ ABC 的面积 S = bc sin A =,故 bc =4.而 a 2 = b 2 + c 2 -2 bc cos A ,故 b 2 + c 2 =8. 解得 b = c =2.方法小结: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并不是孤立的.解题时要根据具体题目合理选用,有时还需要交替使用.2 .在解决三角形问题中,面积公式 S = ab sin C = bc sin A = ac sin B 最常用,因为公式中既有边也有角,容易和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结合应用.试题变式演练 ( 2012·江西重点中学联考 ) 在△ ABC 中, cos 2 A = cos 2 A -cos A .( 1 ) 求角 A 的大小;( 2 ) 若 a = 3 , sin B = 2sin C ,求 S △ ABC .解: ( 1 ) 由已知得 ( 2cos 2 A -1 ) =cos 2 A -cos A ,则cos A = .因为0< A <π,所以 A = .( 2 ) 由=,可得==2,即 b = 2 c .所以cos A ===,解得 c =, b =2 ,所以 S △ ABC = bc sin A = ×2 × × = .课后强化与提高练习(基础篇-必会题)1 .在△ ABC 中, a 、 b 分别是角 A 、 B 所对的边,条件“ a < b ”是使“cosA >cosB ”成立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 .( 2012·泉州模拟 ) 在△ ABC 中, a , b , c 分别是角 A , B , C 所对的边.若 A =, b = 1 ,△ ABC 的面积为,则 a 的值为 ()A . 1B . 23 .( 2013·“江南十校”联考 ) 在△ ABC 中,角 A , B , C 所对的边分别为 a , b ,c ,已知 a = 2 , c = 2 , 1 +=,则 C =()A . 30°B . 45°C . 45°或135°D . 60°4 .( 2012·陕西高考 ) 在△ ABC 中,角 A , B , C 所对边的长分别为 a , b , c ,若 a 2 + b 2 = 2 c 2 ,则cos C 的最小值为 ()D .-5 .( 2012·上海高考 ) 在△ ABC 中,若sin 2 A + sin 2 B <sin 2 C ,则△ ABC 的形状是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不能确定6 .在△ ABC 中,角 A 、 B 、 C 所对的边分别是 a 、 b 、 c .若 b = 2 a sin B ,则角 A 的大小为________ .解析:由正弦定理得sin B =2sin A sin B ,∵ sin B ≠0,7 .在△ ABC 中,若 a = 3 , b =, A =,则 C 的大小为________ .8 .( 2012·北京西城期末 ) 在△ ABC 中,三个内角 A , B , C 的对边分别为 a ,b ,c .若 b = 2 , B =, sin C =,则 c = ________ ; a = ________.9 .( 2012·北京高考 ) 在△ ABC 中,若 a = 2 , b + c = 7 , cos B =-,则 b = ________.10 .△ ABC 的内角 A , B , C 的对边分别为 a , b , c , a sin A + c sin C -a sin C =b sin B .( 1 ) 求 B ;( 2 ) 若 A = 75°, b = 2 ,求 a , c .11 .( 2013·北京朝阳统考 ) 在锐角三角形 ABC 中, a , b , c 分别为内角 A , B ,C 所对的边,且满足 a - 2 b sin A = 0.( 1 ) 求角 B 的大小;( 2 ) 若 a + c = 5 ,且 a > c , b =,求 ·的值.12 .( 2012·山东高考 ) 在△ ABC 中,内角 A , B , C 所对的边分别为 a , b ,c ,已知sin B ( tan A + tan C )= tan A tan C .( 1 ) 求证: a , b , c 成等比数列;( 2 ) 若 a = 1 , c = 2 ,求△ ABC 的面积 S .课后强化与提高练习(提高篇-选做题)1 .( 2012·湖北高考 ) 设△ ABC 的内角 A , B , C 所对的边分别为 a , b , c .若三边的长为连续的三个正整数,且 A > B > C , 3 b = 20 a cos A ,则sin A ∶ sin B ∶ sin C 为 ()A .4 ∶ 3 ∶ 2B .5 ∶ 6 ∶ 7C .5 ∶ 4 ∶ 3D .6 ∶ 5 ∶ 42 .( 2012·长春调研 ) 在△ ABC 中,角 A , B , C 的对边分别为 a , b , c ,已知4sin 2 - cos 2 C =,且 a + b = 5 , c =,则△ ABC 的面积为________ .3 .在△ ABC 中,角 A , B , C 的对边分别为 a , b , c ,且满足 ( 2 b - c ) cos A - a cos C = 0.( 1 ) 求角 A 的大小;( 2 ) 若 a =, S △ ABC =,试判断△ AB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选做题1 .已知 a , b , c 分别是△ ABC 的三个内角 A , B , C 所对的边.若 a = 1 ,b =, A + C = 2 B ,则sin C = ________.2 .在△ ABC 中, a = 2 b cos C ,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A .等腰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等腰直角三角形D .等腰或直角三角形3 .在△ ABC 中,角 A , B , C 所对的边分别为 a , b , c ,已知cos 2 C =- .( 1 ) 求sin C 的值;( 2 ) 当 a = 2 , 2sin A = sin C 时,求 b 及 c 的长.4 .设△ ABC 的内角 A , B , C 所对的边长分别为 a , b , c ,且cos B =, b = 2.( 1 ) 当 A = 30°时,求 a 的值;( 2 ) 当△ ABC 的面积为3时,求 a + c 的值.课后强化与提高练习(基础篇-必会题)解析1 解析:选C a < b ⇔ A < B ⇔ cos A >cos B .2 解析:选D 由已知得 bc sin A = ×1× c ×sin =,解得 c = 2 ,则由余弦定理可得 a 2 = 4 + 1 - 2×2×1×cos =3 ⇒ a = .3 解析:选B 由1 +=和正弦定理得 cos A sin B +sin A cos B=2sin C cos A ,即 sin C =2sin C cos A ,所以 cos A =,则 A =60°. 由正弦定理得=,则 sin C =,又 c < a ,则 C <60°,故 C =45°.4 解析:选 C 由余弦定理得 a 2 + b 2 - c 2 =2 ab cos C ,又 c 2 =( a 2 + b 2 ),得 2 ab cos C = ( a 2 + b 2 ),即 cos C =≥ = .6 解析:选 C 由正弦定理得 a 2 + b 2 < c 2 ,所以 cos C =<0,所以 C 是钝角,故△ ABC 是钝角三角形.∴ sin A =,∴ A =30°或 A =150°. 答案:30°或 150°7 解析:由正弦定理可知 sin B ===,所以 B =或 ( 舍去 ),所以 C =π - A - B =π --= . 答案:8 解析:根据正弦定理得=,则 c ==2 ,再由余弦定理得 b 2 = a 2 + c 2 -2 ac cos B ,即 a 2 - 4 a -12=0,( a +2)( a -6)=0,解得 a =6 或 a =-2( 舍去 ).答案:2 69 解析:根据余弦定理代入 b 2 =4+(7- b ) 2 -2×2×(7- b )× ,解得b =4. 答案:410 解:(1) 由正弦定理得 a 2 + c 2 - ac = b 2 . 由余弦定理得 b 2 = a 2 +c 2 -2 ac cos B .故cos B =,因此 B =45°.(2)sin A =sin(30°+45°)=sin 30°cos 45°+cos 30°sin 45°= .故 a = b × ==1+, c = b × =2×= .1 1 解:(1) 因为 a -2 b sin A =0,所以 sin A -2sin B sin A =0,因为sin A ≠0,所以 sin B = . 又 B 为锐角,所以 B = .( 2 ) 由 ( 1 ) 可知, B = .因为 b = .根据余弦定理,得7= a 2 + c 2 -2 ac cos ,整理,得 ( a + c ) 2 - 3 ac =7.由已知 a + c =5,得 ac =6.又 a > c ,故 a =3, c =2.于是cos A ===,所以 ·=| |·| |cos A = cb cos A=2× × =1.12 解: ( 1 ) 证明:在△ ABC 中,由于sin B ( tan A +tan C ) =tan A tan C ,所以sin B = ·,因此sin B ( sin A cos C +cos A sin C ) =sin A sin C ,所以 sin B sin( A + C )=sin A sin C .又 A + B + C =π ,所以 sin( A + C )=sin B ,因此 sin 2 B =sin A sin C .由正弦定理得 b 2 = ac ,即 a , b , c 成等比数列.( 2 ) 因为 a =1, c =2,所以 b =,由余弦定理得cos B ===,因为0< B <π,所以sin B ==,故△ ABC 的面积 S = ac sin B = ×1×2× = .课后强化与提高练习(提高篇-选做题)解析1 解析:选D 由题意可得 a > b > c ,且为连续正整数,设 c = n , b = n +1,a = n +2 ( n >1,且n ∈ N * ) ,则由余弦定理可得3 ( n +1 ) =20 ( n +2 ) ·,化简得7 n 2 -13 n -60=0,n ∈ N * ,解得 n =4,由正弦定理可得sin A ∶ sin B ∶ sin C =a ∶ b ∶ c =6 ∶ 5 ∶ 4.2 解析:因为4sin 2 -cos 2 C =,所以2[1-cos( A + B )]-2cos 2 C +1=,2+2cos C -2cos 2 C +1=,cos 2 C -cos C +=0,解得cos C = .根据余弦定理有cos C ==,ab = a 2 + b 2 -7 , 3 ab = a 2 + b 2 +2 ab -7= ( a + b ) 2 -7=25-7=18,ab =6,所以△ ABC 的面积 S △ ABC = ab sin C = ×6× =.答案:3 解: ( 1 ) 法一:由 ( 2 b - c ) cos A - a cos C =0及正弦定理,得(2sin B -sin C )cos A -sin A cos C =0,∴ 2sin B cos A -sin( A + C )=0,sin B (2cos A -1)=0. ∵ 0< B < π ,∴ sin B ≠0,∴ cos A =. ∵ 0< A < π ,∴ A= .法二:由 (2 b - c )cos A - a cos C =0,及余弦定理,得 (2 b - c )·- a ·=0,整理,得 b 2 + c 2 - a 2 = bc ,∴ cos A ==,∵ 0<A < π ,∴ A = .(2) ∵ S △ ABC = bc sin A =,即 bc sin =,∴ bc =3,①∵ a 2 = b 2 + c 2 -2 bc cos A , a =, A =,∴ b 2 + c 2 =6,② 由①② 得 b = c =,∴△ ABC 为等边三角形.选择题解析1 解析:在△ ABC 中, A + C =2 B ,∴ B =60°. 又∵ sin A ==,∴ A =30°或 150°( 舍 ),∴ C =90°,∴ sin C =1.答案:12 解析:选A 法一: ( 化边为角 ) 由正弦定理知:sin A =2sin B cos C ,又 A =π -( B + C ),∴ sin A =sin( B + C )=2sin B cos C .∴ sin B cos C +cos B sin C =2sin B cos C ,∴ sin B cos C -cos B sin C =0,∴ sin ( B - C ) =0.又∵ B 、 C 为三角形内角,∴ B = C .法二: ( 化角为边 ) 由余弦定理知cos C =,∴ a =2 b ·=,∴ a 2 = a 2 + b 2 - c 2 ,∴ b 2 = c 2 ,∴ b = c .3 解: ( 1 ) 因为cos 2 C =1-2sin 2 C =-,且0< C <π,所以sin C = .( 2 ) 当 a =2 , 2sin A =sin C 时,由正弦定理=,得 c =4.由cos 2 C =2cos 2 C -1=-,及0< C <π得cos C =± .由余弦定理 c 2 = a 2 + b 2 -2 ab cos C ,得 b 2 ± b -12=0,解得 b =或2 ,所以或4 解: ( 1 ) 因为cos B =,所以sin B = .由正弦定理=,可得=,所以 a = .( 2 ) 因为△ ABC 的面积 S = ac ·sin B ,sin B =,所以 ac =3, ac =10.由余弦定理得 b 2 = a 2 + c 2 -2 ac cos B ,得4= a 2 + c 2 - ac = a 2 + c 2 -16,即 a 2 + c 2 =20.所以 ( a + c ) 2 - 2 ac =20, ( a + c ) 2 =40.所以 a + c =2 .。

正余弦公式大全

正余弦公式大全

正余弦公式大全正余弦公式大全:1.正弦函数:正弦函数的公式是:y=sinθ,其中θ表示弧度。

2.余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公式为:y=cosθ,其中θ表示弧度。

3.正切函数:正切函数的公式为:y=tgtθ,其中θ表示弧度。

4.反正弦函数:反正弦函数的公式为:y= sin-1x,其中x表示反正弦函数的自变量。

5.反余弦函数:反余弦函数的公式为:y=cos-1x,其中x表示反余弦函数的自变量。

6.反正切函数:反正切函数的公式为:y=tg-1x,其中x表示反正切函数的自变量。

7.正割函数:正割函数的公式为:y=secθ,其中θ表示弧度。

8.余割函数:余割函数的公式为:y= cscθ,其中θ表示弧度。

9.余切函数:余切函数的公式为:y=cotθ,其中θ表示弧度。

10.反正割函数:反正割函数的公式为:y=sec-1x,其中x表示反正割函数的自变量。

11.反余割函数:反余割函数的公式为:y=csc-1x,其中x表示反余割函数的自变量。

12.反余切函数:反余切函数的公式为:y=cot-1x,其中x表示反余切函数的自变量。

正余弦公式的应用:1.三角恒等式:三角恒等式的公式可以为:sinθ=cosθ,tgtθ=secθ,cotθ=cscθ。

2.三角函数关系式:三角函数关系式的公式可以为:sin2θ+cos2θ=1,tan2θ+1=sec2θ,cot2θ+1=cscy2θ。

3.振动函数:振动函数表达式可以为:Y=Asinωt+b,其中A表示振幅,ω表示角频率,t表示正余弦函数的自变量,b表示相位移动量。

4.几何图形:几何图形的表示式可以为:X=Acos(ωt+θ),Y= Asin(ωt+θ),其中A表示振幅,ω表示角频率,t表示正余弦函数的自变量,θ表示相位移动量。

5.振动和回荡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at2+bt+c=0,其中a,b,c是常量,而t表示根号式振动解,可以化为:t=(-b±√b2-4ac)/2a,其中“±”代表正负号。

解三角形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三角形面积公式

解三角形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三角形面积公式

解三角形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三角形面积公式三角形是平面几何中的一个基本图形,研究三角形的性质与定理在数学中具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介绍三角形中的三个重要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一、正弦定理:正弦定理是研究三角形中角度和边长之间关系的重要定理。

给定一个三角形,设其三个内角分别为A、B、C,对应的边长为a、b、c。

那么,正弦定理可以表述为:sin(A) / a = sin(B) / b = sin(C) / c其中,sin(A)表示A角的正弦值,a表示边a的长度。

正弦定理可以从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得出。

二、余弦定理:余弦定理是研究三角形中角度和边长之间关系的另一个重要定理。

给定一个三角形,设其三个内角分别为A、B、C,对应的边长为a、b、c。

那么,余弦定理可以表述为:c^2 = a^2 + b^2 - 2ab * cos(C)其中,cos(C)表示C角的余弦值,c表示边c的长度。

余弦定理可以用来求解三角形的边长或角度,进而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三、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给定一个三角形,设其底边长度为b,对应的高为h。

那么,三角形的面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S=1/2*b*h其中,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

在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时,还可以使用海伦公式。

海伦公式可以通过三角形的三边长来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其公式如下:S=√(p*(p-a)*(p-b)*(p-c))其中,p表示三角形的半周长,计算公式为:p=(a+b+c)/2在使用海伦公式计算三角形面积时,需确保三条边长满足三角不等式,即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长度。

总结:通过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以解决三角形相关的问题。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给出了通过角度和边长计算三角形的方法,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提供了计算三角形面积的途径。

这些定理在三角形等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对于解题和扩展应用都非常有帮助。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总结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总结

cot A/2 sinA/ 1 cosA 1 cosA /sinA.

sin2 1 cos2 2 2
cos2 1 cos2 2 2
正弦定理
• • • • • 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 即a/sinA=b/sinB=c/sinC=2R (2R是此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的两倍) 方法一 证明:在锐角△ABC中,设BC=a,AC=b,AB=c 作CH⊥AB垂足为点H
余弦定理
• 两式相加
a2 b2 accos bccos abcos abcos
• 整理得:
a2 b2 c2 2abcos
a2 b2 2ab cos c2
tan(3π/2-α)= cotα
cos(3π/2-α)= -sinα
cot(3π/2-α)= tanα
诱导公式记背诀窍: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以上k∈Z
两角和公式
•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 sin(α-β)=sinαcosβ –cosαsinβ •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三角函数
锐角三角函数公式
正弦:sin 的对边 的斜边 余弦:cos 的邻边 的斜边
正切:tan 的对边 的邻边
余切:cot 的邻边 的对边
简单的三角函数
• 定义
cot 1 tan
csc 1 sin
1 sec cos
• • • • •
CH=a· sinB CH=b· sinA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公式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公式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公式
正弦定理及余弦定理是几何学中重要的定理,用于推导正弦余弦函数,它们在三角学中亦有重要的作用。

正弦定理,又称“三角形的正弦和余弦定理”,它的定义是:三角形的内角A的正弦值等于两边A的长度比,这两条边分别是对边a、邻边b,然后,它的公式为:
sinA=a/b
余弦定理,又称“三角形的余弦定理”,它的定义是:用一个三角形对角线长度为a、两边长度为b、c,他们之间的关系式就是,其公式如下:
a^2 = b^2+c^2-2bc*cosA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是几何学中两个相辅相成的定理,它们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推导,代表着数学定理的精神。

它们的定义在三角学中也有着重要的用途,三角学是一个庞大的分支学科,对于建筑师、船长、测绘、成图等多个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学习和掌握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是掌握三角学的基本知识,从而才能更好的更深入地学习三角学。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公式大全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公式大全
正余弦定理
正余弦定理指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是揭示 三角形 边角关系的重要定理,直接运用它 可解决三角形的问题,若对余弦定理加以变形并适当移于其它知识,则使用起来更为方 便、灵活。
正弦定理
概述
a/sinA=b/sinB=c/sinC=2R 正弦定理 [1] (Sine theorem)
(1 )已知三角形的两角与一边, 解三角形
(2 )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 解三角形
(3 )运用 a : b :c=sinA : sinB : sinC 解决角之间的转换关系
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这个角的
正弦 。 [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证明
步骤 1 在锐角 △ABC 中,设 BC=a , AC=b , AB=c 。作 CH ⊥ AB 垂足为点 H
CH=a·sinB CH=b·sinA ∴a·sinB=b ·sinA 得到
a/sinA=b/sinB 同理,在 △ABC 中,
余弦
b/sinB=c/sinC 步骤 2. 证明 a/sinA=b/sinB=c/sinC=2R : 如图, 任意三角形 ABC, 作 ABC 的 外接圆 O. 作直径 BD 交⊙ O 于 D.

余弦定理6个公式

余弦定理6个公式

余弦定理6个公式
余弦定理,是描述三角形中三边长度与一个角的余弦值关系的数学定理,是勾股定理在一般三角形情形下的推广。

用余弦定理求三角形面积是常见的数学问题,但是想要快速的算出三角形的面积,还需要牢记余弦定理求三角形的面积的公式。

余弦定理有三个公式,三角形ABC中,如果∠A,∠B,∠C的对边分别用a、b、c来表示那么就有如下关系:
在三角形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

则有:
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R为三角形外接圆半径)
余弦定理:a^2=b^2+c^2-2bc*CosA b^2=a^2+c^2-2ac*CosB
c^2=a^2+b^2-2ab*CosC
余弦定理变形公式:cosA=(b^2+C^2-a^2)/2bC
cosb=(a^2+c^2-b^2)/2aC cosC=(a^2+b^2-C^2)/2ab
注:勾股定理其实是余弦定理的一种特殊情况。

cos公式的其他资料:
它是周期函数,其最小正周期为2π。

在自变量为2kπ(k为整数)时,该函数有极大值1;在自变量为(2k+1)π时,该函数有极小值-1,余弦函数是偶函数,其图像关于y轴对称。

三角形正弦余弦公式大全

三角形正弦余弦公式大全

三角形正弦余弦公式大全高中数学的三角形正弦与余弦的公式同学们还记得吗?如果没有总结过,没记住的话,请往下看。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角形正弦余弦公式大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角形正弦余弦公式大全Sin(A+B)=SinA*CosB+SinB*CosASin(A-B)=SinA*CosB-SinB*CosACos(A+B)=CosA*CosB-SinA*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Tan(A+B)=(TanA+T anB)/(1-TanA*TanB)Tan(A-B)=(TanA-TanB)/(1+TanA*TanBsin(2α)=2sinα·cosα=2/(tanα+cotα)cos(2α)=cos^2(α)-sin^2(α)=2cos^2(α)-1=1-2sin^2(α)tan(2α)=2tanα/[1-tan^2(α)]拓展阅读:求三角形边长公式三角形边长公式:1、根据余弦定理,有公式:a^2=b^2+c^2-2bc×cosA。

2、根据正弦定理,有公式:a=b*sinA/sinB。

3、根据勾股定理,有公式:a^2+b^2=c^2。

三角形边长的计算方法对于任意一个三角形,已知两角一对边,可以根据正弦定理计算:a=b*sinA/sinB。

正弦定理的公式为a/sinA = b/sinB =c/sinC,根据正弦定理的公式可以解三角形。

对于任意一个三角形,已知两条边与夹角,可以根据余弦定理求出第三条边,有公式:c^2=a^2+b^2-2abcosC、a^2=b^2+c^2-2bccosA、b^2=a^2+c^2-2accosB。

余弦定理是描述三角形中三边长度与一个角的余弦值关系的数学定理,是勾股定理在一般三角形情形下的推广,勾股定理是余弦定理的特例。

对于直角三角形,可以根据勾股定理求变成,有公式:a^2+b^2=c^2。

如何计算三角形的斜边已知两个直角边,求第三边的方法有已知一个锐角和两直角边,如图所示已知直角三角形一锐角度数,求斜边的方法有正弦定理直接求出还有通过正弦定理算出直角边,再用勾股定理求出。

正余弦定理知识点总结及高考考试题型

正余弦定理知识点总结及高考考试题型

正余弦定理知识点总结及高考考试题型一、正余弦定理的概念正余弦定理,又称余正定理、角-边-角定理,是指用三角形中的一个角和与它相对的两边的长度,来表示三角形中的另外两个角与其对应的两边之间的关系的公式。

二、正余弦定理的形式对于一个三角形ABC,设三个边分别为a、b、c,对应的角分别为A、B、C,将角A所对应的边称为边a,角B所对应的边称为边b,角C所对应的边称为边c。

(1)正弦定理:$\frac{a}{\sin A}=\frac{b}{\sinB}=\frac{c}{\sin C}$(2)余弦定理:$a^2=b^2+c^2-2bc\cos A$$b^2=a^2+c^2-2ac\cos B$$c^2=a^2+b^2-2ab\cos C$三、正余弦定理的应用正余弦定理是基本的三角函数之一,它们在高中数学教育中被广泛应用。

通常在三角形的求面积过程中被使用。

考生还需能够将它们应用在其他相关的三角形求解问题中。

例如,可以用正余弦定理解决以下问题:(1)求三角形的面积。

(2)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是否为等边三角形。

(3)确定三角形的内角度数。

(4)求解三角形的未知边和角。

四、正余弦定理在高考考试中的出现形式正余弦定理在高考考试中经常作为解决三角形问题的关键公式。

它们常表现为单独的选择题或解答题,也可能是复合型题目的一部分。

(1)选择题样例:已知三角形ABC的边长分别为11、12、13,若$\angle C$ 的角度等于$\frac{\pi}{2}$,则$\sin A+\cos B$ 等于()A. $\frac{24}{13}$B. $\frac{22}{13}$C. $\frac{20}{13}$D. $\frac{18}{13}$(2)解答题样例:已知$\triangle ABC$,且$AB=8, AC=6,BC=10$,则$\triangle ABC$的面积是多少?解:由余弦定理,$\cos A=\frac{b^2+c^2-a^2}{2bc}=\frac{100-36-64}{2×10×8}=-\frac{1}{8}$由正弦定理,$2S=\frac{1}{2}bc\sin A=24\sin A=24\sqrt{1-\cos^2 A}=24\sqrt{1-\frac{1}{64}}=\frac{48}{\sqrt{3}}$因此,$\triangle ABC$ 的面积为$\frac{24}{\sqrt{3}}$。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知识点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知识点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知识点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是三角形中常用的公式。

1.三角形中常用的公式包括:角度和公式A+B+C=π;海伦公式S=√(p(p-a)(p-b)(p-c)),其中 p=(a+b+c)/2;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其中 R 为外接圆半径;余弦定理a²=b²+c²-2bccosA,b²=a²+c²-2accosB,c²=a²+b²-2abcosC。

2.三角形中的边角不等关系:A>B⟺a>b,a+b>c,a-b<c。

3.正弦定理可用于以下情况:①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其他两边及一角;②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③几何作图时,存在多种情况。

4.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的情况:(1)A为锐角,有一解;(2)A为锐角或钝角,当a>b时有一解。

5.余弦定理可用于以下情况:(1)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可求出三个内角;(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夹角,可求出第三边。

6.三角形面积公式为 S=1/2absinC=1/2bcsinA=1/2casinB。

在解题时,可以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从中找到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判断出三角形的形状。

例如,在△ABC 中已知 acosB=bcosA,利用扩充的正弦定理可以得到 sin(A-B)=0,因此 A=B,即△ABC 为等腰三角形。

练题:1.在△ABC 中,若 XXX2bcosBcosC,可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2.在△ABC 中,已知 atanB=btanA,可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3.已知△ABC 中,有 cosA+2cosCsinB=2,可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解:由题意可得tanA=1,tanB=2,tanC=3则tan(A+B)=tan(180°-C)=tanC=-3tan(A+B)+tanC=-3+3=0又因为A、B、C为锐角,所以A+B+C=180°而tan(A+B+C)=\frac{tan(A+B)+tanC}{1-tan(A+B)tanC}=0所以A+B+C=180°综上所述,A+B+C=180°.3.在三角形ABC中,a、b、c分别为角A、B、C的对边。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所有公式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所有公式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所有公式在三角形学中,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是两个基本的定理,它们分别描述了三角形中角和边之间的关系。

这篇文章将介绍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所有公式及其应用。

正弦定理正弦定理描述三角形中任意一角的正弦值与相对边长之间的关系。

具体公式如下:sinA/a = sinB/b = sinC/c其中A、B、C分别为三角形的三个角度,a、b、c分别为相应的边长。

应用:1. 计算三角形的边长:已知一角及其对边,以及另外两边,可以通过正弦定理求解第三边。

2. 判断三角形的形态:如果正弦定理中最大的sin对应最长的边,则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如果最大的sin对应最短边,则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如果三边长度关系为c2=a2+b2,则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3. 计算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可以通过正弦定理和海龙公式求解,其中海龙公式为s=(a+b+c)/2,S=sqrt(s(s-a)(s-b)(s-c))。

余弦定理余弦定理描述三角形中任意一角的余弦值与相对边长之间的关系。

具体公式如下:a² = b² + c² - 2bcCosA b² = a² + c² - 2acCosB c² = a² + b² - 2abCosC应用:1. 计算三角形的边长:已知三角形中一个角度和另外两边的长度,可以通过余弦定理求解剩余一边的长度。

2. 判断三角形的形态:如果余弦定理中最大的Cos对应最大的边,则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如果最大的Cos对应最短的边,则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如果三边长度关系为c2=a2+b2,则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3. 计算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可以通过余弦定理和海龙公式求解,其中海龙公式为s=(a+b+c)/2,S=sqrt(s(s-a)(s-b)(s-c))。

练习题:1. 已知三角形ABC的边长分别为a=8, b=10, c=12,求角A的正弦值和余弦值。

三角函数正余弦定理

三角函数正余弦定理

二解还是无解.
课堂互动讲 练
互动探究
若例 1 的要求不变,条件为(1)a=7, b=8,A=105°;
(2)b=10,c=5 6,C=60°.
课堂互动讲
练 解:(1)a=7,b=8,a<b,∴B>A=105°>90°.
∴本题无解.
(2)b=10,c=5 6,b<c, ∴B<C=60°<90°.∴本题有一解.
解得a=2 3 3,
b=4
3
3 .
10 分
课堂互动讲

所以△ABC 的面积
S=
12absinC=
1× 2
2 3
3×4 3

3 2
=23
3 .
12 分
易误点评 在第 2 题中容易犯约分的错误而不分cosA=0
和cosA≠0去讨论.
课堂互动讲 练
高考检阅
(本题满分 12 分)(2009 年高考湖北 卷)在锐角 ABC 中,a、b、c 分别为角 A、 B、C 所对的边,且 3a=2csinA.
∵B 为三角形的内角,∴B=23π.
课堂互动讲 练
法二:ccoossBC=-2sinsAin+BsinC ∴2sinAcosB+cosBsinC=-sinBcosC ∴2sinAcosB+sin(B+C)=0 ∴2sinAcosB+sinA=0. ∴cosB=-12,∴B=23π.
课堂互动讲 练
A.60° C.135° 答案:B
B.120° D.150°
三基能力强

2.在 ABC 中,A=60°,a=4 3,b =4 2,则 B 等于( )
A.45°或135° B.135°
C.45°

正余弦定理三角形的一些公式

正余弦定理三角形的一些公式

正余弦定理三角形的一些公式
正弦定理是三角形的重要定理之一,它表示在任意三角形ABC中,三个角的正弦之比等于对应的边长之比。

具体表达式为:
sin(A)/a = sin(B)/b = sin(C)/c
其中A、B、C为三角形的三个角度,a、b、c为对应的边长。

余弦定理是三角形的另一个重要定理,它表示在任意三角形ABC中,任意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余两边平方之和减去这两边长度的两倍乘以它们的夹角的余弦值。

具体表达式为:
c² = a² + b² - 2abcosC
其中a、b、c为三角形的边长,C为对应的夹角。

此外,三角形还有许多其他的重要公式,如海伦公式、正弦面积公式等。

海伦公式是用来计算三角形面积的公式,它表示在已知三角形的三个边长a、b、c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S:S=√[s(s-a)(s-b)(s-c)]
其中s为半周长,即s=(a+b+c)/2
正弦面积公式是另一种计算三角形面积的公式,它表示在已知三角形的一个角度和对应的边长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S:
S = (1/2)absinC
其中a、b为已知的两个边长,C为已知的一个角度。

此外,还有一些与三角形有关的等式公式。

例如,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即A+B+C=180度;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度,即α+β+γ=360度。

以上是关于正余弦定理和三角形的一些公式。

这些公式在解决各种三角形问题时非常重要,能够帮助我们计算三角形的各种属性和关系。

模型31 正、余弦定理与正弦面积公式(解析版)

模型31 正、余弦定理与正弦面积公式(解析版)

模型介绍正弦定理:三角形ABC的三边长分别为a、b、c,其分别对应∠A、∠B、∠C;则有余弦定理:在△ABC中,余弦定理可以表示为:a2=b2+c2﹣2bc cos∠Ab2=a2+c2﹣2ac cos∠Bc2=a2+b2﹣2ab cos∠C.正弦面积公式:S△ABC=ab sin C=bc sin A=ac sin B例题精讲【例1】.如图,∠XOY=45°,一把直角三角尺△ABC的两个顶点A、B分别在OX,OY上移动,其中AB=10,则点O到顶点A的距离的最大值为10,点O到AB的距离的最大值为5+5.解:作△OAB的外接圆,如图,∵=,∴当∠ABO=90°,△ABO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时,点O到顶点A的距离最大.则OA=AB=10.点O到AB的距离的最大值为5+5.故答案是:10,5+5.变式训练【变式1-1】.以O为圆心,1为半径作圆.△ABC为⊙O的内接正三角形,P为弧AC的三等分点,则PA2+PB2+PC2的值为6.解:∵以O为圆心,1为半径作圆,△ABC为⊙O的内接正三角形,∴∠BAC=∠ABC=60°,AB=AC=BC=,∴∠APB=∠ACB=60°,∠BPC=∠BAC=60°,∵P为弧AC的三等分点,∴∠ABP=∠ABC=20°,∴∠PBC=40°,∴∠PAC=∠PBC=40°,∴∠PAB=∠BAC+∠PAC=100°,∵,,∴,,∵=2,∴PA=2sin20°,PB=2sin100°,PC=2sin40°,∴PA2+PB2+PC2=4[sin220+sin280+sin240]=4[++]=4[﹣cos(60°﹣20°)+cos20°﹣cos(60°+20°)]=6.故答案为:6.【变式1-2】.如图,A,B是海面上位于东西方向相距海里的两个观测点,现位于A点北偏东45°,B点北偏西60°的D点有一艘轮船发出求救信号,位于B点南偏西60°且与B点相距海里的C点的救援船立即前往营救,其航行速度为30海里/小时,该救援船到达D点需要多长时间?解:由题意知AB=5(3+)海里,∠DBA=90°﹣60°=30°,∠DAB=45°,∴∠ADB=105°,在△DAB中,由正弦定理得,∴DB=,=,=,=,=10(海里),又∠DBC=∠DBA+∠ABC=30°+(90°﹣60°)=60°,BC=20海里,在△DBC中,由余弦定理得CD2=BD2+BC2﹣2BD•BC•cos∠DBC=300+1200﹣2×10×20×=900,∴CD=30(海里),则需要的时间t==1(小时).答:救援船到达D点需要1小时.【例2】.如图,在△ABC中,∠BAC=45°,AD⊥BC,垂足为D,BD=3,CD=2,求AD 的长.解:设AD=x(x>0).∵AD⊥BC于D,BD=3,CD=2,∴AC=,AB=;又∵在△ABC中,∠BAC=45°,∴BC2=AC2+AB2﹣2AC•AB cos45°,即25=x2+4+x2+9﹣2••,解得x=6,∴AD=6.变式训练【变式2-1】.在四边形ABCD中,AB=BC=CD=26,AD=30,AC,BD交于点O,∠AOB=60°.求S四边形ABCD=506.解:设BO=x,AO=y,CO=a,DO=b,由余弦定理,得.由(③+④)﹣(①+②)得:ax+by+ab+xy=2024.=xy sin60°+ax sin120°+ab sin60°+by sin60°=所以S四边形ABCDxy+ax+ab+by=(ax+by+ab+xy),所以.故答案是:506.【变式2-2】.如图,圆内接四边形ABCD中,AC平分BD,AC=,求AB2+BC2+CD2+AD2的值.解:∵,.∵AC平分BD,∴BP=DP,=S△ADC,∴S△ABC∴.∵∠ABC+∠ADC=180°,∴sin∠ADC=sin∠ABC,cos∠ADC+cos∠ABC=0,∴AB•BC=AD•CD,∴,即AB2+BC2+AD2+CD2=10.1.若△ABC的三个内角满足sin A:sin B:sin C=5:11:13,则△ABC()A.一定是锐角三角形B.一定是直角三角形C.一定是钝角三角形D.可能是锐角三角形,也可能是钝角三角形解:∵△ABC的三个内角满足sin A:sin B:sin C=5:11:13,∴由正弦定理可设a=5k,b=11k,c=13k,由余弦定理得:cos C===﹣<0,∴∠C是钝角,∴△ABC是钝角三角形,故选:C.2.如图,点D是△ABC的边BC上一点,如果AB=AD=2,AC=4,且BD:DC=2:3,则△ABC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锐角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解:方法1:过A作AE垂直BC于E,令BD=2xCD=3x则BC=5x,∵AB=AD=2,∴BE=x,cos B=,∴AC2=AB2+BC2﹣2AB•BC cos B即16=4+25x2﹣10x2,解得,x=,∴△ABC用余弦定理BC2=AB2+AC2﹣2AB•AC cos A即20=4+16﹣16cos A,∴cos A=0,∠A=90°.方法2:过点D作AB平行线交AC于E,因此很容易得到DE:AB=CE:CA=CD:CB=3:5,那么DE=1.2;AD=2,AE=1.6,由勾股定理得△AED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即△ABC是直角三角形故选:B.3.在△ABC中,∠B=45°,AC=2,则△ABC面积的最大值为()A.2B.+1C.2D.解:∵∠B=45°、AC=2,∴由余弦定理cos B=得:=,∴ac=a2+c2﹣4≥2ac﹣4,即(2﹣)ac≤4(当且仅当a=c时取等号),∴ac≤=2(2+)=4+2,∴△ABC的面积S=ac sin B≤(4+2)×=1+,则△ABC的面积的最大值为1+,故选:B.4.△ABC中,,,BC=2,设P为BC边上任一点,则()A.PA2<PB•PCB.PA2=PB•PCC.PA2>PB•PCD.PA2与PB•PC的大小关系并不确定解:如图,设BP=x,PC=2﹣x,在△ABC中,由余弦定理,有=,在△ABP中,由余弦定理,有PA2=AB2+BP2﹣2AB•BP cos B=,∴PA2=x2﹣5x+8,而PB•PC=x(2﹣x)=2x﹣x2,令y=PA2﹣PB•PC=x2﹣5x+8x+x2=,∴PA2>PB•PC.故选:C.5.圆内接四条边长顺次为5、10、11、14,则这个四边形的面积为()A.78.5B.97.5C.90D.102解:设AB=5,BC=10,CD=11,AD=14,∵52+142=102+112,∴BD2=AB2+AD2=BC2+CD2,∴∠A=∠C=90°,=AB•AD+BC•CD=5×7+5×11=90.故选:C.∴S四边形6.如图,点1为单位正方形内一点,且AE=BE=AB,延长AE交CD于F,作FG⊥AB于点G,则EG的长度为()A.B.C.D.解:如右图所示,∵AE=BE=AB,∴△ABE是等边三角形,∴∠EAB=∠EBA=∠AEB=60°,又∵FG⊥AB,∴∠AGF=90°,∴∠AFG=30°,∴AF==,∴EF=AF﹣AE=﹣1,在△EFG中,EG2=EF2+FG2﹣2×EF×FG×cos30°=,∴EG=.(作EH⊥FG,求出EH,GH,利用勾股定理即可解决问题)故选:D.7.设△ABC的三边为a,b,c且(b+c):(c+a):(a+b)=4:5:6,则sin A:sin B:sin C =7:5:3.解:由已知,设(k>0),得b+c=4k,c+a=5k,a+b=6k,三式相加,得a+b+c=k,∴a=k,b=k,c=k,∴sin A:sin B:sin C=a:b:c=7:5:3.8.已知在△ABC中,有一个角为60°,,周长为20,则三边长分别为5,7,8.解:在△ABC中,不妨设∠A=60°.由题意,可得,,,解得a=7,b=5,c=8或a=7,b=8,c=5,所以,△ABC三边长分别为5,7,8.故答案为:5,7,8.9.已知直角三角形ABC中,∠C=90°,BC=6,CA=3,CD为∠C的角平分线,则CD=.解:令CD=x,由正弦定理可知:S△ABC=9=×3×x•sin45°+×6×x•sin45°,故x=.故答案为:2.10.在△ABC中,∠BAC=45°,AD⊥BC于D,BD=3,CD=2,那么AD的长是6.解:设AD=x(x>0).∵AD⊥BC于D,BD=3,CD=2,∴AC=,AB=;又∵在△ABC中,∠BAC=45°,∴BC2=AC2+AB2﹣2AC•AB cos45°,即25=x2+4+x2+9﹣2••,解得x=6.故答案是:6.11.在△ABC中,∠C=3∠A,AB=48,BC=27,则AC=35.解:作CD交AB于D,使∠ACD=∠A,由已知得∠BCD=2∠A,又因∠BDC=∠A+∠ACD=2∠A,所以∠BCD=∠BDC,BD=CB=27,CD=AD=AB﹣BD=21,在△CBD和△ABC中,由余弦定理,得:,解得:AC=35.故答案为:35.12.如图,在△ABC中,∠A=45°,点D为AC中点,DE⊥AB于点E,BE=BC,BD=,则AC的长为4.解:设AE=x(x>0),BE=BC=y(y>0),∵∠A=45°,DE⊥AB,∴AE=DE=x,在Rt△BDE中,BD2=BE2+DE2,即x2+y2=87…①,在Rt△ADE中,AD==x,又∵D为AC中点,∴AC=2x,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得:BC2=AB2+AC2﹣2AB×AC×cos A,即y2=(x+y)2+8x2﹣2(x+y)×2x×,整理得:5x2﹣2xy=0,解得:y=x…②,将②代入①得:x=2,∴AC=2x=4.故答案为:4.13.在△ABC中,AB=2,BC=a,∠C=60°,如果对于a的每一个确定的值,都存在两个不全等的△ABC,那么a的取值范围是2<a<4.解:法一:由正弦定理得:=,即=,再sin A=,由题意得:当60°<∠A<120°时,满足条件的△ABC有两个,所以<<1,解得2<a<4;法二:由题,对于a的每一个确定的值,都要存在两个不全等的△ABC,例如下图所示,在BC为定值时,存在两个不全等的△ABC与△A′BC,∴两个不全等的△ABC中其中一个是锐角三角形,其中一个是钝角三角形(∠CAB为钝角),①当△ABC为锐角三角形时,假设0°<∠A<60°,如下图所示,在图中无法以BC边为定值,再画出另一个不全等的△ABC,②当△ABC为锐角三角形时,假设∠A=60°,如下图所示,△ABC为等边三角形,在图中也无法以BC边为定值,再画出另一个不全等的△ABC,∴综上,当△ABC为锐角三角形时,∠A必须满足:90°>∠A>60°,∵当∠A=60°时,△ABC为等边三角形,此时BC=2,∵当∠A=90°时,△ABC为直角三角形,此时BC=4,∴对于a的每一个确定的值,都要存在两个不全等的△ABC,则BC需满足:2<BC <4,∴2<a<4;故答案为:2<a<4.14.在△ABC中,∠B=45°,D是BC边上的一点,AD=,AC=3,CD=,求AB 的长.解:∵AD=,AC=3,CD=,∴AC2=32=9,AD2=3,CD2=6,∴AC2=AD2+CD2,∴∠ADC=90°,∵∠B=45°,∴AB=AD=•=.15.如图,在Rt△ABC中,BC=5,AC=12,AB=13,点D在AB上,点E在AC上,且DE平分△ABC的面积,求线段DE长度的最小值.==30,sin A=解:在Rt△ABC中,BC=5,AC=12,AB=13,则S△ABC=.∵DE平分△ABC的面积,=S△ABC=15.∴S△ADE令AD=a,AE=b,有:ab sin A=15.故ab=78.∴.故DE长度的最小值为.16.如图,在△ABC中,AD⊥直线BC,垂足为D,且AD=BC=a(a为常数),AC=b,AB=c,求最大值.解:由题意知bc sin A=a•a,即bc sin A=a2.又∵a2=b2+c2﹣2bc cos A,∴b2+c2=a2+2bc cos A,∴====sin A+2cos A.又∵sin A+2cos A=(sin A+cos A)=sin(A+B).∴最大值为.17.在△ABC中,cos A=,cos B=,cos C=,我们称为余弦定理,请用余弦定理完成下面的问题.请用余弦定理完成下面的问题:(1)如图,已知△DEF,∠E=60°,DE=4,DF=,求EF的长度;(2)通过合理的构造,试求cos105°.解:(1)由余弦定理,可得cos E=,∵∠E=60°,DE=4,DF=,∴=,解得EF=1或3;(2)如图,在△ABC中,∠B=45°,∠C=30°,AD⊥BC,AD=1.∵在RT△ADC中,AD=1.∴AC=2,CD=,∵在RT△ADB中,AD=1,∴AB=,BD=1,∴在△ABC中,AB=,AC=2,BC=+1,∠BAC=180°﹣30°﹣45°=105°,利用余弦定理可得cos105°===.18.阅读:△ABC中,a,b,c分别是∠A,∠B,∠C的对边,△ABC的边角有如下性质:①正弦定理:==②余弦定理:a2=b2+c2﹣2bc cos A,b2=a2+c2﹣2ac cos B,c2=a2+b2﹣2ab cos C.③S△ABC=ab sin C=bc sin A=ac sin B请你根据上述结论求解下列问题:在锐角△ABC中,a,b,c分别是∠A,∠B,∠C的对边,且2a sin B=b.(1)求角A的大小;(2)若a=6,b+c=8,求△ABC的面积.解:(1)∵2a sin B=b,利用正弦定理=得:a sin B=b sin A,∴2b sin A=b,∵sin B≠0,∴sin A=,又∵A为锐角,∴A=;(2)由余弦定理得:a2=b2+c2﹣2bc•cos A,即36=b2+c2﹣bc=(b+c)2﹣3bc=64﹣3bc,∴bc=,又∵sin A=,=bc sin A=.∴S△ABC19.△ABC中,AB=AC,CD平分∠ACB.(1)若∠A=x°,∠BDC是y°,则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y=x+45;(2)若△BDC三边的长是三个连续整数,求sin A;(3)在(2)的条件下求△ADC的面积.解:(1)∵AB=AC,∠A=x°,∴∠ACB=∠B=,又∵CD平分∠ACB,∴∠ACD=∠ACB=,∴∠BDC=∠A+∠ACD=x°+=,∴y=x+45.故答案为y=x+45;(2)∵∠BCD=∠ACB==45°﹣x°,∠BDC=x°+45°,∠DBC =2∠BCD,∴∠BCD<∠BDC,∠BCD<∠DBC,∴△BCD中BD边最小.作∠ABC的平分线交CD于E.∵∠DBE=∠ABC=∠ACB=∠DCB,∠BDE=∠CDB,∴△BDE∽△CDB,∴BD:CD=BE:BC=DE:BD.(*)设BE=CE=z,则DE=n+1﹣.下面分两种情况讨论BC与CD的关系:①当BC>CD时,设BD、CD、BC分别为n,n+1,n+2,再设BE=CE=z,则DE=n+1﹣z.将它们代入(*),得==,由=,得z=,由=,得n+1﹣z=,两式相加,得n+1=,解得n=1.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可知1,2,3不能组成三角形,所以BC>CD不成立;②当BC<CD时,设BD、BC、CD分别为n,n+1,n+2,再设BE=CE=z,则DE=n+2﹣z.将它们代入(*),得==,由=,得z=,由=,得n+2﹣z=,两式相加,得n+2=,解得n1=4,n2=﹣1(不合题意,舍去),∴BD=4,BC=5,CD=6.∵CD平分∠ACB,∴AD:BD=AC:BC,∴AD:4=AC:5,设AD=4x,则AC=5x,∵AB=AC,∴4x+4=5x,∴x=4,∴AB=AC=20.在△ABC中,AB=AC=20,BC=5,由余弦定理,得cos A==,∴sin A==;(3)△ADC的面积=×16×20×=15.20.如图:D是以AB为直径的圆O上任意一点,且不与点A、B重合,点C是弧BD的中点,作CE∥AB,交AD或其延长线于E,连接BE交AC与G,AE=CE,过C作CM⊥AD交AD延长线于点M,MC与⊙O相切,CE=7,CD=6,求EG的长.解:连接OC,如图.∵MC与⊙O相切,∴OC⊥MC.∵CM⊥AD,∴OC∥AM.∵CE∥AB,∴四边形AOCE是平行四边形,∴OA=CE=7,∴AB=14.∵点C是弧BD的中点,∴BC=CD=6.∵AB是⊙O的直径,∴∠ACB=90°,∴AC===4.∵CE∥AB,∴△CGE∽△AGB,∴===,∴AG=AC=.在Rt△ACB中,cos∠BAC===.∵点C是弧BD的中点,∴∠BAC=∠CAD,即∠BAC=∠EAG,∴cos∠EAG=.在△EAG中,cos∠EAG=.∴=.∵AG=,AE=CE=7,∴=.整理得:GE2=.∵GE>0,∴GE=.∴EG的长为.。

正弦余弦正切关系公式

正弦余弦正切关系公式

正弦余弦正切关系公式正弦余弦正切关系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数学中,正弦余弦正切关系公式是指三角函数的关系,这三个函数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叫作余弦定理或者余弦公式。

正弦余弦正切关系公式是数学中最基本的定理之一,它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出三角函数和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一、正弦余弦正切关系1.正弦定理:正弦定理指的是一个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的长度和对边的长度之间的关系。

它表示对边的长度和两个直角边的长度成正比,即:a/sinA=b/sinB=c/sinC。

2.余弦定理:余弦定理也叫作余弦公式,它指的是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它表明了三条边之间的关系,即:a^2=b^2+c^2-2bc*cosA,b^2=a^2+c^2-2ac*cosB,c^2=a^2+b^2-2ab*cosC。

3.正切定理:正切定理是指一个三角形的对边和两个直角边之间的关系,即:tanA=a/b,tanB=b/c,tanC=c/a。

二、推导过程以上面三条定理都可以通过推导求出,下面就以求出余弦定理为例,来说明推导过程。

1.假设有一个三角形ABC,其中AB=a,BC=b,CA=c。

2.根据余弦定理,可以得出A=cosA=(b^2+c^2-a^2)/2bc。

3.将A代入余弦函数,即得到cosA=(b^2+c^2-a^2)/2bc。

4.将上面得到的等式乘以2bc,即得到b^2+c^2-a^2=2bc*cosA。

5.将上面得到的等式再乘以-1,即得到a^2=b^2+c^2-2bc*cosA,这就是余弦定理。

三、应用场景正弦余弦正切关系公式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来计算三角函数和三角形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来求解一些复杂的问题。

此外,它还可以用来解决物理方面的问题,比如流体力学、电磁学以及重力加速度等问题。

四、总结总之,正弦余弦正切关系公式是数学中最基本的定理之一,它可以帮助我们求出三角函数和三角形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来解决物理方面的问题。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含解析)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含解析)

第七节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知识能否忆起]1.正弦定理 分类 内容定理a sin A =b sin B =csin C=2R (R 是△ABC 外接圆的半径)变形 公式①a =2R sin_A ,b =2R sin_B ,c =2R sin_C ,②sin A ∶sin B ∶sin C =a ∶b ∶c , ③sin A =a 2R ,sin B =b 2R ,sin C =c2R解决的 问题 ①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其他两边和另一角, ②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2.余弦定理 分类内容定理在△ABC 中,有a 2=b 2+c 2-2bc cos_A ;b 2=a 2+c 2-2ac cos_B ;c 2=a 2+b 2-2ab cos_C 变形 公式 cos A =b 2+c 2-a 22bc ;cos B =a 2+c 2-b 22ac ;cos C =a 2+b 2-c 22ab解决的 问题 ①已知三边,求各角;②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个角3.三角形中常用的面积公式 (1)S =12ah (h 表示边a 上的高);(2)S =12bc sin A =12ac sin B =12ab sin C ;(3)S =12r (a +b +c )(r 为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小题能否全取]1.(2012·广东高考)在△ABC 中,若∠A =60°,∠B =45°,BC =32,则AC =( ) A .4 3 B .2 3 C. 3D.32解析:选B 由正弦定理得:BC sin A =AC sin B ,即32sin 60°=AC sin 45°,所以AC =3232×22=2 3.2.在△ABC 中,a =3,b =1,c =2,则A 等于( ) A .30° B .45° C .60°D .75°解析:选C ∵cos A =b 2+c 2-a 22bc =1+4-32×1×2=12,又∵0°<A <180°,∴A =60°.3.(教材习题改编)在△ABC 中,若a =18,b =24,A =45°,则此三角形有( ) A .无解B .两解C .一解D .解的个数不确定解析:选B ∵a sin A =bsin B,∴sin B =b a sin A =2418sin 45°,∴sin B =223.又∵a <b ,∴B 有两个.4.(2012·陕西高考)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边的长分别为a ,b ,c .若a =2,B =π6,c =23,则b =________. 解析:由余弦定理得b 2=a 2+c 2-2ac cos B =4+12-2×2×23×32=4,所以b =2. 答案:25.△ABC 中,B =120°,AC =7,AB =5,则△ABC 的面积为________. 解析:设BC =x ,由余弦定理得49=25+x 2-10x cos 120°, 整理得x 2+5x -24=0,即x =3.因此S △ABC =12AB ×BC ×sin B =12×3×5×32=1534.答案:1534(1)在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大角的正弦值也较大,正弦值较大的角也较大,即在△ABC 中,A >B ⇔a >b ⇔sin A >sin B .(2)在△ABC 中,已知a 、b 和A 时,解的情况如下:A 为锐角A 为钝角或直角图形关系式 a =b sinAb sin A <a <ba ≥ba >b解的个数一解两解 一解 一解利用正弦、余弦定理解三角形典题导入[例1] (2012·浙江高考)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b sin A =3a cos B .(1)求角B 的大小;(2)若b =3,sin C =2sin A ,求a ,c 的值. [自主解答] (1)由b sin A =3a cos B 及正弦定理 a sin A =bsin B,得sin B =3cos B , 所以tan B =3,所以B =π3.(2)由sin C =2sin A 及a sin A =csin C ,得c =2a .由b =3及余弦定理b 2=a 2+c 2-2ac cos B , 得9=a 2+c 2-ac . 所以a =3,c =2 3.在本例(2)的条件下,试求角A 的大小. 解:∵a sin A =bsin B, ∴sin A =a sin Bb =3·sinπ33=12.∴A =π6.由题悟法1.应熟练掌握正、余弦定理及其变形.解三角形时,有时可用正弦定理,有时也可用余弦定理,应注意用哪一个定理更方便、简捷.2.已知两角和一边,该三角形是确定的,其解是唯一的;已知两边和一边的对角,该三角形具有不唯一性,通常根据三角函数值的有界性和大边对大角定理进行判断.以题试法1.△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a sin A sin B +b cos 2A =2a . (1)求b a;(2)若c 2=b 2+3a 2,求B . 解:(1)由正弦定理得,sin 2A sin B +sin B cos 2A = 2sin A ,即 sinB (sin 2A +cos 2A )=2sin A . 故sinB = 2sin A ,所以b a= 2.(2)由余弦定理和c 2=b 2+3a 2,得cos B =(1+3)a 2c .由(1)知b 2=2a 2,故c 2=(2+3)a 2.可得cos 2B =12,又cos B >0,故cos B =22,所以B =45°.利用正弦、余弦定理判定三角形的形状典题导入[例2] 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内角A ,B ,C 的对边,且2a sin A =(2b +c )sin B +(2c +b )sin C .(1)求A 的大小;(2)若sin B +sin C =1,试判断△ABC 的形状.[自主解答] (1)由已知,根据正弦定理得2a 2=(2b +c )·b +(2c +b )c ,即a 2=b 2+c 2+bc .由余弦定理得a 2=b 2+c 2-2bc cos A , 故cos A =-12,∵0<A <180°,∴A =120°.(2)由(1)得sin 2A =sin 2B +sin 2C +sin B sin C =34.又sin B +sin C =1, 解得sin B =sin C =12.∵0°<B <60°,0°<C <60°,故B =C , ∴△ABC 是等腰的钝角三角形.由题悟法依据已知条件中的边角关系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时,主要有如下两种方法:(1)利用正、余弦定理把已知条件转化为边边关系,通过因式分解、配方等得出边的相应关系,从而判断三角形的形状;(2)利用正、余弦定理把已知条件转化为内角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通过三角函数恒等变形,得出内角的关系,从而判断出三角形的形状,此时要注意应用A +B +C =π这个结论.[注意] 在上述两种方法的等式变形中,一般两边不要约去公因式,应移项提取公因式,以免漏解.以题试法2.(2012·安徽名校模拟)已知△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向量m =(4,-1),n =⎝ ⎛⎭⎪⎫cos 2A 2,cos 2A ,且m ·n =72.(1)求角A 的大小;(2)若b +c =2a =23,试判断△ABC 的形状.解:(1)∵m =(4,-1),n =⎝ ⎛⎭⎪⎫cos 2A2,cos 2A ,∴m ·n =4cos 2A 2-cos 2A =4·1+cos A 2-(2cos 2A -1)=-2cos 2A +2cos A +3.又∵m ·n =72,∴-2cos 2A +2cos A +3=72,解得cos A =12.∵0<A <π,∴A =π3.(2)在△ABC 中,a 2=b 2+c 2-2bc cos A ,且a =3, ∴(3)2=b 2+c 2-2bc ·12=b 2+c 2-bc .①又∵b +c =23,∴b =23-c ,代入①式整理得c 2-23c +3=0,解得c =3,∴b = 3,于是a =b =c = 3,即△ABC 为等边三角形.与三角形面积有关的问题典题导入[例3] (2012·新课标全国卷)已知a ,b ,c 分别为△ABC 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a cosC +3a sin C -b -c =0.(1)求A ;(2)若a =2,△ABC 的面积为3,求b ,c .[自主解答] (1)由a cos C +3a sin C -b -c =0及正弦定理得sin A cos C +3sinA sin C -sinB -sinC =0.因为B =π-A -C ,所以3sin A sin C -cos A sin C -sin C =0. 由于sin C ≠0,所以sin ⎝⎛⎭⎫A -π6=12.又0<A <π,故A =π3.(2)△ABC 的面积S =12bc sin A =3,故bc =4.而a 2=b 2+c 2-2bc cos A ,故b 2+c 2=8. 解得b =c =2.由题悟法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并不是孤立的.解题时要根据具体题目合理选用,有时还需要交替使用.2.在解决三角形问题中,面积公式S =12ab sin C =12bc sin A =12ac sin B 最常用,因为公式中既有边也有角,容易和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结合应用.以题试法3.(2012·江西重点中学联考)在△ABC 中,12cos 2A =cos 2A -cos A .(1)求角A 的大小;(2)若a =3,sin B =2sin C ,求S △ABC .解:(1)由已知得12(2cos 2A -1)=cos 2A -cos A ,则cos A =12.因为0<A <π,所以A =π3.(2)由b sin B =c sin C ,可得sin B sin C =bc=2,即b =2c .所以cos A =b 2+c 2-a 22bc =4c 2+c 2-94c 2=12, 解得c =3,b =23,所以S △ABC =12bc sin A =12×23×3×32=332.1.在△ABC 中,a 、b 分别是角A 、B 所对的边,条件“a <b ”是使“cos A >cos B ”成立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选C a <b ⇔A <B ⇔cos A >cos B .2.(2012·泉州模拟)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角A ,B ,C 所对的边.若A =π3,b =1,△ABC 的面积为32,则a 的值为( ) A .1 B .2 C.32D. 3解析:选D 由已知得12bc sin A =12×1×c ×sin π3=32,解得c =2,则由余弦定理可得a 2=4+1-2×2×1×cos π3=3⇒a = 3.3.(2013·“江南十校”联考)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已知a =23,c =22,1+tan A tan B =2cb,则C =( ) A .30°B .45°C .45°或135°D .60°解析:选B 由1+tan A tan B =2cb 和正弦定理得cos A sin B +sin A cos B =2sin C cos A , 即sin C =2sin C cos A , 所以cos A =12,则A =60°.由正弦定理得23sin A =22sin C ,则sin C =22, 又c <a ,则C <60°,故C =45°.4.(2012·陕西高考)在△ABC 中 ,角A ,B ,C 所对边的长分别为a ,b ,c ,若a 2+b 2=2c 2,则cos C 的最小值为( )A.32B.22C.12D .-12解析:选C 由余弦定理得a 2+b 2-c 2=2ab cos C ,又c 2=12(a 2+b 2),得2ab cos C =12(a 2+b 2),即cos C =a 2+b 24ab ≥2ab 4ab =12.5.(2012·上海高考)在△ABC 中,若sin 2 A +sin 2B <sin 2C ,则△ABC 的形状是(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不能确定解析:选C 由正弦定理得a 2+b 2<c 2,所以cos C =a 2+b 2-c 22ab <0,所以C 是钝角,故△ABC 是钝角三角形.6.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是a 、b 、c .若b =2a sin B ,则角A 的大小为________.解析:由正弦定理得sin B =2sin A sin B ,∵sin B ≠0, ∴sin A =12,∴A =30°或A =150°.答案:30°或150°7.在△ABC 中,若a =3,b =3,A =π3,则C 的大小为________.解析:由正弦定理可知sin B =b sin A a =3sinπ33=12,所以B =π6或5π6(舍去),所以C=π-A -B =π-π3-π6=π2.答案:π28.(2012·北京西城期末)在△ABC 中,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b =25,B =π4,sin C =55,则c =________;a =________.解析:根据正弦定理得b sin B =c sin C ,则c =b sin C sin B =22,再由余弦定理得b 2=a 2+c 2-2ac cos B ,即a 2-4a -12=0,(a +2)(a -6)=0,解得a =6或a =-2(舍去).答案:2 2 69.(2012·北京高考)在△ABC 中,若a =2,b +c =7,cos B =-14,则b =________.解析:根据余弦定理代入b 2=4+(7-b )2-2×2×(7-b )×⎝ ⎛⎭⎪⎫-14,解得b =4.答案:410.△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a sin A +c sin C -2a sin C =b sinB .(1)求B ;(2)若A =75°,b =2,求a ,c .解:(1)由正弦定理得a 2+c 2-2ac =b 2.由余弦定理得b 2=a 2+c 2-2ac cos B . 故cos B =22,因此B =45°. (2)sin A =sin(30°+45°)=sin 30°cos 45°+cos 30°sin 45°=2+64. 故a =b ×sin A sin B =2+62=1+3,c =b ×sin C sin B =2×sin 60°sin 45°= 6. 11.(2013·北京朝阳统考)在锐角三角形ABC 中,a ,b ,c 分别为内角A ,B ,C 所对的边,且满足3a -2b sin A =0.(1)求角B 的大小;(2)若a +c =5,且a >c ,b =7,求AB u u u r ·AC u u ur 的值.解:(1)因为3a -2b sin A =0, 所以 3sin A -2sin B sin A =0, 因为sin A ≠0,所以sin B =32. 又B 为锐角,所以B =π3.(2)由(1)可知,B =π3.因为b = 7.根据余弦定理,得7=a 2+c 2-2ac cos π3,整理,得(a +c )2-3ac =7. 由已知a +c =5,得ac =6. 又a >c ,故a =3,c =2.于是cos A =b 2+c 2-a 22bc =7+4-947=714,所以AB u u u r ·AC u u u r =|AB u u u r|·|AC u u u r |cos A =cb cos A=2×7×714=1. 12.(2012·山东高考)在△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已知sin B (tanA +tan C )=tan A tan C .(1)求证:a ,b ,c 成等比数列; (2)若a =1,c =2,求△ABC 的面积S .解:(1)证明:在△ABC 中,由于sin B (tan A +tan C )=tan A tan C , 所以sin B ⎝⎛⎭⎪⎫sin A cos A +sin C cos C =sin A cos A ·sin C cos C, 因此sin B (sin A cos C +cos A sin C )=sin A sin C , 所以sin B sin(A +C )=sin A sin C . 又A +B +C =π, 所以sin(A +C )=sin B , 因此sin 2B =sin A sinC . 由正弦定理得b 2=ac , 即a ,b ,c 成等比数列.(2)因为a =1,c =2,所以b =2,由余弦定理得cos B =a 2+c 2-b 22ac =12+22-22×1×2=34,因为0<B <π,所以sin B =1-cos 2B =74, 故△ABC 的面积S =12ac sin B =12×1×2×74=74.1.(2012·湖北高考)设△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三边的长为连续的三个正整数,且A >B >C ,3b =20a cos A ,则sin A ∶sin B ∶sin C 为( )A .4∶3∶2B .5∶6∶7C .5∶4∶3D .6∶5∶4解析:选D 由题意可得a >b >c ,且为连续正整数,设c =n ,b =n +1,a =n +2(n >1,且n ∈N *),则由余弦定理可得3(n +1)=20(n +2)·(n +1)2+n 2-(n +2)22n (n +1),化简得7n 2-13n -60=0,n ∈N *,解得n =4,由正弦定理可得sin A ∶sin B ∶sin C =a ∶b ∶c =6∶5∶4.2.(2012·长春调研)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4sin 2A +B2-cos 2C =72,且a +b =5,c =7,则△ABC 的面积为________.解析:因为4sin2A +B2-cos 2C =72, 所以2[1-cos(A +B )]-2cos 2C +1=72,2+2cos C -2cos 2C +1=72,cos 2C -cos C +14=0,解得cos C =12.根据余弦定理有cos C =12=a 2+b 2-72ab,ab =a 2+b 2-7,3ab =a 2+b 2+2ab -7=(a +b )2-7=25-7=18,ab =6,所以△ABC 的面积S △ABC =12ab sin C =12×6×32=332.答案:3323.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满足(2b -c )cos A -a cos C =0. (1)求角A 的大小;(2)若a =3,S △ABC =334,试判断△AB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解:(1)法一:由(2b -c )cos A -a cos C =0及正弦定理,得 (2sin B -sin C )cos A -sin A cos C =0, ∴2sin B cos A -sin(A +C )=0, sin B (2cos A -1)=0. ∵0<B <π,∴sin B ≠0, ∴cos A =12.∵0<A <π,∴A =π3.法二:由(2b -c )cos A -a cos C =0,及余弦定理,得(2b -c )·b 2+c 2-a 22bc -a ·a 2+b 2-c 22ab =0,整理,得b 2+c 2-a 2=bc ,∴cos A =b 2+c 2-a 22bc =12,∵0<A <π,∴A =π3.(2)∵S △ABC =12bc sin A =334,即12bc sin π3=334, ∴bc =3,①∵a 2=b 2+c 2-2bc cos A ,a =3,A =π3,∴b 2+c 2=6,② 由①②得b =c =3, ∴△ABC 为等边三角形.1.已知a ,b ,c 分别是△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所对的边.若a =1,b =3,A +C =2B ,则sin C =________.解析:在△ABC 中,A +C =2B ,∴B =60°.又∵sin A =a sin B b =12,∴A =30°或150°(舍),∴C =90°,∴sin C =1.答案:12.在△ABC 中,a =2b cos C ,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 A .等腰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等腰直角三角形D .等腰或直角三角形解析:选A 法一:(化边为角)由正弦定理知: sin A =2sin B cos C ,又A =π-(B +C ), ∴sin A =sin(B +C )=2sin B cos C . ∴sin B cos C +cos B sin C =2sin B cos C , ∴sin B cos C -cos B sin C =0, ∴sin(B -C )=0.又∵B 、C 为三角形内角,∴B =C .法二:(化角为边)由余弦定理知cos C =a 2+b 2-c 22ab ,∴a =2b ·a 2+b 2-c 22ab =a 2+b 2-c 2a,∴a 2=a 2+b 2-c 2,∴b 2=c 2,∴b =c .3.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已知 cos 2C =-14.(1)求sin C 的值;(2)当a =2,2sin A =sin C 时,求b 及c 的长. 解:(1)因为cos 2C =1-2sin 2C =-14,且0<C <π,所以sin C =104. (2)当a =2,2sin A =sin C 时,由正弦定理a sin A =csin C ,得c =4.由cos 2C =2cos 2C-1=-14,及0<C <π得cos C =±64.由余弦定理c 2=a 2+b 2-2ab cos C ,得b 2±6b -12=0,解得b =6或26, 所以⎩⎨⎧b =6,c =4或⎩⎨⎧b =26,c =4.4.设△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 ,b ,c , 且cos B =45,b =2.(1)当A =30°时,求a 的值;(2)当△ABC 的面积为3时,求a +c 的值. 解:(1)因为cos B =45,所以sin B =35.由正弦定理a sin A =b sin B ,可得a sin 30°=103,所以a =53.(2)因为△ABC 的面积S =12ac ·sin B ,sin B =35,所以310ac =3,ac =10.由余弦定理得b 2=a 2+c 2-2ac cos B , 得4=a 2+c 2-85ac =a 2+c 2-16,即a 2+c 2=20.所以(a +c )2-2ac =20,(a +c )2=40. 所以a +c =210.。

三角形正玄余玄正切定理公式

三角形正玄余玄正切定理公式

三角形正玄余玄正切定理公式
三角形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定理公式如下:
1. 正弦定理:在任意三角形ABC中,角A、B、C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b、c,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为R,直径为D。

则有:
a/sinA=b/sinB=c/sinC=2r=D(r为外接圆半径,D为直径)。

2. 余弦定理:对于任意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

对于边长为a、b、c而相应角为A、B、C的三角形则有:
a²=b²+c²-2bc·cosA;
b²=a²+c²-2ac·cosB;
c²=a²+b²-2ab·cosC。

也可表示为:
cosC=(a²+b²-c²)/2ab;
cosB=(a²+c²-b²)/2ac;
cosA=(c²+b²-a²)/2bc。

3. 正切定理:在三角形中,任意两条边的和除以第一条边减第二条边的差所得的商,等于这两条边对角的和的一半的正切除以第一条边对角减第二条边对角的差的一半的正切所得的商。

对于边长为a,b和c而相应角为A,B
和C的三角形,有:
(a-b)/(a+b)=[tan(A-B)/2]/[tan(A+B)/2];
(b-c)/(b+c)=[tan(B-C)/2]/[tan(B+C)/2];
(c-a)/(c+a)=[tan(C-A)/2]/[tan(C+A)/2]。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您还有疑问,建议咨询数学领域专业人士或查阅数学书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余弦定理公式总结
1、正弦定理:在C ∆AB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R 为C ∆AB 的外接圆的半径,则有
2sin sin sin a b c R C
===A B . 2、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①2sin a R =A ,2sin b R =B ,2sin c R C =; ②sin 2a R A =,sin 2b R B =,sin 2c C R
=; ③::sin :sin :sin a b c C =A B ; ④sin sin sin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C C
++===A +B +A B . 3、三角形面积公式:111sin sin sin 222C S bc ab C ac ∆AB =A ==B . 4、余弦定理:在C ∆AB 中,有2222cos a b c bc =+-A ,2222cos b a c ac =+-B , 2222cos c a b ab C =+-.
5、余弦定理的推论:222cos 2b c a bc +-A =,222cos 2a c b ac +-B =,222
cos 2a b c C ab
+-=. 6、设a 、b 、c 是C ∆AB 的角A 、B 、C 的对边,则:①若222a b c +=,则90C =o ; ②若222a b c +>,则90C <o ;③若222a b c +<,则90C >o .
典型综合练习:
1.在△ABC 中,A =60°,B =75°,a =10,求c
2.已知a ,b ,c 是△ABC 三边之长,若满足等式(a +b -c )(a +b +c )=ab ,求角C 的大小为
3.在△ABC 中,已知sin A cos B =sin C ,判断△ABC 为什么三角形
4.若△ABC 的三个内角满足sin A ∶sin B ∶sin C =5∶11∶13,则△ABC 为什么三角形
5.△ABC 中,AB =3,AC =1,∠B =30°,则△ABC 的面积为多少
6.在△ABC 中,2b =a +c ,∠B =30°,△ABC 的面积为32
,那么b 值为 7.已知a ,b ,c 分别是△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所对的边,若a =1,b =3, A +C =2B ,求sin A
8.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a =2,b =2,sin B +cos B =2,求角A 的大小
9.设△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长分别为a 、b 、c ,且3b 2+3c 2-3a 2=42bc .
(1)求sin A 的值;
(2)求2sin ⎝⎛⎭⎫A +π4sin ⎝
⎛⎭⎫B +C +π41-cos 2A 的值.
10.已知平面四边形ABCD 中,△BCD 为正三角形,AB =AD =1,∠BAD =
θ,记四边形的面积为S .
(1)将S 表示为θ的函数, (2)求S 的最大值及此时θ的大小.
11.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3a b c B π=
,4cos ,35
A b ==.(Ⅰ)求sin C 的值;
(Ⅱ)求ABC ∆的面积. 12.在ABC ∆中,内角A ,B,C 对边的边长分别是a,b,c ,已知c =2,C =3π. (Ⅰ)若ABC ∆的面积等于3,求a,b ;
(Ⅱ)若sin sin()2sin 2C B A A +-=,求ABC ∆的面积.
13.在⊿ABC 中,BC=5,AC=3,sinC=2sinA
(I) 求AB 的值:
(II) 求sin 24A π⎛
⎫- ⎪⎝⎭的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