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语法隐喻在翻译中的应用
隐喻在英汉对比与翻译中的应用

- 248-校园英语 / 翻译研究隐喻在英汉对比与翻译中的应用宿迁学院外国语学院/张荣【摘要】隐喻是一种在A类事物暗示下感知、体验、理解B 类事物的心理、言语以及文化行为,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格。
英语以及汉语中往往蕴藏着大量隐喻,而它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承载着其所在国的语言文化内涵。
而不同国家的语言是有差异的,诚然隐喻也会因为各国文化不同而所有不同,这主要表现在喻体上。
基于此,本文下面将从喻体角度简要分析英汉隐喻之间的不同,并探讨隐喻英汉翻译的策略,以此挖掘这两种语言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翻译。
【关键词】隐喻 英汉对比 翻译隐喻又称“暗喻”,能够赋予读者更为广阔的想象与联想空间。
可以说,任何语言都会运用到隐喻这一修辞手法,并为语言带来更多生机。
基于此,本文下面将针对英汉隐喻使用过程中的异同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以下翻译策略。
一、英汉隐喻对比分析由于每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历史以及社会环境各有不同,因此,思维方式也会存在差异,但正是因为这种差异性的存在才构成了我们美丽多彩的世界以及百家争鸣的民族文化。
而英汉隐喻之间的异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喻体相同。
喻体相同是英汉隐喻的共性,这是因为我们人类赖以依存的外部条件,包括气候、物质以及生态等多方面,都存在共性。
而这种共性正是来源于人们对外部世界的共同认识。
如“蛋糕”是甜的,“蜜蜂”是勤劳的,“心脏”是人和脊椎动物身体中重要的器官。
2.喻体错位。
英语与汉语文化中虽然会在某些文化上出现重合的现象,即会选择相同的喻体表达类似的含义。
但一般而言,由于两个民族在历史文化、信仰风俗以及地理位置上大相径庭,其在英汉隐喻上也会表现出各自的民族文化。
而这种民族文化使得两个民族在传递相同或类似的含义时也选择不同的喻体,这就造成喻义相同而喻体不同的现象。
3.喻体相同,含义错位。
英语汉语中也会存在喻体相似、喻义不同的隐喻。
如在中国我们在运用“狗”作比喻时,常常喜欢将其贬义化,如“狗眼看人低”、“狗腿子”,但对外国人而言,狗对他们有着特殊好感,不仅可以用来打猎、看门,还可以作为人类忠实的伴侣,在英语中,人们会用“lucky dog”来表达自己的祝愿。
语法隐喻在汉英翻译中的应用

语法隐喻在汉英翻译中的应用作者:曾元先支菊芳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5年第12期摘要:在功能语言学中,语法隐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语法隐喻有人际隐喻、语篇隐喻与概念隐喻之分。
在汉英翻译的过程中,译员面临多种语言形式的选择,既可以使用一致式翻译,也可以使用隐喻式翻译。
根据不同的交际目的,我们需要恰当地使用不同的翻译方式。
关键词:语法隐喻汉英翻译应用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2-0019-021 引言系统功能语言学创立者M.A.K.Halliay认为,系统功能语言学属于普通语言学理论[1]。
经过学者们多年的不断研究,该理论已经逐渐被引用到翻译领域。
国外的Catford、Baker、Hatim、 Mason、Bell等学者都对此进行过深入研究。
随着该理论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我国也开始有许多学者对这方面展开研究,如黄国文、张美芳等。
其实将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语法隐喻应用于汉英翻译属于一种翻译尝试,也是学者们研究英汉过程中创新的一种体现。
2 语法隐喻的概述语法隐喻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Halliay 所著的《功能语法导论》中。
Halliay在书中对语法隐喻与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进行了说明,直接阐明这两者并没有任何直接的关系[2]。
根据纯理功能(metafunction),可以将语法隐喻分为概念隐喻(ideational metaphor)、人际隐喻(intepersonal metaphor)以及语篇隐喻(textual metaphor)[3]。
研究语言的人都知道,认知语言学中也有概念隐喻的概念,但是系统功能语言学里的概念隐喻和认知语言学里的概念隐喻属于不同的范畴,有着不同的含义。
因此,研究的时候必须将二者区分开来,不可混淆。
在对语言进行分析的时候,需要重视相同词语在不同语境下所表达的不同含义,同时还需要注意将不同的意思在翻文中如何表述出来。
概念语法隐喻理论对文学翻译的启示

摘
要: 概念语法隐喻理论是 系统功能语言 学中的一个重要概 念。本 文从概念语 法隐喻 的视 角出发 , 通过原 文及其 译文 的
对比分析 , 讨论 了概念语法隐喻 对文学语篇英汉翻译 的启示 , 同时 , 结合 张谷 若所译 的《 德伯 家的 苔丝》 此进行 了分析。本 文 对
认 为概 念语 法隐喻对 文学翻译有重要的启示 : 直译不顺 时, 译者 宜借 用概念语法隐喻手段 , 进行“ 隐喻化” 去 处理 , 具体 的翻译 在
法隐喻的分析框架 。 二、 概念语法隐喻在文学翻译中的应 用分析 在文学 翻译 中 , 译不顺 时, 直 一方 面 , 者对原文 句子 可 译 以进行“ 去隐喻化” 解读 , 从小句 过程类 型转 变和语 义功能成 分调整的视角对 原文句子重新解读 ; 另一方面 , 者在对原 文 译 句子重新解读的基础 上, 以在词 汇语法 层面选 择符 合汉语 可 表达方式的词语 和句式 。原文小句 的过程类 型在 译文 中转 变 后 , 随的是小句 的参加者 、 伴 过程和环境成分之 间的关系 的变 化 , 而在词汇语法层体现为 : 进 词类转换 、 信息 的增减 、 视角 的 转换 。以下以著名翻译 家张谷若 所译 的《 德伯 家的苔丝》( 张 谷若 ,0 2 为例 , 20 ) 从这 三个方 面说 明概 念语法 隐喻对 文学 翻 译 的启示 。 ( ) 一 词类 转换 直译不顺时 , 原文过 程类 型和语 义功能成 分 的变 化在译 文 中会 引起词类 转换 。“ 语 中,一个 词的词性 只能 根据 该 汉 词在句子 中的功能和位置来判定 。这样 ,在翻译 时有时就 需 要 改变词 的组合方式 , 把原文 中某一 词性 的词译成译 文 中另
在国内 , 国文( 0 2 从经 验功能 的视角对诗歌 的翻译 进行 黄 20 ) 了探讨 , 赵德全 (0 7 论述 了纯理功 能的传译 以及系统 功能 20 ) 视角下的直译 与意译 。这些翻译研究主要从功能语 言学的三 大纯理功能对译 文进 行分析 和质量评 估 , 但在对 原文 和译 文 的概念功能进行讨论 时局 限在及物性过程和语义 功能成分 的 论述上 , 对及物性过程转化引起的语法隐喻缺乏必要 的分析。
概念语法隐喻在科技文本翻译中的应用

2 iigteef dns rsacessy pt nscmpa igao t )Gvn s n ig, eerhr a, ai t o lnn b u a h i e i rlt nhp bten w a te a a d tesvryo hi jitdsae eao si e e h hyet n h ee t f ter on i s i w t i e
语法隐喻在法律汉语英译中的应用

语法隐喻在法律汉语英译中的应用作者:李萍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13期【摘要】名词化结构是语法隐喻的常见情形。
针对名词化现象,本文探讨了在法律汉语英译中的几种翻译策略,如将汉语原文中的动宾结构转译成英文名词化结构、将汉语原文中的状语成分转译成英文名词化结构、将汉语小分句转译为英文名词化结构及将法律汉语中“…的”结构转译为英文名词性结构等。
【关键词】语法隐喻名词化法律翻译【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3-0128-01一、语法隐喻的概念及表现形式“语法隐喻”这一概念是Halliday在《功能语法导论》中首先提出来的。
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语言是由音系层、词汇语法层和话语意义层构成的三层次符号系统,且三个层次之间是体现和被体现的关系,即,音系层体现了词汇语法层,而词汇语法层体现了话语意义层。
体现方式大致有两种:一致式,即无标记形式;非一致式,或隐喻式,即有标记形式。
所谓一致式,就是通过用名词体现事件过程的参与者,用动词体现过程本身,用形容词体现事物的特征,用副词或介词词组体现时间、地点、工具、方式等环境意义,用连词体现逻辑意义,从而使词汇语法层所表达的表层意义和话语意义层所表达的深层意义彼此相同。
但是,如果词汇语法层所表达的表层意义和话语意义层所表达的深层意义不一致,例如,用名词体现过程、用名词体现特征、用动词体现时间关系或因果关系等,使词汇语法层所表达的表层意义和话语意义层所表达的深层意义变得不一致,属于有标记形式,就是非一致式,这种现象也叫语法隐喻,其中名词化就是其中一种常见的形式。
二、名词化及其在法律汉语英译中的应用作为语法隐喻的一种重要体现形式,名词化就是“将过程和特性经过隐喻化,不再是小句中的过程或修饰语,而是以名词形式体现的参与者”,或者是“将小句通过变为名词或名词词组的方式,使表过程的动词或表性质的形容词具有名词特征,从而减少及物性小句,使自然语义句的信息密度增大”的一种表达形式。
语法隐喻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对《红楼梦》两个译本之比较

每一 次 陋喻 化遇 程都 合髓 现 在成 分上 ,决定 一侗
奠 贻 ,吕文澎
( 西北师轭大擎外因话 擎院,甘肃 荫州 7 0 7 30 0)
摘
要 :封 《 红楼 萼 》 雨佃 英 祥 本 的研 究屡 拳有 各 檀 角度 ,但 徙话 法 隆喻 角度 封 雨 佃 详 本 造 行 研 究 的 暹很 少。本 文
斌徙罄法腱喻 es额 隐喻 的角度,封雨佃 详本 中的部分章 筛逛行定量舆 定性研 究,试 固镫 明言 法隐喻可 以 接 属 概 念 隐 喻 (d ain lga iet a rmma c lmeah r 、人 隙 隐喻 (ne e o a o ta i t o) p itr r nl p s
ga rmmai l t h r t a mea o )和藉 篇隐 喻 (e ta ga aia me p o ) 黄圆 文 ,2 0 ,P 5 o在 功能 言 c p txu l rm t l t h r ( c a 0 9 . 睾 中 ,凿用 不 同的 法 结横 柬表示 同一 意蓑畴 ,其 中一侗 结槽 可能 就是藉 法隐 喻 。例如 :
详 中的 一 些现 象 ,可 以作 篇 评 估 译 文 的棕 翠 、
嗣键匍 :言 法隧喻 ; 红楼萝 》 吾 《 ;一致 式;隐喻式 ;翻释
1 .引 言
《 红檀 萝 》是 中固古 典小 说髅 展 的最 高峰 ,其研 究 已成局一 朗喜 f的罩 嗣 :“ 挚” 憷 13 ¨ j 红 。, 80年 至 今 的一百 多年 裹 ,先 後有 扦多 翻 家 封 《 红樱 萝 》迄行 箭 或全 , 红楼 萝 》浑 本有 将近 2 文字 , 《 O獯
逭 一概念 虑用 于 《 楼 萝 》雨倘 本 的研 究和 分析 中。 红
语法隐喻在汉译英中的应用

语法隐喻在汉译英中的应用
刘立新;郑淑明
【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5(000)005
【摘要】系统功能语言学家韩礼德把人类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分成若干个过程,如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和关系过程等,并认为各个过程之间的转化是隐喻的.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提出语言表达形式可分为一致式(Congruent Form)和隐喻式(Metaphorical Form)两种,并把这种语言现象称为语法隐喻(Grammatical Metaphor).翻译中,有时为了避免语言的单调,我们往往采用不同的语言结构来丰富表达,或者为使译文更加符合目标语思维表达习惯和文体特点的需要,往往采用隐喻式来代替一致式,其中包括一个过程转化为另一个过程.作者认为,语法隐喻能为译者在目标语系统中语言形式的选择上提供理论解释,并通过实例来探讨语法隐喻在汉译英中的应用.
【总页数】3页(P105-107)
【作者】刘立新;郑淑明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外语系,北京,100049;哈尔滨工业大学外语系,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9
【相关文献】
1.语法隐喻在政治语篇中的应用——以特朗普就职演讲为例 [J], 茆金雄
2.英语语法隐喻在阅读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J], 相梅
3.语法隐喻在权力建构中的应用——以《一夜未归》中母亲的权力建构为例 [J], 郑梓妍
4.英语语法隐喻在阅读中的应用策略——评《化工英语阅读教程》 [J], 郑美静; 王颜
5.概念语法隐喻在高中英语概要写作中的应用 [J], 胡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闻英语中的语法隐喻及其翻译

新闻英语中的语法隐喻及其翻译新闻英语中的语法隐喻及其翻译语法隐喻(grammatical metaphor)最早由M.A.K.Halliday在1985年提出,提出后,引起了国内外语言学界的关注,其研究内容包括类型、体现形式、性质、功能、运作机制几个方面。
隐喻这种表达手法让人们在看待事物时,有了新的角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法。
为了凸显文化特色,英语新闻在导语(lead)、标题(headline)与正文(body)中应用了大量的隐喻手法,让其中的内涵变得更加深刻。
一、语法隐喻的概念Halliday提出,语法隐喻是一种与词汇隐喻相对应的现象,语法隐喻并非简单的用一个词语来提到另外一个词语,其本质是采用一类语法结构来替代另外一类语法结构。
语法隐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概念,判别语法隐喻的标准是,只要可以满足一致性或者非一致性的要求,则可以判定为语法隐喻。
一致式就是对于某件事情在通常情况下,由动词词组来体现,参与者则采用名词词组表现,形容词来表现特性,介词词组与副词词组来表现环境,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观点来看,话语层意义的内容与词汇语法层的形式是相同的。
但是在具体的语言交际过程中,大多会使用名词来表达特征、过程与环境,这就是语法隐喻,也可以称之为非一致性表达。
二、新闻英语中的语法隐喻语法隐喻是书面语的一项主要特征,被大量应用在英语新闻语篇之中。
调查显示,语法隐喻在新闻英语中的使用比例高达40.3%,在新闻语篇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
新闻对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非常大,也是人们接触最多的媒介,其文体严谨、简洁、客观,词汇的选择主要以其语篇特征作为出发点。
新闻英语中语法隐喻的应用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是新闻英语语法隐喻中遵循的首要原则,在英语中,采用了大量非人格表达法,不适用人称,让新闻的呈现更加客观。
例如,Many believe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Sky City if Broad can pull it off is a sign of Chinas growing prowess in the technological world.在上述句子中,主语是the construction,采用该种表达方式弱化了实施者,这種表达方式让整个句子变得更加客观,如果改为一致性的表达方式,那么就为:Many believe that the Broad Sustainable Building construct a building called Sky City,a sign of Chinas growing prowess in the technological world.(二)暗示性原则语气系统与言语功能之间往往不是一一对应的,语法隐喻可以表达出陈述语气常见的提问功能,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暗示性作用。
语法隐喻与诗歌翻译

语法隐喻与诗歌翻译作者简介:吴琪,男,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功能语言学、翻译学、英语教学。
摘要:“语法隐喻”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研究意义表达的重要概念,同一个意义可以用不同的语法类别或语法结构来表示,意义的表达存在“一致式”与“隐喻式”。
本文以陶渊明的诗歌《饮酒》(其五)英译为例,围绕“一致式”和“隐喻式”的译者选择,探讨了美国汉学家巴顿·华兹生和我国现代著名译家汪榕培的译文。
研究表明:两者在语言形式和意义层面的选择体现了不同的交际功能和交际需要。
关键词:语法隐喻诗歌翻译陶渊明一致式隐喻式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11-0000-021.引言巴顿·华兹生(burton watson,1925-)是20世纪英译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最多的美国翻译家及汉学家,在他六十多年的翻译生涯中,翻译出版了大量的中国以及日本的文学和文化典籍,是较早把中国古典文化介绍到西方的先驱之一。
华兹生强调忠实于原作的措辞和句法,译文通俗易懂、流畅自然,非常符合现代英美人士的阅读习惯。
汪榕培(1942-)是我国著名的英语教育家、翻译家、教授、博导,论译著五十余部,主审各类论译著和词典二十余部。
特别是在中国古典文学英译和中西文化比较等方面,汪教授成就显赫,其中包括英译《陶渊明集》等在内的多项成果已入选《大中华文库》,其专著《比较与翻译》和《陶渊明诗歌英译比较研究》等赢得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赞誉。
《饮酒》(其五)是陶渊明组诗《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全诗“景、意、情”相互交融,投射出他隐耕以后所享受到的无穷的自然乐趣。
本文将从国外译家(华兹生)和国内译家(汪榕培)的角度,结合语法隐喻来对比探讨他们英译的《饮酒》(其五)一诗。
2.“语法隐喻”理论概述“语法隐喻”(grammatical metaphor)是为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概念,由halliday在《功能语法导论》(1985)中首次提出,并在1994和1996年加以发展。
外语文学作品的隐喻如何在翻译中得以呈现

外语文学作品的隐喻如何在翻译中得以呈现在文学的广袤天地中,隐喻宛如璀璨星辰,为作品增添了无尽的魅力与深度。
外语文学作品中的隐喻更是蕴含着独特的文化、情感和思想内涵。
然而,在将这些作品翻译成其他语言时,如何准确地呈现隐喻,使读者能够领略到原作者的匠心独运,无疑是译者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
隐喻并非简单的语言修饰,它是作者用以传达复杂情感和抽象概念的重要工具。
例如,在英国文学中,“人生是一场旅行”这样的隐喻,不仅仅是在描述人生的过程,更包含着对未知、探索和成长的深刻思考。
当我们翻译此类隐喻时,不能仅仅停留在字面的转换,而需要深入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和心理背景。
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使得隐喻的翻译变得复杂而棘手。
以中国和西方文化为例,中国文化中常用“梅兰竹菊”来隐喻高尚的品德,而在西方文化中,可能会用“狮子”象征勇敢,“鸽子”象征和平。
如果在翻译时不考虑这些文化差异,就很容易导致隐喻的曲解或丢失。
那么,在翻译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呈现外语文学作品中的隐喻呢?首先,译者需要具备深厚的语言功底和文化素养。
这意味着译者不仅要精通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语法、词汇,还要对两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有深入的了解。
只有这样,才能敏锐地捕捉到隐喻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并在翻译中找到恰当的对应表达。
直译是翻译隐喻的一种常见方法。
当源语言中的隐喻在目标语言中具有相似的文化内涵和语言表达时,直译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原隐喻的形式和意义。
比如,“Love is a rose”可以直译为“爱情是一朵玫瑰”,在中文语境中,人们同样能够理解玫瑰所代表的爱情的美好和脆弱。
然而,并非所有的隐喻都能通过直译来完美呈现。
有时,由于文化差异,直译可能会让目标语言的读者感到困惑。
这时,意译就成为了必要的手段。
意译要求译者根据隐喻的含义,在目标语言中寻找最贴切的表达方式。
比如,“He is 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如果直译为“他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对于不熟悉这个隐喻的中文读者来说,可能难以理解其真正含义。
概念语法隐喻视角下的英汉翻译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概念语法隐喻视角下的英汉翻译曹慧君1,王朝轶2(1.大连海洋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辽宁大连116300;2.营口理工学院外语教研部,辽宁营口115014)收稿日期:圆园18原04原28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L15AYY004)作者简介:曹慧君,女,辽宁葫芦岛人,大连海洋大学讲师,主要从事英语课程教学论研究;王朝轶,女,辽宁鞍山人,营口理工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英语课程教学论研究。
摘要:“语法隐喻”是系统功能语法及功能文体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是功能语言学界的研究热点。
在英汉翻译中,概念语法隐喻与语义翻译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可以将概念语法隐喻作为理论基础,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对概念语法隐喻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从概念语法隐喻在英汉翻译中的翻译途径入手,围绕一致式和隐喻式的区分、语法隐喻的范围及英汉翻译中隐喻认知差异的主要原因等问题,阐述概念语法隐喻在英汉翻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对二语习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概念语法隐喻;英汉翻译;翻译途径中图分类号:G20;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450(2018)04-0140-05在英汉翻译中,概念语法隐喻隶属于语法隐喻的一部分。
英国当代语言学家、英汉翻译界泰斗韩礼德(M.A.K.Halliday)先生在介绍语法隐喻理论时,将语法隐喻分为概念语法隐喻和人际语法隐喻。
在具体翻译过程中,语法隐喻对文意的影响较大。
语言隐喻中对语言的元功能十分重视,在英汉语义交互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对语法隐喻给予充分的重视,那么翻译结果将会出现重大的偏差。
因此,研究语法隐喻对于英汉翻译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隐喻及语法隐喻概述(一)隐喻概述1985年,以韩礼德先生为首的第一批学者对语言中的隐喻展开了首次研究,其后多位学者对语言学中的隐喻从不同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隐喻,一般指的是以集体为单位的社会团体在相对不同于该团体的面前使用具有一定隐瞒和识别性的隐秘语[1]。
语法隐喻在语篇分析中的应用

语法隐喻在语篇分析中的应用摘要:语法隐喻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依据元功能可将其细分为概念语法隐喻、人际语法隐喻和语篇语法隐喻。
在英汉翻译教学中,充分利用一致式和隐喻式的表达形式的转换,利用名词化隐喻以及语篇语法隐喻中的衔接功能进行语篇分析,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目的语的理解,提高翻译的质量。
关键词:语法隐喻;语篇;应用;英汉翻译一、语法隐喻概述语法隐喻主要体现在语法层面的变式上,即用一种语法类别或语法结构来取代另一种语法类别或语法结构。
依照功能语法派的观点,即是用“隐喻式”的语法结构代替“一致式”的语法结构。
根据著名语言学家汤普森的解释,“一致式”指的是一种“更加靠近外部世界的事态”的表达方式,而语法隐喻指的是,当一个“词汇语法”形式偏离了它通常所表达的意义时,这个表达形式就是语法隐喻。
从一致式和隐喻式表达入手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分析语言结构的功能。
例如,名词通常表示人物、地点、团体、概念,而动词则表示动作、状态;同样,依照语法解释,疑问句应表示“提问”意义,陈述句应表示“陈述”意义,这些都是一致式的表达方式。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总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偏移,如当名词不是用来表示事物、地点、概念,而是用来表示动作时,这就出现了隐喻式表达形式;同样,当疑问句不是用来提出问题,而是责难或质问对方时,这也是一种隐喻式表达形式。
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依据元功能可将语法隐喻分为三类,即概念语法隐喻、人际语法隐喻和语篇语法隐喻。
1概念语法隐喻“及物性”系统(参与者、环境、过程)内部各过程(包括物质过程、存在过程、心理过程、言语过程、关系过程)之间的相互转换被称为概念语法隐喻。
作者意图的表达有赖于系统过程的支撑,随着过程依照作者的意图进行转化,各小句的功能成分可以互相隐喻化,这一转化的过程即是通过概念语法隐喻使作者意图得以实现的过程。
在这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语言中的名词化现象。
也就是说,本应由形容词和动词来体现的特征和过程,却由名词或名词词组来体现。
语法隐喻在古诗英译中的应用研究

语法隐喻在古诗英译中的应用研究韩礼德构建系统功能语法的目的之一就是为语篇分析提供一个分析框架。
语法隐喻理论是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国内已有很多学者将语法隐喻理论应用于科技语篇和新闻等语篇的研究,或将中英文语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验证了系统功能语法及语法隐喻对于语篇分析的可操作性;然而对于古诗英译这一领域的研究还很少。
黄国文成功地将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理论运用到古诗英译这一领域,分别从三大元功能和语境等角度进行了尝试分析,探索了语言学应用于翻译研究的新领域,但还未尝试运用语法隐喻分析古诗。
本文拟从语法隐喻理论入手,对古诗英译进行尝试研究。
中国古诗词是中华文明的艺术精华,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深入,它成为了世界人民共有的财富,这使古诗英译研究具有了重要意义。
简洁性是古诗的一大特点,语言含蓄凝练,内涵深刻,隐喻现象普遍存在,成为隐喻研究的重要领域。
而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代表了古代文学著作的最高成就,为全世界所瞩目;其中诗词更是经典之作,是小说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下的语法隐喻理论为基础,结合语境理论,以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女主人公林黛玉的代表作《葬花辞》这首诗及杨宪益夫妇﹑霍克斯和许渊冲对此诗的三种英译文为语料,进行语篇对比分析,试图发现并探索解决译诗中出现的问题,同时验证此理论对于古诗英译研究的可应用性和可操作性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为翻译研究带来一些思索和启示。
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对论文作了总体介绍,包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方法;第二章是理论回顾,综述中国古诗的特点和译诗中的争议,以及国内相关诗歌翻译理论,并介绍相关的将系统功能语法应用于翻译研究的理论成果;第三章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理论基础─韩礼德语法隐喻理论体系及应用;第四章首先介绍语料来源并对语料进行语境分析;然后对语料进行语法隐喻分析,主要从概念隐喻和语气隐喻方面对典型诗句的译文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并探索解决译诗中出现的问题;第五章是结论。
语法隐喻理论对学术语篇翻译的指导作用

语法隐喻理论对学术语篇翻译的指导作用
肖英;吕晶晶
【期刊名称】《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7(15)1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语法隐喻理论,并通过中英文的词汇语法对比研究,讨论了语法隐喻理论对学术语篇英汉翻译的指导作用.同时,以《语言战争》中文译著为例进行对此印证.
【总页数】4页(P74-77)
【作者】肖英;吕晶晶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外文学院,上海,200433;上海外国语大学,《外国语》编辑部,上海,2000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59
【相关文献】
1.试比较语法隐喻理论和概念隐喻理论 [J], 任丽花
2.功能语法理论视角下的俄语语篇翻译教学 [J], 张浩;王爱秋
3.浅谈隐喻理论对中学英语教学的指导作用 [J], 孟路路;
4.理论语法两个问题对中学语法教学的指导作用管见 [J], 谭沅湘
5.汉语政治语篇翻译中语法隐喻的运用 [J], 许亦静;王雅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汉英翻译技巧之隐喻的翻译

作为一种修辞法,隐喻指的是在语言中用一种事物来比喻另一种事物、行为或特点。
隐喻通常包含主体(比喻对象)、喻体(比喻用语)和喻义(主体和喻体间的相似之处)。
隐喻的使用常常会使语言表达更为生动形象,而如何精准翻译隐喻的内涵则是英汉互译中的难点。
比如汉语中的“驴”和英语中的“ass”都可以用来比喻笨蠢的人,“鹦鹉”和“parrot”都可以比喻重复别人说话的人,“沧海一粟”可以是“a drop in the ocean”,“纸老虎”可以译为“paper tiger”等等;但汉语中“望子成龙”的“龙”却不能译为“dragon”,因为在西方文化里,“dragon”通常是邪恶的象征;英语中的“He is a lucky dog”也不能译为“他是一条幸运狗”,因为在汉语文化中,“狗”也有很多贬义的表达如“狗仗人势”“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等。
因此,考虑到汉英两种语言在文化背景、观念民俗、历史传承、表达习惯等各方面的不同,翻译隐喻时还应考虑其所包含的深层次文化内涵,采取多种灵活方法,以使其符合受众的语言表达习惯和文化语境。
关于隐喻的翻译,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学家彼得·纽马克(Peter Newmark)总结了七种方法供参考,其按优先次序排列如下:(1)直译保留原文意象;(2)明喻+释义;(3)同一隐喻加释义;(4)用标准的目标语意象替代原文意象;(5)用明喻翻译隐喻;(6)将隐喻转为释义;(7)删除隐喻不译。
当然,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对隐喻进行灵活处理,选择最为合适的翻译方法,从而最大限度保留源语文化特色,并准确传递原文主旨信息。
01直译例1又要顾事业,又要顾家庭,现代女性蜡烛两头烧。
Modern women try to burn the candle at both ends, taking care oftheir careers as well as families, at the same time.例2 他们两夫妻一起走过了婚姻中的低潮时期。
语法隐喻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探讨

语法隐喻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探讨作者:乔小康来源:《校园英语·月末》2021年第01期【摘要】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中,语法隐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根据韩礼德对语法隐喻的探讨,可将语法隐喻划分为概念隐喻、人际隐喻和语篇隐喻三种,并指出在语码的转换过程中,极易出现“一致式”和“隐喻式”两种表达方式,并对其选择和具体应用进行了探讨。
本文研究得出:根据语言形式所表达的不同含义,一致式和隐喻式则是用于服务不同的交际目的和交际需要,为了了解其相应的交际功能,需准确区分一致式和隐喻式的不同之处。
【关键词】语法隐喻;翻译;一致式;隐喻式;概念隐喻【作者简介】乔小康(1996),男,汉族,重庆人,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研究。
由M.A.KHalliday创立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作为一个普通的语言学理论,主要用于研究语言的性质、语言过程及语言的共同点等问题,并对语言学的具体应用问题进行探讨,即理论指导实践的“适用语言学”。
多年来,很多学者都在翻译研究过程中,涉及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如Catford、Hatim and Mason、Baker等。
近年来,我国的一些学者也对此展开了研究和探讨,如张美芳、王东风等。
本文主要分析了在翻译研究过程中,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实际应用,并结合翻译研究和译文翻译两方面,探讨了语法隐喻(grammatical metaphor)的具体应用。
一、语法隐喻简介语法隐喻最初是韩礼德在1985年的《功能语法入门》一书中提出的。
语法隐喻则是指采取一种语法类别或语法结构来取代另一种。
结合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元功能,可将语法隐喻分为三种,即概念隐喻、人际隐喻和语篇隐喻。
1.概念隐喻。
概念隐喻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概念纯理功能,属于“及物性”中的“过程类型”。
举例如下:(1)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here for the past two years.(2)The past two years have seen great changes here.这里的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相同,都为“在过去的两年里,这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采取“动”“静”两种不同动词的语法结构来表示同一种含义。
翻译过程中句法层面双语隐喻词的研究

翻译过程中句法层面双语隐喻词的研究在翻译中,隐喻是一个广为人知的问题。
有时,隐喻可以通过语言的字面意义来理解,但有时则需要更深入的理解和理解隐含的意思,这就需要运用翻译双语隐喻词技巧和技巧。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翻译中句法层面双语隐喻词的研究。
隐喻是什么?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隐喻的概念。
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它通过使用一个表达方式来表示另一个意思。
这通常是通过使用一些暗示性的语言技巧来完成的,例如比喻,类比或直接的暗示。
在许多情况下,隐喻是由语言背后的文化和传统形成的。
这是因为隐喻的理解需要对与文化相关的概念具有特定的理解和知识。
因此,如果一个人对某个文化没有足够的了解,那么他或她可能无法理解文化中使用的隐喻。
隐喻在翻译中的影响隐喻经常出现在口译和书面翻译过程中,因为它们是语言本身的重要部分。
在翻译中,隐喻对于翻译人员来说是一项重要的考验。
因为隐喻的意义往往是在语言本身之外的,因此需要对双语隐喻词的技巧和技巧。
当在翻译中面临隐喻时,翻译人员通常需要采取一些策略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其中一种策略是翻译成直译,即直接将句子的字面意思翻译出来。
但是,由于隐喻的意义往往不能简单地通过直译来传达,因此这可能不是最佳的解决方案。
其中另一种策略是采用自由翻译,这种翻译方式可以根据原始信息创造性地解释隐喻,然后重新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翻译。
这种策略有助于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并且可以大大提高双语隐喻词的技能。
双语隐喻词的研究尽管有多种策略可供翻译人员采用,但了解隐喻是如何在语言中起作用并了解隐喻是如何为语言中的意义做出贡献的,这对于找到最佳翻译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研究者们一直在探讨这个问题,并且已经开发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来研究隐喻。
其中,句法层面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因为它可以提供一些有关句子结构和词汇用法之间的关系的重要见解。
例如,研究者已经发现使用了类比结构的句子更难以翻译。
这是因为类比结构的句子需要读者将不同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暗示出来,这需要读者对两种事物都有相同的理解或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0 1年 4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科 学 教 育 版 )
J u a f hfn iesy( ce c o r l i gUnvri sin e& e u ain n oC e t dct ) o
Vo. . 13 No4 Ap .011 r2
试论语法 隐喻在 翻译 中的应 用
王 玉 琴
( 重庆 师 范 大学 ,重 庆
摘
4 13) 03Βιβλιοθήκη 1 要 : 法隐喻是 系统功能语 言学中的一 个重要概念 , 语 在其理论框架下, 分为概念 隐喻 , 际隐喻 和语篇 隐喻 。当我们 人
把 一种 语 码 转 换 成 另一 种 语码 时 , 会 面 临 选择 适 合 的表 达的 困难 , 就 导 致 了一致 式和 隐喻 式 的 产 生 。本 文 简 单 的介 绍 了 就 这
(. ep n a ya ah hai d. 机在高 空中 7T l eClf t i lue )h a ll g t 飞 t
飞行 。
系统 , 人类 的经验可 以分 为六个过程。将信息从一致式 向隐 喻式转换的过程是一个重建信息 的过程。以下是例子 :
1 8 广州 发生 了很 大 的变 化 。 9 0年
语法隐喻并将其应用在翻译研 究中, 得知一致 式和 隐喻式是为 了不同的交际 目的 , 以便帮助人们更好的 了解语法隐喻理论 。
关 键 词 :语 法隐 喻 ; 译 ; 致 式 ; 翻 一 隐喻 式
中图分类号 : 1. H3 5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3 3 3 (0 10 — 0 7 0 17 — 2 12 1 ) 40 5— 2 和求取 。语言 角色和交 流物之 间组成了四种 最主要的语言
():O e h or l s! B Y s IU d tr h 9 A pn ted o,p ae e : e, ’ o i i t g
句子 1 是一致式形 式 ,因为它 比较接近外部 事物的事 态, 句子 2是隐喻式 。句子 l 是物质过程 而句子 2是心理过
们理解 语法 隐喻 ,从而知道一致式 和隐 喻式 是为不同 的交
际 目的 。
一
、
语 法 隐 喻简 介
语法 隐喻 的概念是 由韩礼德 18 9 5年在 其《 功能语 法入 门》 中首次提 出四 。语法 隐喻是 用来表达用某一语法 类别或
语法结构去代替另一语法类别或语法结构【 习 。根据系统功能
语言学 的元功能 , 语法隐喻分为概 念隐喻 , 际隐喻和语 篇 人
隐喻 。
( ) 念 隐 喻 一 概
句子 5和句子 6属于主位 同等结构 ,句子 6是一致式 表达 , 句子 5是隐喻式表 达。
二 、 致 式 和 隐 喻式 的 定 义 一
概念隐喻指 的是语言对人们在现实世界 的各种经历 的 表达 , 即反映客观世 界和主观世界 中所发生 的事 , 所牵涉 的
当我们 分析语 言过 程 ,我们可能注意到一个单词有不 同的意义 , 同样一个意义也有 不同的表达 , 首先看一下一个 单词 的不 同意义 , 如“ ih 。 例 hg”
人和物 , 以及与之有 关的时间、 地点等环境因素 。主要体 现
形式是及物系统 , 括参 与者 、 包 过程和环境成分 通过及物 。
隐喻 的研究源远流长 ,可 以追溯到古希腊 。从那时候
起 , 有无 数的人对隐喻感兴趣 , 就 包括哲学家 , 作家 , 修辞学
家和语言学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 随着分 析哲学的 出现 , 西方哲学转 向语言分析研究 。越来越多 的哲学家 ,心理学 家 , 言学家 , 语 认知语言学家甚至心理学分析家开始研 究隐 喻, 以, 所 隐喻成为一个跨学科研究课题 。系统功能语 言学 家韩礼德对词汇隐喻和语法隐喻做 出了区分 。语法隐 喻是
( .ra ca gst kpaei G a ghu i 1 8 . 1G et hn e o l n u zo n 90 ) o c n ( . 8 a ra cagsi u gh u 2 1 0 8w get hn e nG a zo . )9 n
() orsiti vr i . 8. u pr s eyhs 您的精神状态很好。 Y i h 句子 7中 ,h h 是表达 的字 面意思 , “i ” g 但是在句子 8中, 表达的是隐喻意义。在许多情况下 , 一个单词可 以表达字面 意思和隐喻意义。 不 同的表达表示相 同的意义 , 例如 :
韩 礼德并未将语篇 隐喻划 人语法隐喻的范畴 ,但是托 马斯 明确表示其 观点 ,他认 为主位同等结构 和谓 化主位结
构属 于语法 隐喻范畴 ,因为这两种结构都可 以通 过双重及 物 系统分析使其 与“ 一致式 ” 表达形 成对 比, 从而 确定其 为 隐喻性表达。例如 :
( Whtyu n e od st reatei 5 a o ed t oi owi s . ) t h s ( Y u ne ow i ei 6 o ed t re ats s ) t h .
功能 : 陈述 、 疑问 、 命令和提供l 6 l 。通常 , 陈述语气表示陈述意
义 , 问语气表示疑 问意义 , 疑 祈使语 气表示命令意义 。 如果 疑问语义表 示陈述事情 , 便会 产生语气 隐喻。例如 :
( Y u soln tsy sc h g (ogu n fr ) 3 o hud ’ a u h atn .C nret om ) i
() w cud yu sy sc a t n? t hr 4Ho ol o a u h h g( a oi i Me p —
c o l r a f m) ( ) 篇 隐喻 三 语
指一种 隐喻现象 不仅发生在词 汇层 面而且在 词汇语法层 面
【 l 1
。
本文试着分析语法 隐喻在 翻译 中的应用 , 有助于帮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