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越野》校本课程纲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向越野》校本课程纲要

一、课程背景

定向越野又叫定向运动,是指利用地图和指北针到访地图上所指示的各(目标)点,以最短时间完成比赛的一种有规则的体育运动项目,也是军事地形学知识在体育运动中的具体运用。世界上第一次定向越野比赛在1895年于当时的瑞典、挪威联合王国的一处军营中举行。最早它只是一项军事训练活动。这成为了开展定向越野运动的先驱。尔后经过80多年的逐步发展,定向越野现在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体育运动比赛项目。特别是1961年国际定向联合会在丹麦哥体哈根成立以来现有成员国50多个。国际定向联合会是国际定向运动的行政实体,是国际体育联合会总会之一。定向越野已成为奥林匹克体育运动项目。1943年(二次大战期间)挪威反抗军开始将此运动介绍到英国,此后世界各国相继引进这项运动,国际定向运动协会(International Orienteering Federation简称IOF)成于1961年,并在1977年获得国际奥委会承认,目前共有46个会员国家(地区)。中国定向运动协会致力于向全国推广定向越野,是我国在IOF的唯一合法代表。

定向越野具有技术性、趣味性、竞争性、挑战性以及群众性等特点。常见的定向越野比赛有定向接力赛和公园(校园)定向越野。中国的定向运动通常在森林中举行,也可以在公园、校园,甚至城市街头举行,而且定向运动容易设计出满足不同年龄、性别、体能和定向技能水平参赛者需要的比赛路线,因此参与定向运动很少受到条件限制。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参加以回归自然为主题的户外运动,定向又成了一种必需掌握的生存技能。

二、课程目标

1. 让学生们了解定向越野这项运动的发展历史、相关知识和相关规则,清楚定向越野的种类、主要的比赛技巧,对定向越野等户外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2. 让学生们知悉定向越野运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害和损伤以及突发事件的处理办法,树立队员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3. 锻炼学生们处理突发状况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帮助队员们增强体质和体能,促进骨骼肌肉的健康发展,并且有助于养成健康的运动习惯,树立强身健体的意识;

4. 培养学生们的耐心,增强他们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时的自信心、记忆力、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在面对意外环境和危险因素时,锻炼他们的意志力和分析能力,挑战自我;

5. 在户外活动中,培养学生们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正确观念,让队员们发现美,观察美,享受大自然。

三、课程内容

第一部分什么是定向越野

第二部分使用指南针

第一章定向指南针种类

第二章定向指南针特色

第三部分使用地形图

第一章地图特征

第二章色图

第四部分地图和指南针结合使用

第一章磁偏角

第二章用指南针定位地图

第三章在地图上测距

第一节使用指南针

第二节使用直边

第五部分判断地面距离

第一章100米步速测试

第一节步行速度/时间

第二节跑步速度/时间

第三节上山/下山速度/时间

第四节植被速度/时间

第六部分定向越野竞赛

第一章计分定向越野比赛

第一节团队竞争

第二章跨域、自由或点对点定向

第一节直线定向

第二节接力定向

第三节路径定向

第四节窗口/走廊定向

第五节记忆定向

第六节沿径定向

第三章国际计分描述符号和表

第七部分定向越野技巧

第一章栏杆导航

第二章需要收集、检验、捕捉的特征第三章据点

第四章瞄准或偏移技巧

第五章读下去

第六章等高线

第七章重新定位

第八章粗略定向与精确定向

第九章路线选择

第十章植被

第十一章海拔

第十二章路线选择案例

第八部分开办竞赛

第一章急救设备

第二章安全

第三章安全道

第四章最后集合时间

第五章地点

第一节具有现有地图的区域

第二节没有现有地图的区域

第六章竞赛场地

第七章集会区域

第八章步速测试

第九章起点

第十章主图区域

第十一章终点

第十二章设置活动

第一节选择计分点

第二节计分点描述表

第三节活动复查

第十三章活动工作人员

第一节起点人员

第二节终点人员

第九部分定向越野急救

第一章调理身体

第二章高温相关疾病

第三章低温相关疾病

第一节脱水

第二节轻度中暑

第三节中暑

第四节晒伤

第四章低温相关疾病——低温症

第五章割伤、划伤、刺伤和水泡

第六章昆虫叮咬

第七章蛇咬伤

第八章有毒植物

四、课程实施

1. 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相结合;

2. 知识讲授和结队互助自学相结合;

3. 课堂学习与课外资料搜集阅读相结合;

4. 植被知识、竞赛知识、急救知识和地理知识等相结合。

五、课程评价

1.学习评价指标(一):课堂讲授与知识研讨相结合;

2.学习评价指标(二):模拟操作与实地演练相结合;

3.学习评价指标(三):态度评价与能力评价相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