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职业技术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2020年)

目录

一、规划依据

二、发展背景

(一)现实基础

(二)有利条件

(三)制约因素

三、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四、主要任务

(一)人才培养质量工程

(二)师资队伍建设名师工程

(三)招生就业双优工程

(四)社会服务亮点工程

(五)管理服务满意工程

(六)素质教育创新工程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二)稳步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三)落实依法治校,推进民主管理(四)建立规划目标责任制和监督考核机制(五)营造学院良好发展环境

(2011-2020年)

2011-2020年是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是学院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办学实力,创特色、上水平、树形象的关键时期。为了更好地贯彻国家和省、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精神,落实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总体部署和具体要求,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办学定位、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在办学规模、结构、质量等方面实现科学发展,结合学院实际,编制本规划。

一、规划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6年5月1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998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

(四)《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五)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六)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

(七)《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2010年6月6日新华社全文播发)

(八)《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年6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

(九)中组部、人社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中组发〔2011〕11号)

(十)《河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冀政办〔2011〕7号)

(十一)《廊坊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2011年12月22日市委常委会研究通过)

(十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0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

(十三)《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1月16日河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十四)《廊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2月14日廊坊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

二、发展背景

(一)现实基础

2005年底学院实质性合并组建以来,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完善规章制度,培育办学特色,顺利通过了教育部人

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实现了起步阶段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向更高水平迈进的基础。

1、高职教育理念初步

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交流讨论等多种形式,在全院范围内广泛深入开展了教育思想观念的学习研讨活动,逐步深化了对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的认识和理在教育的发展观与质量观、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学院发展定位与办学特色等多个方面形成了共识。广大教职员工的危机感、紧迫感不断增强,投身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2、专业结构体系基本形成

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才需求,初步形成了以机电、农林类专业为主体,以机械制造、自动化、畜牧兽医、园林园艺等专业为主干,以电子信息、汽车、财经管理、文化教育等社会服务类专业为延伸的8个专业群。备案高职专业数量从2005年的20个增加到2010年的40个,为招生规模的扩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师资队伍建设逐步推进

采取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师资队伍的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目前,学院共有专任教师444名,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91名,“双师”素质教师182名。其中“十一五”期间引进博士、硕士学位教师30名。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194名,“十一五”期间,晋升教授28名,转评副教授128名。

4、招生就业工作成效显著

“十一五”期间,我们根据学院自身发展实际,提出了高职教育与

中职教育协调发展,以高职教育为主的指导思想,高职招生计划从2005年的800人增加到2010年的2250人,录取报到率保持在80%以上,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2006~2010年,学院累计大中专毕业生17000人,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3%以上。

5、院系管理体制初步确立

依据高等职业院校机构设置的有关规定和学院实际,建立了13个教学系部,3个教辅机构和8个行政管理机构,选拔配备了各系部处室中层干部,初步明确了各部门岗位职责范围,建立并逐步健全和完善了管理规章制度130多项,顺利完成了“三校整合”,实现了由中等职业学校向高等职业学院的平稳升格。

6、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依托农林、机电、财经类专业的师资和技术优势,努力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拓展服务领域,扩大学院影响力。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先后启动开展了“阳光工程”、“农技人员培训”和“送教下乡”等培训项目,培训学员6300余人。学院被省农业厅确定为全省8个农业技术人员培训基地之一,在“送教下乡”工作中,学院采取的教学培训方法和实践效果多次受到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肯定和好评。

7、实训基地建设有所创新

作为职业院校,实训室、实训基地的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十一五”期间累计投入3000余万元更新和完善实训室71个,实训基地8个,极大地改善了基本办学条件。实训基地建设模式不断创新,实现了三个转变:即从自主建设向校企共建转变,从模拟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