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书法》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汉字与书法课文阅读答案

汉字与书法课文阅读答案

汉字与书法课文阅读答案汉字与书法课文阅读答案汉字与书法都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到如今也是一直在使用的。

汉字与书法课文阅读答案,我们来看看下文。

[课标要求]概述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知识梳理]一、汉字的发展演变1、文字的重要性:文字以一定的可视符号系统,将人们的思维、语言、经验及复杂的社会现象记录下来,使人类文化得以交流和传承,对人类社会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2、汉字的雏形: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画符号,与后来的成熟文字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3、趋于成熟:(1)商朝的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2)商周时期的金文①商周时期浇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

②到了西周晚期,一位史官对汉字进行系统地整理,形成了金文的标准字体——“籀文”。

3.汉字统一:秦朝的“书同文”(1)原因:①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对汉字任意俭省笔画、紊乱偏旁,以致异形杂出、一字多形等,文字的交流功能大大削弱,不利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②秦始皇为了消除这种混乱情况和便于推行政令、巩固统一,果断推行“书同文字”的政策。

(2)具体做法:①以秦国的小篆作为基础,统一全国的文字;②接着推广书写更为简便的隶书。

(3)意义:文字的统一,有利于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有利于形成国家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共同的民族文化心理,从而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书法艺术[问题探究1]什么叫书法?(一)出现的原因及特征1、原因:(1)单体汉字字形丰富、数量庞大,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提供了可能和前提;(2)具有艺术素养和精神追求的知识群体的形成和壮大,则为发展汉字书法艺术提供了人力准备,这也是书法艺术不断推陈出新、异彩纷呈的动力。

2、特征:以笔墨黑白空间和线条的刚柔枯润,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志趣。

(二)发展历程1.秦汉——自发阶段:①秦小篆和汉隶都具有书法的美感,但多重实用;②小篆圆润纤细,布局均匀;汉隶雄放洒脱,雄厚深沉。

关于书法的阅读理解 关于书法的材料阅读答案

关于书法的阅读理解 关于书法的材料阅读答案

关于书法的阅读理解关于书法的材料阅读答案大家都知道,书法的魅力从王羲之草书到楷书,这其中还经历过千变万化,你对书法有什么样的认识呢?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书法的阅读理解及答案,供大家参考。

关于书法的阅读理解材料一:中国文字的发展,由模写形象里的"文";,到孳乳浸多的"字";,象形字在量的方面减少了,代替它的是抽象的点线笔画所构成的字体。

书写者通过结构的疏密、点画的轻重、行笔的缓急,表现对形象的情感,发抒自己的意境,就像音乐艺术从自然界的群声里抽出纯洁的"乐音";来,发展这乐音间相互结合的规律,用强弱、高低、节奏、旋律等有规则的变化来表现自然界、社会界的形象和自心的情感。

近代法国大雕刻家罗丹曾对德国女画家萝斯蒂兹说:"一个规定的线(文)通贯着大宇宙,赋予了一切被创造物。

如果他们在这线里面运行着,而自觉着自由自在,那是不会产生出任何丑陋的东西来的。

希腊人因此深入地研究了自然,他们的完美是从这里来的,不是从一个抽象的理念"来的。

人的身体是一座庙宇,具有神样的诸形式。

";又说:"表现在一胸像造形里的要务,是寻找那特征的线纹。

低能的艺术家很少具有这胆量单独地强调出那要紧的线,这需要一种决断力,像仅有少数人才能具有的那样。

";我们古代伟大的先民就属于罗丹所说的少数人。

古人传述仓颉造字时的情形说:"颉首四目,通于神明,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

";仓颉并不是真的有四只眼睛,而是说他象征着人类从猿进化到人,两手解放了,全身直立,因而双眼能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好像增加了两个眼睛,他能够全面地、综合地把握世界,透视那通贯着大宇宙赋予了万物的规定的线,因而能在脑筋里构造概念,又用"文";"字";来表示这些概念。

"人";诞生了,文明诞生了,中国的书法也诞生了。

《汉字和书法美的关系看似简单》阅读答案

《汉字和书法美的关系看似简单》阅读答案

《汉字和书法美的关系看似简单》阅读答案《汉字和书法美的关系看似简单》阅读答案汉字和书法美的关系看似简单,实则涉及到书法艺术本体的根本性问题。

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却又总粘连在一起。

汉字具有形、音、意三美,音、意二美与书法没有必然联系。

书法的书写文本,因文辞意义所产生的文学意蕴无关于书法美本身;唯有“形美”是通过视觉感知的,和书法的关系最为密切。

书法美正是以汉字“形美”为基础的艺术升华。

书法作为视觉艺术,其所产生的美都是通过可视的形式体现出来的。

书写的文本虽然直接参与到了书法作品的构建,但仅是作为表现对象、创作素材而已,并不直接关涉书法形式美本身。

可见书写文本与书法审美本体无关,也并非书法美的内容。

把书写文本当作书法美的内容显然是说不通的,这样的认识也无利于书法艺术的健康发展。

睿智的古人对于“书法美的内容”的认识是不曾混乱的,邕在《笔论》中指出,书法要先入形,且要“纵横有可象”,这样的字才能称之为书法。

可见书法的内容就是形式美的问题。

人们又逐渐认识到只得其形还不够,还需要情感的介入。

这个形不是汉字原始客观的形,而是寄寓书法家生命、情感、心性的,经过艺术升华的形。

造成书写文本与书法形式美本身在认识上混乱的重要原因就在于,汉字与书法的发展演化出现了重叠和交叉,致使汉字实用功能与书法艺术美不分。

隶变前的古文字阶段,汉字与书法很难区分开来,基本上处于合二为一的窘境,书法美始终是依附于汉字实用功能的,其审美功能只是它更加广泛的社会功能的一部分。

汉字字体演变终结后,书法获得了脱离汉字的实用功能而独立发展的契机,其艺术性得到不断增长,纯粹追求书法美的作品开始涌现,但在一段时间内书法仍难以脱离文字的实用功能。

唐宋以后书法反映出突出艺术审美和情感表达的诉求,并有逐渐超越实用、走向纯粹艺术欣赏的趋势。

具有纯粹供人欣赏的书法幅式的应用便是最有力的证明,如竖轴、匾额、对联等。

这些幅式是长期展挂于开放的空间专门供人欣赏的,纯粹的艺术美成为书法的核心,甚至是唯一,这种美是“为自身而存在的美”,是对之前“附庸美”的超越,是对书法本体形式美的解放,从此之后书法逐渐变成了专供欣赏的纯粹艺术。

书法与中国文化阅读理解附答案(精编版)

书法与中国文化阅读理解附答案(精编版)

书法与中国文化阅读理解附答案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为了让这门艺术源远流长,开展好书法教育工作非常重要。

那么关于书法与中国文化阅读理解附答案是怎样呢?下面是整理的书法与中国文化阅读理解附答案,欢迎阅读。

《书法与中国文化》阅读材料书法与中国文化中国的书法艺术与京剧、武术、针灸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四大国粹。

在华夏五千年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汉字的书写逐渐升华为一门艺术,这在世界各种文字的发展史上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中国书法艺术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

中国文化的精神是天人合一、贵和尚中。

这种强调整体和谐的思想,肯定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主张以广阔的胸襟、海纳百川的气概,兼容并包,使社会达到太和的理想境界。

书法的理想境界也是和谐,但这种和谐不是简单的线条均衡分割,而是通过参差错落、救差补缺、调轻配重、浓淡相间等艺术手段的运用,达到的一种总体平衡,即中国文化和为贵的价值观,通过书法艺术的中和之美得到了完美体现。

儒道互补、刚柔相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基本内容。

儒家倡导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论语》用任重而道远来勉励弘毅的士;《老子》主张致虚极,守静笃,引导士人以清静无为从喧嚣的尘世中得到解脱,成为儒家思想的补充。

中国书法艺术对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的追求,毫无疑问受儒道两家追求理想人格的影响。

当然,书法艺术中对阳刚与阴柔的表现,不是二者仅取其一,非此即彼,而是兼而备之,有所侧重。

以王羲之为代表的晋人书法,由于晋代士人的价值取向,崇尚高迈俊逸的精神风格,洒脱清远的精神气度,其书法艺术总体上以阴柔为基调,含蓄蕴藉,寓俊宕之骨于清逸之气,柔中带刚;反之,清代又由于汉民族在心理上有着抑郁愤懑之情结,特别是金石之学昌盛,使书家从中获取一种强劲的动力,以释抑郁之怀。

先秦哲学中,道家的虚无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

书法艺术中注重对空白的经营,强调在无墨处施展才华,计白当黑,正是这一观点的具体体现。

在书法艺术中,一纸之上,着墨处为黑,无墨处为白;有墨处为实,无墨处为虚;有墨处为字,无墨处亦为字;有字处固要,无字处尤要。

中国书法艺术阅读答案

中国书法艺术阅读答案

中国书法艺术阅读答案【篇一:中国书法艺术修养练习题及答案】p> 1.“钻坚仰高,忘其疲劳”语出(b )。

a.《说文解字》b.《非草书》c.《散氏盘》d.《画赞》2.汉字以(c )为基本的成字方式。

a.抽象b.形声c.象形d.会意3.汉字的成字方式有( d)种。

a.三b.四c.五d.六4.《说文解字》作者是( a)时期人。

a.东汉b.西汉c.西晋d.东晋5.“羲之写《乐毅》则情多怫郁”语出(c )。

a.《说文解字》b.《艺舟双楫》c.《书谱》d.《非草书》6.“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语出( c)。

a.许慎b.王羲之c.蔡邕d.刘向7.圣书文字是(a )使用的文字。

a.古埃及b.古希腊c.古罗马d.古印度8.(b )是我们现今能看到的最早成体系的文字。

a.英文b.甲骨文c.金文d.纸草文字9.秦统一六国之后用于书写诏书等匹配皇帝的专用字体是(c )。

a.金文b.隶书c.小篆d.大篆10.(d )是秦朝末年民间从“草篆”发展而来的一种字体。

a.大篆b.小篆c.草书d.隶书11.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字体是(c)。

a.篆书b.章草c.行书d.隶书12.汉字的最初形态是图画文字,即( b)。

a.图画b.刻画符号c.图样d.符号13.目前所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是(a )。

a.甲骨文b.金文c.篆书d.纸草文14.甲骨文最初于河南(b )出土。

a.洛阳b.安阳c.新乡d.唐河15.著名古文学家董作宾将甲骨文按书法风格划分为(c )个时期。

a.三b.四c.五d.六16.金文是(d )的一种类型。

a.小篆b.甲骨文c.隶书d.大篆17.金文以(c )为代表。

a.战国青铜器铭文b.春秋青铜器铭文c.西周青铜器铭文d.东周青铜器铭文18.《大盂鼎》是西周(a )时期金文的代表。

a.早期b.中期c.晚期d.后期19.(c )为西周中期金文的代表,形成金文大篆的典型风貌。

a.《大盂鼎》b.《散氏盘》c.《毛公鼎》d.《虢季子白盘》20.(d )是晚期金文的杰出代表。

中国书法 阅读答案

中国书法 阅读答案

中国书法阅读答案(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试题答案、职业规划、原文赏析、小学阅读、初中阅读、高中阅读、诗词阅读、文言文阅读、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 writing, test questions answers, career planning,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primary school reading, junior high school reading, high school reading, poetry reading, classical Chinese reading,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中国书法阅读答案中国书法中国书法,从诞生时就有着知识记录、信息传播、思想交流、情感表达、学术研究、诗文写作等方面的巨大功能。

山东省滨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评分标准(Word版)

山东省滨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评分标准(Word版)

山东省滨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评分标准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一5 题。

材料一:书法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书法艺术的创作过程也是一种抒情的过程,人们对书法作品的审美过程应该是一个综合的、立体的过程,而不应满足于表层的视觉感受,必须是一种包括文辞内容、文化含量、文化深层信息的全面体验过程。

书法之所以在中国的艺术和文化中独领风骚、永葆青春,不在于它的表层艺术,而在于它内部蕴含着的深邃的文化。

可以说,书法是一个文化的概念,而不是一个简单的艺术概念。

书法应该是艺术而不是技术,这无论从它的产生、发展,还是从它所承载的内涵来讲,都是毋庸置疑的。

书法与中国千百年来的传统文化是不可分的,传统文化与书法有着一种无法拆解的因缘,所以说书法因文化而具有了灵魂。

反过来,书法又以其形式美让文化放射出光彩。

可以说,只有当文化作为书法的内涵时,书法才能够感人。

如《祭侄文稿》,之所以被千古传颂,不是简单地因为颜真卿的笔墨技巧打动人心,更重要的是在于其背后的爱国精神、道德人品和文化含量。

一些人认为,与历史上的辉煌相比,当代书坛可谓黯然失色。

我认为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形式的丰富和内涵的退化。

内涵就是文化含量。

所谓退化,就是无论从展览抑或大赛来看,书法反映出来的都是偏重于笔墨的效果,而淡化了传统书法抒情达意的本质。

书法必须以国学为基础,以传统文化为其础。

我们搞书法,如果只是套用西方的概念,把书法纳入一个学科,这就把书法推向一个单纯的抽象造型艺术范畴,就会造成书法内涵的削减。

书法最主要的是文字的情感和文学的内涵,即所谓的“书以载道”。

书法是具有丰富文学内涵的抽象化了的汉字书写艺术,其表现形态在一些人眼里是抽象的,但抽象并不能概括书法的全部特征。

现在欣赏书法,不应把书法的内容与形式分开。

文辞的内容与书法的线条、形态、创意有着内在的联系,拟开文辞内容,书法作品在视觉上的审美有其独立性,我们所感知的是一种“包含了内容”的形式。

汉字的书法艺术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汉字的书法艺术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汉字的书法艺术阅读训练题及答案汉字的书法艺术阅读训练题及答案汉字书法艺术不但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而且以它特有的才蕴影响了左右芳邻。

②它首先影响的是中国画。

国画骨子里其实也是一种线的艺术。

所谓“衣带当风”,非线而何?所谓白描手法,又非线而何?中国传统画不以形取胜,而以意取胜;不以美骄人,而以境争先。

内有其意,外有其形;心有其源,画有其境。

然而,它的具体操作与表达方式则是线式的。

③汉字书法又影响了中国传统建筑。

古建筑必有题字,必有匾额,必有楹联,必有中堂,必有山名、水名、堂名、亭名,没有这些,就仿佛美人头上缺簪,公子额前少玉,就会觉得心不明,眼不亮,意未到,情未尽。

④汉字书法又是与武术相通相连的。

武与字通,自古而然。

君不见电影《英雄》与《卧虎藏龙》中都有武家书法的镜头在,虽然不免有些艺术的夸张,但绝非凭空臆断。

别的且不言,只说书法与武术两者的境界与追求,就有绝大的相似之处。

两者都非常讲究功、法、气、韵、美。

⑤汉字书法也影响到中国古典小说。

中国古典小说以线式结构为主,虽然它的空间感十分自由,甚至自由到了无所不至其极的程度,一时天上,一时地下,一时鬼域,一时神宫,且不但神怪小说如此,即使写实性小说也常常如此,如《红楼梦》的太虚幻境,如《三国演义》中的关云长玉泉山显圣,如《水浒传》中的神女天书,如《三侠五义》中的游仙枕、探阴山,但以时间而论,它的结构形态依然是线式的。

它不喜欢甚至拒绝时空颠倒,而坚持依时而作,依时而行,依时而叙,依时而言。

小说的结构固然有繁有简,基本形态却万变不离其宗。

⑥简单成一线的,如《西游记》就属于单一型线式结构。

孙悟空就是引线的金针,猴子出世,便是金针出现,此后孙悟空“走”到哪里,那故事便“跟”到哪里,猴子成了斗战胜佛,这故事便随之戛然而止。

复杂一点的如《水浒传》,则呈水脉系结构,但本质上也属于线式结构,不过不是一个线端而已,而是百水千河归于一系。

更复杂的则是《红楼梦》。

《红楼梦》的结构形态是网状的,千头万绪,网络天成。

《中国书法》阅读题及答案

《中国书法》阅读题及答案

《中国书法》阅读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①中国书法是与中国文化非常土壤密不可分的独特艺术形式。

书指书体,即汉字。

法指书写文字的方法和技巧。

中国书法通过超群的艺术技巧,把文字书写的法那么提高到一种艺术的境界,使之凭借汉字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内涵,进展成为一种积淀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哲学思索和文化心理的艺术种类。

②以韵为核心的书法艺术,并不以精熟的技巧与繁复的法度程序为最高境界,相反,它崇尚的是那种言语不能传达的意味,它同时启示了其中所含蓄的类似于诗的余味,以及对简朴到深远的艺术手法的重视。

当思想感情和境界在自己的艺术形式中达到完满的升华时,韵的意味也就从作品中显现出来了。

崇尚韵致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脱俗,使艺术家无论在人格形态还是在艺术形态上均要达到一种卓尔不群的境界。

韵如橄榄,它需要渐渐地去体会、涵咏。

假如说“不俗”是表示精神升进中的超越状态,那么“韵”那么象征着精神超越的极致。

而“韵”的猎取那么是在一切艺术本体之外的,即就书法而言,学者型书家较之于工匠型书家更为人所推崇的缘由也就在于此。

③在中国的书法史上,书法家绝大多数都有超绝的风度才情,书法只不过是其气质风采和神情心性的自然流露,是切断凡俗意识而垂直上升到超常的精神生活领域的一种标识。

因而,书法只是文人“聊抒胸臆”的“余事”,所谓逸笔余兴,无所为方能有所为,这种心境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才是高级的、超俗的、儒雅的。

各家不同风格的书法,都让人感觉到艺术品只不过是其真我本性、生命气息的折射。

它不着痕迹,空灵蕴藉,以微妙的默示与含蓄,让人去感受突破一切人为的形式与法那么的境界。

在生硬、挺健、雄浑之外观赏一种超然的清淡。

“韵”作为生命状态的极致表达,让艺术家如痴如狂如醉。

它让我们在和古人典范作品沟通中无时无刻不在感受到那流溢而出的令人神往的迷人气息。

在瞬间的感悟中,让观者脱离现实的环境,沉醉在超越时空限制的审美快感之中,这就是古典书法作品中所设定的审美情境的奥妙所在。

《中国书法:作为—种文化》阅读练习及答案

《中国书法:作为—种文化》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中国书法:作为—种文化①我们提出书法是一种文化,并不是为书法下定义,只是一个范围的界定。

时下人们为“中国书法”已下过各种各样的定义,表述的方式各不同,但使用的一个关键词和核心概念是一样的,那就是“艺术”。

特别是几位著名的学者提出书法是“艺术”,甚至是“纯粹艺术”、“最高艺术”等等,影响甚大。

②人们把中国书法定义为艺术是基于中国书法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__把汉字的字形放在“中国书法”作为文化层次的结构中来审视,就会发现,汉字符号的审美效果是在书法文化结构的物态文化层面体现的。

在整体的书法文化或一件完整的书法“作品”中,字体书法形态属于物态文化层,这是书法“本体”结构的“外显”的表层部分。

当人们对汉字结构的科学性、艺术性及书写出来的笔法、字法、章法给予充分的估量和赞美的时候,我们看到研究者往往只限于对“作品”“物态文化层”的分析说明。

并且往往忽略字体得以显示的“物器”、材料本身的质地、色调因素;忽略一件书法“作品”的美是在书体形态与材料形态有机融合中显示出来的这一重要事实,所以人们对书法“物态层”的研究与描述也往往是不全面的。

在多层次结构的书法文化中,只就其表层结构进行分析,把它当作书法“本体”、全体,并由此概括其性质并作定义,这种研究思想和方法都值得斟酌。

③在对一种文化形态作文化结构的观察中,我们分出物态、制度、行为、心态四个文化层次,以求全面认识其内部结构中的各个文化层次并非具有同等的意义。

其中心态文化层是文化的核心部分。

这个核心部分体现着该文化形态被创造的目的,因而也集中体现着该文化形态的价值、功能。

就具体的书法作品来说,展示汉字字迹的形态不是目的,展示出一定的文字的内容,以实现文字的记录、传播功能才是目的。

各种书法“作品”的文字内容体现着作者、书者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等,展示出蕴含着经济、政治、宗教、家族、社会风习等内容的无比丰富的“意义世界”。

如果说在对“书法”这种文化现象的考察中,对物态文化层次专注而对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在物态文化的体现可能有所忽略的话,那么忽视对书法“作品”文字内容的考察、认知则是完全不应该的。

书法五年级阅读理解及答案

书法五年级阅读理解及答案

书法五年级阅读理解《汉字书法》阅读答案1①汉字书法不但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而且以它特有的风韵影响了左右芳邻。

②它首先影响的是中国画。

中国画骨子里其实也是一种线的艺术,讲究用丰富的线条来勾勒物体的轮廓,历来主张以线造型,以形传神。

细线显刚,曲线见柔,折转表示锐利,波弯显示绵软,不同的用线可以表现画家独特的感受和情趣。

③汉字书法又影响了中国传统建筑。

古建筑必有题字,必有匾额,必有楹联,必有中堂,必有山名、水名、堂名、亭名,没有这些,就仿佛美人头上缺簪,公子额前少玉,就会觉得意未到,情未尽。

④汉字书法又是与武术相通相连的。

武与字通,自古而然。

君不见电影《英雄》与《卧虎藏龙》中都有武家书法的镜头在,虽然不免有些艺术的夸张,但绝非凭空想象。

别的且不言,只说书法与武术两者的境界与追求,就有绝大的相似之处。

两者都非常讲究功、法、气、韵、美。

⑤汉字书法也影响到中国古典小说。

中国古典小说以线式结构为主,虽然它的空间感十分自由,但它的结构形态依然是线式的。

它不喜欢甚至拒绝时空颠倒,而坚持依时而叙,依时而言。

小说的结构固然有繁有简,基本形态却万变不离其宗。

简单成一线的如《西游记》,就属于单一型线式结构。

孙悟空就是引线的金针,孙悟空“走”到哪里,故事便“跟”到哪里。

复杂一点的如《水浒传》,故事情节呈水脉系结构,但本质上也属于线式结构,不过不是一条线而已,而是众多支流最终归于一处。

更复杂的则是《红楼梦》,《红楼梦》的结构形态是网状的,人物事件千头万绪,纵横交错,网络天成。

⑥可以这样说,汉字书法是一切中国传统艺术的基础,虽然它对其他种种艺术形式的影响大小有差,彰隐有别,多少有异,但那基础性作用则是毋庸置疑的。

18.从全文看,汉字书法是如何“以它特有的风韵影响了左右芳邻”的?(4分)19.第⑤段中,作者说《水浒传》“故事情节呈水脉系结构”。

结合自己阅读《水浒传》的体验,谈谈你对这种说法的理解。

(4分)参考答案:18.①中国画以线造型,传情达意。

2021中考语文 专题9 汉字和书法鉴赏【含答案】

2021中考语文 专题9 汉字和书法鉴赏【含答案】

专题09汉字书写、汉字常识和书法鉴赏【知识贮备】一、汉字1.汉字形体的大致演变历史:甲骨文→ 金文→大篆→小篆→ 隶书→ 楷书→草书→行书甲骨文:殷商时期,人们将文字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且连贯成句甚至成篇,具有了文字的所有要素。

在已发现的数十万件甲骨文片上,目前人们只识别出一千多字。

其主体是象形字。

金文:西周时,人们把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所以叫钟鼎文或铭文。

其特点是比甲骨文规范,文字笔画讲究线条美。

大篆:出现于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多象蝌蚪状,样式较为美观,也叫它“籀文”或“石鼓文”。

小篆:秦统一六国,李斯主持整理简化文字,做到“书同文”。

这种字笔画少于大篆,便于识记,人们称为小篆。

隶书:兴于汉,笔画变曲为直,结构简化,统称为“隶书”。

其又分为古隶(秦)与今隶(汉)。

楷书:萌芽于西汉,成熟于汉末,盛行于魏晋。

其更讲究横平竖直,规范美观,很便于识记和书写。

草书:起于汉代。

由于书写工具变硬(刀刻)为软(毛笔写),书写材料变成帛或纸,人们觉得工工整整一笔一划地写楷书不快捷,于是顺势将笔画连写,这就成了草书。

它又有章草、今草和狂草之分。

行书:成于东汉末年。

鉴于草书好写难认,人们采取折中之道,在楷书于草书之间,创造出一种新字体,既好写又好认,因此叫它“行书”。

2.汉字的造字法:“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而转注、假借是“用字法”。

(1)象形“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用简单的线条描摹客观事物的形状,使人一看就能把字形与具体事物联系起来,知道它所代表的事物。

如“月”字像一弯明月的形状,“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

象形字属于独体字。

(2)指事“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用一种特殊性符号,标记某一客观事物和表示某一概念,这种标记符号或是加在独体象形字的某个部位,或是加在代表某种事物符号的特殊位置。

非连续性文本张志和《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史》阅读练习及答案

非连续性文本张志和《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史》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国书法艺术的形成、发展与汉文字的产生与演进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连带关系。

中国文字起源甚早,就书法看,早期文字甲骨文还有象形字,已具有了对称、均衡的规律,在线条的组织、笔画的起止变化方面已带有墨书的意味、笔致的意义。

把文字的书写性发展到一种审美阶段——融入了创作者的观念、思维、精神,并能激发审美对象的审关情感,也就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书法的形成,有记载可考者,当在汉末魏晋之间。

当然,这并不是忽视、淡化甚至否定先前书法艺术形式存在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可以说,先前书法艺术的产生、存在,不仅属于书法史的范畴,而且也是后代的艺术形式发展、嬗变中可以借鉴与思考的重要范例。

那么,究竟什么是“书法”呢?我们可以从它的性质、美学特征、源泉、独特的表现手法方面去理解。

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的用毛笔书写的、具有四维特征的抽象符号艺术,它体现了万事万物的“对立统一”,这个基本规律又反映了人作为主体的精神、气质、学识和修养。

(摘编自张志和《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史》材料二:中国书法作为象形文字的艺术表现,看似孤立于世界文字之林,其实在很多方面有着与世界文化接轨的基础。

第一,中国文字和书法体系的孤独性,反激出它交流世界、融入世界的内在要求。

方块字是一种倾向于视觉艺术的直接符号,它以直观视像为基础,将表形、表音、表意三者融为一体。

中国人习惯在书写中思考,书写就是思考。

中国书法艺术更是将文字的书写由符号表达提升为艺术创作,在文辞美的基础上,追求结构、线条、水墨等造型美,双向同步地在文辞美、造型美中倾诉书者的内心世界。

这种表意文字导致中国人形象、悟象、灵象思维的异常发达,并构成了整个思维的东方色彩。

拼音文字则更倾向于听觉,这使西方社会更看重听觉艺术,如音乐。

文字和口语的同音,使两者难以分离,难以像我们那样产生与生活口语相分离的、只用于书写的书面语言或文言文。

由于它不表形只表音,由表音到表意便需要经过翻译、分析,是一种间接的转译符号,这使得使用拼音文字的民族,分析的、逻辑的、实证的思维更为发达。

2019年高考语文《关于“国学”》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汇编

2019年高考语文《关于“国学”》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汇编

2019年高考语文《关于“国学”》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汇编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国学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是中国人的文化识别符号。

然而,国学知识浩如烟海,国学书籍汗牛充栋,对于初学者及普通大众而言,怎样学国学,怎样把其中蕴含的思想、智慧内化于血液之中,《国学要义》做了有益尝试,为普通大众提供了打开国学之门的钥匙,对于传承中华文明具有积极意义。

国学是心性之学,重在德行修养、人格塑造,它对当代社会的意义主要在于“大学”而非“小学”。

这两种研究方式贯穿了整个学术发展史。

以注疏的形式,在经典原有框架基础上,对文本字词进行注解的研究方式一直以来居解读经典的主流,而通过建构新的观点、新的视角,重在汲古之精华以启发今人的研究方式一直处于弱势。

重在“文献学问”的文献整理作品数量较多,重在阐发国学“德性学问”,出思想、出观点的精品论著较少。

两种研究方式虽各有特点、各有千秋,但从当下普及国学和发挥国学对于当今社会的作用的角度看,后者亟须加强。

《国学要义》就是基于后者的重要创新研究成果。

该书由上篇“经典”和下篇“概念”两部分组成。

上篇运用解构的方法,提供一个分析框架,从经典的作者、文本、基本观点、主要内容和思想特色的角度,分别对《老子》《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部经典进行解读和品评;下编运用建构的方法,形成一个整合系统,从概念的历史起源、社会背景、诸子观点和儒家论述的角度,分别对道、仁、义、礼、智、信、孝、忠、廉、耻十个基本概念进行解读和品评。

这种研究方法重在对经典义理的阐释,有利于帮助普通大众从宏观上整体把握国学要义,使国学的精神深入人心,让国学的价值充分发挥。

纵观历史,国学历经千年仍绵延不息,关键在于立足时代、与时俱进。

以国学主体儒学为例,在其千年演变过程中,它不断被先哲圣贤结合时代特点和现实需求阐发注释,经历了玄学、理学、心学、朴学等不同发展阶段。

肖云儒《中国书法的文化意义》阅读练习及答案

肖云儒《中国书法的文化意义》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字书法作为一种特殊的审美信号系统,传导着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审美人格。

它以特有的形态,将中国人或规范或潇洒的人格价值,中国人或守格或破格的文化精神暗传出来。

在线条的飞扬和变化的布局中,你会时不时感觉到中国人平衡与欹侧、协调与矛盾、统一与变化、齐整与错落等等独特的哲理气息和思辨方式。

汉字由象形的图画经由简化、抽象、变形,逐步演变为符号,每个汉字最初都是描摹事物的一个单幅画(如鱼、龙),或由两幅、多幅图画拼接起来的一幅组画(如有偏旁的好、安)。

音指与象指在汉字中合一,笔划与结构中均有图像、意象和情象内容。

后来随着字的日渐功能化、实用化、符号化,书与画在实用功能层面开始分离。

自从书法进入了愈来愈重视以真草隶篆、特别是行草来表达书写者感情的阶段,艺术的功能重又上升,书与画在艺术审美层面重又结合。

弹性幅度极大的毛笔,可浓可淡可枯可润的水墨,以及能够以吸水度和印迹感天然造成原生效果的宣纸,使中国书法因毛笔、水墨、宣纸的书写,能以在快慢、提按、推拉、扭折、顿挫、转甩、浓淡、湿枯、晕涩、虚实中相映相辉、相生相克,能以比其他纸笔无比丰富的艺术语汇,给书法作品的构思和表现提供无限张力,给精神创造和艺术创造提供了其他文字书写无可比拟的阔大空间。

汉字的点、划、撇、捺、钩、方框(圆)和三角的多形态笔法,以及毛笔笔划的多方向性写法,这些在别的文字中罕有的特色,为各类线条和几何图形大量进入书法铺就了通道,使得现代逐步发展起来的徒手线艺术、点画造型艺术、符号化艺术、空间造型艺术的许多观念,很早就进入了汉字书写,同步提升了中国书法具象和抽象的双向表达能力。

汉字书写由具象的图画在漫长的岁月中逐级简化、变异、提升为书法艺术抽象的符号,却又草蛇灰线,留下了各种象形图画的印痕。

中国书法在发生学领域的这一由形而神、由画面而符号的过程,其实全息着、也发酵着中国文化特有的思维。

始终重视形神关系、持续解读形神关系,也就逐渐成为中国书论、画论、艺论、文论,乃致整个中国哲学文化思想的一大特色。

《书法:彰显中华文化独特魅力》阅读练习及答案

《书法:彰显中华文化独特魅力》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书法:彰显中华文化独特魅力书法与绘画、音乐等纯艺术门类不同,它不仅仅是艺术,因为书法首先是中国的文字。

文字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母体和载体,独一无二的书法无疑是中国文化区别于世界其它文化的标志之一。

我们对传统的文化、传统的书法要有敬畏之心。

中华文明和中国艺术独特性的代表之一,就是我们自古沿用下来的书法。

中国的书法拥有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它是历代书法家精神的结晶,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更是中国人智慧的“舍利子”。

一个对自己文化都不敬畏的民族何谈自尊。

回顾历史,作为文字的书法,是完全实用性的,是人们生活、交往、奏事不可缺少的;但作为艺术,中国古代书家追求法度,追求书卷气、文人气,使书法不仅成为人们用来记叙和表述思想的实际手段,更用书法来体现文人的才情和学养,所谓“字如其人”、“书为心画”。

一部书法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化发展史,书法艺术延续了近三千年的辉煌,正是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

从二十世纪初西方的钢笔进入中国以来近半个世纪,硬笔代替了毛笔,使中国书法渐渐不再具有实用性。

尤其是近十多年来,随着电脑的高度发展和普及,这一代年轻人不要说写毛笔字了,甚至即将远离硬笔,进入一个无纸无笔的键盘时代。

过去,古人入私塾读书,识字、吟诵、书写三者是合而为一的,是一个不可分拆的整体。

但是,在现代教育兴起之后,中国文字的整体性和书卷气的传统被拆解:文字、音韵、书法,成为不同专业;文字归于中文,吟诵归于表演,而书法归于美术。

识字作为必修课,书法却成为选修课。

而今研究中文的,往往不了解书法;美术学院学书法的,并未开设文字、音韵的课程。

可见,书法传统在代际绵延中发生了多次重大变化,书法之?“法”对于使用毛笔的人来说,越来越隔膜,正因为如此,人们对于书法的认识也越来越混乱。

尤其是经历了上个世纪的战乱与运动,书法传统的脉被人为地割裂了,直接造成了今天书法创作、鉴赏与批评的标准不断地泛化甚至是丧失。

书法不仅是写字,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古人认知世界的一种睿智的方式,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标杆。

《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语文阅读题及答案

《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语文阅读题及答案

《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语文阅读题及答案《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语文阅读题及答案试题内容: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3小题,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愉快时面呈笑容,哀痛时放出悲声,这种内心情感也能在中国书法里表现出来,别的民族写字还没有能达到这种境地的。

唐代韩愈说张旭善草书,“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

张旭的书法不但抒写自己的情感,也表现出自然界各种变动的形象,但这些形象是通过他的情感所体会的,因而能形成情景交融的意境。

汉字的起始是象形的,书法家可以用字的结构来表达物象的结构和生气勃勃的动作,使写的字成为一种表现生命的艺术。

元代赵子昂写“子”字时,先习画鸟飞之形,从中吸取对生命形象的构思,使“子”字有着鸟飞形象的暗示,成为一个表现生命的单位。

书法家要想使字表现生命,就要用他所具有的'方法和工具在字里表现出生命体的骨、筋、肉、血的感觉来。

许慎说:“书者,如也。

”书的任务是如,写出来的字要“如”我们心中对于物象的把握和理解。

但这里并不是完全像绘画那样直接模示客观形体,而是通过较抽象的点、线、笔画来表现的。

中国人写的字,能够成为艺术品,使用毛笔是另一个重要原因。

毛笔铺毫抽锋,极富弹性,所以巨细收纵,变化无穷,这是欧洲人用管笔、钢笔、铅笔及油画笔所不能比的。

正是这个特殊的工具使中国人的书法有可能成为一种世界独特的艺术。

中国书法用笔有中锋、侧锋,方笔、圆笔,轻重、疾徐等各种区别,皆是运用单纯的点画而成其变化,来表现丰富的内心情感和世界诸形相;就像音乐运用少数的乐音,依据和声、节奏与旋律的规律,构成千万乐曲一样。

唐朝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里说张芝学习草书之法,“一笔而成,气脉通连,隔行不断”。

石涛《画语录》也说,“人能以一画具体而微,意明笔透”,“一画之法立而万物著矣”。

但这里所说的一笔、一画,并不真是一条不断的线纹,而是如郭若虚所言,“自始及终,连绵相属,气脉不断”。

《书法要有“丈夫气”》阅读练习及答案

《书法要有“丈夫气”》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书法要有“丈夫气”①梁启超在《书法指导》中曾提到,学书法,不宜从赵孟頫、董其昌一派入手,不是不好,只是不容易学,易导致笔力软弱,无“丈夫气”。

②“丈夫气”固然不是书法所有之必须,却是值得提倡的一种精神气质。

③何为“丈夫气”?即是有大丈夫的气概,孟子有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丈夫气”,即是有使命、有责任、有担当、有毅力、不忸怩、不矫饰,书法的“丈夫气”,则是融书卷气、金石气、士大夫气、雄健气于一体的阳刚博大的精神气质,是书法雄健、雄强之气的一种拟人化表达。

这其中,书卷气尤为重要,没有书卷气的“丈夫气”。

常是一种狂怪之气、粗鄙之气和莽夫之气,去书法之本质远矣。

④“丈夫气”是书法的大格局、大气象、大境界的精神表征,不是逞强使气、矫揉造作,也不是粗鄙狂怪、哗众取宠。

⑤倡导书法的“丈夫气”,并不是说书法只能是男儿所为,也不是大男子主义,即便是女性书法,也可以具备此种气质。

现代著名女书家游寿,萧娴,碑学功力深湛,浑朴雄健,其书法便深具“丈夫气”。

⑥客观来讲,书法之美并无优劣之分,有阳刚雄强之美,也有阴柔妍媚之美,阳刚雄强,好比黄钟大吕、金鼓雷鸣,是一种壮美;阴柔妍媚,好比江南小调、丝竹管弦是一种柔美,这是艺术之美的两极,然而,阴柔妍媚之美虽是书法的一种气质,当代书法艺术却不能仅停留于此,因为一个伟大时代的书风,绝不能缺少昂扬的精神气度。

⑦磅礴浑朴的摩崖“三颂”,线条奔放的章草简牍,盘曲繁复的瓦当书法,半篆半隶、华美典雅的汉碑额书法以及朴茂直率、不事雕琢的工匠之作一一汉石阙书法和汉砖书法,共同筑就了汉代开张烂漫、雄强大气的艺术风格,在汉代,任何一个阶层,只要稍识字者,包括女性和一般工匠,都不乏强烈的书法艺术表达冲动,这是其有别于其他朝代之处。

故此,康有为才盛赞汉人之“分”,并在其书学名著《广艺舟双楫》中专辟“本汉”篇,阐述汉代的“八分”气象。

⑧汉代之后,从曹魏到西晋到十六国时期,再到北魏,北齐、北周,书法艺术几乎都表现为一种阳刚伟岸之象,可谓“丈夫气”十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书法是艺术,国学是学问,研究书法的学问是书学,把书法当成国学,与把传统文化当成国学如出一辙。

书法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重要组成部分,但只有用国学方法研究传统文化的学问才是国学。

按照国学大师梁启超的划分,国学研究一类是关于智识的学问,一类是关于人生的学问,书学也是如此。

关于智识方面的学,主要是对古代典籍的研究,即过去通称的“四都之学”,也有有关文字的学问,即小学,小学又分为:文字,音韵和训话,书法的基础是汉字,研究书法必须研究汉字本体,故此,书学的基础是小学,小学又融含于国学之中。

所以,国学中的小学,对书学研究有直接作用和影响。

辑校和注疏是国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传统书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在阅读和用古书论文献时,必须对其中的字词进行训话或校注,否则易发生误读,譬如现在我们常用“天真烂漫”形容书法作品至高的美学境界。

但从包世臣《艺舟双楫》中对“烂漫”的注解可知,“烂漫”的本意是花到十分,已渐有凋疏之意,用在书法上,则是指笔法粗疏导致的墨法调疏,字法散乱。

包世臣所说的“烂漫凋疏”,尽管谈的是笔法和墨法问题,本质却是书法美的问题,如果不用国学方法对“烂漫凋疏”进行训话学的辨析,就可能发生根本性误判,导致对书法美产生根本性误读。

所以,研究书法美,必须立足于本土美学,必须用国学方法来研究。

书学还是有关人生体悟的学问。

美感体验,是在长期的笔法实践中培养出来的,而笔法的获得,又在于对人生、生命与自然的体悟,即唐人张琭所说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也就是要有向外和向内的追求,向外追求最后都归于向内追求,向外追求自然,于自然万物中获得关于笔法的学问,譬如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黄庭坚观担夫争道而悟笔法等,都是这方面的典范,向内追求内心的自证圆融,这方面,古代书论多有描绘,但有些过于玄虚。

当然,笔法也可通过读书尤其是阅读古代书论获得,但读书也需进行人生体悟,读书而不体悟,等于吃饭而不细嚼,必定是“囫囵吞枣”,学习和研究书法,更离不开人生体悟,没有这种精神,是万万写不好书法的。

所以,书学虽与国学息息相关,但国学只是方法和途径,研究美、探讨美,是书学研究的终极旨归,但这美,是基于中国本土的美学,而不是西学体系中的美学,故美学又必须建基于国学之上。

国学也不是贴标签、而是实实在在地坐冷板凳,需要一种几十年如一日的“工匠精神”。

(摘编自来中原《国学与书法》)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书学属于美学范畴,而国学是用国学方法研究传统文化的学问,二者有诸多联系,但不能直接画等号。

B. 孙过庭《书谱》中用“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八个字,将“既看到古人,又写出自己”的古今书学的道理说透了。

C. 书学的基础是字学,字学对书学研究有直接的作用,而辑校和注疏是传统书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D. 作者反对读书者“囫囵吞枣”,意在表明在笔法的获得途径中,人生体悟比阅读古代书论更重要。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在文章开头即表明观点,然后对书法和国学的区别和联系进行解说,引出了后文的论述。

B. 作者在第三段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说明书学是靠文献学方法研究的,从这一点来说它属于国学范畴。

C. 文中举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黄庭坚观荡桨而体悟出笔法的例子,强调了书学需要向外追求自然。

D. 文章结构属于“总—分—总”模式,最后一段给出结论,再一次说明书学和国学虽有联系但并不等同。

3. 根据原文肉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书学和国学是息息相关的,国学是书法研究最终探究的美学的基础,书法是国学研究的对象。

B. 现在人们常用来形容书法作品至高境界的“烂漫”用在书法上指笔法不好,说明当下已没人关注古书论。

C. 书学不仅是关于智识的学问,还是关于人生体悟的学问,对其研究既要加深认识,又要实践体悟。

D. 书学向内追求内心的自证圆融,但因古代书论的描述过于玄虚,还需要向外追求自然,亲自体验。

【答案】1. D 2. B 3.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