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时世读书报告
艰难时世读后感
艰难时世读后感《艰难时世》是一部令人深思的小说,它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视角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
小说以一个家庭为背景,讲述了他们在动荡时期所经历的艰难和挣扎。
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纠葛和内心的挣扎,作者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残酷,引发了读者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小说中的角色形象栩栩如生,他们每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的性格特点和独特的生活经历。
主人公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她在家庭和社会之间挣扎,不知道如何选择。
她的丈夫是一个固执己见的人,对家庭的期望和压力让他不知所措。
他们的孩子也各自有着自己的烦恼和困惑,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挑战。
这些角色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挣扎,让读者感同身受,引发了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小说中的情节安排巧妙,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作者通过对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纠葛和内心挣扎的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残酷。
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生活充满了挑战和困难,他们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压力和困扰。
小说中的角色在这样的环境下,不断地挣扎和努力,希望能够找到自己的出路。
他们的故事让人深感震撼,引发了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通过《艰难时世》这部小说,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洞察。
作者通过对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纠葛和内心挣扎的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残酷。
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生活充满了挑战和困难,他们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压力和困扰。
小说中的角色在这样的环境下,不断地挣扎和努力,希望能够找到自己的出路。
他们的故事让人深感震撼,引发了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通过阅读《艰难时世》,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残酷。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我们需要不断地努力和挣扎,才能找到自己的出路。
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身边的人,多一些理解和关爱,共同面对生活中的艰难和挑战。
总之,《艰难时世》是一部令人深思的小说,它通过对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纠葛和内心挣扎的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残酷。
艰难时世读后感
艰难时世读后感首先,艰难时世的存在并非偶然。
历史上的艰难时世往往与人类的贪婪、争斗和无知有关。
人类对资源的争夺、权力的追求以及对他人的歧视和压迫,都是导致艰难时世的原因。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不应该简单地将艰难时世归咎于外部因素,而应该反思人类自身的行为。
其次,面对艰难时世,每个人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境。
有些人可能想方设法逃避现实,寻求逃避或者追求个人利益,而有些人可能选择直面现实,积极应对。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性的种种面貌。
有些人会牺牲自己的利益,帮助他人渡过难关;而有些人则会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甚至违背道德伦理。
面对艰难时世,我们需要审视自己的行为和选择,考虑到自己的利益同时也要关注他人的需求和幸福。
此外,艰难时世也暴露了社会制度和政府的弊端。
当社会出现动荡和压力时,政府的决策和运作可能会受到严重的干扰。
一些政府可能选择用暴力手段来稳定局势,而另一些政府可能被操纵或无视社会的需求。
这些问题让我们考虑到社会和政府在艰难时世中的责任和角色。
然而,尽管艰难时世充满了各种挑战和困境,但它也是一个让人们成长和改变的机会。
在艰难时世中,人类不得不迫于压力和困境面对自己的弱点和错误。
这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反思自己的行为和选择,并努力改变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最后,我认为面对艰难时世,人类最重要的是团结和合作。
只有团结在一起,共同面对挑战,才能战胜困难。
在艰难时世中,我们需要学会互相扶持,共同进退,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这样的团结和合作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度过难关,也可以为我们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总之,艰难时世是人类历史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面对困境和挑战,我们需要审视自己的行为和选择,考虑到他人的需求和幸福。
同时,我们也应该反思社会制度和政府的弊端,并努力促进改变。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团结在一起,共同面对挑战,才能战胜困难,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从这些艰难时世的故事中获得启示和借鉴,为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提供参考。
艰难时世读后感
艰难时世读后感偶然间在学校图书馆读到了狄更斯作品《艰难时世》,了解到这是影响力巨大的一部作品,被誉为现实主义小说的传世经典,这部作品充满艺术性地反映了十九世纪五十年代英国的阶级关系和社会风貌。
书中的人物刻画入木三分,我读后感觉受益颇多。
《艰难时世》以工业小镇焦煤镇为故事发生地,呈现了各不相同的人物,展现了工业革命及机器生产的时代背景下小镇人所经历的“艰难”。
诸如用尺子丈量世界的葛雷硬,被葛雷硬(父)养育在理性世界里的露意莎(姐)和汤姆(弟),压迫工人的资本家庞德贝……至于谁是这本小说的主角,说不清楚,每个人都是主角,每个人都有属于个人的独特经验。
小镇教育家托马斯·葛雷硬的女儿露意莎嫁给了自私冷漠的庞德贝,成为不幸婚姻的牺牲品;儿子汤姆沉迷赌博,最终沦为盗窃犯;工人史蒂芬遭到剥削和陷害,被迫远走他乡,却不幸身亡。
露意莎把内心唯一柔软的地方给了弟弟汤姆,这个弟弟怎么会感受到姐姐对他的爱,他没有感情,他只把她当作工具,以此从庞德贝那里换取更多的钱。
故事的转折是露意莎遇到了一个男人,她的生活被这个爱慕她的男人打乱,男人向她表达了爱,她没有选择和男人私奔,也没有做出格的事情。
如果人生可以重来,也许露意莎会在她的花园里种满鲜花,花开在心头,给予她快乐、幸福、喜悦、痛苦、悲伤、难过,但人生没有如果,她从出生起就已注定压抑情感,只能活在“成本-收益”的万能公式中。
这段独白是露意莎压抑许久后的爆发,如暴雨倾泻而下,这一刻她等了许久。
走进露意莎的生命,我似乎已经看到了那个糟糕的世界。
露意莎的每一句话都让我感受到露意莎成长中的痛和她对美好的渴望,她形容自己是行尸走肉般活着,生命中的养分早已被父亲剥夺掉,她活着,生命却如死一般寂静。
如果没有情感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经济、长相、家庭、学历、工作等。
我们应该从中学到如何生活,幸福、快乐不能用金钱来衡量,我们需要身为人类最起码的感情,去爱世界,去爱自己,去接受别人的爱。
艰难时世读后感
艰难时世读后感
艰难时世读后感
【篇一:艰难时世读后感】
刚刚读完狄更斯的《艰难时世》,一个很强的冲动就是想写篇《狄更斯笔下的女性》。
狄更斯的确是塑造女性角色的非凡能手。
只要打开狄更斯的任何一部小说都不难得出这个结论。
在《艰难时世》中,我统计了一下,出场的女性有西丝、露意莎、瑞茄、斯巴塞太太以及露面不多的葛擂硬太太和派格拉太太等人。
这里的每个女性都被狄更斯赋予了鲜明的色彩和个性。
她们的年龄不同、想法不同、处事方式不同、说话的语气和目的不同,都在狄更斯笔下活灵活现地得以展现。
这仅仅还只是狄更斯十四部长篇小说中的一部小说。
很难再看到还有另外一位作家能做到这点。
至少,我没有在我的阅读范围内看到还有另一位能塑造如此之多的女性性格的作家。
——写到这句,我忽然想起巴尔扎克,巴尔扎克也塑造了很多女性形象,但像欧也妮那样令人难忘的女性却不是很多。
至少,狄更斯在这方面给我的印象极为突出,尤其是读了这本《艰难时世》之后。
而且,和其他作家不同,仍譬如巴尔扎克,巴尔扎克的野心是通过近百部小说创造一个完全属于他的世界或社会。
在巴尔扎克那里,社会发展规律在《人间喜剧》中起到的是首屈一指的作用,狄更斯却完全是依靠对人物性格的演变来。
艰难时世读后感
《艰难时世》读后感《艰难时世》是查尔斯·狄更斯的一部深刻反映工业革命时期社会现实的长篇小说。
在阅读这部作品后,我深受震撼和启发,对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部小说以工业小镇焦煤镇为背景,通过多个角色的生活和遭遇,揭示了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和社会各个层面的深远影响。
故事中的主要人物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和深刻的心理描写,使得每个读者都能在其中找到共鸣。
小说中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葛擂更和庞德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葛擂更的功利主义教育理念和庞德贝的自私冷漠都体现了当时资产阶级的虚伪和冷酷。
他们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而不顾他人的死活,甚至不惜牺牲亲情和爱情。
这种功利主义思想在当时的社会中极为盛行,导致了人性的扭曲和社会的分裂。
小说中的工人阶级也遭受了极大的苦难。
他们被剥夺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尊严,生活在贫困和痛苦之中。
工人史蒂芬的遭遇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他因为遭受剥削和陷害而被迫离开家乡,最终不幸身亡。
这些工人的悲惨命运让我深感同情和愤慨,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和来之不易的和平。
《艰难时世》还通过家庭关系的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露意莎和汤姆的悲剧性婚姻让我深感惋惜和痛心,他们因为家庭的压力和社会的束缚而被迫走上了不幸的道路。
这种家庭关系的扭曲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冷漠和无情。
在阅读这部小说的过程中,我不仅被故事情节所吸引,更被其中所传达的深刻思想所震撼。
狄更斯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的安排,揭示了工业革命时期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人性的扭曲。
他呼吁人们要关注社会问题,关注他人的命运,追求真正的幸福和人性。
《艰难时世》这部小说通过多个角色的生活和遭遇,揭示了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和社会各个层面的深远影响。
作品中充满了许多引人深思的经典语句,以下是对其中一些语句的解读:“在苦难中挣扎的人们,他们的命运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只有经历过磨砺,才能找到通向光明的道路。
”这句话表达了狄更斯对工人阶级在工业革命时期所遭受的苦难和困境的同情。
读艰难时世感想
从背景出发,估计作者写这篇文 章是为了讽刺当时社会上的人们 过于注重事实,而丢弃了自身的 情感。
读艰难时世感想
这部小说比较短小,人物也不多, 但是用作者狄更斯用这样一部短 篇小说充分的发展了情节,小说 主要讲述了焦煤镇上发生的一些 事,那里的人们都非常推崇事实, 甚至至于压迫了正常的情感,拒 绝了一切的幻想,这可以说是在 灭绝人性,人的情感也是人正常 生活的一部分,人们拒绝了情感, 必然会带来问题,里面的人的结 局最后可以说是都比较悲惨的。
首先从葛擂硬先生说起,这位先 生一开场就说教育孩子要把非事 实以外的一切东西连根拔起,然 而他的这种教育,并没有能够教 育好自己的孩子,他自己最后也 吃了苦果,认识到了这种错误。
至于葛擂硬的两个孩子,女儿露 易莎本该是个聪明伶俐的人,然 而因为那种教育,失却童真,另 一方面她又很幼稚,被她的弟弟 和赫德豪斯利用了。总的来说她 是非常可怜的,想到那个在夜晚 凝望着面前的炉火沉思的女孩, 就让人觉得心碎。
儿子小汤姆,在脱离了父母后, 就急切地要发泄对那种教育的不 满,他要放纵自己," 享受生活" , 甚至不惜利用深爱自己的姐姐, 最后走上了不归路。
不得不提的女孩,西丝,这是一 个幸福的女孩,她没有屈服于这 种教育,虽然一开始她倍受责骂, 但是她坚持自己的幻想,最终获 得了幸福。
文章的描写很有特色,如开头对 葛擂硬外貌的描写,说他什么都 是四四方方的,这就很能看出他 是个什么样的人。
艰难时世读后感
艰难时世读后感《艰难时世》是一本由查尔斯·狄更斯所著的长篇小说,它以描绘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社会的黑暗一面为主题,以刻画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不公正为线索,是一部具有深刻寓意和强烈煽动性的作品。
通过对不同角色的刻画,狄更斯展现了19世纪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剧变和阶级差距的加剧。
小说中的众多人物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困境和压迫,他们的生活决定了他们的人格和命运。
书中尤以主人公卢修斯·弗菲尔兹和童年之友约翰·赛沃尔为代表,他们一个出身贫寒,一个出身富裕,却因为社会的不公平对待而陷入了相同的困境。
狄更斯通过描写这些人物的遭遇,呼吁对社会中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关怀。
同时,狄更斯在小说中也表达了对法律和现行社会制度的批判。
小说中的法律机构和官僚系统被描绘成腐败、善变和荒唐,正义常常不容易得到维护。
由此,狄更斯对社会的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反思,推动了英国社会的进步和改革。
同时,狄更斯对于人性的探索也是本书的重要主题之一。
小说中,人物的行为和决策往往起因于个人的欲望和动机,而不是道德或正义的考量。
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鲜明地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读者能够深入思考人类的善恶和道德的边界。
作为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本书具有深邃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艺术表现。
狄更斯通过描述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现象,以及人物的命运和心理变化,生动地再现了那个黑暗而困苦的时代。
同时,他对人性和社会道德的思考,让人们深思自己的行为和生活,并呼吁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关怀。
通过阅读本书,我深深感受到狄更斯对社会问题的关切和对人性的探索,这引发了我对社会问题的深思和对人类行为的反思。
在一个物质丰富但价值观缺失的时代,狄更斯的作品提醒我们,人类的尊严和人性的美好是追求的根本,只有关心他人、关注弱势群体,才能真正建立一个公正和谐的社会。
《艰难时世》是一部具有强烈人文主义精神和社会意义的作品,它通过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故事情节,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社会,引发了对社会问题和人性课题的思考。
从《艰难时世》看狄更斯小说的人物刻画
狄更斯的创作从《雾都孤儿》开始,这部作品以雾都伦敦为背景,讲述了一 个孤儿奥利弗的悲惨身世及遭遇。奥利弗在孤儿院长大,经历学徒生涯,艰苦逃 难,误入贼窝,又被迫与狠毒的凶徒为伍,历尽无数辛酸。最后在善良人的帮助 下,查明身世并获得幸福。狄更斯通过这个故事,揭示了当时英国社会底层人民 的苦难和悲惨生活。
总之,以《雾都孤儿》和《双城记》为例,我们可以看到狄更斯底层叙述的 特点以及他对社会公正和人性的深刻。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狄更斯作为一个伟大 的作家,更启发我们在面对社会不公时应该勇于反抗、为正义而战。
参考内容二
初中英语听说教学中“教—学— 评”一致性探究以Unit
一、引言
初中英语是英语学习的重要阶段,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具有重要 意义。在英语学习中,听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关系到学生的英语交流能 力,也是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体现。然而,许多初中英语教师在听说教学中面临 着许多挑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学—评”的一致性问题。因此,本次演 示旨在探讨如何在初中英语听说教学中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
在《艰难时世》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特征鲜明。以主角葛擂硬为 例,他是一个典型的功利主义者,一切行动以实用和效率为导向。葛擂硬重视数 据和事实,相信只有通过教育和学习,人们才能获得成功和幸福。这种思想特征 源自于他的功利主义哲学,即认为人生的目标在于追求最大程度的快乐和最小程 度的痛苦。
在小说中,功利主义哲学对人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葛擂硬的妹妹为例, 她原本充满爱心和同情心,但在功利主义环境下,她的价值观逐渐转变。她开始 认同哥哥的观点,认为只有通过教育和理性思考,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她逐渐 忽视了情感和感性的一面,将幸福和成功视作人生的全部。这种现象充分展示了 功利主义哲学对人物思想的深远影响。
艰难时世讲稿 读后感
艰难时世讲稿(带为一张PPT内容)著的浅析。
线索人物,手法浅析以及对我的现实启示。
我们先通过一段简单的概括了解这本名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在英国北部,一个叫做焦煤镇的工业城市。
银行家富豪商人庞得贝与国会议员、教育家及商人汤玛斯·葛莱恩控制着镇里的经济运作和教育事业,葛莱恩的两个儿女,被压制在父亲的实施理论之下,整天与数字、理性打交道,不允许读诗歌或者故事。
后来,大女儿路易莎嫁给了年纪可以做他父亲的庞得贝,但因没有爱做基础,家庭生活极不幸福;而在庞得贝的公司做事的儿子生活放荡毫无约束、做人吝啬自私,最后偷了庞得贝银行的钱逃跑。
躲到马戏团里,扮演一名小丑的角色。
经过了一连串惨痛教训,又受到马戏团女孩西丝·朱浦的感化,逐渐的改变了生活态度,被父亲送到美洲。
但病死在省亲的途中。
庞得贝喜欢吹嘘自己白手起家,诬蔑工人由于妄想过奢侈生活才产生不满情绪。
五年后庞得贝中风猝死在焦煤镇的街上,露意莎再嫁了人。
就是这么一个故事脉络。
接下来是背景目的,背景我们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一个是作者本人的背景,另外一个就是当时写作背景。
了解作者背景生平我们更能了解作者写作的特点写作风格等等。
查尔斯·狄更斯,英国小说家,出生于海军小职员家庭,10岁时全家被迫迁入负债者监狱,11岁就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劳动。
曾在皮鞋作坊当学徒,16岁时在律师事务所当缮写员,后担任报社采访记者。
他只上过几年学,全靠刻苦自学和艰辛劳动成为知名作家。
狄更斯是高产作家,他凭借勤奋和天赋创作出一大批经典著作。
他又是一位幽默大师,常常用妙趣横生的语言在浪漫和现产中讲述人间真相,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
艺术上以妙趣横生的幽默、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气氛的有机结合著称。
马克思把他和萨克雷等称誉为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
1812年2月7日,狄更斯出生在英国南部朴次茅斯的波特西地区一个贫寒的小职员家庭里。
艰难时世英语读后感
艰难时世英语读后感艰难时世英语读后感《艰难时世》讲述了格莱恩、庞德贝的艰难生活,是19世纪最有影响的小说之一,那大家读了有什么感受呢?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是艰难时世英语读后感,仅供参考。
艰难时世英语读后感【一】This novel is relatively short, the characters are not many, but the author Dickens with such a short story to fully develop the plot, the novel tells some of the major happened coking coal town, where people are very respected the fact that even for the oppression of the normal emotions, to reject all fantasy, it can be said that in the part of the inhuman, feeling and people's normal life, people rejected the emotion, will inevitably bring about problems, the people inside the final outcome can be said to be more miserable.Firstly, Mr. Gradgrind said, the president said opening to educate their children to get everything out non reality beyond, however, his education, and not be able to educate their children, he finally eat the bitter fruit, aware of this mistake.As for the two children Gradgrind's daughter Luisa, this is a kind of person but because be clever and sensible, education, loss of innocence, on the other hand she is very naive, her brother Moorhouse and Hird use. On the whole, she was very miserable, thinking of the girl who was gazing at the fire in front of her at night, and her heart was broken.When his son, Tom, left his parents, he was eager to give vent to his dissatisfaction with the education. He wanted to indulge himself, enjoy life, and even use his beloved sister, and finally went back to the road of no return.Have a girl, sissy, this is a happy girl, she did not yield to this kind of education, although in the beginning she has been scolded, but she insisted on their own dreams, eventually obtain happiness.The description is very characteristic, such as the beginning of Gradgrind appearance description, he said what is boxy, it can see what kind of person he is.From the background, it is estimated that the author wrote this article to satirize the fact that people in society at that time paid too much attention to facts and abandoned their emotions. 艰难时世英语读后感【二】The author of the novel for thorough Britain in the middle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Manchester industrial status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and the profound reflection on the capitalist society of the human condition, typical characterized by vivid description of the actual life and the character of the moral standard of the bourgeoisie of the powerful attack and bitter irony. A true description of the industrial town of coking coal town life, reflects the sharp contradiction between capitalists and workers, and the corrupt nature of the capitalist educational system by repressive youth, a considerable social value and aesthetic value of art.After reading this article, you can feel as a humanist Dickens believe that human nature is good and plasticity, in his criticism of capitalism and capitalist utilitarianism and politicians out of life at the same time, they ignored the essence of human goodness for some correction and criticism. At the same time, Dickens was sympathetic to the tragic fate of the oppressed class, praising their diligence and love, he did not approve of the political struggles of workers, reflects his tender sentiments and feelingsto education to promot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bourgeois reformism thought."Tell you what, I ask for the truth.". Don't teach the boys and girls anything but the facts. Only the fact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In addition, what all don't cultivate, all the uprooted. To exercise the intelligence of a rational animal, one must use the fact; that nothing else is of any use to them. This is the principle that I have when I educate my children, the principles that I use to educate these children. Hold fast to the facts, sir!" This is the "hard times" begins with an abstract description of the image and show superimposed impression on the reader. "These children" refer to the boys and girls of the so-called "model school". Dickens uses his comic style concise outline of the image of Mr. fingers, eyes, mouth, hair, neck, shoulder and dress in action, strengthen the emphasis on the facts. Mr. Gradgrind is both a believer and propagandist of utilitarianism and "fact" philosophy, as well as the executor and defender of feudal paternalism. His family life and family education is in a secluded hut in fact based only facts and function. The principles, contents, and methods of Mr. Gradgrind in school and family education can be summed up in facts, calculations, fantasy, and innocence. The root of his child's misfortunes was the victims of Gradgrind's "philosophy of fact" and "model" education.The two main characters "hard times" described in two, around two people launched the two clues, the two aspects of ideological performance. One is Gradgrind, and the other is Bounderby. Bounderby stands for industrial capitalists, not interested in education, only interested in practical interests. He told workers improperly people, but only as a "hand" and can drive the work of animal behavior led to his people.The structure of the whole article in the way of the trilogy, the plot slowly forward, gradually deepen the theme, the author take it leisurely and unoppressively irresistible, the logic of life, "and another," portrait of characters, language skill, and often beyond all expectations reasonable figures in language use are reduced when we read the the sense of alienation and boredom, we are attracted to this article research.艰难时世英语读后感【三】Just read Dickens's "hard times", a strong impulse is to write "Dickens women".Dickens is really an extraordinary talent for shaping women's characters. It is not difficult to draw such a conclusion as long as he opens any of Dickens's novels. In the "hard times, I statistics, women have played Louisa, Rachael, sissy, Mrs. Space and his rare Mrs. Gradgrind and Mrs. Paigela et al. Every woman here is endowed with a distinct color and personality by Dickens. They are of different ages, different ideas, different ways of doing things, tone and purpose are different, under Dickens's pen vivid to show.This is only a novel in Dickens's fourteen novels.It's hard to see yet another writer who can do that. At least I didn't see any other writer who could have created so many female characters in my reading. I think of Balzac, and Balzac has created a lot of female images, but there are not as many memorable women as Ou Yeni. At least in this regard, Dickens gave me the impression is very outstanding, especially after reading the "hard times".Moreover, unlike other writers, for example, Balzac, Balzac's ambition is to create a world or society that is entirely his own through nearly a hundred novels. In Balzac, the law of socialdevelopment played a leading role in the human comedy, but Dickens relied entirely on the evolution of character as a lever to promote his novels. It's a very different direction of creation. The two have charm, two charm are hard to compete.All successful writers have his success. Dickens's success, I think is his strong character of the mold, beyond any of his contemporaries.In Dickens's novels, "hard times" is a short. Space tests structure. As far as the novel is concerned, I feel it is the novel with the most succinct structure of Dickens. From Gradgrind's appearance, sissy father's home, and married Louisa Bounderby, Stephen and Rachael unspeakable love, Hird to seduce Space, Louisa housz Mrs. night track, Tom finally exposed to the crime of theft and so on a series of stories, with quite lively brushwork outlines. Each detail corresponds to the later events, not only for the pleasure of reading, but also for the openness and delicacy of Dickens's brushwork. Moreover, when the novel settles down, it is everywhere surprising and everywhere reasonable.。
功利主义对人性的摧残:读《艰难时世》
036
外 从小 就 没有 幻想,在石屋中接受者系统的事 实教育,连看个马戏都要偷偷的 溜出去看。她喜欢看着炉子里的 火慢慢燃烧,思考人生的短暂和 意义,但是葛擂硬夫人(她母亲), 却后怕的劝导,要是给她父亲知 道,惹来的就会又一场责备。而20 岁 那 年 在 父 亲 ”无 可 辩 驳“ 的 ”逻 辑“中,不得不同意嫁给老庞得 贝,那个每次来到石屋总是要亲 吻一下自己,关怀一下自己,用不 一样眼神看着自己的老庞得贝。 婚后她没有开心过,对丈夫冷淡, 对任何人都冷淡,除了她那心爱 的小弟弟,汤姆,那个爱乱花钱又 不断向她伸手,迫使她把那些她 本来都觉得无所谓的首饰当掉给 汤姆。确切的说,她其实是为了汤 姆才嫁给庞得贝的。而她和詹姆 斯的私情被 斯巴塞 太太揭发,而 詹姆斯最后自己一个人逃到西班 牙。结局中她幻想自己有了一个 新的家庭有孩子,但是狄更斯说 这些事情是不会发生的。
查尔 斯·狄更 斯 在创 作 这部 作品的时候已经四十岁了,这个 时候正是他文学创作的巅峰时 期,他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都 已经达到了巅峰的高度。他出身 在一个英国海军部一个普通职员 的家庭。因为父母生活不知道勤 俭节约,经常大宴宾客,导致负债 累累。父亲曾经因为债务而入狱。 狄更斯从十岁开始就不得不去给 人家当学徒,,打一年工才能去上 一年的学堂,狄更斯的少年时期 就是在贫苦中度过的,他非常了 解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在英国 的维多利亚时期,他看到了残酷 的文学和哲学思想对人性的摧 残 ,因 此 在 他 的 小 说《艰 难 时 世》 中,深刻的揭露了当时的盛行道 德思想和经济理论对人性的危 害。作者的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 可以说当时的英国已经进入了产 业革命最终的阶段,英国资产阶
艰难时世电影观后感英语
艰难时世电影观后感英语English:After watching the movie "The Hard Times", I was deeply moved and left with a mix of emotions. The film portrayed a world plagued by hardships, where characters faced immense challenges and struggled to survive. The story revolved around a group of individuals from different backgrounds who were all seeking a better life amidst the chaos. The film succeeded in capturing the desperation and resilience of these characters, making their struggles feel incredibly real and relatable. The actors delivered powerful performances, effectively conveying their pain, determination, and hope. The cinematography was also visually striking, showcasing the bleakness of the environment and emphasizing the gravity of their circumstances. One aspect that particularly resonated with me was the contrast between the characters' bleak realities and their unwavering perseverance. Despite facing constant adversity, they refused to give up and continued to fight for a better future. This message of resilience and hope in the face of overwhelming challenges served as a source of inspiration and left a lasting impacton me. Overall, "The Hard Times" is a thought-provoking film that sheds light on the unyielding human spirit in the most difficult of times.中文翻译:观看完电影《艰难时世》后,我深感动容,留下了种种情感交织在心头。
艰难时世观后感
艰难时世观后感当我们处于艰难的时代,面对困境和挑战时,我们往往会对生活和世界产生深刻的思考和观察。
艰难的时世让我意识到人类的脆弱和无助,同时也展现出人类的坚韧和勇气。
艰难的时世可以是战争时期,也可以是自然灾害的发生,亦或是面临经济危机的时刻。
在这些时刻,人们的命运和生活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发生巨大变化。
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往往会感到无助和困惑。
然而,正是在这样的困境中,人们的内心也会被唤醒和激活,以应对挑战和解决问题。
在艰难的时世中,我发现人类的团结和协作变得尤为重要。
无论是面对战争、自然灾害还是经济危机,只有团结一心,互相帮助,才能够渡过难关。
善良和友善成为了珍贵的品质,人们开始更加关心彼此,互相支持。
这种团结的力量能够让人们在困境中找到希望和力量。
艰难的时世也让我看到了人类的强大和创造力。
面对各种困境,人们总能找到办法和解决方案。
在战争中,人们会创造出各种新的武器和战略来保护自己;在自然灾害中,人们会采取各种预防措施和救援措施来减少伤亡;在经济危机中,人们会寻找新的商机和市场来稳定经济。
人类的创造力和智慧无穷无尽,它们在艰难的时世中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发挥。
与此同时,艰难的时世也使我意识到生活的珍贵和幸福。
当一切都变得不确定和脆弱时,我们才会真正珍惜和感受到生活的意义。
艰难的时世教会了我要对生活保持感恩和热爱,要珍惜每一个日子和每一个人。
在艰难的时世中,我也看到了人类的勇气和毅力。
在困境面前,人们会展现出惊人的勇气和坚韧。
无论是面对战争的残酷,还是自然灾害的冲击,人们总能够坚持下来,并逐渐重建家园。
艰难的时世让我感受到了人类的韧性和不屈的斗志。
最后,艰难的时世也让我明白了希望和信念的重要性。
在黑暗的时刻,希望是我们生活的指南针,信念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只有保持对美好未来的信念,才能够战胜困难和逆境。
希望和信念成为了引领我们走出艰难的时世的重要力量。
在艰难的时世观后,我认识到了人类的脆弱和无助,但同时也看到了人类的坚韧和勇气。
最新艰难时世英文读后感
艰难时世英文读后感Reading Report of Hard TimesBook InformationThe book Hard Times I read was published by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and pressed in 1994, its author is famous English novelist Charles Dickens, what’s more, this book contains 480 pages.Story and My ReflectionThe novel was set in Coketown, a northern industrial city. Thomas Gradgrind ruled his family and his school according to Utilitarianism, the philosophy of the time, which had as its aim the greatest possible happiness for the greatest possible number of people. However, the form of Utilitarianism which Dickens attacked in the novel wa s plain materialism that denies all other values than material ones, or “Facts” as they were called.Thomas Gradgrind had two children Louisa and Tom. They were caught by their father when they tried to see Sleary’s Circus, where the clown Jupe works. Jupe ha d a daughter Sissy, and when Jupe left the circus and his daughter, Gradgrind invited her to come and live with his family.Josiah Bounderby was the rich owner of the Coketown factories. He was a proud self-made man; but once and again his house was observed by a strange old woman. Stephen Blackpool wa s one of Bounderby’s workers. Blackpool ha d a troubled life. He had an alcoholic wife, who had left him, but he cannot be divorced from her. He was in love with Rachel, a factory girl. When a strike broke out and Blackpool was not willing to join the trade union his mates would not have anything to do with him. He was fired, and he had to leave town.Tom Gradgrind started to work in Bounderby’s bank, and Bounderby propose d to Louisa. Though she was 30 years younger than him, she accepted. Bounderby’s housekeeper Mrs. Sparsit wa s jealous. Louisa’s marriage was unhappy, and James Harthouse, a politician, attempted to seduce her.Bounderby’s bank was robbed by Tom. However, it was Steven Blackpool who was suspected, and Bitzer, a clerk in the bank gave evidence against him. Mrs. Sparsit haddiscover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arthouse and Louisa and spied upon them. Louisa turned Harthouse down, and she went home to her father to talk to him about her problems. He came near to realizing that his upbringing of his children based on “Facts” ha d been a misunderstanding. Gradgrind now sheltered Louisa from Bounderby, and the couple were permanently separated.Stephen Blackpool was found dying in a disused mine shaft. He asked Gradgrind to clear his name.Gradgrind now learned from Sissy and Louisa that it was Tom that was the bank robber. Tom wa s now hiding in Sleary’s Circus disguised as a clown. His escape d abroad was nearly stopped by Bitzer, but Sleary, his horse and his trained dog effect Tom’s escape nevertheless.Mrs. Sparsit found out that the strange old woman outside Mr. Bounderby’s house was in fact his mother, and that he did not have a humble origin as he had claimed. He was not after all a self-made man.Tom died abroad, and Gradgrind lived into old age rejecting his Facts and Figures, Faith, Hope and Charity had become his leading principles.The hard time Dickens depicts has far been behind us, but this novel still stimulates us to ponder. Nowadays, in this rapidly developing society, people are turning out to be cooler or more business-like towards each other. With more skyscrapers built up, people lock themselves in the small match-boxes rather than to stroll around the neighborhood; with the emergence of countries crowned as ‘the country on the wheels’, people drive recklessly instead of walking and chatting leisurely; with computers striding into every family, people sit behind shining screening boasting with the unknown, substituting for visiting from one door to another. Does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es have to sacrifice humanity? I believe this is the question everyone will deny. We all long for a harmonious world in which we live hand in hand, not a machine which stifles our emotions, fancies or imaginations.Brilliant Paragraphs1. “Now, what I want is, Facts. Teach these boys and girls nothing but Fact s. Facts alone are wanted in life. Plant nothing else, and root out everything else. You can onlyform the minds of reasoning animals upon Facts: nothing else will ever be of any service to them. This is the principle on which I bring up my own children, and this is the principle on which I bring up these children. Stick to Facts, Sir!”2. In the innocence of her brave affection, and the brimming up of her old devoted spirit, the once deserted girl shone like a beautiful light upon the darkness of the other “It was altogether unaccountable that a young gentleman whose imagination had been strangled in his cradle, should be still inconvenienced by its ghost in the form of groveling sensualities; but such a monster, beyond all doubt, was Tom.”3. It is known, to the force of a single pound weight, what the engine will do; but not all the calculators of the National debt can tell me the capacity for good or evil, for love or hatred, for patriotism or discontent, for the decomposition of virtue into vice, or the reverse, at any single moment in the soul of one of these quiet servants, with the composed faces and the regulated actions.4. Coketown lay shrouded in a haze of its own, which appeared impervious to the sun‘s rays. You only knew the town was there be cause you knew there could have been no such sulky blotch upon the prospect without a town. A blur of soot and smoke, now confusedly tending this way, now that way, now aspiring to the vault of Heaven, now murkily creeping along the earth, as the wind rose and fell, or changed its quarter: a dense formless jumble, with sheets of cross light in it, that showed nothing but masses of darkness—Coketown in the distance was suggestive of itself, though not a brick of it could be seen.本文版权归曼界森英书下载网及英文电子书下载网共同所有。
艰难时世中文读后感
艰难时世中文读后感艰难时世中文读后感1这本书在狄更斯的小说中不算最好的,但是他在书中给我们提了一个问题供我们大家思考,那就是人类是不是只要理性,实际和功利主义,而不要感性、感情和爱。
如今我们大多数人已变成了只讲实际的人,交朋友只交往以后对我们有用的人;读书只读励志类、财经类(以上两类书,我们可将其称为发财书),及业务类的书,而不读小说、诗歌,因为这类书对我们以后的发展貌似没有帮助;找对象,主要看对方的各种条件,经济、长相、家庭、学历、工作等。
讲实际的人,做任何事情都用金钱来衡量,他们缺少感情,缺少爱,缺少情趣、缺少幻想,他们一旦达不到心中设定的目标,就会觉得没意思。
他们忘了如何生活,他们不知道如何过得幸福、快乐。
其实人类有的时候还是需要这些看起来没用的东西的。
艰难时世中文读后感2奥威尔(1)狄更斯不是“无产阶级”作家。
他从不写无产阶级,在这点上他和古往今来的绝大多数小说家一样。
如果要在小说,尤其是英国小说中寻找工人阶级的身影,最后只能是徒劳。
狄更斯小说的中心情节几乎总是发生在中产阶级环境中。
仔细研究他的小说,你会发现它们真正的题材是伦敦的商业中产阶级和他们的奉承者——律师、职员、售货员、旅店老板、小工匠、佣人。
狄更斯没有描写过农业劳动者,而且也只描写过一个产业工人,即《艰难时世》中的史蒂芬·布莱克普尔。
(2)事实是,狄更斯对社会的批判几乎只局限于道德层面,因而他在书中从未提出任何建设性意见。
甚至,狄更斯的态度根本上连破坏性都谈不上。
没有明显迹象表明他希望推翻现有的社会秩序,也没有明显迹象表明他认为如果现有秩序被推翻,社会就会天翻地覆。
实际上,他所针对的与其说是社会,倒不如说是“人性”。
(3)严格说来,《艰难时世》中没有一行文字可以被称作有社会主义倾向。
实际上,如果书中有什么倾向的话,那也是支持资本主义的倾向,因为全书的寓意是让资本家和善,而不是让工人反叛。
(4)如果你痛恨暴力,不信仰政治,那么教育便是唯一的补救方法。
分析查尔斯.狄更斯的《艰难时世》
分析查尔斯.狄更斯的《艰难时世》分析查尔斯.狄更斯的《艰难时世》摘要: 狄更斯的《艰难时世》以文学作为透镜将焦点聚集在对贫民困境的关注上,并试图唤醒读者的良知。
该书体现了女性的重要性,是尝试将艺术与道德及社会目相结合的非常有趣的实例,也是狄更斯所认为的对人类生存至关重要的价值观的重要诠释。
关键词:劳工人性机械化理性主义感性查尔斯・狄更斯生于1812年2月7日,他在英格兰西部沿海湿地肯特郡渡过了生命最初的九年时光。
25岁时,狄更斯以第一部小说《匹克威克外传》一举成名,蜚声文坛,此后一直是英国家喻户晓的文化名人。
成名后的小说家对穷人,尤其是贫困儿童的困境仍保持着极大的关注与深切的同情。
由于工业革命对整个现存的社会秩序造成巨大的冲击,狄更斯所生活的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充斥着极大的经济动荡。
由于工场主唯利是图,残酷剥削雇工而导致贫富差距即中产阶级和工人之间的差距日益扩大。
在《艰难时世》中被称作“劳工”的工人们,被迫在狭窄、嘈杂和危险的工厂里长时间艰苦地工作仅能得到菲薄的报酬。
因为缺乏教育和工作技能,工人们几乎别无选择来改善自己悲惨的生存和工作条件。
鉴于自己的贫穷遭遇,狄更斯充满恻隐之心,因而他积极参与一些以改善伦敦贫民恶劣生活条件为目标的机构的活动。
1.情节概要托马斯葛雷梗是英格兰工业城市焦煤镇的一个富裕的退休商人,终其一生研究理性主义、私利和事实哲学。
他根据这种哲学理念将最大的两个孩子路易莎和汤姆抚养成人,从不允许他们想入非非或夸夸其谈。
他创办了一所学校,并且出于慈悲心肠收留了一个学生,忠厚而充满幻想的西丝・朱浦,其父在失踪前是一名马戏团演员。
随着年龄的增长,汤姆成为游手好闲、自私自利的花花公子,路易莎却因内心困惑而极度矛盾,似乎对某种人生大事若有所失。
最后,路易莎嫁给了葛雷梗的朋友约瑟亚・庞得贝,一位富有的工场主和银行家,但年龄比路易莎大了两倍多。
庞得贝经常吹嘘自己自幼被母亲遗弃在贫民窟而成为孤儿,白手起家。
艰难时代读书感想读书笔记
《艰难时代:亲历美国大萧条》斯特兹·特克尔我们的一家工厂也发生了静坐罢工。
有一个工厂经理是专门处理这种劳工问题的。
但就他个人而言,他是个不错的人,不过他的样子看上去就是漫画当中的工厂老板:嘴角叼着一根香烟,大方脸,大块头。
他对付罢工者的方法不常见诸报端,但工厂对这样的把戏都熟知于心。
笔记感想:我们没有工会,工厂解雇员工、人们不会静坐罢工,只会光着两个眼珠你瞧瞧我我瞧瞧你,或者等待仲裁结果就像等待戈多……这使我又想到了阿Q,想到了鲁迅文章里面的人们。
你什么都不能说。
只要你一戴上工会徽章,就得卷铺盖走人。
这么快就被解雇,快得让你目瞪口呆。
笔记感想:美国的工会制度也是经过斗争而得来的?这个制度好不好,我想我们要对自己提一个问题,工会制度对经济好吗?对企业好吗?对员工好吗?那么我们就不得不回答这样一个问题,经济发展、企业发展的终极目的是什么?是对人的终极关怀吗?如果是的话,那就应该搞下去。
我们注意到有一位女士经常过来。
她来的时候开着一辆凯迪拉克,停在三个街区以外的地方,然后走过来。
我管她们这种人叫外表光鲜的穷人。
她有体面的衣服,她有凯迪拉克,但她没有钱。
她会过来接受免费医疗。
如果她开着凯迪拉克直接过来,让社会工作者看见,就不会让她进来。
对那个阶层的人来说,接受施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笔记感想:大城市有自己的房子、车子,过着外表光鲜的生活,每个月开销紧巴巴的,“祂们没有现金”,似乎看到了某国的现状#一代人被中产了,我们陷入了中等收入国家陷阱#那个时候,抵押农场比较盛行。
所以,他们搞一毛钱的大甩卖。
他们把这个农民的所有财产都陈列在那里,开始甩卖,所有的邻居都会过来,想着花两毛五买一匹马,一毛钱买一颗犁。
当这一切都结束之后,他们会把这些东西再还给他。
这么做是合法的,那些恶意抬高价钱的人,就是想夺走这个人的农场。
这种人会被严惩的。
这样的搞法激怒了那些想像往常那样经营农场的人。
可能是银行、农具经销商、私人贸易市场等等。
艰难时世读后感
艰难时世读后感在这个充满挑战和困难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困难。
而在这样的时世中,我们更需要的是坚韧不拔的精神和乐观向上的心态。
《艰难时世》这本书正是带给我们这样的正能量和启示,让我们在面对困难时能够更加坚定地向前迈进。
这本书以一位普通人的视角,讲述了他在一个充满战乱和疾病的时代中的艰难生活。
在这个时代中,人们面临着食物短缺、疾病肆虐、战争肆虐等种种困难,但主人公却始终保持着乐观和坚强的态度,努力克服各种困难,不断向前奋进。
通过主人公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到,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只要我们保持乐观和坚韧的心态,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深地被主人公的精神所感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但是只要我们能够像主人公那样,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坚韧不拔的精神,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迎接更美好的明天。
同时,这本书也让我明白到,困难和挑战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能够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
除此之外,这本书还让我明白到,面对困难时,我们更需要的是团结和互助。
在主人公的经历中,他所遇到的许多困难都是通过和他人的合作和互助才得以解决的。
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当我们面对困难时,不应该独自承担,而是应该和他人一起携手共进,共同面对困难,共同克服困难。
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让我明白到,无论面对何种困难,我们都应该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坚韧不拔的精神,同时也要学会团结和互助。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艰难时世中不断前行,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从这本书中汲取正能量,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本书在狄更斯的小说中不算最好的,但是他在书中给我们提了一个问题供我们大家思考,那就是人类是不是只要理性,实际和功利主义,而不要感性、感情和爱。
如今我们大多数人已变成了只讲实际的人,交朋友只交往以后对我们有用的人;读书只读励志类、财经类(以上两类书,我们可将其称为发财书),及业务类的书,而不读小说、诗歌,因为这类书对我们以后的发展貌似没有帮助;找对象,主要看对方的各种条件,经济、长相、家庭、学历、工作等。
讲实际的人,做任何事情都用金钱来衡量,他们缺少感情,缺少爱,缺少情趣、缺少幻想,他们一旦达不到心中设定的目标,就会觉得没意思。
他们忘了如何生活,他们不知道如何过得幸福、快乐。
其实人类有的时候还是需要这些看起来没用的东西的。
个人评分 4.5分。
篇二:读书报告读米切尔《飘》——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了第四临床医学院七年制儿科一班吴亦茜学号:14270112一、作者简介仅仅写了一部作品就名扬天下并在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作家是绝无仅有的,而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便是这样一位绝无仅有的作家。
她唯一的作品《飘》一经问世便成了美国小说中最畅销的作品,并被改编成电影《乱世佳人》——美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作者玛格丽特出生在美国南方城市亚特兰大,是个典型的南方姑娘。
出生于1900年的她并没有经历过美国南北战争,但是,由于亚特兰大在美国内战期间曾经被北方军攻陷,落入北方军将领舍曼之手,所以,这段历史成了亚特兰大市民十分热衷的话题。
玛格丽特从小听到许多有关这段历史的谈论,这使她萌发了创作一部以美国南北战争为题材的小说的想法。
一经作出决定,亚特兰大也就理所当然地被作者定为小说的创作背景。
二、内容概要作为第一部从南方女性角度来叙述美国内战的小说,玛格丽特着重描写了留在后方家里的妇女饱受战乱之苦的体验和感受,从战争伊始对战争怀有的崇敬心理。
对战争全然的支持,到因战争而带来的失去亲人的痛苦、不得不屈服于失败的命运以及战后立志重建家园的艰辛历程。
战争失败了,有的人因此而意志消沉,失去了原有的斗志,无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面对战后支离破碎的生活。
反之,另外一些人则克服了失败的心理,凛然面对严酷的现实,成了生活中不畏困难、重新前进在生活旅途中的强者。
三、人物刻画1.郝思嘉可以说,《飘》最大的亮点就是对主人公郝思嘉的个性刻画。
作者对郝思嘉的描写突破了次元的界限,将一个活生生的个性鲜明的女孩展现在你的面前。
书本的开头以一场宴会揭露了郝思嘉性格中不讨喜的一面,她美丽烂漫、天真活泼、无忧无虑,却因为父亲的溺爱养成了高傲、叛逆、倔强、自私自利和贪图虚荣的大小姐性格。
“在那张极其恬美的脸上,她那绿色的双眸显得骚动不宁、狡黠任性,而且生气勃勃,与她那副似乎很有教养的行为举止极为不符。
”“对于不是以她为中心的谈话,她从来就不会忍受太久。
”、因此,郝思嘉被许多人认为是一个毫不足取的女性。
然而,人的性格不可能是单一的。
既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用全然的坏人。
人只能是个多面体,人的性格也只能是多种性格特点的总和。
主人公郝思嘉就是这样一个多面体。
她之所以为我所喜爱,正是因为她性格中光明的一面。
作者在书中刻画了诸多南方妇女的形象。
通过对比,郝思嘉毫不虚伪、充分表现“真我”的性格一览无遗。
在故事发生的那个年代,上流社会对妇女的要求是极为苛刻的。
女孩子要让先生们欣赏,很大的一面就是要伪装自己,把真正的自我隐藏起来。
这么做的目的无非是为了能合乎上流社会的习惯和所谓的美德,为了能找一个体面、尊贵、有钱的丈夫;而一旦结了婚,她便成了男人的附庸,成了生儿育女的机器,而结了婚的女人自己亲自打点生意,就算她的丈夫是个很不精明的生意人,那也是离经叛道的行为。
然而,郝思嘉对这些做法嗤之以鼻,对所有这一切发起了义无返顾的挑战。
对思嘉的反叛行为最集中的描述就是她怂恿卫希礼和她私奔以及她婚后自己经营锯木厂这两件事情上。
思嘉性格为人称道的另外一点时她的责任心。
尽管她不喜欢她的妹妹,尽管她对自己的孩子照顾不周,尽管她对黑人态度严厉,但她在最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抛下大家不顾,而是千方百计统筹安排,带领大家咬紧牙关,挺过饥饿交加的最艰难的时期。
她的责任心不但表现在她对自己亲人的照顾上,同样也表现在她对媚兰的态度上。
她虽然打心眼里不喜欢媚兰,甚至暗暗诅咒她死,但她答应过希礼要照顾媚兰。
为了履行自己的诺言,她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保护她,陪伴她。
而思嘉性格中最能给人鼓舞的一点还是她面对现实、不畏困难的精神。
纵观郝思嘉的一生,从故事开篇情场失意开始,打击一个连着一个:失恋、丧父、战乱、母亲去世、父亲痴傻、塔拉庄园的衰败······但她没有绝望,没有气馁,她既没有沉溺在过去美好的岁月中,也没有自暴自弃、得过且过。
她下决心要让塔拉存在下去,要让塔拉的人挺过这个艰难时世。
2.白瑞德白瑞德,是一个南方贵族家庭的叛逆者,社交场合他总是不多说话,但一说起来,往往又语出惊人。
他头脑机警冷静,能够清醒的认识到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他抓住一切时机赚钱,甚至是战争时候也想尽方法大发国难之财,充分体现了他的自私自利、不择手段以及冒险精神。
他有他的方法可以洞察郝思嘉的一切,让她既爱又恨自己而他自己对郝思嘉也是爱却保持着距离。
战争爆发,郝思嘉等人遇到真正的难题时,他不顾一切,挺身而出拯救她们。
他可以和妓女成为朋友,不会出于戏弄,而是他可以真正理解、同情那种堕落生活中的无可奈何。
女儿被噩梦惊醒,他又为诠释了一个父亲所深藏的对于女儿的关爱和照顾;当因为自己的失误而使郝思嘉从楼梯上滚下来,导致重病失去孩子,他又表现出了真实而深刻的自责。
终于,他对于郝思嘉的感情游戏感到了厌恶,在失去了女儿、朋友以后,他决定离开郝思嘉回到自己的故乡,不顾郝思嘉的苦求,毅然决然的回去寻找平静。
3.卫希礼卫希礼是小说中着重塑造的主要人物。
战争爆发时,他勇敢参军,并有所成就;面对郝思嘉的多次表白,他又能够坚守对媚兰的爱和忠贞。
可是战争并没有改变他,他仍然心心念念的是曾经的那种田园牧歌生活,面对现实,他经不起风浪,总是在逃避生活。
4.媚兰媚兰是一个集女性众多良好品质于一身的女性形象。
她温柔善良,宽厚待人,懂得体恤他人。
生活的动荡没有打消她对于生活的追求,面对困难,她愿意接受和承担,鼓励身边的人们对生活抱有理想。
战争动乱,她报名成为医护人员,救助需要帮助的人们;战火烧到门边,她仍希望自己等待出世的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当郝思嘉杀死了闯入家中的强盗时,她鼓励郝思嘉,称赞她的做法,给她肯定;郝思嘉坠楼受伤,她一直陪在白瑞德身边安慰他、鼓励他。
不论生活怎样,她都充满勇气。
四、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了。
”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也是全文的结尾。
这是思嘉的座右铭。
她相信,所有的一切痛苦和挫折都将成为过去,明天将会是另一个开始。
只要自己付出努力,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也被这句话所激励,包括我自己,每当迷茫、觉得生活毫无希望之时,只要在心中默念这句话,仿佛就从冰冷的心中燃起一把希望的火把来,照亮前路。
篇三:《平凡的世界》读书报告朱莎莎:《平凡的世界》读书报告朱莎莎《平凡的世界》一书以黄土高原深处一个普通的自然村落为着眼点,全景式地描写了中国现代城乡生活。
通过对孙、田、金三大家族的普通人物生活延展开来,由农村互动到城市,从文革后期跨越到改革开放前期,作者难能可贵地向我们展示出一幅从1975-1985年,历经十年的乡土画卷。
书中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中国乡土的沧桑变迁无不被作者描写得淋漓尽致,但是透过表面描写去挖掘该书的主题,我们更多的是学习到了一种关注:关于我们的乡土、我们的社会、我们每一个人在时代跋涉前沿中的苦苦挣扎!路遥为我们讲述地不只是那个久远的年代,也是一种人生应有的信仰和追求,亘古不变。
这是一个喧嚣浮躁、道德危机的时代,每一个还拥有梦想并在追梦的人们都该再重温《平凡的世界》,它会让你懂得:尽管命运是那样的不公,尽管社会有那么多的不平,可只要你能够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终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每一个正在虚度生命的人们都该读《平凡的世界》,它会让你懂得珍惜。
这是恢宏的巨著,是饱蘸着热情与爱在书写生活的历史长卷,那些贫穷与苦难,那些坚韧与顽强,从古至今都是中华民族最沉重的记忆,也是我们最值得骄傲的灵魂。
年少的我们为书中男女主人公孙少平和田晓霞恋情的有缘无份而泪眼婆娑;也会为傻子田二、二杆子王满银等等小人物生活中张扬的的举止而忍俊不止;我们也会对于那个在大跃进期间意气风发、牛气冲天扬言要在三年之内把荷马踩在脚下的老诗人的张扬而哭笑不得;更为书中主人公在命运中的不甘俯首而荡气回肠。
一场大水冲走了很多读者的眼泪;一曲《在那遥远的地方》勾起了无数人对西部草原的向往;一场翻天覆地的社会改革大潮将我们每个人都席卷了进来。
如何把握自己命运的方向和面对变革所应有的心态,成了现代人不得不去用理性思考的东西。
除去对于个人的思索和感想,我想那个年代背景也值得我们深深地思考一下子。
现在大家好像还是对那一个“火红”的年代闭口不提,即使历史书也是一笔带过——如果问我中国历史上我最厌恶的一段,除了清朝覆灭前的割地赔款,就是文化大革命。
清朝那段历史,是那个朝代走到了尽头,命数已尽。
只是历史用了那种激烈的方式用血泪教会我们抗争。
落后闭关就要挨打,那时感到的是屈辱与不甘,是希望国家强大的心愿与对侵略者的憎恶。
而文革不是。
如果说被侵略,割地赔款,是切割身体??文革给我的感觉,就是心痛,不是心理上的,那是一种生理上的痛,仿佛有一个怪物从内部开始撕咬的感觉。
它披上了所谓“正义”的名号开始对自己的人民进攻。
众多书籍和古董,烧掉砸掉。
生怕惹上是非。
适龄的孩子不能再上学,不能接受教育。
根红苗正的人才是优秀的人!是在用这种东西报复以前的阶级制度么?每个人的祖上好几辈都被翻出来,几十年前的一点小事就能毁了你以后的生活,于是诬陷就成了家常便饭,随随便便的一句话可能就断送了你的未来。
那是个红色的年代,百姓全都单纯憨厚的样子。
人民做了国家的主人,解放的喜悦弥漫在空气中,劳动最光荣,人们在一贫如洗一片狼藉中感受着幸福,努力建设着自己的国家。
总是听爷爷说那时候的人很纯很傻,也许就是因为那种现在看起来呆板缺乏个性的群体情况,才使得错误的道路延续了整整十年,淹没了多少人的梦想,也毒害了多少代人的思想。
但劳动人民就是相信党,这个事实谁也无法改变。
因为党给了他们生活的出路,心灵的依靠,那时候的相信有盲目崇拜的成分,甚至到了个人崇拜的地步。
诚然,毛主席犯了的那个错误,并不能掩盖他的伟大功绩。
但是那个错误所造成的后果??是对“百姓”来说的毁灭!有人毁灭了身,有人毁灭了心。
有人被毁,而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