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图中的技巧及组合处理》教学设计
图形组合思维绘画图解教案
图形组合思维绘画图解教案教案标题:图形组合思维绘画图解教案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图形组合思维能力。
2. 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表现能力。
3. 增强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白板、彩色粉笔、绘画工具、绘画纸、范例图。
2.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擦、彩色铅笔或颜料。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并询问他们对图形组合的理解和认识。
2. 引导学生思考图形组合在绘画中的作用,并与他们分享一些相关的艺术作品。
知识讲解:1. 介绍不同的图形组合方式,如重叠、连接、排列等,并通过范例图示给学生展示。
2. 解释每种图形组合方式的特点和表现效果,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示范演示:1. 在白板上示范一个简单的图形组合绘画,解释每个步骤的绘画技巧和注意事项。
2. 鼓励学生跟随示范进行绘画,同时提供个别指导和帮助。
实践练习:1. 学生使用自己准备的绘画工具和纸张,选择一个他们感兴趣的主题进行图形组合绘画。
2. 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和想法,运用所学的图形组合方式进行绘画,并尽量展现个人风格和表现力。
3. 教师在学生绘画过程中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图形组合方式,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建议。
展示与分享:1. 学生完成绘画后,组织一个小组展示和分享活动。
2. 学生可以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同时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体会。
3. 教师提供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同时指出学生在图形组合思维和绘画技巧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总结回顾:1.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巧。
2. 强调图形组合思维在绘画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观察和实践。
3.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发展自己的绘画技巧和创作能力。
扩展活动:1.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进行图形组合绘画的实践,并分享他们的作品和体会。
2. 提供更多的图形组合绘画技巧和范例,以拓展学生的创作思路和表现方式。
评估方式:1.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绘画表现,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评价。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2《解决问题策略(2)画图法》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2《解决问题策略(2)画图法》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利用画图法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运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画图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利用画图法解决问题的方法。
2. 画图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利用画图法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运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画图法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学习新课(1)学习画图法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讲解和举例,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画图法,以及如何利用画图法解决问题。
(2)巩固练习。
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利用画图法解决问题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实践应用(1)解决实际问题。
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运用画图法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交流分享。
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表达能力。
4. 总结提升通过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明确画图法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2. 让学生尝试运用画图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2.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表达能力。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画图法解决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利用画图法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节《画图的技巧和组合处理》教学设计
第三节《画图的技巧及组合处理》教学设计番禺区钟村镇谢村小学吴锦珊一、教学内容分析1.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节的地位本课是广州市信息技术教科书小学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对画图工具的基本操作,如:喷枪、用颜色填充等。
本课内容是对基本的图像处理。
计算机绘画是小学信息技术必修的四大模块之一,而图块的处理是最能体现出计算机绘画的优越性。
因此掌握好本课,对加强小学生信息素养,有很重要的意义。
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图形的缩放、翻转和扭曲。
难点:在变形修改过程中力求美观和符合事实情况。
3. 课时安排:2课时二、教学对象分析学生是四年级第一学期的学生,对计算机有很大的热情,已基本掌握画图软件的工具,但操作还欠熟练,学生的注意力也不能持久,容易分散,因此,在教学中要创设情境,利用自制课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本校是农村小学,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所以用学生做小老师做示范,做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任务驱动”教学,使学生认识、理解和掌握图形的缩放、翻转和复制等变化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景,结合生动的实例,让学生自主学习,领会各种画图技巧,探索缩放、翻转和复制等变化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增强他们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动手能力,促进个性发展。
四、教学策略图像处理是一个操作性较强的内容,学生若掌握此方法,就能充分体会到用计算机画画的乐趣,也充分体现计算机画画的优越性(纸笔无法做到复制等方法)。
为了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使用“任务驱动”和“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组织课堂活动。
由于学生存在差异性,所以使用学生示范操作,加上教师的解释。
五、教学媒体选择1.多媒体计算机室;2.多媒体教学平台;3.Windows系统里的画图软件;4.自创教学课件。
六、教学过程1.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第一课时:以“环境美化大师”为主题,通过美化河边的环境这一活动,让学生掌握图形的复制与编辑。
幼儿园大班组合画画教案
幼儿园大班组合画画教案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的想象、观察能力,提高绘画技巧;2.培养幼儿的集体协作意识,加强班集体的团结;3.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提高幼儿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1.组合画画技巧的学习和实践;2.培养幼儿的班级协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1.如何在绘画中体现不同的感受,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情感;2.如何使幼儿合理分工,保证合作顺利进行。
四、教学准备1.大班幼儿自备画板、颜料、画笔;2.教师准备画纸、颜料、画笔、水杯、毛巾等。
五、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教师向幼儿介绍组合画的概念,通过展示一些画作,引导幼儿发现组合画的特点;2.教学内容(30分钟)(1)组合画的创作方式1.幼儿自由分组,每组5-6人;2.教师发放白纸,让幼儿们用各自的笔画出自己想要的形状;3.幼儿们将自己的图案相互组合,形成一幅完整的画;4.根据幼儿的想象和语言表达,让他们描述出这幅画的故事,找出它的主题。
(2)合作协作1.在创作的过程中,教师充当着指导和监视的角色,引导他们发现合作所需的规则和学习方法;2.提醒幼儿注意协调分工,提高工作效率;3.在创作结束后,让每组的成功代表向其他组汇报成果。
3.巩固与拓展(10分钟)1.幼儿们让他们互相欣赏彼此的作品,并评价;2.教师详细讲解其中的组合画技巧和艺术表现方法。
4.结束(5分钟)集体照相,并表扬幼儿们的合作精神和画作。
六、教学评价方式1.通过幼儿的作品评估幼儿的绘画技巧水平和创造力;2.在大班小组合作的情境中能否纪律严明、协作顺畅;3.幼儿对于不同画作的评论是否中肯。
七、教学后记本次教学中,幼儿们展现出非凡的想象力和协作意识。
班级内每个孩子都有了机会参与创作,也理解了在集体合作中的责任和义务。
在实际生活中,这种集体协作能力将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幼儿的生活和学习中,促进他们追求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价值。
图形组合情境画法教案
图形组合情境画法教案教案标题:图形组合情境画法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图形组合情境画法的概念和应用。
2. 学生能够运用图形组合情境画法绘制具有情境性的图形作品。
3. 学生能够通过图形组合情境画法培养观察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具有情境性的图片或图形,如动物、植物、建筑等。
2. 教师准备画纸、铅笔、彩色笔等绘画工具。
3. 教师准备展示学生作品的空间或设备。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教师展示一幅具有情境性的图画,引发学生对图形组合情境画法的兴趣。
2. 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图画中的图形组合和情境表达。
知识讲解:1. 教师向学生介绍图形组合情境画法的概念,解释其在绘画中的作用。
2. 教师示范如何运用图形组合情境画法绘制一个简单的情境图形。
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实践,每组选择一个情境主题进行创作。
2. 学生根据选择的主题,运用图形组合情境画法进行绘画创作。
3. 教师在学生绘画过程中提供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图形组合情境画法。
展示和分享:1. 学生完成绘画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分享。
2. 学生可以用口头或书面形式介绍自己的作品,解释其中的图形组合和情境表达。
3. 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感受。
总结评价:1.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包括图形组合的合理性和情境表达的准确性。
2.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图形组合情境画法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3. 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提出问题和建议。
拓展延伸:1. 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记录具有情境性的图形组合,进一步培养观察力和创造力。
2. 学生可以尝试使用其他绘画技法,如阴影、透视等,与图形组合情境画法结合,创作更具表现力的作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活动、知识讲解、实践操作、展示和分享、总结评价等环节,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图形组合情境画法。
通过实践操作和展示分享,学生能够培养观察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三年级下信息技术教案-图片的组合_北师大版(三起)
三年级下信息技术教案-图片的组合_北师大版(三起)图片的组合教学目的和要求:1、教育学生任何美好的事物都是由不同的个体组合而成的,所以重视每个小小的细节将是影响全局的关键。
2、综合分散的知识,即图片的组合方法和技巧。
3、培养综合能力、想象能力、审美能力、动手动脑能力。
教学重点:怎样将不同的图片组合在一起,从个体到整体的方法。
教学难点:将不同的图片组合在一起,并能够体现美感的方法和技巧。
教具准备:计算机、演示图片、练习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上节课,我们画了很多美丽的画,下面请同学们先来看3幅画。
生:看。
师:谁能说一说这些画使你联想到了什么?生:在一望无际的蓝色宽广的海面上,鲸鱼自由自在的玩耍着,太阳公公看到这美丽的景象开心的笑了。
师:同学们想象得都很美,你们想用画笔来表现这些吗?生:想。
师: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图片的组合》。
板书:图片的组合二、新授 12分钟师:请同学们注意我是怎样将不同的图片组合成一幅美丽图片的?师:我的这三幅图是存在C盘根目录下:“绿色环境”文件夹。
首先打开“太阳”图片;然后利用“矩形选定”工具将“太阳”选定。
板书:定义“图块”师:将“太阳”选中后,我们单击菜单条中的“编辑”选项,并在“编辑”菜单中选择“复制”。
板书:复制“图块”师:打开背景“海洋”图片,从“编辑”菜单中单击选择“粘贴”。
四、展示并点评学生作品师:同学们组合得都很美,下面我们来欣赏几幅作品。
师:这是谁的作品?请你说一说你这幅图表现的是什么?生:我的画表现的是……。
师:请同学们发表一下你的看法。
五、小结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图片的组合,它是将不同的个体组成一个整体的过程。
其实在大自然中很多美好而奇妙的事物都是由不同的个体所组成的,这就需要我们通过仔细的观察,从中发现美、感受美,然后发挥自己的想象,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你们说是这样吗?〔教学后记〕。
《画图》教案范文
《画图》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画图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美术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画图软件的启动与退出。
2. 画图工具的使用:铅笔、直线、矩形、圆形、色彩填充等。
3. 图像的编辑:移动、复制、删除、旋转、缩放等。
4. 保存与打开图像文件。
5. 色彩搭配与构图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画图工具的使用、图像的编辑、色彩搭配与构图技巧。
2. 教学难点:图像的编辑操作、色彩搭配与构图技巧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任务驱动法:通过设置具体任务,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掌握画图软件的基本操作。
2. 示范教学法:教师演示操作步骤,学生跟随实践。
3.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创作经验。
4. 作品展示法: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提高审美和创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画图软件的作用和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与示范:讲解画图软件的启动与退出,示范画图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图像的编辑操作。
3. 实践操作:学生动手实践,跟随教师步骤进行绘图。
4. 色彩与构图:讲解色彩搭配的原则,示范构图技巧,学生实践应用。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画图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创作要点。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练习,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幅画作。
7. 拓展延伸:介绍一些画图软件的进阶功能和实用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8. 课后反思:教师总结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9.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提高审美和创作能力。
10. 教学反馈:收集学生反馈意见,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画图软件的基本操作的掌握程度、作品的艺术性和创新性。
2. 评价方法: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评相结合。
3. 评价标准:(1)操作技能:能够熟练使用画图工具,正确进行图像编辑。
组合设计绘画教案模板及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组合设计的概念,掌握组合设计的技巧,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组合设计绘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掌握组合设计的概念和技巧,能够进行简单的组合设计绘画。
2. 难点:如何将不同的元素进行合理组合,使画面和谐统一。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一组优秀的组合设计绘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习兴趣。
(2)提问:什么是组合设计?组合设计有哪些特点?2. 新课讲解(1)教师讲解组合设计的概念、原则和技巧。
(2)分析组合设计绘画的步骤和方法。
3. 实践环节(1)学生分组讨论,确定组合设计绘画的主题和元素。
(2)学生根据主题和元素,进行组合设计绘画创作。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作品展示与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3)学生互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组合设计绘画的要点。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组合设计绘画创作。
四、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案范文:课题:组合设计绘画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组合设计的概念,掌握组合设计的技巧,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组合设计绘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掌握组合设计的概念和技巧,能够进行简单的组合设计绘画。
2. 难点:如何将不同的元素进行合理组合,使画面和谐统一。
图形的拼合与组合教案小班
图形的拼合与组合教案小班一、教学目标。
1. 能够通过图形的拼合与组合,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2. 能够通过图形的拼合与组合,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3. 能够通过图形的拼合与组合,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图形的拼合与组合;2. 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培养;3. 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培养;4. 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
1. 图形的拼合与组合的复杂性;2. 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培养难度;3. 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培养难度;4. 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难度。
四、教学准备。
1. 各种形状的拼图玩具;2. 图形拼合与组合的教学PPT;3. 适合幼儿的图形拼合与组合游戏。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教师向幼儿展示各种形状的拼图玩具,并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这些图形的特点。
2. 拼图游戏。
教师让幼儿自由组合拼图玩具,或者按照教师的指示进行拼图,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图形拼合与组合教学。
教师通过PPT展示图形的拼合与组合,让幼儿观察并思考如何将不同形状的图形进行拼合与组合,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4. 合作游戏。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合作游戏,让他们一起拼合与组合图形,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 总结。
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图形的拼合与组合的方法和技巧,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幼儿对图形的拼合与组合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在游戏中展现出了良好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也表现出了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然而,在图形的拼合与组合过程中,部分幼儿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我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训练。
同时,我还需要设计更多的图形拼合与组合游戏,以丰富幼儿的学习体验,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乐。
第10课画组合图形教学设计
第10课画组合图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与要求】1. 知识与技能(1)掌握组合图形的概念;(2)掌握定义过程画基本图形的方法,通过调用过程画组合图形;(3)掌握组合图形各部件开始位置的确定;2. 过程与方法通过把基本图形定义为过程,快捷地完成组合图形,体会模块化程序设计的简捷、高效。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确定绘制城堡每次的起始位置,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绘制装饰城堡,培养学生动手,同时提升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定义过程;2.确定组合图形的各部分的开始位置;3.调用过程快捷地画组合图形;。
难点:确定组合图形各部分的开始位置。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解演示法、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网络教室、课件和程序。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分析问题边的图形拼出来的。
生2:可以由右边的简单图形,拼出左侧好看的复杂图形。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一些看似复杂的图形,其实都是由一些简单的图形组合成的,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用LOGO程序画组合图形。
出示课题:“画组合图形”。
师:我们LOGO程序里的的朋友小海龟也想画一个组合图形,我们一起来看看它想画的图形是什么样的。
1. 出示城堡图形,统一画城堡的顺序师:哦,原来小海龟想要画的是一座城堡啊?那对于这个城堡,如果让你来画这个城堡,你想以什么样的顺序进行呢?生1:从上往下。
生2:从下往上。
生3:从左往右。
师:非常好,同学们想到了三种方法,那用这些的方法可不可以搭出来呢?(生答:可以)对,都可以,但是我们知道万丈高楼平地起,如果想要建好城堡,我们首先要打好地基,所以我们决定以从下往上、从左往右的方式来画这个城堡。
通过学生喜欢玩的积木玩具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明确学习任务,理清思路,为完成学习目标打下基础。
【教学反思】。
初中素描组合画图教案
教案:初中素描组合画图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组合画图的基本技巧和构图知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学生的素描绘画水平,使之能独立完成组合画图。
教学重点:1. 组合画图的基本技巧。
2. 构图的知识和运用。
教学难点:1. 组合画图的技巧和构图的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组合画图作品供学生欣赏。
2. 学生准备素描纸、铅笔、橡皮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组合画图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组合画图的感悟和想法。
二、基本技巧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组合画图的基本技巧,如线条的运用、明暗的处理、透视的把握等。
2. 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进行简单的组合画图练习。
三、构图知识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构图的知识,如主次关系的处理、空间感的营造、对称与不对称的运用等。
2. 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进行构图的练习。
四、组合画图实践(10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主题,进行组合画图的创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给予建议和指导。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互相评价。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自己在本次课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2. 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回应和鼓励。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继续进行组合画图的创作,提高自己的素描水平。
2.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组合画图的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组合画图的基本技巧和构图知识,让学生进行实践创作,提高了学生的素描绘画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指导和建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的组合画图元素和构图方法,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和发挥空间。
绘制与组合图形教案
绘制与组合图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图形的绘制方法。
2. 让学生学会组合基本图形形成复杂图形。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基本图形的绘制:直线、射线、角、三角形、四边形、圆等。
2. 组合图形:三角形组合、四边形组合、圆形组合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基本图形的绘制方法,组合图形的形成过程。
2. 教学难点:组合图形中的创新设计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PPT、示范作品、绘图工具。
2. 学生准备:绘图工具、练习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引导学生关注图形的美观和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本图形绘制教学:1) 讲解直线、射线、角、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基本图形的绘制方法。
2) 示范绘制过程,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动手绘制。
3. 组合图形教学:1) 讲解三角形组合、四边形组合、圆形组合等方法的绘制。
2) 展示组合图形的创新设计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3) 学生分组进行组合图形的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 练习与展示:1) 学生完成组合图形创作后,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
2) 教师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给予表扬和鼓励。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继续练习绘制组合图形,尝试运用创新设计,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示范作品,了解和掌握基本图形的绘制方法。
2. 运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运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采用创新教学法,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具有个性的组合图形作品。
七、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创作水平,包括图形绘制技巧、创新设计和整体美观度。
3. 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进行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二年级数学下册 图像与组合 教案 青岛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图像与组合教案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图像与组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图形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掌握图形的分类和命名方法。
3.培养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理解组合的概念和方法。
5.运用组合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图形的分类和命名方法。
2.组合的概念和方法。
三、教学内容1.图形的分类和命名1.了解不同类型的图形,如圆、三角形、矩形、正方形等。
2.研究图形的命名方法,如通过边数、角度等特征进行命名。
2.图形的特征和性质1.理解图形的特征,如边、角、面积等。
2.掌握图形的性质,如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等腰三角形的底边角相等等。
3.组合的概念和方法1.引入组合的概念,指多个元素的不同排列和组合方式。
2.研究组合的方法,如穷举、排列和组合数的计算方法。
4.组合的应用1.运用组合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___有几种不同的穿衣搭配、从一组字母中选取几个字母进行排列等。
四、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教师讲解图形的分类和命名方法、组合的概念和方法等知识点。
2.演示法:通过演示实例,让学生理解图形的特征和组合的应用。
3.练法:设计一些练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
2.作业表现:评价学生对图形分类和命名、组合概念和方法的掌握情况。
以上是《二年级数学下册图像与组合教案》的内容和安排。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图形的分类和命名方法,理解组合的概念和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希望本教案能够对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组合图形》教学设计3 篇
《组合图形》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了解组合图形的特点。
2、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
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同时通过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重点:在探索活动中,理解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多种方法,会找出计算每个小图形所需的条件。
难点:选择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本节课是在学生原有的求基本图形面积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研究组合图形的面积,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我设计时主要是让学生自主探索,在实际生活情境中领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先把基本图形拼成组合图形,再独立找出计算时所需要的条件,进一步体会、掌握计算组合图形的多种方法,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选择最有效的方法进行计算,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复习铺垫学生落座后。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幅同学们自己创作的作品,想看吗?这是谁的作品,你来介绍一下,(学生回答)你的这幅作品,用到了哪些我们学过的基本图形?学生介绍:这个图案是由xxxxx拼成的。
师:这几幅作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kj出现拼出的图形)生1:都有三角形师:这是你的发现,还有呢?生2:都是拼成的师:还有吗?生3:都是以前学过的图形拼成的生:都是用以前学过的基本图形拼成的,师:说的真好,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师:像这样,由几个简单的基本图形拼成的图形,我们就叫它组合图形。
(显示只有线条的图形)出示课题:组合图形问学生:这是什么图形?(组合图形)为什么?(它是由几个简单的基本图形拼成的)真是个聪明的孩子!谁能说说,这个组合图形是由哪几个基本图形拼成的?(学生回答后,点击课件显示虚线)师: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有多大?你会求吗?说说你的想法?生:就是把那几个基本图形的面积加起来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补充课题:)组合图形的面积二、新授出示房屋的图片,再出示侧面墙。
绘制与组合图形教案
绘制与组合图形教案章节一:绘制基本图形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图形的绘制方法。
b.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
c.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及创造力。
2. 教学内容:a. 学习并掌握圆形、方形、三角形、椭圆形等基本图形的绘制方法。
b. 学习使用画笔、直尺、圆规等绘图工具。
3. 教学步骤:a. 讲解并演示基本图形的绘制方法。
b. 学生动手实践,绘制不同大小的基本图形。
c. 学生相互展示作品,交流绘制心得。
章节二:组合简单图形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简单图形的组合方法。
b.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组合创造有趣作品的能力。
2. 教学内容:a. 学习并掌握基本图形的组合方法,如重叠、并排、嵌套等。
b. 学习使用剪刀、胶水等工具进行图形组合。
3. 教学步骤:a. 讲解并演示基本图形的组合方法。
c. 学生相互展示作品,交流组合心得。
章节三:绘制生活用品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生活用品的绘制方法。
b.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表达生活用品的能力。
2. 教学内容:a. 学习并掌握生活用品的绘制方法,如桌子、椅子、杯子等。
b. 学习使用画笔、直尺、圆规等绘图工具。
3. 教学步骤:a. 讲解并演示生活用品的绘制方法。
b. 学生动手实践,绘制自己熟悉的生活用品。
c. 学生相互展示作品,交流绘制心得。
章节四:组合生活用品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生活用品的组合方法。
b.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组合创造有趣作品的能力。
2. 教学内容:a. 学习并掌握生活用品的组合方法,如桌子与椅子、杯子和碗等。
b. 学习使用剪刀、胶水等工具进行生活用品组合。
3. 教学步骤:a. 讲解并演示生活用品的组合方法。
c. 学生相互展示作品,交流组合心得。
章节五:创意图形组合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发挥创造力,进行创意图形组合。
b.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表达个性和想象力的能力。
2. 教学内容:a. 学习并掌握创意图形组合的方法,如自由组合、联想组合等。
画图的技巧与组合处理 教学设计
画图的技巧与组合处理一、学习者分析这节课教学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
学生通过前阶段的学习,已经较熟练地掌握各种画图工具的使用,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电脑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本节内容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教材内容分析本节教材是广州市信息技术教科书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使用绘图工具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如图形的选定、图形的复制和编辑等等。
本节内容是电脑绘画所必须具备的技能,对学生利用绘图工具进行综合绘画创作起到重要的作用。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图形的复制与粘贴难点:图形透明样式的合理运用3、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选定”工具的作用,能用选定工具移动图形;(2)能对选定的对象进行移动、复制、粘贴和翻转/旋转;(3)使用图形的复制和编辑操作进行画图创作活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QQ牧场的教学情景,结合实例,学生能掌握图形的选定和复制功能,并在一系列绘画实践中逐步掌握画图的技巧与组合处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学生在绘图过程中领略成功的喜悦,从而更主动的学习。
四、教学理论和方法本课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活动探究为主线,以创新为主旨”,通过任务驱动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多元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从而真正实现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五、教学过程设计1、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以“QQ牧场”为主题,通过美化牧场这一活动,学生能掌握图形的复制与编辑。
本课教学评价是否合理使用工具,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创作是否合理,进行简单口头评价。
分割与组合图画教案
分割与组合图画教案教案标题:分割与组合图画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分割和组合图画的概念。
2. 学生能够根据要求进行图画的分割与组合。
3. 学生能够发展他们的创意和想象力,创建自己的分割与组合图画作品。
教学重点:1. 分割和组合图画的概念。
2. 图画分割与组合的技巧和方法。
教学准备:1. 纸张和铅笔供学生练习和绘画使用。
2. 一些示例图画和海报,展示给学生分割和组合的想法。
3. 学生绘画用具。
教学过程:步骤1:引入主题(5分钟)- 向学生展示一些有趣的分割图画,讨论图画中被分割的部分和全新的图像是如何组合在一起的。
- 引导学生思考图画如何通过分割和组合创造出不同的意义和形象。
步骤2:概念讲解(10分钟)- 解释分割和组合图画的概念:分割是指将图画分成两个或多个部分,而组合则是将不同的部分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图画。
- 与学生讨论分割和组合图画的一些例子,并解释其中的技巧和方法。
步骤3:示范与实践(15分钟)- 展示一些分割与组合图画示例,向学生展示如何运用这些技巧和方法创建有趣的图画。
- 让学生尝试绘制自己的分割图画,先使用简单的几何形状进行练习,然后逐渐增加复杂度。
- 鼓励学生通过分割和组合创造出自己的想法和形象。
步骤4:展示和分享(10分钟)- 邀请学生展示他们创建的分割与组合图画作品,并分享他们的想法和创意。
- 鼓励同学之间互相评论和讨论彼此的作品,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步骤5:总结与评价(5分钟)- 总结学生学习到的分割与组合图画的知识和技巧。
-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提供进一步的指导和建议。
拓展活动:- 让学生尝试将分割与组合图画应用到其他学科中,例如生物中的物种分割与组合、地理中的地形分割与组合等。
- 鼓励学生制作一份分割与组合图画教程,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技巧。
教学反思:在这个教案中,学生通过绘画活动来理解和运用分割与组合图画的概念。
教师通过示范和实践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意和想象力,并促进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
二年级下册数学 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 青岛版(五四制)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青岛版(五四制)
一、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通过画图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能够通过画图的方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画图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如何运用画图的技巧。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
教师首先通过一组图片引起学生注意,并让学生讨论这些图片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引导学生从中发掘出画图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2. 授课
接着,教师介绍如何通过画图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给出一些简单的题目进行
讲解并解答,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画图解决问题的方法。
3. 练习
让学生自己上台讲解并解答一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展示他们的画图技能。
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画图习题以加强学生的练习和掌握。
4. 总结
在教学结束前,教师提出有关画图解决方法的总结,并结合部分学生的表现给
出合适的评价。
四、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和测试,评价学生掌握画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以及作业的完成
情况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五、教学提示
1.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让学生充分参与并体验到画图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
生的兴趣和信心。
2.遇到学生疑惑,及时给予引导和解答。
3.在教学结束后,应及时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便更好地备课和教学。
初中素描组合画图教案
初中素描组合画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组合画的基本概念和构图原则。
2. 培养学生运用素描技巧表现生活中的组合物体。
3. 提高学生对审美能力的认识,培养创新意识和观察力。
二、教学内容:1. 组合画的概念和分类2. 组合画的构图原则3. 素描技巧的应用4. 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组合画的基本概念、构图原则和素描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素描技巧表现生活中的组合物体,培养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优秀组合画作品,引导学生对组合画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 讲解组合画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介绍组合画的定义、分类及特点,让学生了解组合画的基本知识。
3. 讲解组合画的构图原则:教授构图的基本规律,如对称、平衡、对比等,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能够运用这些原则。
4. 教授素描技巧:讲解素描的基本技巧,如线条、阴影、质感等,并演示如何将这些技巧应用于组合画的绘制。
5. 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进行组合画的绘制,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6. 总结与点评: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互相评价,教师对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引导学生总结经验,提高审美能力。
7. 创新意识与审美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发挥想象,创造具有个性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组合画的基本概念和构图原则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运用素描技巧表现生活中的组合物体的能力。
3. 学生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六、教学建议:1. 注重实践,让学生多进行组合画的绘制,提高绘画技巧。
2. 鼓励学生参加绘画比赛,展示自己的作品,提高自信心。
3. 教师应多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热爱绘画的情感。
4. 结合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组合画的绘制过程和技巧。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组合画的基本概念、构图原则和素描技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和热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画图中的技巧及组合处理》教学设计
《画图中的技巧及组合处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图形的修改、复制、组合等处理”是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第三模块“用计算机画画”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本课——《画
图中的图块复制》是对这一技术的具体学习,一般安排在学完选定、移动图块后进行,在复习选定、移动图块,使用透明样式的前提下,学习复制、粘贴图块的操作,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预设教学对象为小学四年级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及画图软件有一定认识,对用计算机画图有较高的兴趣,通过之前的学
习已掌握直线、曲线、油漆桶、矩形、多边形等常用工具的用法,
掌握了选定、移动图块,使用透明样式等处理方法,在误操作时会
用撤销操作来恢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通过菜单对图块进行复制粘贴,学会在不同文件之间进
行图块复制。
2.初步理解图块复制时各操作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提问、讨论、上机探索、小组共学互教,掌握复
制图块的方法。
2.通过观察、比较和讨论,探求灵活运用图块复制操作解决问
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团结合作的习惯。
2.渗透和谐家庭教育,感受家庭的温暖,养成爱家爱父母的情感。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掌握画图中复制图块的操作。
难点:选定、复制、粘贴、移动等复制顺序,如何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各项操作。
【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通过小冬一家人去公园郊游的情景,将所学新知识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复
制图块,突出“透明”“选定”“撤消”在本单元学习中重要性,
活动时要通过复制花朵的任务,让学生在课本和小组讨论中探究复
制的方法,在小结中提出复制各步骤的意义,并解决复制的常见问题,巩固深化,活动最后通过拼装三人自行车及创作美化公园两个
任务,提升技术的组合应用及灵活运用的能力。
整个过程从易到难,从基础到应用,逐步掌握新知,有助于学生梳理所学知识。
在教学组织上,主要以班级授课为主,个别辅导为辅,通过“复习引入──提出问题、自主探究、探究汇报、小结深化──应用巩固、创作美化──总结”等环节展开教学;在学习过程中,以学生
的自学为主,在交流互助中不断提升自我。
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是知
识学习的帮助者和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教学媒体选择】
练习素材、
【教学过程】
今天阳光灿烂,最适合到公园郊游了,大家参加过郊游吗?小冬一家到公园来郊游。
学生看利用贴近生活的情境渗透珍惜家人团聚机会的意愿,并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观察:
怎么花儿开在路中央去呢?它应该在花坛中才对啊。
谁能想个办法救救花儿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操作并强调选定范围、透明、撤消这三个操作。
(板书:选定、透明、撤消)回答移动图块的步骤和要注意的问题。
复习跟本课学习有关的画图技术,为新课练习与探究作铺垫。
任务1:复制小花
小冬看见我们把花儿成功移植到花坛,很高兴,可是妈妈却问到:“怎么花坛中只有一朵花儿呢?”小冬抓抓脑袋想,要是能像复印
机一样将花儿“复印”几朵就好了。
引入“复制”命令。
请学生打开“公园”图片。
观察回答
1.指导探究
怎样做才能把一朵花变成很多花呢?请大家打开课本,尝试操作。
2.汇报演示
请同学到教师机上演示,教师板书相应步骤,并指出注意事项。
选定──复制──粘贴──移动
3.引发思考
还有更快的复制方法吗?查看帮助。
介绍“Ctrl+鼠标拖动”这一复制法。
4.完成练习
提倡合作交流,帮助学困生完成任务。
打开图片
听、看、学
演示,边做边说
练习、互助
自主尝试,让高水平学生验证自己的方法是否正确;让普通水平学生通过教程或帮助自学;让低水平学生初步认识技术难处所在。
对不能自主探索的同学给予帮助。
简单了解复制的机制,为进一步应用打好基础。
给学习慢的学生完成的机会。
习任务2:改装自行车
花坛中开满了鲜花,多美呀!小冬说想要骑自行车游公园,爸爸说:“不行呀,小冬还小,不能自己一个人骑,要是有三人自行车就好了。
”
1.提出问题:
怎样才能把一人自行车变成三人自行车呢?
2.探究汇报
出示三人自行车图片,引导观察比较:一人自行车与三人自行车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的地方呢?
我们能不能把自行车变成三人自行车呢?
(1)学生思考并尝试操作。
鼓励完成的学生互助,提醒有困难的学生求助。
(2)师生合作演示操作。
小结:希望大家在后面的练习中能创造性综合运用各种技术,画出生活中的美。
观察对比
回答提问
小组讨论
代表汇报
合作尝试
尝试前通过小组讨论确定问题解决方案,提升探究效率。
分解难点,搭脚手架。
综合运用图块编辑的多种技术解决问题,培养组合运用技术的技能。
任务3:我是小小设计师
小冬一家骑着自行车游遍了整个公园,公园多美呀!绿树成荫,小朋友们在树下游戏。
让我们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师,把公园设计得更美丽。
出示素材库,打开素材文件,可以将需要的.内容从素材里复制到我们的公园里,也可以自己新建一个文件,画上喜欢的东西,然后复制到公园里。
创作要求:技术运用合理、画面美观、有特色。
教师巡堂,个别辅导。
作品点评
请完成的同学说说自己的创作心得。
推选优秀同学进行汇报并点评。
打开“素材”文件
创作美化
(合理运用技术)
保存、上交作品,并点评
发挥想象,综合运用所学技术,自主创作,鼓励创新。
提出合理选择技术的必要性。
培养观察、借鉴的能力,学会互相学习。
养成保存作品的习惯。
1.你学会复制的方法了吗?
2.你认为哪里最难学?
3.展示学生的作品。
寄语小结:同学们学好技术,将生活中的美画出来
思考回答
欣赏作品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进行后续教学。
感受计算机技术的强大及其应用价值。
【教学评价设计】
我的学习收获评价表
学习收获评分学习收获评分
我知道复制操作的方法我掌握了复制一部分图片的方法能综合运用各种画图技术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