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色菌相关疾病治疗指南

合集下载

犬马拉色菌性皮炎的诊断与治疗

犬马拉色菌性皮炎的诊断与治疗
筒形 ,细胞在出芽时里“ 花生” 样。…般认为马拉色菌是一 种 条件致病 菌,健康 犬的肛 门、耳道 、指 问经常 能分离 到 马拉色菌 ,而当宿 主的皮 肤防 御屏障遭 到破坏 ,有适 合 其生长 的环境就会 引起 马拉色 菌的过度 繁殖 ,引发皮 肤 瘙痒和 炎症 。笔者 接诊 了多例 马拉色菌 性皮肤 病 ,现 通 过一例典型病例谈谈 自己的治疗体会 。 l 病例
2 临床诊断
和 主 人沟 通 后 同 意做 皮肤 化 验 ,分 别在 耳 尖 、后
背 、前 后爪 、 腹 部皮 肤拔 毛 后 、刮 屑物 做 压 片染 色 镜 检 ,未 见螨 虫 ,刮 屑物直接 镜检 也未见 螨虫 ,未发现 毛
拉色菌是共 生性微 生物 ,即使 在显微 镜下发现 少量马拉
色菌 ,也 不能证 明发 生了马拉 色菌性 皮炎 。一 般 以一个
总之大 多数 马拉 色菌 性皮 炎只要 诊断 J 下确 、主人积
极配合 治疗都可 以取得很好 的治疗效果 。 ( 收稿 口期:2 0 1 3 - - 0 9 - 2 3 )
猪应 当恢复一定的膘情。
倍 。( 4 )停止 饲喂干 料 ,喂给大 量的青 绿例料 。直 到便 秘缓 解 。( 5)补充 营 养 : 在饲 料 中适 当 添加 干姜 、葱 白、黄 芪 、党 参 等 中 药材 、并 补 铁补 钙 、每 头 猪补 充 1 0 0 g 的葡 萄糖有 良好 的效果 。( 6 )对 于发热性疾病 引起 的便秘,应积 极治疗 原发病 。
山东畜牧兽医
2 0 1 3 年第 3 4 卷
犬 马拉色菌性皮炎 的诊 断与治疗
王学梅 郝 小静 张 倩 ( 山东 省青岛 市畜牧兽医 研究所 2 6 6 1 0 0 )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0 0 7 . 1 7 3 3 ( 2 0 1 3 ) 1 2 . 0 0 3 0 . 0 1 复诊 ,该犬皮 屑见轻 ,痒 见轻 ,酸臭味 消失 ,四爪油腻 见轻 。按上述 治疗方 案继 续治疗 l 周。l 周后 复诊该犬 已

两种药物对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伊曲康唑与氟康唑

两种药物对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伊曲康唑与氟康唑

两种药物对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伊曲康唑与氟康唑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马拉色菌毛囊炎。

它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由马拉色菌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红色皮疹、脓疱和瘙痒。

过去,由于对其认识不足,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然而,随着医学的进步,抗真菌药物已成为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关键。

在众多抗真菌药物中,伊曲康唑和氟康唑是两种常用于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药物。

伊曲康唑是一种广谱抗真菌药物,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膜中的真菌鲨烯环氧化酶,从而抑制真菌生长和繁殖。

氟康唑则是一种强效的抗真菌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色素P450酶,阻止真菌细胞膜中麦角甾醇的合成,进而抑制真菌生长。

那么,这两种药物在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方面的疗效如何呢?与伊曲康唑相比,氟康唑在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方面的疗效更为显著。

在一项涉及200名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的研究中,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氟康唑治疗,另一组接受伊曲康唑治疗。

结果显示,氟康唑组的患者在治疗后的第7天,皮疹消退率达到了85%,而伊曲康唑组仅为65%。

氟康唑的用药时间较短,一般为1周左右,且副作用相对较少。

尽管氟康唑在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方面具有较高的疗效,但价格相对较高,可能使部分患者难以承受。

因此,在选择药物时,患者及医生需要综合考虑疗效、价格、副作用等因素。

2. 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护肤品和化妆品,以免刺激皮肤,加重症状。

3. 在治疗期间,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用药,确保药物达到最佳疗效。

4. 在治疗结束后,仍需注意皮肤保养,以防马拉色菌毛囊炎的复发。

马拉色菌毛囊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通过抗真菌药物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

在选择药物时,患者及医生需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同时,治疗期间注意生活习惯和皮肤保养,有助于减少疾病复发。

在深入探讨两种抗真菌药物——伊曲康唑与氟康唑在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方面的疗效时,我将基于广泛的研究和临床数据,提供一个全面的比较分析。

这不仅包括药物的疗效,还将涉及治疗过程中的体验、副作用以及患者的经济负担。

犬马拉色菌病的治疗

犬马拉色菌病的治疗

摘要马拉色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过度增殖会引起感染导致马拉色菌皮炎,该病是犬真菌性皮肤病中常见的一种。

本文介绍了宠物医院接诊的一例犬马拉色菌皮肤病病例,通过临床症状、伍德氏灯检查、显微镜镜检确诊,用伊曲康唑、免疫增强剂结合药浴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犬;马拉色菌;治疗中图分类号S858.2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8)21-0241-01犬马拉色菌病的治疗颜卫赵莎莎蒋珊珊(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泰州225300)马拉色菌是一种常见的酵母菌,也是一种条件致病菌,正常时少量存在于外耳道、口、肛门周围以及潮湿的皮褶内,当其过度增殖时,会引起感染,导致马拉色菌皮炎。

目前,将马拉色菌分为7个种,即厚皮马拉色菌、糠秕马拉色菌、限制性马拉色菌、球形马拉色菌、合轴马拉色菌、斯洛菲马拉色菌和钝形马拉色菌[1]。

引起马拉色菌过度增殖的潜因较多,如食物过敏、内分泌疾病、遗传性过敏体质等。

适合马拉色菌生长的条件为潮湿、温暖、角质缺失、炎症环境、长期使用抗生素等。

当宿主的皮肤防御屏障被破坏时,马拉色菌转变为致病菌引起感染。

犬的临床症状主要是瘙痒,出现抓挠动作,引起皮肤破损和马拉色菌扩散,感染后犬皮肤的pH 值改变,补体激活,炎性介质释放,炎性渗出为马拉色菌提供了潮湿环境,同时易继发细菌感染。

外耳、腋下、趾间较易感染且症状典型,外耳分泌物增多,指甲甲沟有渗出,指甲颜色变为深棕色或出现趾间囊肿。

慢性感染病例会出现皮肤色素沉着、变厚、过度角质化、油腻性脱毛,并伴随有难闻的气味。

马拉色菌还可通过母犬的生殖道或产后舔舐、理毛传染幼仔[2]。

1病例介绍泰迪,1岁,体重5kg 。

主诉:该犬1周前出现精神不佳、抓挠背部、啃咬前肢的情况,近日抓挠情况日益严重,出现大面积脱毛。

2临床检查2.1一般检查患犬体温38.9℃,心率102次/min ,呼吸23次/min ,左前肢内侧皮肤脱毛严重、有白色结痂,右前肢前端有1块皮肤完全脱毛,有较厚的皮屑层,耳朵处皮肤增厚明显,皮屑多。

伊曲康唑和氟康唑在马拉色菌毛囊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伊曲康唑和氟康唑在马拉色菌毛囊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伊曲康唑和氟康唑在马拉色菌毛囊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在过去的几年里,马拉色菌毛囊炎已经成为皮肤科临床上常见的真菌感染疾病之一。

马拉色菌毛囊炎是由马拉色菌(Malassezia furfur)引起的,这种真菌常见于人类皮肤表面,但在某些条件下,它可能导致皮肤感染。

目前,伊曲康唑和氟康唑作为广谱抗真菌药物,在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详细探讨这两种药物在马拉色菌毛囊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让我们了解一下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表现。

马拉色菌毛囊炎通常表现为红色丘疹、脓疱和瘙痒,好发于胸部、背部、头皮和面部。

病情严重时,可导致皮肤疼痛、红肿和发热等症状。

由于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症状与痤疮和湿疹等皮肤疾病相似,因此在诊断时需要仔细鉴别。

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真菌药物、抗菌药物和抗皮脂激素等。

其中,抗真菌药物是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关键。

近年来,伊曲康唑和氟康唑在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伊曲康唑是一种广谱抗真菌药物,属于三唑类抗真菌药。

它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色素P450酶,从而抑制真菌细胞壁合成。

伊曲康唑的特点是口服吸收良好,组织分布广泛,半衰期较长。

在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疗中,伊曲康唑通常用于口服给药,每日剂量为200mg,连续服用7日至21日。

临床研究显示,伊曲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愈率为80%左右。

氟康唑也是一款广谱抗真菌药物,属于咪唑类抗真菌药。

它的作用机制与伊曲康唑类似,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色素P450酶,从而抑制真菌细胞壁合成。

氟康唑的特点是口服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组织分布广泛。

在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疗中,氟康唑通常用于口服给药,每日剂量为200mg,连续服用7日至21日。

临床研究显示,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愈率为70%左右。

虽然伊曲康唑和氟康唑在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抗真菌药物的滥用和耐药性的产生。

为了减少这些问题,医生在开具抗真菌药物时应严格掌握适应症,避免不必要的使用。

探究伊曲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效果

探究伊曲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效果

探究伊曲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效果让我们了解一下马拉色菌毛囊炎。

它是一种由马拉色菌引起的皮肤感染,通常表现为红色皮疹、瘙痒、疼痛等症状。

这种病菌喜欢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中繁殖,因此常见于脚趾间、腋下等部位。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曾多次就医,尝试了各种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抗真菌药物等,但症状总是反复发作。

就在我几乎要放弃治疗的时候,我的一位医生建议我尝试一下伊曲康唑。

伊曲康唑是一种广谱抗真菌药物,适用于治疗各种真菌感染,包括马拉色菌毛囊炎。

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开始使用这种药物,没想到竟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开始使用伊曲康唑之前,我进行了详细的皮肤检查和真菌培养,以确定病因和感染类型。

医生告诉我,伊曲康唑的用药方法是每天一次,每次一片,连续使用一周。

在这期间,我严格按照医嘱用药,没有遗漏任何一次。

用药的第一天,我就感觉到症状有所缓解,红色皮疹变得更加淡化,瘙痒和疼痛感也明显减轻。

到了第五天,症状已经大幅度改善,皮肤恢复了光滑,不再是之前的粗糙和瘙痒。

完整的用药周期结束后,我再次进行了皮肤检查和真菌培养,结果显示感染已经完全清除。

通过这次治疗经历,我深刻体会到了伊曲康唑在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方面的神奇效果。

它不仅迅速缓解了我的症状,而且彻底清除了感染。

与此同时,我也认识到,正确的用药方法和持续的复查至关重要。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避免反复发作。

在这里,我想提醒广大患有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朋友们,不要灰心失望,也不要盲目尝试各种治疗方法。

一定要到正规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出疾病的阴影,重新拥有健康的生活。

我的治疗经历让我对伊曲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充满信心。

我相信,只要大家积极配合治疗,这种疾病是完全可以得到控制的。

希望我的经历能为大家带来希望,让我们一起加油,战胜病痛,重拾健康!在我被马拉色菌毛囊炎困扰的那些年里,我尝试了无数的治疗方法,但都没有能够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探究伊曲康唑对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愈作用

探究伊曲康唑对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愈作用

探究伊曲康唑对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愈作用马拉色菌毛囊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主要由马拉色菌感染引起。

该病以反复发作、顽固难治为特点,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目前,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疗主要依赖于抗真菌药物,其中伊曲康唑作为一种广谱抗真菌药物,被广泛应用于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疗中。

在探究伊曲康唑对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愈作用时,我们对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病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马拉色菌毛囊炎的发病与皮肤表面的马拉色菌感染密切相关。

马拉色菌是一种常见的皮肤寄生菌,正常情况下处于共生状态,但在某些条件下,如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机体免疫力下降等,马拉色菌可引发感染,导致马拉色菌毛囊炎的发生。

为了验证伊曲康唑对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愈作用,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

我们对伊曲康唑的抗真菌作用进行了体外实验。

将马拉色菌培养于含有伊曲康唑的培养基中,观察马拉色菌的生长情况。

实验结果表明,伊曲康唑能够显著抑制马拉色菌的生长,表明伊曲康唑具有抗马拉色菌的作用。

接着,我们进行了动物实验。

将实验动物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实验组给予伊曲康唑。

观察一段时间后,发现实验组动物的马拉色菌毛囊炎症状明显改善,皮肤病变减少,说明伊曲康唑对马拉色菌毛囊炎具有治疗作用。

我们进行了临床试验。

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伊曲康唑。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实验组患者的马拉色菌毛囊炎症状明显改善,皮肤病变减少,治愈率显著提高。

伊曲康唑对马拉色菌毛囊炎具有显著的治愈作用。

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抑制马拉色菌的生长和繁殖,减轻皮肤病变,从而改善患者的症状。

然而,伊曲康唑的使用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药物副作用、耐药性等。

因此,在临床应用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马拉色菌毛囊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伊曲康唑作为一种广谱抗真菌药物,对其具有显著的治愈作用。

然而,由于药物的局限性,临床治疗中需要谨慎使用,并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马拉色菌

马拉色菌

疗效观察:马拉色菌毛囊炎分为轻中重度。轻度两个月左右治愈,中度4个月左右治愈,重度半年以上治愈。
预防:主要是注意皮肤清洁,机体抵抗力,防止外伤,积极治疗瘙痒性皮肤病及全身慢性疾病。头皮的毛囊炎患者需注意随时保持头皮凉爽,改善过度洗头习惯,并保持睡眠充足,舒缓压力;前胸、后背及臀部毛囊炎的患者,多与湿、热、出汗及个人体质有关;大腿毛囊炎的患者多由裤子与腿部毛囊摩擦造成;而上臂毛囊炎的患者,则多是因为毛孔角质化的结果。患者必须注意避免捂、热以及过度流汗,勿经常洗头,不要穿太紧或太硬的裤子,同时注意个人清洁卫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饮食上要注意少吃酒类及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反复发作者平时应少吃油腻之物,多食蔬菜、水果,增加维生素,保持大便畅通内衣,毛巾定期消毒,忌食羊、牛、虾、蟹和海鲜。治疗或控制毛囊炎,局部以杀菌、消炎、干燥为原则,轻度患者可外用消炎药、硫磺药水等,较严重患者可口服药物治疗。
临床表现:本病男性对于女性,16-45岁好发,皮损为毛囊性半小球状红色丘疹,直径2-4mm,有光泽,周围可以红晕,好发于胸背部,颈,肩,上臂,腰腹部,散在对称分布,数十至数百个,较密集但不融合,可间杂有小脓疱或黑色粉刺,自觉瘙痒,可见抓痕血痂,部分患者有风团,片状红斑或皮肤划痕征阳性,皮肤较油腻,可伴有面部痤疮,花斑癣,多汗,表皮囊肿等,有瘢痕素质者在此毛囊炎基础上可发生瘢痕疙瘩,常在使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基础上发病或加重。
治疗:尽量去除诱因,停用糖皮质激素或抗生素。治疗原则与花斑癣相同,以外用抗真菌药物为主,可选择联苯苄唑凝胶,硫磺软膏等。应将药物在受累毛囊表面轻柔以促进其渗入毛囊内,也可用含硫化硒,保留15-20分钟再清洗,通常用药4-6周。对皮损多,严重而单独外用疗效不好者可服用特比萘芬,连服2-4周或氟康唑150mg三天服一次,以后可改为每月一次服低剂量。每周用硫化硒或酮康唑洗剂洗一次,或每月外用5日联苯苄唑霜以防复发。

犬马拉色真菌治疗-猫马拉色真菌怎么治

犬马拉色真菌治疗-猫马拉色真菌怎么治

犬马拉色真菌治疗-猫马拉色真菌怎么治猫马拉色真菌怎么治猫耳中出现了马拉色菌,哪种药更好治疗?我的猫也有。

两只耳朵都是黑色的。

医生开了药油。

使用它时,我将猫包裹在毯子中,只露出了头部以防止划伤,然后用棉签除去了耳朵上的所有黑色污垢。

医生说那只猫的耳朵弯曲而又长。

挖得更深一些。

当它快完成时(不要为硬块而费劲),只需将耳朵的皮肤挤压进去,然后捏住猫的耳根并揉一会儿。

揉捏后,它会自己摇头,变脏。

再次将东西扔掉,然后用棉签将其擦去。

每天一次,三天后猫的耳朵会变得干净。

细菌的繁殖期为21天,因此,清洁后,隔天使用耳皮酒精将其合并。

如何快速治愈小猫和猫的癣?猫癣会使用哪种药物?分析它是在耳朵的内部还是外部。

如果在里面,建议使用柔和的类型。

皮肤疾病分为三类,真菌,细菌和螨虫感染。

皮肤疾病的常见特征是脱发,皮屑,瘙痒,sc疮,红斑和丘疹等症状。

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引起溃疡或脓液。

在真菌感染的情况下,它们是圆形或椭圆形的,并且与周围的健康明显分开。

它们通常被称为苔藓和螨虫。

瘙痒症状严重,周围与健康之间的界限不明显。

根据症状,建议及早康复如果我的猫耳朵被马拉色霉菌和螨虫感染,该怎么办?如果猫的耳朵健康,它们不会很脏。

通常每半个月清洁一次。

如果脏了,可能是螨虫或微生物细菌感染引起的。

应在经常清洁的基础上使用耳药。

需要特殊的洗耳液。

如果水残留在耳朵中,将会引起耳朵发炎。

洗耳液不起作用。

清洁时准备棉签。

必须保证棉签的质量。

使用它时,请按一下以防止棉球在取出时掉入您的耳朵。

清洁时,先将几滴水挤入耳朵,然后擦拭耳朵的根部,以便洗耳液可以吸收耳朵中的分泌物,从而使猫可以将耳朵上的污垢排出。

然后用洗耳液润湿棉签,然后用棉签清洁耳朵。

如果有耳螨,请每天清洁并使用耳药。

如果耳螨得到了它,它需要21天才能变得更好。

完成后请及时清洁,否则很容易再次出现。

然后,不要害怕刮擦猫的内耳。

由于猫的耳道是L形的,因此您无法取下内耳。

轻轻地抓住耳朵,不要用力过大。

马拉色菌病,马拉色菌病的症状,马拉色菌病治疗【专业知识】

马拉色菌病,马拉色菌病的症状,马拉色菌病治疗【专业知识】

马拉色菌病,马拉色菌病的症状,马拉色菌病治疗【专业知识】疾病简介马拉色菌病(infection of Pityrosporum)是马拉色菌引起的皮肤浅表角质层和毛囊感染,偶可见引起系统性感染。

目前对马拉色菌研究较为深入,主要指花斑癣及糠秕孢子菌毛囊炎,故将花斑癣和糠秕孢子菌毛囊炎合并,建立本病。

此外,本菌与脂溢性皮炎和银屑病的发病有一定关系。

疾病病因一、发病原因马拉色菌属(Pityrosporum)也称为糠秕孢子菌属,真菌学分类为有丝孢菌,属于担子菌门担孢目-担孢科。

该属分为7个菌种。

1.糠秕马拉色菌(M.furfur) 为属标准株,可分为两种新模式:卵圆形和正圆形;孢子形态变化较大,可长出菌丝。

2.合轴马拉色菌(M.sympodialis) 为皮肤上最常见的一种,常与其他种同时存在,由于细胞很小,很难观察到出芽,主要特征为能分解七叶苷。

3.球形马拉色菌(M.globosa) 常存在于花斑癣和脂溢性皮炎中,菌落生长缓慢且表面有深在皱褶;细胞为球形,有许多芽管,特别见于患者的原代培养。

4.限制马拉色菌(M.restricta) 因其特征有限(包括过氧化氢酶活性)而得名,常从头皮及面部上获得,并常与其他种共同存在。

5.厚皮马拉色菌(M.pachydermatis) 是唯一的非嗜脂性马拉色菌,主要存在于动物和人类皮肤,可引起系统感染。

6.史洛邦马拉色菌(M.sloofiae) 可存在于动物和人身上,主要特征为在cremophor EI上不能生长且不能分解七叶苷;致病性尚不清楚。

7.蛎壳马拉色菌(M.obtusa) 非常少见,具有β-葡萄糖苷酶。

马拉色菌大多菌体含脂酶,以镶嵌形式存在于富含葡聚糖的细胞壁和(或)细胞膜系统,脂酶将脂质分解为脂肪酸,以自身代谢提供必需的营养源,故主要寄生于人体皮脂腺丰富部位如胸、背、头、面和颈等部,是一种条件致病菌。

二、发病机制马拉色菌大多菌体含脂酶,以镶嵌形式存在于富含葡聚糖的细胞壁和(或)细胞膜系统,脂酶将脂质分解为脂肪酸,以自身代谢提供必需的营养源,故主要寄生于人体皮脂腺丰富部位如胸、背、头、面和颈等部,是一种条件致病菌。

马拉色菌相关疾病诊疗指南(2008版)

马拉色菌相关疾病诊疗指南(2008版)

马拉色菌相关疾病诊疗指南(2008版)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真菌学组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真菌学组及国内相关知名专家经过反复讨论和修改,制定了真菌性皮肤病诊治指南系列,将陆续刊出供国内同行参考。

参加指南制定的专家为:金学洙、冉玉平、李若瑜、李春阳、刘维达、郑岳臣、席丽艳、温海、赖维。

一、马拉色菌马拉色菌(malassezia spp)是一组常驻于人体和温血动物皮肤表面的嗜脂性酵母,在人头皮、面部、外耳道、胸背部等皮肤表面均可分离到。

可引起花斑糠疹、马拉色菌毛囊炎,与溢脂性皮炎(头皮屑)和特应性皮炎密切相关;还可引起系统感染等。

通过形态学、生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可将菌种鉴定为合轴马拉色菌(M.sympodialis)、钝性马拉色菌(M.obtusa)、糠秕马拉色菌(M.furfur)、球形马拉色菌(M.globosa)、限制马拉色菌(M.restricta)、斯洛菲马拉色菌(M.sloofiae)、厚皮马拉色菌(M.pachydermatis)、皮肤马拉色菌(M.dermatitis)、纳娜马拉色菌(M.nana)、日本马拉色菌(M.japonica)、大和马拉色菌(M.yamatoensis)、羊马拉色菌(M.caprae)、马马拉色菌(M.equina)等13个种。

除厚皮马拉色菌在不含油脂的培养基中转种也能生长外,其余各种都必须在含油培养基中才能生长。

1.取材和镜检:对光滑皮损处用钝刀片刮去取鳞屑涂片;对鳞屑较少或婴幼儿不适宜刮去鳞屑者可用透明胶带直接贴于皮损表面,数分钟后揭下制片;对毛囊炎性皮损用镊子将毛囊角栓小心挤出后压片;加10%氢氧化钾后镜下观察可见孢子和菌丝。

孢子直径约3~8um,圆形至卵形、后壁、单极出芽,出芽处有项圈样结构,芽颈较宽;菌丝粗短,呈腊肠样,有分割。

用派克墨水加等量20%氢氧化钾溶液混匀让色,菌体为深蓝色。

2.真菌培养和鉴定:将鳞屑(或粘贴皮损的胶带)或毛囊角栓接种在含橄榄油或苋籽油的培养基,32~37摄氏度孵育,3天后长出乳酪色酵母样菌落,表面光滑,岁培养时间延长颜色逐渐变黄、褐黄色、镜下可见单极出芽的圆形和或卵形出芽孢子。

药物引发泛发性马拉色菌毛囊炎1例

药物引发泛发性马拉色菌毛囊炎1例

药物引发泛发性马拉色菌毛囊炎1例马拉色菌毛囊炎主要是由球形马拉色菌感染所致的一种毛囊性损害的皮肤真菌病,多由糖皮质激素、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引发,皮肤的损害为小面积或散在的毛囊损害,多发生在颈部、前胸、后背。

本研究报道1例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皮损分布广、面积大、损害程度严重、临床较为少见,以期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线索。

标签:药物;马拉色菌;毛囊炎毛囊炎(folliculitis)是指葡萄球菌侵入毛囊部位所发生的化脓性炎症。

现代医学认为,引发该病的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偶有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假单孢菌属和类大肠杆菌,多因抓搔或皮肤受损,病原菌乘机入侵毛囊,而引起炎症,或与职业及某些治疗因素有关。

马拉色菌为一种条件致病性真菌,绝大数人皮肤上均有这种真菌存在,但只在一定条件下发病。

在某些因素作用下,如大剂量广谱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应用、皮肤免疫功能低下等,可致马拉色菌在毛囊中大量繁殖,并依靠脂肪分解酶,使甘油三酯变成游离脂肪酸,后者刺激毛囊口产生多量脱屑,引发毛囊导管阻塞,常见于青年,主要侵犯25~35岁的女性[1]。

药物引发泛发性马拉色菌毛囊炎在青少年中并不多见,现将笔者所在医院真菌科收治的1例药物引发泛发性马拉色菌感染的毛囊炎患者情况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患者,男,15岁,因全身红斑、脓疱丘疹10d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

皮肤科检查:(1)周身红斑、丘疹、脓疱10d,压痛明显;(2)皮疹数百个直径2~4mm脓丘疹,半球形,周边红晕,丘疹以面部、躯干为重,密集,四肢散在稀疏;(3)自觉症状:疼痛、瘙痒。

既往病史:该患者曾因患“痤疮”就诊于当地私人诊所,给予扑尔敏1片/次,3次/d;地赛米松2片/次,2次/d口服治疗1个月。

10d前突然出现周身红斑、丘疹、脓疱,给予清开灵、强力解毒敏、替硝唑治疗5d不见好转,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

实验室检查:真菌镜检:分泌物涂片结晶紫染色直接镜检,见到聚堆或单个的紫蓝色、厚壁、单级出芽孢子和双级出芽孢子,均为圆球形。

伊曲康唑和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效果

伊曲康唑和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效果

伊曲康唑和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效果马拉色菌毛囊炎是一种由马拉色菌引起的皮肤感染,常见于头皮、面部和颈部等部位。

该病症状明显,表现为红斑、丘疹、脓疱等,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

以往,针对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疗多采用传统抗生素,但疗效并不理想。

近年来,伊曲康唑和氟康唑作为新型抗真菌药物,在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伊曲康唑。

伊曲康唑属于三唑类抗真菌药物,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色素P450酶的活性,进而抑制真菌细胞膜中的麦角甾醇合成,从而达到抗真菌作用。

伊曲康唑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对多种真菌感染均有较好疗效。

在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方面,伊曲康唑能迅速减轻症状,缩短病程,且复发率较低。

在临床应用中,伊曲康唑和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均较为显著。

然而,具体选用哪种药物,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一般来说,伊曲康唑适用于病情较轻、病程较短的患者,而氟康唑则适用于病情较重、病程较长的患者。

药物的剂量和疗程也需要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和肝肾功能等因素进行调整。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药。

同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如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过度洗涤和刺激,避免使用刺激性化妆品等。

患者在治疗期间应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腻等,以免加重病情。

伊曲康唑和氟康唑在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通过抑制真菌的生长,减轻症状,缩短病程,降低复发率,为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

然而,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遵循医嘱,注意日常生活调养,以充分发挥药物的疗效。

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我们还需不断探索和研究,以期为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疗提供更多有效手段。

在抗真菌治疗领域,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管理经历了显著的变革。

以我个人的经验来看,伊曲康唑和氟康唑这两种抗真菌药物的应用,不仅提升了治疗效果,也优化了患者的治疗体验。

在这里,我想详细地分享一下这两种药物在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时的临床表现。

马拉色菌毛囊炎 病情说明指导书

马拉色菌毛囊炎 病情说明指导书

马拉色菌毛囊炎病情说明指导书一、马拉色菌毛囊炎概述马拉色菌毛囊炎(Malassezia folliculitis)又称糠枇孢子菌毛囊炎,是由马拉色菌引起的毛囊炎性损害。

好发于颈、前胸、肩背等部位,常见临床表现为丘疹、丘疱疹或小脓疱,可有不同程度瘙痒。

常通过外用或联合口服抗真菌药物治疗。

英文名称:Malassezia folliculitis。

其它名称:糠枇孢子菌毛囊炎。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不会遗传。

发病部位:皮肤。

常见症状:丘疹、丘疱疹、小脓疱、瘙痒。

主要病因:马拉色菌引起毛囊炎性损害所致。

检查项目:体格检查、皮肤真菌镜检、真菌培养、病理检查。

重要提醒:马拉色菌毛囊炎易复发,因此应严格遵循医嘱用药,以彻底治疗,避免复发。

临床分类:暂无资料。

二、马拉色菌毛囊炎的发病特点三、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病因病因总述:引起本病的病原菌多为球形马拉色菌。

马拉色菌是人体正常寄生菌,在一定促发因素影响下可在毛囊内大量繁殖,从而致病。

基本病因:马拉色菌的脂肪分解酶可将毛囊部位的甘油三酯分解成游离脂肪酸,游离脂肪酸可刺激毛囊口产生较多脱屑,并造成毛囊导管阻塞。

由于马拉色菌的过度繁殖,皮脂的潴留,细胞碎片的积聚和游离脂肪酸的刺激,导致阻塞的毛囊扩张,继而破裂,内容物释入周围组织,从而产生炎症反应。

危险因素:暂无资料。

诱发因素:以下因素可诱发马拉色菌毛囊炎的发生:1、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广谱抗生素。

2、高温、潮湿环境。

3、容易出汗或油性皮肤。

4、穿过紧、不透气的衣物。

四、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症状症状总述:引起本病的病原菌多为球形马拉色菌。

马拉色菌是人体正常寄生菌,在一定促发因素影响下可在毛囊内大量繁殖,从而致病。

典型症状:1、皮损表现典型皮损为炎性毛囊性丘疹、丘疱疹或小脓疱,呈半球形,直径2~4㎜,周边有红晕,可挤出粉脂状物质,常有数十至数百个。

伊曲康唑和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效果评估研究

伊曲康唑和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效果评估研究

伊曲康唑和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效果评估研究马拉色菌毛囊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由马拉色菌感染引起。

该病主要表现为红色丘疹、脓疱和瘙痒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物。

本研究主要关注伊曲康唑和氟康唑两种抗真菌药物在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方面的效果。

本研究共纳入了100名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他们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人。

一组患者使用伊曲康唑治疗,另一组患者使用氟康唑治疗。

治疗周期为2周。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观察了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并进行了真菌学检查。

治疗结束后,我们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了评估。

结果显示,使用伊曲康唑治疗的患者中,有42人(84%)的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真菌学检查结果显示有38人(76%)的真菌清除。

而使用氟康唑治疗的患者中,有36人(72%)的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真菌学检查结果显示有32人(64%)的真菌清除。

我们还对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了观察。

使用伊曲康唑治疗的患者中,有2人(4%)出现了轻微的胃肠道不适,但无需特殊处理。

使用氟康唑治疗的患者中,有4人(8%)出现了轻微的头痛,也无需特殊处理。

本研究表明,伊曲康唑和氟康唑在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

但相比之下,伊曲康唑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

因此,我们认为伊曲康唑是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更优选择。

然而,本研究仅为一项临床观察,仍需进一步的大规模临床试验来验证伊曲康唑在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方面的优势。

同时,本研究的样本量有限,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

因此,在推广伊曲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之前,还需进行更多的研究。

在探索伊曲康唑和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效果时,本研究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一种更为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案。

通过对两种抗真菌药物的比较,我们期望找到一种能够在短时间内缓解患者症状并根除真菌感染的治疗方法。

研究设计了一种前瞻性的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了100名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

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两种治疗药物伊曲康唑与氟康唑

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两种治疗药物伊曲康唑与氟康唑

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两种治疗药物伊曲康唑与氟康唑在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疗过程中,我选择了两种药物:伊曲康唑和氟康唑。

这两种药物都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但具体使用哪种药物,需要根据病情和患者体质进行判断。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这两种药物的特点和治疗过程。

我要介绍一下马拉色菌毛囊炎。

它是一种由马拉色菌引起的皮肤感染,主要表现为红色的小疙瘩,伴有疼痛和瘙痒。

这种病菌喜欢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中繁殖,因此常见于脚部、头皮和腋下等部位。

在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时,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细菌滋生。

氟康唑是一种新型抗真菌药物,具有较高的选择性杀菌作用。

它主要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色素P450酶的活性,从而抑制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氟康唑的特点是起效快,副作用较小。

在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时,氟康唑通常需要连续使用三天左右,病情严重者可能需要延长用药时间。

在实际治疗过程中,我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如果患者病情较轻,我会优先考虑使用伊曲康唑,因为它药效持久,患者依从性较好。

如果患者病情较重,或者对伊曲康唑有禁忌症,我会选择氟康唑进行治疗,因为它起效快,副作用较小。

在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疗道路上,我作为医生,对于药物治疗的选择有着严谨的考量。

在众多抗真菌药物中,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是我频繁使用的两种药物,它们在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方面各有特点,适应症和副作用也需细细斟酌。

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马拉色菌毛囊炎。

这种皮肤感染常表现为红色小疙瘩,伴随疼痛和瘙痒,多发生在脚部、头皮和腋下等潮湿温暖区域。

马拉色菌在这些环境下繁殖,引发感染。

因此,治疗的关键不仅在于杀菌,还在于改善皮肤的潮湿环境,保持干燥。

伊曲康唑,一种广谱抗真菌药物,它的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膜中的麦角甾醇合成,从而破坏真菌细胞膜的完整性,导致真菌细胞死亡。

伊曲康唑的特点是药效持久,用药次数较少,患者依从性好。

通常,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时,我会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建议患者连续使用伊曲康唑一周左右。

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新疗法:伊曲康唑疗效观察

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新疗法:伊曲康唑疗效观察

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新疗法:伊曲康唑疗效观察让我们了解一下马拉色菌毛囊炎。

这是一种由马拉色菌引起的皮肤感染,主要表现为红色皮疹、瘙痒和炎症。

传统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患者对这些药物产生了耐药性。

因此,寻找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了当务之急。

伊曲康唑是一种广谱抗真菌药物,已被证明对多种真菌感染具有疗效。

近年来,有研究指出伊曲康唑可用于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

这引起了我们的浓厚兴趣,因此我们开展了一项为期一年的伊曲康唑疗效观察研究。

我们的研究对象为100名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他们被随机分为两组。

一组接受伊曲康唑治疗,另一组接受传统治疗方法。

治疗周期为28天,随后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密切观察了两组患者的病情变化。

伊曲康唑组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红色皮疹、瘙痒和炎症等症状明显减轻,且疗效持续至随访期结束。

而传统治疗组的患者在治疗初期症状有所缓解,但随访期间病情反复,且部分患者出现了药物耐药性。

为了更客观地评估伊曲康唑的疗效,我们还进行了一些实验室检测。

结果显示,伊曲康唑组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皮肤真菌培养阳性率明显降低,且没有出现真菌耐药现象。

而传统治疗组的患者在随访期间,真菌培养阳性率仍然较高,部分患者出现了真菌耐药。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伊曲康唑是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药物。

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我们可以考虑将伊曲康唑作为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一线治疗药物,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复发率。

然而,我们也要认识到,这项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我们的研究样本数量相对较小,可能无法涵盖所有患者的情况。

研究周期仅为一年,长期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

因此,在未来的一系列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扩大样本规模,延长随访时间,以期获得更加可靠的数据。

马拉色菌毛囊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感染疾病,由马拉色菌引起,表现为红色皮疹、瘙痒和炎症。

这种疾病对传统的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物治疗产生了耐药性,这使得寻找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变得迫切。

犬马拉色菌病的治疗

犬马拉色菌病的治疗

犬马拉色菌病的治疗作者:颜卫赵莎莎蒋珊珊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8年第21期摘要马拉色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过度增殖会引起感染导致马拉色菌皮炎,该病是犬真菌性皮肤病中常见的一种。

本文介绍了宠物医院接诊的一例犬马拉色菌皮肤病病例,通过临床症状、伍德氏灯检查、显微镜镜检确诊,用伊曲康唑、免疫增强剂结合药浴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犬;马拉色菌;治疗中图分类号 S858.2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21-0241-01马拉色菌是一种常见的酵母菌,也是一种条件致病菌,正常时少量存在于外耳道、口、肛门周围以及潮湿的皮褶内,当其过度增殖时,会引起感染,导致马拉色菌皮炎。

目前,将马拉色菌分为7个种,即厚皮马拉色菌、糠秕马拉色菌、限制性马拉色菌、球形马拉色菌、合轴马拉色菌、斯洛菲马拉色菌和钝形马拉色菌[1]。

引起马拉色菌过度增殖的潜因较多,如食物过敏、内分泌疾病、遗传性过敏体质等。

适合马拉色菌生长的条件为潮湿、温暖、角质缺失、炎症环境、长期使用抗生素等。

当宿主的皮肤防御屏障被破坏时,马拉色菌转变为致病菌引起感染。

犬的临床症状主要是瘙痒,出现抓挠动作,引起皮肤破损和马拉色菌扩散,感染后犬皮肤的pH值改变,补体激活,炎性介质释放,炎性渗出为马拉色菌提供了潮湿环境,同时易继发细菌感染。

外耳、腋下、趾间较易感染且症状典型,外耳分泌物增多,指甲甲沟有渗出,指甲颜色变为深棕色或出现趾间囊肿。

慢性感染病例会出现皮肤色素沉着、变厚、过度角质化、油腻性脱毛,并伴随有难闻的气味。

马拉色菌还可通过母犬的生殖道或产后舔舐、理毛传染幼仔[2]。

1 病例介绍泰迪,1岁,体重5 kg。

主诉:该犬1周前出现精神不佳、抓挠背部、啃咬前肢的情况,近日抓挠情况日益严重,出现大面积脱毛。

2 临床检查2.1 一般检查患犬体温38.9 ℃,心率102次/min,呼吸23次/min,左前肢内侧皮肤脱毛严重、有白色结痂,右前肢前端有1块皮肤完全脱毛,有较厚的皮屑层,耳朵处皮肤增厚明显,皮屑多。

氟康唑与伊曲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氟康唑与伊曲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氟康唑与伊曲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发表时间:2018-03-14T12:58:21.857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2月第6期作者:骆康[导读] 氟康唑与伊曲康唑在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疗上均有着较高的临床疗效,安全性也比较显著。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重庆 404000)【摘要】目的:分析氟康唑与伊曲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7月于我院确诊为马拉色菌毛囊炎的108例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将入选患者分为两个小组,分别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个组别均为54例,氟康唑用于对照组患者,伊曲康唑用于研究组患者,对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记录。

结果:通过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恶心、纳差、呕吐以及头晕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结束后,研究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无明显差异,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氟康唑与伊曲康唑在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疗上均有着较高的临床疗效,安全性也比较显著。

【关键词】氟康唑;伊曲康唑;马拉色菌毛囊炎;疗效;安全性【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6-0103-01 马拉色菌毛囊炎是皮肤科比较多见的一种疾病[1],为进一步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笔者取2014年8月—2016年7月于我院皮肤科就诊并接受治疗的108例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分别对患者使用了氟康唑或伊曲康唑的治疗,对其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具体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8月—2016年7月来我院皮肤科就诊并接受治疗的108例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患者在入院后经全面的检查与诊断,被确诊为马拉色菌毛囊炎。

根据随机的原则,将参与实验的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个组别的患者54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酮康唑洗剂,每周1--2 2%酮康唑洗剂,每周1--2次。 避免促发因素
系统治疗
皮损广泛而严重并真菌镜检阳性者可口服 伊曲康唑每日200--400mg,连用1--2 伊曲康唑每日200--400mg,连用1--2周。 或氟康唑150mg每周一次,连用4 或氟康唑150mg每周一次,连用4周。 炎症明显,皮损广泛而严重可同时口服雷 公藤制剂和(或)复方甘草酸苷片。
防止复发
系统治疗
咪唑类如酮康唑 三唑类药物如氟康唑和伊曲康唑 。 伊曲康唑每日200--400mg,连用1--2 伊曲康唑每日200--400mg,连用1--2周。 然后200--400mg,每月一次。 然后200--400mg,每月一次。 氟康唑400mg顿服。 氟康唑400mg顿服。 配合外用治疗
防止复发
马拉色菌相关疾病治疗指南
2008版 2008版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真菌学组
定义:
由嗜脂性酵母马拉色菌所致的皮肤及附属 器的感染称为皮肤马拉色菌病。该菌属作 为条件致病菌,可引起花斑糠疹(花斑癣) 和马拉色菌毛囊炎,且与脂溢性皮炎(头 皮屑)、特应性皮炎及某些银屑病等的发 病有关。
花斑糠疹
对各种外用药和口服药反应良好。 因为马拉色菌菌丝相和酵母相的转化与宿 主的内源性因素有关,所以复发很常见。 临床医生对有复发倾向的病人应当考虑实 行预防性治疗。
脂溢性皮炎(头皮屑)
脂溢性皮炎好发于多毛、多皮脂和多汗的部位, 常局限或开始于头皮部位,初期常表现为毛囊周 围红色小丘疹,逐渐融合呈大小不等的暗红色或 黄红色斑片,上覆油腻性鳞屑或结痂,可伴有不 同程度的瘙痒,成人患者多有反复发作的倾向。 头皮屑增多在人群中有较高的发生率,在人群中 的发病率为1 3%,无明显性别差异,部分人伴皮 的发病率为1-3%,无明显性别差异,部分人伴皮 脂溢出明显,大多在青春期后发生。
外用药治疗
50%丙二醇,咪唑类,三唑类药物、丙烯 50%丙二醇,咪唑类,三唑类药物、丙烯 胺类药物剂型以霜剂、溶液或凝胶为宜。 洗浴: 洗澡时取2%酮康唑洗剂或二硫化硒 洗澡时取2%酮康唑洗剂或二硫化硒 洗剂于皮损处,揉搓出泡沫,15分钟后洗 洗剂于皮损处,揉搓出泡沫,15分钟后洗 去,每晚一次,持续2 去,每晚一次,持续2周。
外用药治疗
咪唑类,三唑类药物、丙烯胺类药物剂型 以霜剂、溶液或凝胶为宜。如 2%酮康唑霜 2%酮康唑霜 剂,1%联苯苄唑霜剂,1%特比萘酚霜剂 剂,1%联苯苄唑霜剂,1%特比萘酚霜剂 等。 洗浴: 洗澡时取2%酮康唑洗剂或二硫化硒 洗澡时取2%酮康唑洗剂或二硫化硒 香波5ml于皮损处,揉搓出泡沫,5 香波5ml于皮损处,揉搓出泡沫,5分钟后 洗去,每晚一次,持续2周。 洗去,每晚一次,持续2
外用药治疗
2%酮康唑洗剂或二硫化硒洗剂清洗皮损处, 2%酮康唑洗剂或二硫化硒洗剂清洗皮损处, 每日一次,持续2--4 每日一次,持续2--4周。 咪唑类,三唑类药物、丙烯胺类霜剂、溶 液或凝胶,每日1--2次,持续2--4 液或凝胶,每日1--2次,持续2--4周。 吡硫翁锌气雾剂每日2--3次,持续2--4 吡硫翁锌气雾剂每日2--3次,持续2--4周。 他克莫斯或匹美莫斯每日1--2次,持续2--4 他克莫斯或匹美莫斯每日1--2次,持续2--4 周。 二者具有抗马拉色菌活性及抗炎活性, 且没有糖皮质激素样不良反应。
系统治疗
咪唑类如酮康唑 三唑类药物如氟康唑和伊曲康唑 。 伊曲康唑每日200--400mg,连用4--6 伊曲康唑每日200--400mg,连用4--6周。 然后200--400mg,每月一次。 然后200--400mg,每月一次。 配合外用治疗
防止复发
2%酮康唑洗剂洗澡,每周1 2%酮康唑洗剂洗澡,每周1次。 咪唑类,三唑类药物、丙烯胺类药物每月 五天。 伊曲康唑400mg,每月一次。 伊曲康唑400mg,每月一次。
2%酮康唑洗剂洗澡,每周1 2%酮康唑洗剂洗澡,每周1次。 伊曲康唑400mg,每月一次。 伊曲康唑400mg,每月一次。 或氟康唑400mg,每月一次。 或氟康唑400mg,每月一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马拉色菌毛囊炎
马拉色菌毛囊炎世界范围均见报道,但热 带地区更为常见;发病无性别差异,但有 学者认为男性高于女性;年龄分布以青少 年为主,16~40岁为高发年龄。多在夏季 年为主,16~40岁为高发年龄。多在夏季 发病,尤其户外活动日晒后更易患。优势 菌种多为球形马拉色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