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沁园春 雪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词的相关知识,了解词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停顿和重音。
(3)体会诗词语言的凝练、准确和“诗化”形象的丰富内涵。(4)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能够在写作中运用想象和联想。2.过程和方法
(1)学生结合文中的注释,在讨论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词的内容。
(2)体会本词的壮美意境和诗人豪迈情怀。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莽莽原野般宽阔的胸怀,巍巍高原般宏大的气魄,坚定的信心,充分获得审美的愉悦;
(2)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包抱负,抒发了对当代无产阶级和人民无比信赖和热爱的激情。
教学策略
以协作式为主的教学策略:a.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感知词的内容,提出问题,在其他同学的帮助或教师的提示下自主解决问题;b.学生通过竞争式发言,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通过同桌讨论和教师的引导,学生自己调整思路并和全班同学交流。
教学资源与工具
1、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
2、资源准备:教学PPT。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结合本地的气候特征,引导学生展开对“雪景”的描绘。学生畅所欲言,想象大地披白、青松傲雪、堆雪人、打雪仗等雪景。
2.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时代环境,会赋予雪景不同的特点,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雪原壮景,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词,抒发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壮志豪情。1945年发表于重庆《新民晚报》,引起极大轰动。
今天我们有幸来欣赏学习这“伟大的篇章”——《沁园春雪》。
二、初读感知
1.学生出示生字词,教师选有代表性的用实物投影展示,请学生读准每个字音,教师示范,学生纠正自己的读音,重点注意下列字的发音。
沁qìn 莽莽mǎng mǎng 分外妖娆fèn ráo 数风流人物 shǔ折腰zhé思汗hán
2.学生齐读。
三、精品赏析
(一)分组齐读上阕,感知内容。
1.大家看上阕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主要描写北国雪景。
2.哪个字在上阕中起到了引出主要内容的作用?
“望”字。在古诗词中,这叫“一字领起”,俗称“领字”。一般上下阕各有一个,读诗词要注意找出领字。
3.作者抓住哪些具体的事物来写的?
长城、大河、群山、高原。
4.最后一句写的是实景吗?用了什么手法?
是虚景,用了想象的手法。
(二)分组齐度下阕
1.折腰:
风流人物:
风骚:
2.词中哪一句话可以概括上阕的意境磅礴的图画?
江山如此多娇。
3.这是一个承上句,那有没有启下句,总起下阕的内容?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4.下阕写了哪些英雄人物?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
5.作者了哪些句子评价了这五位人物?
“惜秦皇汉武……射大雕”
6.“惜”字体现了作者对这些英雄人物什么样的评价?
学生的发言可能不够全面,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体会重点字词的方法全面的看问题。如:从“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在武功方面还可以,但在“文学才华”(这里不仅指个人的文学才华,还指治理国家方面)方面就差一些。从“略输”、“稍逊”又可看出作者在文中也肯定了这些古代帝王的丰功伟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他们曾起过一定的作用。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大豪杰。
7.作者如此评论古人,目的是什么?
评古颂今。歌颂今天的无产阶级革命者,人民大众。
8.主旨句是什么?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三)分析写作特点。
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
四、拓展延伸
找出几句写雪的古诗句。
五、课下作业
板书设计:
沁园春雪
毛泽东
景:江山多娇描写
评:英雄折腰议论
颂:人民大众抒情
学情分析
本课是词,学生较少接触这一体裁,所以,教学中使用的教学策略就得符合这种文体本身的规律,如:想象和联想,诵读和品析。
学生对于雪景,对于黄土高原可能缺乏相应的生活储备。
这会影响到学生阅读的兴趣、阅读的获得,这些造成审美障碍的因素是教学值得考虑的问题。考虑到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水平,怎样让学过想象进入诗人描绘的意境,从生实际来说,必要的辅助手段是不可少的。
因此,学习本课应该在了解文意的基础上,通过朗读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努力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体验,自
主探索。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角色,成为学生学习
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学习伙伴,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中,对
话探究,共享成果。
效果分析
这堂课我注重整体的朗读、感悟。
一开始的听录音和自由读、齐读是整体感知,促使学生通过熏陶
感染和朗读实践去感受整首词完整的音美、形美和意美。
从效果上看,学生由一开始的读不出感情到后来的读的较有感情,看出朗读的训练的还是有效果的,一部分同学还能声情并茂地读,说明他们能感受到山河的壮美,和诗人热烈的感情。指导不是特别细致,不具有阶梯性,所以有几句没读出应有的情感和气势。
从整体上看,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已经初步学会了赏析简单的句子,并且对作品有自己的感悟与理解,这是最大的收获,同时提高欣赏能力,感受诗人抒发的强烈感情。
教材分析
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毛泽东在此词中塑造的形象巨大。那起伏的群山,隆起的高原,不仅在舞动,在奔驰,有着进取、挑战的姿态和意志,要与高远、阔大、威严而神秘的“天公”比试高低,而且似乎胜利了。这里有作者“自我”的美的形象。给人以豪迈感和崇高感。
这首词画面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意境壮美雄浑,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胸怀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是中国词坛杰出的咏雪抒怀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