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养猪与猪病防治》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
《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
![《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653827b1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84.png)
《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一、引言养猪与猪病防治是畜牧养殖科学中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养猪业生产效率,保障畜产品质量,确保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而有效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样至关重要。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探讨一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
二、教学内容和目标1.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养猪的基本知识、猪病的防治措施、养猪设施及养殖管理等内容。
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养猪的基本知识,了解猪病的常见症状及预防措施,熟悉养猪设施的布局和养殖管理的基本要点,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模式设计1. “教”环节在“教”环节中,老师将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养猪和猪病防治的相关知识。
教师应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同时结合实际案例和图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学”环节中,学生将通过课堂练习、小组讨论、课外研讨等形式,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学生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或文献,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在“做”环节中,学生将进行实地实验和操作,学习如何正确地饲养猪只。
通过亲自参与对猪只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学生将更加直观地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四、实践案例为了验证“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效果,我们在某养猪场开展了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
我们将实践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 前期准备在开展实践教学之前,我们邀请了该养猪场的技术人员,以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对本次实践教学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我们了解了养猪场的基本情况,包括养猪场的规模、品种、养殖环境等,并与技术人员一起制定了实践教学的详细计划。
2. 实地观摩在实地观摩环节,学生们来到了养猪场,亲自感受了养猪的真实环境,了解了养猪场的布局和设施,以及猪只的饲养管理情况。
在导游的带领下,学生们逐一观察了不同年龄段的猪只,并了解了它们的饲养管理方法。
3. 实地操作在实地操作环节,学生们分成小组,进行了猪只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的实际操作。
《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引发的几点思考
![《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引发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3e4c9afd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99.png)
《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引发的几点思考
养猪与猪病防治
养猪有很多因素需要考虑,如何实行细致的兽医养殖技术,以及如何有效预防病害。
虽然,养殖者离一个成功的养殖有一定的距离,但是做好病害预防、控制和消除是非常重要的。
《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是针对目前养猪动物病预防控制现状,系统总结归纳了养猪动物病预防控制的科学技术知识,旨在为养殖者更好的保护养猪动物提供思想和指导。
《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的内容包括,猪的病情检测,猪的饲养环境,疫苗和针剂的使用,药物的作用,猪场的消毒,猪场的卫生条件等。
比起采取单一措施,这门课程认为病害预防和控制要采用一定的综合措施,使养殖者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合理使用这些技术,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效果。
首先,要科学的检测猪的身体状况,以便及时诊断猪的疾病,准确判断病因,并及时开展治疗。
其次,要结合猪的饲养背景,选择合理的防疫策略,及时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有时,要根据猪舍状况,采用适当的消毒与消杀措施。
此外,养殖技术及新型疫苗、兽药、猪粮等都需要把握及时,使之适应实际需要,在预防和控制病害方面发挥最大作用。
最后要重视个体预防控制。
在每一只猪有病害症状时,就要及早防治,及时遏制疾病的蔓延。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养猪与猪病防治》的内容是十分系统的,它包括病害的形成、预防控制的技术方案以及对养猪动物病预防控制的具体要求。
相比于养殖病害的发生,只给出单一的措施,这种系统的技术安排,要求养殖者要掌握养猪病预防控制的科学方法,使他们最大程度地控制病害的发生。
所以,定期参加《养猪与猪病防治》这类培训课程,是养殖者预防和控制猪病的重要措施。
《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
![《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8279c134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92.png)
《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猪肉的消费量也在逐年增加,因此养猪业成为了农村地区的重要产业之一。
随之而来的猪病问题也成为了困扰养猪户的重要难题。
为了提高养猪者对养猪知识和猪病防治的认识和实践能力,我校开设了《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并且采用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来进行实践。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我们的教学实践过程和效果。
一、教学内容《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是针对养猪业的实际需求,结合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一门课程。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猪的生长发育、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突出问题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程教学中,我们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与实际操作的结合。
老师先讲解相关理论知识,然后带领学生走进田间地头,亲自动手进行猪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不断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了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
2、案例分析法在课程教学中,我们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真实典型的病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在案例分析中不仅掌握了疾病防治的知识,还提高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导师制在课程教学中,我们实行了导师制,每位学生都有一个教师作为导师进行指导和辅导。
导师不仅传授知识,还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
这种导师制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了更加全面的指导和帮助。
三、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采用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学生在课堂学习了相关理论知识之后,就走进了养猪场进行实地实习和实践。
他们亲自动手喂食、清洁猪圈、疾病防治,真正的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学会了相关理论知识,还掌握了实际操作技能,提高了自己的猪病防治能力。
我们还邀请了一些养猪专家和技术人员来学校授课,向学生介绍养猪技术和猪病防治的最新知识和技能。
《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
![《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d911f719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f1.png)
《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随着养猪业的不断发展,养猪与猪病防治的课程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猪病防治的应用技能,许多高校开始探索“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本文将以某高校的“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为例,介绍该课程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实践经验。
一、课程背景“养猪与猪病防治”是农学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涉及到养猪技术、猪病防治、养猪经济等方面知识。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理论讲解为主,实践操作较少。
但是养猪与猪病防治的实际工作中,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非常重要,因此需要采用更符合实际需求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1. 教学目标的明确在设计教学计划时,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即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猪病防治的应用技能。
还应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课程内容的整合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下,课程内容需要充分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例如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的整合,临床案例与实际操作的结合等。
3. 教学资源的整合课程建设需要整合各类教学资源,包括实验室资源、实践基地资源、专业技术人员等。
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和多媒体资源,丰富和拓展课程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4. 教学环节的设计针对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需要设置实践环节和个案教学环节,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掌握养猪与猪病防治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1. 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他们在实验室和实践基地中能够熟练操作养猪设备,掌握养猪技术,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2. 培养学生的猪病防治应用技能在课程中设置了猪病防治实验和实践环节,学生通过亲身参与猪病的预防与治疗工作,提高了猪病防治的应用技能。
3. 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增强。
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锻炼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当前形势下《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实训教学的实践和思考
![当前形势下《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实训教学的实践和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2abfb256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80.png)
当前形势下《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实训教学的实践和思考一、实践1. 实践环节设置《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应该包括养猪技术实训、猪病防治实践和应急处理演练等内容。
养猪技术实训重点包括饲料配制、猪舍设计和管理、猪的疾病诊断和预防等方面内容;猪病防治实践则需结合猪场实际情况,对常见的猪病进行防治操作演练;应急处理演练可以针对猪瘟、猪疫等猪传染病的防控措施进行模拟演练,提高学生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2. 实践基地选择针对《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实践教学的基地选择,应优先选择规模适中、设施齐全、具有一定品牌影响力的养猪场作为实践基地。
这样不仅能够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同时也能为基地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
3. 实践教学方式传统的实践教学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实践环节较少,这种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学生的需求。
针对《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应采用“校企合作、实训基地+课堂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养猪技术和猪病防治知识。
二、思考2. 教学方法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理论知识的灌输,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较低。
《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教学应该突出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的培养,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者的教学方式,提倡问题导向教学,激发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3. 实习实训环节加强除了课堂教学外,实习实训环节是学生接触实际养猪和猪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机会。
学校需要积极开拓实习实训合作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得到锻炼,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实际能力。
4. 关注应用型人才培养《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具备养猪技术和猪病防治知识的应用型人才,他们需要具备实际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教学应该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当前形势下《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的实训教学要求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更新,更需要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的改革,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校与实践基地深度合作,共同为养猪产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养猪与猪病防治》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养猪与猪病防治》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探索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37074076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ff.png)
《养猪与猪病防治》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摘要: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宗旨是将职业教育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以推动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模式和育人机制的变革。
职业教育变革的关键在课程教学改革,因此,课程中教学资源库的构建和应用是非常必要的,也是一种必然趋势。
文章探讨了高职《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教学资源库的构建及其应用等问题,旨在充分发挥资源库在教学中的优势,实现各教学手段的优势互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养猪与猪病防治;教学资源库;建设;应用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06-0218-02收稿日期:2019-10-01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序号:PPZY2015A083);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基于慕课的畜牧兽医专业核心课程“全时空、多维度”互动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2017JSJG344)作者简介:朱淑斌(1977-),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现供职单位为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猪生产教学科研。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同“开放共享”理念,开放教育资源(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 ,OER )运动成为全球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中也明确指出,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利于优秀教学资源的共享,满足广大学习者学习不受时空限制的需求,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和效果。
同时也是为了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提出对职业教育教学的信息化改革,加大教学资源库建设,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为学习者提供数字化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果[3]。
因此,《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组探索教学资源库的构建和应用。
《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是高职高专畜牧兽医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过程中与相关企业共同完成,校企共同重构整合教学内容,使其与生产岗位和企业需求无缝对接,从而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4]。
当前形势下《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实训教学的实践和思考
![当前形势下《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实训教学的实践和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06381e26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52.png)
当前形势下《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实训教学的实践和思考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养殖业也在蓬勃发展,尤其是养猪业。
而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的实训教学在这一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在课堂学习知识的通过实际操作加深了对养猪与猪病防治的理解,提高了实际应用能力。
本文通过对当前形势下《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实训教学的实践和思考进行分析和总结,希望能够为相关教务实践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
一、实践经验1. 教学目标明确实践教学的首要目标就是明确教学目标。
《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实训教学的要求是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能够掌握养猪技术和猪病防治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教师在进行实训教学之前,就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并有计划地进行实践教学。
2. 实训条件保障实训教学需要有良好的实训条件进行保障,包括实训场地、设备、仪器等。
对于《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实训教学来说,需要有实际的养猪场地和设备,学生可以在实际的养猪环境中进行操作,了解和掌握养猪的各种技术,并学习猪病的预防和治疗知识。
3. 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内容的设置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要根据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设置。
对于《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实训教学来说,可以将养猪的基本技术、饲料配制、疫病预防和控制等内容纳入到实训课程中。
通过这些内容的设置,可以使学生全面地了解养猪的各种知识和技术,并为将来的实践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 师生互动实践教学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这对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重要。
在实际的实训环境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指导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解决问题,并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学生也需要积极地参与到实践过程中,主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够更好地完成实训任务。
二、实践思考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养猪与猪病防治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
当前,一些高校在这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部分院校教师的实践经验不足,不能够很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实训教学。
《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
![《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596eb65d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20.png)
《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养猪与猪病防治是农业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掌握养猪的基础知识和猪病的防治方法,为将来从事养猪行业提供必要的技能和知识。
为了更好地教授这门课程,我们学院尝试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就业技能和素质的培养。
一、课程理论知识的教学在教学的开始阶段,我们首先进行了课程的理论知识教学。
通过课堂讲授、PPT展示、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学生介绍了养猪的基本知识和猪病防治的方法。
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对养猪行业的整体情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为接下来的实践课程打下了基础。
二、实践课程的设置在学完理论知识之后,我们安排了养猪和猪病防治的实践课程。
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考察和实际操作,通过亲自参与和操作,提升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践课程包括如下内容:1. 养猪场参观和实地考察:学生们前往养猪场进行参观,深入了解养猪场的管理情况、生猪饲养环境、猪病防治措施等,通过实地考察,学生们对养猪场的现状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2. 猪病防治药物的正确使用:在实践课程中,我们特地邀请了兽医专家来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猪病防治药物。
学生们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了正确的药物使用方法,掌握了猪病的防治技能。
3. 猪病的识别和防治:通过实践课程,学生们学会了如何识别猪病的症状和防治方法。
在养猪场实地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们对猪病的预防和防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三、“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势1.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践课程的设置,学生们对理论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实际操作不仅让学生更快地掌握了知识,也增加了学习的乐趣。
2. 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实践课程,学生们得到了实际操作的机会,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对于他们未来从事养猪行业或相关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能支持。
《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
![《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c8eb9c06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61.png)
《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养猪业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猪病防治等诸多问题。
针对这一现状,农业院校近年来开始开设了“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养猪技术和猪病防治意识。
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结合研究实践,探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中的实践效果。
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势“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一种注重实践操作、学生参与度高的教学方法。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灌输式”传授知识,而是扮演了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更多地倡导学生通过实践来获取知识和技能。
实践教学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只有让学生亲自去动手,亲自去做,才能更好地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转化成实际技能。
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更好地达到课程教学的效果。
在“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中,使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猪病防治意识。
三、教学实践案例1. 组织参观实习在课程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前往养猪场进行参观实习,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养猪的整个生产过程。
在实地操作中,学生们可以亲自观察养猪场的环境条件、猪只管理情况、饲料配制等方面的实际操作。
通过参观实习,学生们也可以感受到猪病的预防与治疗工作,了解猪病对养猪业的危害,提高防治意识。
在实践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会亲身感受到养猪业的现状和困境,从而更好地理解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
2. 设计实验课在实践教学中,设计一些与养猪相关的实验课,可以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设计饲料配方实验课,让学生们亲自进行饲料配方的操作,了解不同配料对猪只生长的影响,提高他们的配方能力。
通过实验课的设计,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养猪过程中的一些难题,并且锻炼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开展科研项目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开展一些科研项目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
![《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93db93ca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2e.png)
《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养猪产业在我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养猪与猪病防治成为了养猪人士必须学习和掌握的重要知识。
为了提高学生对于养猪与猪病防治知识的掌握程度,我们采用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将结合我们的教学实践经验,对于《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详细的阐述和探讨。
一、教学目标和任务1.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养猪与猪病防治知识,包括养猪的基本知识、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方面;(2)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于养猪与猪病防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养猪与猪病防治知识。
2. 教学任务:(1)进行理论教学,讲解养猪与猪病防治的基本知识和最新进展;(2)进行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养猪场实地考察和操作;(3)进行实验教学,开展相关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设计与实践1. 理论教学在《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的理论教学环节,我们主要以PPT讲解为主,结合实例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解析。
我们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讲解养猪与猪病防治的基本知识、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我们还邀请了相关行业专家参与授课,提高了教学的权威性和专业性。
2. 实践教学养猪与猪病防治的实践教学是我们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我们采用了多种方式进行实践教学,包括实地考察、操作实验等。
我们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了解养猪场的运营管理情况,引导学生对于养猪场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了解。
我们还设置了操作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养猪与猪病防治的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教学实践效果通过我们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实践效果。
学生对于养猪与猪病防治知识的掌握程度有了显著的提高,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前形势下《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实训教学的实践和思考
![当前形势下《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实训教学的实践和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f3ede26a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73.png)
当前形势下《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实训教学的实践和思考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养猪业成为了农业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之而来的猪病问题也日益凸显,给养猪业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为了培养学生对养猪和猪病防治方面的实际应用能力,相应的课程《养猪与猪病防治》也逐渐成为了高校农学类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
本文以我校农学专业为例,探讨了当前形势下《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实训教学的实践和思考。
一、实践情况在我校农学专业,学生在学习《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时,除了听取理论知识讲解外,还要进行针对性的实训教学。
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实地考察:学生将前往猪场、养猪场等实地进行考察,了解猪的生长发育情况、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实地考察,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养猪行业的实际情况,为后续的实训教学和实践操作打下基础。
2. 猪的基本饲养管理技术实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和实践猪的基本饲养管理技术,包括饲料配制、环境卫生管理、饲养环境控制等。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将掌握猪的饲养管理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
3. 猪病诊断与防治实训:学生将学习并实践主要猪病的诊断方法、疫病防治技术等。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将提高自己对猪病防治方面的技能和应用能力。
以上实践教学内容,将有力地促进学生对于《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思考和建议在当前形势下,《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实训教学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此,有必要对当前的实训教学进行一些思考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1. 加强实践环节设计:当前的《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实训教学中,实践环节相对单一,缺乏一定的项目化和创新性。
有必要加强对实践环节的设计,引入更多的项目案例和创新性实践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 教师指导和监督: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和监督是非常关键的。
教师应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监督,确保学生能够正确地掌握技术和方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
![《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e6738608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eb.png)
《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养猪业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
养猪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其中猪病的防治成为制约养猪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为了提高学生对养猪与猪病防治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我们探索了一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并在课程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1. 教学目标的确定《养猪与猪病防治》是一门涉及农业科技、动物医学和生物学知识的复合型课程,其教学目标既包括传授知识,又包括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构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时,我们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也要注重实践操作的培养。
2. 课程结构的设计在课程结构的设计上,我们将理论课与实践课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具体而言,课程包括养猪基础知识、常见猪病防治知识、养猪操作技术等内容,其中实践课程包括养猪场参观、猪病防治实验、养猪操作技术培训等活动。
3. 教学手段的选择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我们采用了多种形式,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地参观、实验操作等。
实地参观和实验操作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些方式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养猪与猪病防治的实际情况,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1. 实地参观在课程实践中,我们组织学生到当地的养猪场进行实地参观。
通过参观活动,学生可以亲眼看到养猪场的实际情况,了解养猪的规模、设施、管理等方面的情况,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养猪业的实际运作。
2. 猪病防治实验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猪病防治知识,我们在课程中设置了猪病防治实验环节。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自操作,观察猪的生理变化,掌握常见猪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养猪操作技术培训为了提高学生的养猪操作技术,我们还组织了养猪操作技术培训。
在培训中,学生学习养猪的基本操作技术,包括饲料配制、疫苗接种、疾病预防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实际操作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当前形势下《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实训教学的实践和思考
![当前形势下《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实训教学的实践和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c68e615f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7b.png)
当前形势下《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实训教学的实践和思考一、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实训教学,首先要注重实践操作和理论知识的相结合。
在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安排学生进行猪场实地实习,让学生通过亲身操作来了解养猪生产的各个环节,并且能够真实感受到养猪的生产过程和猪病防治工作。
通过实地参观猪场,学生可以学习到猪只的选种、繁殖、饲养、销售等实际操作技能,并且可以观察到养猪场的管理制度和卫生环境,了解养猪场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
在实训教学中,我还会结合学校附属农场、养猪场等资源,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比如猪只的喂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实践教学与科研结合在实践教学中,我注重将科研与实训教学结合起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并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实践教学中。
我指导学生开展猪病的检测与防治技术研究,根据研究成果,组织学生进行相关实验和应用,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了解猪病的防治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实践教学中,我还会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到校进行讲学和指导,让学生了解最新的养猪与猪病防治技术和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科研兴趣。
在实践教学中,我还注重将实训教学与农业生产实际需求结合起来,通过校外实习、社会调研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养猪业的发展现状和市场需求,培养学生对养猪产业的认识和理解。
我会组织学生调研当地养猪业的发展现状和市场需求,让学生了解到养猪业的产业链,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和创业意识。
我还会组织学生到养猪场进行实习,在实际操作中让学生了解养猪的生产过程和技术要求,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实习中,学生还能够了解到养猪场的生产模式和管理经验,为将来从事养猪行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当前形势下《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实训教学需要与市场需求、科研成果和理论知识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科研兴趣,为学生将来从事养猪行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当前形势下《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实训教学的实践和思考
![当前形势下《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实训教学的实践和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305cd6e9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88.png)
当前形势下《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实训教学的实践和思考【摘要】当前形势下,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的实训教学显得更加重要。
本文围绕针对疫情影响下的课程安排及教学模式调整、实践教学中的难点与挑战、教学内容更新与适应市场需求、师生互动与合作重要性以及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与竞争力展开讨论。
通过总结实践教学成果与经验,展望未来发展方向,并思考如何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与影响力,提出了一系列有益的建议与思考。
随着实践教学的不断探索与完善,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将不断提升其实用性和引导性,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和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基础和支持。
【关键词】养猪与猪病防治、实训教学、疫情影响、教学模式调整、实践教学、难点与挑战、教学内容更新、市场需求、师生互动、合作、学生实践能力、就业竞争力、总结成果、经验、发展方向、提升教学效果、影响力、思考。
1. 引言1.1 当前形势下《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实训教学的实践和思考近年来,随着养猪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当前形势下,养猪业受到了疫情的冲击,给实践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探讨如何在这样的背景下有效开展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的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就业竞争力。
在这种情况下,课程安排和教学模式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以适应疫情的影响。
实践教学中的难点和挑战也需要引起重视,通过更新教学内容和适应市场需求,加强师生互动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提升其就业竞争力。
当前形势下《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实训教学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创新,力求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和影响力。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实践,我们将能够总结出一些成功的经验和成果,并展望未来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实训的发展方向。
也需要思考如何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与影响力,为养猪行业的发展和学生的就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2. 正文2.1 针对疫情影响下的课程安排与教学模式调整疫情爆发以来,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实训教学也随之遭受一定的影响。
当前形势下《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实训教学的实践和思考
![当前形势下《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实训教学的实践和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2261819f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fb.png)
当前形势下《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实训教学的实践和思考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养猪业也逐渐成为了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养猪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包括猪病防治问题。
为了提高学生对养猪业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对猪病问题的能力,《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实训教学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文将结合当前形势,对《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实训教学进行实践和思考。
一、当前形势下的挑战在当前形势下,养猪业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是养猪业的环境问题。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工业污染等环境问题也给养猪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其次是市场问题。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猪肉价格的波动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也给养猪业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
也是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猪病问题。
由于饲养密度大、饲料条件营养不良、病原体传染途径多,加之饲料添加剂滥用等原因,导致了猪病问题的日益严重。
针对这些挑战,《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实训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二、课程实训教学的实践针对当前形势下的挑战,我们学校积极开展《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的实训教学。
在课程实训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的养猪场和现代化的养殖设施,为学生提供了实际操作的机会。
我们还邀请了相关的养猪专家和农村养猪户来学校进行实地考察和讲座,让学生了解到养猪业的最新动态和最佳实践经验。
我们还利用网络平台,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研究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能力。
课程实训教学的实践中,我们还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对猪病问题的能力。
在养猪场,我们安排学生进行养猪实际操作,包括饲料配制、猪圈清洁、疫苗接种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养猪业的艰辛和技巧。
在猪病防治方面,我们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疫病防治知识,并组织学生进行模拟猪病防治操作,让他们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通过这些实践,学生不仅提高了对养猪业的了解,还培养了实际操作能力和猪病防治能力。
三、思考与展望课程实训教学的实践中,我们也总结了一些经验和不足,并对未来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展望。
当前形势下《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实训教学的实践和思考
![当前形势下《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实训教学的实践和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0fad0f49c77da26924c5b064.png)
当前形势下《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实训教学的实践和思考收稿日期:2019-03-07基金项目: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项目作者简介:吴井生(1979-),男(汉族),江苏泰兴人,副教授,博士,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主要从事猪生产、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等课程教学工作和分子标记与动物育种研究。
通讯作者:邢军(1974-),男(汉族),江苏睢宁人,教授,硕士,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主要从事猪生产、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动物营养与饲料等课程教学工作和猪繁殖育种研究。
自2018年8月我国辽宁发生第一起非洲猪瘟疫情起,非洲猪瘟迅速在全国范围内蔓延,国务院、农业农村部、各省市行政主管部门多次召开非洲猪瘟防控专题紧急会议,全面部署和落实非洲猪瘟防控措施,但非洲猪瘟防控形势依然严峻,防控压力依然很大[1-3]。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种猪场在非洲猪瘟防控方面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全面封场,只出不进,加强消毒;禁止学生实习、实训和综合实践,谢绝参观,取消接待交流;饲料采购和种猪销售地点远离猪场,设置防控缓冲区,限制车辆和人员进出。
根据2016级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8年9月开设《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
《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养猪生产岗位的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实训一般都安排在校内或校外实训基地完成。
鉴于校内外实训基地对非洲猪瘟防控的要求,本课程教学团队,在尽可能减少非洲猪瘟疫情给学生实训带来不利影响的基础上,及时调整授课计划和实训实习方案,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和方法,选用优质教材,让学生掌握养猪必备技能。
一、调整授课计划和实训方案根据学期前编制的《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授课计划,本课程总课时为80学时,其中实训7个、共14学时,安排在种猪场完成。
调整后,实训个数和学时数不变,实训地点全部调整,安排在多媒体教室或实验室完成。
实训1(猪品种识别)在多媒体教室进行,采用视频播放或图片观看的形式授课。
当前形势下《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实训教学的实践和思考
![当前形势下《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实训教学的实践和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889aeede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ea.png)
当前形势下《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实训教学的实践和思考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养猪产业在我国占有重要地位,作为传统的畜牧业之一,养猪事关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养猪产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猪病的防治成为了养猪行业中一个日益重要的课题,因此《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的实训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在当前形势下,《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的实训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通过本文的探讨和总结,希望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提供一些经验和思考,促进养猪产业的健康发展。
1.2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养猪与猪病防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养猪的一般管理方法和猪病的防治措施;二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实训教学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养猪操作技能;三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实践项目的合作,让学生学会团队合作和分工合作;四是激发学生对于养猪与猪病防治的兴趣,通过实践体验让学生感受到养猪的乐趣和挑战,从而引导学生将来从事相关行业工作的积极性。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真正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为将来的就业和学术研究奠定扎实的基础。
【2000字】2. 正文2.1 实训教学内容实训教学内容是该课程的核心部分,包括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践操作。
在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的实训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以下内容:1. 猪的基本生理特点:包括猪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生理机能。
学生需要了解猪的生长发育规律,以及不同生理阶段对饲料、环境的需求。
2. 猪病防治知识:学生需要学习各种常见的猪病症的病因、症状和预防措施。
掌握猪病的观察诊断技巧和药物治疗原则。
3. 猪场管理技术:学生需要学习猪场的布局设计、饲养环境的调控、疾病防治的基本措施等内容。
了解猪场生产管理的各项操作规程和标准。
4. 猪育种与选种技术:学生需要了解猪的选种原则、遗传改良技术、繁殖管理等内容。
掌握猪种类的饲养特点和选育方法。
当前形势下《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实训教学的实践和思考
![当前形势下《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实训教学的实践和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66ae8a28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9a.png)
当前形势下《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实训教学的实践和思考【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当前形势下《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实训教学的实践和思考。
在简要介绍了课程背景和教学目标。
在详细阐述了实践教学内容、学生参与度的提升、面临的现实困难与挑战、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以及课程效果评估。
结论部分总结了实践教学的意义,并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探讨,可以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程的实效性和学习效果,为培养养猪与猪病防治领域的专业人才做出贡献。
【关键词】养猪与猪病防治、实训教学、教学内容、学生参与度、现实困难、教学方法、课程效果评估、教学意义、发展方向。
1. 引言1.1 课程背景养猪业是我国重要的畜牧生产行业之一,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
随着养猪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猪病防治已成为养猪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作为畜牧兽医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养猪和猪病防治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为将来从事养猪和兽医工作的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支持。
课程背景为学生提供了深入了解和学习养猪和猪病防治知识的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养猪业的发展现状和挑战,为未来在养猪业和兽医领域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掌握养猪技术和猪病防治方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的开设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兽医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1.2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养猪与猪病防治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对猪类养殖的兴趣和热情;二是培养学生掌握养猪过程中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方法,提升学生对养猪疾病的诊断能力;三是通过实践教学,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提高学生解决养猪实践问题的能力;四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在实践中学会互相协作,共同完成养猪实训任务;五是通过实践教学课程,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养猪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提高养猪与猪病防治教学效果的实践与探索
![提高养猪与猪病防治教学效果的实践与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560510b2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3e.png)
提高养猪与猪病防治教学效果的实践与探索
刘燕; 蒋明琴
【期刊名称】《河南农业》
【年(卷),期】2011(000)008
【摘要】养猪与猪病防治是畜牧兽医专业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必修课程,并且随着新科技、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融入,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的教学需求。
因此,将各种新知识、新技术融会贯通,创新教学方法,则可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总页数】1页(P35)
【作者】刘燕; 蒋明琴
【作者单位】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试论提高《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效果的实践与探索 [J], 冯春波
2.提高“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效果的实践与探索 [J], 林京娜
3.高职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的教学效果研究 [J], 邓继辉
4.提高中职《养猪学》教学效果的探讨 [J], 李中璇
5.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实践与探索 [J], 许晨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养猪与猪病防治》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
发表时间:2018-06-15T10:40:47.500Z 来源:《中国教师》2018年7月刊作者:蒋宗元
[导读] 《养猪与猪病防治》是中职畜牧兽医专业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该门课程的实践性特别强,要求学生掌握较好的操作技能,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的教学需求。
蒋宗元四川省宜宾县柳嘉职业技术学校 644600
【摘要】《养猪与猪病防治》是中职畜牧兽医专业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该门课程的实践性特别强,要求学生掌握较好的操作技能,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的教学需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方法,将各种新知识、新技术融入教学内容,则可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养猪与猪病防治教学有效性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8)07-059-01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干一行爱一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让学生喜欢学习哪门课程和哪个专业,首先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要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重要意义,让学生较好的掌握该课程理论和技能,并能应用于实践,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真正接受养猪与猪病防治这一课程。
我校地处农村,绝大部分学生是从农村来的,学养猪似乎不是大多数人的梦想追求,猪在自家少说都有个三五头,有的甚至还有一定的饲养规模,学生感觉养猪没有什么可学的。
因此,学生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教师教学很难达到满意的效果。
因此教学中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从学生家庭传统的养猪方法优劣入手,通过分析当前的养猪现状,同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养殖模式进行比较,勾勒出现代化大规模养殖的蓝图,引导学生分析现代养猪技术的优势,使之摈弃养猪的旧观念,了解现代化的养猪技术。
从而体验学习的成功,产生学习的满足感。
这样,便不言而喻,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达到巩固学生专业思想,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二、整合书本知识,开展模块化教学。
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的实践性很强,既有饲养管理的知识,又有疾病防治的知识,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使学生真正掌握养猪和猪病防治的技能是我们教学的重点,为方便学生学习,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中,可将书本知识整合成几大模块,开展模块化教学。
(一)生产系统教学模块
养猪生产系统模块着重从品种选择、营养调控、疾病防控、环境调控等四个方面讲述影响养猪生产的各种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如猪场选址、猪场建设、猪场生产布局、结构、规模和防疫制度等,既取决于生态环境条件、品种资源、饲料资源、技术资源、疫病的防控能力,也取决于经济投入能力和规划发展的潜力。
(二)生产水平教学模块
在传统的养猪与猪病防治教学体系中,养猪生产水平被分散到许多章节中,缺乏应有的系统性.因此,我们应将养猪生产各个环节的标准生产水平、生产性状、生产效率及影响因素等内容整合后进行讲授,以提高课程的系统性.这样,对于整体评价和了解一个猪场及其养殖生产水平有很直接的帮,也便于学生掌握。
(三)生产技术教学模块
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的教学内容,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养猪行业的发展,逐渐融入许多新科技、新知识和新技术等时代因素。
如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立的新观念、新工艺和新技术就已成为当前养猪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因此,我们应将生产技术纳入教学模块,并具体讲授新观念、新工艺和新技术,强调实用性.把课堂教学与猪场生产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起来,减少书本上过多的理论讲授,多进行实际操作训。
(四)市场效益教学模块
生猪饲养已不再是传统意义的家庭饲养,亿万农民进城务工,由猪肉生产者变为猪肉消费者,生猪产量迅速下降,促使生猪养殖产业处于由千家万户分散养殖向大规模养殖的快速转型阶段,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除了讲授养猪技术以外,还应当培养学生的经营意识,结合市场行情、结合生产工艺、结合流行疾病的爆发等因素,让学生有大局意识,这是课程更深一层的意义所在。
三、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由于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的理论实践性强,为提高模块化教学效果,在创新教学方法方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习兴趣
农村职中由于地理及办学条件的限制,学生的视野不开阔,尤其是对规模养殖、标准化养殖等方面不了解,而要带学生实地参观,更要受多种因素的限制。
对此,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养殖的教学视频、图片,运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视频资料,达到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增强学习兴趣的作用。
(二)现场教学
在生产系统、生产技术等模块教学时,如猪场场址的选择、饲养、疾病诊治等内容教学,可采用现场教学。
现场教学即学生亲眼看到生产企业碰到的问题、熟悉企业主要岗位的职能,开拓学生的眼界,学生可以直接向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学习,既丰富了实践知识,又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场教学活动由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和生产实际机动安排,一般先讲基本理论知识和主要技术环节,接着在指导生产实践的同时布置任务,要求学生按照技术规程完。
在专业知识得到巩固、深化的同时,基本操作技能也得到了提高,要学生经历“要我操作”到“我要操作”的过程,真正达到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教学效果。
在我们当地有一些中、小型养殖场,在教授这些内容时,先进行理论教学,然后带学生实地实习,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亲手操作、亲身感受,让学生掌握实实在在的养殖技术。
(三)注重学生的考核评价
考核评价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检测手段。
一个完善的评价机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农学专业的一些技能,不是实施后就能马上见效的,它要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才能见到效果。
因此在评价学生时,要注重整个学习过程的评价,在评价方式上要采取多元化评价,如小组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竞赛评价等;在评价标准上,要对绝对评价进行灵活的运用,采用动态机制评定,评价的依据是学生的学习是否达到模块教学的学习要求,不能只关注最后的结果,要把评价的重心放在过程的实施当中,要时刻关
注教学中学生是否有进步的趋势,使考核评价能较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加春生;周淑芹;高职院校《养猪与猪病防治》“学做”一体化教学探析[J];职教研究;2011年03期.
[2]刘美秀;实施有效教学的两种策略[J];江西教育;2010年Z3期.
[3]胡德贵;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学方法探讨;校园心理;201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