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案例分析共61页文档

合集下载

中医病例精选61例!

中医病例精选61例!

中医病例精选61例!思考部落版偏⽅、秘⽅、验⽅公众号病例⼀风寒表证江 ×× ,男, 53 岁。

患者咳嗽 3 天,伴有恶寒,⽆汗。

3 天前⾃觉咽痒,微恶风寒,夜间少许咳嗽,⽆汗,继则咳嗽加剧,咽痛,全⾝酸痛,微有发热,经⼈介绍服⼩青龙汤(⽣姜、桂枝、⿇黄、⽩芍、炙⽢草、细⾟、法半夏、五味⼦) 1 剂,当晚咳嗽更加厉害,彻夜不眠,伴有⼼烦,胸闷,⼝⼲等,⽽且上述症状加重⽽来求诊。

症见⾆质红,苔薄⽩微黄⼲,脉浮紧⽽略数。

西医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中医诊为咳嗽,属风寒束表,⼊⾥化热的表寒⾥热证,治宜外解风寒,内清⾥热,选容⿇黄汤加味:⿇黄 10 克,桂枝 10 克,⽢草 6 克,杏仁 12 克,⽯膏 30 克(先煎),⽣姜 3 ⽚,黄芩 19 克,清⽔ 3 碗煎⾄ 8 分,温服,两剂⽽愈。

(李俊彪. 谈谈中医的“特效处⽅” . 家庭医⽣, 1985 ⑺:25 )病例⼆:表虚证朱 ××,⼥, 25 岁。

患者 3 年前有“风疹块”发作史,于 1982 年 4 ⽉ 21 ⽇来诊。

症见⽪肤瘙痒,夜间为甚,每晚均有风疹出现,⼩如黄⾖,⼤似硬币,痒甚不能⼊睡,⽩天消失,但以⼿抓⽪肤即起⽪疹,久不消退,已有⼀个多⽉,西医诊断为慢性寻⿇疹。

平时体倦,恶风易汗,⾯⾊(造字 1 )⽩,⾆质淡红,苔薄⽩,脉浮缓。

辨证为肺⽓不⾜,卫外不固,营卫不和,治宜益⽓固表,调和营卫,选桂枝 9g 、⽩芍 20g 、⽣姜 3 ⽚、⼤枣 5 枚、炙⽢草 6g 、黄芪 24g 、防风 12g 、⽩术 9g 、⼭楂 15g 、云苓 20 g ,连服 6 剂。

服药后晚间已⽆⽪疹,瘙痒消失,继服上⽅ 3 剂,⽇间抓后均不起⽪疹,但觉⼼慌⼼跳,⾆质淡红,脉细数,改⽤益⽓养阴,调和营卫法。

处⽅:党参 12 g 、麦冬 12 g 、五味⼦6 g 、黄芪 20 g 、当归 12 g 、⽩芍 12 g 、云苓 12 g 、⼤枣 4 枚、⽣姜 3 ⽚、桂枝 9g 、防风12 g , 6 剂⽽愈。

中医辨证案例

中医辨证案例

中医辨证案例昨天接诊了一名74岁的老太太,王奶奶患上胃病多年了,最近又一次发作情况严重,主诉:胃部烧灼,腹部疼痛,小腹发胀,心烦易怒,经多处诊治用药:西咪替丁、雷尼替丁、阿莫西林、谷维素多日,效果差,未缓解,并且吃药后胃部烧灼加重,多方求治无效,胃镜检查:“胃窦轻度糜烂”余未见异常,于10月19日约诊。

经中医辨证,信息采集,所见:血常规检查血象正常,舌苔厚腻,裂纹,胃镜显示胃窦轻度糜烂外未见异常,血压140/80mmhg,发病规律以空腹时、进食时、半夜时较重,吃药之后病情加重,并以胃脘部烧灼心烦为主诉。

辨证分析如下:1、根据血常规报告,采用抗菌素无意义。

2、根据舌象判断为肝胃不和,胃火炽盛,胃阴不足。

3、根据发病特点时间规律辨证为胆汁返流。

4、根据血压数据分析,计算结果为左心肥大。

5、根据患者年龄和病史,属于久病复发。

结论:综上所述,得出诊断结果:胆汁返流性胃病综合征。

八纲辨证:根据患者发病特点舌苔厚腻,脉象宏大可以确定为热;舌苔裂纹,少气懒言为阴病;久病必虚,年纪又大故为本虚;脘腹少腹不适为里。

结合现代医学理念判断发病原因:1、年纪大身体虚,导致肌肉无力,脾肾两虚,肝郁气滞。

2、影响到的病位:奥的斯括约肌收缩无力,导致胆汁无节制流入十二指肠,并在晚上返流入胃,上潮于口,食不甘味。

3、胆汁刺激胃肠粘膜出现烧灼感。

4、身体酸碱失调,脾胃素虚导致摄入水谷精微不足,气虚不能固摄。

5、饮水习惯不科学,血液粘稠导致心脏承重时间过长,心肌肥厚。

治则:1、补气疏肝,泄心火。

药用:1:西药:三磷酸腺苷二钠片2片每次,每日三次。

胃友片2片,一日3次。

奥美拉唑胶囊1粒,每日两次。

中药:党参黄芪茯苓炒白术甘草吴茱萸黄连当天服下,第二天见患者,说:“昨天晚上就睡好了,没有不适,症状基本消失。

”学会辩证,悬壶济世!。

中医案例分析

中医案例分析

中医案例分析XXX,男性,27岁,于1953年1月2日因发病10余日就诊。

主症为外感风寒,表现为发热、恶寒、无汗、头痛、全身骨节疼痛、腰腿痛、咳嗽、鼻塞。

脉象滑数。

治疗方案:该病属于风寒表邪未解,治宜辛温散寒、宣通鼻窍,方用麻黄、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等药物,加减调理后服用。

二诊:服药后,病情有所好转,但仍有头痛、鼻塞、咳嗽等症状。

脉象仍滑数。

根据病情调整方剂,去芍药,加防风、羌活等药物,继续服用。

三诊:病情明显好转,头痛、鼻塞、咳嗽等症状消失,脉象正常。

继续调理身体,巩固疗效。

经过辨证施治,该病属于风寒表证,治疗方案以辛温散寒为主,加减调理后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医者应根据病情进行个性化治疗,注重辨证施治,方可达到最佳疗效。

文章格式错误已被剔除,删除了明显有问题的段落。

以下是改写后的文章:华廷芳医案选》中记录了一位患有外感风寒的病人。

处方包括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生石膏、陈皮、半夏、云苓、双叶、杷叶、菊花、生地、生姜和大枣,水煎后服用。

服药后,症状得到了显著缓解,不再发热恶寒,身体和骨节疼痛、咳嗽和鼻塞等症状也完全消失了。

但是,患者仍然感到头痛和眩晕,并且腰脊疼痛,小便红。

医生根据症状分析,认为病情已经影响到了肾脏,进入了太阳之里。

因此,医生开了杞菊地黄汤加赭石来镇定病情,同时使用元参、天冬来滋阴补肾,葛根和竹叶用于治疗项强,乳香和没药活血止痛。

最终,患者完全康复。

根据病人的症状分析,可以看出这是一种外感风寒的病情,风邪袭表,导致肺卫不宣,热不得越,寒邪外袭于肤表,遏制卫阳,因此出现了发热恶寒无汗的症状。

同时,寒凝经络,阻碍气血运行,导致头眩痛,身骨节痛,腰腿痛。

XXX侵袭肺系,肺气失宣,鼻窍不利,导致咳嗽鼻塞等症状。

综合来看,这是一种风寒犯肺的证候。

治疗风寒病情时,应该慎用石膏,因为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加重病情。

治疗伤寒时,使用石膏的效果非常好,但需要根据病情进行合理的加减。

如果加减合适,治疗效果会非常好。

中医学:病例分析

中医学:病例分析
15 某女,42岁。胸中烦热,口苦咽干, 腹痛喜暖,大便稀溏。
13 表里同病,表里皆寒,虚中夹 实
14 虚实并重 15 上热下寒
1心阴虚 2心火亢 3痰火扰心
4.某女,45岁。3天前食后受凉,腹泻不止, 日6-7次,水样便,腹微痛,纳呆恶心,小便 短少,舌苔白厚腻,脉缓。
5.某男,65岁。肛门脱出3年,每大便稍用力, 肛门即会脱出。面白,神疲,气短,乏力,大 便干2-3日一行,舌淡苔少,脉沉细无力。
4 寒湿困脾 5 脾气下陷
病例分析
1.某男,24岁。心烦失眠1周。近因面临分配工作, 心情烦躁,近1周入夜难眠,手足心自感发热,入夜咽 干欲饮,舌红苔薄而干,脉细数。
2.某男,35岁。舌左侧长一个黄豆大小的溃疡1周, 局部灼痛难耐,烦躁易怒,失眠多梦,溲赤便干,舌红 苔黄干,脉滑数。
3.某男,13岁,患“乙型脑炎”5天,现高热40℃, 躁狂谵语,呼吸气粗,喉中痰鸣,大便5日未行,舌红 苔黄腻,脉滑数有力。
6 某男,5岁,1周前感冒,经治发热不 退,体温最高39.8℃,咳喘痰鸣,呼吸 气粗,面红目赤,溲赤便干,舌红苔黄腻, 脉滑数。
7 某女,52岁。患过敏性鼻炎10余年, 每遇气温变化即鼻塞流清涕,喷嚏不断, 平素怕冷,面白,气短,自汗,舌淡苔白, 脉沉细。
6痰热壅肺 7肺气虚
8 某男,34岁。患“神经性头痛”3年。 每月发作2-3次,每次头痛延续1-2天,头 胀痛欲裂,耳鸣,目赤,口苦,烦躁易怒, 溲赤便干,舌边红苔薄黄,脉弦数。
12某女,29岁。2年来月经量多色淡,近半年失眠心 悸,头晕眼花,纳少,腹胀,面唇淡白,舌淡苔少,脉 弱。
10 脾肾阳虚 11 肝气犯脾 12 心脾两虚
13 某男,35岁。长期胃脘隐痛,喜温喜 按,面白,神疲乏力,近日伴见鼻流青涕, 微热,恶风。

中医诊治案例分析(详细)

中医诊治案例分析(详细)

之 阴 气人 夫以温柔之盛于体,声音之盛于 , 之 耳,颜色之盛于目,馨香之盛于鼻, 若情 谁是铁汉,心不为之动也? 之欲 心君火也,为物所感则易动,心 何无 而 涯 动则相火亦动,动则精自走,相火翕 可 , 然而起,虽不交会,亦暗流而疏泄矣。 以此 供难 给成 也 易 古人谓不见所欲,使心不乱。 ? 亏 所以圣贤只是教人收心养心,其旨深矣。 !
既疏豨莶至阴汤,减当归为一钱,去黄 柏,加连翘、栀子、花粉各三钱。服三 剂,烦热退,语言清,口眼歪斜也有改 善,是心经之热已退,而经脉中留滞之 血热,尚未清彻也。复于方中去连翘、 栀子,加橘络二钱,广地龙一钱,连进 十四剂,瘫痪恢复,手足运动正常。惟 舌质尚红,脉弦细,阴虚尚待继续滋养, 改用六味地黄丸加知母四钱,连服十剂, 完芩《外台》 术附汤 《类证活人书》 峻补坎阳 羌活附子汤 羌附干姜木香茴香
《卫生宝鉴》
外邪闭束 麻黄附子细辛汤 温经散寒 附羌汤 湿气闭滞 肾着汤

苓术姜草
温经除湿 桂苓术甘汤加附子、细辛
海某,女,19岁。 剖腹产失血过多,经输血后,突然高烧40℃ 以上。经用青、链霉素等治疗,体温降低,一般 情况反见恶化,神识昏聩,呼吸困难,白细胞高 达20x109/L以上。因病情危重,不敢搬动,未作X 线检查,于1959年1月3日邀吴佩衡会诊。 患者神志不清,面唇青紫灰黯,舌质青乌, 鼻翼煽动,呼吸忽起忽落,指甲青乌,脉弦硬而 紧,按之无力而空。 辨为心肾之阳衰弱已极,已现阳脱之象。治 唯扶阳抑阴,强心固肾,主以大剂四逆汤加肉桂
(郑钦安 《医理真传·卷四》)
郑寿全
1824 — 1911
字钦安
四川成都
人称“姜附先生”,被誉为“火神派首领” 《医理真传》 1869年 《医法圆通》 1874年 《伤寒恒论》 1894年

中医科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中医科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一、病例摘要患者姓名:张某某性别:男年龄:45岁就诊日期:2023年11月5日主诉:左侧腰部疼痛伴活动受限3个月。

现病史: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腰部疼痛,疼痛呈持续性,活动时加剧,休息后减轻。

同时伴有左侧下肢麻木、乏力。

患者曾在外院就诊,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给予西药治疗(具体药物不详)后症状未见明显改善。

既往史:患者有长期吸烟史,每日约20支,有饮酒史,每周约3次,少量饮酒。

无其他特殊病史。

家族史:无家族遗传病史。

二、中医诊断中医诊断:腰痛(寒湿痹阻证)辨证要点:1. 疼痛固定不移,以腰部为主,活动受限;2. 伴有左侧下肢麻木、乏力;3. 舌淡苔白,脉沉紧。

三、治疗方案1. 中药内服:- 方剂:独活寄生汤加减- 药物:独活、寄生、秦艽、防风、细辛、川芎、当归、白芍、茯苓、甘草等。

-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温服。

2. 中药外敷:- 方剂:川乌、草乌、细辛、白芷、独活、红花、艾叶等。

- 用法:将药物研末,以醋调匀,敷于腰部,每日1次。

3. 推拿按摩:- 操作:采用腰部推拿、按摩手法,以缓解肌肉紧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4. 生活调摄:- 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注意腰部保暖,避免受凉;- 适当进行腰部功能锻炼。

四、治疗效果患者治疗2周后,腰部疼痛明显减轻,左侧下肢麻木、乏力症状有所改善。

治疗4周后,腰部疼痛基本消失,左侧下肢麻木、乏力症状明显改善。

治疗6周后,腰部疼痛、下肢麻木、乏力症状完全消失,腰部活动恢复正常。

五、讨论本病例患者为腰痛(寒湿痹阻证),中医治疗以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为主。

独活寄生汤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功效,适用于寒湿痹阻型腰痛。

中药外敷和推拿按摩可缓解肌肉紧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腰部功能恢复。

本病例的治疗结果表明,中医治疗腰痛(寒湿痹阻证)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在治疗过程中,应注重患者的个体差异,合理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完整word版)中医病案分析

(完整word版)中医病案分析

病例剖析题八纲辨证1.张××,男, 34 岁,职员。

04 年 11 月 2 日初诊。

患者咳嗽日久,久治不愈。

入秋来咳势加剧,干咳少痰,痰中带血。

咽干口燥,尤以夜间为甚。

每天午后开始,自觉热从骨髓蒸腾而出,并伴有腰膝酸软,心烦不寐,睡中汗出,遗精,语言沙哑,两颧发赤,舌红少苔脉细数。

要求:⑴做出八纲辨证的结论;⑵症状剖析;2.王某,女, 38 岁。

患肺结核 2 年,近 2 月来常常咳血,咳嗽、潮热骨蒸、盗汗音哑、形体羸瘦、喘气气短、形寒恶风自汗,食少便溏,面浮肢肿,舌光淡红裂纹少津,脉沉微细。

本病应诊疗为什么证?并作证候剖析。

3.张某,女, 29 岁。

患者二个月来常常发热,热势或高或低,颠簸于 37.3 ~ 38℃之间,午后发生,并于劳苦后加重,疲备乏力,少气懒言,常自汗出,易感冒,纳差便溏,本次发热已连续 3 天。

舌质淡白,苔薄白,脉弱。

请写出主诉,八纲辨证诊疗,并进行病机剖析。

主诉:频频发热2 个月,本次复发 3 天。

4.赵某,男, 48 岁。

患者五年前患肝炎,虽经治疗,但症状时轻时重,纳差,胁痛。

三个月来,腹部胀大,腹围 90 厘米(原 81 厘米),脘腹撑急,如囊裹水,烦热口苦,渴不欲饮,小便短赤,大便黏滞不爽,舌边红,苔黄腻,脉弦数。

请写出主诉,八纲辨证诊疗,并进行病机剖析。

主诉:胁痛、纳差5 年,腹部胀大 3 月。

5.林某,男, 56 岁。

患者一年前忽然昏仆,昏迷不醒,经急救,神志清醒后现左半身上下肢运动不便。

嗣后大便秘结不通,二三日一行,虽有便意,但临而努挣乏力,挣则汗出气短,便后疲备,难过难耐,面无人色,神被气怯,舌质淡嫩,苔薄白,脉虚无力。

请写出主诉、八纲辨证诊疗,并进行病机剖析。

主诉:左边半身不遂,大便秘结一年。

6.安某,男, 34 岁。

多日来见食品心中平常欲吐,进食少量即行吐出,吐势较猛,不可以参加劳动。

嗳气,胃脘不舒,胸闷胁痛,上身,烦热,下肢觉冷,夜不安寝。

中医诊治案例分析(详细)

中医诊治案例分析(详细)

豨莶至阳汤(主治中风的阳虚证): 豨莶草1两 细辛5分 防风2钱 僵蚕1钱 天南星2钱 白附子2钱 川芎1钱 红花1钱 苏木2钱 牛膝2钱 川附片2钱 黄芪3钱 豨莶至阴汤(主治中风的阴虚证): 豨莶草1两 甘菊花3钱 当归3钱 炒赤芍4钱 丹参3钱 郁金3钱 牛膝2钱 干地3钱 枸杞子3钱 龟板2钱 黄柏1钱 盐知母4钱
(郑钦安 《医理真传·卷四》)
郑寿全
1824 — 1911
字钦安
四川成都
人称“姜附先生”,被誉为“火神派首领” 《医理真传》 1869年 《医法圆通》 1874年 《伤寒恒论》 1894年
最可怪者,近之病家,好贵恶贱,以 高丽参、枸杞、龟、鹿、虎胶、阿胶、久 制地黄、鹿茸等品,奉为至宝,以桂、麻 、姜、附、细辛、大黄、芒硝、石膏等味 ,畏若砒霜,由其不知阴阳虚实至理,病 之当服与不当服耳。病之当服,附子、大 黄、砒霜,皆是至宝;病之不当服,参、 芪、鹿茸、枸杞,都是砒霜,无奈今人之 不讲理何……所以病家甘死于参、芪、归 、地之流,怕亡于姜、附、硝、黄之辈, 此皆医门之不幸,亦当时之通弊也。
中医诊治案例分析
任应秋医案1:
严xx,男,56岁,农民。1975年11月6日。患 者先头晕,继则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 面白昏暗,口角流涎,左半身瘫痪,四肢不温, 口眼歪斜。经县医院救治,不见好转,转头皮针 治疗两日,牙关松动,仍呈半昏迷状态,两侧瞳 孔大小不等,对光反射减弱,诊断为脑出血(内 囊出血)。请会诊。诊得脉浮细而弦,舌淡苔薄。 元阳虚损,盛阴闭塞清窍之候。先用辛温开窍法。 以细辛一钱煎汤化开苏合香丸一钱,灌服。三小 时内灌两次,下午三点左右,逐渐苏醒,并有饥 饿感。随即疏豨莶至阳汤,重用川附片三钱,红 花二钱,连续进方十一剂,约两星期左右,基本 恢复正常,惟行动时左侧尚有沉滞感而已。

中医案例分析

中医案例分析

中医案例分析患者,女,54岁,主因右侧乳房胀痛数月,伴有乳腺结节,经多方治疗效果不佳,遂来我院就诊。

患者平素体质较弱,容易感冒,经常出现手脚发凉、腰膝酸软等症状。

查体,患者精神状况良好,面色稍苍白,右侧乳房有明显触痛,质地较硬,无明显红肿,右腋下淋巴结肿大。

乳腺彩超,右侧乳腺实质内见多个低回声结节,最大者约0.9cm,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血流信号丰富。

经过详细的中医辨证分析,患者属于肝郁气滞、痰湿凝结、气血不畅的证候。

首先,肝郁气滞是指情志不畅,导致肝气郁结,影响气血运行。

患者平素情志不畅,常感郁闷不乐,导致肝气郁结,乳腺气血运行不畅,形成乳腺结节。

其次,痰湿凝结是指饮食不节,湿浊内生,痰湿凝结于乳腺,导致乳腺组织增生,形成结节。

最后,气血不畅是指气血运行受阻,导致乳腺组织代谢紊乱,形成结节。

针对患者的证候特点,采用中医药治疗,方选逍遥散加减。

逍遥散加减方具有疏肝解郁、化痰行气、活血化瘀的功效,可改善患者的肝郁气滞、痰湿凝结、气血不畅等证候。

同时,结合针灸疗法,选用足三里、太冲、郄门等穴位进行调理,以促进乳腺局部的气血运行,消散乳腺结节。

在治疗过程中,饮食上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情志不畅,保持心情舒畅。

经过一个疗程的中医药治疗,患者乳房胀痛明显减轻,乳腺结节质地变软,大小明显减小,右腋下淋巴结肿大明显缩小。

乳腺彩超检查显示,右侧乳腺结节明显缩小,形态边界清晰,血流信号减少。

患者自觉乳房不再胀痛,精神状态良好,体力恢复良好。

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患者的乳腺结节基本消失,乳腺彩超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通过本例的治疗,我们可以看出中医药在乳腺结节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根据患者的个体特点进行个体化治疗,调理全身气血,改善内环境,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同时,中医药治疗乳腺结节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对患者的整体健康有益。

因此,中医药在乳腺结节的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中医药专业案例分析

中医药专业案例分析

中医药专业案例分析案例一:治疗感冒的中医药方病情描述患者,男,30岁,因“发热、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等症状就诊。

自诉近日天气变化较大,未注意保暖,遂出现上述症状。

查体:体温38.5℃,咽部红肿,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紧。

诊断根据病情描述和查体表现,中医诊断:感冒(风寒感冒)。

治疗方案1. 中药治疗:采用麻黄汤加减治疗。

处方:麻黄9g,桂枝9g,杏仁9g,炙甘草6g。

煎服法:加水煎煮,分早晚两次温服,每日一剂。

2. 生活调护: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加强饮食调理,增加营养;保持充足睡眠。

治疗效果患者服药三天后,发热、头痛、身痛等症状明显缓解,鼻塞、流清涕症状消失。

查体:体温正常,咽部红肿减轻,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

继续巩固治疗,一周后症状完全消失,康复出院。

案例二:治疗胃痛的中医药方病情描述患者,女,45岁,因“胃痛、泛酸、食欲不振”等症状就诊。

患者平素饮食不规律,喜欢吃辛辣刺激食物,近期症状加重。

查体: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莫菲征阴性。

胃镜检查:浅表性胃炎。

诊断中医诊断:胃痛(脾胃湿热)。

治疗方案1. 中药治疗: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

处方:半夏9g,黄连9g,黄芩9g,生姜10g,大枣4枚,炙甘草6g。

煎服法:加水煎煮,分早晚两次温服,每日一剂。

2. 饮食调理: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饮食宜清淡;规律饮食,定时定量;多吃蔬菜水果,保持饮食均衡。

治疗效果患者服药一周后,胃痛、泛酸、食欲不振等症状明显缓解。

继续巩固治疗,一个月后症状完全消失,胃镜检查示胃炎明显改善。

随访半年,病情未复发。

总结中医药治疗具有辨证论治、整体调理的优势,通过针对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疾病状况。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积极配合,遵循医嘱,注意生活调护,以提高治疗效果。

同时,中医药治疗注重病因调理和体质调理,有助于减少疾病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中医经典案例分析共63页文档

中医经典案例分析共63页文档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中医经典案例分析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来

中医案例分析

中医案例分析

中医案例分析李姓,男,27 岁,发病 10 余日,于 1953 年 1 月 2 日就诊。

症:外感风寒,发热恶寒无汗,头眩痛,身骨节痛,腰腿痛,咳嗽鼻塞。

脉见滑数。

处方: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生石膏,陈皮,半夏,云苓,双叶,杷叶,菊花,生地,生姜,大枣。

水煎服(服药后汗出症状大减,已不发热恶寒,身骨节痛、腿痛咳嗽鼻塞悉愈,惟后头痛眩,连及腰脊,项强小便红;又以生地、元参、天冬、山药。

山萸肉、丹皮、云苓、泽泻、菊花、生赭石、乳香、没药、葛根、竹叶服之,病获痊愈)。

《华廷芳医案选》P4按语:病虽 10 余日,表症仍在,但脉不见浮紧,见滑数,是内有趋热之势,虽不烦躁,仍以大青龙汤为主,加生地以凉血,加二陈汤合双叶、杷叶以治咳嗽;菊花以治头痛。

至此外感风寒之一系列症状皆除,惟有腰脊痛、项强小便红等症状。

病及于肾,入太阳之里。

故以杞菊地黄汤加赭石以镇之;元参、天冬滋阴补肾,养液生津;葛根、竹叶利便治其项强;乳没活血止痛,病即痊愈。

症状分析:外感风寒,风邪袭表,肺卫不宣,热不得越,寒邪外袭于肤表,遏制卫阳,故见发热恶寒无汗;寒凝经络,阻碍气血运行,故见头眩痛,身骨节痛,腰腿痛;风邪侵袭肺系,肺气失宣,鼻窍不利,故见咳嗽鼻塞,定位为肺,加上上述表征,个人判断为风寒犯肺证。

心得体会:治风寒不解时,应慎用石膏。

伤寒之方,用之得当,效如桴鼓。

设辩证不详,似是而非,用之立即使病情加重。

故后人云,伤寒之方,不可以治杂病,真伤寒世间稀。

非伤寒之方不效,乃使用不当耳,设加减合适,必能得心应手。

治风寒不解亦慎用寒下。

治病大法,先表后里,先治其新病,后治其痼疾。

但亦有表里兼治,寒热并用,补泄兼施的,应辨证而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