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立医院后勤社会化的现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公立医院后勤社会化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也更加迫切。党中央也高度关注医疗机构的发展,全国各地的医院在此契机下不断发展。作为医院發展的关键一环,医院后勤发展的速度远远落后与医院的整体,严重制约了医院的发展。公立医院后勤的改革势在必行,在此背景下,通过参考国外医院的做法及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方案被广泛运用。

标签:公立医院;后勤社会化;服务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不断上升,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也更加迫切,公立医院不断扩张。但是在医院业务不断上升的同时,医院后勤部门由于在理论认知和实际操作层面上都存在不少主观、客观方面的因素,特别是受当时体制和的牵制,医院后勤改革的现状不够理想,不仅滞后于深化改革的要求,而且庞大的后勤队伍、高额的经济支出成为医院改革发展的包袱,严重影响了医院的发展。不少医院用于后勤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往往是数百人和数百万元,形成了一个衣食住行皆有的小社会。但是由于传统体制的弊病,这种模式下的后勤服务往往效率底下,满足不了医院的发展需求。

在此背景下,全国各个相关部门在长期的研究下,制定了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医院后勤社会化模式。200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实行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凡社会能有效提供的后勤保障,都应逐步交给社会去办,也可通过医院联合组织社会化的后勤服务集团。根据此文件精神,上海市卫生局在《关于深化本市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意见》中提出“本市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后勤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实现后勤服务社会化,引进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组建后勤服务实体或集团,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城镇公里医疗卫生机构基本上将后勤服务职能和人员规范分离,最终实现三个转变。”自此,我市医疗卫生机构后勤服务走向了社会化的改革过程。

通过改革,后勤服务转变为社会的后勤,后勤工作人员从单位人员转变为社会人,从医院办后勤转变购买服务。目前的改革模式主要有四种:一、集团模式。打破院校的壁垒,联合组建集团型的后勤服务中心,承担所属医院的后勤服务,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二、专业化联办模式,把医院后勤服务按照项目组建专业化、集约化、区域型的后勤服务中心,如物资配置中心,洗涤中心。三、引入社会企业承担模式,把医院后勤服务项目和后勤人员全部移交给社会服务公司,或把医院部分服务项目交给社会企业承担。四、跨系统成立公司,医院和的社会联合组建,服务由公司承担,人员交给公司,同时公司还为其他医院提供服务和为社会服务。

不管是哪种模式都极大的改变的医院后勤原有的弊端,引入了竞争机制,后勤人员更加积极主动,效率极大提高,提供后勤服务的人员素质提高,减少了人力资源上的闲置和浪费的问题,降低人员成本,减少了医院的财政负担,提高了

医院财力和物理的运作能力,盘活医院后勤服务方面的资产。后勤社会化打破了医院与医院之间的壁垒,使得各家医院通过专业的服务公司为桥梁,互相学习成功的经验。医院后勤社会化将医院运行过程中的风险部分地转嫁到了提供服务的公司,医院在事故中由被告变成了原告。医院后勤社会化成熟后,医院可以省下人力、财力、物力,集中精神搞好医教研第一线的工作,进一步提高医院综合能力和患者满意度。

但是,医院后勤社会化同样还有部分不完善的地方。由于我国公司管理制度尚待完善,医院在推行社会化改革中仍旧需要考虑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问题,仍旧要建立切实有效的港务服务监督与评价机制。后勤社会化导致医院后勤岗位人员的流动性增加,派遣人员在医院工作中得不到归属感,同时,由于《劳动合同法》规定被派遣人员与公司最少签订两年工作合同,没有工作期间由派遣公司每月发最低工资,这不能提供给派遣人员足够的安全感,医院方面也要顾及到这一点,否则可能直接影响到派遣人员的工作绩效、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状态,提高离职率,更加不利于后勤团队的稳定。另外,由于医院把后勤岗位的编制压缩到了最小,只留下几个管理岗位,若发生外包单位突然跳出合同或者外包单位无法履行合同时,医院后勤将完全瘫痪。所以,医院要做好充足的预案来因对可能存在的风险。

十多年来,医院后勤社会化的改革不断深化,各个医院根据实际情况也走出了自己的一条道。后勤管理者要不断学习,进一步提高后勤的运行效率,同时将不足之处改进,为医院的发展助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