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共21页

合集下载

甘肃民俗资料全

甘肃民俗资料全

民俗风情文化一.历史开展建省约有700多年的历史;县的建制早于省的建制,从春秋时开场萌芽算起,迄今己达2200余年。

北宋初期西夏统治河西时设有军司〔驻甘州,今市甘州区〕。

这是最早出现的之名。

但作为地方行政区划名称,元代才正式设置省。

省名的命名,系西、唐代曾置甘州〔今市〕、肃州〔今市〕的第一个字合成。

二.地理气候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

境地形复杂,山脉纵横交织,海拔相差悬殊,高山、盆地、平川、沙漠和戈壁等兼而有之,是山地型高原地貌。

省气候枯燥,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

从东南到西北包括了北亚热带湿润区到高寒区、干旱区的各种气候类型。

三.特色文化1、河西走廊这里是著名的粮仓,也是昔日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和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

闻名于世的敦煌莫高窟民俗、肃南裕固族风情、肃北蒙古族风情、阿克塞风俗、天祝藏区风情交相辉映,民间筵悦、骆驼队等奇风异俗在这里熠熠生辉。

2、东南部的市和陇南地区这里是山川锦绣、民俗奇特的天然膏沃之地,有小江南之称。

唐玄奘在的传说,使佛公娇、万紫山、渗金寺等地,成为民俗旅游的主要景点。

3、甘南、甘南、两个自治州是藏、回、东乡、保安、撒拉等少数民族的集聚地,有独具一格的民情和风俗。

这里的民俗活动,独特隆重,令人叹为观止。

4、东部的庆阳、地区这里是具有悠久革命历史的老区。

境除有众多的革命遗迹外,还有道家圣地崆峒山、王母宫山以与公庙、菩萨山等庙会,都成为民向文化的传播阵地,特别是唢呐、剪纸、社火、戏曲等民俗文化尤具魅力。

5.敦煌文化——世界的敦煌,人类的敦煌敦煌地处、、三省〔区〕交汇处,公元前111年设郡,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锁钥〞和枢纽城市,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享誉全球的世界文化遗产地,被誉为“世界的敦煌〞、“人类的敦煌〞。

敦煌市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等世界四大文化体系的交汇地,是佛教东渐进入中原的第一站,是世界三大的融汇之地。

敦煌是世界级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的城市,不仅拥有丰厚独特的世界文化遗产,还拥有以“大漠奇观〞著称于世的鸣沙山月牙泉等世界级自然奇观。

香包刺绣的简介

香包刺绣的简介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甘肃省申报项目
甘肃庆阳香包刺绣工艺
庆阳位于甘肃最东部,习称“陇东”,是陕甘宁三省的交汇处,总面积27119平方公里,总人口256万。

庆阳香包刺绣广泛分布于庆阳8县(区),渊源可追溯到黄帝时期的卫生风习“薰蒸法”和新石期时代的衣饰文明和稚拙工艺。

其工艺成熟于舜命禹制作衮服十二章的“衣绘而裳绣”时期,明清时期最为丰富,民国至解放后的60年代普及全市。

庆阳香包刺绣工艺是遗风千古的针工造型艺术,是立体造型艺术和平面刺绣相兼融的一种纯手工工艺,立体造型技艺和技能主要有三个类别:一是绌绌类,针法为藏针绣,分创意、选料、剪裁、状物、绌合5个环节。

二是线盘类,分折壳子、配色线、盘缠、成果(连缀、装饰)四个环节。

三是立体类,分单面挂件、佩件、双面挂佩件、立体挂件和摆件,技艺有过样子、打样子、扩背子、上样子、绣花、状物、成果、打扮8个环节。

平面刺绣绣法上分为破线绣、合线绣、掇绣,针法主要有齐针、辫针、缉针、掺针、抢针、挽针、盘金、圈金等,工具为花绷子、花架子。

庆阳香包刺绣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民俗文化承载古人类历史及研究的学术价值;二是中国古哲学文化对民俗生活渗透的历史演绎价值;三是中国医学文学的科学实用价值;四是华夏古民族同化融合的民族学价值;五是香包刺绣文化内涵与广泛的生活实用价值。

近年来,随着党和政府对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视,庆阳香包刺绣工艺已成为独具地方特色的品牌技艺,具有中华民族文化遗传的特殊代表性。

甘肃省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甘肃省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甘肃省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河西宝卷河西宝卷含凉州、张掖、酒泉宝卷(张掖宝卷因故未能进入第一批国家名录)。

宝卷又名宝传,是一种明清以来流行于民间的讲唱文学。

它由唐代的变文、讲经文演变而来,受俗讲的孕育,历经宋代谈经、说参请、说诨经讲史等,并受到话本、小说,诸宫调及戏曲等的影响,其内容包含儒、释、道的三教合一及各种秘密宗教,并有大量非宗教的历史人物、民间神话、传说和戏曲故事,其结构为散韵相间,讲唱地点从庙会、娱乐场所,直至家庭院落。

2.天祝土族格萨尔《格萨尔》是中华民族文学艺术中的一块瑰宝,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长的英雄史诗,它源于藏族,却广泛传播于蒙古族、土族、裕固族等很多民族之中。

作为口头传唱的口碑古籍土族《格萨尔》,同样具有有别于其他口头传唱的英雄史诗,在形式、内容方面富有自己的特点,独具魅力。

挖掘、抢救和保护土族《格萨尔》,不仅能丰富和完善《格萨尔》英雄史诗,乃至对中国民族民间文学的丰富和完善都将产生深远的意义。

3.裕固族民歌从裕固族历史渊源和语言来说,其民歌与回鹘民歌和蒙古民歌有着同样的源流,歌词格律有许多共同之处,并且具有许多古代语言的特点。

裕固族民歌主要分为音乐和唱词两部分,主要有“小曲”、“号子”、“小调”、“情歌”、“叙事”、“筵席曲”等形式,已搜集、整理的有310余首。

裕固族民歌记叙了裕固族历史、英雄和生活多方面的内容,是研究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民歌,特别是突厥、蒙古民族民歌的“活化石”,是研究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历史的重要依据,也是挖掘、发展北方少数民族音乐的基础和依据。

4.花儿花儿是大西北各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山歌,因歌词中多将青年女子比喻为花儿而得名。

它主要流行于贺兰山以南,六盘山以西,岷山以北,日月山以东这一跨越甘、宁、青三省区的广阔地带,成为汉、回、土、藏、撒拉、东乡、保安、裕固等民族用汉语创作并演唱的一个歌种。

花儿有河州花儿和洮岷花儿之分。

前者以甘肃河州(今临夏)为中心,布及甘、青相邻的十多个农业县;后者以洮州(今临潭)、岷州(今岷县)为中心,只流行于甘肃境内的七八个县。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的通知
【法规类别】文化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甘政发[2008]43号
【发布部门】甘肃省政府
【发布日期】2008.06.13
【实施日期】2008.06.1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甘政发[2008]43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省政府批准省文化厅确定的第二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88项),现予公布。

甘肃省人民政府
二○○八年六月十三日
第二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共计88项)。

红古区非遗文化

红古区非遗文化

红古区非遗文化红古区位于甘肃省兰州市中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

这里保存了丰富的非遗文化,其中包括传统手工艺、音乐舞蹈、民间传说等多个方面。

这些非遗文化不仅反映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生活方式,也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手工艺红古区的传统手工艺非常丰富,包括刺绣、木雕、陶瓷等多种形式。

其中,刺绣是当地最具代表性的手工艺之一。

红古区的刺绣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这里的刺绣以花鸟为主题,色彩斑斓,线条流畅,被誉为“东方艺术瑰宝”。

木雕也是红古区的传统手工艺之一。

这里的木雕工艺源远流长,木材质地坚硬,适合雕刻细致的花鸟、人物等形象。

红古区的木雕作品造型优美,雕刻技法独特,被誉为“中国木雕艺术的明珠”。

陶瓷是红古区的另一项传统手工艺。

这里的陶瓷器物精美绝伦,采用传统的手工制作工艺,色彩斑斓、造型优美。

其中,紫砂陶器是红古区的特色之一,它以其独特的质感和色彩,成为了红古区陶瓷的代表作品。

音乐舞蹈红古区的音乐舞蹈也是当地非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的音乐舞蹈形式多样,包括古老的民间舞蹈、传统的宫廷乐曲等。

其中,红古区的“丝路之声”是当地最具特色的音乐形式之一。

这种音乐融合了中亚、西亚等地区的音乐元素,充满异域风情。

红古区的民间舞蹈也非常丰富多彩。

这里的舞蹈形式生动活泼,充满了欢快的节奏感。

其中,红古区的“花鼓舞”是当地最具代表性的舞蹈之一。

这种舞蹈形式灵活多变,以手鼓、花灯等道具为辅助,让人们在欢乐的氛围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民间传说红古区的民间传说也是当地非遗文化的一大特色。

这里的传说故事丰富多彩,涉及到神话、历史、文学等多个领域。

其中,红古区的“白龙故事”是当地最著名的传说之一。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条白龙与当地人民的感人故事,被当地人传颂至今。

红古区的非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的传统手工艺、音乐舞蹈、民间传说等多个方面,都体现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生活方式。

我们应该珍惜这些非遗文化,传承发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甘肃民俗(精品文档)

甘肃民俗(精品文档)

甘肃民俗----武山原生态秧歌作者:杜鹏英武山秧歌的萌生、发展和最终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表现了当地独特的文化现象,在民俗学研究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武山秧歌以其独特的形式反映了人民生活习俗和精神风貌, 与民间娱乐祭祀活动关系密切。

它的产生和发展丰富了民族舞蹈艺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武山秧歌不仅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固定模式,而且通过活动本身使其得到不断的开发和提高。

作为一个武山人,我有义务将这一传统民俗项目介绍给大家,希望大家能够认同这一非物质的文化。

一、武山秧歌简介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传统民俗文化资源十分丰富。

近年来,随着物质文明水平的迅速提高,人们对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民俗文化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及其历史文化渊源,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喜爱。

对民俗文化发掘、整理、提高后进行产业化开发,使之形成独特的文化产业,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力,使民族文化得以弘扬,地方经济得以振兴,文化产业得以强化。

古老的民俗文化在改革开放几十年后,展现出了它前所未有的现代魅力。

秧歌作为传统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大力倡导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的当今社会,有着重要的地位。

武山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人杰地灵,物产丰富。

武山秧歌也叫社火,又叫灯火道场,是集演唱、对白、表演、武术、旋鼓、杂技于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艺术。

武山秧歌自古有之,源远流长。

武山人心理素质、文化传统、审美观念在文化艺术上的体现。

每当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来临之际,武山民间村村寨寨都有盛况空前的“耍秧歌”、“闹社火”、“玩花灯”、“庆上元”的传统习俗。

古往今来,“耍秧歌”一直是武山人春节期间的主要文化生活和社事活动,有祈求平安之意,古老的民间祭祀活动是它的重要内容,武山人民非常重视。

原生态指没有被特殊雕琢,存在于民间原始的、散发着乡土气息的表演形态,它包含着原生态唱法、原生态舞蹈、原生态歌手等。

武山原生态秧歌有着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丰富的内容。

以说、唱、扭等艺术形式表达了人民对美好愿望的追求和向往,以及对丑恶现象无情的揭露和批判。

兰州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兰州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兰州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兰州市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其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近年来,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大批传统技艺得到了传承和弘扬,这些传统技艺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成为了兰州市的一张独特文化名片。

以下是兰州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介绍。

首先,兰州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是“响马”。

响马是一种古老的马铃技艺,流传于甘肃省兰州市和周边地区。

响马技艺是源于民族信仰的一种表达方式,通过精心设计的马铃架和编织的马缰,制造出悦耳的铃声,用以祛病辟邪、祈福求安。

响马技艺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而且作为一种特色文化艺术形式,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和收藏价值。

目前,兰州市对响马技艺的传承与保护工作正处于关键时期,希望通过加强对响马技艺的研究和挖掘,将其传承下去。

其次,兰州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二是“兰州牛肉面”。

兰州牛肉面是一种典型的甘肃特色小吃,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兰州牛肉面的制作工艺以其独特的面条和鲜美的牛肉汤为特色,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为喜爱的一种美食。

兰州市对兰州牛肉面的传统制作工艺和配方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和整理,并通过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加强对兰州牛肉面技艺的传承和保护,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品尝到这一传统美食。

再次,兰州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三是“兰州白酒酿造技艺”。

兰州白酒是兰州市的特产,历史悠久。

兰州白酒的酿造技艺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酒香和酒味。

兰州市通过对兰州白酒酿造技艺的挖掘和整理,建立了传统酿酒技艺传承示范基地,加强了对兰州白酒酿造技艺的传承和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品味到这一传统美酒。

最后,兰州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四是“兰州刺绣技艺”。

兰州刺绣是兰州市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兰州市对兰州刺绣技艺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挖掘,建立了兰州市刺绣传承基地,不断加强对兰州刺绣技艺的传承和保护,使其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弘扬。

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第四批

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第四批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四批
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
甘政发〔2017〕81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甘肃省文化厅确定的第四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40项),现予公布。

各地、各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及《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要求,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坚持科学保护理念,及时制定规划,切实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传承、传播工作,努力推动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迈上新台阶,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作出新贡献。

甘肃省人民政府
2017年10月18日
(此件公开发布)
第四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共计140项)
一、民间文学(8项)
二、传统音乐(11项)
三、传统舞蹈(8项)
七、传统美术(21项)
八、传统技艺(49项)
十、民俗(21项)。

兰州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兰州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兰州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兰州,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是甘肃省省会,也是黄河流域重要的城市之一。

在兰州,有许多源远流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些项目代表了兰州丰富的文化传统和历史渊源。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带您深入探讨兰州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了解这些项目的价值和意义。

1. 铁娘子艺术在兰州,铁娘子艺术是一项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铁娘子是传统的西北民间艺术形式,通常由一群女性表演,她们通过打铁、乐器演奏、歌舞等形式,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园的情感。

铁娘子艺术融合了西北地区的民俗文化和艺术元素,展现出了兰州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2. 黄河龙舟另一个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黄河龙舟。

黄河龙舟赛是兰州地区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黄河龙舟赛中,参与者们齐心协力,在黄河上划龙舟,展现了团结合作与拼搏进取的精神。

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不仅是一种传统体育活动,更是兰州人民对黄河的敬畏和热爱的象征。

3. 甘肃民间音乐甘肃民间音乐也是兰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

甘肃民间音乐源远流长,包括丰富多样的曲艺、山歌、器乐等形式,传承了古老的音乐传统和民族文化。

这些音乐作品反映了兰州地区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情感体验,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总结回顾通过对兰州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看到这些项目不仅是兰州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铁娘子艺术、黄河龙舟和甘肃民间音乐等项目,展现了兰州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历史底蕴。

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弘扬,不仅有助于弘扬兰州的传统文化,更有助于促进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兰州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现了兰州文化的多样性和活力。

这些项目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对于保护和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人关注并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中,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兰州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兰州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兰州市作为甘肃省的省会城市,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兰州自古以来便是多民族聚居地,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2011年,兰州市公布了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涵盖了民俗、传统音乐、表演艺术等多个方面,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不仅丰富了兰州的文化底蕴,更展现了兰州独特的历史与风情。

1. 马拉松民俗文化马拉松作为一项源远流长的传统体育项目,自古以来就深受兰州人民的喜爱。

在兰州马拉松比赛中,不仅能感受到兰州人民对健康生活的追求,更能体验到兰州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马拉松活动中,参与者身着传统民族服饰,奔跑在兰州的古街道上,与历史文化相互交融,成为了兰州独特的文化符号。

2. 兰州拉面技艺兰州拉面作为兰州的地方特色美食,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传统纯手工拉面技艺被列入了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兰州拉面自古以来便是兰州人民的日常主食,其历史悠久,技艺精湛,被誉为“我国风味小吃之王”,对于研究和传承兰州的饮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3. 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是由兰州市交响乐团和歌唱家共同演绎的一部音乐作品,该作品集合了兰州人民对黄河的热爱与崇敬,表达了对黄河的美好祝愿。

黄河大合唱将黄河的雄浑与壮丽融入其中,通过音乐的形式传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成为了兰州市的一张文化名片。

4. 甘肃剪纸艺术甘肃剪纸艺术被列入了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该艺术形式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甘肃剪纸在兰州地区流传甚广,其图案多样,造型传神,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起到了重要作用。

5. 兰州民歌演唱兰州民歌作为兰州独有的音乐形式,其独特的旋律和动人的歌词深受兰州人民的喜爱。

兰州民歌演唱作为一种传统表演艺术形式,已经成为了兰州地区不可或缺的文化遗产。

通过传唱兰州民歌,不仅能感受到兰州人民的淳朴善良,更能体验到兰州民俗文化的丰富多彩。

兰州市的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涵盖了民俗、传统音乐、表演艺术等多个方面,充分展现了兰州的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

兰州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兰州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兰州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兰州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这些遗产项目承载着兰州的历史、传统和文化,是兰州人民宝贵的文化财富。

兰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包括传统民俗、传统技艺、传统节庆和传统艺术等方面,其中第一批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项目不少,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兰州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兰州手工艺品兰州手工艺品是兰州独特的手工艺品,包括刺绣、编织、陶瓷、木雕和石雕等多种工艺。

这些手工艺品代表了兰州的传统工艺和技艺,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和传承,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

兰州手工艺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色,受到了国内外游客的喜爱。

兰州民间音乐兰州民间音乐是兰州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包括胡琴、竹笛和葫芦丝等多种乐器。

兰州民间音乐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代表了兰州人民对音乐的热爱和传统的音乐艺术。

兰州民间音乐在中国乐坛具有重要地位,经常在各种文化艺术活动中得到展示。

兰州民间舞蹈兰州民间舞蹈是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重要项目,包括舞蹈、腰鼓和舞狮等多种表演艺术。

兰州民间舞蹈以其优美的舞姿和丰富的表现形式而著称,代表了兰州人民对舞蹈艺术的热爱和传统的舞蹈文化。

兰州民间舞蹈在国内外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认可。

兰州传统美食兰州传统美食是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重要项目,包括牛肉面、羊肉汤、手工拉面和卤牛肉等传统特色美食。

兰州传统美食以其独特的口味和丰富的营养而享誉全国,代表了兰州人对美食的热爱和传统的饮食文化。

兰州传统美食在国内外都有很高的知名度,经常成为旅游者品尝的首选。

此外,兰州还有许多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兰州传统戏曲、兰州传统民间医药、兰州传统服饰等,这些项目都是兰州人民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承和弘扬兰州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兰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兰州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包括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开展非遗项目的申报和申报工作、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和表演活动等,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7年版)

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7年版)

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7年版)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甘政发〔2006〕78号 2006年9月30日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省政府批准省文化厅确定的第一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85项),现予公布。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民族文化,是连接民族情感、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我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和《甘肃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甘政发〔2006〕48号)精神和有关要求,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切实做好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

第一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85项)一、民间文学(共计7项)三、民间舞蹈(共计13项)四、传统戏剧(共计8项)五、曲艺(共计8项)六、民间杂技与竞技(共计2项)八、传统手工技艺(共计13项)九、传统医药(共计2项)甘肃省人民政府文件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省政府批准省文化厅确定的第二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88项),现予公布。

甘肃省人民政府二○○八年六月十三日第二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88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一、民间文学(共计3项)1 Ⅰ—1 《格萨尔》甘南州玛曲县2 Ⅰ—2 岷县宝卷定西市岷县3 Ⅰ—3 康县木笼歌陇南市康县二、民间音乐(共计9项)4 Ⅱ—1 陇东民歌平凉市崇信县庆阳市环县庆阳市华池县5 Ⅱ—2 两当号子陇南市两当县6 Ⅱ—3 康县锣鼓草陇南市康县7 Ⅱ—4 康南毛山歌陇南市康县8 Ⅱ—5 唢呐艺术武威市民勤县陇南市康县天水市秦州区9 Ⅱ—6 永昌曲子金昌市永昌县10 Ⅱ—7 卓尼土族民歌甘南州卓尼县11 Ⅱ—8 临洮花儿定西市临洮县12 Ⅱ—9 甘州小调张掖市甘州区三、民间舞蹈(共计17项)13 Ⅲ—1 庆城徒手秧歌庆阳市庆城县14 Ⅲ—2 酒泉“福禄车”酒泉市肃州区15 Ⅲ—3 宕昌羌傩舞陇南市宕昌县16 Ⅲ—4 民乐顶碗舞张掖市民乐县17 Ⅲ—5 天祝土族安召武威市天祝县18 Ⅲ—6 道台狮子兰州市榆中县19 Ⅲ—7 马啣山秧歌兰州市榆中县20 Ⅲ—8 太符灯舞兰州市榆中县21 Ⅲ—9 和政秧歌临夏州和政县22 Ⅲ—10 河州北乡秧歌临夏州永靖县23 Ⅲ—11 节子舞金昌市永昌县24 Ⅲ—12 “哈钦木”甘南州合作市25 Ⅲ—13 拉卜楞民间舞甘南州夏河县26 Ⅲ—14 秦州夹板舞天水市秦州区27 Ⅲ—15 临洮傩舞定西市临洮县28 Ⅲ—16 秦州鞭杆舞天水市秦州区29 Ⅲ—17 黄河战鼓白银市白银区四、传统戏剧(共计7项)30 Ⅳ—1 木偶戏庆阳市正宁县酒泉市瓜州县31 Ⅳ—2 皮影戏张掖市民乐县武威市凉州区白银市会宁县32 Ⅳ—3 陇南高山剧陇南市33 Ⅳ—4 邵家班子木偶戏张掖市甘州区34 Ⅳ—5 凉州半台戏武威市凉州区35 Ⅳ—6 西厢调兰州市榆中县白银市白银区36 Ⅳ—7 民勤小曲戏武威市民勤县五、曲艺(共计6项)37 Ⅴ—1 兰州太平歌兰州市安宁区兰州市皋兰县38 Ⅴ—2 河州平弦临夏州临夏市39 Ⅴ—3 甘谷道情天水市甘谷县40 Ⅴ—4 秦州小曲天水市秦州区41 Ⅴ—5 春官歌演唱陇南市礼县42 Ⅴ—6 河池小曲陇南市徽县六、民间杂技与竞技(共计2项)43 Ⅵ—1 崆峒派武术平凉崆峒文武学校44 Ⅵ—2 秦腔獠牙特技表演张掖市高台县七、民间美术(共计10项)45 Ⅶ—1 西峰泥塑庆阳市西峰区46 Ⅶ—2 石雕艺术庆阳市宁县庆阳市合水县47 Ⅶ—3 剪纸酒泉市瓜州县酒泉市敦煌市天水市清水县定西市通渭县白银市会宁县48Ⅶ—4木雕甘南州卓尼县陇南市武都区天水市武山县天水市秦州区酒泉市金塔县49Ⅶ—5红古刺绣兰州市红古区50Ⅶ—6天水鸿盛社秦腔脸谱天水市秦州区51Ⅶ—7天水竹雕天水市秦州区52Ⅶ—8水陆画武威市凉州区定西市临洮县53Ⅶ—9阿克塞哈萨克族刺绣酒泉市阿克塞县54 Ⅶ—10 临夏穆斯林建筑艺术临夏州八、传统手工技艺(共计18项)55 Ⅷ—1 西峰陶塑技艺庆阳市西峰区56Ⅷ—2宁县皮影雕刻技艺庆阳市宁县57Ⅷ—3王录拉板糖制作技艺庆阳市正宁县58Ⅷ—4平凉纸织画工艺平凉纸织画社59Ⅷ—5安口陶瓷制作技艺平凉市华亭县60Ⅷ—6敦煌彩塑制作技艺敦煌文化学会61Ⅷ—7礼县井盐制作工艺陇南市礼县62Ⅷ—8竹篮寨泥玩具制作技艺陇南市成县63Ⅷ—9寺台造纸术陇南市康县64 Ⅷ—10 红古黑陶制作技艺兰州市红古区65 Ⅷ—11 东乡族钉匠工艺临夏州东乡县66 Ⅷ—12 永靖王氏铁器铸造技艺临夏州永靖县67 Ⅷ—13 永靖白塔乡古建筑艺术临夏州永靖县68 Ⅷ—14 通渭脊兽制作技艺定西市通渭县69 Ⅷ—15 通渭草编技艺定西市通渭县70 Ⅷ—16 铁芯子制作技艺兰州市西固区兰州市皋兰县71 Ⅷ—17 秦安麦秆编技艺天水市秦安县72 Ⅷ—18 裕固族皮雕技艺张掖市肃南县九、传统医药(共计1项)73Ⅸ—1华锐藏医藏药十、民俗(共计15项)74Ⅹ—1阿克塞哈萨克族毡房酒泉市阿克塞县75Ⅹ—2天祝土族婚俗武威市天祝县76Ⅹ—3七月官神兰州市榆中县77Ⅹ—4兰州清汤牛肉面兰州市城关区78Ⅹ—5正月十九迎婆婆甘南州舟曲县79Ⅹ—6藏族服饰甘南州武威市天祝县80Ⅹ—7甘南藏族婚礼甘南州夏河县81Ⅹ—8秦安女娲祭祀仪式天水市秦安县82Ⅹ—9青苗会定西市岷县83 Ⅹ—10 兰州“天把式”兰州市皋兰县84 Ⅹ—11 窑街“福”字灯会兰州市红古区85 Ⅹ—12 九宫八卦灯会定西市岷县86 Ⅹ—13 金塔黄河灯会武威市凉州区87 Ⅹ—14 裕固族剪马鬃张88 Ⅹ—15 裕固族祭鄂博张掖市肃南县甘肃省人民政府文件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省文化厅确定的《第三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91项)》已经省政府同意,现予公布。

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作为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兰州市拥有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从民间艺术到传统工艺,从传统习俗到语言方言,兰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多种多样,每一项都代表了兰州人民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追求。

本文将从兰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和代表性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兰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样性体现在各个领域。

首先,兰州市的音乐和舞蹈表演形式多样,代表了城市和农村的不同特点。

例如,兰州的“兰花儿”舞是典型的集体舞蹈,以其独特的舞姿和节奏感受广受人们的喜爱。

其次,兰州市的曲艺和说唱传统丰富多样,有传奇,评书,相声等多种形式。

这些曲艺和说唱形式既满足了人们的娱乐需求,又传承了历史记忆。

此外,兰州市还有一些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如剪纸,皮影戏和中国结等,展示了兰州市人民的创造力和手工艺技术。

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体现在许多特定的项目和传统活动中。

首先,兰州拉面是兰州市的标志性传统美食。

兰州拉面以其独特的制作方法和口味而闻名,代表了兰州市的饮食文化。

其次,兰州市的甜皮儿酥是一种独特的传统糕点,以其薄脆的外皮和香甜的味道而闻名。

此外,兰州市的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如中国农历新年,泰山文化节等。

这些节日和庆典活动丰富多彩,展示了兰州人民的传统信仰和生活方式。

在兰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还有一些具有独特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例如,兰州市的百年老街是保留完好的传统建筑群落,体现了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和城市文化。

兰州市的古代工艺品如银饰,马缰绳等也代表了兰州市的传统工艺技术和工艺文化。

此外,兰州市的方言和特殊的语言口音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兰州市人民的独特文化特征和身份认同。

为了保护和传承兰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

首先,兰州市政府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调研和收集工作,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库。

其次,兰州市政府倡导社会各界关注和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活动,鼓励民间组织,学校和社区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相关教育和培训活动。

兰州泥塑非物质文化遗产讲解

兰州泥塑非物质文化遗产讲解

兰州泥塑,也被称为“泥娃娃”,是一种源于中国甘肃兰州的民间艺术。

它最早是用于供奉“玉皇”“普贤”等泥人,因此也被称为“竹篮寨泥娃娃”。

这种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造型和制作工艺而闻名,常被用于庆祝丰收、结婚生子等喜庆场合。

兰州泥塑的原材料是当地的黏土,这种土质柔软细腻且含有油质,黏性好。

制作过程中,首先要取土,然后和泥、制泥坯、涂白彩绘,最后烧制。

在烧制过程中,需要将成型的泥人放置在炉火中,以进行硬化和固定形状。

完成品通常具有鲜艳的颜色和生动的表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近年来,兰州泥塑在常天平的手中得到了新的发展和提升。

他的作品屡获佳绩,如《夯歌》在第十二届甘肃省工艺美术百花奖中获一等奖,《农耕系列》作品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第九届(长春)民间工艺美术博览会获精品奖,《工匠精神》获文化部在山东济南举办的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泥面塑)大赛三等奖等。

他的作品以传统技艺为基础,同时融入了现代元素,展现出独特的风格和强烈的时代气息。

2019年,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聘请常天平为客座教授,并设立工艺大师班进行授课。

同年10月,他的作品《河州秧歌系列》在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西安举办的“中国西部最美小康路”主题展中获第十五届“山花奖”。

这一系列的荣誉证明了兰州泥塑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和时代价值。

总的来说,兰州泥塑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常天平的努力和贡献,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得以传承和发展。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也展现出当代民间艺人的创新精神和文化自信。

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世界级、国家级和省级。

一,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藏戏青海的黄南藏戏、甘肃的甘南藏戏、四川的色达藏戏等甘肃甘南甘肃花儿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文学类——第一批扩展项目:13 Ⅰ-13 宝卷河西宝卷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酒泉市肃州区第二批:555 Ⅰ-68 米拉尕黑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传统音乐(民间音乐)类——第一批:50 Ⅱ-19 裕固族民歌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51 Ⅱ-20 花儿(莲花山花儿会、松鸣岩花儿会、二郎山花儿会)甘肃省康乐县、和政县、岷县68 Ⅱ-37 唢呐艺术甘肃省庆阳市第二批:614 Ⅱ-115 藏族民歌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藏族民歌637 Ⅱ-138 佛教音乐拉卜楞寺甘肃省夏河县638 Ⅱ-139 道教音乐清水道教音乐甘肃省清水县民间舞蹈类——第一批:118 Ⅲ-15 兰州太平鼓甘肃省兰州市第一批扩展项目:110 Ⅲ-7 傩舞文县池哥昼、永靖七月跳会甘肃省文县、永靖县第二批:639 Ⅲ-42 鼓舞凉州攻鼓子武山旋鼓舞甘肃省武威市、武山县687 Ⅲ-90 多地舞甘肃省舟曲县688 Ⅲ-91 巴郎鼓舞甘肃省卓尼县传统戏剧类——第一批:213 Ⅳ-69 曲子戏(敦煌曲子戏、华亭曲子戏)甘肃省敦煌市、华亭县215 Ⅳ-71 道情戏陇剧甘肃省235 Ⅳ-91 皮影戏甘肃省环县第二批:735 Ⅳ-134 武都高山戏甘肃省陇南市曲艺类——第一批:255 Ⅴ-19 贤孝(凉州贤孝、河州贤孝)甘肃省武威市、临夏市260 Ⅴ-24 兰州鼓子甘肃省兰州市第一批扩展项目:281 Ⅴ-45 哈萨克族阿依特斯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第二批:765 Ⅴ-72 秦安小曲甘肃省秦安县传统(手工)技艺类——第一批:392 Ⅷ-42 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398 Ⅷ-48 兰州黄河大水车制作技艺甘肃省兰州市第一批扩展项目:400 Ⅷ-50 雕漆技艺天水秦州区第二批:884 Ⅷ-101 毛纺织及擀制技艺东乡族擀毡技艺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916 Ⅷ-133 砚台制作技艺洮砚制作技艺甘肃省卓尼县、岷县963 Ⅷ-180 窑洞营造技艺甘肃省庆阳市民俗类——第一批:485 Ⅸ-37 太昊伏羲祭典甘肃省天水市第一批扩展项目:452 Ⅹ-4 七夕节甘肃省西和县(乞巧节)第二批:978 Ⅹ-71 元宵节永昌县卍字灯俗甘肃省永昌县992 Ⅹ-85 民间信俗西王母信俗甘肃省泾川县994 Ⅹ-87 抬阁(芯子、铁枝、飘色)庄浪县高抬甘肃省庄浪县1015 Ⅹ-108 蒙古族服饰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1021 Ⅹ-114 裕固族服饰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传统美术类——第一批:325 Ⅶ-26 庆阳香包绣制甘肃省庆阳市330 Ⅶ-31 夜光杯雕甘肃省酒泉市337 Ⅶ-38 临夏砖雕甘肃省临夏县第一批扩展项目:313 Ⅶ-14 藏族唐卡甘南藏族唐卡甘肃省夏河县315 Ⅶ-16 剪纸庆阳剪纸甘肃省镇原县传统医药类——第一批扩展项目:448 Ⅸ-9 藏医药甘南藏医药甘肃省碌曲县三,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一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85项)一、民间文学(共计7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 Ⅰ-1 天祝土族《格萨尔》西北民族大学2 Ⅰ-2 陇东红色歌谣庆阳市3 Ⅰ-3 肃南裕固族口头文学与语言张掖市肃南县4 Ⅰ-4 东乡族口头文学与语言临夏州东乡县5 Ⅰ-5 保安族口头文学与语言临夏州积石山县6 Ⅰ-6 河西宝卷(武威宝卷张掖宝卷酒泉宝卷)武威市张掖市酒泉市7 Ⅰ-7 东乡族小经文与民间叙事长诗《米拉尕黑》西北民族大学二、民间音乐(共计8项)8 Ⅱ-1 敦煌艺术-音乐技艺研承敦煌研究院9 Ⅱ-2 花儿(莲花山花儿会松鸣岩花儿会二郎山花儿会新城花儿会张家川花儿会)临夏州康乐县临夏州和政县定西市岷县甘南州临潭县天水市张家川县10 Ⅱ-3 佛宫音乐"道得尔" 甘南州11 Ⅱ-4 清水县道教音乐县天水市清水县12 Ⅱ-5 唢呐艺术庆阳市西峰区、环县13 Ⅱ-6 裕固族民歌张掖市肃南县14 Ⅱ-7 天祝藏族华锐民歌武威市天祝县15 Ⅱ-8 甘南藏族民歌甘南州三、民间舞蹈(共计13项)16 Ⅲ-1 敦煌艺术-舞蹈技艺研承敦煌研究院17 Ⅲ-2 高高跷兰州市永登县18 Ⅲ-3 兰州太平鼓舞兰州市19 Ⅲ-4 攻鼓子舞武威市20 Ⅲ-5 旋鼓舞天水市武山县21 Ⅲ-6 荷花舞庆阳市西峰区22 Ⅲ-7 巴当舞定西市岷县23 Ⅲ-8 甘地蹦子酒泉市24 Ⅲ-9 多地舞甘南州舟曲县25 Ⅲ-10 尕巴舞甘南州迭部县26 Ⅲ-11 巴郎鼓舞甘南州卓尼县27 Ⅲ-12 傩舞(文县傩舞-池歌昼永靖县傩舞西固军傩)陇南市文县临夏州永靖县兰州市西固区28 Ⅲ-13 锅庄舞甘南州四、传统戏剧(共计8项)29 Ⅳ-1 道情戏省陇剧院、庆阳市30 Ⅳ-2 皮影戏(环县道情皮影戏陇南影子腔永登皮影戏天水皮影戏)庆阳市环县陇南市兰州市永登县天水市31 Ⅳ-3 曲子戏(敦煌曲子戏华亭县曲子戏秦安老调通渭县小曲)酒泉敦煌市平凉市华亭县天水市秦安县定西市通渭县32 Ⅳ-4 秦腔省秦剧团33 Ⅳ-5 灯盏头戏平凉市灵台县34 Ⅳ-6 "南木特"藏戏甘南州35 Ⅳ-7 高山戏陇南市武都区36 Ⅳ-8 玉垒花灯戏陇南市文县五、曲艺(共计8项)37 Ⅴ-1 兰州鼓子兰州市38 Ⅴ-2 贤孝(凉州贤孝河州贤孝)武威市凉州区临夏州临夏市39 Ⅴ-3 回族宴席曲临夏州40 Ⅴ-4 春官歌演唱(平凉崆峒春官歌演唱西和县春官歌演唱)平凉市崆峒区陇南市西和县41 Ⅴ-5 阿肯弹唱酒泉市阿克塞县42 Ⅴ-6 藏族民间弹唱甘南州玛曲县43 Ⅴ-7 南梁说唱庆阳市华池县44 Ⅴ-8 甘南"则肉"演唱甘南州六、民间杂技与竞技(共计2项)45 Ⅵ-1 高抬平凉市庄浪县46 Ⅵ-2 万人扯绳赛甘南州临潭县七、民间美术(共计8项)47 Ⅶ-1 敦煌艺术-美术技艺研承敦煌研究院48 Ⅶ-2 夜光杯雕(酒泉夜光杯雕武山夜光杯雕)酒泉市天水市武山县49 Ⅶ-3 藏族唐卡甘南州50 Ⅶ-4 砖雕临夏州临夏县51 Ⅶ-5 庆阳香包绣制庆阳市52 Ⅶ-6 木版窗花年画定西市岷县53 Ⅶ-7 剪纸庆阳市、平凉市、定西市、天水市、白银市、张掖市、兰州市54 Ⅶ-8 马尾编荷包平凉市庄浪县八、传统手工技艺(共计13项)55 Ⅷ-1 敦煌古乐器制作技艺研承敦煌研究院56 Ⅷ-2 天水雕漆制作技艺天水市秦州区57 Ⅷ-3 洮砚制作技艺(岷县洮砚制作技艺卓尼县洮砚制作技艺临潭县洮砚制作技艺)定西市岷县甘南州卓尼县甘南州临潭县58 Ⅷ-4 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临夏州积石山县59 Ⅷ-5 东乡族擀毡技艺临夏州东乡县60 Ⅷ-6 刻葫芦(临夏刻葫芦兰州刻葫芦)临夏州临夏市兰州市61 Ⅷ-7 甘谷脊兽制作技艺天水市甘谷县62 Ⅷ-8 肃北县蒙古族马头琴制作技艺酒泉市肃北县63 Ⅷ-9 肃北雪山蒙古族马上用具制作技艺酒泉市肃北县64 Ⅷ-10 舟曲县织锦带甘南州舟曲县65 Ⅷ-11 夏河金属饰品制作技艺甘南州夏河县66 Ⅷ-12 兰州青城水烟制作技艺兰州市榆中县青城镇67 Ⅷ-13 兰州黄河大水车制作技艺兰州市九、传统医药(共计2项)68 Ⅸ-1 灵台县皇甫谧针灸术平凉市灵台县69 Ⅸ-2 藏医药甘南州十、民俗(共计16项)70 Ⅹ-1 博峪采花节甘南州舟曲县71 Ⅹ-2 夏河县香浪节甘南州夏河县72 Ⅹ-3 乞巧节陇南市西和县73 Ⅹ-4 合水面塑风俗庆阳市合水县74 Ⅹ-5 兰州羊皮筏子兰州市75 Ⅹ-6 陇东窑洞民居文化庆阳市76 Ⅹ-7 肃北雪山蒙古族服饰酒泉市肃北县77 Ⅹ-8 裕固族人生礼仪张掖市肃南县78 Ⅹ-9 太昊伏羲祭典天水市79 Ⅹ-10 十八路湫神祭典定西市岷县80 Ⅹ-11 西王母祭典平凉市泾川县81 Ⅹ-12 公刘祭典庆阳市西峰区82 Ⅹ-13 插箭节甘南州83 Ⅹ-14 "※"字灯会金昌市84 Ⅹ-15 周祖祭典庆阳市庆城县85 Ⅹ-16 拉扎节定西市临洮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 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 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
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水车又称孔明车,
是我国最古老的农业 灌溉工具,是先人们 在征服世界的过程中 创造出来的高超劳动 技艺,是珍贵的历史 文化遗产。相传为汉 灵帝时华岚造出雏形, 经三国时孔明改造完 善后在蜀国推广使用, 隋唐时广泛用于农业 灌溉,至今已有1700 余年历史。
吉祥如意
祝愿祈福
禳灾避邪
祛病保平安
太平鼓是兰州 地区城乡人民喜爱 的民间表演形式之 一,含有庆贺新年 太平之意。每逢大 的庆典活动,太平 鼓表演都是整个活 动的高潮部分,那 铿锵有力的鼓点, 显示了黄之滨人 民的英雄气魄,其 风格独特,具有浓 厚的西北特色和艺 术魄力。
剪纸,又叫刻纸,是中 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 术之一,它的历史可追 朔到公元6世纪。窗花或 剪画。区别在创作时, 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 刀,虽然工具有别,但 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基 本相同,人们统称为剪 纸。剪纸是一种镂空艺 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 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 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 银箔、树皮、树叶、布、 皮、革等片状材料。
羊皮筏子俗称“排子”,是一种古老的水运工 具。它由十几个气鼓鼓的山羊皮“浑脱”
这 , 是 属 于 勇 敢 者 的 游 戏
中国古建雕刻艺术及 青砖雕刻工艺品,列 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名录。由东周瓦 当、汉代画像砖等发 展而来。在青砖上雕 出山水、花卉、人物 等图案,是古建筑雕 刻中很重要的一种艺 术形式。主要用来装 饰寺、庙、观、庵及 民居的构件和墙面。 通常也指用青砖雕刻 而成的雕塑工艺品
儡而射
戏 之 一 。
得 名 , 是 我 国 民 间 广 为 流 传 的 傀
下 用 兽 皮 刻 制 的 人 物 隔 亮 布 演 戏
皮 影 , 又 称 灯 影 , 以 在 灯 光 照
庆阳香包 又称"绌绌",是 庆阳的一种民间民俗物品。 按照剪纸的图样,在丝绸 布料上用彩色的线绣出各 种各样的图案,然后缝制 成不同的造型,内芯填充 上丝棉、香料,就做成一 种小巧玲珑、精致漂亮的 刺绣品。这种刺绣品又叫 荷包,庆阳民间称作耍活 子。
《大梦敦煌》是 一部富于传奇色彩 的四幕舞剧,以敦 煌艺术宝库的千百 年创造历史为背景, 以青年画师莫高与 大将军之女月牙的 感情历程为线索, 演绎了一段可歌可 泣的爱情故事。
该剧兰州歌舞 剧院排演。
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