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分光光度法
红外分光光度法
第十四章
答:C-H键的振动频率为3030cm-1。
第二节 基本原理
第十四章
由于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不同,化学键连接 的两原子折合质量和化学键的力常数各不相同, 就会出现不同的吸收频率,因此,不同的化合 物各有其特征的红外光谱。
第二节 基本原理
第十四章
2.多原子分子的振动
伸缩振动
第二节 基本原理
自由度。 所以 非线性分子的振动自由度=3N-3-3=3N-6
线性分子的振动自由度=3N-3-2=3N-5
第二节 基本原理
第十四章
如H2O的振动自由度等于 3×3-6=3
水的红外光谱图
第二节 基本原理
第十四章
(四)吸收峰的类型
基频:振动能级由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时产生的 吸收峰称为基频峰,相应的频率称为基频。
第二节 基本原理
第十四章
分子振动的自由度
N个原子组成分子。
有3N个独立运动=平动数+振动数+转动数
N个原子中每个原子都能向X,Y,Z三
个坐标方向独立运动。
即N个原子有3N个独立运动。
Z
3个平动自由度
y X
第二节 基本原理
第十四章
转动:非线性:3个转动自由度 线 性:2个转动自由度,键轴为轴的转 动原子的位置没有改变。不形成转动的
对称分子:没有偶极矩,辐射不能引起共振,无红外 活性。如:N2、O2、Cl2 等。
非对称分子:有偶极矩,红外活性。
第二节 基本原理
第十四章
IR谱带的强度用 s(strong,强)、m(middle,中等)、 w(weak,弱)、vw(very weak,极弱) 表示。
第二节 基本原理
第十四章
红外分光光度法培训
在透射光谱分析法中,红外光通过样品后,被检测器测量透 射光强度。通过分析透射光强度与波长的关系,可以确定样 品中分子的结构和组成。透射光谱分析法适用于固体、液体 和气体样品的测定。
反射光谱分析法
总结词
反射光谱分析法是通过测量反射光强度来分析物质的方法。
详细描述
在反射光谱分析法中,红外光照射到样品表面后,被反射回来并被检测器测量。 通过分析反射光强度与波长的关系,可以确定样品表面的分子结构和组成。反 射光谱分析法特别适用于固体样品的测定。
表格或图表形式。
实验数据解析
解析一
谱图分析:对测量的红外光谱图进行 分析,识别特征峰对应的官能团或分 子结构。
解析二
定量分析:根据谱图中的特征峰强度, 对样品中目标成分的含量进行定量分 析。
解析三
结构推断:结合已知的红外光谱数据 和理论知识,推断样品中可能存在的 官能团或分子结构。
解析四
误差分析:对测量结果进行误差分析, 评估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用于检测环境中的污染物和有 毒物质,评估环境质量和安全。
02 红外分光光度计的组成与 操作
红外分光光度计的组成
01
02
03
04
光源
发射特定波长的红外光,为样 品提供能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干涉仪
将光源发出的红外光分成两束 ,分别经过动镜和静镜反射后
再重新组合,形成干涉。
检测器
检测干涉后的红外光强度,并 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红外分光光度法的应用领域
无机化学
用于分析无机化合物的组成和 结构,如矿物、陶瓷、玻璃等。
医学
用于检测人体内的生物分子和 药物代谢产物,辅助疾病诊断 和治疗。
红外分光光度法
31
红外活性振动: 偶极矩发生变化的振动
产生红外吸收 红外非活性振动:偶极矩不发生变化的振动 不产生红外吸收
N2、O2、Cl2、H2 没有红外活性 。
+
-
CO2
+ -
qr q 0 0 0
qr>0 0
32
2.吸收峰峰数
苯的振动自由度=3*12-6=30,但实际观 察到的红外吸收峰数目并不等于分子振动 自由度即基本振动数,其主要原因是:
19
分子总自由度等于该分子中各原子在空间 坐标的总和。在空间确定一原子的位置需三个 坐标(x.y.z),故一原子有三个自由度.含N个 原子的分子总自由度为3N, 而分子作为一个整 体,其运动状态可分为平动、转动,、振动三类. 分子总自由度应该等于平动、转动和振动自由 度的总和,即: f总=f振+f平+f转=3N f振=3N -f平-f转 振动自由度 基本振动数目 基频峰峰数
1
分子振动
E1 υ 32 v υ2 1 v
v υ 10
3 2 1 0 43 32 21 10
4 3 2 1
J J J
43 32 21 10 43 32 21 10
E0
分子振动吸收光谱
J
分子转动吸收光谱
2
红外光谱通常是指中红外吸收光谱, 由振 动能级跃迁产生,同时伴随转动能级的变化。 二、红外吸收光谱的表示方法
图6-1 聚苯乙烯薄膜的红外光栅光谱(T-σ曲线)
3
10 4 1 (cm ) ( m)
4
三、IR与UV的区别 IR 起源 分子振动能级伴随 转动能级跃迁 适用 所有有机化合物 UV 分子外层价电子能级 跃迁 具n-π*、π-π*跃迁 有机化合物 特征性光谱复杂,特征性强 光谱简单、特征性不强 用途 鉴定化合物类别 定量 鉴定官能团 推测有机化合物共轭骨架 推测结构
红外分光光度法
• 为了增加吸收峰强度,提高测试店噪比,现代 ATR附件采用增加全反射次数来使吸收谱带增 强.这就是多重衰减全反射
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
• 谱学特点 (1)不破坏样品,不需要象透射红外光谱那样要将样品进
应用实例
• ATR红外光谱技术在药品包装材料检测中的 应用
方法:分别采用衰减全反射(ATR)红外光谱 法、透射光谱薄膜法等对药品包装材料材 质进行定性分析
• 高密度聚乙烯瓶(含遮光剂,且瓶壁较厚)
透射法:取样品适量敷于微热的的溴化钾晶片上, 照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测定。
全反射法:从瓶体上直接剪取少许样品,置于晶 体上,直接进行摄谱
红外分光光度法
• 一、红外分光光度法概述 • 二、图谱解析 • 三、样品的制备方法 • 四、近代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
一、红外分光光度法概述
红外分光光度法:利用物质对红外光区电 磁辐射的选择性吸收的特性来进行结构分 析、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又称红外吸 收光谱法
红外线区划
区域 近红外区 中红外区 远红外区
• 倍频峰中,二倍频可经常观测到,三倍及三倍以 上,跃迁几率小,一般都很弱,常观测不到。
二、图谱解析
• 基频峰分布
σ :波数 K :键的力常数 u :折合质量
u Ma•Mb MaMb
1 2
K u
• 基频峰分布
• (1)折合质量越小,伸缩频率越高。因此,含氢 官能团的伸缩振动,出现在中红外光谱的高频区。
• PA/PE双层复合膜 该复合膜为透明材质,故直接剪取样品少 许,以透射光谱直接摄谱
采用ATR红外光谱技术,从该PA/PE双层
红外分光光度法
二、核磁共振基本原理
自旋量子数I≠0旳原子核具有自旋现象,称自旋核。
氢原子核旳自旋量子数I=1/2,可看成电荷均匀分布旳球体, 绕自旋轴转动时,产生磁场,类似一种小磁铁。
当氢原子核置于外加磁场B0中时,相对于外加磁场,可有 (2I+1)种取向。氢核I=1/2,故有两种取向(两个能级):
(1)与外磁场平行,能量稍低,磁量子数m=+1/2
1385cm1和
1375cm1双峰
s C
(CH3
不等强度裂分为
)3
1395cm1和
1365cm1双峰
3. C-C骨架振动
CC 1250 ~ 1140cm(1 弱 中)
(二)烯烃 1.C-H振动
CH 3100 ~ 3000cm(1 弱 中强) CH 1010 ~ 650cm(1 强)
CCH (顺式) ~ 960cm(1 中 强)
实际上氢核周围有运动旳电子,在外磁场作用下,运动旳电 子产生相对于外磁场方向旳感应磁场,起到屏蔽作用,使氢核
实际受外磁场作用减小 即:B=(1 )B0
式中:σ为屏蔽常数,σ越大,屏蔽效应越大。
所以,共振条件修正为: =[ B0 / 2 ] (1 )
因为屏蔽作用旳存在,氢核产生共振需更大旳外磁场强度, 来抵消屏蔽影响
C
(芳环)
C
~
1600
,~
1580,~ 1500
和
~
1450cm(1 四峰)
Hale Waihona Puke 、醇、酚、醚(一)醇、酚1.O-H伸缩振动: OH 3650 ~ 3200cm(1 强) O(H 游离)3650 ~ 3600cm(1 较强 变,锐峰) O(H 缔合)3500 ~ 3200cm(1 强 中强,宽、钝峰)
仪器分析红外分光光度法
红外分光光度法的优势与局限性
优势
红外光谱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和 无损检测等优点,能够提供丰富的化 学结构信息,有助于快速准确地鉴定 和鉴别物质。
局限性
对于一些低浓度的物质,可能需要较 高的检测限;另外,对于一些复杂的 样品或未知物,解析红外光谱可能会 比较困难,需要结合其他分析方法进 行综合判断。
01
采用棱镜作为分束器,能够提供高分辨率和高精度的光谱数据,
但体积较大。
傅里叶变换型红外分光光度计
02
采用干涉仪作为分束器,能够快速扫描并获得连续光谱数据,
具有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体积较小。
光栅型红外分光光度计
03
采用光栅作为分束器,能够提供高精度的光谱数据,但扫描速
度较慢。
04
实验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
红外分光光度法的应用领域
有机化合物分析
生物样品分析
红外光谱能够提供有机化合物的官能 团、化学键和分子结构等信息,广泛 应用于有机化合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在生物领域,红外光谱可以用于研究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如蛋白质、 核酸等。
无机物分析
对于一些无机物,如矿物、金属氧化 物等,红外光谱也可以提供有关其结 构和组成的信息。
数据处理与分析
05 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计算样品的浓度、含量等参 数。
结果报告
06 整理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
,将结果报告给相关人员。
实验注意事项
样品纯度
仪器保养
操作规范
确保待测样品的纯度, 以减小误差。
定期对仪器进行保养和 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转。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避 免因操作不当导致实验
仪器分析红外分光光度法
• 红外分光光度法简介 • 仪器分析在红外分光光度法中的作用 • 红外分光光度计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 实验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 • 案例分析
红外分光光度法
二、振动形式
2)面外弯曲γ:弯曲振动垂直几个原子构成的平面 A:面外摇摆振动 ω:两个X 原子同时向面下或面上的振动
B:蜷曲振动 τ:一个X原子在面上,一个X原子在面下的振动
二、振动形式
3、变形振动
1)对称的变形振动δs:三个AX键与轴线的夹角同时变大 或缩小。形如花瓣开、闭的振动。
区
波数:13158—4000cm-1
中红外区:2.5—25μm
振动、伴随转动光谱
波数:4000—400cm-1
远红外区:25—1000μm 纯转动光谱
波数:400—10cm-1
二、红外光谱的表示方法
T~λ 曲线 →前密后疏 波长等距
T ~σ 曲线→ 前疏后密 波数等距
“谷”是IR中的吸收峰
三、红外光谱与紫外光谱的区别
定量(准确)
结构研究的主要手段(官能团、化合物类别、 结构研究(推测有机化合物
结构异构、氢键以及某些链状化合物的链长等)共轭骨架)
4—2 IR 基本原理
一、振动-转动光谱 二、振动形式 三、振动自由度 四、红外光谱产生的条件 五、吸收峰强度 六、吸收峰的分类 七、吸收峰的峰位及其影响因素 八、吸收峰峰数的影响因素
二、振动形式
振动频率不仅受化学键性质和原子质量的影响,也受到整个 分子的影响
双原子分子 多原子分子
伸缩振动()
1、伸缩振动 1)对称伸缩振动s 2)反称伸缩振动as
1)面内弯曲振动β
A:剪式振动δ B:面内摇摆ρ
2、弯曲振动
2)面外弯曲γ
A:面外摇摆振动 ω B:蜷曲振动 τ
3)变形振动
A:对称的变形振动δs B:不对称的变形振动δas
第4章 红外分光光度法
第4章 红外分光光度法一、内容提要红外线(infrared ray )是波长为0.76~1000μm 的电磁波。
红外分光光度法(infrared spectrophotometry )是依据物质对红外辐射的特征吸收而建立的一种分析方法,即红外光谱法。
红外分为近、中、远三个区域,通常红外光谱指中红外吸收光谱,由分子中原子的振动能级跃迁和分子的转动能级跃迁所产生的光谱,故为振动-转动光谱,简称振-转光谱。
红外吸收光谱又称红外吸收曲线,多用透光率-波数(T -σ)曲线描述,所谓吸收峰实际上是曲线的“谷”。
一条红外吸收曲线的特征主要由吸收峰的位置(λmax 、σmax )、吸收峰的个数及吸收峰的强度来描述。
分子吸收适当频率的红外辐射(L νh )后,可以由基态跃迁至激发态,其所吸收的光子能量必须等于分子振动能量之差,即ννh E h V V L ∆=∆=,即ννV L ∆= 或σσV L ∆= 是产生红外吸收峰的必要条件之一。
双原子分子只有一类振动形式(mode of vibration )为伸缩振动。
多原子分子有两类振动形式为伸缩振动和弯曲振动。
振动自由度(f )是分子基本振动的数目,非线性分子, 63-=N f ;线性分子,53-=N f 。
在红外光谱中,某一基团或分子的基本振动能吸收红外线而发生能级跃迁,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1)振动过程中,△μ≠0;(2)必须服从 νL =ΔV ν,两者缺一不可。
泛频峰使吸收峰数多于基本振动数,简并和红外非活性振动使基频峰数少于基本振动数。
吸收峰的位置或称峰位通常用σmax (或νmax 、λmax )表示,对基频峰而言,σmax =σ,基频峰的峰位即是基团或分子的基本振动频率。
μk σ'=1307(cm -1) 折合相对质量相同时,化学键力常数越大,则基本振动频率越大。
化学键相同时,随着折合相对质量μ'的增大,其吸收频率变低。
吸收峰峰位由化学键两端的原子质量和化学键的键力常数预测,在比较复杂的分子中,由于有诱导效应(induction effection ,I 效应)、共轭效应(conjugation effect ,M 效应)、空间位阻、氢键等因素影响,峰位产生10~100cm -1的位移。
红外分光光度法
一、红外分光光度法(infrared spectrophotometry):通常指2~50 波长范围(波数为4 000~200cm-1)的中红外区的吸收光谱分析法。
(一)、原理:物质在红外光照射下选择性地吸收其中与分子振动、转动频率相同的红外线,而形成一些吸收谱带,称为红外光谱。
不同结构的分子具有不同的振动能级,因而出现代表分子结构的各不相同的特征红外光谱,由此可进行分子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有机物中大多数基团相对独立地在红外光谱的一定频率范围内出现其特征吸收峰,从而可鉴定分子中的基团。
广泛用于制药、染料、石油、高分子、半导体及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分析鉴定。
(二)、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废水中石油类的含量根据《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91—2002)的定义,石油类是指矿物油和动物油脂的总称,即在p H≤2能够用规定的萃取剂萃取并测量的物质。
定义未明确指出用四氯化碳萃取,因为四氯化碳是破坏臭氧层的物质,随着技术的发展有被其他萃取剂取代的可能。
本法系用四氯化碳萃取水中的油类物质,测定总萃取物,然后将萃取物用硅酸镁吸附,经脱出动植物油等极性物质后,测定石油类的含量。
总萃取物和石油类的含量均由波数分别为2930cm-1(CH2基团中C-H键的伸缩振动)、2960cm-1(CH3基团中C-H键的伸缩振动)和3030cm-1(芳烃环中C-H键的伸缩振动)谱带处吸光度A2930、A2960和A3030进行计算。
动植物油的含量按总萃取物与石油类含量之差计算。
该方法测定要点是:首先用四氯化碳直接萃取或絮凝富集萃取(对石油类物质含量低的水样)水样中的总萃取物,并将萃取液定容后分为两份:一份用于测定总萃取物;另一份经硅酸镁吸附后用于测定石油类物质。
然后,以四氯化碳为溶剂,分别配制一定浓度的正十六烷、2,6,10,14-四甲基十五烷和甲苯溶液,用红外分光光度计分别测量它们在2930cm-1、2960cm-1、3030cm-1处的吸光度A2930、A2960和A3030,由以下通式列联立方程求解,分别求出相应的校正系数X、Y、Z和F:ρ=X·A2930 +Y·A2960+Z(A3030- A2930/F)式中:ρ——所配溶液中某一物质含量,mg/LA2930、A2960和A3030————三种物质溶液各对应波数下的吸光度;X、Y、Z——吸光度校正系数F——脂肪烃对芳烃影响的校正系数,即正十六烷在2960cm-1和3030cm-1处的吸光度之比。
红外分光光度法在药物鉴别中的地位
红外分光光度法在药物鉴别中的地位红外分光光度法(Infrared Spectrophotometry)是一种重要的药物鉴别分析方法,它基于物质与红外辐射的相互作用,通过检测物质在红外区的吸收、透射或反射来进行质量分析。
红外光谱是一种代表分子振动和转动的谱线,可以为药物的鉴别提供非常有价值的信息。
本文将对红外分光光度法在药物鉴别中的地位进行深入探讨和评估。
1. 红外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红外分光光度法是基于不同物质对红外辐射的吸收、透射和反射能力不同而建立的。
当分子吸收红外辐射时,分子内部的振动和转动会发生改变,产生特定的吸收峰,这些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可以提供有关物质结构和组成的信息,从而实现对药物的鉴别和分析。
2. 红外分光光度法在药物鉴别中的应用在药物研发、生产和质量控制的过程中,红外分光光度法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的鉴别分析。
通过红外光谱图谱的比对和分析,可以准确地判断药物的成分和结构特征,识别不同药物之间的差异,判定药物的纯度和质量,以及检测可能存在的杂质和不纯物质。
3. 红外分光光度法的优势和局限红外分光光度法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例如快速、简便、无需样品处理、对样品破坏小等,使得它成为目前药物分析中的主要手段之一。
但红外分光光度法在某些情况下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对于某些结晶度低、水溶性强或吸收较弱的化合物,红外分光光度法可能无法进行准确的鉴别和分析。
4. 个人观点和总结在我看来,红外分光光度法在药物鉴别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它能够为药物的质量控制、生产工艺改进和产品质量评价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通过不断改进与发展,红外分光光度法将在药物行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红外分光光度法在药物鉴别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它为药物分析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手段,为药物的生产与质量控制保驾护航。
通过对红外分光光度法的深入了解与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挖掘其潜力,不断提高药物分析的精确度与可靠性,提升药物行业的整体水平。
红外分光光度法
红外分光光度法1 简述红外分光光度法是在4000~400cm -1波数范围内测定物质的吸收光谱,用于化合物的鉴别、检查或含量测定的方法,化合物受红外辐射照射后,使分子的振动和转动运动由较低能级向较高能级跃迁,从而导致对特定频率红外辐射的选择性吸收,形成特征性很强的红外吸收光谱,红外光谱又称振—转光谱。
红外光谱是鉴别物质和分析物质化学结构的有效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物质的定性鉴别、物相分析和定量测定,并用于研究分子间和分子内部的相互作用。
习惯上,往往把红外区分为3个区域,即近红外区(12800~4000cm -1,0.78~2.5µm),中红外区(4000~400cm -1,2.5~25µm)和远红外区(400~10cm -1,25~1000µm)。
其中中红外区是药物分析中最常用的区域。
红外吸收与物质浓度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服从于朗伯—比尔定律,因而它也是红外分光光度法定量的基础。
红外分光光度计分为色散型和傅里叶变换型两种。
前者主要由光源、单色器(通常为光栅)、样品室、检测器、记录仪、控制和数据处理系统组成。
以光栅为色散元件的红外分光光度计,波数为线性刻度,以棱镜为色散元件的仪器以波长为线性刻度。
波数与波长的换算关系如下:)(10)41m cm μ波长波数(=-傅里叶变换型红外光谱仪(简称FT-IR )则由光学台(包括光源、干涉仪、样品室和检测器)、记录装置和数据处理系统组成,由干涉图变为红外光谱需经快速傅里叶变换。
该型仪器现已成为最常用的仪器。
2 红外分光光度计的检定所用仪器应按现行国家质量与核查技术监督局“色散型红外分光光度计检定规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检定规程”和《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401规定,并参考仪器说明书,对仪器定期进行校正规定。
2.1 波数准确度2.1.1 波数准确度的允差范围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在3000cm -1附近的波数误差应不大于±5cm-1,在1000cm-1附近的波数误差应不大于±lcm-1。
红外分光光度法
某基本振动吸收红外线 而发生能级跃迁, 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Δμ≠0
2) υL= ΔVυ
2.泛频峰
1)倍频峰 υL= nυ 2)组频峰
合频峰 υ1+υ2 差频峰 υ1-υ2 强度弱,特征性明显,有利于结构 分析
四.特征峰与相关峰
1.特征峰(特征频率)
能证明某官能团存在的,又容易 辨认的一些吸收峰。 官能团(基团)的存在与吸收峰 的存在相对应。因此可用一些易 辨认、又代表性的吸收峰来确认 官能团的存在。
4. 吸收池
(1)液体池——分析液体样品 固定池:窗片间距离固定 密封池:用于测定挥发性样品 可拆卸池:用于测定高沸点液体或 糊剂,用于定性分析 (2)气体池——分析气体样品 用于测量气体及沸点较低的液体样品
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简介
1. 工作原理
2. 检测器
热电型硫酸三甘肽(TGS) 或光电导 型如汞镉碲(MCT)
本章重点
吸收曲线的描述(峰数、峰 位、峰强),典型光谱(芳 烃、羰基化合物),光谱解析 方法。
本章难点
光谱解析方法
第一节 概述
一.定义
红外分光光度法是以红外区域 电磁波连续光谱作为辐射源照射样 品,记录样品吸收曲线的一种光学 分析方法,又称红外吸收光谱法。
二. 红外线的区别
区域 波长 名称 λ(μm)
了解基频峰的可能数目。 2.振动形式 伸缩振动(键长改变):υ s,υ as
弯曲振动(键角改变):β (δ ,ρ ) γ (ω ,τ )
伸缩振动
对称伸缩振动 不对称伸缩振动
弯曲振动(变角振动)
3. 振动自由度(f)
——独立的基本振动的数目(独立振动数) 中红外区没有电子跃迁,只需考虑分子中的 三种运动形式:平动(位移)、振动、转动。 分子的平动能改变,不产生光谱,转动能级 跃迁产生远红外光谱。 在讨论中红外光谱时,这两种运动形式要扣 除。
红外分光光度法
4
T % ~ ( )图:
图4-1 C6H6N2O2的红外光谱图
红外光谱一般比紫外和可见光谱要复杂得 多,可观测到许多由极大和极小组成的吸收带。
5
4.1 红外吸收的基本原理
一.红外吸收光谱的产生条件
•
– –
选择定则(selection rule):
分子能级是量子化的; 在振动-转动跃迁过程中必须有偶极矩(dipole moment)的改变。
定性和结构分析程序:
① 弄清样品的来源、性质 ② 测定样品的吸收光谱 ③ 利用基频和相关图作出初步估计 ④ 用标准光谱图进行对照
24
1.
相关图 correlation chart 如图4-12 – S=强,M=中强,W=弱
25
2.
重要的红外光谱区
①单键区(氢伸展区) – 主要有 O–H、N–H、C–H 等 ②三键区 – 主要有炔键(–C≡C–)、腈键(–C≡N)等 ③双键区 – 主要有C=C、C=N、C=O – 芳环的骨架(面外弯曲)振动等 ④指纹区 – 光谱复杂,单键在该区有吸收 – 主要有N–H、C–H – C–O、C–X(卤素)等
33
– 红外光谱(IR)和拉曼光谱(RS)均属于分子振 动光谱,两者的区别在于信号产生的方式 不同。红外光谱类似于紫外-可见光谱,是 以吸收的方式得到的,而拉曼光谱则是一 种散射技术。 – 拉曼光谱以激光作为样品的激发光源,其 频率位于可见区(Vis)和近红外区 (NIR)。
34
四.红外光谱技术的进展 • 红外显微镜(IR microscope) • 漫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diffuse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 DRS) • 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 (attenuated total internal reflectance FTIR,ATR-FTIR) • 光声光谱技术(photoacoustic spectoscopu, PAS) • 红外联用技术:气相色谱/红外联用(GC/IR) 技术、超临界流体色谱与红外光谱联用
红外分光光度法
红外分光光度法具有非破坏性、快速、准确等优点,能够为化学分析、材料研 究、生物医学等领域提供重要的结构和组成信息。同时,随着红外光谱技术的 不断发展,其在更多领域的应用潜力将得到进一步挖掘。
02
红外分光光度法实验技术
样品制备与处理方法
01
02
03
固体样品制备
将固体样品研磨成粉末, 与干燥剂混合均匀后压制 成透明薄片。
外标法
使用已知浓度的标准品建立标准曲线,通过测量待测样品的吸收峰 强度来在标准曲线上查找对应的浓度值。
应用举例
红外分光光度法在化学、材料科学、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如测定高分子材料的官能团含量、分析生物样品的化学成分等。
04
红外分光光度法在化学领 域应用
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
官能团鉴定
红外光谱可以提供化合物中官能团(如羟基、羰基、胺基 等)的信息,通过对特征吸收峰的识别,可以确定官能团 的存在及其类型。
水体污染物检测与治理技术探讨
水体污染物检测
红外分光光度法可用于检测水体中的多种污染物,如重金属、有 机物、营养盐等,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等优点。
污染物迁移转化研究
通过分析水体中污染物的红外光谱特征,可揭示其在环境中的迁移 转化规律,为水污染治理提供理论支持。
治理技术探讨
结合红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结果,可针对性地研发和应用水污染治理 技术,提高治理效果并降低治理成本。
和应用土壤修复技术,实现土壤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的目标。
06
红外分光光度法在生物医 学领域应用
生物组织成分鉴定及功能研究
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分析
利用红外光谱技术可以研究蛋白质二级结构,如α-螺旋、β-折叠等,进而推断蛋白质的功能 和活性。
红外分光光度法
红外分光光度法1 简述化合物受红外辐射照射后,使分子的振动和转动运动由较低能级向较高能及跃迁,从而导致对特定频率红外辐射的选择性吸收,形成特征性很强的红外吸收光谱,红外光谱又称振-转光谱。
红外光谱是鉴别物质和分析物质化学结构的有效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物质的定性鉴别、物相分析和定量测定,并用于研究分子间和分子内部的互相作用。
习惯上,往往把红外区分为3个区域,近红外区(12800~40000cm -1,0.78~2.5μ m),中红外区(4000~400cm -1 ,2.5~25 μ m)和远红外区(400~10cm -1 ,25~1000μ m)。
其中中红外区是药物分析中最常用的区域。
红外吸收与物质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服从朗伯-比尔定律,因而它也是红外分光光度法定量的基础。
红外分光光度计分为色散型和傅里叶变换型两种。
前者主要由光源、单色器(通常为光栅)、样品室、检测器、记录仪、控制盒数据处理系统组成。
以光栅为色散元件的红外分光光度计,以波数为线性刻度,以棱镜为色散元件的仪器,以波长为线性刻度。
波数与波长的换算关系如下:10000波数(cm -1)= )波长(μm傅里叶变换型红外光谱仪(简称FT-IR)则由光学台(包括光源、干涉仪、样品室和检测器)、记录装置和数据处理系统组成,由干涉图变为红外光谱需经快速傅里叶变换。
该型号仪器现已成为最常用的仪器。
2 红外分光光度计的检定所用仪器应按现行国家质量与核查技术监督局“色散型红外分光光度计鉴定规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鉴定规程”和《中国药典》附录规定,并参考仪器说明书,对仪器定期进行校正检定。
2.1 波数准确度2.1.1 波数准确度的允差范围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在3000cm -1附近的波数误差应不大于±5cm -1,在1000cm -1附近的波数误差应不大于±1cm -1。
2.1.2 波数准确度检定方法2.1.2.1 以聚苯乙烯膜校正按仪器使用说明书要求设置参数,以常用的扫描速度记录厚度为50μ m 的聚苯乙烯膜红外光谱图。
红外分光光度法
红外分光光度法
红外分光光度法是当物质分子吸收-记波长的光能,能引起分子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产生的吸收光谱一般在2.5~25nm的中红外光区,称为红外分子吸收光谱,简称红外光谱。
利用红外光谱对物质进行定性分析或定量测定的方法称红外分光光度法。
由于物质分子发生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所需的能量较低,几乎所有的有机化合物在红外光区均有吸收。
分子中不同官能团,在发生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时所需的能量各不相同,产生的吸收谱带其波长位置就成为鉴定分子中官能团特征的依据,其吸收强度则是定量检测的依据。
红外分光光度法可用于分子结构的基础研究(测定分子键长、键角、推断分子的立体构型等),以及化学组成的分析(化合物的定性定量分析),应用最广泛的是对未知毒物的结构分析、纯度鉴定。
缺点是灵敏度低,不宜进行微量成分定量测定,而1L要求样品必须纯化。
后来发展起来的傅立叶红外光谱法克服了灵敏度低的不足,可测定(T9g的微量样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外分光光度法1 简述化合物受红外辐射照射后,使分子的振动和转动运动由较低能级向较高能及跃迁,从而导致对特定频率红外辐射的选择性吸收,形成特征性很强的红外吸收光谱,红外光谱又称振-转光谱。
红外光谱是鉴别物质和分析物质化学结构的有效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物质的定性鉴别、物相分析和定量测定,并用于研究分子间和分子内部的互相作用。
习惯上,往往把红外区分为3个区域,近红外区(12800~40000cm -1,0.78~2.5μ m),中红外区(4000~400cm -1 ,2.5~25 μ m)和远红外区(400~10cm -1 ,25~1000μ m)。
其中中红外区是药物分析中最常用的区域。
红外吸收与物质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服从朗伯-比尔定律,因而它也是红外分光光度法定量的基础。
红外分光光度计分为色散型和傅里叶变换型两种。
前者主要由光源、单色器(通常为光栅)、样品室、检测器、记录仪、控制盒数据处理系统组成。
以光栅为色散元件的红外分光光度计,以波数为线性刻度,以棱镜为色散元件的仪器,以波长为线性刻度。
波数与波长的换算关系如下:10000波数(cm -1)= )波长(μm傅里叶变换型红外光谱仪(简称FT-IR)则由光学台(包括光源、干涉仪、样品室和检测器)、记录装置和数据处理系统组成,由干涉图变为红外光谱需经快速傅里叶变换。
该型号仪器现已成为最常用的仪器。
2 红外分光光度计的检定所用仪器应按现行国家质量与核查技术监督局“色散型红外分光光度计鉴定规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鉴定规程”和《中国药典》附录规定,并参考仪器说明书,对仪器定期进行校正检定。
2.1 波数准确度2.1.1 波数准确度的允差范围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在3000cm -1附近的波数误差应不大于±5cm -1,在1000cm -1附近的波数误差应不大于±1cm -1。
2.1.2 波数准确度检定方法2.1.2.1 以聚苯乙烯膜校正按仪器使用说明书要求设置参数,以常用的扫描速度记录厚度为50μ m 的聚苯乙烯膜红外光谱图。
测量有关谱带的位置,其吸收光谱图应符合《药品红外光谱集》所附聚苯乙烯图谱的要求,并与参考波数(表1)比较,计算波数准确度。
表1 聚苯乙烯吸收谱带常用的波数值波数(cm -1)波数(cm -1)3027.1 1583.12850.7 1154.31944.0 1028.01801.6 906.71601.42.1.2.2 以液体池用液体茚校正液体茚在3900~690cm -1范围内有较多的吸收峰可资比较,适于测定中等分辨率的仪器。
一般需用适当液层厚度的固定厚度密封液体池,选用液体池的窗片材料应能保证在测定波数范围内有良好的红外光透过率,窗片应有良好的光洁度和平面平行度,注样品时将液体池放在一楔形板上,打开 2 个进样孔塞,把样品用专用注射器从下部进样孔缓缓注入。
同时观察池内液面缓缓上升而不夹带气泡,至液体在上进样孔内接近满溢时,取下注射器,先盖好下进样孔塞,再盖上上进样孔塞,吸去外溢液体后即可在仪器上测定吸收光谱,其主要谱带见表2.表2 茚主要吸收谱带的波数值(50μ m 液层,cm -1)3926.5 3139.5 2771.0 1915.3 1553.21361.1 1205.1 1018.5 830.5 590.82.2 波数重现性用与2.1 波数准确度测量相同的仪器参数,对同一张聚苯乙烯膜进行反复重叠扫描。
一般扫描3~5 次。
从扫描所得光谱测定波数的重现性。
测得的各吸收峰的重现性应符合现行国家技术监督局的要求。
2.3 分辨率以聚苯乙烯膜检定。
色散型红外仪用常规狭缝程序,通常的扫描速度,或以较窄的狭缝程序用较慢的扫描速度,记录聚苯乙烯的图谱。
傅里叶红外仪设置于2cm -1分辨率和适宜的扫描次数,依法记录光谱图。
在3110~2850cm-1范围内,应能显示7 个吸收带,其中峰2851cm -1与谷2870 cm -1的分辨深度应不小于18%透光率;又峰1583 cm -1与谷1589 cm -1之间的分辨深度应不小于12%透光率。
的标称分辨率,应不低于2 cm -1。
2.4 100%线平直度调节100%控制旋钮,使记录笔置于95% 透光率处,以快速扫描速度扫描全波长段,其100%线的偏差应小于4%透光率。
2.5 噪声调节100%控制旋钮,使记录笔置于95%透光率处,在1000cm -1处定波数连续扫描5min,其最大噪声(峰-峰值)应小于1%透光率。
2.6 其他杂散光水平和透光率准确度检查,因需要特殊器件,且对药品测定影响不大,故不作硬性要求,3 红外光谱测定操作方法红外光谱测定技术分两类。
一类是指检测方法,如透射、衰减全反射、漫反射、光声及红外发射等;另一类使之制样技术。
在药物分析中,通常测定的都是透射光谱,采用的制样技术主要有压片法、糊法、膜法、溶液法、衰减全反射法和气体吸收池法等。
3.1 压片法取供试品约1~1.5mg,置玛瑙研钵中,加入干燥的溴化钾或氯化钾细粉约200~300mg(与供试品的比约为200:1)作为分散剂,充分研磨混匀,置于直径为13mm 的压片磨具中,使铺展均匀,抽真空约2min,加压至(0.8×10 6 )kPa(约8~10T/cm 2 ),保持压力2min,撤去压力并放气后取出制成的供试片,目视检测,片子应呈透明状,其中样品分布应均匀,并无明显的颗粒状样品。
亦可采用其他直径的压模制片,样品与分散剂的用量需相应调整以制的浓度适合的片子。
3.2 糊法取供试品约5mg,置玛瑙研钵中,粉碎研细后,滴加少量液状石蜡或其他适宜的糊剂,研成均匀的糊状物,取适量糊状物夹于量窗片或空白溴化钾片(每片约150mg)之间,作为供试片,另以溴化钾约300mg 制成空白片作为补偿。
亦可用专用专职夹持糊状物。
制备时应注意尽量使糊状样品在窗片间分布均匀。
3.3 膜法参照上述糊法所述的方法,将能形成薄膜的液体样品铺展于适宜的盐片中,使形成薄膜后测定。
若为高分子聚合物,可先制成适宜厚度的高分子薄膜,直接置于样品光路中测定。
熔点较低的固体样品可固体样品可采用熔融成膜的方法制样。
3.4 溶液法将供试片溶于适宜的溶剂中,制成1%~10%浓度的溶液,灌入适宜厚度的液体池中测定。
常用溶剂有四氯化碳、三氯甲烷、二硫化碳、己烷、环己烷及二氯乙烷等。
选用溶液应在被测定区域中透明或仅有中至弱的吸收,且与样品间的相互作用应尽可能小。
3.5 气体吸收池法测定气体样品需要使用气体吸收池,常用气体吸收池的光路长度为10cm。
通常先把气体吸收池抽空,然后充以适当压力(约50mmHg)的供试品测定。
也可用注射器向气体吸收池内注入适量的样品,待样品完全气化后测定。
3.6 衰减全反射法(ATR)取供试品适量,均匀地铺展在衰减全反射棱镜的底面上,使紧密接触,依法录制反射光谱图。
本法适用于纤维、高分子聚合物等粉碎的样品。
3.7 试样的制备方法出另有规定外,用作鉴别时应按照药典委员会编订的《药品红外光谱集》第一卷(1995 年版)、第二卷(2000 年版)、第三卷(2005 年版)和第四卷(2010 年版)收载的各光谱图所规定的制备方法制备。
具体操作技术可参见《药品红外光谱集》的说明。
当新卷收载旧卷相同谱号的光谱图时,旧卷图谱作废。
用作晶型、异构体限度检查或含量测定时,试样制备和具体测定方法均按药典各品种项下有关规定操作。
4 供试品的测定4.1 原来要的鉴别采用固体制样技术时,最常碰到的问题是多晶型现象,固体样品的晶型不同,其红外光谱往往也会产生差异。
当供试品的实测光谱与《药品红外光谱集》所收载的对照图谱不一致时,在排除各种可能影响光谱的外在或认为因素后,应按该药品光谱图中备注的方法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进行预处理,再绘制光谱,进行比对。
如未规定该品种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进行重结晶,然后一发绘制光谱,进行比对。
如已规定特定的药用晶型,则应采用相应晶型的对照品依法进行比对。
当采用固体制样技术不能满足鉴别需要时,可改用溶液法绘制光谱后对比。
4.2 制剂的鉴别4.2.1 分类4.2.1.1 不加辅料的制剂如无菌原料直接分装的注射用粉针剂及不加辅料的冻干剂和胶囊剂等其他成品,可直接取内容物绘制光谱图进行鉴别。
4.2.1.2 单方制剂一般采用简单的提取分离手段就能有效去除辅料,可根据不同剂型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分离提取方法,取干燥后的提取物绘制光谱图进行鉴别。
4.2.1.3 复方制剂一般情况比较复杂,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2.2 前处理4.2.2.1 预处理对可能影响样品红外光谱的部分,在提取前应尽量去除,如对于报以制剂应先去除包衣,双层片将二层分开等。
4.2.2.2 提取一般按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对待测成分进行分离提取。
如品种项下未规定提取方法,对国外药典已收载有红外光谱鉴别的制剂或有其他相关文献资料的品种,可参考相关文献方法进行处理。
对于无文献资料的药物制剂,可根据活性成分和辅料的性质选择适当的提取方法。
首选易挥发、非极性的有机溶剂为提取溶剂,如乙醚、乙酸乙酯、丙酮、三氯甲烷、二氯甲烷、石油醚、乙醇、甲醇等;如标准光谱集中有转晶方法,或可获得原料药的精制溶剂,最好选用与转晶方法相同的溶剂或精制溶剂。
若首选溶剂不适用,可考虑混合溶剂。
一般所选溶剂为无水溶剂,提取时有机层可加无水硫酸钠除去水分。
根据活性成分和辅料的溶解度不同,通过选择适合的溶剂即能提取活性成分又能去除辅料,则采用直接提取法。
对于多数药品,一般选用的常用溶剂如水、甲醇、乙醇、丙酮、三氯甲烷、二氯甲烷、乙醚、石油醚等就能基本达到分离效果,非极性溶剂的效果比极性的好。
一般非电离有机物质(不是有机酸或有机碱的盐)采用此法可获得满意的结果。
如冻干制剂常用辅料均不溶于乙醇和甲醇,用醇提取均能获得满意结果;辅料只有水的的液体蒸干水分后绘制红外光谱。
对于液体或半固体制剂宜选择萃取法,可根据活性成分和辅料性质选用直接萃取法,当有机酸或有机碱的盐类药物经直接提取法不能够火的满意的光谱图时,一般采用经酸化(或碱化)后再萃取的方法,但需与火星物质(基)的红外光谱进行比对。
含有待测成分的提取溶液经过滤后,可选择析晶、蒸干、挥干等方法火的待测成分;必要时可经洗涤、重结晶等方法纯化。
4.2.3 干燥可根据《药品红外光谱集》备注中的干燥方法对待测成分进行干燥,也可采用各品种项下的干燥失重方法或参考(《中国药典》2010 年版二部附录ⅧL)干燥失重测定法项下的方法进行干燥,可视待测成分情况适当增减干燥时间。
4.2.4 图谱比对4.2.4.1 辅料无干扰,待测成分的晶型不变化,此时可直接与对照品图谱或对照图进行比对。
4.2.4.2 辅料无干扰,但待测成分的晶型有变化,次中情况可用对照品经同法处理后的图谱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