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草剂靶标

合集下载

除草剂抗性机制

除草剂抗性机制
另一 类靶 标 位 点 抗 性是 与 正 常 情况 相 比 ,靶标 位 点 基 因 的 大量 复 制 。 在 这种 情 形 下 ,多 出来 的 靶 标位 点 像 海 绵 一样 吸收 除 草 剂 。这 种 抗 性机 制 目前 只 在 草甘 膦 抗 性中出现。如果这种 类型的抗性机制也 出现在其他除草  ̄uBgIB标位点 中 ,那么可 以预料这种方式的抗性可 以对 任 何除 草剂 起作 用 。详 细 内容 见本文 第 3部分 。
除 草剂 解 毒作 用 的一 个变 异 体是 降低 除 草剂 的 活性 。 有 几 种 除 草剂 是 以前 体 除 草 剂 形式 使用 的 ,他 们依 赖 植 物 的 代 谢 功能 将 其 代 谢 成 有 活 性 的 除草 剂 。 如 果植 物 做 不到这一点 ,前体除草剂就失去 除草能力。这种抗性机 制 发生 在 加 拿 大 的野 麦 畏 (triallate)抗 性 上 ,在 澳大 利 亚还 没 有发 现 。
A组 除 草 剂 有 不 同的 情 形 。 乙酰 辅 酶 A羧 化 酶 蛋 白 内部 有 7个 氨 基 酸可 以突 变 并 对 除草 剂 产 生 抗 眭。 其 中 大多数是对苯氧丙酸 类除草剂产生抗性 ,只有 3个可以 对 烯草酮产生任何抗性 ,就其本身而言其中只有一种可 以 产生 高 水 平 抗 性 。 因此 ,由 苯氧 丙 酸 类 除草 剂 筛 选 的 大 多数 靶 标 位 点 突 变 的杂 草 可 以 被 烯草 酮 控 制 。在 南 澳 大 利亚 种 植 者 可 以 先 用苯 氧 丙 酸 类 除草 剂 防 治 黑麦 草 , 当 这 些 除草 剂 防 治 失 败后 再 用 烯 草 酮 防治 。一 旦烯 草 酮 也失去效果 ,则需要使用更高剂量 ,因为只剩下一个对 烯草 酮 有高 抗性 的 突变 。

ACCase特性、功能及其抑制除草剂发展与杂草抗性

ACCase特性、功能及其抑制除草剂发展与杂草抗性

脂类是植物体内的重要组成成分,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由乙酰辅酶A 羧化酶(ACCase ,ACC )与脂肪酸合成酶诱导;大多数脂肪酸用于膜的合成及脂类贮存,脂肪合成是细胞生长与早期发育阶段所必需的,脂肪酸合成的变化在于ACC 数量与活性的变化。

ACC 是一种多功能蛋白质,由200-240kD 两个亚单位组成,其天然分子量约为500kD ,它包含一个生物素羧基载体蛋白(BCCP )、生物素羧化酶(BC )及羧基转移酶(CT ),它催化以下两种不同的半程反应:(1)BCCP+HCO 3-+Mg 2+-ATP →BCCP-CO 2-+M g 2+-ADP+Pi :生物素羧化酶(2)BCCP-CO 2-+乙酰辅酶A →BCCP+丙二酰-辅酶A :羧基转移酶植物体内ACC 含有共价结合的α-生物素,它在催化ATP 的生物素羧化作用点与二价金属离子之间充作羧基载体:进而,羧基转移于乙酰辅酶A [1]:专论与综述ACCase特性、功能及其抑制除草剂发展与杂草抗性苏少泉(沧州科润化工公司绿色农药中试基地,河北沧州061000)摘要:ACCase (ACC )是芳氧苯氧丙酸(APP )与环己烯二酮(CHD )除草剂的作用靶标,它们苗后使用,能有效的选择性防治禾本科杂草。

此类除草剂从1970年末期推广以来,在世界各地广泛使用。

本文论述了靶标的特性,功能、品种开发及杂草抗性。

关键词:乙酰辅酶A 羧化酶(ACCase );禾本科除草剂;靶标;杂草抗性中图分类号:S451.1文献标识码:AThe Cha r acter ,Function of AC Case,Developm ent of AC Case-Inhibiting Her bicidesa nd Gr ass R esistanceS U Shao-quan(G reen Pesticide Experimental Base,Cangz hou Ke Run Chemical Industry Co.,Cangz hou 061000,China)Abstr a ct:Grass plastidic acetyl Coenz yme A Carboxylase (ACC)is the eff ective herbicide target of ACC inhibitors (AP P and CHD),which are a group of commercially impor tant,very eff ective,selective graminicides that ar e applied postemergence.Since their introduction in the late 1970s,the ACC-inhibiting herbicides have been used w orldwide.Here review s the character,f unction,development of APP and CHD,and grass resistance.Key wor ds:acetyl-coenz yme A Carboxylase (ACCase,ACC);graminicide;target;grass resistance第10卷第6期2006年12月Vol.10No.6Dec 2006农药研究与应用AGROCHEM IC ALS R ESEARCH &APP LIC ATION作者简介苏少泉(),河南省南召人,东北农业大学教授,现任黑龙江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特聘教授。

除草剂品种开发的新靶标与前除草剂

除草剂品种开发的新靶标与前除草剂

Ab ta t Mo e h r ii e s o l a e a f v r be c mb n t n o r p ris i cu i g h g e e s o c ii , sr c : d m e bcd h u d h v a o a l o i a i f p o et , n l d n ih lv l fa t t o e vy lw p l ain r t , co e i a c o a pi t ae c o r p r ss n e,l w tx ct o ma t o o i i t mmas a d s f t o n i n n . h rf r , d s o e y t e y l n aey f re vr me t T ee o e o i v r h c n w tr e sn c s a y T i a e e o e o e a g t f e b cd e e t n o r - e b cd s e a g t e e s r . i h sp p rrp r d n v l r e r ii e r c n y a d s me p h r ii e . t t oh l o Ke r s:tr e ; p — e b cd y wo d a g t r h r ii e o
Ⅳ一 代 衍 生 物并 测 定 了它 们 的 活性 ,其 中有 下述 取
在 过去 的4 余 年 中 ,合 成与筛 选并 商 品化 l 种 0 7 作 用 机 制 ,超 过2 0 除草 剂 品种 ,其 中约 5 %作 7个 0 用 于 三 种靶 标 :P Ⅱ 、A S Po x S L 与 rt .特 别 是 最 近 o l余 年 开 发 的 除 草 剂 品 种 中 有 一 半 以 上 是 A S 0 L 与 Poo 抑制 剂 …。从 19 年 以来 ,仅 有H P rt x 92 P D与激 素

ACCase抑制剂类除草剂的作用机理

ACCase抑制剂类除草剂的作用机理
各 种类 型 的 乙酰 辅 酶 A 羧化 酶 抑 制 剂 的性 质 及 作 用 机理 。 关 键 词 :乙酰 辅 酶 A;羧 化 酶 抑 制 剂 ;除 草 剂 ;作用 机 理
中图 分 类号 :¥ 8 . 4 24 文 献 标识 码 :A
M o e o t n o d f Ac o f ACCa e I h b to r ii e i s - n i i n He b cd s i
JANG L—i S a — i I il, HI Xio bn
( eat eto l tPo ci .S ad n gi h rlU w m  ̄,TiⅡl 7 08 hn ) D p r n Pa rt t n h o gA r u ua n e i m f n e o n c a’ 1 1 ,C i ,2 a
第1 4卷 第 4期
21 0 0年 8月
农 药研 究与 应 用
AGROCHEM I CALS RES EARCH & 4 No 4 o .1 .
Au 01 g2 0
专论 与综述
A Cs C a e抑 制剂类除草剂 的作用机理
姜 莉 莉 ,史 晓斌



R ,
APP

oR R
合成 提供底 物 .是脂 肪 酸生物 合成 的关 键酶 或限速
酶 …。A C s抑 制 剂 以A C s 为 作 用靶 标 ,抑 制 C ae C ae

禾本 科植 物体 内 的脂 肪 酸合成 ,选 择性 高 E,在植 5 ] 物体 内传导 ,能够 苗后 防除一 年或多年 生禾本 科杂
mo e o c in o c t l o n y c r o ya e ih b tr . d f t f ey e z meA a b x l s n i i s a o a c o Ke r s c tlc e z me A ;e r o ya ei h b tr h r i i e y wo d :a ey o n y a b x ls n ii ; e b cd ;mo e o ci n o d f t a o

除草剂对植物和动物共有靶标的毒性机制

除草剂对植物和动物共有靶标的毒性机制
和植物所共有的化合物 ,而选取那些对哺乳动物是 和哺乳动物体 内都是存在的。在植物体 内,乙酰辅 与脂肪酸的生物合成;另一种位于细胞液中。质体 中的乙酰辅酶 A羧化酶又以两种形式出现 , 在禾本
无毒或低毒的高效化合物。目前已发现的除草剂靶 酶 A羧化酶以两种形式存在 , 一种位于质体内, 参
( . 阳化工研究院 ,沈阳 10 2 ;2 1沈 0 1 .沈阳化 工研究院安全评价 中心 ,沈阳 10 2 ) 1 01 1
摘要:除草剂对哺乳动物和植物的毒性是通过对靶标位点的作用 而产生的, 目前 已 发现 了近 2 种不同的除草剂作用机制,它们的靶标位点有些是植物所特有的, O 有些是哺乳动物和植物以及 微生物所共有的。就这些除草剂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比较 了它们对植物和哺乳动物的
Ab t a t T xc y o ebcd பைடு நூலகம் n pa t a d ma mas i po u e y te efcs o ag t s e h r r sr c : o ii f h r ii o ln n m l s r c d b h f t n t e i .T e ae t e s d e r t e
ma mmas T i e i w wi e o tt o e h r ii e h td fe tc mmo a g t sts b t e ln s a d ma l . h s r v e l r p r s e b cd s t a o a c o l h n tr e i ewe n p a t n mmas e l.
Ke r :tcct; i fa t n h r iie ywo ds o ii st o ci ; ebcd y e o
随着新的除草剂靶标的不断问世,除草剂的研 物是低毒的。

吉林狗尾草种群对烟嘧磺隆抗性水平和靶标抗性机理初探

吉林狗尾草种群对烟嘧磺隆抗性水平和靶标抗性机理初探

吉林狗尾草种群对烟嘧磺隆抗性水平和靶标抗性机理初探作者:李雯钰魏守辉黄红娟曹艺周欣欣黄峰来源:《植物保护》2022年第06期关键词狗尾草;抗药性;乙酰乳酸合成酶;靶标突变狗尾草为禾本科狗尾草属一年生杂草,为秋熟旱作田常见的恶性杂草,分布于全国各地。

狗尾草根系发达,能较快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环境适应能力极强。

当生长旺盛繁殖过多时可形成优势种群密布田间,与作物争夺水肥和光照,造成作物减产。

除草剂凭借其高效、经济、省工等特点成为农田杂草防除最有力的“武器”。

但由于长期使用同一种或同种作用机制的除草剂,导致抗药性杂草不断发生与发展。

截至目前,全球已有266种(153种双子叶,113种单子叶)杂草的509个生物型,对71个国家的95种作物田的164种除草剂产生了抗药性。

其中抗乙酰乳酸合酶(acetolactate synthase,简称ALS)抑制剂的杂草占比最大,约占总量的1/3。

ALS抑制类除草剂通过抑制杂草体内ALS酶的活性,阻碍支链氨基酸合成,进而杀死杂草。

该类除草剂具有活性高、选择性强以及低毒、低残留等优点,在全球广泛应用。

但由于作用位点单一,杂草易产生抗药性。

杂草对除草剂的抗药性机理主要分为靶标抗性和非靶标抗性。

其中,靶标基因突变和对除草剂代谢作用增强是导致杂草抗药性的主要原因。

研究表明,高等植物的ALS导致杂草抗药性的主要有8个氨基酸突变位点,分别为:Ala122、Pr0197、Ala205、Asp376、Arg377、Trp574、Ser653禾口Gly654.烟嘧磺隆是日本石原产业株式会社于20世纪80年代末开发的磺酰脲类(sulfonylureas,SU)除草剂。

在我国,马唐和反枝苋对烟嘧磺隆均产生了高水平的抗药性。

近年来,有农民反映我国吉林省玉米田烟嘧磺隆对狗尾草防效下降的现象,本研究通过对不同狗尾草种群进行生物测定,明确其对烟嘧磺隆的抗性水平,并探究其对烟嘧磺隆的靶标抗性机理,旨在为制定合理有效的抗性杂草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除草剂的作用和使用诀窍

除草剂的作用和使用诀窍

除草剂除草的作用和使用诀窍除草剂是通过干扰和抑制植物的生理代谢而造成杂草死亡,其中包括光合作用、细胞分裂、蛋白质及脂类合成等,这些生理过程往往由不同的酶系统所引导;除草剂通过对靶标酶的抑制,而干扰杂草的生理作用。

不同类型除草剂会抑制不同的靶标位点(靶标酶)的代谢反应,只有在对这些除草机制充分把握的基础上,才能做到除草剂的合理应用,它是除草剂应用的理论基础。

(一)抑制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高等绿色植物特有的、赖以生存的重要生命过程,通过对光合作用的抑制,使其无法完成正常的能量代谢,从而饥饿致死。

通过体外试验研究,除草剂主要通过以下5个途径抑制杂草的光合作用:①电子传递抑制剂;②能量传递抑制剂;③电子受体抑制剂;④解偶联剂;⑤解偶联抑制剂。

1、抑制电子传递主要转移或钝化一个或多个电子传递载体。

其作用部位在质体醌还原之前的光合系统Ⅱ和光合系统Ⅰ之间,即 QA和PQ之间的电子传递体B蛋白,它是由32~34KD多肽组成。

除草剂与B蛋白结合后改变了蛋白质的氨基酸结构,抑制了电子从束缚性质体醌QA 向第2个质体醌QB传递,从而影响光电子传递,改变Q/B复合物的氧化还原特性。

属于此类作用机制的除草剂有脲类、均三氮苯类、大秦酮类、三氮苯酮类和嘧啶类等。

2、逆转电子传递此类除草剂主要作用于光合系统Ⅰ,联吡啶类是典型代表,它们具有300~500mV氧化还原电势,能够拦截X-Fd的电子,使电子流脱离电子传递链,从而阻止铁氧化还原蛋白的还有及其后的反应。

(二)抑制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能量释放过程。

它是对底物的生物氧化作用,即从对底物的生物氧化作用,即从底物的糖酵解开始,分解为三碳丙酮酸,进而通过一系列氧化阶段(三羧酸循环)释放出二氧化碳与电子以及与氧结合形成水的H+,电子则沿着还原电位化合物至高还原电位的电子传递系统进行传递等。

除草剂对杂草呼吸作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破坏偶联作用在呼吸作用的过程中,把氧化作用与氧化磷酸化作用这两个相互联系且同时进行的不同过程称为偶联反应,并把破坏偶联反应的物质称之为解偶联剂。

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 除草剂 第6部分-对作物的安全性试验土壤喷雾法

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 除草剂 第6部分-对作物的安全性试验土壤喷雾法
对作物的安全性试验土壤喷雾法1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土壤喷雾法测定除草剂对作物安全性试验的基本要求和方本部分适用于除草剂土壤处理对作物安全性测定的农药登记室内试验其他试验参照本部分执行
ICS B 17
65.10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NY
中华 人民共和 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 1 155.6.-2006
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
——颜色变化(黄化、白化等); ——形态变化(新叶畸形、扭曲等); ——生长变化(脱水、枯萎、矮化、簇生等)等。
5数据统计与分析 5.1计算方法 5.1.1目测法 根据测试靶标作物受害症状,0表示安全,51~100表示安全性很差,有严重药害。评价指标见表
1.
表1药害评价指标
药害程度(%)
O~10 ll~30 31~50 51~lOO
2 2 3电子天平(感量0.1 mg);
2.2.4移液器等。 3试验设计
3 1试验土壤
试验采用有机质含量≤296、pH中性、通透性良好、过筛的风干砂壤土。 3.2试材
试验土壤定量装至盆钵的4/5处。将预处理的供试作物种子均匀点播于盆钵内,根据种子大小覆
土0.5 cm--2 cnl,旱田作物以盆钵底部渗灌方式,使土壤完全湿润;水田以顶部直接浇灌的方式,使土壤 完全湿润至饱和状态。播种24 h后备用。 3.3药剂
雾处理。每处理不少于4次重复,并设不含药剂的处理作空白对照。 处理后移人温室常规培养,旱田作物以盆钵底部渗灌方式补水,水田以顶部直接灌溉的方式,保持

NY/T
1155.6—2006 CITI水层。用温湿度数字记录仪,记录试验期间温室内的温、湿度动态数据。
1 cm--2
4调查 处理后定期观察记载作物出苗情况及出苗后的生长状态。处理后14 d或21 d,目测法和生长抑制 法调查记录药剂对作物的影响,同时描述药害症状,主要症状有:

除草剂组合靶标筛选的研究

除草剂组合靶标筛选的研究

第23期轻简栽培逐渐适应目前农业生产的需要,使直播水稻(Oryza sativa)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杂草是影响直播稻田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化学防除是直播稻田除草技术的核心[1]。

吡嘧磺隆属于内吸传导型磺酰脲类除草剂,广泛用于直播田防除一年生及多年生阔叶草如鸭舌草、陌上菜等[2,3],然而吡嘧磺隆用药时期或用药量不当都会造成水稻生长停滞、黄化等[4,5],但是吡嘧磺隆对水稻苗期不同生长阶段生物指标的影响尚未有量化的分析报告。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吡嘧磺隆对水稻不同生长阶段株高、根长的影响,为吡嘧磺隆在直播水稻田中的安全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水稻品种为鄂粳杂1号,药剂为江苏快达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10%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

1.2试验方法将水稻种子在25℃下浸泡48h后催芽24h,待种子露白后准备播种。

将未施用过吡嘧磺隆的田间水稻土装至塑料杯(高12cm,直径7cm)内,达杯深2/3位置。

在每个杯中播12粒种子,置于光照培养箱中(LRH-400-GSI型,广东省医疗器械厂)。

培养箱温度(26±1)℃,连续光照16h。

吡嘧磺隆水稻种植中推荐剂量为0.02g/L。

将吡嘧磺隆配制成推荐剂量(A)、2×推荐剂量(B)、4×推荐剂量(C)3种浓度处理,剂量分别为150、300、600g/hm2,有效浓度分别为0.02、0.04、0.08g/L。

分别在播种后5、7、10d 喷施3种不同处理浓度的吡嘧磺隆,每杯喷药2 mL,每个处理重复3次,同时设置清水作为对照(CK)。

各处理施药后3、7、14、21d调查10~24株稻苗的株高、根长等,同时记录发生药害的典型症状。

株高为从地上部分至最高叶片的长度。

根长为将稻苗的根部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测量最长的长度。

1.3数据处理采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完全随机设计,单因素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较采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

除草剂组合靶标筛选的研究

除草剂组合靶标筛选的研究

除草剂组合靶标筛选的研究摘要:主要研究了几种单、双子叶植物种子在人工环境条件下的发芽率及对几种常用溶剂的反应,并选用了几种合适的种子以及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浮萍(Lemnaceae)对9种除草剂进行了除草活性试验。

结果表明,不同备选靶标在室内人工环境适应性及对除草剂活性反应均不同;综合比较各备选靶标的发芽率、培养温度、对常用溶剂及除草剂的敏感性等因素,确定了几个可用于除草剂组合筛选的靶标。

以组合靶标方式建立的除草剂筛选流程提供的是一个多重筛选模型,可减少对低活性先导化合物的漏筛。

近3年来对30 000多个微生物源提取物的筛选结果表明,运用组合靶标是一种稳定、高效的除草活性筛选模式。

关键词:组合靶标;除草活性;微生物源提取物;模式靶标除草剂筛选作为新药发现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必须有选择性地针对单、双子叶杂草进行大规模的筛选,同时由于样品中有效成分含量普遍较低,为了避免对低含量或有潜在活性的先导化合物的漏筛,使用组合靶标是最高效的方法。

使用组合靶标模型进行筛选,不仅可以提高筛选的敏感度,减少漏筛,而且不会受到使用杂草进行除草剂筛选的资源少、耐药性不稳定、季节性差异等方面的限制。

因此,构建适用于各种类型除草剂的多重筛选网,可以提高筛选效率、突破资源限制、减少漏筛。

本试验通过比较几种单、双子叶植物对除草剂敏感程度及高通量筛选的可操作性,选取了几种容易获得的单、双子叶植物及对除草剂高度敏感的浮萍(Lemnaceae)、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组成组合靶标。

该组合靶标具有对除草剂敏感度适中、易获取、可操作性强、不受季节限制等优点。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1.1.1 备选靶标红苋菜(4个品种)、白苋菜(3个品种)、狗芽根(2个品种)、早熟禾(4个品种)、高羊茅、油菜、生菜、油麦菜、浮萍、小球藻。

种子保藏温度为5~7 ℃。

1.1.2 琼脂粉北京鼎国昌盛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型号为DH010-4。

M342抗除草剂基因CAPS标记的开发与应用

M342抗除草剂基因CAPS标记的开发与应用

M342抗除草剂基因CAPS标记的开发与应用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转基因技术已经成为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转基因作物通过引进外源基因,使植物具备抗虫、抗病、耐旱等优良性状,从而提高产量、改善质量、减少农药使用量,成为解决人类粮食安全问题的有力工具。

而抗除草剂基因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它可以使植物对抗除草剂的侵害,避免杂草对作物的侵害,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为了能够准确鉴定转基因植物,需要标记转基因植物的基因,CAPS标记技术则成为一种重要的手段。

本文将介绍M342抗除草剂基因CAPS标记的开发与应用。

M342是一种用于玉米的抗除草剂基因,该基因能够使植物对除草剂敌草灵(Glyphosate)产生抗性,从而保护作物免受杂草的侵害。

为了确保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需要对这一转基因基因进行标记。

CAPS(Cleaved Amplified Polymorphic Sequence)标记技术就是一种能够对基因进行标记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该技术是通过PCR扩增目标基因的片段,然后利用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位点进行PCR产物的酶切,从而将不同基因型的PCR产物进行区分的一种技术。

在利用限制性内切酶进行PCR产物的酶切后,不同基因型的PCR产物会产生不同长度的DNA片段,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或琼脂糖凝胶电泳,就能够对这些PCR产物进行鉴别。

CAPS标记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鉴别准确等优点,所以在转基因植物标记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M342抗除草剂基因的CAPS标记中,首先需要获取M342基因的DNA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找到合适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

然后利用PCR技术扩增M342基因的片段,得到待标记的DNA片段。

接着对PCR产物进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将产生不同长度的DNA片段。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分离和鉴别,得到M342基因的CAPS标记图谱。

通过CAPS标记技术可以准确、快速地对M342基因进行标记,为进一步研究M342基因在玉米中的应用和表达提供了重要工具。

草铵膦工作原理

草铵膦工作原理

草铵膦工作原理
草铵膦是一种广泛用于除草的非选择性草甘膦类除草剂。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干扰植物体内生长物质的合成和代谢,抑制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最终导致植物死亡。

草铵膦的主要靶标是植物体内的5-磷酸酶乙酰乙酸羧化酶(EPSPS),这个酶是芳香族氨基酸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

草甘膦可以与EPSPS结合,形成一种稳定的复合物,从而抑制EPSPS 酶的活性,阻断芳香族氨基酸的合成。

这些芳香族氨基酸是植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草铵膦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极强的杀伤力。

草铵膦的工作机制还涉及到另一个关键酶——丙酮酸磷酸转移酶(PPT),它是植物体内丙酮酸盐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

草铵膦可以干扰PPT酶的活性,从而抑制丙酮酸盐的合成,影响植物体内的能量代谢和光合作用,最终导致植物死亡。

草铵膦的工作原理还涉及到植物体内的一些其他生物化学反应途径,如色氨酸代谢、脯氨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等。

这些途径的干扰会导致植物体内代谢紊乱和生理失调,最终导致植物死亡。

草铵膦的杀伤作用是比较广泛的,不仅能杀死一些难以除掉的杂草,也能杀伤一些有用的植物。

因此,在使用草铵膦时需要注意,要根据不同的植物种类和应用环境选择合适的剂量和使用方法,以最大
限度地发挥草铵膦的杀草效果,同时避免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草铵膦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干扰植物体内生长物质的合成和代谢,抑制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最终导致植物死亡。

草铵膦的杀伤作用比较广泛,应用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剂量和使用方法,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草铵膦的杀草效果,同时避免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M342抗除草剂基因CAPS标记的开发与应用

M342抗除草剂基因CAPS标记的开发与应用

M342抗除草剂基因CAPS标记的开发与应用引言:抗除草剂基因对植物杂草的控制及农田经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为抗除草剂基因开发CAPS标记,可以在育种研究中进行基因定位和鉴定,提高对抗除草剂基因的利用效率。

本文对M342抗除草剂基因CAPS标记的开发与应用进行研究,以期为农业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CAPS标记是利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Restriction Enzyme)在特定位点引起的DNA断裂或连接,用于标记基因的一种技术。

开发抗除草剂基因CAPS标记能够帮助研究人员在育种研究中进行基因定位和鉴定,为后续的抗除草剂基因筛选和杂交育种提供依据。

开发抗除草剂基因CAPS标记的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选择合适的核酸限制酶:根据目标基因的DNA序列和限制酶的特异性,选择合适的限制酶进行下一步的分析。

限制酶需要在目标基因的特定位点切割,以产生特定的DNA片段。

2. PCR扩增目标基因:利用PCR技术扩增含有目标基因的DNA片段。

PCR扩增需要设计合适的引物,引物的设计要求能够同时结合到目标基因的上下游序列上。

3. 限制性酶切反应:将PCR扩增产物与选择的限制酶一起进行限制性酶切反应,将目标基因切割成特定的DNA片段。

切割后的DNA片段可以通过电泳分离和检测分子量大小。

4. 电泳分离和检测:将限制性酶切后的DNA片段进行电泳分离,通过分子量大小判断是否成功地标记了目标基因。

成功的CAPS标记应该能够明确地区分目标基因的两种等位基因。

最常用的电泳方法是琼脂糖凝胶电泳。

在应用中,M342抗除草剂基因CAPS标记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 抗除草剂基因的筛选:通过CAPS标记的方法,可以准确地鉴定M342抗除草剂基因的存在与否。

在进行抗除草剂基因的筛选时,可以通过CAPS标记快速、准确地选出M342抗除草剂基因阳性的杂交种子。

2. 杂交育种:利用M342抗除草剂基因CAPS标记可以确定目标基因的遗传特征,指导杂交育种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已确定的15种除草剂靶标:
除草剂作用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已开发的各类商品化除草剂作用可归纳为对下列靶标酶所产生的抑制作用:
1—A 乙酰辅酶A羧化酶(Inhibition of Accase)
2—B 乙酰乳酸合成酶(Inhibition of ALS, branched chain amino acid synth.)
3—C 光系统Ⅱ光合成(Inhibition of photosynthesis PSⅡ)C1, C2, C3 4—D 光系统Ⅰ电子传递(PSⅠinhibition)
5—E 原卟啉原氧化酶(Inhibition of protoporphyrinogen oxidase)
6—F 色素合成——白化作用(Inhibition of pigment synthesis-bleaching)F1 八氢蕃茄红素脱氢酶靶位的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抑制作用(Inhibition of PPS)F2 4-羟基苯基丙酮酸二氧化酶(Inhibition of 4-HPPD)F3 未知靶位的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抑制(Unknown target)7—G 3-磷酸-5-烯醇丙酮酰莽草酸合成酶(Inhibition of EPSP synthase)
8—H 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 Inhibition)
9—I DHP合成酶(DHP inhibition)
10—K 生长抑制作用(Growth inhibition)K1 微管综合作用(Microtubule assembly inhibition)K2 组织微管/有丝分裂(Inhibition of mitosis/microtubule organisation)K3 长链脂肪酸,细胞分裂(Inhibition of VLCFAs, Inhibition of cell division.)
11—L 细胞植物纤维生物合成Inhibition of cellulose synth.
12—M 去耦合作用(膜的破坏)Uncoupling(Membrane disruption)
13—N 类脂化合物合成(非乙酰辅酶A羧化酶)Lipid synth. inh. (not Accase)
14—O 吲哚乙酸类作用{合成生长素} Action like indole acetic acid (Synthetic auxins)
15—P 生长素输送抑制剂Inhibition of auxin transport
原卟啉原IX氧化酶抑制剂
作用原理:在植物体内叶绿素与亚铁原卟啉合成中,卟啉生物合成十分重要,而原卟啉原IX氧化酶(protox) 则是催化叶绿素与亚铁原卟啉生物合成最后阶段的酶(图1),它催化原卟啉原IX在亚铁原卟啉与叶绿素生物合成中转变为原卟啉IX;原卟啉原氧化酶固定于叶绿体内,此种酶被抑制,造成对光敏感的原卟啉原IX迅速积累,从叶绿体渗}};于细胞质中;在细胞质中,原卟啉原Ix 自动氧化为原卟啉IX,原卟啉IX与氧反应,在光下形成单态氧,从而引起细胞膜的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导致膜渗漏,色素破坏,最终叶片死亡除草剂特点:用量低、对杂草作用迅速、在环境中不易积累,对哺乳动物毒性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