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再就业问题分析

合集下载

资源枯竭型城市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及对策建议

资源枯竭型城市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及对策建议

资源枯竭型城市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及对策建议摘要:随着时间的推移,资源枯竭型城市就业和再就业问题日益严重。

本文通过对该问题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首先,政府应加强经济投资,开发新产业,增加就业机会。

其次,提高职业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率,提高劳动力的技能水平。

最后,加强社会保障,为失业者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本文旨在为相关部门和人士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思路,以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就业和再就业问题。

关键词:资源枯竭型城市、就业、再就业、政府投资、职业教育、社会保障正文:随着资源的枯竭和经济的衰退,越来越多的人在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着就业和再就业的难题。

这种情况一旦形成,将会对整个社会、经济和政治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挑战。

首先,政府应该加强经济投资。

政府可以发布经济政策来鼓励企业投资,尤其是在新产业和能源领域。

此外,政府也可以通过提供税收政策和财政支持等手段来降低企业投资的成本。

这样一来,就会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就业率和经济增长率。

其次,提高职业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率也是非常重要的。

政府应该加大对职业教育培训的投入,提高培训资金和培训人员的质量,使劳动力技能水平得到提高,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此举也将增强劳动力的支配能力,提高产业的竞争力,从而为整个城市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撑。

最后,加强社会保障体系也很重要。

失业的人们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政府应该建立一个完善的保障机制,帮助失业者度过难关,包括提供临时工作、失业保险、就业指导等各种服务。

这样才能保证社会的安定和发展,缓解资源枯竭型城市就业和再就业问题。

总之,通过加强经济投资、提高职业教育培训质量和效率、加强社会保障等多种手段,可以有效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就业和再就业问题。

通过这些举措,我们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更优质的就业和再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除了政府的努力以外,企业和个人也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来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就业和再就业问题。

浅析资源枯竭型城市劳动就业问题——以湖北大冶为例

浅析资源枯竭型城市劳动就业问题——以湖北大冶为例

浅析资源枯竭型城市劳动就业问题——以湖北大冶为例作者:罗婷马精微来源:《科技创业月刊》 2014年第2期罗婷马精微(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65)摘要:自2008年被批准为国家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以来,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大冶市积极推进产业转型。

近年来,在取得一系列产业转型成果的同时,随着产业升级以及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现有劳动力资源供给与企业人力资源需求质量及结构的矛盾凸显。

下岗、失业与就业问题并存。

以湖北省大冶市为例,基于产业转型的理论基础,重点从产业转型的角度来分析资源枯竭对大冶劳动就业所造成的问题。

关键词:资源枯竭型城市;劳动就业;大冶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4.02.0011大冶产业转型中的劳动就业现状分析随着矿产资源的日益枯竭,大冶不可避免的走上产业转型的道路,但在产业转型的过程中,劳动就业困难突显,主要是由于传统采掘业劳动力随着产业转型带来的产业规模缩小,结构优化带来的劳动力需求下降而下岗,失业;另一方面,产业转型过程中培育和崛起中的新兴产业却面临着因职业技能不对口而导致的劳动力用工缺口。

这两方面所引起的劳动力失业与短缺并存的矛盾局面,具体表现问一下几点:1.1矿产资源枯竭导致传统产业衰败、失业人数增多大冶市矿产资源的衰竭带来的是矿山的倒闭,企业的破产,下岗失业人员的骤增。

在大冶市还有相当多的企业直接或间接地为资源性企业服务,资源性企业陷入困境,相关企业也势必难以幸免。

传统采掘业劳动力随着产业转型带来的产业规模缩小,结构优化带来的劳动力需求下降而下岗、失业。

如图1,大冶市在2005年、2006年、2007年的失业人数分别为16700人、18200人、31700人,失业率分别为11.5%、12.7%、14.2%。

其中与采掘业配套的相关产业失业人数达2万人。

2008年大冶市在工商部门登记的注册的企业12600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8家,中小企业12500家,2008年7月份全市就业总人数达到212300人,到11月份停产企业达332家,就业人数已减少到193200人,就业人数减少了19100人。

浅析资源枯竭型城市劳动就业问题——以湖北大冶为例

浅析资源枯竭型城市劳动就业问题——以湖北大冶为例

装 、建 材 等劳 动 力密 集 型 企业 , 用 工数 量 很 大 . 但拥 有 一技 之 长 的 劳 动力 大 多 已外 出务 工 . 临 时组 织 培
训 难 以满足 企业 的生 产需求 二 是
职业 教 育 的 主要 任 务 是 : 提 高 技 能 型 人 才 在 国家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生严 重影 响 大 冶 市 人 口总 量 为 9 2万 人 .
依 靠 提 高 资 源 配 置 效 率 和 利 用 效
益 来实 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增 长 , 重 视 质量 、 品种 , 改 进 技术 和管 理 :在 扩 大 再生 产 上 .
以 内含 为 主 , 注重节约挖潜 、 技 术
另一 方 面 . 劳 动 力供 给 的结 构
浅析 资源枯竭 型城 市 劳动 就业 问题 人 .加 上 季节 工 3 0 0 0人 总共 达到
识 和技 能 , 找到合适 的就业 岗位 。
2 . 2 高 校毕 业生 返 乡率低 . 当地 人
才流 失严重
1 万 人 .开发 区用 工存 在 引进来 的 问题 。其 中 , 开 发 区 内外 来务 工 人 员为 l 2万 人 . 但 仍存 在 用 工需 求 存 在缺 E l 。 以2 0 1 1 年 为例 , 据2 0 1 1 年 度 大 冶 市 劳 动 就 业 管 理 局 对 该
中的 战 略地 位 . 形 成 以培 养 就业 能 力. 实 践 能力 和创 新 能力 为导 向 的
除 了资 源枯 竭 所带 来 的影 响外 . 劳 动市场 自身也 存在 一些 问题 : 2 . 1 失业 人员 素质低 、 再就 业 困难
绝 大 多 数 下 岗 工 人 的再 就 业 障碍 除 了外 在 因素 外 还 有 自身 原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就业难题与解决对策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就业难题与解决对策
第1 2卷 第 2期 21 0 2年 2月
鸡 西 大 学 学 报
J OURNA I NI RST L OF JXIU VE I Y
V0 . 2 No 2 11 .
F b2 2 e . 01
文章编号 :6 2— 7 8 2 1 )2— 0 7—2 17 6 5 (0 2 0 0 3
2 计划经济体制下 的隐性失业全面显现 。 . 资源枯竭 型城 市 的发展 受 计划 经 济 的影 响较 为 深 远, 表现在就业方面 , 资源开采企业在计划 经济的支配下
承载 了过多 的社会 职能 , 雇佣 了大 量超 出企业实 际需要
大批资源开采企业的下 岗工人普 遍就业 技能 单一 , 文化 水平不高 , 习新知识 、 技能 的能力 欠缺 , 学 新 再就 业能力
企业 , 私营企业 、 中小 企业发 展不 足 , 营经 济部 门无论 民
资源枯竭型城 市的就 业难题
1 下岗失业人员数量大 , 就业 能力欠缺 。 . 再 近年来 , 随着资源 的渐趋枯 竭及 资源 型企业 生产成
本的加大 , 大批资源型企业 或改制或关 闭破产 , 致使大量
职工下岗失业。以辽宁 省的阜 新 为例 , 20 在 0 0年 时, 阜
7万人 , 占领取 “ 低保” 总数 的4 % ; 口的 1% 。昆明市东川 区有 , 7 17万人在领取“ . 低保 ” 占非农业人 口的 2 % 。 , 4 …
3 失业 引发群体性事件频发 , 会问题不 断涌现。 . 社
增长乏力 的境地 。总体 而言 , 资源枯 竭 型城市 的经济 发
新全市就有下岗职工 1. 2 9万人 , 占全市职 工总数 的 3 . 6 7 , % 而且还 以每年 2万人 的速度在逐年增 加。 由于资源

矿业资源枯竭城市存在的问题及发展途径

矿业资源枯竭城市存在的问题及发展途径

矿业资源枯竭城市存在的问题及发展途径2006-11-2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在“以矿建城”思想的指导下,形成了390多座矿业城市。

资源型地区一般都要经历“成长、成熟、衰退”3个时期,而我国现有矿山中的12%已进入衰退期。

全国约有400多座矿山已经或将要关闭,50多座矿业城市资源处于衰减状态,这将直接影响到300万矿工和1000万家属的工作和生活,资源枯竭给矿业城市留下了沉重的社会问题。

1 资源枯竭城市存在的问题(1)就业问题十分突出。

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在一个矿业城市(区)往往只是原材料的生产,而产品的粗、细加工大多都为异地,并没有形成矿产品的产业链。

因此,一个城市的从业人员多为单一就业行业,一旦矿井关闭,则大量职工下岗,加之矿业职工技术比较单一,再就业十分困难。

(2)由于下岗及行业本身待遇较低的缘故,使得大量从事矿业的职工处于贫困状态,社会稳定的压力比较大。

(3)矿区城市的产品结构单一,加之原材料和消耗性材料始终处在低价位上,同时伴随总量的减少和替代产业的没有形成,造成了经济总量的减少,以至于地方财政的人不敷出。

资源型城市盈利少,自身的投资能力很有限,资源枯竭型城市矿山企业的投人严重不足,对资源勘探的力度和老矿挖潜能力的削弱,更加加快了矿山的关闭,同时也恶劣了投资环境,使吸引外来投资的能力减弱。

(4)对矿区居民生存环境的破坏。

采矿沉陷引起地表的移动与变形,这些变形的产生与数值大小与诸多地质采矿因素密切相关。

而大多数矿区的地表变形则超过《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规定的IV级变形,使居民住宅及市政基础设施产生严重的破坏,成为危房并丧失基本生存条件:上、下水失效、水井无水、供电、通风电路损坏,道路破坏等。

(5)环境的破坏。

由于采矿造成的环境破坏不仅仅是地质灾害的发生,由于大量的矸石排放造成的粉尘、坑口电厂及工业、居民生活污水没有得到根本的治理,致使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严重超标,矸石山、落地煤自燃产生的有害气体的排放及采矿对上覆岩层破坏使地下有害气体的导通、涌出等对大气形成严重污染。

资源枯竭型城市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及对策建议

资源枯竭型城市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及对策建议

资源枯竭型城市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及对策建议引言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依赖于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城市,这些城市经济发展取决于资源的开采和加工。

然而,随着资源的逐渐枯竭,这些城市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和再就业问题。

本文将讨论资源枯竭型城市就业和再就业问题的原因,分析其影响,并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资源枯竭型城市就业问题的原因1.资源枯竭:随着资源的开采和消耗,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主要产业逐渐衰退。

这导致大量的岗位消失,就业机会减少。

2.单一经济结构:资源枯竭型城市往往依赖单一的产业,缺乏多元化发展。

一旦该产业衰退,城市面临的就业机会更加有限。

3.技术进步:随着技术的进步,资源开采和加工需要的劳动力减少。

这使得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劳动力过剩,就业机会有限。

资源枯竭型城市就业问题的影响1.失业率上升: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着就业机会减少的情况,失业率上升成为常态。

这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和经济下行压力增大。

2.贫困问题:失业率的增加意味着大量的家庭收入减少甚至丧失,导致贫困问题加剧。

3.人口流出:由于就业机会减少,人们开始向其他城市迁移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导致资源枯竭型城市人口流失。

对策和建议针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就业和再就业问题,采取以下对策和建议: 1. 多元化发展:资源枯竭型城市应积极推进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发展,减少对单一产业的依赖。

鼓励新兴产业的发展,为就业提供更多选择。

2. 技能培训和转岗:为失业人员提供技能培训和转岗机会,提高其就业能力和适应能力。

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职业培训机构,提供多种技能培训项目。

3. 创新创业支持:鼓励创新创业,培养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意识。

资源枯竭型城市可以设立创业孵化器、提供创业资金和政策支持,吸引创业者和新兴企业。

4. 发展新兴产业:资源枯竭型城市可以寻找并发展与其资源相关的新兴产业。

例如,通过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来缓解能源枯竭问题,并提供新的就业机会。

5. 吸引外部投资:资源枯竭型城市可以通过吸引外部投资来推动经济发展和创造就业机会。

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背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个城市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能源、水资源等。

资源的有限性导致了一些城市逐渐陷入资源枯竭的境地,无法维持持续的经济发展。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城市必须进行经济转型,寻找新的发展路径。

本文旨在研究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中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问题分析1. 资源枯竭导致产业结构单一。

当一个城市的主要资源枯竭之后,其产业结构往往相对单一,过度依赖某一种产业。

当这种产业遇到困境时,城市的整体经济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2. 缺乏创新能力。

由于长期以来依赖资源的开发,这些城市往往缺乏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的意识,无法适应新的经济形势。

3. 就业问题。

资源枯竭型城市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往往出现大量的就业问题,因为许多从事资源开发的工人失去了工作。

4. 资源环境问题。

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过程中,很可能出现资源环境问题,比如资源开发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都需要加以治理和修复。

三、对策措施1. 多元化产业结构。

资源枯竭型城市需要通过发展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减少对资源的依赖。

可以通过发展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来实现产业的多样化。

2. 提升创新能力。

培养创新人才,提高科技创新意识,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以便适应新的经济形势。

3. 发展新的就业机会。

资源枯竭型城市需要通过发展其他产业来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提供就业机会给失去工作的资源开发工人。

4. 加强环境治理。

对于资源环境问题,城市需要进行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5. 加强政府引导和支持。

政府在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过程中需要加强引导作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财政支持,鼓励企业和个人创新创业,促进城市经济的转型。

四、结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面临着多个问题,包括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创新能力、就业问题和资源环境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城市需要采取多种对策措施,包括多元化产业结构、提升创新能力、发展新的就业机会、加强环境治理和政府引导和支持等。

《资源型城市转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范文

《资源型城市转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范文

《资源型城市转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资源型城市是指依托当地自然资源的开采与加工而发展起来的城市。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及资源开发成本的增加,资源型城市面临诸多转型难题。

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已成为这类城市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本文旨在分析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资源型城市转型中存在的问题1. 产业结构单一:大部分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过于依赖某种资源产业,经济抗风险能力较差,缺乏多样化和市场化的支撑产业。

2. 就业压力突出:资源的逐渐枯竭使得从事相关行业的就业人员面临岗位减少或企业停产的困境。

虽然经济结构在调整中产生了新的岗位,但吸收速度相对滞后,给就业带来了压力。

3. 环境治理挑战:长时间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破坏,且一旦环境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治理难度和成本都会显著增加。

4. 资金投入不足:城市转型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人才引进等。

但部分资源型城市由于历史原因和地域限制,资金投入相对不足。

5. 人才流失与短缺:由于产业结构的单一性,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难度较大。

同时,随着老旧产业的衰退,大量的人才被挤出市场,新的产业体系又无法快速吸收这些人才。

三、对策研究1. 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积极引入新兴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同时,利用现有资源优势,发展资源深加工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

2. 促进就业与培训:建立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和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为失业人员提供再就业的技能培训与指导服务。

同时,鼓励创业创新,为新兴企业和创业者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

3. 加强环境治理:实行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标准,推进环境修复工程。

鼓励采用环保技术和发展循环经济模式,推动清洁生产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4. 增加资金投入:通过政府财政支持、社会资本引入、企业自筹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

同时,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利用好国家对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扶持政策。

资源枯竭型城市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及对策建议

资源枯竭型城市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及对策建议

资源枯竭型城市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及对策建议资源型城市是国家建设所需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供应基地,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然而,经过多年的高强度开发,资源储备日趋枯竭,城市的发展已经面临着诸多矛盾和问题,包括资源枯竭、经济衰退、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失业和贫困人口较多等,严重影响到这些城市的生存与发展。

作为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的萍乡市,随着煤炭产业的逐步萎缩,和其它资源枯竭型城市一样,城市经济转型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而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劳动力资源的转型是最大的难点。

因此,研究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特别是劳动力资源的转型,探索其有效的实现途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结合萍乡市的经济发展现状,对萍乡市在就业和再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探析,并为促进萍乡市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健康稳定发展提出一些参考性对策建议。

1 萍乡市的基本概况萍乡市位于江西省最西部,地处湘赣边界,是江南煤炭主要生产基地,素有“江南煤都”之称。

萍乡市矿产资源丰富。

已探明的矿藏有煤、铁、锰、铜、石灰石、高岭土、粉石英、瓷土等,其中以煤炭的储量最多,煤炭远景储量达8.52亿吨。

1898年清朝邮政大臣盛宣怀在安源创办萍乡煤矿,1916年,萍乡煤矿就产原煤95万吨、焦炭25万吨。

20世纪初,萍乡的煤炭产量曾达到全国的十分之一,萍乡兴办的煤矿高峰期达1000多家[1],是国家重要能源基地之一,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目前,萍乡已进入煤炭资源严重枯竭期。

根据萍乡市政府在2008年5月公布的一份文件显示,萍乡矿业集团尚存煤储量为1.19亿吨,可开采储量只有0.4134亿吨,按现有生产能力开采,萍乡在10年之内就会因煤炭资源的枯竭而造成大批矿井报废或关闭[1]。

随着煤炭产业的逐步萎缩,萍乡产生了大量的失业下岗人员。

据调查,萍乡煤炭系统共有在册职工15.94万人,下岗职工合计达10余万人,均未改制。

煤炭系统下岗人员占全市下岗人员的64.66%,就业和再就业压力极大[2]。

资源枯竭型城市总结汇报

资源枯竭型城市总结汇报

资源枯竭型城市总结汇报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依赖某一种或几种特定资源作为经济支柱的城市,在长期的过度开发和无节制消耗下,使得该城市的资源严重减少或无法再继续产出的现象。

这种城市所面临的问题包括经济发展滞缓、生态环境恶化、社会问题加剧等。

本文将针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特点、影响和解决方案进行总结和汇报。

一、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特点:1. 过度开发:资源枯竭型城市往往因为某一特定资源的开发而兴起,但由于无节制的开发和消耗,导致资源耗尽。

2. 经济单一:这类城市往往以某一种资源作为经济支柱,其他产业发展不足,导致经济过于依赖特定资源的产出。

3. 生态环境恶化:过度开发和无节制消耗资源会导致生态系统破坏和环境污染,进而对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4. 社会问题加剧:资源枯竭型城市往往资源耗尽后,人口失业增加,就业机会减少,社会问题如贫困、犯罪等会进一步加剧。

二、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影响:1. 经济发展滞缓:资源枯竭后,该城市的经济会出现停滞甚至倒退的现象,经济增长率下降,投资和创业环境变差。

2. 生活水平下降:资源枯竭导致就业机会减少,人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也会受到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会下降。

3. 社会不稳定: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社会问题加剧,失业人口增加,社会不稳定性提高,治安问题也会变得更为突出。

4. 生态环境破坏:过度开发和无节制消耗资源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植被减少、水土流失、空气和水污染等问题会进一步加剧。

三、解决方案:1. 转型发展:发展多元化经济,减少对特定资源的依赖,推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提高城市经济的韧性和稳定性。

2. 节约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现有资源,推动绿色生产和循环经济发展,减少对资源的浪费和消耗。

3. 生态修复: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力度,恢复生态系统功能,改善城市的自然环境,提高生态保护意识。

4. 科技创新:加强科技创新,推动技术进步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寻找替代能源、替代材料等解决方案。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困境分析及城市转型途径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困境分析及城市转型途径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困境分析及城市转型途径【摘要】本文以具有代表性的资源枯竭型城市抚顺为例,分析了此类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安全、居住、就业、生态等多方困境,揭示出这些困境形成的深刻的政治、经济、社会动因,并从城市空间重构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抚顺走出历史困境、实现城市转型的可能途径。

【关键词】:资源枯竭型城市、抚顺、困境、空间重构1.问题提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难题我国目前存在着大量矿竭城衰、转型举步维艰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这些城市面临着一系列类似的城市发展困境,如生态环境破坏、接续产业缺乏、失业比例高等。

其中,抚顺是国内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一个典型代表,对抚顺城市问题、产业发展与空间重构等的研究和分析,将有助于抚顺和其他同类城市的困境突围与城市再生。

抚顺市位于辽宁省东北部,市域总面积约11272平方公里,2010年市区户籍人口为138.4万人(抚顺市统计局, 2011)。

抚顺素有“煤都”之称,它是国家“一五”时期重点投资建设的老工业基地之一,当时国家投资的156个重点项目中有8个安排在这里,数量名列全国第四。

抚顺拥有共和国的7个“第一”,即第一吨成品油、第一吨铝、第一吨镁、第一吨硅、第一吨钛、第一吨特种钢和第一台挖掘机。

1960年代大庆油田的开发,更是大大促进了抚顺石油化工产业的崛起。

由于抚顺的煤炭、冶炼、化工、石油、电力、有色金属等产业在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被誉为“共和国的动力燃料炉”。

然而,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煤炭资源渐趋枯竭,抚顺由盛转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陷入低谷。

在全国其它地区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反衬之下,抚顺在全国城市中的相对地位日益下降。

2.抚顺城市发展面临的各种困境目前,资源枯竭型城市抚顺正处在大量城市问题和社会矛盾集中涌现的时期,“作为一个曾经不断创造辉煌的特大城市,现在要同时面对如此之多的城市危机却乏力解决,这在城市发展中是非常罕见的(周干峙,2006)”。

资源枯竭型城市灵活就业人员社保缴费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资源枯竭型城市灵活就业人员社保缴费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资源枯竭型城市灵活就业人员社保缴费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依赖资源开采和加工为主要经济支撑的城市,随着资源的逐渐枯竭,这些城市面临经济困难和发展挑战。

在资源枯竭型城市中,灵活就业人员是一群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没有固定的工作岗位,经常从事临时性工作或者兼职工作。

由于他们的就业形式的特殊性,灵活就业人员在社保缴费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惑。

一、社保缴费存在的问题1. 缴费意识不强:灵活就业人员大多是年轻人和临时工,他们对社保缴费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往往忽视缴费的义务和必要性。

2. 缴费难度大:由于灵活就业人员没有固定的工作单位和稳定的收入来源,他们很难按时完成社保缴费,甚至会出现漏缴或者拖欠的情况。

3. 缴费负担重:灵活就业人员通常都是零工经济和短期合同工,他们很难承担高额的社保缴费,因此是否缴费成为了他们的一大困扰。

4. 缴费记录不清晰:灵活就业人员频繁更换工作、变动单位,导致他们的社保缴费记录十分混乱,难以及时查询和核实。

二、解决对策1. 提高宣传力度: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应该加强对灵活就业人员社保缴费的宣传力度,提高他们的缴费意识和重视程度。

2. 灵活缴费方式:针对灵活就业人员缴费难度大的问题,可以建立更加灵活的缴费方式,比如按照工作时间和工资收入进行缴费。

3. 减轻缴费负担: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减轻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保缴费负担,提高他们的缴费积极性。

4. 建立信息平台:政府部门可以建立灵活就业人员社保缴费信息平台,方便他们随时查询和核实自己的缴费记录,确保权益。

5. 加强监督和管理: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灵活就业人员社保缴费的监督和管理,确保他们按时缴费,并建立完善的制度和流程。

总之,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灵活就业人员社保缴费存在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共同促进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保缴费,保障他们的社会保障权益,推动城市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着经济转型的压力。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主要依赖于资源开采和加工,一旦资源枯竭,城市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本文将探讨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资源枯竭导致产业结构单一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往往依赖于某一种特定的资源开采和加工产业,这种单一的产业结构使得城市在资源枯竭情况下无法迅速转型。

一旦主要资源枯竭,城市的经济发展就会陷入困境。

对策一:多元化发展产业资源枯竭型城市应加大对其他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多元化产业的发展。

可以通过引入新的产业项目、吸引外来投资和技术引进等方式来促进多元化发展。

还可以培育本地的创新企业和中小企业,促进产业链的延伸和升级。

问题二:就业压力增大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过程中,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往往会造成就业岗位的流失和减少,面临着就业压力的增加。

特别是那些依赖于资源开采和加工的行业,一旦资源枯竭,将会失去大量的就业机会。

对策二:提供职业培训和创业支持为了解决就业压力增大的问题,资源枯竭型城市应该加强职业培训和创业支持。

通过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的就业竞争力;还可以通过创业支持政策,鼓励和支持劳动者自主创业,促进新的就业机会的出现。

问题三:环境问题突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发展往往伴随着环境问题的加剧,资源开采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而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需要处理和修复环境问题,增加了城市的负担。

对策三:加强环保治理资源枯竭型城市应加强环保治理,加大对环境问题的处理和修复力度。

可以通过引入更加环保的技术和设备,降低资源开采和加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还可以加强对企业的环保监管力度,加大环保投资和治理效果的宣传力度,提高市民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问题四:城市形象变差资源枯竭型城市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由于资源枯竭和环境问题的存在,城市形象往往会变得较差。

资源枯竭型城市就业问题探析

资源枯竭型城市就业问题探析
维普资讯
责 编 吴 军・ mi au ̄ a 1.m 任 辑・ 兰 E a gssa 2e — l n源枯竭型城市就业 问题探析
●潘桂全 袁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就业问题.对我国城市社会经济发 的可持续性。因而这些城市尤其是资源已经面临枯竭的城 展和国 民经济建设 , 对构建 和谐社会 提出 了严峻挑 战 , 已经 市要实现其后续发展 , 解决下岗失业人口的就业问题就存 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解决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是 在一个较大的资金缺 口。 ( 产业结构不合理 , 二) 就业渠道狭窄 资源枯竭型城市近期面临 的最大 问题 ,也是近期经济转型
二、 解决资源桔竭型城市的就 业问题 困难重重
展, 基本上没有对矿产的利用和城市的发展做长远考虑, 得 会团体的再培训活动 , 发挥着积极的补充作用。 这样这些下 过且过。 而现在,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和民众接受 岗失业人员可 以利用学 习到 的技 能到新行业 中实现再就业
了可持续发展 的理念 ,他 们未雨绸缪 ,尽早拓展 资源产业 或发展个体私营经济, 给政府减轻了负担。 ( ) 二 促进就业 政策应与 社会保 障政策结 合 , 增加下 岗 链, 从初级加_ 向精深加工 , T转 把资源的这种通 过精 加工所 带来的高附加值转为积累,而不是当期耗费。当资源枯竭 失业人员 自主就业的积极性 资源枯竭型城市 中大部分 下岗失业人员靠社会保障生 时, 他们也积累了转 向其他产业的资本。而 目前的绝大多数 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没有 实现这种 以 自 身资源 实现城市发展 活, 但过度的社会保障可能影响他们 自主就业的积极性 , 因
面临的最大压力 , 是各级 政府必须考虑 的头等大事 。


资源枯竭型城市就业的特 殊性

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就业问题研究

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就业问题研究

第8卷第6期 辽 宁 工 学 院 学 报V ol.8,No.6收稿日期:2006-10-19 作者简介:刘晶(1983-),女,黑龙江大庆人,硕士。

汪继福(19-),男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就业问题研究刘 晶,汪继福(东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吉林 长春 130224)摘 要:本文对资源枯竭型城市就业状况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产业结构不合理、地方政府缺乏战略远见、劳动力市场不健全、下岗失业人员自身因素的影响、再就业培训机构不健全等造成资源枯竭型城市就业困难的原因;提出了实施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及优化产业结构、健全劳动力市场、健全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等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资源枯竭型城市;就业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91(2006)06-0-04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我国一类特殊的城市群体。

在计划经济时代,这些城市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政府加大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允许国有企业根据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安排企业内部的资源,包括剥离政策性负担和超过实际需求的冗员,使中国的城镇出现了失业的“洪水”,遭受了就业难、贫困和社会稳定等问题的威胁。

而部分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就业问题更为突出和复杂。

因此,解决好资源枯竭型城市就业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

它不仅有利于资源枯竭型城市走出困境,也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保持社会稳定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支持。

一、资源型城市和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界定资源型城市有许多种称呼,如矿业城市、资源性城市等,但还没有一个能被广泛接受的界定。

本文中认为资源型城市是指有40%以上的劳动力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从事同种资源(石油、煤炭、钢铁等)开发、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城市[1]。

即矿业从业人员在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中占较大的比重。

关于资源型城市的分类目前也有很多种划分标准。

2002年,胡魁依托中国联合会分支机构建立了一个较为全面的矿业城市数据库,认为全国有矿业城市426个,根据发展阶段,把矿业城市分为老、中、幼,其中有54座进入了老年期。

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再就业问题分析

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再就业问题分析

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再就业问题分析【摘要】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具有一些不同于一般城市的特点,其中再就业问题尤其严重。

本文通过目前在资源枯竭型城市中存在的就业问题现状的分析,针对资源枯竭型城市再就业障碍,从政府、市场、劳动者自身三个方面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资源枯竭型城市;再就业;失业我国的资源型城市依托资源的开采而兴起或发展,对国家的经济建设中做出了巨大贡献。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研究员肖金成、王青云的共同调查发现,我国资源型城市共118座,总人口1.54亿人,占我国全部城市总数的18%。

然而,随着开发资源的枯竭,主导产业衰退,持续替代产业尚未形成,导致失业下岗人员大量增加,并随之产生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再就业已成为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1.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界定2008年3月17日,国务院公布首批12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包括阜新、尹春、辽源、白山等。

2009年3月,再次公布第二批32个资源枯竭城市,包括枣庄、黄石、淮北、铜陵、铜川等。

关于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界定,由于研究方法与分析角度不同,并未形成统一的意见。

鲍文,李洁(2004)认为根据资源开发的程度,资源型城市可划分为成长期、成熟期、衰竭期三个阶段,而处于衰竭期的资源型城市即资源枯竭型城市。

姜春海(2006)则认为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段,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或者在现有探明可采储量条件下,以当前的采掘技术水平和开采能力,剩余资源可采储量最多只能维持5年开采的城市。

综上所述,我国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生态问题日益突出:由于我国资源型城市发展对资源的过度依赖,在大规模开发中,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染物,主要是废水、废气、废渣“三废”的排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远大于一般城市。

第二,主导产业逐渐衰退,替代产业没有形成:随着资源的枯竭,主导产业逐渐衰退直至停滞,持续替代产业或新兴产业又未能进行及时的培养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再就业问题分析【摘要】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具有一些不同于一般城市的特点,其中再就业问题尤其严重。

本文通过目前在资源枯竭型城市中存在的就业问题现状的分析,针对资源枯竭型城市再就业障碍,从政府、市场、劳动者自身三个方面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资源枯竭型城市;再就业;失业我国的资源型城市依托资源的开采而兴起或发展,对国家的经济建设中做出了巨大贡献。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研究员肖金成、王青云的共同调查发现,我国资源型城市共118座,总人口1.54亿人,占我国全部城市总数的18%。

然而,随着开发资源的枯竭,主导产业衰退,持续替代产业尚未形成,导致失业下岗人员大量增加,并随之产生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再就业已成为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1.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界定2008年3月17日,国务院公布首批12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包括阜新、尹春、辽源、白山等。

2009年3月,再次公布第二批32个资源枯竭城市,包括枣庄、黄石、淮北、铜陵、铜川等。

关于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界定,由于研究方法与分析角度不同,并未形成统一的意见。

鲍文,李洁(2004)认为根据资源开发的程度,资源型城市可划分为成长期、成熟期、衰竭期三个阶段,而处于衰竭期的资源型城市即资源枯竭型城市。

姜春海(2006)则认为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段,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或者在现有探明可采储量条件下,以当前的采掘技术水平和开采能力,剩余资源可采储量最多只能维持5年开采的城市。

综上所述,我国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生态问题日益突出:由于我国资源型城市发展对资源的过度依赖,在大规模开发中,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染物,主要是废水、废气、废渣“三废”的排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远大于一般城市。

第二,主导产业逐渐衰退,替代产业没有形成:随着资源的枯竭,主导产业逐渐衰退直至停滞,持续替代产业或新兴产业又未能进行及时的培养和发展。

以辽宁省阜新市为例,上世纪80年代,阜新的煤炭资源逐渐萎缩,原阜新矿务局先后报废露天矿2座,井工矿60对,累计报废煤炭设计能力1383万吨。

到“九五”末,原阜新矿务局的煤炭年产量已由历史最高时的1600万吨降至800万吨左右[2]。

第三,失业人员大量增加:由于资源枯竭,主导产业衰退,导致闭坑矿井显著增加,失业率大幅度上升,劳动力市场供需严重不平衡。

以辽宁省阜新市为例,至2005年6月海州露天矿宣布关闭,合计有12.7万失业人员,城镇登记失业率为6.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8个百分点,居全省之首[3]。

2.再就业问题现状同非资源型城市相比,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矛盾越来越突出,存在人数日益增多、就业结构不合理,就业渠道狭窄,失业人员素质低下等状况。

2.1再就业人数总量性矛盾突出资源枯竭引起矿山企业严重亏损,迫使其规模压缩,产量减少,甚至关闭破产,造成下岗失业人员急剧增加。

据统计,近年来,中央先后下放的煤炭、有色和核工业铀矿山列入全国关闭破产计划项目的有122户(其中,煤炭70户、有色45户、核工业铀矿7户),涉及在职职工约60万人、离退休人员约42万人。

截止到2002年3月,破产已终结或已进入破产程序的项目共有70户,涉及在职职工约35万人、离退休人员约28万人。

2.2再就业渠道狭窄,再就业率偏低我国的资源型城市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优先发展重工业和主要依靠资源型企业,大部分劳动人口集中在资源型产业。

进入枯竭期后,资源型产业逐渐萎缩,同时替代产业尚未形成,导致劳动人口转移困难,再就业率偏低。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资源型城市的失业人口再就业率比非资源型城市的再就业率低了4.3个百分点,而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失业人口再就业率仅为38.67%,比非资源型城市低了8.32个百分点[5]。

2.3再就业人员技能单一,观念守旧相当部分的劳动人口集中在技术含量低的开采资源型产业,这些产业所要求的文化素质较低、劳动技能单一,以至于其他新兴产业难以吸纳这些下岗失业人员(主要是矿工),增加了再就业问题的解决难度。

同时,有些下岗职工再就业观念守旧,仍然持有等着政府分配等错误的思想。

3.再就业障碍分析从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再就业问题现状可见,解决再就业问题已经刻不容缓,然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会面临对劳动人口充分再就业造成障碍的多方面因素。

3.1产业结构单一由于我国资源型城市对不可再生资源依赖性过高,产业结构严重失调:第二产业,尤其是重工业,所占的比例较大,同时,第三产业发展落后,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远低于非资源型城市。

据2003年第三级的劳动力市场统计,在全国上报的90个城市劳动力市场中,10座资源型城市第三产业用人需求为55152人,占57.8%;其他80座城市的第三产业用人需求为1713018人,所占比重为66.7%。

可见,这种产业结构对失业下岗人员的再就业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3.2资金投入不足下岗职工的安置、失业人员的再就业等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保证。

然而,资金短缺是目前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存在的主要问题。

资源型城市的发展主要依靠资源国有企业,但随着资源枯竭企业实施关闭破产,经济效益下降甚至亏损扭亏无望,城市发展缓慢,资源枯竭城市产业转型也不能完全依靠政府大规模的资金投资,再加上外部资金的匮乏,在很大程度上带来了约束和限制。

3.3政府扶持力度不够自辽宁省阜新市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城市后,我国就加大了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政策。

比如,提供公益性就业岗位、2000年形成的中办和国办《关于进一步做好资源枯竭矿山关闭破产工作的通知》、但是,这些扶持措施主要集中在优惠政策的提供,同时尚未形成统一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导致一系列问题,例如覆盖范围小、就业困难的下岗失业人员未能及时得到就业援助、创业补助得不到适时的发放、失业保险体系薄弱等等。

3.4人才障碍下岗失业人员劳动素质较为低下,由于产业结构单一引起的劳动技能单一,难以向其它有竞争力的就业渠道转移,这种现象不利于资源枯竭型城市再就业矛盾的缓解。

4.对策建议鉴于以上目前在资源枯竭型城市中存在的再就业问题现状的分析,针对资源枯竭型城市再就业障碍,从政府、市场、劳动者自身三个方面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4.1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政府在资源枯竭型城市再就业问题的解决上起着促进、引导的作用,即通过政府的重点扶持,加快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为其走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道路创造条件。

强调再就业问题的严重性;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多方面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和资源枯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企业,政府给予优惠政策、资金扶持;促进创造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对就业困难的下岗失业员工进行适当、有效的就业援助;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就业援助机制,使下岗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能得到保障。

4.2深化调整产业结构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再就业问题,除了以上政府重点扶持的辅助性作用外,最根本的在于深化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创造就业。

首先,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进行准确定位,寻找优势项目,走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道路。

其次,发展持续替代产业。

既能摆脱对可再生能源的过度依赖,促使产业机构从单一走向综合,又能吸纳更多的劳动力,缓解再就业矛盾。

最后,积极鼓励民营和中小企业的发展。

民营和中小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巨大,从而能创造较多的就业岗位,在一定程度上缓和再就业压力。

4.3重视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就业效应fdi不仅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带来了资金、技术和管理理念,而且对于缓解就业矛盾、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具有重要作用[6]。

一是利用城市优势吸引外资。

挖掘并利用本地区的工业基础优势、资源优势,吸引外资参与本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二是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

加大吸引外商投资的力度,制定有利于投资的优惠政策,如对投资企业给以税收方面的优惠,简化手续等,为外资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是优化引进外资的结构。

注重引入劳动密集型fdi,同时兼顾资本、技术密集型外资项目,更好地解决就业问题[6]。

四是构建有效的金融支持体系。

4.4加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技能培训解决再就业问题,不能仅依靠政府和市场,对于下岗失业人员自身,也要发挥其作用。

因此,要加强对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技能培训。

第一,成立再就业服务中心,集中为劳动人口办理失业保险和再就业保障服务。

第二,培养下岗人员自主择业的观念。

通过再就业宣传、指导、培训等,鼓励他们摒弃过去靠政府安置就业的错误思想,转变观念,自觉提高劳动素质,使劳动技能多样化。

第三,根据用人单位的不同要求进行培训。

用人单位对劳动力的需求是有差异性的,因此,在进行培训时,培训形式多种多样,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

5.结语再就业对于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显著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作用。

然而,再就业问题的解决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政府的引导、市场的调节、劳动者自身的自助多方面的作用。

[科]【参考文献】[1]贾庆,卜正学.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发展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01).[2]岳颂东.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社会问题刻不容缓.中国发展评论,2005,7(4):58-62.[3]王志宏,朱云.资源枯竭城市下岗工人再就业障碍分析[j].资源产业,2004(02):48-50.[4]贾世凤.资东北资源枯竭型城市就业问题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03).[5]吴要武,李朝鲜.资源枯竭型城市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研究[m].“十一五”规划战略研究.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1).[6]高丽峰,李爽.fdi在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就业效应分析——基于阜新市和辽宁省、中国数据的实证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7(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